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入印法门经-元魏-昙摩流支卷一

卷一 第 928c 页

No. 305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归命一切诸佛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如
来住持境界之处、去寂灭道场不远普光法
殿大福德善根所成之处,平等普遍无可嫌
处,具足无量功德之处,金刚坚固所成之处,
不可坏地安固之处,一切摩尼宝珠众华庄
严之处,无诸垢秽光明赫奕摩尼宝王庄严
之处,无量光明宽博广大摩尼宝海示现之
处,不可穷尽摩尼宝雨如意宝网所生之处,
众华回轮摩尼树枝庄严之处,一切华香摩
尼宝网间错之处,悉能示现一切众生诸佛
住持奋迅之处,诸世界中最妙之处,出生一
切无垢摩尼力能示现遍诸世界庄严之处,
庄严寂灭道场大毗琉璃摩尼宝性出生增长
积聚之处,如意宝王栏楯之处,能以如意真
珠宝绳庄严之处,建立宝幢幡盖之处,种种
宝铃间错庄严以忧茶伽坚固栴檀涂地之
处,自在如意宝王罗网覆盖之处,大海住持
清净庄严普光摩尼宝王树网坚缚之处,置
师子髦摩尼宝王妙案之处,师子座幢摩尼
宝王楼阁窗牖庄严之处,建立种种宝幢幡
盖庄严之处,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
沙华、摩诃曼殊沙华、卢遮华、摩诃卢遮华、斫
迦罗华、摩诃斫迦罗华、须摩那华、婆师迦华、
多罗尼华、婆罗华、衢多罗尼华、极妙香华、陀
卷一 第 929a 页
师迦离迦华、天须摩那华、优钵罗华、波头
摩华、拘物头华、分陀利华、诸大天人妙华
之处,无障无碍诸华庄严师子坐处,如是处
住。

婆伽婆善清净智慧,得成究竟无二之行,
得至诸法无相彼岸,依于诸佛所行而行,得
一切佛平等之处,得至无障无碍之处,得不
退转法轮之处,得无能伏境界之处,得不思
议差别之处,得于三世平等之处,得诸世间
去来无障无碍之处,得一切法无疑智处,得
一切行毕竟智处,得于一切诸如来智无疑
之处,得无分别法身之处,得佛境界彼岸之
处,得无差别诸佛如来究竟解脱无疑之处,
得至平等无边无中佛地之处,得至诸佛广
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无有边际自然智业一
切诸佛如来所作不休息处,得未来际尽一
切劫能转不退法轮之处,复能示现无障碍
智庄严之藏,得一切种一切智智无有差别
依止之处。

于一时中十方世界,兜率天退、初
生、出家、行于苦行、往诣道场、降伏魔怨、證大
菩提、转于法轮、示大涅槃,住持佛法及以灭
法;善能示现与十佛土不可说亿那由他百
千万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俱,彼诸菩萨摩
诃萨等,一切皆得首楞严定奋迅三昧,悉得
成就无量法行起陀罗尼门,无佛世界善能
示现无量诸佛,能悉清净诸染世界,有不可
数阿僧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伽楼罗、
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提桓因、大梵天王、护世
四王、人非人等。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从坐而
起,更整衣服,右膝著地,向佛合掌,而白佛
卷一 第 929b 页
言:「世尊!唯愿世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能
清净初地之法,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言:
「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
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
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味心故,生安
隐心;为令他住一味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一
味心者,所谓正心。言正心者,所谓异异胜善
根信,无差别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增上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增上心故,
起安慰心。』有言增上心者,所谓直心。言直心
者,所谓诸佛如来大行毕竟能取胜进之处,
观诸法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恭
敬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恭敬心故,起安
慰心。』有言恭敬心者,所谓正信。言正信者,谓
住般若根本业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欢喜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欢喜
心故,起安慰心。』有言欢喜心者,所谓身心毕
竟寂静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魔
业佛业无差别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魔
业佛业无差别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魔业
者,所谓能起一切颠倒诸邪见故,从诸邪见
起魔业故,此诸魔业与佛地业无有差别。何
以故?不异魔业有佛地业,以魔业体即佛地
业体,无差别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
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
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卷一 第 929c 页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邪见无差
别空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邪见无差别
空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邪见无差别空智者,
所谓邪见体即空智体,谓邪见作即空智作。
何以故?以空智作不异邪见作,邪见作不异
空智作,以空智体不异邪见体,邪见体不异
空智体,即邪见体邪见作空故,依彼邪见体
邪见作空智,一切法空不取不舍差别故。

