十地经论义记-隋-慧远卷二

卷二 第 55a 页
十地义记卷第二本(此卷尽以何因)
净影释 慧远 撰

请中初先结前生后下随文释释中略以四门分别
一明请中所显之法二明依法所成之行三以请分
对后广说互相起成四分文解释。

所显法者此请分中正显地体体谓出世合如真證
此体出相心言不及故下请中因嘿同请广显地法
离名出相不可宣示以此息相遗说之言用显地实
所显如是。

所成行者前本分中举地叹胜生众乐欲今显地实
为生众解解前所明离相地法所成如是。

相起成者今先以说成于请分后以请分起下广说
言成请者请中所显地之体实离相难彰非诠不显
诠别有二一行二教言行诠者所谓因分方便之行
此行随缘依教修起故说分下依言起行用表真德
言教诠者谓以言教远标真德故说分下依行起说
显彼法也言起说者于中有二一对后行明相因起
以此请中所生之解起后说中所修之行若无真解
所行颠倒不能为彼趣證方便故以请中所生真解
起彼行也二对后教明相因起于中有三第一就彼
菩萨众请以起后说彼金刚藏欲说地法众若不请
不显法重则不得说故因众请起后说也二就佛加
请以起后说于中有三一就佛请以起后说彼金刚
藏欲说地法诸佛不请不显法重不得令众尊敬摄
卷二 第 55b 页
受徒说无益是故嘿住由佛请故得显法重令众尊
敬方得宣说故以佛请起于后说二就佛加以起后
说彼金刚藏欲说地法惧众不堪不得宣说是以嘿
住由佛放光加被听者令其堪闻方得宣说故以佛
加起于后说三就佛教以起后说彼金刚藏欲为众
说惧众不信嘿住不说由佛教巳宣说之仪大众知
是如来所教言虽寄传金刚藏口皆是佛教语必可
信方得说地此前三句合为第二就佛加请以起后
说三以义说二大起于后说彼金刚藏欲说地法惧
人于中随说取著不得宣说故下文中辨彰地实微
妙离言说唯在因令众正知后方得说此起后教。

分文释者就此请中大判有二一金刚藏说巳嘿住
菩萨及佛咸皆共请二观察下示说分齐令众正知
前中随人分请为三一解脱请二大众请三佛加请
就此三中三门分别第一就彼一人多人正助分别
解脱一人是其正请佛众多人是其助请彼解脱月
是众上首知众有疑为之启请然彼请中云众堪闻
众若不自彰巳能闻解脱月语便是虚谬彼金刚藏
何缘肯说故须大众显巳堪闻助成彼请又解脱月
请辞之中云佛加力令人信解若佛不加解脱月语
复是虚妄彼金刚藏何由肯说为覆其言佛同加请
二佛菩萨相对分别前菩萨请为显地法菩萨所学
后佛加请为彰地法是佛所證以佛菩萨同依此故
显法要胜令人重敬后方得说三以一人多人及佛
卷二 第 55c 页
分别于中有二一为起说二显法重言为说者彼金
刚藏说巳嘿住不广分别解脱众首宜腾众意为之
先请一人之感未若多人故次第二明其众请同类
启请牵感犹微故次第三明诸佛请为重法者不请
自说无由得显法之尊重故解脱月为法先请一人
之请显法不胜故次第二大众同请菩萨学人显法
未极故次第三诸佛加请。

解脱请中三门分别一请法分别诸经启请法不过
三何故如是多则烦广少不慇至故随一化遣广去
略极为三耳今解脱月依法三请通众及佛请合有
五二请仪分别诸经请仪不过叹人不过叹法叹人
之中无过说听今解脱月三请之中前二叹人后一
叹法请仪如是众及佛请亦同此仪三分文辨释解
脱请中文别三对皆初说者嘿违不说后明启请第
一对中初金刚藏说巳嘿住后解脱月知众心疑为
之问请仁者堪说大众能闻何故不说此第一对第
二对中初金刚藏乘前请问显巳嘿意以为酬答以
法难说證信难得故我不说解脱乘此叹众重请我
谓仁者更有何意乃云證信难得不说今此菩萨善
净众集有證有信仁者宜说此第二对上来两对叹
人以请第三对中初金刚藏乘前请言举损以违虽
此众净馀乐小者闻生疑惑长受衰恼有斯两损故
我不说解脱乘此叹法重请仁者但说莫虑众疑诸
佛护念令人易解又说多益勿惧衰恼然解脱月请
卷二 第 56a 页
义有馀彼金刚藏违请理尽于斯绝言但为重法嘿
待馀请初对经中初金刚藏说巳嘿住是时巳下明
众心疑解脱为请前中两句初金刚藏说地名巳牒
前起后二嘿不说正待后请下众对此生欲生疑就
下请中初明大众闻名欲义睹嘿生疑时大众下明
解脱月知疑为请复就前中初对说名闻巳欲义作
是念下对不分别睹嘿生疑何因何缘疑怪之辞是
金刚藏嘿不解者出所疑事何因何缘通释是一盖
是世人疑怪之常辞世间之人凡有所疑便作是言
此何因也此何缘也于中别分非无差异异相如何
言何因者对彼说人以生疑念何因不说彼金刚藏
不堪说耶言何缘者对其听众以生疑念何缘不说
我等大众不堪闻耶疑意如是就解脱月知疑请中
句别有三一标请主解脱菩萨二知众疑为之偈请
以解脱月众之上首豫察物情故知众疑因缘具足
而嘿不说可怪之甚故众深疑三举请辞下依此三
以科论文宜审记知。

请辞之中偈文有五两门分别一徵请分别徵者徵
嘿拂遣众疑请者请说遂众心欲偈中初二徵问嘿
意何故之言徵问辞也第三一偈请其宣说唯愿之
言是请辞也后之两偈略无徵请理应齐有偈迮故
无二就所叹说听分别初偈叹彼说者堪说为遣大
众何因之疑后之四偈叹众堪闻为遣大众何缘之
疑叹说者中初何故者徵问之辞下言不释徵问之
卷二 第 56b 页
相应言何故不解释也言净觉等徵问所以仁者内
有净觉诸德更有何因而不解释问相如此文中净
觉是其总也净心思法故云净觉净觉成人名净觉
人亦可此人内有净觉名净觉人念等是别净觉有
二一摄对治内备诸德二离诸过说时无失念智具
者是摄治也念是四念智是如智功德具下是离过
也所离有三一悭嫉过二说懈怠三不乐说功德具
者离初过也言说地者离第二过言有力者离第三
过。

后四偈中初之两偈叹同法众次有一偈叹异法众
后之一偈总叹二众然此亦名同生异生同法异法
就行所依以别其众初地巳上与解脱月同證法性
名曰同法地前未同名为异法同生异生就报以分
汎解有二一就报实以分异同初地巳上与解脱月
同法性身名曰同生解行巳前杂业未舍果报不纯
未与解脱同法性身名为异生二随报相以别同异
莫问世间及以出世与解脱月同禀人报说为同生
馀龙鬼等名为异生以斯众中杂诸趣故此虽优降
同能受法是故斯叹前同法中初偈叹根后偈叹欲
根是宿习欲是现起若彼听者单欲无根虽闻不解
有根无欲设闻不受故须并叹初叹根中言何故者
徵问之辞下言不演徵问之相应言何故不演义也
馀决定等徵问所由大众既有决定法器仁者何故
不演其义问相如是然此偈中何故之言若准前偈
卷二 第 56c 页
应贯偈首若别为问句句皆有今就后句徵问何故
类上皆尔言决定者根性明了离于疑闇故名决定
此同法众咸皆决定名此一切此句是总于中有三
一上决定谓菩萨也内怀道意故名菩萨二名闻决
定谓大名称显体为名标德为称通则是一三摄受
决定谓说地名此三论中广释其相言不演者犹前
偈中不解之辞偈文巧妙绮互言耳。

次一偈中此众乐闻正明有欲此同法众非此异法
下之三句劝请令说佛子无畏是劝辞也呼金刚藏
以为佛子非唤大众智者道此大众有智言无畏者
劝金刚藏莫畏此众不堪闻也如是地义愿分别说
是请说也。

叹异众中初句是总此异生众根欲无浊故云清净
馀句是别别中明众离六种浊故得清净离懈怠者
求心策勤离不欲浊严者明众威仪严整离威仪浊
净者明众听法心净远离盖浊安住坚固明无恶心
除异想浊功德具者宿善深厚远离不足功德浊也
言智具者根性明利远离痴浊此六种中初离懈怠
严及坚固是其欲也净德智具是其根也随行差别
故分六耳。

后总叹中迭相瞻者同法异法互相瞻望齐心求法
情无乖异故名相瞻住者住于求法心也自有求法
而怀嫉慢故复须言一切咸敬咸谓皆也下之半偈
喻显敬相齐心趣證如蜂欲熟蜜专意求教如渴思
卷二 第 57a 页
甘露又复如蜂以心趣法如渴思露求法入心。

论中有二一解刚藏嘿住之意二释解脱为众咨请
前解嘿中何故问也前巳自说今何故嘿下对释之
汎解嘿意具有五种一欲令大众渴仰请法二欲使
诸佛咸皆共请以显法重增众尊敬三为使诸佛加
被听者于说能受四为使诸佛教巳说仪令物生信
五欲因嘿令其众请得显地法寂灭离言具斯五义
是故须嘿今就初二以释嘿意馀之三意寄显文中
欲令渴者使诸菩萨渴法请也复增敬者为令诸佛
同共加请显法尊重增众敬也。

自下第二释解脱请然上经中初明众疑后解脱请
今此论家略不解释大众疑念以众疑念备显在于
解脱请中更无别意所以不论就释解脱启请之中
文别有三依前经中三句释也一释解脱初请所以
二解偈请三说何义下解释偈辞初中何故徵问起
发向前文中大众先疑何故请中解脱先请问意如
是下对释之句别有三初言彼众上首故者正解解
脱先请所以彼解脱月是其同法异法众首故先为
请二馀问下明惧众乱不得众请下大众请何故不
乱依解脱月启请仪故三众调下明众调故馀者不
请众若不调不避众乱。

次释偈请先问起发直言得请何故偈请下释有三
一辨偈相二论立意三明所为言偈相者汎释有三
一偈句名偈但使诸字共成一句四句一偈不简长
卷二 第 57b 页
行偈颂之别外国之法八字成句四句一偈等偈如
是若不等偈多少不定二偈义名偈莫问长行及以
偈颂随言多少但令诠表一义周讫方名为偈三偈
颂名偈欲以等言偈颂诸法说之为偈今此所论偈
颂名偈言立意者立意有二一偈言巧约少字之中
能摄多义易解易持故立偈颂二偈言美妙用之赞
咏是故须立今言少字摄多义者是初意也为以少
字广摄说听菩萨德故诸赞叹者多以偈颂是后意
也为欲赞美说听者德故须偈请言所为者为人有
五一为利人略言解法不假广说故以偈颂二为钝
人一闻不得重为偈颂三者为于后来众生欲闻前
法重为偈颂如涅槃说四为好于美语众生故以偈
颂五为破于邪见众生有人说言外道法中则有美
言佛法则无为破此见故以偈颂今此偈者为利根
人略言显法故以偈颂。

下释偈文于中有四一略显偈相并显偈意二分判
偈文三随文解释四相瞻总下总别分别。

就初段中偈说何义问以起发说听无过对问辨相
偈虽有五据要唯明说听无过此如前判言若有过
不应说者明其偈意意为请说故明无过然此文中
返举有过不应宣说即显无过故应说也。

第二段中说者无过是其初偈复显听者同法决定
是第二偈言其听者简异初偈言同法者简后两偈
言决定者简第三偈有乐闻者是第三偈复示馀者
卷二 第 57c 页
是第四偈又显皆堪是第五偈迭相瞻者举偈显成
皆堪义也同法异法两众俱能故曰皆堪。

自下第三随文辨释解初偈中先问起发下举偈论
释论中先释净觉之言次解偈中何故不释后解偈
中念智具等解净觉中句别有二第一解释偏叹所
由何故问也圣德非一何故解脱偏叹净觉净觉说
因对问释之觉是说因是故偏叹由觉起言故名说
因叹为起说故叹说因二觉名觉下释经成论觉名
觉观是释经也是口言行是成论也行是因行由觉
起言故名觉观为口言行口言行故论名说因有净
说下释显偈中何故不释乘前显后有净说因是牒
前也何故不说是显后也徵以显之仁者既有净觉
说因何故不说何故犹是偈中何故不说犹是偈中
不释觉有二下解念智等净觉有二牒总开别摄治
离过列其名字念智是治修成称摄悭等是过除舍
名离前摄治中别有所离后离过中别有能治为分
两门隐显异名等别两名念智内德治义显故偏名
摄治彼不悭等说时无失彰离义显偏名离过下释
其相解初门中先牒经文举论对显念智牒经摄对
治故举论对也所治二下对行立障有二举数杂觉
及因列其名字常等四倒思求名觉秽浊净心目之
为杂此觉是其迷法相倒心想见等三倒之心能生
四倒名杂觉因忆想分别辨其相也不见法如妄取
染净因果法相名想分别此因是其迷理倒也下翻
卷二 第 58a 页
明治念者牒经四念释之此文不足若具应言四念
处慧身受心法生念之所名四念处照此之解是四
念也对治杂觉翻障显治观身不净对治净倒观受
是苦对治乐倒观心无常对治常倒观法无我对治
我倒智者牒经如无相智释显其相对治杂因忆想
分别翻障显治下释离过亦先牒经举论对显馀者
牒经谓偈文中馀功德具说上地等显离过者举论
对显过有三下对行立障有三举数有三过者则不
能说明其过相妨说故过次列过名先问次列言悭
嫉者吝法名悭忌胜云嫉说懈怠者有人虽无悭嫉
之心而惰开演名说懈怠不乐说者有人虽勤而无
巧慧凡所言说令他不乐下释过相但解初过馀二
不论悭吝法者惜自所知嫉忌他者忌他胜智不欲
过巳上来立过下翻明离德具牒经不瞋等具释显
其相三善根中不贪处始不瞋为次不痴为终何不
举始等取中后乃举不瞋等馀功德释言瞋是菩萨
重过是故偏举又为简去不痴善根故举不瞋向前
等取不贪善根何故须尔不痴是前念智所收非离
过门所以简之今为对于悭嫉二过故举不瞋等取
不贪不贪治悭不瞋治嫉以悭是贪嫉是瞋故示无
初过对过彰离说上牒经宣说十地上妙之法名说
上地示无第二对过彰离有力牒经谓有方便巧说
之力示无第三对过彰离以有巧力无他不乐第二
偈中初结前生后二种净觉叹说者巳是结前也前
卷二 第 58b 页
就净觉开出摄治离过二种将总名别是故说为二
种净觉亦可二种牒向摄治离过二种净觉牒向初
总净觉返指前文名为叹巳次叹听者是生后也下
举偈论释先解初总决定牒经黠慧明了释其相也
决定是根根体是慧就智慧中知教称黠入證名慧
此无二闇故曰明了下释馀别于中有四初决定有
三就总开别二列名辨释上决定者求心胜也所求
殊胜二乘不加故名为上就总决定开出此上名上
决定下两句中决定例然愿菩提者释其相也谓诸
菩萨求佛之意诸德皆上就主说愿名闻决定显德
胜也内德既盈美响遐振故举名闻以显内德他善
敬者释其相也名称美大故令他重摄受决定受法
胜也于所说地堪能领纳故名摄受说者善知显能
受也以金刚藏说法之者知其堪受为说地名故知
大众现在堪能摄受地法此三种中随别以分前之
两门是證决定后一是其阿二决定通则三种皆是
阿含及證决定以二决定是其智德并依愿心故说
为上智德内成名闻外彰故曰名闻于證阿含现能
摄受故曰摄受三以经帖四如是次第比(扶必反)经对
论经有三句论有三句以初帖初以后帖后文次不
越故曰次第何不演义略而不解释乐欲中初简前
根明须后欲以为起发虽有决定是简前根辨得兼
失故云虽矣有根是得无欲是失心不欲下明须后
欲此返言耳若正应言有心欲闻方得为说下举偈
卷二 第 58c 页
论释解初句中文别有三一以阿含及證决定对现
乐欲三法辨异二无现前下返举无失三示现下顺
彰有得今此何故就三辨异三若不异前明有根即
是有欲何须此偈更明有欲正由别故前虽有根不
妨无欲故复明之言决定者牒前决定欲以前根对
此辨异故须牒之下正辨异初有阿含非證决定明
阿含根异證根也所谓自有阿含决定非證决定不
言其无如色非心不言无心有非现前明證阿含二
种机根非现乐欲所谓自有證与阿含二种决定非
现乐欲不言其无何故乐欲名现决定良以根法过
习令成欲是现在对缘新生为简前根故名现前此
欲于法亦有决定趣向之义故名决定上来第一三
法辨异无现前下是第二段返举无失无现前者无
现欲心法器不满不能听者有根无欲名器不满器
不满故不能听受示现此下是第三段顺彰有得谓
示此会同法之众根欲并备名具法器具故堪受偈
言巳下释第二句先举偈文下广释之但释智字佛
子无畏略而不解智有二者牒以举数此明大众智
有二也下列其名言證法者明同法众先證法也举
其先證明后亦然言现受者明同法众有證阿含二
种根欲堪能现受證教法也如是知下释后半偈于
中牒前显后请相释异法中初结前起后下举偈论
释先解初总清净牒经言不浊者此以不浊释初净
也下释馀别于中有二一总举六浊对之显净二别
卷二 第 59a 页
举六浊对之显净于中初先别举六浊何者问也下
列其名不欲浊者无心餐采威仪浊者形不恭肃言
盖浊者五盖覆心异想浊者文中自释妒胜望人破
坏对法不足浊者谓多病等痴者所谓闻而不解谓
愚闇等释显其相迷教称愚惑理曰闇通则义齐六
中不欲威仪异想无其欲也馀无根也翻此即是根
欲具足随行参差故分六耳下翻显净于中有五初
言此治有六不浊总以标举二别释坚固正为修行
不杂馀想名修坚固以此微隐故偏释之三如是次
下障治相望明其次第四广显治相五此六句下总
以结之第五偈中先结前生后言是二偈叹同生者
结叹同法二偈文也次叹异者结叹异生一偈文也
言后一偈显二净者是生后也下举偈文论释可知
上来第三随文辨释相瞻总下是第四段总别分别
于中先就第五偈文明其总别如是馀下类前四偈
皆有总别同异成坏如上说者如前十入六决定中
巳广说也上虽巳说此五偈中得具以不随义求之
第一第二第四偈中得具六相馀两偈中但有总别
不得具有故此论主不别为之。

