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经论-后魏-天亲菩萨卷二

卷二 第 130c 页


《十地经论》初欢喜地卷之二

天亲菩萨造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论曰:此菩萨前同生众上首请,次大众请,复
待诸佛法王加请。何以故?为增敬重法
故。

经曰:尔时释迦牟尼佛从眉间白毫放菩
萨力明光焰,阿僧祇阿僧祇光以为眷属。放
斯光已,普照十方诸佛世界靡不周遍。照
已还住本处,三恶道苦皆得休息,一切魔宫
隐蔽不现。悉照十方诸佛众会,显现如来
境界不思议力。是光遍照十方世界,加一切
如来所加说法者及诸菩萨众,于上虚空
中成大光明云网台而住。彼十方诸佛亦复
如是,从眉间白毫相放菩萨力明光焰,阿
僧祇阿僧祇光以为眷属。放斯光已,普照
卷二 第 131a 页
十方诸佛世界靡不周遍。照已还住本处,
三恶道苦皆得休息,一切魔宫隐蔽不现。
悉照十方诸佛众会,显现如来境界不思议
力。是光遍照十方世界加一切如来所加
说法者及诸菩萨众,显现如来境界不思议
力,并照释迦牟尼佛大会之众,及金刚藏菩
萨身,于上虚空中亦复成大光明云网台
而住。尔时释迦牟尼佛从眉间放白毫光
明,照彼十方世界诸佛大会诸菩萨身及师
子座。此诸大众皆悉现见彼十方世界诸佛
从眉间放白毫光明,照此三千大千娑婆
世界释迦牟尼佛大会,并金刚藏菩萨身及
师子座。彼诸大众皆悉现见时大光明云网
台中诸佛神力故,而说颂曰。

论曰:何故如来现神通力放光同请?是如
来前已意加,未身口加,异于馀佛,是故今欲
具身口加。何故不以常口常身加?为
重法故,不轻自身故。此光有八种业、二种
身。云何八种业?一者觉业,是光照诸菩萨
身已,自觉如来力加,如经「放菩萨力明光
焰」故。二者因业,阿僧祇光皆有无量光明眷
属,如经「阿僧祇阿僧祇光以为眷属」故。三
者卷舒业,舒则遍至阿僧祇世界、卷则还入
常光,如经「放斯光已普照十方诸佛世界
靡不周遍,照已还住本处」故。四者止业,除
灭一切恶道种种苦恼,如经「三恶道苦皆得
休息」故。五者降伏业,令一切魔宫威光不现
惊怖恐惧,不能坏乱可化众生,如经「一切
魔宫隐蔽不现」故。六者敬业,现不思议佛神
卷二 第 131b 页
力故,如经「悉照十方诸佛众会,显现如来
境界不思议力」故。七者示现业,加十方世界
诸佛所加菩萨大会令此众见,如经「是光遍
照十方世界,加一切如来所加说法者及
诸菩萨众」故。八者请业,发声说偈,如经「时
大光明云网台中诸佛神力而说颂曰」故。云
何二身?一、如流星身,往他方世界故;二、如日
身,处于虚空。如经「于上虚空中成大光明
云网台而住」故,「于一切处一时遍照」故。如
是彼此诸众生迭互相见,犹如一会,听说亦
尔。是名身加。何者口加?偈曰:

「 「诸佛无等等,
 功德如虚空,
 十力无畏等,
 无量诸众首。
 释迦姓法生,
 天人上作加,
 承诸佛神力,
 为开法王藏。
 诸地上妙行,
 分别智地义,
 是诸如来加,
 护于诸菩萨。
 此人能闻持,
 如是微妙法,
 诸地净无垢,
 渐次而满足,
 證佛十种力,
 成无上菩提。
 虽在于大海,
 及劫尽火中,
 决定信无疑,
 必得闻此经。
 诸地胜智道,
 入地住展转,
 渐次而演说,
 无量行境界。」」