「二
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差别无差别无
差别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差别无差别
无差别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差别无差别无
差别智者,所谓差别体即无差别体。何以故?
无差别体不异差别体,差别体不异无差别
体,即差别体无差别故,依彼差别体无差别
智一切法无差别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增上无差别无增上智故,生安隐心;
为令他住增上无差别无增上智故,起安慰
心。』有言增上无差别无增上智者,所谓增上
体即无增上体。何以故?无增上体不异增上
体,增上体不异无增上体,即增上体无增上
故,依彼增上体无增上智一切法无增上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颠倒无差别
不颠倒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颠倒无差
别不颠倒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颠倒无差别
不颠倒智者,所谓颠倒体即不颠倒体。何以
故?不颠倒体不异颠倒体,颠倒体不异不颠
倒体,即颠倒体不颠倒故,依彼颠倒体不颠
倒智一切法不颠倒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取舍无差别不取不舍智故,生安
卷一 第 930a 页
隐心;为令他住取舍无差别不取不舍故,起
安慰心。』有言取舍无差别不取不舍智者,所
谓取舍体即不取不舍体。何以故?不取不舍
体不异取舍体,取舍体不异不取不舍体,即
取舍体不取不舍故,依彼取舍体不取不舍
智一切法不取不舍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
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
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为无差
别无为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有为无差
别无为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有为无差别无
为智者,所谓有为体即是无为体。何以故?以
无为体不异有为体,有为体不异无为体,即
有为体是无为故,依彼有为体无为智一切
法无为以事无差别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事无差别无事智故,生安隐心;为
令他住事无差别无事智故,起安慰心。』有言
事无差别无事智者,所谓事体即无事体。何
以故?以无事体不异事体,事体不异无事体
故,以即事体是无事故,依彼事体无事智一
切法无事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依止无差别无依止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
住依止无差别无依止智故,起安慰心。』有言
依止无差别无依止智者,所谓依止体即无
依止体。何以故?无依止体不异依止体,依
止体不异无依止体,即依止体无依止故,依
彼依止体无依止智一切法无依止故。

「四谓
卷一 第 930b 页
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观无差别无观智
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观无差别无观智故,
起安慰心。』有言观无差别无观智者,所谓观
体即无观体。何以故?以无观体不异观体,观
体不异无观体故,以即观体是无观故,依彼
观体无观智一切法无观故。

「五谓菩萨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对治无差别无对治智故,生
安隐心;为令他住对治无差别无对治智故,
起安慰心。』有言对治无差别无对治智者,所
谓对治体即无对治体。何以故?以无对治体
不异对治体,对治体不异无对治体,即对治
体无对治故,依彼对治体无对治智一切法
无对治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
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
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相无差别
无相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相无差别无
相智故,起安慰心。』有言相无差别无相智者,
所谓相体即无相体。何以故?以无相体不异
相体,相体不异无相体故,以即相体是无相
故,依彼相体无相智一切法无相故。

「二谓菩
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实无差别不实智故,
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实无差别不实智故,起
安慰心。』有言实无差别不实智者,所谓实体
即不实体。何以故?以不实体不异实体,实体
不异不实体故,以即实体是不实故,依彼实
体不实智一切法不实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
卷一 第 930c 页
心:『我已得住二无差别不二智故,生安隐心;
为令他住二无差别不二智故,起安慰心。』有
言二无差别不二智者,所谓二体即不二体。
何以故?以不二体不异二体,二体不异不二
体故,以即二体是不二故,依彼二体不二智
一切法不二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色无差别无色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
色无差别无色智故,起安慰心。』有言色无差
别无色智者,所谓色体即无色体。何以故?以
无色体不异色体,色体不异无色体故,以即
色体是无色故,依彼色体无色智一切法无
色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世间无
差别涅槃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世间无
差别涅槃智故,起安慰心。』有言世间无差别
涅槃智者,所谓世间体即涅槃体。何以故?以
涅槃体不异世间体,世间体不异涅槃体,即
世间体是涅槃故,依彼世间体涅槃智一切
法涅槃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
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
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障碍无差
别无障碍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障碍无
差别无障碍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障碍无差
别无障碍智者,所谓障碍体即无障碍体。何
以故?无障碍体不异障碍体,障碍体不异无
障碍体,即障碍体无障碍故,依彼障碍体无
障碍智一切法无障碍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
卷一 第 931a 页
心:『我已得住执著无差别无执著智故,生安
隐心;为令他住执著无差别无执著智故,起
安慰心。』有言执著无差别无执著智者,所谓
执著体即无执著体。何以故?无执著体不异
执著体,执著体不异无执著体,即执著体无
执著故,依彼执著体无执著智一切法无执
著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无差
别无智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智无差别
无智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智无差别无智智
者,所谓智体即无智体。何以故?以无智体不
异智体,智体不异无智体故,以即智体是无
智故,依彼智体无智智一切法无智故。