大智巳下是第二对就此对中初金刚藏乘前启请
显巳嘿意后解脱月乘言重请前中先经后论解释
经有六偈初偈经家彰金刚藏酬答之意后五正是
酬答之辞就初偈中第一第三句正是答意后论解
释第二第四句易解不释。
卷二 第 59b 页

就所释中欲令众悦是总答意悦犹喜也此云何总
说偈之意总为众喜故名此悦以为总矣何故说偈
总为众悦对前大众疑恼故尔前者大众睹嘿疑恼
解脱为请今此说偈为除彼疑故令众悦大智无畏
是其别也成彼总悦欲令众悦乃是说者当时之意
智及无畏是后经家赞叹之辞何得以彼后时叹辞
成前总悦然此虽复言彰在后论其语意当时具有
故就本意以成总悦云何名为大智无畏言大智者
彼金刚藏说偈彰巳有智堪说言无畏者彼金刚藏
说偈彰巳不畏此众不堪听受何故用此成总众悦
对前大众不悦故尔前者大众睹嘿疑恼疑恼有二
一疑说者无智不堪则说无日二疑大众不堪闻故
令彼不说则闻无期解脱知众有此二疑故前赞叹
说听两堪请嘿所由此金刚藏对前两问遣众二疑
是故说偈彰巳有智堪能说也除前大众何因之疑
显巳不畏此众不堪除前大众何缘之疑偈文之中
何曾说言有智无畏而言说偈显巳有无然就偈中
虽无此言对前疑问言意方显大众前疑说听不堪
解脱为请此金刚藏说偈酬答伹言难说故我不说
不云自巳无智不堪即是显巳有智堪说伹言难闻
世闻之人證信难得故我不说不言此众不堪听受
即是显巳不畏此众不堪听闻集经之者明鉴此意
举以成悦。

后五偈中初之二偈明法难说次有一偈彰法难闻
卷二 第 59c 页
次有一偈喻难说闻末后一偈举难结嘿前二偈中
法有四重一总举法难二第一希有显其难相三菩
萨行等出难法体四微难见下彰难所以就初偈中
有前三重第二偈中有第四重初言难者总明地法
是其难也所说地法难證难信故名为难难故叵说
虽复言难难犹未彰故下显之言第一者明所说法
体出名相难可證也言希有者明所说法在相所无
难可信也第三重中初出难体佛根本下转以指斥
所行示者是其證道此即出前第一法体證心涉境
故名为行行显名示若依前翻名所行见见犹示也
言地事者是其教道此即出前希有法体教行差别
十位殊分名曰地事分别上者显前地事说彼胜上
平等之法以为十差名分别上诸佛本者转以指斥
诸佛之本是其行事分别上也言是佛本简异缘修
对治之行缘治终灭不能究竟为佛根本今言佛本
明是真德此證与教皆是真德故言佛本真德云何
名證名教废诠论实真体一味说之为證真从诠异
说为十地目之为教由此皆真故悉叵说。

第二偈中前之三句正显地法难说所以第四一句
举闻迷闷显成难说前三句中初有两句对劣彰深
第三句中境界智者就胜显妙无漏两字双释前二
显成难说初两句中难得是总微等是别别中有四
初言微者不同闻慧二难见者不同思慧三离念者
不同修慧四非心地不同出世报生识智下次就胜
卷二 第 60a 页
以显其妙境界智者依外国语顺此应言智境界也
地法唯是真慧所照故名智境亦可是彼智之分齐
名智境界言无漏者释是智境非馀境也。

第三偈中初至能闻正明难闻智微细者明难所以
然就前中返举能闻以显难闻何不直论兼欲使人
学能闻故于中初总深信等别能闻复总所言持心
如金刚者持听法心坚如金刚坚有證信深信佛慧
是信坚也此名地法为佛智慧心地无我是證坚也
具此二坚方始能闻即显无者不堪闻矣难所以中
智者还是就胜显妙彰此地法唯是真实證智境界
微细还是对劣彰深明此地法非四心境故言微细
是智境界非馀境界所以难闻。

第四偈中初至难见正明地法难说难闻佛无漏者
彰难所以前中初喻后以法合准法验喻喻少不足
所谓少于分别难见此正取其空中画处风处为喻
就下合中智如是者谓十地智如彼空中风画处也
分别难者明难说也言难见者彰难闻也此难一字
两向属之难所以中佛无漏者以佛境界无漏法故
不可说闻。

第五偈中初之三句牒前法难末后一句结巳嘿意
念佛慧者念前地法是佛如来本所行道故言佛慧
此句是总言第一者牒上难说牒初偈中第一言也
世难知者牒上难闻此乃对上难闻之中心地无我
明世众生不能證知言希有者牒上难说牒初偈中
卷二 第 60b 页
希有言也言难信者牒上难闻对难闻中深信之言
明世众生不能信也前句之中先举第一后显难知
后句之中先明难信后彰希有文左右耳又前句中
直云第一后句之中言希有法文之隐显又前句中
言世难知后句之中略不明世偈迮故尔。

下以论释解初偈中先解众悦悦是偈意故言是总
就意说总非就文也答有二下解智无畏句别有五
一就总开别二列其二名言堪答者是其智也智能
起说是故名堪言不怯者是无畏也谓金刚藏不惧
此众不堪听受非如大众威德畏等自畏于他此二
成初总酬答故皆名酬答亦可答中开出此二将总
名别故并称答三以偈帖四释其相离不堪者解初
智也离不正者释无畏也若畏此众不堪听受随情
曲说名为不正知众能闻不畏不堪以法正授名离
不正若尔何不为之宣说惧畏世人无證信故五示
现下双结前二自无过者离不堪也他无过者离不
正也他堪受故名他无过非自于他无怖畏过。

解馀偈中初问答略显何者答相是其问也前文之
中巳言众悦是正答相云何复问何者答相答相有
二一是意相二是言相前令众悦是答意相言相未
显故此问之此法难说复难闻者略答显也难说难
闻备如前判云何难下依文广释先解难说云何问
也下对释之。

解初偈中先举后释偈中三重次第辨释难者难得
卷二 第 60c 页
解第一重难可證得难可信得故曰难得以难得故
说无利益不可宣说难有二下释第二重于中初先
牒总开别最及未有列其名字体出名相说之为最
在相所无名未曾有此二皆是难中开出故并称难
如经下帖第一帖最希帖未有此二示难结别成总
以此二别显初总难故曰示难何者是下释第三重
难之法体于中先解菩萨行事后释佛本解行事中
何者是难徵前起后偈言巳下举后对前下依文释
行者牒经出世智者是證智也示者牒经言显示者
證相现前名曰显示地事牒经地行事者所谓十地
教道之行行别名事分别上者牒举经文言说胜者
说解分别胜解上也说彼胜上平等證法以为十差
故言说胜释佛本中何者菩萨行徵前起后偈言巳
下举后对前下依文释佛者牒经觉者论主以觉解
佛觉谓觉察以此准验外国之言觉之与佛各别有
名名虽有别其义不殊其犹眼目故得以觉解释佛
义若无别称论主终不自为胡语自作汉翻判无斯
理佛智故者解佛是觉以佛是智故得名觉根本之
言略不解释。

第二偈中文别有三一结前生后巳说难者是结前
也次说所以难是生后也二问答略显何者问也何
者是其难之所以菩萨行下是其答也行事义住明
难所以行者牒前所行示也事者牒前地事言也此
行与事即理而成名为义住以即理故不可宣说下
卷二 第 61a 页
言不可如是说者结成难说此语是倒若正为文应
言如是不可说也如是牒前行事义住不可说者结
成难说三问答广释云何义住是其问也但问初门
不可说者略而不问若具应言云何义住云何如是
不可说也下举偈对问然后释文。

论中初先释上三句若闻迷闷在后别解前中经文
摄为三分初至难得合为一分对劣彰胜境界智者
复为一分就胜显妙无漏为一双释前二论依此三
次第别释于中初先依文正解如是深下次第结之
解初分中文别有四一分定总别难得是总微等是
别二释总开别初言难者难可證得是释总也难有
四种是开别也三随别列名微等皆从难得中出将
总名别皆名难得四依名广释微牒初门非闻境者
非是闻慧所知境也亦可非是闻慧分齐名非闻境
下诸句中非境例然道言粗事不须思者举粗显微
教法粗事不假思故闻慧能得地实微故非闻境也
难见难得牒第二门非思境者向言微故非闻慧境
思应能得故今说言以难见故非思境也离念难得
牒第三门非修境者问言难见非思境界修慧应得
故今说言以离念故非修境也闻思修等皆在世间
何故修中偏言世间释言通论报生识智及与真智
皆是修慧今为简彼故言非世修慧境也示三界下
重辨世修示现三界是世间也心心数法分别修智
是其世间修道智也心是六识七识心体想受行等
卷二 第 61b 页
是其数法此心法中所起之慧名为分别世间修智
真实地法非此境也非心地者牒第四门报生识智
非境界者向言非是世修境界初地巳上报生识智
应当能知故今说言非心地故亦非报生识智境也
初地巳上变易果心是报生智是义云何圣人过修
无漏业因生便见法无常苦空无我等义名报生智
成就现前名为善得增长明照名修道智亦可地上
形报始起名为报生变易果心与报俱起生便得之
不须现习故名报生善得修智此是无常分别心故
地非其境言心境界是心地者重显心地妄心分齐
是心地也释智境中有二问答初一问答以智显法
此谁境者是其问也上来四心皆言非境未知地法
是谁境界故为此问偈言巳下举经答之真慧所照
故言智境亦可是彼实智分齐名智境界下一问答
约法辨智何者是智是其问也上来四心同者是智
地非彼境今言智境何者是乎见实义者答以辨之
證见实义方是其智不同前四上来明其行事义住
何故非下解释无漏显成如是不可说也何故非馀
问以起发无漏故者举偈对问以无漏故唯是智境
非四心境纵是无漏何妨世知故复释言是出世义
是故非是世间境也是出世故唯智境界非世间故
非馀闻等四心境界。

上来第一依文解释如是深下次第结之如是深者
结前难得非四心境如是可解结前第二境界智也
卷二 第 61c 页
不可说者结无漏也下释迷闷先牒后解云何迷闷
问以起发随闻着者释迷闷也执言取法覆障真实
故曰迷闷言闻即闻非不闻者显取著义执言取实
名为即闻不知地实寂灭离言名非不闻。

释难闻中先结前起后下举偈论释先解难闻智微
细下难闻所以在后别论前中有四一释总开别坚
如金刚是释总也坚有二种是开别也二随别列名
證信二种坚中开出故并称竖三分总异别此三句
者此偈文中初之三句言坚是总馀是别者初坚是
总證信二坚是其别也四云何下随别解释先解信
坚云何问也下释其相唯佛所知非我境界明信之
深仰推如来自处无知故信深也佛菩提下彰深而
信菩提是其自行證法旷穷法性故曰无边所说种
种利他教法教门差别名为种种前言无边后云种
种文绮互耳于中决定名之为信就解證中初先双
问以为起发云何心地问所證法云何无我问能證
智下对释之言心地者牒举初问随心所受三界中
报六根身也随心所行一切境界六尘法也此十二
入生心之所故曰心地诸法皆是且举斯耳无我智
者牒向后问有二举数我空法空如实知者辨列其
相义有通别通而论之于十二入假名法中而得空
者名知我空得实无我名知法空别则于内六根身
中得空平等名知我空于外六尘我所法中得空平
等名知法空此义如后二地中释下次解释智微细
卷二 第 62a 页
义先牒经文是中正应举智微细能闻属上相随故
来难知略释如是微细如上所说指前广显如前偈
中四心不及故曰微细。

第四偈中今以喻者略举起发下举偈论释于中先
明法喻之相次科后释法喻相者今此正取空中画
处风处为喻处必依空故明虚空处必约于风画以
论故明风画随喻具论空喻證体风画喻说风画住
处喻其所说差别十地如空虽等约风约画住处差
别所况如是證体虽等约言说故十地差别如虚空
中风处画处虽复差别空为体故离相难见十地如
是虽复差别證为体故离相难见又如空中画处风
处虽复难见是有不无十地如是虽复难见是有不
无法喻如是次科其文论中有三一解喻文二如是
佛智显示巳下解释合文佛与无漏略不解释三画
者下重合前喻就初段中喻隐难识是故论家广喻
广合于中具有四种三句一就画为三二就风为三
三就风画合以为三合喻便故四合喻有三科分粗
尔次释其文画中三者如空画色是第一句举其喻
相此乃举其动笔之画以为喻相与下虚空迹喻少
异言如壁者是第二句明其画处是有不无以空画
处有相难明故寄壁上画处显之是中不住故不可
见是第三句明其画处离相难见风喻三者如空中
风是第一句如树叶者是第二句不住不见是第三
句义同前画此动作下合为三句此动作者是第一
卷二 第 62b 页
句牒前二中第一句也动牒前风作牒前画非不空
中有此二事是第二句牒前二中第二句也明虚空
中非无风画二种处事如是空事不可说处是第三
句牒前二中第三句也名虚空中风画两处为空处
事此二处事空为体故不可分别此是画处此是风
处此是高处此是下处如是一切是故名为不可说
处然向别中言不可见喻法难闻此云叵说况法难
说有此左右是画风下合中三句先合初句次合第
三却合第二是画风如说合上初句是者是其牒法
之辞是前风画如似说也说是一法云何得合风画
两喻说中有声及名字等故得合之如下虚空鸟迹
喻中迹处为喻合之以證此中宣说动笔之画飘忽
之风以为喻故合之以说有斯左右宜须记知以非
性下超合第三离相难见所说十地不同能诠故不
可见然向喻中直以不住成其难见今此合中两义
释之以非自性故不可见是初义也如彼喻中风画
两处不同风画之自性故不可得见十地如是不同
能诠音声等性故不可见故下虚空鸟迹喻云非如
声性故不可见是不住故第二义也如空平等无可
依住故彼空中风处画处不可得见地实如是离相
平等无可依住故彼实处差别十地不可得见以其
客下却合第二是有不无如彼喻中虚空先有说之
为主风画后依义说为客以其风画二种客故空中
风处画处不无所况如是地实为主言说为客以其
卷二 第 62c 页
客故平等證中十地不无十地差别由言分异旨从
诠目故曰言说亦可此文略少不足若具应言非不
于中有此言说所说十地下解合文如是佛智解释
偈中智如是也十地是佛本所行智故云佛智言说
显等解释分别诸地渐增名校量胜言说显此故曰
分别难见举经更无别解自下第三重合前喻何故
重合向前以说总合风画相别未分故下随喻别以
合之先合画喻画喻名等正合前喻何以故下问答
辨释何故问也今此为明法之难说说是音声风喻
便足何故以画喻名字等依相说者答以显之以声
依于名字等相方得说地故画喻之下合风喻风喻
声者正合前喻以此二下释合所以若具为文亦应
先问问意如何直以画喻喻名字等显法便足何劳
以风况彼音声此之问辞文中略无下直释之说之
与听要藉声字二种事故须立风喻况彼音声。