论曰:是初二偈半显能加者及加所为。此
二加示现何义故加?若请非尊者、法非殊
胜圣者则不说。云何初偈显能加者?偈言
「天人上作加」故。何者天人上?谓诸佛如来。此
有何义?法王义故。云何知彼是法王?成就
卷二 第 131c 页
四种胜故:一、自在胜;二、力胜;三、眷属胜;四、种
姓胜。何者诸佛自在胜?于烦恼障、智障得
解脱自在,彼于此处心智无碍随意所受
无上乐故。此云何知?偈言「诸佛无等等」故,
谓一切智故。复如虚空,世间法不能染,无
明烦恼习气灭故。无等者,诸佛比馀众生,彼
非等故。等者,此彼法身等故。何故不但说
无等?示现等正觉故。何者诸佛力胜?具足
十力故,能伏一切邪智坏魔怨故。此云何
知?偈言「十力无畏等」故。何者诸佛眷属胜?
具摄菩萨声闻诸众故。此云何知?偈言「无
量诸众首」故,彼菩萨是初众故。无量者,阿僧
祇故。诸众首者,佛于世间最胜上故。何者
佛种姓胜?谓家姓胜故。此云何知?偈言「释迦
姓法生」故。何故唯叹此佛种姓?以现见故。
复以法为家,非但生家。法家者,如法中住
故。作加者是总相,加有二种:一、具身加,依
法身故;二、具果加。證佛果故。天人上者亦
总亦别,馀者唯别。云何第二偈显加所为?此
菩萨彼诸佛法王,为开现法藏义故加。偈
言:

「 「承诸佛神力,
 为开法王藏,
 诸地上妙行,
 分别智地义。」」


叹此法藏有二种:一、义藏成就;二、字藏成
就。云何义藏?偈言「诸地上妙行」。行者,诸菩萨
行,所谓助道法故。妙者,真实智故。上者,神力
胜故。如是显示深妙胜上故。云何字藏?偈
言「分别智地义」。分别者,说十地差别故。此
偈中何故显承佛神力说?或有众生于如
卷二 第 132a 页
来所生轻慢想已,自不能请他而说。为遮
此故,如是请说法已,次显说法利他有三
时益,于中有三偈。三时益者:一、闻时益;二、
修行时益;三、转生时益。何者闻时益?偈言:

「 「是诸如来加,
 护于诸菩萨,
 此人能闻持,
 如是微妙法。」」


菩萨闻持者,佛力加故,是名闻时益。何者修
行时益?偈言:

「 「诸地净无垢,
 渐次而满足,
 證佛十种力,
 成无上菩提。」」


渐次满十地,自身得十力,成无上菩提故,
是名修行时益。何者转生时益?偈言:

「 「虽在于大海,
 及劫尽火中,
 决定信无疑,
 必得闻此经。」」


恶道、善道难处生,必得闻此法。龙世界长寿,
亦得闻此经,偈言「虽在于大海」故。虽在色
界光音天等,亦得闻此经,偈言「及劫尽火
中」故。闻此法者,为皆得利益、有不得者
不也?何者能得?决定不疑信此法者,是人
能得,偈言「决定信无疑,必得闻此经」故。如
是显示请说利益已。上言分别智地义者,
此所说法有三种渐次,第六偈教分别此事。
偈言:

「 「诸地胜智道,
 入地住展转,
 渐次而演说,
 无量行境界。」」


何者三渐次?一、观渐次;二、證渐次;三、修行渐
次,第一、第二、第四句皆说渐次。胜智道者,谓
十地胜智道,说此十地若观若依止能生
诸地智故。入者,入地故。住者,未转向馀地
卷二 第 132b 页
故。展转者,地地转所住处故。行者,谓入住展
转成就故。境界者,此行种种异行境界故。渐
者,次第故。说者,授与故。如是教说何义故
显?一切因如来能有所说,生后正信义故。

经曰: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观察十方,欲
令大众重增踊悦生正信故,以偈颂曰:

「 「微难知圣道,
 非分别离念,
 难得无垢浊,
 智者智行处。
 自性常寂灭,
 不灭亦不生,
 自体本来空,
 有不二不尽。
 远离于诸趣,
 等同涅槃相,
 非初非中后,
 非言辞所说。
 出过于三世,
 其相如虚空,
 定灭佛所行,
 言说不能及。
 地行亦如是,
 难说复难闻,
 离念及心道,
 智起佛境界,
 非阴界入说,
 心意所不及。
 如空中鸟迹,
 难说不可见;
 十地义如是,
 不可得说闻。
 我但说一分,
 慈悲及愿力,
 渐次非心境,
 智满如净心。
 是境界难见,
 难说自心知,
 我承佛力说,
 咸共恭敬听。
 如是智入行,
 亿劫说不尽,
 今如是略说,
 如实满足住。
 一心恭敬待,
 承佛力善说,
 说上法妙音,
 喻相应善字。
 是言说甚难,
 无量佛神力,
 光焰入我身,
 是力我能说。」」

卷二 第 132c 页

论曰:何故观察十方?示无我慢、无偏心故。
欲令大众重增踊悦深生正信,是故说偈
示说正地。增益闻者,堪受义故。踊悦
者,心清不浊故。踊悦有二种:一义大踊悦,
为得义故;二说大踊悦,因此说大能得彼
义故。是中前五偈显义大踊悦。云何义大?
彼义深故。何者深义?偈言:

「 「微难知圣道,
 非分别离念。」」


此偈依何义说?依智地故。云何知依智
地?上来所说皆依智地,后复所说亦依智
地,第四偈言「智起佛境界」故。微者,云何微?
偈言「难知圣道」故。云何难知?谓说时难知。
复云何难知?大圣道难知。大圣者,所谓诸佛,
是故言微。道者是因,修行此道能到圣处
故。言难知圣道,此微有二种:一、说时甚微;
二、證时甚微。如是次第何故复难知?偈言
「非分别离念」故。非分别者,离分别境界故。
离念者,自体无念故。如是圣道名为甚微。
何故甚难得?难得者难證故,是名甚微。何
故复甚难得?偈言:

「 「难得无垢浊,
 智者智行处,
 自性常寂灭,
 不灭亦不生。」」


无垢浊者,智中无无明故,有无明杂智是
名为浊。智者智行处者,自證知故。自證知
者,依彼生故。于中智者见实谛义故,复增
上善解法故,增上善寂灭故,复有世间智随
闻明了知故。自性常寂灭者,自性离烦恼
故,非先有染后时离故。不灭者,非一往灭,
为不舍利益众生故。不生者,出世间故。如
卷二 第 133a 页
是此智不住涅槃、世间中故。如是观行甚
微、依止甚微、清净甚微、功德甚微故,言甚难
得。于中第一甚微不同世间三昧故,第二
第三不同外道自言尊者故,第四不同声
闻辟支佛故。于此偈中微者是总,二种微
是别。复显难得,得时甚微是总,馀四种甚微
是别。此甚微智复有何相?偈言:

「 「自体本来空,
 有不二不尽,
 远离于诸趣,
 等同涅槃相。
 非初非中后,
 非言词所说,
 出过于三世,
 其相如虚空。」」


是智相有二种:所谓同相、不同相。是中同相
者,云何相?彼智相故。偈言「自体本来空」,智自
空故。云何同相?一切诸法如说自体空,自体
空者可如是取,如兔角耶不也?可如是
取,异此空智更有异空耶不也?可如是
取,有彼此自体彼此转灭耶不也?云何取
此自体空?「有不二不尽」如是取。此句显离
三种空摄:一、离谤摄;二、离异摄;三、离尽灭
摄。有二种颂:一、有不二不尽;二、定不二不
尽。此颂虽异,同明实有,若非实有不得
言定。此云何定?此定能灭诸烦恼故,是名
同相。何者不同相?谓净相解脱。此复有二
种:一、何处得解脱;二、云何解脱。何处得解
脱者,偈言「远离于诸趣」,此显诸道解脱,远
离烦恼业生故。云何解脱者,偈言「等同涅槃
相」,世间、涅槃平等摄取故,非如声闻一向
背世间故。此智尽漏,为初智断、为中为
后?非初智断,亦非中后,偈言「非初非中后」
卷二 第 133b 页
故。云何断?如灯焰,非唯初中后,前中后取
故。如是解脱,可同他音声观耶不也?云何
观?偈言「非言辞所说」,离语言故。可同世间
智依世间耶不也?云何依?偈言「出过于三
世」,转依止依止常身故,非如无常意识
智依止无常因缘法。如修多罗中决定说此
解脱,可同声闻缘觉智有障解脱得解脱
耶不也?云何解脱?偈言「其相如虚空」,无一
切烦恼障碍故。如是观智、如是断烦恼、如
是观观、如是依止,依止如是解脱得解脱。
如是说已,于中自体空是总,三种空是别;
解脱是总,五种解脱是别。偈言:

「 「定灭佛所行,
 言说不能及,
 地行亦如是,
 难说复难闻。」」


此偈云何?彼智已显方便坏涅槃,复示性
净涅槃,偈言「定灭」故。定者,成同相涅槃,自
性寂灭故。灭者,成不同相方便坏涅槃,示现
智缘灭故。此智是谁證?偈言「佛所行」故。谁
说、谁听?无说、无听,偈言「言说不能及」故。言
说者,以音言导,谓名句字身。何故不但说
无言?示现依言求解故。彼智既如是,地
行复何相?偈言「地行亦如是,难说复难闻」。地
者,境界。观行者,智眷属。智眷属者,谓同行。同
行者,谓檀等诸波罗蜜。何故复难说难闻?
偈言:

「 「离念及心道,
 智起佛境界,
 非阴界入说,
 心意所不及。」」


此偈示现思慧及报生识智是则可说,此智
非彼境界,以不同故,偈言「智起佛境界」故。
卷二 第 133c 页
如阴界入可说,此智不尔,离文字故,是故
不可说,偈言「非阴界入说」故。非耳识所知、
非意识思量,是故不可闻,偈言「心意所不
及」故。智者,是地。智起者,以何观、以何同行
能起此智?云何可證而不可说而不可
闻?今复以喻證成此义。偈言:

「 「如空中鸟迹,
 难说不可见;
 十地义如是,
 不可得说闻。」」


此偈示何义?如鸟行空中,迹处不可说,
相亦不可见。何以故?虚空处鸟迹相不可
分别故,非无虚空行迹。如是鸟迹住处、名
句字身住处,菩萨地證智所摄,不可得说
不可得闻。何以故?非如声性故,非无地
智。名句字身,此中深故,示义大踊悦。何故我
复说此?汝等不应如声取义。随声取义
有五种过:一、不正信;二、退勇猛;三、诳他;四、谤
佛;五、轻法。大众自知无此五过。已说深义,
复显说大令生正信,次说五偈:

「 「我但说一分,
 慈悲及愿力,
 渐次非心境,
 智满如净心。
 是境界难见,
 难说自心知,
 我承佛力说,
 咸共恭敬听。
 如是智入行,
 亿劫说不尽,
 今如是略说,
 如实满足住。
 一心恭敬待,
 承佛力善说,
 说上法妙音,
 喻相应善字。
 是言说甚难,
 无量佛神力,
 光焰入我身,
 是力我能说。」」


前言十地义如是,不可得说闻,今言我但
卷二 第 134a 页
说一分,此言有何义?是地所摄有二种:一、
因分;二、果分。说者,谓解释。一分者,是因分于
果分为一分故,言我但说一分。此说大,有
三种:一、因成就大;二、因渐成就大;三、教说修
成就大。何者因成就大?偈言「慈悲及愿力」
故。慈者、同与喜乐因果故。悲者、同拔忧苦
因果故。愿者、发心期大菩提故。此慈悲愿
长夜熏修、不同二乘故。何者因渐成就大?
偈言「渐次」故。渐者,说闻思慧等次第乃至能
生出世间智因故。何者教说修成就大?有
二种:一、满足修;二、观修。满足修者,偈言「非
心境」故。非心境者,此句示现闻思慧等心
境界处唯是智因,能生出世间智,而此不能
满彼出世间智地,偈言「智满如净心」故。如
净心者,如出世间清净心,能满彼地智故。
观修者,偈言:

「 「是境界难见,
 难说自心知,
 我承佛力说,
 咸共恭敬听。」」


此偈显何义?是境界难见,自心清净可见,
此境界不可说。如是教说修成就已,于说
法中有二种过,不能得證:一、说者过;二、听
者过。说者过,有二种:一、佛不随喜说;二、不
平等说。听者亦有二种过:一、见诤过,我法是、
彼法非,如是执著种种诸见;二、于说法者
不生恭敬。于中示现说者自身无过,我
非诸佛不随喜说,偈言「我承佛力说咸听」故。
次教听者,防二种过。偈言「共恭敬听」故。如
是次第如是许说,而众未知广说略说,不
可广说唯许略说地义满足。如第三偈说:
卷二 第 134b 页

「 「如是智入行,
 亿劫说不尽,
 今如是略说,
 如实满足住。」」


智入者,此所说地法,众生以智入。云何入?如
实满足摄取入,如行修故。如行修满足故,示
彼广说义摄取故。住者,如来家决定住故,我
如是说。前言恭敬听,不说云何恭敬,是故
示现。偈言:

「 「一心恭敬待,
 承佛力善说,
 说上法妙音,
 喻相应善字。」」


一心恭敬待者,有二种:一、身正恭敬待,如威
仪住,堪受说法故;二、心正恭敬待,如心决
定,堪能忆持故。此句劝诫二种恭敬待,所
谓身、心故。善说者,示己无谄、无有憍慢故。
承佛力者,示己无增上慢故。下半偈说上法
妙音喻相应善字,示现何事?以何事?云何
事?依止何事?示现何事者,所谓上法。以何
事者,谓妙音声。云何事者,譬喻相应。依止何
事者,谓依止善字,我一切善说。又相应者,譬
喻共相应。善字者,有二种相:一、随方言音,善
随顺故;二、字句圆满,不增不减,与理相应故
言善字。前言承佛神力,未说云何力?第五
偈示现佛神力事。偈言:

「 「是言说甚难,
 无量佛神力,
 光焰入我身,
 是力我能说。」」


已说请分,自此以后正说初地。此说分中
说何等事?分别有三:一、住;二、释名;三、安住。
住中有四种:依何身?为何义?以何因?有何
相?彼心生时即住初地,是名为住,于中诸
佛子善集善根故。如是等四十句说此住
卷二 第 134c 页
事。初说依何身生如是心。

经曰:诸佛子!若有众生厚集善根故、善集
诸善行故、善集诸三昧行故、善供养诸佛
故、善集清白法故、善知识善护故、善清净
心故、入深广心故、信乐大法好求佛智
慧故、现大慈悲故,如是众生乃能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曰:如是十句说依何身。此集有九种:一者
行集,善作眷属持戒,如经「善集诸善行」故。
二者定集,善作眷属三昧,如经「善集诸三昧
行」故。三昧行者,观行增上故。三者亲近集,善
习闻慧智,如经「善供养诸佛」故。四者聚集思
慧智,善思量波罗蜜等诸善法,如经「善集清
白法」故。五者护集,修行实證善得教授,如经
「善知识善护」故。六者净心集,得出世间正智,
如经「善清净心」故。七者广集,深心作利益一
切众生,如经「入深广心」故。八者信心集,求一
切智智,如经「信乐大法好求佛智慧」故。九者
现集,多行慈悲,如经「现大慈悲」故。于中慈
念依苦苦坏,苦悲依行苦。是中初二种集,
显增上戒学、增上定学,行集善作眷属持戒
故,定集善作眷属三昧故。次有四集,显增
上慧学,亲近集善习闻慧智故,聚集思慧智
善思量波罗蜜等诸善法故,护集修行实證
善得教授故,净心集得出世间正智故。后
三集,显胜声闻辟支佛等故,广集深心作
利益一切众生故,信心集求一切智智故,
现集多行慈悲故。此十句中厚集善根是总,
馀九种是别。集者是同相,别者是异相,成者
卷二 第 135a 页
略说故,坏者广说故。已说依何身生如是
心,次说为何义故生如是心。

经曰:为得佛智故、为得十力力故、为得
大无畏故、为得佛平等法故、为救一切世
间故、为净大慈悲故、为得十方无馀智
故、为得一切世界无障净智故、为得一
念中觉三世事故、为得转大法轮无所畏
故,菩萨摩诃萨生如是心。

论曰:于中佛智者,谓无上智,知断證修故。此
佛智有九种业差别,为求彼故生如是心。
一者力佛智,问记业,此如来是处非处智力
问记故,如修多罗中说,如经「为得十力力」
故。二者无畏佛智,破邪说业,如经「为得大
无畏」故。三者平等佛智,得人法无我教授众
生證入业,如经「为得佛平等法」故。四者救
佛智,以四摄法化众生业,如经「为救一切
世间」故。五者净佛智,是净为救摄因业,如
经「为净大慈悲」故。六者无馀智,佛智常以佛
眼观世间众生业,如经「为得十方无馀智」
故。七者无染佛智,一切世界无障无染自然
应化令信作业,智心无碍,如经「为得一切
世界无障净智」故。八者觉佛智,于一念中知
三世众生心心数法业,如经「为得一念中觉
三世事」故。九者转法轮佛智,解脱方便善巧
业故,于百亿阎浮提同时转大法轮,如经
「为得转大法轮无所畏」故。生如是心者,
即是本分中说诸佛子是菩萨愿善决定故。
何故唯言生心,不言生智及馀心数法?心
中即摄知断證修一切助道法故。已说为何
卷二 第 135b 页
义故生如是心,次说以何因生如是心。

经曰: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方便善
巧所摄,直心深心淳至,如来力无量,善决定
众生力智力,随顺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
以智慧教化,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
未来际。

论曰:此大悲为首。于中悲大有九种:一者
增上大,细苦智增上生故,如经「智慧增上」故。
智者因果逆顺染净观故,慧者自相同相差
别观故。二者摄大,救苦众生方便善巧所摄,
如经「方便善巧所摄」故。三者淳至大,向时许
乃至尽众生界作利益众生悲心增上,如
经「直心深心淳至」故。四者无量大,摄取如来
无量力,如经「如来力无量」故。五者决定大,上
妙决定信深智胜对治,如经「善决定众生力
智力」故。六者随顺大,随顺菩提正觉,如经「随
顺自然智」故。七者正受大,能取大胜法教授
众生,如经「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故。
八者最妙大,摄受胜妙功德,如经「广大如法
界」故。九者住尽大,无量爱果因尽涅槃际,如
经「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故。已说以何
因生如是心,次说是心生时有何等相。

