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科文-唐-澄观卷二

卷二 第 375a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二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排定



* △二正释经文(三)

* 初总结前文(上来)
* 二依三分略科分为(二)

* 初总科三分(若依)
* 二别释序(三)

* 初总申科判(序中)
* 二总指在馀(然此)
* 三别释證信(三)

* 初立序原由(初證)
* 二立序所以(若覈)
* 三略释文义(二)

* 初引二论开合不同(若准)
* 二料拣通局(然信)
* 三依四分释经分为(二)

* 初总明上来二别释(四)

* 初从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有六品十一卷经文名举果劝乐生信分(二)

* 初叙昔(就第)
* 二辨今(二)

* 初总科(若以)
* 二别释(三)

* 初教起因缘分(十)

* 初总显巳闻分(二)

* 初叙昔解(二)

* 初合释信闻(二)

* 初总明(如是)
* 二别释(如是)
* 二离释信闻(二)

* 初释如是(二)

* 初通释(二)

* 初总明(若离)
* 二解妨(经以)
* 二申今去取(二)

* 初且总许(上来)
* 二申正义(二)

* 初总取三义(若依)
卷二 第 376a 页
* 二以宗拣之(若华)
* 二释我闻(三)

* 初总明立意(二我)
* 二略释我闻(次明)
* 三解妨重释(二)

* 初徵释我闻(二)

* 初徵释我(云何)
* 二徵释闻(二)

* 初总徵(此用)
* 二别释(三)

* 初法相(二)

* 初正释(若依)
* 二解妨(虽因)
* 二无相(若依)
* 三法性(若约)
* 三释所不闻(然何)
* 二明去取(上皆)
* 二标主时处(三)

* 初释时(二)

* 初就一时说(一时)
* 二感应合说(亦可)
* 二释主(二)

* 初略释(佛者)
* 二指广(义见)
* 三释处(在摩)
* 三别明时分○
* 四别显处严○
* 五教主难思○
* 六众海云集○
* 七称扬赞德○
* 八座内众流○
* 九天地徵祥○
* 十结通无尽○
* 二说法仪式○
* 三正陈所说分○
* 二从如来名号品至如来出现品有三十一品四十一卷经文名修因契果生解分○
* 三离世间一品七卷经文名托法进修成行分○
* 四入法界一品二十一卷经文名依人證入成德分○



* ○三别明时(二)

* 初双标二时(始成)
* 二双释二时(二)

* 初明说时(三)

* 初释其所以(此教)
* 二假问徵起(初言)
* 三略解文义(三)

* 初不坏前后(三)

* 初正明时分(略为)
* 二遮其伏难(常恒)
* 三会彼论文(若尔)
* 二顺论解释(二顺)
* 三约实圆融(四)

* 初正释(三约)
* 二立理(以应)
* 三通妨(故祇)
* 四引證(三)

* 初引法界品(故法)
* 二引十地经(此经)
* 三会诸教时(故诸)
* 二释成佛(二)

* 初结前总标(上显)
* 二别明五教(五)

* 初小乘教(小乘)
* 二始教(大乘)
* 三终教(据实)
* 四顿教(约法)
* 五圆教(若依)



* ○四别显处严(二)

* 初通释前后(第四)
* 二别释器界(五)
卷二 第 377a 页

* 初总标列(今初)
* 二示仪式(然此)
* 三通妨难(然或)
* 四科四事(然各)
* 五释本文(四)

* 初地严(四)

* 初总显地体(其地)
* 二四地相具德(上妙)
* 三四地上具严(摩尼)
* 四举因结用(佛神)
* 二树严(四)

* 初总显高胜(其菩)
* 二体摄众德(金刚)
* 三妙用自在(其树)
* 四举因结用(又以)
* 三宫殿严(四)

* 初总明分量(如来)
* 二体相圆备(众色)
* 三妙用自在(诸庄)
* 四举因显广(又以)
* 四师子座严(四)

* 初总显形胜(其师)
* 二体德圆备(摩尼)
* 三妙用广大(摩尼)
* 四佛加广演(复以)



* ○五教主难思(二)

* 初彰其大意(二)