就下解释第五偈中初先牒问以为发起如是可说
牒前以此二事说也如是可闻牒前以此二事闻也
如是难见牒前显示地校量胜分别难见何故不说
徵问起后若如上言法正难见非难说闻何故不说
次举偈答證信难得故我不说下以论释解后三句
初句不论言难證者释第二句难决定者释第三句
此偈巳下释第四句于中先举可说可闻返解嘿义
世难得下顺释应嘿。

解脱闻下是第二请经中有三一解脱月闻违重请
卷二 第 63a 页
总叹众净闻说是巳是闻违也闻前偈中难知难信
故嘿之言故叹众也请金刚藏是重请也是大菩萨
善净众集是总叹也二善净心下广叹众净于中十
句净心是总馀九是别问曰何故前请之中同生异
生二众别叹今此合叹释言前者惧金刚藏偏畏异
生不堪听受故嘿不说故须别叹异生众净上金刚
藏酬答之中但言世间證信难得不言异生不堪听
受故此总叹下众请中义亦同然三善哉下结请令
说言善哉者叹众善也此众既善仁者宜说亦可名
彼说地为善以是善故佛子宜说言能證者闻堪入
證言能知者闻堪信解。

论中伹释初之两段后结不论解初段中何故重叹
问以起发众既无别前请巳叹今此何故重复叹之
下答重意上言世间證信难者此释经中闻说此也
證难得者是前偈中世难知也信难得者是前偈中
难信言也示众堪者此释经中善净众集下释广叹
净心是总彰总异别净有二下随别解释先举两数
次列二名地前所行名阿含净地上所成说为證净
此前九种證教之中第二门也。

下随文释解阿含中有五举数下别释之五中前三
是其闻慧第四是思第五是修文中欲净是求法心
渴法称欲就总净中开出此欲将总名别故名为净
下诸句中净义例然随念下释随念阿含举所求法
所念非一故云随所得方便等是能求心念是念欲
卷二 第 63b 页
觉是思觉此之念觉与闻为由故云方便念觉净也
成此念觉故名为得经帖可知言求净者是求法行
起行摄法故云求净得随顺等辨释其相身口恭敬
是求法行故名敬行以此随顺诸佛求法故云随顺
身口敬行成就此行目之为得经帖可知受持净者
闻慧成就受持列名下释其相于无量世闻来久也
言多闻者所闻广也此言释受下解持义言忆持者
非令忘失言不谬者非少错误经言多近就其闻慧
方便为言以多近佛故能广受佛所说法生得净者
是思慧也此从思慧方便为名此名颠倒若正应言
得生净也出世胜报说之为生地前发心愿得彼生
名得生净依此愿心起于思慧故从方便以为名耳
下释其相言愿得者解前得也上上生胜释前生也
初地巳上生报转增故云上上言念胜者正是思慧
为求胜生思起助道起道思心名为念胜经言集者
思心能集助道行也言行净者是修慧也修起名行
下释其相求善證者起修始也證在地上今在地前
愿求彼證习少欲等起修次也少欲头陀是离著行
少欲汉言当相名之头陀胡语此云抖擞此离著行
从喻名之如衣抖擞能去尘垢修此十二头陀之行
能离贪著故曰抖擞头陀之义广如别章此应具论
等者等馀集善行也成就多德行修成也经言具足
无量功德但帖后句。

證净有四牒以举数下广释之得净初地證实名得
卷二 第 63c 页
下释其相言现智者法显于心言决定者心安于法
经言离痴帖现智也言离疑悔帖善决定不行净者
谓从二地乃至七地修道行也修道离过故曰不行
下释其相言修道中辨其位分烦恼不行明修离过
无厌足者八地巳上无功用行在法流中趣果无间
故曰无厌下释其相不乐小乘自分坚也得上悕望
胜求深也经言善住帖不乐小深心信者帖上悕望
下重分别言悕欲者解前深心决定解信念持彼德
释善住也无上佛果名为彼德彼相现心故名念持
不随他教十地行德菩萨因道起在自心不由师教
名不随他下释其相趣尽道中自正行者无上菩提
道中究竟故云尽道亦可尽者是其涅槃道菩提是
十地向彼名趣尽道不假他教名自正行下以经帖
于佛法中帖趣尽道不随他教帖自正行。

第三对中初金刚藏举损以违后解脱月叹益重请
前经文初领前所叹举得兼失是故言虽其馀乐下
简所不叹举损以违于中有三一明乐小闻增疑惑
败善之损二长受衰恼失乐之损三我悯下结嘿所
以就初句中其馀乐小举其人也对前所叹名小为
馀何处有小而须简之谓此会中小心众生处处有
故亦可指彼馀处后时乐小众生以之为馀今说地
法为益此众馀处有小何劳简乎良以圣心广被故
尔若心广被正应为说何故简之此为简取不欲简
去欲使如来以力加被又欲令彼励心听法是故简
卷二 第 64a 页
之下明其损闻难思事多疑惑者于深地法信悟者
鲜故曰多生疑惑之别后论自释第二句中言是人
者牒举前人长夜受诸无利衰恼正明其损生死昏
寝事等如夜轮转无际名之为长由疑惑故失其利
乐故云无利众苦备经名受衰恼第三句中我悯此
者悯前疑惑乐小众生不得宣说为是故嘿。

论中初言领彼叹巳述显经中初段之文于所说下
解违请文经中三句历别释之先解第三于所说中
不见法器增疑惑者解释我悯此等言也谓于所说
十地法中不见向前乐小众生有根有欲名不见器
以无器故闻增疑惑亦应说言长受衰恼略而不辨
是故不说解释是故嘿然言也次释初句于一二过
总以标举谓于所说一地法中有疑惑过次释其相
正行相违犹豫义者疑妨行也心迷义者惑障解也
下彰其过以有疑故败先所修名坏善法以有惑故
一向不行名远善法如是显下释第二句衰恼所以
以有疑惑为彼因故不受行因是前惑也惑令远善
名不受行受行退者是前疑也疑能败善名受行退
为此二因故受衰恼。

解脱请中文别有三一自宣巳心彰欲重请二愿承
下正请令说三是故下结请令说就初段中解脱请
者经家标举善哉之言释不异上言重请者前巳叹
人今复叹法故云重请就第二中复分为三一请承
力说不思法翻前违中故嘿之言二佛护念下明以
卷二 第 64b 页
佛力令人信解翻前疑惑三菩萨护下明地要胜说
必多益翻上衰恼初中何故劝金刚藏承力宣说释
言此劝承力说者为明大众承力堪闻善分别者如
法说也不思法者名所请地为不思法。

第二段中初明十地是佛所护令人信解下问答辨
释所以问也所以此法名佛护事所以令人易信者
何下对释之善说地事十方诸佛法应护念是故名
为佛所护事由佛护念是故令人易信解矣。

第三段中初明菩萨同护此地显其要胜智地是證
勤行方便阿含行也下问答辨释何故问也地有何
义菩萨同护下对释解于中初法次喻后合就前法
中最初行者是其因分阿含行也成就法者是其果
分所成證也喻中初言初章所摄明本摄末胡章之
中悉昙在始故曰初章初章为本明末依本此二顺
喻无有书等不入初章返成前二合中地是一切之
本合前喻中初章为本行是能得一切佛法合前一
切初章所摄上来正请是故下结是佛护念令人信
故愿说此义诸佛护下彰请所以。

论中依经次第辨释经中三段但释前二末后结请
略而不解。

解初段中何故复重徵问起发前巳重请今此更重
故云复重下对释之于中三句翻金刚藏违中三句
初言示彼疑惑叵避翻上初句多生疑惑疑惑有二
一者不定则不须避二者决定则不可避今此且就
卷二 第 64c 页
定者以论故言叵避不说多过不成一切翻前第二
长受衰恼云何多过略有四种一者不定疑惑众生
不得转之以成信解二巳有信者不得成就阿含之
行三巳成就阿含行者不得入證四巳證者不得佛
法有此四失故言多过不成一切显前多过以是重
下翻前第三故嘿之言。

下解第二正请之文经中三段但释后二初段不论
解第二中若佛有力能令生信何故众生犹起谤意
徵问起发下对释通明二定者诸佛不转故犹起谤
不定者转故令信解言意如是文中初言有二定者
总以标举次列两名作业巳竟定招苦果名感报定
宿罪熏心今必造恶名作业定此二定故佛力不转
下次解释第三段文经中初言菩萨同护今略不释
何以故下问答之文今此解之于中初问略而不论
但解答文答中初法次喻后合解法解喻后合不释
初是阿含成是證者解法说也此前九种證教之中
是第四门修成相对修名阿含成名为證书者巳下
解释喻文书字相者以书记字非正字体故云字相
如嘶字下即事指斥此据梵书字者所谓恶阿等音
是字体也依如毗昙别有非色非心字法与恶阿等
音声全别成实法中即音说字声中屈曲高下长短
名为字耳此同成实数者牒经名句是数释显其相
名句是其字之数例故称为数如想受等是心之数
亦可众字成名成句故称为数说是语者依名字等
卷二 第 65a 页
有所宣谈名之为说初章本者此等皆依嘶昙章也
自下第二大众同请上来解脱为众先请虽言众堪
未知虚实大众宜须自彰巳能成前请辞又为起说
显法尊重故下共请就此经中初菩萨众同声请者
经家序列请心齐故发声同也。

下举请辞依此偈文有五行半外国本中但有五偈
第四一偈半是彼一偈馀四各一故有五偈此以方
言不同故尔就此偈中前四行半叹人以请后一叹
法与解脱请大况相似前中初二叹其说者后二偈
半叹众堪闻此与前同叹说者中初有五句叹金刚
藏自成證力及阿含力下之三句叹金刚藏能令听
者入證阿含前五句中初之四句叹成證力念坚一
句叹成阿含自分所成一切行德通名为證上受佛
教说为阿含此前九种證教之中第八门矣。

前四句中上者是总总有宽狭宽则通摄證与阿含
斯名为上狭唯就證说之为上妙无垢下證中差别
别中有三一真实智内證真慧二者体性起说之解
三者是果依前起说妙无垢者是真实智證离妄染
名无垢智胜出二乘故云妙智堪无量义是体性也
法义无碍堪能了知无量法义所知辩了是故名堪
无量义辩馀是果也依前二辩起辞起乐故名为果
演说美言言能顺情此即是其乐说无碍实义相应
语能合理此即是其辞无碍也。

念坚净慧是阿含智下三句中初之一句令他入證
卷二 第 65b 页
后之两句令入阿含依前真智开显地实是故能令
他人入證依前三中体性及果辨宣地相故令他人
入于阿含前中为者为众显地力与净心令他得證
證有二种一先巳得地为说地法令得佛力二先未
得地为说地法令得入地为十力者是得果也为净
心者是得地也十地證心离染称净下两句中初之
一句依前体性分别地义后之一句依于前果说十
地法令人受持前中无碍分别义者谓以法义二无
碍智分别地义后中说此十地法者用辞用乐宣说
地法令人受持成阿含也念坚净慧入阿含中通而
依之。

叹听者中初偈大众自叹有根后一偈半自叹有欲
就前偈中初有三句正叹有根唯愿一句结请令说
前三句中初句摄治后之两句明离诸过前摄治中
行门有五相从为四要摄唯二言行五者一定二戒
三者是深四是正见五是正意正见一门义有文无
论释具有相从四者深与正见合以为一名为正解
馀三各一故有四也要唯二者初定与戒入阿含行
内心离取故名为定形无慢高说之为戒深见正意
是入證行深正见者是其解也理解名深法相中解
说为正见言正意者是其信也有解有信故能入證
下离过中初离是通定能离我戒能离慢深能离妄
所少正见能离邪见此众无疑正意所离前句说离
后句言无文绮互耳既备前德堪能受说故下结请
卷二 第 65c 页
唯愿说也专意求说故言唯愿。

叹乐欲中初偈是喻下半合之喻中正显四种求心
初喻求闻次喻求思次喻求修后喻求證随喻遍合
具有五种一求法心二所求法三是依法所成之行
四是依行所治之病五是求法起行之人言求心者
谓求闻思修證心也所求法者闻思修證四种法也
所成行者依法所成闻思修證四种行也所治病者
闻思修證四种障也言其人者且约大位摄以为四
一善趣人求教起闻二习种人求义起思三性种人
求行起修四解行人求实入證今对此五以喻显示
然此偈中文有绮互前三句中喻求法心及所治病
思水食药喻求法心饥渴病等喻所治病准此类后
第四句中亦应具有略故不论第四句中喻人及行
蜂喻人也依喻行也准此类前前三句中亦应具有
略而不辨四句之中通皆喻法水食药蜜是喻法也
虽有五事今此文意正显求心喻相如是。

合中我等亦如是者大众彰巳如彼渴人乃至如蜂
言愿闻者合前思也甘露法者合前水食药蜜等也
然世甘露凡有四义一除渴如水二遣饥如食三疗
病如药四生乐如蜜是故用之况所闻法叹法请中
善哉是总叹法为善哉是助辞清净巳下义别有三
一是所依说依净慧二是体性所说法体三者是果
依法所成今言净慧是所依也说胜无垢是体性也
馀者是果力是果用圆备名具善逝道者是其果体
卷二 第 66a 页
善逝是佛道是菩提言尽说者若具应言尽说十地
法令人具十力尽说十地法令具善逝道前句彰具
后云尽说文绮互耳。

论中依偈次第解释释前自證阿含力中先定其文
初偈叹證第二上句叹阿含力次显叹意谓以證力
阿含力故能有所说以能起说是故赞叹下随文释
先解上字次释證力后解阿含上者牒经上有二总
备如前辨谓證阿含是宽总也言又上者重复牒之
言谓證者是狭总也别望證中三义说总下释證中
有三举数次列三名證心离妄名真实智法义两辩
是说德体故名体性此中为叹说德故也辞与乐说
依前二起故说为果下释其相真智牒初言无漏者
解无垢智胜声闻等解释妙智下以偈帖体牒第二
成就释堪下言无量义辩才者还释偈中无量义辩
果牒第三字义成者解义相应字有两义一诠表义
二者庄严文辞之义今言成者诠表义成滑利胜上
字义成者解美妙言滑利解美胜上释妙言辞流泽
名为滑利言辞才巧故曰胜上此是庄严文辞义成
是故复言字义成就。

解阿含中先定其文下举论释受持显说解念坚也
谓受诸佛云雨之法为他显说阿含无疑释净慧也
如是巳下释后三句于中初先结前生后略显请意
下广释之先解入證初问次释巳入地者令得佛力
得佛果也未入地者令得十地得十地也下以经帖
卷二 第 66b 页
为力帖前为净帖后释阿含中先问后解谓以法义
二种辩智分别地义用辞乐说为众宣说令众受持
成阿含行。

第三偈中初结前生后下举偈论释先解总愿愿是
总者今此偈中意为求说故名唯愿以之为总专心
求法故名唯愿愿有二下解释馀别别文有四一就
总开别二列两名三对行立障四翻障显治唯愿有
二是初段也一求阿含二求正證第二段也有二妄
下是第三段对行立障于中先明阿含行障有二举
数我慢惑情故云妄想妨求正教故曰不堪我慢列
名内取名我外仪不恭说以为慢以我慢故于法法
师不恭敬者释以显过以见我故于法不恭以有慢
故于师不敬通则我慢并于人法不能恭敬复有二
下明證行障有二举数见疑惑情故云妄想妨于正
證故曰不堪见疑列名次释其相于法妄取名颠倒
见闻深疑惑名不思处不生信也下别解释所离妄
字谓妄想者指斥妄体迷理执相故云妄想妄通见
疑障应有三何故前言有二妄想不堪得證释言妄
是见中同使摄入见中故得说二云何名同妄是心
想见等三倒依此三故起八倒心说之为见摄本从
末名见中同微细随逐名之为使上来第三对行立
障自下第四翻障显治先对前二显阿含行有二堪
闻总以标举定戒列名下释其相定离取执故曰心
调持戒顺法名住威仪明證行中有二堪證总以标
卷二 第 66c 页
举见意列名次释其相言正见者举偈文中所少正
见善思义者正思生死涅槃之义离倒见也正意举
经得欢喜者以有正信能离疑恼故得欢喜下别解
释经中深义对治前妄深观理如故云细意善思惟
矣。