经曰:菩萨生如是心,即时过凡夫地入菩
萨位,生在佛家,种姓尊贵无可讥嫌,过一
切世间道入出世间道,住菩萨法中、住在
菩萨正处,入三世真如法中、如来种中,毕定
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住如是
法,名住菩萨欢喜地,以不动法故。

论曰:过凡夫地者,以过凡夫地故,示现得
卷二 第 135c 页
出世间圣道。此过有八种:一者入位过,初成
出世间心,如始住胎相似法故,如经「入菩
萨位」故。二者家过,家生相似法故,如经「生在
佛家」故。三者种姓过,子相似法大乘行生故,
如经「种姓尊贵,无可讥嫌」故。四者道过,世间
出世间道不摄摄故,异道生相似法故,如经
「过一切世间道,入出世间道」故。五者法体过,
以大悲为体,于作他事即是己事,自身体
相似法故,如经「住菩萨法中」故。六者处过,
不舍世间方便,不染善巧住故,住处相似法
故,如经「住在菩萨正处」故。七者业过,顺空
圣智生命相似法故,如经「入三世真如法中」
故。八者毕定过,佛种不断,究竟涅槃,道成就
相似法故,如经「如来种中毕定究竟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故。如是示现凡夫生、菩萨生
入胎不相似,有烦恼、无烦恼故。如是次第家
不相似、种姓不相似、道不相似、体不相似、
处不相似、生业不相似、成就不相似,如是
说住此地中是名为住,如经「菩萨住如是
法名住菩萨欢喜地,以不动法故」。已说住
义,次说释名。云何说?多欢喜故示名欢喜。
以何欢喜?此地中菩萨欢喜。复以何念,初
说十句、后说二十句?

经曰:诸佛子!是菩萨住菩萨欢喜地中,成就
多欢喜、多信敬、多爱念、多庆悦、多调柔、多踊跃、
多堪受、多不坏他意、多不恼众生、多不瞋恨。

论曰:欢喜者名为心喜,体喜根喜。是欢喜有
九种:一者敬欢喜,于三宝中恭敬故,如经「多
信敬」故。二者爱欢喜,乐观真如法,如经「多爱
卷二 第 136a 页
念」故。三者庆欢喜,自觉所證挍量胜,如经
「多庆悦」故。四者调柔欢喜,自身心遍益成就,
如经「多调柔」故。五者踊跃欢喜,自身心遍益
增上满足,如经「多踊跃」故。六者堪受欢喜,自
见至菩提近,如经「多堪受」故。七者不坏欢
喜,自心调伏,论义解说时心不扰动,如经
「多不坏他意」故。八者不恼欢喜,教化他、摄
取众生时慈悲调柔,如经「多不恼众生」故。九
者不瞋欢喜,见诸众生不如说修行、威仪
不正时,忍不瞋故,如经「多不瞋恨」故。已说
多欢喜,次说以何念故欢喜成?是第二十
句、第三十句说。是念有二种:一、念当得;二、
念现得。何者念当得?

经曰:诸佛子!菩萨住是欢喜地中,念诸佛
故生欢喜心、念诸佛法故生欢喜心、念诸
菩萨摩诃萨故生欢喜心、念诸菩萨所行
故生欢喜心、念诸波罗蜜清净相故生欢
喜心、念诸菩萨地挍量胜故生欢喜心、念
诸菩萨力不退故生欢喜心、念诸如来教化
法故生欢喜心、念能利益众生故生欢喜
心、念入一切如来智行故生欢喜心。

论曰:云何念?如佛所得我亦当得,如是念。
此念佛有九种:一者念佛法,如经「念诸佛
法故生欢喜心」。二者念佛菩萨,如经「念诸
菩萨摩诃萨故生欢喜心」。三者念佛行,如
经「念诸菩萨所行故生欢喜心」。四者念佛
净,如经「念诸波罗蜜清净相故生欢喜心」。
五者念佛胜,如经「念诸菩萨地挍量胜故
生欢喜心」。六者念佛不退,如经「念诸菩萨
卷二 第 136b 页
力不退故生欢喜心」。七者念佛教化,如经
「念诸如来教化法故生欢喜心」。八者念佛利
益,如经「念能利益众生故生欢喜心」。九者
念佛入,如经「念入一切如来智行故生欢喜
心」。于中初二念,共念佛,如佛所得我亦当
得故。念佛法,念诸佛法故,佛、佛法二故。念
佛菩萨二,念诸菩萨故。念佛行,念诸菩萨
行故。如是次第馀有六句,念佛净,念诸波
罗蜜清净相故。念佛胜念,诸菩萨地挍量
胜故。念佛不退,念诸菩萨力不退故。念佛
教化,念诸如来教化法故。念佛利益,念能
利益众生故。念佛入,念入一切如来智行
故。随所显彼菩萨行。以何显?如是诸念应
知。复何显?彼波罗蜜净显。云何显?彼菩萨
行地挍量胜,转去故,地尽去故。于中馀者,
得教化法故,作利益众生行不虚故,入如
来地行故。是中念佛行者亦总亦别。已说念
当得故生欢喜心,次说念现得故生欢喜
心。