* 初蹑前徵起(尔时)
* 二总以答之(谓具)
* 二开彰释文(二)

* 初总(三)

* 初当相以辨(文分)
* 二寄对以释(若拣)
* 三结归就佛(我佛)
* 二别(二)

* 初总科(智入)
* 二别释(十)

* 初三业普用(二)

* 初法分(三)

* 初意业(三)

* 初总标(文中)
* 二别释(二)

* 初略释(言前)
* 二广释(二)

* 初总标能入之智(智即)
* 二别明智入之相(四)

* 初释二智(二智)
* 二释三智(言三)
* 三释无碍智(境既)
* 四释四智(三)

* 初总标(言四)
* 二会释(通缘)
卷二 第 378a 页
* 三通妨(四智)
* 三总结(然上)
* 二身业(二)

* 初总明(其身)
* 二别释(二)

* 初随相各别遍(法身)
* 二圆融总摄遍(又国)
* 三语业(其音)
* 二喻分(二)

* 初总明大意(譬如)
* 二开章别释(三)

* 初总显喻相(今有)
* 二喻其所喻(三)

* 初喻意业(二)

* 初引经总释(以此)
* 二随相别明(二)

* 初喻二智(量智)
* 二喻四智(二)

* 初以前喻喻于镜平(二)

* 初别释喻相(二)

* 初喻镜智(二)

* 初引唯识(又大)
* 二引当经(下经)
* 二喻平等(二)

* 初引唯识(平等)
* 二引当经(故下)
* 二总显喻意(是以)
* 二以后喻喻后二智(四)

* 初引唯识(二普)
* 二引当经(二)

* 初释普遍(又下)
* 二释随入(云何)
* 三结成喻意(二)

* 初结喻(二)

* 初结遍入之义(是以)
* 二结平等随入(虚空)
* 二法合(二)

* 初合遍入(虚空)
* 二合随入(佛智)
* 四总结难思(三)

* 初明其随入(此犹)
* 二例于普遍(普遍)
* 三总结二喻(三世)
* 二喻身业(次以)
* 三喻语业(次以)
* 三结示有归(以空)
* 二威势超胜(三)

* 初标举章门(身恒)
* 二引论总释(谓随)
* 三牒文别释(二)

* 初义引四身(言一)
* 二别释十身(二)

* 初正辨(若正)
* 二通妨(既云)
* 三福德深广(三世)
* 四随意受生(而恒)
* 五相好周圆(无边)
* 六愿身演法(三)

* 初标示大意(演一)
* 二引文證成(故下)
* 三牒经委释(然经)
* 七化身自在(二)

* 初明广容(一一)
* 二释普遍(各现)
* 八法身弥纶(二)

* 初明法性法身(身遍)
* 二明应化法身(依法)
* 九智身穷性相之源(智入)
* 十力持身持自他依正(二)

* 初三释力持(二)

* 初正报(三世)
* 二依报(一切)
* 二以三身收刺(五)
卷二 第 379a 页

* 初约三身四身(上约)
* 二出收束所以(以诸)
* 三拣异权实(十身)
* 四融国土等身(又毛)
* 五结叹深妙(是知)



* ○六众海云集(二)

* 初总科(第六)
* 二别释(十)

* 初集意(今初)
* 二集因(第二)
* 三辨类(第三)
* 四定数(三)

* 初随相别名(第四)
* 二会释多义(然此)
* 三融通无尽(此犹)
* 五权实(二)

* 初通辨权实(第五)
* 二对前别辨(对前)
* 六地位(二)

* 初正明地位(第六)
* 二对前料拣(将此)
* 七前后(三)

* 初正明(第七)
* 二解妨(又从)
* 三结成表法(二)

* 初结成自在(然皆)
* 二结成交彻(又表)
* 八有无(二)

* 初别明(三)

* 初通明前三(第八)
* 二别辨第四(四约)
* 三合解馀六(五约)
* 二圆融(上十)
* 九闻不闻(三)

* 初正明(第九)
* 二解妨(纵不)
* 三总结(上之)
* 十释文(二)

* 初总明(二)