第四偈中初先生起下举论释于中初先总约四喻
明众求心摄受四法何等四下别约四喻明所受法
前中初言此四喻者牒前喻中四种思心喻四义门
约喻显法喻明大众四种欲心能通四义来入心中
故名四欲为四义门示现正受彼所说者明立喻意
大众何故立此四喻为示自巳有四乐欲堪能正受
彼金刚藏所说四义就后别中先问列名何等问也
何等是其所受四义下列其名受持闻慧受教法也
助力思慧思量法义助修慧力远离修慧远离诸障
安乐證智證法怿神此义巳下问答辨释先问起发
下释其相解闻慧中先广其喻如水不嚼随得而饮
辨其喻相水喻教法不嚼之义喻不假思饮喻受教
下约显法如是闻慧是总合也初闻受等是别合也
初闻即受合水不嚼随闻受者合随得饮释思慧中
先广其喻如食咀嚼身力助成辨其喻相食喻法义
嚼喻思量身力助成喻资修慧此依胡语顺此应言
助成身力下约显法如是思慧是总合也嚼所闻等
是别合也嚼所闻法合如咀嚼智力助成合身力助
此亦依于外国人语顺此应言助成智力修能除障
卷二 第 67a 页
名为智力由思起彼故曰助成解修慧中亦先广喻
如服良药喻闻思慧摄取法义药行除病正喻修慧
下合显法法同前喻故曰如是具闻思慧随顺正义
合前服药闻思二慧顺法听受思量分别名随正义
何故明此闻思是解修慧是行行依解生是故明之
如法修行合药行也离恼习患合除病也断除正使
名离烦恼残气亦尽名离习患有障皆遣故云一切
就明證中亦先广喻言如蜜者喻證法也言众蜂者
喻贤圣也言所依者喻其證法是圣所依言乐行者
喻彼證行寂止乐也言住处者喻彼證法證行住处
前言依者对人以辨此言处者望行以说下约显法
如是闻思修慧果者此举證法合前蜜也證智从于
三慧而生故名證智为闻等果圣合前蜂言所依者
合前所依言其处者合前住处现味爱等合前乐行
理显在心名为现法甘神至道故曰爱味纳法怿神
名受乐行。

释叹法中初结前生后下举偈论释。

论中先释初总善哉善哉牒经所说具者备下三义
故云具足具故名善然此文意正叹说地以为善哉
但说胜地要依净慧又复能成十力等果方名为善
故摄此三通名善哉下释馀别于中初先牒总开别
次列三名言所依者所说地法依于净慧言体性者
所叹法体果者依法所成佛果下广释之所依牒初
谓净慧者举偈对显体牒前门谓说诸地未曾说者
卷二 第 67b 页
解经说也此十地法馀契经中所未宣说今此说之
名说诸地未曾说法胜地牒经地校量胜释显其相
诸地渐增名校量胜无垢牒经说不违义顺解无垢
违义说下返明无垢有三举数下列其名言倒说者
违法过也下二违人谤如来者上违圣师言诳闻者
下违弟子果牒前门下释其相十力果用菩提果体
佛解善逝菩提释道尽说之言略不解释下彰嘿意
以起后请如是请巳犹故不说彰其嘿也何故巳下
徵其嘿意明待请也佛未加请故云不满。

佛加请者上来虽复菩萨众请牵感犹微显法未极
故次佛请又菩萨请显法未胜故须佛请于中初先
牒前举后释待请意后随文释前中初言此菩萨者
此金刚藏前上首者牒解脱请次大众者牒前众请
此牒前也言复待者待后佛请此举后也言法王者
佛于诸法得胜自在故名法王言加请者上力被下
说以为加因加劝说目之为请即加是请故言加请
然此经中文别有四一加非请谓前释迦金刚藏佛
加被是也二请非加谓菩萨请三亦加亦请即此诸
佛加请是也四非加非请谓馀文也此处明加与前
加分明加何别别有五种一能加佛异二所加不同
三加业有殊四加相不等五加请分差能加异者前
加分中唯是十方金刚佛加今此则通何故得知知
有两义一准文验求前加分中说言十方金刚佛加
今此直言十方佛加不言刚藏明知此通二准此类
卷二 第 67c 页
馀得知此通此卢舍那非金刚藏而得放光加于十
方诸说法者彼十方佛虽复非是金刚藏何为不得
放光加此何故如是前者为欲寄人表法故须同号
今不表法有佛斯加前何所表表金刚藏所入法门
云何表法能加诸佛悉名金刚即知所入是金刚法
何故须表为令众知于法渴仰后为说故今此何故
不为表法前本分中巳说地名大众同知何须更表
诸佛同加显法增敬其义不殊一切加耳所加异者
能说之人前后俱加听法之众唯此与力通则易知
别须料简何故加分不加听者以金刚藏前未简众
拒请不说故不加之上来请中简众不堪违请不说
今若不加说则无由故此加之又解脱月前于请中
言佛加故令人信解请以为说今若不加前言则虚
彼金刚藏何由肯说为成彼请故加听者言加业者
谓身口意身之与口加分及此两处齐通意则不尔
前有此无通则可解不通须释何故如是理实齐通
略故不论何故略者前加分中正为与力意是力本
是故须明今此加者非主与力正为请说意无请相
故阙不论又复此处为同化主化主此处唯身口故
馀佛皆然化主阙意后当更论言加相者前加分中
口出音声申手摩顶今此放光出声为加何故不同
圣者善巧差别为化增物新敬理宜不一等为别化
何不彼处放光出声而为加乎然十方佛为欲同此
卢舍那佛故于此中声光加被卢舍那佛何不此中
卷二 第 68a 页
口劝手摩令彼同乎释言不得卢舍那佛与金刚藏
同在一会口劝手摩非显奇异不显法重故不为之
加请分者前直是加今加即请所以尔者前为与力
所以是加而未违请言巳不说是故不请今加请者
以金刚藏前违不说今此加被正为使说故加即请
总相虽然于中义分亦有差别别相云何分别有二
一就能加身口分别光明之身是加非请所出音声
是加是请以其音声劝说故尔二就所加说听分别
若望说者是加是请望其听者加而非请亦可加被
为成于请不请于彼。

上来至此牒前举后自下问答料简待意何故问也
演说地法本为菩萨菩萨巳请何故不说待佛请乎
下答为令诸佛加请增长大众敬重法故。

经曰巳下文别有二初明身加后明口加声依光故
身加经中文别有五一释迦放光普照十方二十方
诸佛放光照此三此大众寻光见彼四彼大众寻光
见此五光台说偈应属口加何故在此然所出声口
加所摄今此正取能发声业判属身矣前中先明放
光之人第二明其发光之所第三明其光相差别人
谓释迦释迦是姓此翻名能牟尼是字此翻名满故
杂心云身口意满故曰牟尼今因此文料简人语人
言在天名卢舍那若在人中名曰释迦此言定谬前
道场会在于人中彰卢舍那今此天中亦言释迦是
则不可人天定分人又说言释迦是应卢舍那是真
卷二 第 68b 页
此亦不然随物所见莫不是应据实而论无不是真
如华严经名号品中诸佛名字一四天下凡有一万
百亿四天各别齐然一切世界类亦同尔释迦卢舍
各是随物万中一号何可以二偏是真应人复说言
大乘之中名卢舍那小乘释迦斥当一边非尽道理
今此经中说言释迦云何属小然小乘中伹云释迦
不说卢舍名曰斥当何故然者释据种姓小乘所见
卢舍那就德非小所知是故不论卢舍那者翻名净
满净满是德放毫光者是其第二发光之所何故此
放然佛一相备起多用何可定责又佛照诸得位菩
萨多用毫光今照十方诸说法人是得位者故从此
发放力明下明其所放光相差别于中略以五门分
别一定其文二八业分别三二身分别四八业二身
相对分别五以业配身言定文者就初释迦所放光
中句别有八一放力光二阿僧祇光以为眷属三普
照十方还住本处四恶道休息五魔宫不现六悉照
十方示现佛力七遍照十方诸说法者及菩萨众八
成高台言八业者始从觉业乃至请业前八句中初
之七句即前七业第五段文光台说偈为第八业前
段之中第八句者何不名业业是作用光台凝住是
故非业第二段文十方放光何不名业相同初段故
非别论第三第四彼此相见何故非业若取光照能
使见义说为第七示现之业第三第四直明大众因
光相见故非别业言二身者一流星身二是日身就
卷二 第 68c 页
初段中第三第六及第七句光照十方往来光体为
流星身第八句者是其日身馀之四句是光势力非
光体故不说为身第二段者义同前判彼此相见亦
非光体所以不论第五段者日身作用更无别义故
不说身言业与身相对辨者于中略以四句分别相
则显现第一句者业而非身所谓觉因伏止请业第
二句者身而非业所谓空中成大光台第三句者亦
身亦业所谓卷舒及与敬示作用是业往来光体即
名为身第四句者非身非业所谓彼此二众相见言
以八业配二身者就八业中卷舒敬示此之三种流
星身业第八请业是日身业觉因伏止通二身业。

论中有二一释经中第一第二及第五段二一切处
下解释第三第四段文前中有三一料简释迦同请
所以第二料简声光异常三分文解释就初段中先
问后解何故如来放光同请是其问也此问释迦同
请所以释迦同请有何矛楯为此徵问前加分中身
口不同至此方同故为斯问释迦如来何故放光同
馀佛请现通是总放光同请此二是别放光是身同
请是口以何义故就口徵问身不如是身加亦同略
不言耳有何所以但言同请不言同加今此文中宗
为成请故问请也是如来下对问辨释释意如何由
前不同身口不具今为具故身口宜同释意虽然难
犹未遣等为具加何不前具今乃具乎此如后释为
留身口此中起发故此具之文中初言是如来者是
卷二 第 69a 页
释迦也前意加者前金刚藏入三昧时承佛威神卢
舍那佛尔时与力名为意加未身口加异馀佛者异
馀十方金刚藏佛是故今欲具身口者是前未具异
馀佛故今为具加身口宜同问曰何故向前问中就
请徵问今此答中就加以答以此文中宗为明请故
就请问为以身口类同前意故就加答前意是加身
口同彼故云加也又复请义局在于口加通身口故
就加答问曰向前意业加时为力不足为相不具更
须身口释曰力足加相不备起敬义缺故此具足问
曰若为同馀佛故身口须具前意加时何不即具至
此方为释言此是圣者善巧一种三业两处起发前
以意加起发十方金刚藏佛加今为发起诸佛加请
故留身口在此起发问曰向前三业备加今复为之
竟有何妨释言不得前者若用常身口加不显法重
若为放光说偈加被今则无宜用之起发是故不重
问曰等是三业起发何故先意身口在此释有两义
一强弱分别彼前加者专为与力今此加者为显法
重以增众敬意与力强是故先为身口外相显法尊
重起敬义强故留在此二本末分别意是本故所以
先加身口是末所以在后问曰若意是根本故先为
加者前加分中何不如是先明口加释言前意理实
先加但彼乘于显加所为即便劝说故先明口第二
段中先问后释何故不以常身口加此初问也何不
用彼随化所见汎常身口以为加被乃用声光而为
卷二 第 69b 页
加乎下对释之为重法者释非常意不轻自者显重
法相若自不轻云何重法由现胜通彰巳德重名不
自轻重德之人为法加被法宁不重问曰若此声光
加被便显法者前加分中口劝手摩岂为轻法释言
前虽不用声光而十方佛去此极远而能口劝申手
遥摩亦显巳力彰法重矣问曰若彼申手遥摩得显
法重今此诸佛何不还尔释言诸佛今于此处为同
化主卢舍那故不得类上问此化主何故不以口劝
手摩令彼同巳此如前释欲别为化增物新敬又此
化主同在会中口劝手摩非显奇异是故不得口劝
手摩又问若此要同化主不异加者经初化主唯以
意加不用身口前金刚佛何故不同释言彼为身口
表法诸佛以用身口加故人皆知是金刚藏佛即知
所为是金刚法为表法故不可全同第三文中初列
业身以为章门后依门释先解八业业是用也八业
之中皆初列名次辨后帖言觉业者光能助益言因
业者光能出生卷舒业者光能修促卷入常者释迦
如来常光一寻卷入此也还住本者为化悉周方还
本处今结集者为欲卷舒相对而辨故此明之言止
业者显光利益言降伏者明光势力言敬业者显光
摄益言显如来不思力者佛现巳力令他敬也言示
现者明光显照言请业者光能起发释二身中言流
星者就喻以名往来业中业之体也往他方者辨释
其相何故此身不以经帖以初二段八句文中第三
卷二 第 69c 页
第六及第七句皆往十方文不一处不可别举又此
文者八业之中先巳举竟故今不举言日身者是前
两段第八句中光台体也就喻名之处空辨相如经
下帖何故举经此文唯一易可标举又前业中未曾
举故今须举帖一切处下论中第二解彼经中第三
第四彼此相见言一切处一时照者举前显后以前
第七示现业中于一切处一时照故众相见闻如是
巳下正明因光众相见闻准此验前非直相见亦得
相闻略不具论由佛光力故使十方见闻无碍是名
下结。

就口加中初问起发。

经中依此有六偈半外国经本唯有六偈初有偈半
是彼一偈馀五各一方言异故就此偈中四门分别
一教请分别前五偈半是其请说后之一偈是其教
说请彰法胜令人重敬教显说真使众深信信相云
何令众咸知如来教说言虽寄传金刚藏口皆是佛
教语必可信。

二加请分别别就初段五偈半中初三偈半亦加亦
请与力称加劝说名请所言请者前两偈半对彼说
者劝说名请其次一偈彰彼听者得力堪闻为成其
请非请于彼以是义故前三偈半亦加亦请后之二
偈举法利益为成其请不名为加以非人故。

三所叹分别还就初段五偈半中前二偈半一向叹
人后之两偈一向叹法第三一偈人法双叹为明众
卷二 第 70a 页
堪是叹人也即显地法闻持利益是叹法也与上同
矣。

四随文辨释初两偈半叹说者中前一偈半诸佛作
加后之一偈显加所为前中文义重别有四一者作
加二天人上三者诸佛四无等等乃至法生此之四
重次第相释然此乃是义之次第非文次第意为作
加以加为始加者是谁谓天人上谁得为上所谓诸
佛佛有何义而得为上谓具四种法王义也何者四
义一自在胜不为他屈二者力胜能摧伏他三眷属
胜辅弼豪强四种姓胜籍胄尊高初无等等功德如
空是自在胜无等等者是慧解脱功德如空是心解
脱力无畏等是力胜也十力力体无畏神通是其力
用用四无畏摧伏外道用胜神通破坏魔怨如佛初
成神力降魔今言十力无畏等者举力无畏等取神
通无量众首是眷属胜佛多众中为上首也释迦法
生是种姓胜如来应身释姓中生真身从于如法中
出。

加所为中初劝承力明其加相与加分中口加相同
下为开等明加所为与前加分加所为同初言为开
法王藏者总明所为此乃顺于外国人语若顺此方
应言法王为开藏也故下论中还依此言诸佛法王
为开法藏是故作加藏者是其字义两藏诸地上等
显前义藏分别地义显前字藏。

第三偈中义有两兼一是叹人明其听者得力堪闻
卷二 第 70b 页
此即成上解脱月请解脱前言佛力加故令人信解
故今加被令人堪闻成彼请也二是叹法法益有三
谓闻时益修行时益转生时益此偈明法闻时益也
益相云何谓佛加被令人堪闻若尔便是叹佛利益
何关叹法释言从本故言叹法其义云何若法非胜
诸佛终不为法与加以法胜故诸佛为法加人堪闻
佛加堪闻还由法胜是故就本名叹法益。

其次一偈明修时益修益有二谓因与果诸地无垢
渐次满足是其因也證心离染名净无垢教行渐成
名渐次满馀是果也十力果用修会名證菩提果体
尅就云成。

次下一偈转生时益由法胜资现闻信者转生馀道
亦常得闻偈中上半明得闻处下半彰其闻之分齐
处谓龙界及长寿天就此难处彰得闻经显非难处
一切尽闻言虽在者谓生难处而得闻经辨失兼得
故云虽在言大海者此文不足准下论释应言大海
龙世界中以偈迮故不具论之龙宫有经故就此处
以彰得闻劫尽火中其言颠倒而复不足若正应言
火劫尽中若具应言火劫尽时在光音中亦以偈迮
略不具论光音是其第二禅天彼免火灾故得闻经
然灾有三谓火水风火灾最下尽于初禅水灾为次
及第二禅风灾为极及第三禅此三灾时随可免处
皆得闻经伹今偈迮就下言耳若具应言火劫尽时
光音等中水劫尽时净天等中风劫尽时在于福受
卷二 第 70c 页
福生等中皆得闻经故下论言光音天等所谓等于
净天等也问曰色界云何得闻长寿诸天曾从佛闻
为之说故问曰无色为得闻不菩萨在彼理实应闻
伹今随相彼无形色绝于听受不彰闻也决定无疑
必得闻者十信巳上于地无疑名决定信彼定闻经
故云必得。