经曰:诸佛子!菩萨复作是念:我转离一切
世间境界故生欢喜心、近入如来所故生
欢喜心、远离凡夫地故生欢喜心、近到智
慧地故生欢喜心、断一切恶道故生欢喜
心、与一切众生作依止故生欢喜心、近见
一切诸佛故生欢喜心、生诸佛境界故生
欢喜心、入一切菩萨真如法故生欢喜心、
我离一切怖畏毛竖等事故生欢喜心。

论曰:我转离一切世间境界者,转离一切
凡夫取著事。此转离有九种:一者入转离,如
卷二 第 136c 页
经「近入如来所故生欢喜心」。二者远转离,
如经「远离凡夫地故生欢喜心」。三者近至
转离,如经「近到智慧地故生欢喜心」。四者
断转离,如经「断一切恶道故生欢喜心」。五
者依止转离,如经「与一切众生作依止故
生欢喜心」。六者近见转离,如经「近见一切诸
佛故生欢喜心」。七者生转离,如经「生诸佛
境界故生欢喜心」。八者平等转离,如经「入
一切菩萨真如法故生欢喜心」。九者舍转离,
如经「我离一切怖畏毛竖等事故生欢喜心」。
于中入转离者,显事不相似故。远转离近
至转离者,示自身不相似故。馀有六句,断
转离、依止转离、近见转离、生转离、平等转离、舍
转离,如是次第行不相似故,迭相依止不相
似故,他力不相似故,处不相似故,生业不相
似故,成就不相似故。怖畏者,不爱疑虑忧想
共心相应故。复身相差别,谓毛竖等事。次说
何者是怖畏。云何怖畏因?远离此因无怖
畏故。

经曰: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得欢喜地已,
所有诸怖畏即皆远离,所谓不活畏、恶名畏、
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离如是等一切
诸畏。何以故?是菩萨离我想故,尚不贪
身,何况所用之事,是故无有不活畏。心不
悕望供养恭敬,我应供养一切众生、供
给一切所须之具,是故无有恶名畏。远离
我见,无我想故无有死畏。又作是念,我
若死已,生必不离诸佛菩萨,是故无有堕
恶道畏。我所志乐,一切世间身心无与等
卷二 第 137a 页
者,何况有胜,是故无有大众威德畏。诸佛
子!菩萨如是离诸怖畏毛竖等事。

论曰:此五怖畏是初地障,复说地利益胜。
是五怖畏,第一第二第五依身口意,第三第
四依身。依身者,爱憎善道恶道,舍得依身故。
何故但说五怖畏?打缚等诸畏皆五所摄故。
此怖畏因,略有二种:一、邪智妄取想见爱著
故;二、善根微少故。此对治,如经「离我想故,
尚不贪身乃至无有大众威德畏」故。怖畏
毛竖等事,何故二处说?前说身怖畏,后说
异身怖畏故。

经曰:诸佛子!是菩萨以大悲为首,深大心
坚固转,复勤修一切善根成就故。

论曰:深大心坚固者,烦恼小乘不能坏此
观故。转复勤修一切善根成就者,诸所说善
根此地摄受故。云何勤修?于中有三种成
就:一、信心成就;二、修行成就;三、回向成就。有
三十句示现,初十句说信心成就。