* 初总明同异生(第十)
* 二释同异生义(云何)
* 二别释(二)

* 初一同生(三)

* 初标数辨类(有十)
* 二列名结数(二)

* 初列其名号(二)

* 初彰大意(三)

* 初标释无名(其名)
* 二总辨立名(虽得)
* 三通其妨难(行德)
* 二正释文(二)

* 初列十同名(二)

* 初释总名(二)

* 初总明料拣(先十)
* 二别释普贤(三)

* 初释普贤名(言普)
* 二通其妨难(〔又〕)
卷二 第 380a 页
* 三结从别称(上虽)
* 二释别名(普德)
* 二列十异名(海月)
* 二结略显广(如是)
* 三摄德周圆(二)

* 初别叹胜德(二)

* 初二句就缘叹(二)

* 初前句显主伴有由(二)

* 初标列章门(此诸)
* 二引经别释(故普)
* 二后句明长为辅翼(后句)
* 二就行叹(二)

* 初叙意(二)

* 初标章立叹(诸波)
* 二别释其文(夫大)
* 二释文(三)

* 初自分因行德(三)

* 初自利行圆(三)

* 初诸度行满(略分)
* 二十眼明彻(慧眼)
* 三深定巳满(于诸)
* 二利他行满(三)

* 初正教轮(辨才)
* 二神通轮(具佛)
* 三记心轮(知众)
* 三證理位极(三)

* 初證理法(二)

* 初入法界藏(入法)
* 二智无差别(二)

* 初正释(言智)
* 二解妨(二)

* 初问(若皆)
* 二答(二)

* 初叙昔解(三)

* 初正释(古德)
* 二反解(不尔)
* 三结成(二)

* 初以寂照对真俗(是故)
* 二结成境智无差(境则)
* 二申今意(三)

* 初成昔解(上来)
* 二辨顺违(未尽)
* 三申正释(四)

* 初约正理以释(今王)
* 二约照俗以明(若约)
* 三约双融真俗(若约)
* 四约三观圆融(若约)
* 二證果法(證佛)
* 三得位极(能随)
* 二胜进果行德(二)

* 初得果法(四)

* 初入佛密境(二)

* 初佛即密境(了达)
* 二佛之密境(二佛)
* 二入佛平等(二)

* 初佛佛平等(善知)
* 二法法平等(二者)
* 三明得佛位(巳践)
* 四證佛三昧(入于)
* 二起果用(于一)
* 三二行无碍德(一切)
* 二总结多门(成就)
* 二皆异生○



* ○二皆异生(二)
卷二 第 381a 页

* 初总标(第二)
* 二别列(三)

* 初杂类诸神众(十九)

* 初执金刚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二)

* 初总彰愿行(皆于)
* 二别显满相(积集)
* 二身众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三足行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四道场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五主城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六主地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七主山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八主林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九主药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性)
* 十主稼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莫)
* 十一主河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十二主海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悉)
* 十三主水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常)
* 十四主火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十五主风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十六主空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心)
* 十七主方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能)
* 十八主夜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十九主昼神(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二八部四主众(八)

* 初阿脩罗(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悉)
* 二迦楼罗(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悉)
* 三紧那罗(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四摩睺罗迦(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五夜叉王(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六龙王(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莫)
* 七鸠盘王(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八乾达婆王(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三欲色界诸天众(二)

* 初总明(第三)
* 二别释(二)

* 初欲界天众(七)

* 初月天子(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卷二 第 382a 页
* 三摄德圆满(皆)
* 二日天子(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三三十三天(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四须夜摩天(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五兜率天(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六化乐天(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七他化天(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二色界天众(五)

* 初大梵天王(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悉)
* 二光音天众(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悉)
* 三遍净天众(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悉)
* 四广果天众(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莫)
* 五大自在天(三)

* 初标数辨类(复有)
* 二列名结数(所谓)
* 三摄德圆满(皆)



* ○七称扬赞德(二)

* 初总科(自下)
* 二别释(三)

* 初总结威仪住(三)

* 初结众集(尔时)
* 二明相异(无边)
* 三结意同(随所)
* 二总显德行因缘(二)