第六一偈教依三渐宣说地法观證修行是三渐次
始心简择名之为观得实云證證心清净缘起成德
说为修行如金清净为庄严具此三不顿故云渐次
诸地胜道是观渐次入住展转是證渐次无量行境
是修渐次第三渐次而演说者教金刚藏于向观等
渐次说也观中诸地举其位分智者所谓闻思修等
三慧智也渐增名胜虚通曰道此举观体略无渐相
以第三句渐次之言对之方显第二句中入是證始
住是證次展转是终此初中后是渐次相无量行者
真识之心随熏成德广而难计名无量行行门各异
名行境界此举修体亦无渐相对第三句渐相方显。
十地义记卷第二末


下以论解前两偈半一处释之于中初先明其加相
次显加意后释其文。
卷二 第 71a 页

明加相中是初二偈牒举经文依此经文有两偈半
外国经本唯是两偈今依胡本故云二偈显能加者
是前偈中诸佛无等乃至天人加所为者是后偈中
为开巳下三句之文言此二者双牒前二加示现者
此文是倒若正应言示现加也前偈之中云言作加
后偈之中劝承佛力正是作加举能举为为示作加
名示现加。

次显加意先问后释何义问也义是所以前加分中
诸佛巳为说地故加今以何义重复为加下对释之
释意云何为显法胜令金刚说是故为加文中道言
请非尊者法非殊胜圣者不说是返言耳若正应言
请是尊者法是殊胜圣者宣说此明请人非佛尊者
不显法胜圣金刚藏不肯宣说良以请人是佛尊者
显法殊胜令众重敬故金刚藏方肯宣说问曰向问
加之所以今正应言加非尊者圣者不说今何故言
请非尊者释言此加为成其请是故问加就请以答
问曰若此为成请者何不直请乃为加乎释言不加
则不成请所以为加是义云何若佛不加无由得显
说者堪说为显堪说是故须加。

下依文释前一偈半一处释之就中初先依文正解
作加总下总别分别文相如何偈有四重广如上辨
今释后三初一作加略不论之解天人中云何初偈
显能加者徵问起发偈言巳下举偈对显解诸佛中
何者天上徵前起后谓诸佛下举偈对显下释无等
卷二 第 71b 页
乃至法王文别有四一徵前显后此何义者是徵前
也问此诸佛有何德义为天人上法王义者是显后
也以有王义故得为上二徵总开别云何知者是徵
总也具四义者是开别也三随别列名谓自在等借
世人王四种之义以显佛德自在胜者不为他制言
力胜者力能摧他眷属胜者辅弼豪强种姓胜者籍
胄尊高四何者下随名解释解自在中初辨其相云
何知下就文以显何故巳下重复分别前中初先徵
问起发于烦恼等对问辨释释中有二第一对障以
明自在于烦恼等是自在处二障之义广如别章此
应具论今此所辨五住性结为烦恼障能染心故事
中无知名为智障能障一切差别智故得解脱者是
自在德断烦恼障心得解脱断除智障慧得解脱言
自在者自在名我障碍既除进任由巳故曰自在第
二就人以明自在彼者彼前诸佛法王于此处者于
前烦恼智障处也心智无碍就人明前解脱义也心
无碍者离烦恼障心解脱也智无碍者远离智障慧
解脱也随意所受无上乐者就人明前自在义也羁
碍则苦出缠为乐乐之穷极名无上乐障碍既除乐
随心取故曰随意以随意故名为自在上来辨相次
就文显此云何知徵前起后偈言巳下举经对显无
等举经谓一切智是慧解脱经论不定或时宣说第
一义智以为一切世谛之智名一切种今此文中第
一义智名心解脱世谛之智名一切智与地持同以
卷二 第 71c 页
知一切差别法故下明心脱复如举经前巳明智今
更显心故称为复心体无垢净若虚空故名如空下
释其相世法不染明离爱也无明习灭明除痴也痴
爱俱亡名心解脱问曰经说断痴慧明灭爱心脱今
此何故除痴除爱同为心脱释言二脱义有两种一
以缘中无染之心为心解脱照理之智为慧解脱斯
则心脱断除见爱慧脱灭痴二以真识出离尘染说
为心脱事中照用为慧解脱此则心脱离痴离爱慧
解脱者除事无知馀经所说就彼初门是故说言断
痴慧明灭爱心脱此就后门故离事中无知闇障为
慧解脱除断痴爱为心解脱有难解者下重分别无
等牒经佛比馀生彼非等者彰其过下等者牒经此
彼等者明其上齐谓此释迦比馀诸佛真体不殊故
云身等何故巳下问答料简何故不但说其无等而
复云等示等觉者示佛等于诸佛正觉以诸贤圣望
于下地皆名无等未必上齐故须明等显上齐也解
力胜中初问答辨相云何知下就文以显前中先问
具十力下对问辨释具十力者是其力体能伏邪下
是其力用用有二种一是无畏能伏外道二是神通
能摧众魔如佛初成以胜神通降众魔等能伏邪智
是初用也坏魔怨者是后用也下就文显此云何知
徵前起后偈言巳下举经对显言十力者帖前具力
言无畏者帖伏邪智下言等者等取神通帖坏魔怨
解眷属中初问答辨相此云何下就文以显彼菩萨
卷二 第 72a 页
下重复分别前中初问具摄菩萨声闻众者对问辨
释谓佛摄彼菩萨声闻以为眷属两众齐摄是故云
具下就文显此云何知徵前起后偈言巳下举经对
显下重分别言彼菩萨是初众者是其经初所列众
也无量举经阿僧祇者依华严经无量僧祗各是一
数今以僧祇解释无量借名显矣解种姓中还初辨
相先问后答云何知下就文以显下重分别先解释
迦何故唯叹此佛种者诸佛种姓各别不同今此偈
中偏言释姓何故不举馀佛种姓以现见者以其释
迦此土现见是故偏举馀不现见故隐不论下释法
生复法为家非但生者佛有法身法家中生非唯生
身父母家出如法住者出其法家谓在真如法中住
也亦可诸佛依法而住故曰如法上来释文。

自下第二分定总别于中先辨总别之相后随文释
此初偈中义别四重备如上辨一者作加二天人上
三者诸佛四法王四义此四相对有三总别作加为
总馀三为别是第一对除却作加天人为总馀二为
别是第二对废却天人诸佛为总法王四义以之为
别是第三对具应如是但今论家明前两对第三一
对略不具辨下次释文文中先明初对总别加是总
者彰总异别此初偈意正为作加故说为总加有二
下彰别异总先举二数下辨其相身加列名彼天人
上是佛如来相好之形故说为身就身辨加故曰身
加作加之中备此身加是以言具依法身者释显其
卷二 第 72b 页
相诸佛色身为功德法之所依止故名法身就身辨
加故说为依果加列名诸佛无等乃至法生是佛果
德故名为果具加同前證佛果者释显其相依前报
身修成佛德名證佛果此二句中以后类前齐应言
依略不云耳问曰何故天人上者说之为身佛及四
义说为果乎通释义齐但今就化天人上报未成佛
时相好巳具非得佛时方始有故不名为果佛及四
义依彼身上方便修成故说为果释姓亦非證果始
有从多名果下以天人对彼诸佛法王四义以辨总
别言天人上亦总别者望彼作加说之为别为成加
故望佛四义说以为总言馀别者佛及四义人法虽
异对天人故通说为别。

释所为中初先问答略显其相云何所为是其问也
下答显相此菩萨者是所加人金刚藏也彼诸佛下
明能加佛为法加也诸佛法王释显偈中法王言也
开法藏者释显偈中为开藏也所言义者释显偈中
诸地上行分别地义言故加者即是偈中劝承力也
下举偈论释于中先解下之两句初之一句回在后
释第二一句略而不解偈前显故前中初言叹藏有
二略举其数就所开藏明其诸地上妙行等名之为
叹叹中随别诠旨分二次列其名义藏地体字藏地
教下释其相解义藏中先问起发偈言巳下举经对
问行者巳下次第辨释行谓助者是三道中助道行
也妙谓智者是證道也上谓神力不住道也染净无
卷二 第 72c 页
碍故云神力如是显下结前三行深结前助助能穷
实故说为深妙结前證胜结不住释字藏中初问起
发偈言巳下举偈对问下释其相分别牒经说十差
者解分别义十地之中行相殊分故曰差别口音宣
唱名之为说此偈巳下解释初句此偈何故显承佛
力徵问如来劝承之意下释其相或有众生生轻慢
者众生起慢不定名或疑佛不及金刚藏故名为轻
慢言自不能请他说者彰轻慢相诸佛同请金刚藏
说似自不能为遮此者为遮众生轻慢意故劝承力
也。

叹法益中初结前生后对文指斥标列其名如是请
巳是结前也上加令说名之为请次显巳下是生后
也于中巳下对文指也闻时巳下是列名也闻时益
者以法胜故佛加得闻此之得闻是法利益修行益
者依法修行能有所成彰法利益非是就人得果名
益转生益者转此身巳生馀道中亦得闻经即以得
闻为法利益三中修行就證辨益闻及转生就教彰
益然彼修行所成为益闻及转生指文为益下举经
文次第解之。

解闻益中初问起发下举偈论释闻持牒经佛力加
者由佛加故令菩萨闻是名下结。

修行益中初问起发下举偈论释渐次满者解第二
句因修成地故名为满满之不顿称曰渐次言十地
者解初句中诸地言也无垢之言略不解释此前成
卷二 第 73a 页
因下明得果自得十力是其果用得犹證也契之在
巳故云自得成菩提者是其果体成犹得矣然此偈
中十力云得菩提说成文绮互耳是名下结。

转生益中初问起发下举偈论释解初半中有略有
广善恶道难必得闻经是其略也龙为恶道是畜生
难光音天等以为善道长寿天难虽在此难必得闻
经龙世界下是其广也龙世界者解大海也言长寿
者是长寿龙龙宫有经故偏举之言亦闻者当闻类
现是故言亦下解善道言虽在者色界难处犹得闻
经失而兼得故云虽在光音等者举光音天等馀三
禅四禅天也三灾起时二禅免火三禅免水四禅免
风故随所在皆得闻经释后半中初先疑问答相不
普后为定问推之在信文相可知如是显下释佛教
说初先结前牒上举后对文指斥以为起发如是请
巳是结前也上言分别是牒上也说有三渐是举后
也。

第六偈教是指斥也下举偈论释先解偈文如是教
下释其偈意前中先解第一第二及第四句此三同
明渐次法体故一处释何者三渐徵问起发观證修
行列其名字观谓观解依解得法说之为證依法成
德名为修行此三位别解行名观故上说为观分时
中初地名證故上说为證始终等二地巳上名为修
行故上说为修始终等若随地别一一地中初入名
观住地名證地满名修据实此三各有渐次皆通始
卷二 第 73b 页
终今此所辨据第三门是故三种皆有渐次第一巳
下对文指斥谓向三句皆是说于渐次法体诸地胜
下随文解释先解初句明观渐次诸地胜道牒举经
文言谓十地胜智道者斥其观体说此十地若观若
依能生地者彰其渐义初入名观正住名依地中满
足能起后地故曰能生此三皆是观中渐次入者巳
下释第二句明證渐次于中亦有初中后别入者入
地是證之始住者未转是證之次当分自成未能入
后故言未转转者地地转所住处是證之终地中满
足进入后地名转住处行者巳下释第四句明修渐
次于中亦有初中后别行者举经入住转成释行渐
也行依證起故约證中入住展转三时次第以显行
渐境者举经此行种种异行境者明向行中德别无
量故云种种分齐差殊名异行境渐者巳下释第三
句明渐次相渐者举经次第指斥观證修行各别渐
成故云次第说者举经言授与者依渐而说授与众
生。

上来释偈如是教下释教所以先问后解如是教说
何义故者依外国语顺此应言以何义故如是教说
是教异上菩萨启请是故须问言因如来生后信者
生下广中大众信也言虽寄传金刚藏口皆是佛教
是故可信。

观察巳下是请分中第二大段示言分齐令众正知
就此经中初集经者明金刚藏将说之相并显说意
卷二 第 73c 页
后正明其所说偈辞就前文中初示说相观察表说
内心照察名之为观亦可目眄说之为观显巳无偏
故观十方下明说意说意有二一令众悦二生众信
敬令大众重增踊悦是初意也悦者是喜悦盛名踊
前金刚藏酬解脱月初请之时巳令众悦今复使悦
故名为重过前曰增前何故悦前悦有二一金刚藏
说偈自显有智堪说拂遣大众何因之疑二说偈彰
巳不畏此众不堪听闻拂去大众何缘之疑是故欢
悦此亦有二一说前五偈彰实出言唯深是乐所以
欢悦二说后五偈许为宣示得闻在今是以欢悦深
生正信是第二意由说此偈知实出言说但在因不
惑所说故名正信。

下举偈辞依此有其十一行半外国本中其唯十偈
初一行半是彼一偈次有两行复是一偈馀八各一
通合有十增减多少方别故尔就此文中初六偈半
明其义大后五说大今就此二四句各别一定其名
二辨体相三明可说不可说义四随文解释。

义大悦者当法立称正名义大所以名义深故称大
言踊悦者约就所生以立其名彰此义大能生众喜
故云踊悦言说大者当教立称正名为说大则从于
所诠为目以说深义故名说大踊悦同前。

名字可尔体相云何今此地经宗要有四一是言教
二是可说教道之行三是可显證道之行四是證道
可表地法就此四中初之两门合为说大以行依言
卷二 第 74a 页
成言依行发故合为说后之二种合为义大以證依
法成法由證显故合为义体相如是。

所言可说不可说者先就义论次就说辨后就义说
相对分别然彼义大亦有可说不可说义相状如何
释有五义第一可以总相玄标名为可说故金刚藏
以前五偈显示义大不可以说相指斥示人名不可
说是故得云言说不及如空鸟迹风画处等可以玄
谈名为可说不可即相指以示人名不可说此亦如
是第二可以拂相显示名为可说不可相论名不可
说何故如是地法是其离名相法还道地法不可说
闻言当彼法名为说地若言地实可说可闻言乖彼
法则不名说第三可以况诠显示名为可说故下以
彼因分显之不可直诠名不可说第四可以自体真
法互相显现名为可说如此文中以彼佛德类显地
实又上文中云此地法是谁境界是智境界此亦以
其自体真智显示真法故名可说不可以彼情相显
之名不可说第五情实相对分别就情望真情外有
真可以谈论名为可说据真望情真外无情用何起
名而得说真是以无说此五同就义大以论说大如
何就说大中亦有可说不可说义起修在缘可以就
缘即相显示名为可说修中之实性出名言名不可
说故弥勒云种姓粗相我巳略说诸馀实义唯佛知
也次就二大相对而辨说大之法一向可说义大之
体一向叵说此乃就彼修證时语證义之时證外无
卷二 第 74b 页
名用何诠表是故无说说大据修修未證如行外犹
有名相可得用之显修名为可说。

下次释文文中分二依此经本初六偈半明其义大
后五说大就义大中复分为二初三偈半显其佛法
微妙离相下有三偈举彼佛法显地出言今为明地
何须显彼佛法微妙以地在因辨深义隐佛法在果
彰深义显故明佛法显地深微因之与果高下天殊
云何相显然此虽复随人高下法体不别其犹虚空
结尺分十十即是空地法像此故得相显前佛法中
初一偈半直彰法微后之两偈出微体相谓二涅槃
就明微中重别有四一者是微二难知圣道三非分
别乃至难得四无垢浊乃至不生此等次第因前起
后以后成前微者是总微犹深也何故名微微者所
谓难知圣道此是微相故以斯言成前微义是义云
何人多释言难知叵说圣道难證论释不尔依下论
文难知之中即具二种难證难说明审难知非唯难
说又复论文解释说微结言圣道名为甚微故知圣
道非唯难證当知俱通然彼难知正显微相圣道是
其微之法体未欲辨体举以就之明难知也彼道难
说及难證得故曰难知难證难说相犹未显非分别
下转复释成非别离念彰说难知言难得者明證难
知非分别者出过世人分别境界以行深故言离念
者自体无念以无缘故以非分别而复离念是故难
说亦可此微不同阴等所分别法名非分别言离念
卷二 第 74c 页
者不同取情言难得者难可證得难得犹隐无浊巳
下转以释成于中有四初无垢浊观解清净二智行
处行證契真所言智者是诸佛也复言智者是佛智
也言行处者佛智行于第一义处三自性灭体性清
净净非始有是故名常四不灭不生德用自在用兴
法界名为不灭妙寂离相称曰不生上虽言微微体
未出。

故下两偈出微体相谓同不同二涅槃也初有两句
是其同相后一偈半是不同相初同相中自体空者
明智体空有不二下显其空相言其有者空非断灭
言不二者空非智外言不尽者空非灭智不同涅槃
有其二种一何处脱谓离诸趣趣谓六道超绝名离
二云何脱出其德体就中有五一观解入如所谓等
同涅槃相也此观涅槃如相一味世法同尔故云等
同二对治离障治必阶渐非定姓终故言非初亦非
中后此论其果净在穷终不得说言非初中后今乃
据果返谈昔因因时不顿是故说言非初中后下三
明其体德圆备所谓般若法身解脱非言辞说是其
波若不同二乘从声得悟故云非说出过三世是其
法身常故出矣其相如空是其解脱自体无碍非缚
得脱故曰如空。