「四谓
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无差别无智故,
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有无差别无智故,起安
慰心。』有言有无差别无智者,所谓有体即是
无体。何以故?无体不异有体,有体不异无体,
即有体无故,依彼有体无智一切法无故。

「五
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识无差别无识
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识无差别无识智
故,起安慰心。』有言识无差别无识智者,所谓
识体即无识体。何以故?以无识体不异识体,
识体不异无识体故,以即识体是无识故,依
彼识体无识智一切法无识故。

「文殊师利!是
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
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名无差别
无名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名无差别无
卷一 第 931b 页
名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名无差别无名智者,
所谓名体即无名体。何以故?以无名体不异
名体,名体不异无名体故,以即名体是无名
故,依彼名体无名智一切法无名故。

「二谓菩
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我无差别无我智故,
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我无差别无我智故,起
安慰心。』有言我无差别无我智者,所谓我体
即无我体。何以故?以无我体不异我体,我体
不异无我体故,以即我体是无我故,依彼我
体无我智一切法无我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因缘和合作无差别无因缘和
合作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因缘和合作
无差别无因缘和合作智故,起安慰心。』有言
因缘和合作无差别无因缘和合作智者,所
谓因缘和合作体即无因缘和合作体。何以
故?无因缘和合作体不异因缘和合作体,因
缘和合作体不异无因缘和合作体,即因缘
和合作体无因缘和合作故,依因缘和合作
体无因缘和合作智一切法无因缘和合作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别相无差别
无别相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别相无差
别无别相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别相无差别
无别相智者,所谓别相体即无别相体。何以
故?无别相体不异别相体,别相体不异无别
相体,即别相体无别相故,依彼别相体无别
相智一切法无别相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字无差别无字智故,生安隐心;为
令他住字无差别无字智故,起安慰心。』有言
字无差别无字智者,所谓字体即无字体。何
卷一 第 931c 页
以故?以无字体不异字体,字体不异无字体
故,以即字体是无字故,依彼字体无字智一
切法无字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
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
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憍慢无差
别无憍慢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憍慢无
差别无憍慢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憍慢无差
别无憍慢智者,所谓憍慢体即无憍慢体。何
以故?无憍慢体不异憍慢体,憍慢体不异无
憍慢体,即憍慢体无憍慢故,依彼憍慢体无
憍慢智一切法无憍慢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自赞无差别无自赞智故,生安
隐心;为令他住自赞无差别无自赞智故,起
安慰心。』有言自赞无差别无自赞智者,所谓
自赞体即无自赞体。何以故?无自赞体不异
自赞体,自赞体不异无自赞体,即自赞体无
自赞故,依彼自赞体无自赞智一切法无自
赞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了义
无差别了义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了
义无差别了义智故,起安慰心。』有言不了义
无差别了义智者,所谓不了义体即了义体。
何以故?了义体不异不了义体,不了义体不
异了义体,即不了义体是了义故,依彼不了
义体了义智一切法了义故。

「四谓菩萨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人法无差别无人法智故,生
安隐心;为令他住人法无差别无人法智故,
卷一 第 932a 页
起安慰心。』有言人法无差别无人法智者,所
谓人法体即无人法体。何以故?无人法体不
异人法体,人法体不异无人法体,即人法体
无人法故,依彼人法体无人法智一切法无
人法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邪见
无差别正见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邪见
无差别正见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邪见无差
别正见智者,所谓邪见体即正见体。何以故?
以正见体不异邪见体,邪见体不异正见体,
即邪见体是正见故,依彼邪见体正见智一
切法正见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
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
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
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
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无平等无差别平等智故,生安隐心;为令
他住无平等无差别平等智故,起安慰心。』有
言无平等无差别平等智者,所谓无平等体
即平等体。何以故?以平等体不异无平等体,
无平等体不异平等体,即无平等体是平等
故,依彼无平等体平等智一切法平等故。