经曰:所谓信心增上故、多恭敬故、信清净故、
多以信分别故、起悲悯心故、成就大慈
故、心无疲懈故、以惭愧庄严故、成就忍辱
安乐故、敬顺诸佛教法信重尊贵故。

论曰:信心增上者,随所有事,于中信增上
成就。此信增上有九种:一者敬信增上,尊敬
三宝,如经「多恭敬」故。二者净信增上,自證真
净智,如经「信清净」故。三者分别信增上,令他
證净智,如经「多以信分别」故。四者悲信增
上,五者慈信增上,教化众生,如经「起悲悯
心」故,成就大慈故。悲者除苦相,决定救
卷二 第 137b 页
济故;慈者与乐相,永与无量乐故。起者,转
复现前故。六者不疲惓信增上,教化无量众
生,久处世间能利益故,如经「心无疲懈」故。
七者惭愧信增上,不著世间故,于悭等波
罗蜜障法深惭愧故,如经「以惭愧庄严」故。
八者安乐信增上,于同法者不恼乱故,如
经「成就忍辱安乐」故。九者敬法信增上,增益敬信殊胜心故,如经「敬顺诸佛教法,信重
尊贵」故。后三句示修何等行?波罗蜜行故。
谁为等侣?同事安乐故。入何法中?谓诸佛
教法故。如是信心成就。云何修行成就?

经曰:日夜修集善根无厌足故、亲近善知
识故、常爱乐法故、求多闻无厌故、如所
闻法正观故、心不贪著故、不著利养名闻
恭敬故、不求一切资生之物故、常生如
宝心无厌足故。

论曰:此十句说修行成就。云何修行成就?
集诸善根无休息故,如经「日夜修集善根
无厌足故」。此集有八种:一者亲近集,不忘
诸法,如经「亲近善知识故」。二者乐法集,于
问答中论义解释心喜心乐故,如经「常爱
乐法故」。三者多闻集,如经「求多闻无厌故」。
四者正观集,如经「如所闻法正观故」。五者
不著集,如经「心不贪著故」。向说多闻集等
三句,是闻思修慧如是次第。不著者,于三昧
中无爱著故。六者不贪集、七者不求集,于
已得利养不贪、未得利养不求,障菩萨戒、
退菩萨戒,如经「不著利养名闻恭敬故、不
求一切资生之物故」。八者如宝心集,出世
卷二 第 137c 页
间心念念现前,如经「常生如宝心无厌足
故」。如是修行成就。云何回向成就?

经曰:求一切智地故、求诸佛力无畏不共
法故、求诸波罗蜜无著法故、离诸谄曲故、
如说能行故、常护实语故、不污诸佛家故、
不舍菩萨戒故、不动如大山王生萨婆若
心故、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故。
集助菩提分法无厌足故、常求上上胜道
故。诸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净治地法,
名为安住菩萨欢喜地。

论曰:求一切智地等说何等事?示现回向
成就故。求一切智地是总,求如来力等于
一切智地是别。一者观求一切智地,二者无
障求一切智地,三者离求一切智地故,四者
如说能行求一切智地,五者护求一切智地,
六者不污求一切智地,七者不舍求一切智
地,八者不动求一切智地,九者不舍成就求
一切智地,十者集求一切智地,十一者常求
求一切智地。于中求何等事?求一切智地
故。以何观求?观诸佛力无畏不共法故。云
何求?求诸波罗蜜无著法故。此三求者是家,
依家无障求故。云何求?求诸波罗蜜无著法故。此无障求、差别异求,于中檀波罗蜜有二
种垢:一者谄曲,见乞求者诈设方便,无心
许与;二者不随先言,许而不与。对治是垢,
如经「离诸谄曲故、如说能行故」。尸波罗蜜
有一种垢,不护实语,违本所受,犯已覆藏。
对治是垢,如经「常护实语故」。羼提波罗蜜
有一种垢污如来家。云何菩萨污如来家?
卷二 第 138a 页
恼乱他业故。利益他业即是如来家,是故
菩萨生此家者,恼乱他业非善事故。对
治是垢,如经「不污诸佛家故」。毗梨耶波罗
蜜有一种垢,菩萨戒无量劫数长远难持难
行生退转心。对治是垢,如经「不舍菩萨戒
故」。禅波罗蜜有二种垢:一者乱心;二不能
调伏忆想分别。对治是垢,如经「不动如大
山王生萨婆若心故」。般若波罗蜜有三种
垢:一、无善巧方便,世间涅槃一向不现现故;
二、不修集出出世间道故;三、于胜上證法
中愿欲心薄故。如是次第对治是垢,如经
「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故,集助
菩提分法无厌足故,常求上上胜道故」。如
是回向成就,是名勤行具足成就。是勤行
有四种:一、信;二、欲;三、精进;四、方便。初十句示
现信增上成就,是信增上即摄受欲。第二十
句,日夜修集善根无厌,示现精进。第三十
句,求一切智地,示现方便故。是名此地说
中安住。何以故?如经「诸佛子!菩萨摩诃萨
成就如是净治地法,名为安住菩萨欢喜
地」故。如是说分讫。
《十地经论》欢喜地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