定灭巳下举前佛法显地离言于中三偈初偈举前
二种涅槃以类地法次一正明地难说闻后一以喻
况难说闻前中初半牒前佛法寂灭出言下半显地
卷二 第 75a 页
难说难闻定者牒前同相涅槃灭牒不同此二皆是
如来證知名佛所行言说不及牒前微难乃至不生
深微义也地同彼法故曰如是以同彼故非可陈听
名难说闻。

第二偈中上半明其难之所以下半正显难说难闻
前中初句对前显出言离念者不同思慧离心道者
不同第四报生识智上违请中明出四心今此何故
无闻及修释言四中前二是解后二是行就解之中
闻劣思胜行中修劣识智是胜今此文中就胜彰出
劣不待言以偈迮故不具论之下第二句就胜彰妙
起佛境者如是藏法是佛境界观佛境界而起地智
是故名为智起佛境下半偈中非阴界等举对返显
明法难说以不同于阴等可说明知难言阴界入等
如上分别彼是名相可以言论地法不同故不可说
心意不及彰法难闻心谓耳识意是意识耳识绝听
意断思量何易可闻。

第三偈中上半为喻后半是合鸟足喻说鸟迹喻彼
差别十地空喻證体空为迹处故难可见平等證体
说为十故十难说闻故曰如是后之五偈解释之际
别当分处。

论中有二一释经家所辨说相及解说意第二踊悦
有二巳下分文解释前中先解观察说相何故问也
问意有二一问观察二问观十方此义云何前嘿待
请请相既备正应即说何故观察又观一方观相便
卷二 第 75b 页
足何劳具观下别释之示无我慢释答初问何者是
慢云何示无前佛菩萨相与同请若当不说即是我
慢自高难劝观察现说显巳非慢名曰示无亦可自
高不顾众生名之为慢观察诱接称曰示无无偏心
者释答后问为显十方等为无偏故须具观欲令巳
下解释说意于中有二一总举经文略述说意欲令
大众增悦生信是举经也是故说者略述经家明说
意也二示说下解释其文先解生信后释踊悦何故
经中先明增悦后明生信论先解信后释悦乎增悦
正是说偈之意为就悦中开判偈文故回后释示说
正地乃至堪受解生信也示谓显示显后五偈说大
之法名为示说显前义大名示正地以前十偈示说
正地故增闻者正信之心堪受义也踊悦牒经心不
浊者谓众闻地深妙殊胜欢喜踊悦爱乐摄受无不
欲浊故称不浊以无浊故名曰心清。

悦有二下解释偈文先举二数次列两名并解二种
踊悦所以义大列名为得义者是悦所以说大列名
因此说大能得义者是悦所以由说得义是故生悦
下随文释。

解义大中文别有五初言前五显义大者指斥其文
二云何义下总解义大三何者深下随文广释四此
中深故示义大下总结义大五何故我复说此巳下
论主义取金刚藏意彰说所为为诫大众令离五过
前二可知第三广中先问后释何者深义是其问也
卷二 第 75c 页
偈言巳下随文广释初之偈半明道深微一处论之
于中先解微是总下总别分别前中依偈义别四重
备如上辨初之三重一处解之无浊巳下第四重法
在后别论解前三中先举偈文下以论释论中初有
二问两答显其偈意云何微下正解偈文意有何隐
而须显乎然此偈中意为显地而说佛法言与意乖
故须就言以会其意二问答中初一问答正显偈意
后一问答引说證成此依何义是其初问依犹为也
亦曰据也此说佛法依为何义下答依地菩萨十地
用智为体名为智地虽说佛法宗为显此名依智地
云何知依是第二问徵前起后寻其言相但说佛法
云何得知依于智地下答證成上来依地举前类后
前本分中略说十地及其请中亦请十地以彼类此
明今依地后复所说亦依地者举后类前下广说中
亦说十地明此依地第四偈言智起佛境即就此文
举以證成此十偈中第四偈言智起佛境明知此中
说依智地上来显意下解偈文经有三重次第释之
解初重中微者牒经云何微问偈言巳下举别显成
第二重中先解难知后释圣道解难知中初二问答
正解难知是故巳下结别成总就正解中初一问答
明说难知文相易解后一问答明證难知复云何难
是其问也前巳释竟今此重徵是以言复下答明难
大圣道者举圣显难人谓此言巳解圣道圣道之言
在后别释今举圣道显难知中难證义也以是大圣
卷二 第 76a 页
所行之道非馀能会故难證知大圣是佛辨圣成难
圣是佛故其道难證上来正解是故巳下结别成总
以总微中开出是难故就难知结成总微下解圣道
先释后结道是因者返举昔因不欲明因果从因来
是故举之此言与下非初中后前中后取其言相似
果无先后返举昔因是故说言前中后取此亦如是
修行此道能到圣处从因至果果是圣处向前因道
到圣处时名为圣道如彼因中所有四眼至佛之时
名为佛眼为彰果微不异因微故说因道到果圣处
名为圣道故言下结今此正应结其圣道以何义故
通结难知以前文中解难知竟结成总微未结难知
故此结之前释难知得结微义今解圣道何故不然
以彼难知是微义故圣道虽复是微法体而非微义
故不结微亦可此言正结圣道难知之言相随而来
论文上下此例大多微有二下释第三重非分别等
于中有三一牒前起后就前总微开其说證以为章
门说微是前说时难知说难知故名为说微證微是
前證时难知證难知故名为證微微极名甚二如是
下牒前指后如向二微非分别下次第显之三何故
难下释后成前于中先解非别离念成前说微后释
难得成上證微前中有四初言何故复难知者徵前
起后难知之言前巳释竟今更重徵故言何故复难
知也二偈言下举经对显三释偈文非分别者牒举
经文离分别者出过世人分别境界离念牒经智体
卷二 第 76b 页
无念缘观心灭亦可前离分别之心所缘境界阴界
入等体无念者微体离于能缘念也四如是下牒彼
圣道结成说微如是圣道以非分别离于念故名为
说微。

释难得中句别有三初何故者徵问起发前释说微
微前难知以非分别离念释成今此当相问其难得
文左右耳齐类皆得二难得下举经解释以难證故
名为难得三是名下就彼难得结成證微何故复下
解第四重成前难得初徵前起后难得之义前巳释
竟今更重徵故言何故复难得也次举经对问下以
论释文别有三一释偈文二观微下以微结别成总
难得三不同下寄对显异成前微义前中次第依文
解释无浊牒经无无明者当相释之实观明了故无
痴浊有无明杂名为浊者举对返释世间妄智体杂
痴闇故名为浊智行处者牒举偈文下释之中解智
行处智者两字略不释之文有六句前三正解智行
处义后三重显自證知者是第一句解智行义如来
藏性是其自体智得巳体名自證知言自證知依彼
生者是第二句解行处也即体真智还依体生故名
彼体为智行处对此智故说理为彼即理起智名曰
依生见实义者是第三句解其智也智照真性名见
实义下三重显增上善解显前初句妄智外缘不得
法实不名善解真慧自知内證法实方名善解解胜
名上增上善寂显前第二依彼生也妄智外缘纷动
卷二 第 76c 页
不寂今此真智即理而生还照自体非异分别名为
善寂复有世智随闻明了返显第三见实义也世间
智慧依教而知名随闻了出世真智不同于彼故见
实义自性常寂牒举偈文性离烦恼解自性灭悟实
本净无染可除故云性离非先有染后时离者解常
寂灭先染后净名为无常本净不变寂之常也不灭
牒经非一往者寂而常用为不舍者明不灭意不生
牒经言出世者明用常寂寂不同相名出世间言如
是智不住世间涅槃中者谓此微智用随有故不住
涅槃离相寂故不住世间如是观下是第二段以微
结别成总难得观行甚微结无垢浊观谓解也依止
甚微结智行处理为行依名为依止清净甚微结自
性灭本性无染名为清净功德甚微结不灭不生无
碍之功殊胜名德此四皆是微中之别故并称微微
中之极故名为甚此前四句以微结别故言难者成
总难得不同巳下是第三段寄对显异成前微义通
则此四皆过凡夫出于二乘但今初一别世三昧次
有二微显异外道后之一门彰别二乘第一不同世
三昧者观行甚微出过三界八禅定也以彼未离无
明浊故第二第三不同外道自言尊者外道多用无
想灭心以为所尊尊出巳情不依道理故曰自言第
二甚微智德不同智德契真非绝心虑不同外道灭
心为尊第三清净断德不同自性常寂非先有染后
断为净不同无想灭心为净以斯两义不同彼尊第
卷二 第 77a 页
四不同声闻等者功德甚微寂用无碍不同二乘舍
相住寂若当双对凡夫二乘不生别凡不灭异小伹
此文中绮互辨异前三别凡此过二乘。

上来第一随文广释自下第二总别分别言此偈中
微是总者谓前所释偈半文中初微总也说證二微
是其别也复显难下就难得中分定总别难得之中
两重辨释一者直显二者复显前言难者难可證得
是其直显以无浊等释成难得是其复显今就复显
分其总别故今说言复显难得得微总者望无浊等
说为总也馀四别者无浊等四是其别也。

上来广明佛法深微下出微体言此微智复何相者
徵前起后前释微义今更重徵出其微体故言微智
复何相也次举偈对问下以论释于中有四一开章
门二广辨释三如是说巳释竟总结四空是总下总
别分别。

前开章中是智有二牒总开别谓前微智体相有二
非是标相同与不同列其名也同者犹是性净涅槃
不同犹是方便涅槃涅槃之义广如别章智体空寂
说为同相智德差别名不同相其犹世间色等法空
名为同相有相差别名为不同涅槃亦尔若如是者
空是理相云何说之为涅槃乎释言诸法门别有二
一分相门理事各别二摄相门诸法同体互相集成
涅槃为门统摄诸法无不入中如是一切今据后门
故摄智空同为涅槃。
卷二 第 77b 页

第二释中先解同相是中同者牒举前门次释后结
释中先解自体本空此自体空论名同相有二问答
释此同相初一问答解释相义后一问答解释同义
云何相者是初门也色等法空皆名同相今言相者
是何等相下答显之彼智相者明今所说是智体相
非馀色等一切法相偈言自空举经显成智自空者
就智指斥明智体空非馀空故得为智相以此文验
人言微智是其因道同不同相是果德者其言定谬
云何同者是第二问问彼智相云何名同下答显之
一切法如说自空者释有两义一就舍相观入以论
本有妄想心外见法不知彼法是心有故随法论空
空不即心后知诸法但是心有就法辨空宁不即心
二就实以解恒沙佛法是智自体恒沙法如宁复异
智故诸法如说自体空下次解释有不二等文别有
四一返问辨非二云何下顺问彰是三显离下释是
异非四有二下会其别文以归一义前中三句别显
经文可如是取如兔角者此对其有返为定问可如
是者疑定之辞可得定取空是断无如兔角耶为当
不同未敢专定故云可得如是取耶言不也者答以
辨非明空非断不同兔角言异此智有异空者此对
不二返为定问可得取空智外别有名智空耶为当
不然言不也者答以辨非明空即智不同缘照所观
外空彼此自体彼此灭者此对不尽返为定问可得
定取彼智此空各有自体灭于彼智为此空耶为当
卷二 第 77c 页
不然言不也者答以辨非明即智空空非灭智云何
取下是第二段顺问彰是云何问也上来所问皆言
不也当云何取下答教取谓有不二不尽取也言其
有者不同兔角言不二者明非智外言不尽者显非
彼此灭智为空空相正尔当如是取此句巳下是其
第三释是异非离三摄者离前三种邪空摄也离谤
摄者以是有故离谤无摄离异摄者以不二故离异
智摄离尽摄者以不尽故离尽灭摄有二颂下是其
第四会于别文以归一义就中先举二颂之文次会
为一后释定义有二颂者此华严经佛去世后文隐
龙宫后因龙树入海诵出传之在世至于论主作论
释时世传有二一颂言有一颂言定故有两诵两诵
虽殊同明有者会定为有若非实有不得言定会有
为定云何定下别释定义定灭恼者以定无恼故称
为定而体是有上来广释是名下结。

释不同中文别有二一问答总显云何不同是其问
也净相解脱是总显也方便涅槃除染得净名为净
相二别解释别中有三一略举数二双问起发何处
解脱问其脱处云何解脱问其脱体三释其相何处
脱者牒上初问离诸趣者举偈对问诸道解脱总释
其相道谓地狱乃至人天超绝名脱远离巳下别以
释之烦恼道缘业是道因生是道果此皆离也云何
脱者牒第二问下解有二一随文释二如是观下次
第结之前中有五五中初一观解平等第二显其对
卷二 第 78a 页
治出障后三彰其德体圆备。

就前观中等同涅槃牒举偈文世间涅槃平等摄者
释等同也世及涅槃如性不殊故名等同观心纳法
名为摄取非如声闻一向背者寄对显异二乘不悟
法体空故弃世趣寂佛證平等见法即空不以灭法
方为空故不离不生故曰非如。

就释第二对治之中应先明其断结之义广如别章
然后释文文别有三一返问辨非初言此尽为初后
者返为定问此前微智尽漏之时为定初断为定中
后问意如是然此微智乃是真證非对治道云何问
言此智尽漏为初中后此虽不同缘照对治无碍断
障而是證除亦名尽漏故得为问非初智下对问辨
非非初智断非中后者非初独断中后亦然三时通
取方能尽结据果论断断唯在后返举昔因故言非
初非中后也二偈言下举经帖成三顺问彰是云何
问也如灯炎下答以彰是言如灯炎非唯初中后前
中后取者依如毗昙一念有烧始终方尽治结同然
若依成实一念不烧相续方燃治结亦尔若依大乘
慧心明胜一念能断故经说言念念具足一切助道
于一念中尚能具足一切道品何有不能断除烦恼
但续始终方尽究竟故今说言前中后取如义正知
名为取也。

下三即是涅槃三事波若法身及与解脱对前烦恼
及业生故说此三事慧对烦恼法身对生解脱对业
卷二 第 78b 页
释波若中文别有三一返问辨非初言可同他音声
观是返问也声闻从他闻声悟解今此波若可同彼
耶言不也者答以辨非二云何观下顺问彰是云何
问也偈言巳下举偈彰是三离语言者释是异非明
其波若證实离言不同声观释法身中句别有四一
返问辨非可同世智依世间者是返问也生灭世智
依于无常五阴之身微智所依真实法身可同彼耶
言不也者答以辨非二顺问彰是云何依者向虽言
不不相未显依义云何偈言巳下举偈彰是三释是
异非转依常身是释是也本在因中无常心意依无
常身此巳断除名转依止转犹离矣今得常智依常
法身此为明身约智显之非如巳下是异非也非如
无常心意识等依止无常因缘法者阴从缘集称因
缘法而是生灭故曰无常常身异彼称曰非如四引
经證成如修多罗者如华严经涅槃经等一切皆说
佛身常也释解脱中文别有三一返问辨非可同二
乘有障脱者是返问也如彼小乘未穷法空故有障
对除巳得脱今此所说可同彼耶言不也者答以显
非二顺问彰是云何问也偈言巳下举偈彰是三释
是异非无恼碍者自体清净非有障碍除为脱也若
尔与前同相何别释言同相是其体空今明行德契
合法实悟本无缚名为解脱犹非同相。

上来广释如是巳下第二重结如是观智结上初句
世间涅槃平等摄取此观解也如是断者结上第二
卷二 第 78c 页
如上所明非初中后是断烦恼如是观观结上第三
如上所明非音声观是其真观初一观字是牒前文
后一观字是其结也今此言观与初何别释言初观
是其观解今此观者是其观行證如实慧名为观矣
依止依止结上第四如上所说依正常身是真依止
如是解脱得解脱者结上第五如上所说如空解脱
是真解脱后三何故重牒结者以前文中辨后三德
对妄显真故须牒真就以结之。