「二
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边无差别无边智
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边无差别无边智故,
起安慰心。』有言边无差别无边智者,所谓边
体即无边体。何以故?以无边体不异边体,边
体不异无边体故,以即边体是无边故,依彼
边体无边智一切法无边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知可知无差别智智故,生安隐
心;为令他住知可知无差别智智故,起安慰
卷一 第 932b 页
心。』有言知可知无差别智智者,所谓知可知
体即是智体。何以故?智体不异知可知体,知
可知体不异智体,即知可知体是智体故,依
彼知可知体智智一切法智故。

「四谓菩萨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取无差别无取智故,生安
隐心;为令他住取无差别无取智故,起安慰
心。』有言取无差别无取智者,所谓取体即无
取体。何以故?以无取体不异取体,取体不异
无取体故,以即取体是无取故,依彼取体无
取智一切法无取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修行无差别无修行智故,生安隐心;
为令他住修行无差别无修行智故,起安慰
心。』有言修行无差别无修行智者,所谓修行
体即无修行体。何以故?无修行体不异修行
体,修行体不异无修行体,即修行体无修行
故,依彼修行体无修行智一切法无修行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
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
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非中道无
差别中道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非中道
无差别中道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非中道无
差别中道智者,所谓非中道体即中道体。何
以故?以中道体不异非中道体,非中道体不
异中道体,即非中道体是中道故,依彼非中
道体中道智一切法中道故。

「二谓菩萨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非虚空无差别虚空智故,生
卷一 第 932c 页
安隐心;为令他住非虚空无差别虚空智故,
起安慰心。』有言非虚空无差别虚空智者,所
谓非虚空体即虚空体。何以故?以虚空体不
异非虚空体,非虚空体不异虚空体,即非虚
空体是虚空故,依彼非虚空体虚空智一切
法虚空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非
石女子平等无差别石女子平等智故,生安
隐心;为令他住非石女子平等无差别石女
子平等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非石女子平等
无差别石女子平等智者,所谓非石女子平
等体即石女子平等体。何以故?石女子平等
体不异非石女子平等体,非石女子平等体
不异石女子平等体,即非石女子平等体石
女子平等故,依彼非石女子平等体石女子
平等智一切法石女子平等故。

「四谓菩萨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非如阳炎无差别如阳炎
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非如阳炎无差别
如阳炎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非如阳炎无差
别如阳炎智者,所谓非如阳炎体即如阳炎
体。何以故?如阳炎体即非如阳炎体,非如阳
炎体即如阳炎体,以非如阳炎体即如阳炎
故,依彼非如阳炎体如阳炎智一切法如阳
炎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邪见无
差别无邪见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邪见
无差别无邪见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邪见无
差别无邪见智者,所谓邪见体即无邪见体。
何以故?无邪见体不异邪见体,邪见体不异
无邪见体,即邪见体无邪见故,依彼邪见体
无邪见智一切法无邪见故。

「文殊师利!是名
卷一 第 933a 页
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
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明无差
别明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明无差别明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无明无差别明智者,所谓无明体即是明体。何以故?明体不异无明体,无明体不异明体,即无明体明故,依彼无明体明智一切法明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贪无差别无贪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贪无差别无贪智故,起安慰心。』有言贪无差别无贪智者,所谓贪体即无贪体。何以故?以无贪体不异贪体贪体不异无贪体故,以即贪体是无贪故,依彼贪体无贪智一切法无贪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瞋无差别无瞋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瞋无差别无瞋智故,起安慰心。』有言瞋无差别无瞋智者,所谓瞋体即无瞋体。何以故?以无瞋体不异瞋体瞋体不异无瞋体故,以即瞋体是无瞋故,依彼瞋体无瞋智一切法无瞋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痴无差别无痴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痴无差别无痴智故,起安慰心。』有言痴无差别无痴智者,所谓痴体即无痴体。何以故?以无痴
体不异痴体,痴体不异无痴体故,以即痴体
是无痴故,依彼痴体无痴智一切法无痴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依托无差别
无依托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依托无差
别无依托智故,起安慰心。』有言依托无差别
无依托智者,所谓依托体即无依托体。何以
故?无依托体不异依托体,依托体不异无依
托体,即依托体无依托故,依彼依托体无依
托智一切法无依托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
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
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布施行摄
受事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布施行摄受
事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布施行摄受事智者,
所谓布施及以回向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爱语行摄受事智故,生安隐心;为
令他住爱语行摄受事智故,起安慰心。』有言
爱语行摄受事智者,所谓直心及以修行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利益行摄受
事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利益行摄受事
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利益行摄受事智者,所
卷一 第 933b 页
谓大慈大悲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同事行摄受事智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
同事行摄受事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同事行
摄受事智者,所谓方便及以智慧故。

「五谓菩
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发心智故,生安隐心;
为令他住发心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发心智
者,所谓直心及以修行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
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
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贪心故,
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离贪心故,起安慰心。』有
言离贪心者,谓不执著一切法故。

「二谓菩萨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离瞋心故,生安隐心;为
令他住离瞋心故,起安慰心。』有言离瞋心者,
谓不生他一切众生嫌恨心故。

「三谓菩萨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身业不作诸恶行故,生安
隐心;为令他住身业不作诸恶行故,起安慰
心。』有言身业不作诸恶行者,谓离三种身恶
行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口业不
作诸恶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口业不作
诸恶行故,起安慰心。』有言口业不作诸恶行
者,谓离四种口业过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意业不作诸恶行故,生安隐心;为
令他住意业不作诸恶行故,起安慰心。』有言
意业不作诸恶行者,离贪瞋痴诸恶行故。

「文
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
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卷一 第 933c 页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佛正念故,
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佛正念故,起安慰心。』有
言佛正念者,所谓见佛清净念故。

「二谓菩萨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正念故,生安隐心;为
令他住法正念故,起安慰心。』有言法正念者,
所谓能见清净法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僧正念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僧正
念故,起安慰心。』有言僧正念者,所谓得入菩
萨位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舍正
念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舍正念故,起安慰
心。』有言舍正念者,所谓舍彼一切取故。

「五谓
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戒正念故,生安隐
心;为令他住戒正念故,起安慰心。』有言戒正
念者,所谓得入一切法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
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
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常观故,
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无常观故,起安慰心。』有
言无常观者,所谓过彼欲贪色贪无色贪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无我观故,生
安隐心;为令他住无我观故,起安慰心。』有言
卷一 第 934a 页
无我观者,所谓不著一切观故。

「三谓菩萨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实谛法故,生安隐心;为令
他住实谛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实谛法者,所
谓不诳诸天人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
得住实法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实法故,起
安慰心。』有言实法者,不诳诸天及自身故。

「五
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诸法行故,生安
隐心,为令他住诸法行故,起安慰心。』有言诸
法行者,谓依一切诸法行故。

「文殊师利!是名
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
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
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
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坚固戒故,
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坚固戒故,起安慰心。』有
言坚固戒者,所谓乃至不犯小戒、不作小罪
故。

「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缺戒故,
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缺戒故,起安慰心。』有
言不缺戒者,所谓不求诸馀乘故。

「三谓菩萨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点戒故,生安隐心;为
令他住不点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不点戒者,
谓离一切诸恶行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不浊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不浊
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浊戒者,谓摄一切诸
菩萨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护
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善护戒故,起安慰
心。』有言善护戒者,谓于一切诸菩萨所生尊
心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
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
卷一 第 934b 页
之处。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
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
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密
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善密戒故,起安慰
心。』有言善密戒者,所谓善护一切根故。

「二谓
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名称戒故,生安隐
心;为令他住名称戒故,起安慰心。』有言名称
戒者,谓入诸法无差别法界不二智无障碍
故。

「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知足戒故。
生安隐心;为令他住知足戒故,起安慰心。』有
言知足戒者,离诸贪故。

「四谓菩萨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差别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差
别戒故,起安慰心。』有言差别戒者,谓身寂静
故。

「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阿兰若处
戒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阿兰若处戒故,起
安慰心。』有言阿兰若处戒者,谓入诸法无中
无边故。

「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
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
隐之处。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