上来广释如是说巳第三总结。

自下第四总别分别先就同相辨定总别空是总者
自体空中摄后三义故名为总三空别者有不二等
空中分异名为别也下就不同以分总别解脱总者
是前文中离诸趣也备具诸德方离诸趣故名为总
五是别者后之五句离趣德中随别开分故名为别
上来广明佛法深微下以佛法类显地实于中三偈
义如上判就此偈中先举后释此偈云何总问起发
下别释之先解定减句别有三一牒前偈中二种涅
槃以显于后言彼智者彼前微智显方便坏示性净
者前就微智显同不同二涅槃也不同涅槃从其方便
坏障而得名方便坏同相涅槃体性清净故曰性净
前文之中先明同相后明不同今此何故先牒不同
后牒同相乘言便故以前文中不同在后故先牒之
亦可此二同时之法先后无在二偈言下举后对前
三别指斥定者牒经成同相者会后成前谓以此定
卷二 第 79a 页
显成向前同相涅槃寂定义也言性寂者解释定义
性寂名定灭者牒经成不同相方便坏者会后成前
谓以此灭显成向前不同涅槃寂灭义也言此示显
智缘灭者解释灭义以其智慧缘境灭障名智缘灭
亦可以智为灭障缘种曰智缘用此智缘能有所灭
故名为灭次解佛行谁證问也偈言佛行举经对显
下次解释言说不及谁说谁听返问起发无说无听
对问辨释偈言下帖下解说义相显可知何故不但
说无言等徵文显意何不一向说于无言乃言不及
显示依言以求解故不说无言上解佛法下释地行
彼智如是地行何相领前问后亦得名为领果问因
偈言巳下举经对问明地如前难说难闻下释其相
地者牒经境界观者地体是佛境界观也如来藏性
是佛境界證照名观此观是地行者牒经智眷属者
智是地体众行之主故说馀行为智眷属谓同行者
释眷属义以彼馀行与智同行故曰眷属集起相依
名为同行同谓檀等出眷属体举檀等馀戒忍进定
上举佛法类显地实何故复下正就地法明难说闻
初言何故复难说者问以起发前巳彰难今更重显
故言复也。

下举偈论释于中有二一依偈文次第解释二智者
下重释智起此偈示思及报识智是可说者释彼偈
中念及心道思慧是念报生识智是其心道是等皆
是缘观之法故可宣说何故不明闻及修慧此如上
卷二 第 79b 页
释此非彼境解释离字明此地智非彼思念识智分
齐名非彼境非故称离以不同者释前显后云何释
前以不同故非彼境界云何显后以不同彼念及心
道故起佛境偈言智起举经对显观佛境界而起地
智故云智起佛境界也此犹是前境界观矣亦可就
彼佛境界中开出地智名为智起佛境界耳如阴界
等解释偈中阴界入说阴谓五阴界是十八界入是
十二入此名相法可以心缘口言显示名为可说此
智不尔离文字者解释非也此十地智不如阴等可
以言论名智不尔舍言方会名离文字是故下结偈
言下帖下明难闻非耳识知解心不及非意思量释
意不及是故下结偈言下帖。

下重解释智起之义智者地智十地智也起者牒经
言以何观以何同行能起此者此直为问更无别答
以此对前言义自显故略不答以何观者准前答之
佛境界观以何同者类上答之檀等同行以观佛境
檀等随助故能集起十地之智云何可證不可说下
释喻显地今先问前举后起发云何可證不可说闻
是问前也前偈之中智起佛境名为可證非阴界等
名不可说心意不及名不可闻此相云何今复以喻
举后对之。

下举偈论释先对前喻辨其同异然后释文然此喻
相同上风画喻意不同言相同者虚空平等喻彼證
体空中迹处况彼所说差别十地鸟行喻于音声言
卷二 第 79c 页
说此相同也意不同者前喻地法难说难闻成嘿不
说今此喻地难可说闻诫众舍著许为宣说此意异
也初言此偈示何义者总问起发。

如鸟巳下随文广释释中有其两重三句初三广喻
后三合之喻中三者鸟行迹处是第一句直举喻体
今此正取空中迹处以为譬况不取虚空及与鸟足
然上虚空风画喻中举风举画以为喻相今举迹处
有其异耳言不可说不可见者是第二句显迹无相
难说难见不可说者不可说其长短相状不可见者
不可见其方圆等相下以问答显难说见何故问也
何故迹处不可说见空处迹相不可分别对问辨释
空无相故即空之迹不可分别故难说见非无迹者
是第三句明其是有以鸟行空故非无迹此之三句
与风画同下依前三次第合之如是迹处牒前初句
名等住处證智摄者举法以合准法验喻应言如是
鸟行迹处虚空所摄文中略故直云迹处名句字身
合彼鸟行住处證摄合彼迹处虚空所摄风画喻中
举风举画为喻相故合之以说今举迹处为喻相故
合之以證有斯左右不可说闻合第二句不可说者
合不可说不可闻者合不可见空为迹体故难说闻
下以问答显难说闻何故问也何故地体难说难闻
非如声性对问辨释地实出言名非声性音声之性
是可说闻地不同故难说闻也非无地智名句字者
合第三句地虽无相随说有十故曰非无别由言异
卷二 第 80a 页
故从诠目说为地智名句字身。

上来第三广显义大此中深下是第四段总结义大
何故我复说此巳下是第五段明巳说意论主义作
金刚藏语告诸大众何故我复说此五偈前酬请中
巳明法难今此重论故云复说此徵说意为兴诫辞
下明说意为诫大众令离五过于中有四一诫不应
随声取义二明随声具有五过三列过名五中前二
是违行过次二违人后一违法谓法如言不知出相
名不正信不能厉心舍相趣实名退勇猛为他宣说
云法正尔名为诳他言是佛说名为谤佛谓法浅薄
故名轻法四自知下结劝舍过大众应当自知巳过
有之与无若有先却然后听法。

巳说义下次释说大于中初先结前生后以为起发
巳说义者是结前也复显说大令生正信次说五偈
是生后也以下偈中显说分齐令众正知后闻不谬
故云正信偈言有五初一偈半彰说分齐说因非果
次有半偈彰巳无过劝众除失次有一偈显其说相
略而不广第四一偈劝众敬爱第五一偈显巳得力
为生物信。

前偈半中初句总明所说之法下有五句别明所说
初言我但说一分者地法有二一因二果因谓世间
方便修行果谓出世离相真證真證出言因相可论
今唯说因是故总云但说一分别中有三一因成就
行本建立二因渐成谓闻思等观解次第三教说修
卷二 第 80b 页
谓因分中所有真德慈悲是其利他之因愿者是其
自行之因此等久修坚固名力言渐次者是因渐也
以闻思等相生名因起之不顿故云渐次非心境下
是教说修于中有二一满足修真实教道真心之体
随修集起法界行德名满足修二者观修真实道證
真心之体本为妄隐今随对治离妄渐净始净之心
内照法界名为观修是二虽真犹与妄修和合相应
故判为因今此偈中初非心境智满如净是满足修
非心境者对妄辨真所生真行性出闻等四心分齐
名非心境如净心者就实辨德所生真行起在自性
清净心中就体彰行故言智满如净心也是境难下
是其观修如来藏中恒沙佛法真心所照名真心境
是境难见亦复难说真心于彼本性照明是故论中
说为本觉性虽本觉而与妄想无明合故相似不觉
今随退治渐舍闇障于自心中照见彼法名自心知
第二段中承力咸听显巳无过共听敬听教众除失
巳过有二一佛不随喜二不平等承力说者明离慢
高承力而说说必合法故佛随喜言咸听者离不等
过情无彼此普诫劝受故言咸听所教听者过亦有
二一见诤过于法坚著互相是非不肯同受二慢高
过于人轻忽不肯敬受言共听者劝舍见诤言敬听
者教去慢高听之一字通对咸共及与恭敬为偈巧
也。

第三段中言如是者牒举地法言智入者所谓众生
卷二 第 80c 页
以智入也智入是其因分之解行者是其因分之行
亿劫不尽今略说者明前智行不可广说唯可总略
如实满者如来藏中恒沙法门是其如实今虽略说
义无缺减故于如实恒沙法中具足相应名如实满
所言住者以此智行于如实法具足相应故称为住
盖乃缘住非證住矣。

第四段中初之一句劝物敬听令众增敬下之三句
彰巳善说令众起爱就初句中有二恭敬一身二心
一心敬者通彼二敬若别应言一心身敬一心心敬
此二恭敬皆须专情故曰一心以敬待说名恭敬待
下三句中初句对人彰巳善说后之两句对法彰善
对人有二一对上人所谓诸佛于彼离慢故言承力
二对下人所谓听者对彼有二一离謟下二离慢高
謟慢俱舍故言善说就后对法明善说中说上法者
寄因显彼果分上法此是所诠妙音巳下是其能诠
能诠之中汎释有四一是教诠谓以音声名句字等
诠说地相何者是乎说分巳后言教是也二息相诠
谓以破相遣说之言显彰地实离言之义何者是乎
前义大中广明地法难说难闻心意不及此言是也
三者况诠明彼因分可修之行况显出言离相真德
名为况诠故经名为譬喻相应喻犹况也何者是乎
说分巳后所说诸地行修是也四自体诠直就真中
同体相显名自体诠于中有三一就真中以行显法
名自体诠何者是乎前金刚藏酬解脱月初请之中
卷二 第 81a 页
为明地法难说所以云智境界举智显彼地法难说
此言是也二就真中体用相显名自体诠何者是乎
如下文中金庄严具珠光等喻所况是也金庄严具
所况之法以用显体珠光等喻所况之法以体显用
三就真中因果相显名自体诠就彼出世平等證中
以终摄始以总收别名之为果以始摄终以别分总
名之为因其犹虚空总为一空况之如果约画分异
喻之如因亦如大海总为一海况之如果别分十海
喻之如因此因此果互相显示名自体诠何者是乎
如上文中以彼佛智用显地法难说难闻下文之中
因果相显此言是也息相一诠文局请中馀之三诠
文通前后今此偈中妙声善字是其教诠喻相应者
是况诠也言妙音者是教诠中言说音声八种梵响
精极名妙喻相应者是其行诠因分之法借相拟玄
名之为喻显法不乖称曰相应言善字者是教诠中
名句字等。

第五偈中彰巳得力为生众信是说难者举难为显
由力说也地实出相而以相显相乖无相而用显实
理是不易故曰甚难无量力者显前十方金刚藏佛
三业加被及卢舍那口意二加并后馀佛口业加也
光入身者谓卢舍那及十方佛放光加也是力我能
重牒前力结巳能说令众信也。

下论依偈次第解释释初段中先解初总先徵后释
前言十地不可得说今云说一有何义者是初徵也
卷二 第 81b 页
指上偈中合喻之文以为前言彼云叵说今言说一
二言相食有何义也就下答中是地有二因之与果
定其法位方便造修名为因分息修契实名为果分
并是地法故云地摄说下释文说者牒经谓解释者
谓金刚藏分别因分名解释也一分举经谓因于果
为一分者简别果故名因为一故言巳下结答前问
说大三下别释因分初先举数次列三名名中略以
四门分别一释其名因成大者慈悲愿等行本建立
名曰因成说大之中明此因成故名为大因渐成者
谓闻思等解观方便从前生后目之为因因生不顿
名为因渐成大如前教说修者教说之中修成真德
名教说修成大同前然此三种皆在教分何故独称
此为教说以此真行滥同果分故以教别前二无滥
废而不论二就处以定处别有二一假寄处因成就
大寄位种性种性位中种子成立因成就大相顺彼
故因渐成就寄位解行解行起修趣入出道因渐成
就相顺彼故教说修者寄位地上地上德成教说修
者相顺彼故二实行处此三在于一切地前方便修
中于中所有慈悲愿等判为因成闻思修等判为因
渐修中真德判为教修三就文辨定今依三大宣说
十地说分巳后何者是其因成说地乃至何者教修
说地然此不可随文别求但知所说一切地中慈悲
愿等悉是因成辨闻思等观解次第尽是因渐显彰
真德并是教修四对上三渐辨其同异问前佛同教
卷二 第 81c 页
三渐说地此金刚藏三大说地有何差别释言今此
因成就者起行根本是三渐因非三渐体因渐及与
教说修者是三渐体因渐成就是前三中观渐次也
同皆是其闻思修故教说修中所有观修是前三中
證渐次也此说證智为观修故满足修者是前三中
修行渐次说彼真中所有教行为满足故。

上来列名下广释之先解因成何者因成徵问初门
偈言巳下举偈对显慈者巳下依文解释慈者牒经
言同与者意悦名喜身怿称乐此二是果能生之善
名之为因此因及果等皆授益称曰同与亦可望人
无简怨亲齐与名同悲者牒经言同拔者心恼名忧
逼身称苦此二是果能感不善目之为因因果尽救
故名同拔亦可望人怨亲等济故曰同拔此是利他
愿者牒经期大释也期犹愿矣长夜薰修不同二乘
解释力也以久修故力胜二乘此是自利何者因渐
问第二门偈言渐次举经对显渐者巳下重牒释之
闻等次第释彼渐也乃至能生出世间智解其因也
闻能生思乃至修生出世间智越始举终故言乃至
能生犹是因之义矣言因故者良以三慧是其因故
所以能生云何教修问第三门。

下释其相先举二数次列两名后释下结名中初言
满足修者真德之中教行备也言观修者真德之中
證心明也释中满者重举前门下释其相经有两句
别举别释偈非心境举前句经非心境者重牒下释
卷二 第 82a 页
示闻思等心境界处释心境也闻思修等缘观分齐
名心境处唯是智因能生出世而此不能满彼智者
解释非也闻思修等但能生彼出世间智而体不能
满彼地智故名为非偈言智满如净心者举后句经
如净心者重牒下释如出世心能满彼者此如是其
指法之辞此乃真心在相不同名出世间非初地上
名出世心此心为彼缘修熏发诸智备起说为满足
故今指云如出世心能满地智诸德皆满就主说智
观牒前门。

次举偈辞初半是观馀随举来下以论释先解初半
显观修义显何问也是境难下释文显义是境难见
牒举初句如来藏中清净法界是真心境观缘不睹
故曰难见心净可见解自心知真识之心随治离染
名自心净始净真心内照法界说为可见此乃真心
在于缘治薄障之中照明真法说之为见未同果分
舍修證见此不可说解难说也境虽叵说能观之心
犹与治合随治可论故名说大不同果分上来解竟
如是教巳释竟总结于说法下解后半偈彰巳无过
劝众除失先返立过后翻说无过中初先随人说二
后随行分四随人二中有二举数不能得證显其过
相说者有过不令他證听者有过自不得證此亦不
能成就阿含望胜为言但云不證说过听过列其名
字下分四中说过有二别牒举数佛不喜等列其名
字佛不喜者违师过也此亦名为乖法之过慢心自
卷二 第 82b 页
说不承佛力言多乖法不顺圣心名佛不喜不平等
者违人过也心有向背不能齐为名不平等听过亦
二别牒举数下列其名见诤过者乖法过也自执所
见非他所立故名见诤我是彼非释其诤也执种种
见释其见也于说法者不生恭敬违人过也上来立
过下翻说无先就说者以明无过示现说者自身无
过总释明无我非诸佛不随喜说别离初过。

偈言下帖咸听故者别离后过下明教他离过之中
次教听者防二种过总释教离偈言下帖言共听者
教离初过恭敬听者教离后过如是次者以初帖初
以后帖后障治不乱故云次第。

第三偈中初先牒前问以生后略显其相对文指斥
如是许说是牒前也前初偈中我但说一名为许说
而未知者问生后也下显其相不可广者即是偈中
如是智行亿劫不尽今略说者即是偈中今略说也
地义满者即是偈中如实满足明虽略说于彼因分
十地之法所显周备名义满足如第三偈对文指斥
是说大中第三偈也。

下举偈论释于中先解后总结之解中有三一以智
行对如实满一处解释以彼智行与后满足体无别
故若尔偈中智行满足何不一处前后而论偈随言
便是故别分前举智行彰说难广后明虽略义无缺
减故明满足是以别分第二示彼广说巳下解释第
二第三句文三住者巳下解释住字前中四句一解
卷二 第 82c 页
智入二即就智入解如实满第三解行四即就行解
如实满初中入者牒举偈文所说地法以智入者如
来藏中十地法门是所说法众生以彼因分智解顺
观名入第二句中云何入者徵前起后如实满足摄
取入者就入解释如实满也于彼如实恒沙佛法具
现在心故名如实满足摄矣于所说法趣顺名入第
三句中如行修者如彼地法而起行修第四句中如
行修满者于彼如法起行修中具足修习故曰满足
以于法界差别门中无不修故准前亦应言如实满
略而不论此初段竟第二示彼广说义者解释偈中
亿劫不尽摄取故者解释偈中今略说也此是要略
故摄广义第三住者牒举偈中未后住字如来家住
释其相也地法是其如来住处名如来家智行相应
名决定住上来释竟我如是者结巳说相但略不广
前言敬下释第四偈前言敬听未说云何牒问生后
前第二偈云言敬听敬相未显故牒彼文问生后也
此问但起偈中初句下举论释解初句中先牒举数
次列名辨相身敬列名形虔曰敬敬之合法故名为
正以敬待说名恭敬待下释其相如威仪住释前敬
也敬人求法是听威仪顺仪称如如而不舍目之为
住堪受说者释前待也心敬列名心恭曰敬正之与
待义同前释下解其相如心决定解前心敬决意求
法是佛菩萨求法之心如彼求心决意求法是故名
为如心决定堪能忆持释前待也此句劝下双以结
卷二 第 83a 页
之此向一心恭敬待句为劝大众身心二敬就下三
句明金刚藏善说之中先释初句对人彰善言善说
者举下两字示无謟者明于听众离謟下也无憍慢
者明于听众离慢高也以无高下故名善说承佛力
者举前三字无增慢者如来是其增上境界承彼力
说不轻于彼名无增慢。

释下半偈对法善中文别有五一举经文二作四问
以为起发三举偈对问四我一切善下结巳善说令
众生爱五难解者牒以辨释初段可知第二问中示
何事者今此所说为显何事此问偈中说上法也果
分上法是所显事以何事者说上法时以何显示此
问偈中妙音声也云何事者说上法时用云何事而
显彼法此问偈中喻相应也依何事者问向妙音说
上法时依于何事此问偈中善字言也良以音声要
依于字方成诠表故为此问第三举偈对问之中示
何事者牒前初问谓上法者举偈对显谓示出世果
分上法以何事者牒第二问谓妙音声举偈对显声
能称情显法称妙云何事者牒第三问喻相应者举
偈对显谓说分下因分教行标拟地实名之为喻喻
不乖旨故曰相应亦可下说鍊金等喻显法不乖名
喻相应依何事者牒第四问依善字者举偈对显字
能顺情显法名善我善说者是第四段此乃论主显
金刚藏说偈之意具前四义是故云我一切善说显
巳善说令众爱也下第五段解喻及字言相应者重
卷二 第 83b 页
牒前文共相应者明其譬喻与法相应亦可言说不
及地实但与因分譬喻相应解善字中有二举数下
辨其相随方言音随世善也胡中胡语汉中汉言如
是一切随而审正名善随顺字句圆满不增不减与
理相应顺法善也字句圆满不增不减明顺教法与
理相应明顺理法故言下结。

第五偈中初先牒问指后对显下举偈辞易解不释
说中初先结前生后以为起发后正辨释释中略以
四门分别一明所说法二显所成行三解说分通局
之义四分文辨释。

所说法者前请分中辨彰地实地实难明寄显在相
相谓世间故从此下明地相也。

所成行者前请分中于实生解解能起行行谓诸地
造修方便故从此下显其行修。

说通局者上请分中通请十地对请辨说理亦通十
但为别地唯就欢喜以彰说耳复就初地义通是说
为分地满异于初住故十愿下更与异名名校量胜
唯取初入及正住地以为说分。

分文释者说中有二初开章门后广分别前开门中
有三举数住等列名此说分中文有百句初四十句
名为住分次三十句判为释名后三十句说为安住
住者出世菩提心生坚守初地更不退失故称为住
言释名者此地名喜今彰喜行以显此地立名所以
故曰释名十地之名齐应有释但随义显偏释三地
卷二 第 83c 页
馀略不论初地是其得圣之始第八不动创舍功用
报熟之初法云学满有别馀地是故偏释于三地中
初处喜多住中释名不动法云行熟为差地满中释
言安住者地中正住前虽住地未得名善更起信等
地中善住故名安住下广释之。

解初住中文别有五一举四数二问起发三解住义
四对文指斥五随文解释住有四者是举数也依何
身等是问起发此四是其发心所依因缘福利发心
之义广如别章此应具论然此四门地持亦说于中
名义有同有异初门与彼名义俱异言名异者彼中
说为何等人发此中名为依何身发言义异者彼中
宣说解行人发今此宣说初地行德为所依身彼论
为明十三住法次第相生故说解行为发心人今此
局明出世间道故说初地行德为身第二与彼名义
俱异言名异者彼中名为缘何发心此中名为为何
义发言义异者彼中通为菩萨因果此中偏为菩萨
之果第三与彼名义俱异言名异者彼中名为发心
何相此中名为以何因也言义异者彼说求佛因之
与果为发心相今此宣说大悲为因有斯异也第四
与彼名异义同言名异者彼中名为有何福利此中
名为有何等相言义同者同以过凡入菩萨位为福
利相上问起发言彼心生即住地者是第三段总释
住义以彼真證菩提心起即住初地故名住地厚集
善等说住事者是第四段举文指斥初说巳下是第
卷二 第 84a 页
五段随文解释于此经中初四十句别明住行菩萨
住是名为住下总结住义然今论家就前别行判以
为四总结文少摄在后中。

释初门中言初十句说依何身略举指斥经中初明
心所依身如是众生乃能发下就人总结前所依中
句别有十初句是总馀九是别言若有者宽摄之辞
有众生者若依地持解行众生若据同时初地众生
厚集善者积德久淳故曰厚集所集行本名为善根
论中有三一牒经指斥二随文广解第三释巳六相
分别此十依何是初段也。

就第二解中初先就总开馀九别次广辨释后重分
别此集有九是初段也就广释中分九为二前六是
其护烦恼行后三是其护小乘行就前六中初一是
戒次一是定后四是慧行集列名戒藉修起目之为
行厚集门中开出此行故名行集下诸句中集义例
然眷属持戒释显其相巧修名善用慧为主戒随伴
助故名眷属下以经帖集诸行者三聚非一名曰诸
行定集列名善作巳下辨释其相眷属之义不异前
释下以经帖行字未解下牒释之三昧行者重牒经
文正为举行三昧随来观行增者三昧是止行者是
观止观二门常相资助今此文中以止为主用观资
成观能起定故名观行观增上故定深胜也亲近巳
下四句是慧慧中初闻次思后修下一是證亲近闻
慧闻慧由于近友而得故从方便名亲近集善习闻
卷二 第 84b 页
者斥其行体经言供佛帖亲近也闻法从佛供以求
之聚集思慧思慧之心能集诸度目之为聚聚犹集
也不能重名故云聚耳思诸法者解释聚义经言善
集清白法者诸度之行能治垢染故名清白护集修
慧修慧之行上顺善友为彼摄护故名为护下释其
相出世真證修能趣入故名修證善得教者为彼善
友教授摄也经帖可知上来三慧趣證方便下显正
證净心列名證绝垢染称曰净心出世间智释其相
也经帖可知广集下三明护小乘于中初二护小乘
心后一现集护小乘行就前二中初护狭心后护小
心言广集者是旷心也发意旷兼名为广心准下经
文亦应言深偏举一边单云广耳深心巳下释显其
相起心慇至故名为深作益一切号之为广经言入
深帖前深心广者帖后作益一切此文宜记下当须
之信心集者是大心也经文之中有信有求信于大
因求于大果今此文中就初以名单云信矣求一切
者释其相也经文之中有信有求今但释求略不解
信一切智智是佛果也经言信乐帖前信心言大法
者是其所信大乘因地求佛慧者帖后好求一切智
也信对大法求对佛智绮互言耳上来广大护小乘
心下之一句明其利他护小乘行以彼小乘专修自
行故修利他名护小乘何故不明自利护小若当更
辨不异前六故废不论若尔心中何故别明自利心
乎然彼二乘无求佛意故以大心自利之意护彼小
卷二 第 84c 页
心然彼小乘有三学行今设明行相同于彼护义不
显是以不论现集列名慈悲交益称之为现言多行
者释其相也以苦众生无时不有慈悲救拔无时暂
间故名为多亦可缘中广起名多次以经帖下重分
别慈是粗故依救苦苦及与坏苦悲行细故依救行
苦三苦之义四谛章中具广分别前言慈与喜乐因
果悲者同拔忧苦因果今此何故皆言依苦释言此
二义有通别别则慈心能与物乐悲能拔苦通则慈
悲斯皆与乐同能拔苦同与乐者如三地中明其慈
心广大无量广与欲乐大与色界同喜之乐无量与
其不同喜乐悲喜舍心类亦齐然斯则两心齐与物
乐同拔苦者如三地说依苦众生故入慈悲今依后
门同拔苦矣四无量心同是利他今此何故但明慈
悲释言四心虽俱利他慈悲是本所以偏明喜舍随
助故阙不论是中巳下重复分别九中初二眷属行
同一处分别次有四句慧体义同一处分别后之三
句护小义同一处分别文相可知。

上来广释集是总下是第三段六相分别正说之初
六相辨之类馀皆尔厚集总者统括诸行成一厚集
是故名总馀九皆是集中开出称之为别集是同者
九句别中皆有集义目之为同别是异者集义虽同
戒定等别故称为异成坏可知。

为何义中巳说依身次说为何结前起后。

经中有二一对佛智明心所求第二菩萨生是心下
卷二 第 85a 页
总结发心前中十句初一是总馀九是别。

论还依经次第解释释前段中先解初总于中佛智
牒举经文谓无上者总以指斥佛智无加故曰无上
知断證修别显其相知者知苦断者断集證者證灭
修者修道何故就苦伹说为知不说为断苦是报法
理不可断但可知过而生厌离何故就集但说其断
不云知者明集可除非直知也何故就灭但说为證
不云修者进习名修灭是无法但可證知非心法故
不可进修何故就道但说为修不云證者道是心法
可以进习故名为修修为得灭不止在此故不名證
佛智究竟何故言修由本习成故说修耳又复望法
一切德行无非是修说修无过学义亦然此是如来
自除苦集自得灭道非是汎观四谛境也智体是一
就义以分故有四耳下释馀别于中有二第一总举
佛智九业为求生心此佛智者牒前总智九种业者
始从十力乃至转法各有作用名之为业以有如是
利生业故菩萨为求起菩提心下广释之然此九种
德成在巳皆是自利作业益物俱是利他今就智体
随义且分前三自利后六利他就前三中初力无畏
是佛种智第三平等是一切智初业之中句别有五
初力佛智举其智体力是十力就佛智中开出此力
将总名别名力佛智下诸句中佛智例然二问记者
明其作业谓随众生所问因果皆能记之名为问记
随问能记是力作业三是如来处非处下双释前二
卷二 第 85b 页
处非处者解前智体佛十力中初力是总正知因果
随问能记故偏举之问记故者释前业也随问能记
故名问记四如修多罗下玄指举经十力之义不可
具论是故玄指虽复指经不斥部帙不知是何修多
罗说当应别有十力经耳亦可诸经有彰力处指彼
说也五以经帖十力力者简非馀力是故称云十力
力也第二业中句别有三初无畏智举其智体此是
如来四无畏智二破邪下明其智业能摧异论名破
邪说此破邪说是无畏业三以经帖简异菩萨离五
畏等是故称曰大无畏也第三业中句别有四初平
等智举佛智体證空离相故云平等二得无我释前
等智三教授下明其作业以巳所得教物同入即是
平等智之业也四以经帖上来三句就其智体同是
自利下六利他于中初明四摄善巧利他之行二显
慈悲利他之心后四明其利他之智前中有三初救
佛智举其智体二四摄化者明其智业三以经帖第
五业中句别有三初浮佛智举其智体慈悲能除瞋
恚等障故名为净二是净下明其智业由慈悲心起
前四摄救物之行故曰救因三以经帖无馀下四利
他智也此四犹是五种无量五无量者一众生无量
谓知所化二世界无量知生住处三法界无量知生
所起善恶等法四调伏无量知物根性第五调伏方
便无量谓知对治度众生法第一无馀是初无量第
二无染是世界无量第三觉智是法界无量亦即是
卷二 第 85c 页
其调伏无量第四是其调伏方便就无馀中句别有
三初无馀智举其智体知生穷尽名曰无馀二佛眼
下彰其智业佛眼有五始从肉眼乃至佛眼肉眼天
眼见生形色法眼能见众生根性慧眼能见众生空
寂佛眼了达众生实性具此五眼能见众生而为利
益是向无馀智之业也三以经帖无染智中句别有
五初无染智举其智体于器世间心无爱著故曰无
染准下应言无障无染且举一边二一切世下释无
染义于世间中断痴无障灭爱无染三自然下明其
作业痴爱尽故妙应随心不假方便名曰自然神变
随感称曰应化使物归德名曰令信应化是彼无染
智业四智心下显前无障无染之德智无碍者显前
无障是慧解脱心无碍者显前无染是心解脱五以
经帖言无障者帖前无障净帖无染智者帖前智无
碍也亦应言心略而不论若具为文应言无障净智
心矣亦可智心通名为智就觉智中句别有三初觉
佛智举其智体觉犹是智不能重名故云觉智二念
知下明其作业知心法故名知法界即知此心名知
调伏三以经帖言觉事者谓三世中心法事也就转
法中句别有四初转法轮智举其智体所说之法能
摧能转号之为轮说授名转二解脱下明其作业众
生出离名为解脱由佛转法令众解脱故名转法为
解脱方便善随众生于一切处同时能说故名善巧
三百亿下释其善巧四以经帖具智自在故名无畏
卷二 第 86a 页
上来第一解佛智业下释第二生如是心先牒解释
生心牒经如本分说指前显此以愿与心体无别故
互指相显何故巳下问答料简诸德皆生何故独言
生如是心不言生智此是一句以智行主别举为问
及举数法为第二句以念定等非行主故通举为问
答言心中摄知断等对第一句明心摄智一切助道
对第二句明摄馀数是故不说今此且随一义为论
若明生智亦摄一切诸行齐尔。

释何因中初结前起后。

经有十句初一是总馀九是别言是心者是前所生
菩提心也悲为首者菩提心起要依大悲悲为导首
然此所明出世成行悲愿同时实无先后但今约相
说悲为主心随生也何故悲中独云广大如法界等
馀者不论义齐应有伹悲心本菩萨所重是故偏明
论中先释初之总句言此心者此菩提心悲为首者
心依悲也下释馀别先就总悲开馀九别一者巳下
列名解释九中前七悲行之体次一悲德后一悲能
就前七中初三自分后四胜进自分三中初知苦智
二拔苦行三救苦心就初智中增上列名智踰世间
故曰增上就大悲中开出增上将总名别名增上大
下诸句中大义例尔细苦下释微苦尽察名细苦智
增上生者以知细苦智名增上上智现前目之为生
下以经帖言智慧者帖细苦智增上帖前增上生也
下重分别智慧之相然智与慧释有通别通则义齐
卷二 第 86b 页
别则有异异有两种一知有法名之为智照真谛空
称之为慧二知因果染净等事说以为智了达二谛
有无道理名之为慧今依后门别此二矣智者举经
因果逆顺染净观者业烦恼等判以为因苦乐等报
说以为果通而言之十二缘法能生后义皆名为因
后从前起斯名为果从果寻因目之为逆据因推果
称之为顺不善因果说以为染善法因果判以为净
照察名观慧者牒经自相同相差别观者因缘之有
是法自体名为自相空等一味说为同相自同义分
故云差别亦可此慧不见自相就彼自相见其空理
是故名为自相同相空随诠异故名差别观如前释
慧知于空与悲无顺何故明之释言由知苦是空故
念生迷谬处而不觉故生悲心知前苦已必宜济拔
故次第二四摄救之摄大列名救苦下释巧拔物苦
名救方便能摄与乐名为善巧能有所摄是故名为
善巧所摄下以经帖言方便者帖前方便善巧摄者
帖后巧摄淳至列名淳谓淳厚至谓至到慈悲增上
故曰淳至经云直心深心淳至此三之中前二是别
后一是总就总为名故云淳至下释其相向许尽生
作利益者解释直心此是大慈与乐心也所谓向前
集善根时深心欲益一切众生名向时许尽众生界
作利益行以尽生界等作利益情无偏曲故曰直心
言悲心者解释深心此是大悲拔苦心也悯苦情慇
故名为深言增上者解释淳至明直与深并增上也
卷二 第 86c 页
经帖可知就胜进中初句摄佛神通之力化物生信
次一善达根之与药量宜授法后二摄法随顺饶益
就初句中无量列名摄无量力释其相也谓摄如来
大神通力经帖可知决定列名照物机性明了无滞
名决定大经有决定及与智力但举决定略不明智
若具应言决定智大下释其相初言上妙决定信者
知物器也信是所知众生信器菩萨于此知之决了
名决定信知中明胜故曰上妙深智胜治知法药也
深智是其能知之解胜治是其所知法药此胜进中
知其法药故云胜治此句之中有三绮互知信之解
名为决定知治之解名之为智是一绮互知信之解
名为上妙知治之智说之为深是二绮互知法之智
名之为深所知法药说以为胜是三绮互下以经帖
言决定者帖前决定众生帖信所谓知于众生信器
力帖上妙能知有馀目之为力智帖前智力帖深也
下两句中初顺菩提摄法方便后正摄法授与众生
随顺列名随顺正觉释其相也行修趣果名顺正觉
经言随顺帖随顺也自然智者帖正觉也悟不由师
称曰自然正受列名取法不谬名为正受能取胜法
释其相也自摄佛教名曰能取益他名授经言能受
帖取胜法智慧化者帖教授也上来七句是悲行体
次明行德最妙列名释帖可知下明行能为因之义
住尽列名住是无常爱果之因受报随有故名为住
尽者是其常果之因尽未来际故名为尽释帖可知。
卷二 第 87a 页

十地义记卷第二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