* 初总彰大意(第二)
* 二别明科判(三)

* 初明离障见净(此诸)
* 二受化根深(二)

* 初总(如是)
* 二别(一一)
* 三德行圆备(二)

* 初辨因圆(种无)
* 二入果海(二)

* 初乘因入果(以胜)
* 二分得果用(三)

* 初明解脱(二)

* 初别显(得于)
* 二圆融(然总)
* 二明游戏神通(次游)
* 三约观心以释(二)

* 初正释(约观)
* 二拂迹(二)

* 初反成(若以)
* 二顺释(正入)
* 三别明得法赞佛(二)

* 初总明(第三)
* 二别释(二)

* 初异生众赞佛(三)

* 初诸天众(二)

* 初色天(五)

* 初大自在天(二)
卷二 第 383a 页

* 初长行得法(十)

* 初法身解脱(所谓)
* 二智身解脱(自在)
* 三自相解脱(四)

* 初略科释(清净)
* 二开章门(然不)
* 三随门释(三)

* 初别释(二)

* 初释不生灭(五)

* 初就遍计性(一别)
* 二约缘起性(二就)
* 三约圆成性(三约)
* 四三性混融(四通)
* 五圆融无碍(五然)
* 二释不去来(二不)
* 二通释(二)

* 初总(二〔别〕)
* 二别(二)

* 初约观明三性(谓妄)
* 二约境明三性(约境)
* 三展转释(三)

* 初相由释(三展)
* 二展转释(又既)
* 三展转相成(是则)
* 四结劝(斯为)
* 四观义解脱(可爱)
* 五慈障解脱(不动)
* 六悲障解脱(妙庄)
* 七业障解脱(善思)
* 八无相解脱(可爱)
* 九名相解脱(普音)
* 十能益自他解脱(名称)
* 二偈赞(二)

* 初说仪(二)

* 初明说仪(尔时)
* 二明所以(然颂)
* 二正说(二)

* 初料拣(二正)
* 二正颂(佛身)
* 二广果天(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文(尔时)
* 三三禅天(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文(尔时)
* 四二禅天(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文(尔时)
* 五初禅天(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文(尔时)
* 二欲天(七)

* 初自在天(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二善化天(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三知足天(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四时分天(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五三十三天(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六日天(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七月天(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二八部众○
* 三诸神众○
* 二同生众赞佛○



* ○二八部众(八)

* 初乾闼婆王众(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二鸠盘茶王众(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三龙王众(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四夜叉王众(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五摩睺罗伽王众(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六紧那罗王众(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七迦楼罗王众(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八阿脩罗王众(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卷二 第 384a 页



* ○三诸神(十九)

* 初主昼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二主夜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三主方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四主空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五主风神(三)

* 初释总义(二)

* 初喻(无尽)
* 二合(智符)
* 二释别义(二)

* 初别举十喻(如空)
* 二总以法合(以智)
* 三总称叹(非唯)
* 六主火神(三)

* 初释总义(二)

* 初喻(无尽)
* 二合(智符)
* 二释别义(二)

* 初别举十喻(如空)
* 二总以法合(以智)
* 三总称叹(非唯)
* 七主水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八主海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九主河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十主稼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十一主药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十二主林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十三主山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十四主地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十五主城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十六道场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十七足行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十八身众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十九执金刚神(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二同生众赞佛(三)

* 初普贤菩萨得一切法门(二)

* 初长行(二)

* 初总标所入(二)

* 初指陈法体(复次)
* 二辨法功能(入如)
* 二别显十门(所谓)
* 二偈颂(尔时)
* 二十普菩萨各一法门(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三十异名菩萨各一法门(二)

* 初长行(复次)
* 二偈颂(尔时)



* △八座内众流(十)

* 初明出处(尔时)
* 二显众类(一一)
* 三列众名(其名)
* 四结众数(如是)
* 五兴云供(此诸)
* 六供众海(彼诸)
卷二 第 385a 页
* 七敬绕佛(现是)
* 八坐本方(随其)
* 九叹德能(二)

* 初总(是诸)
* 二别(三)

* 初二明三业清净广大(得智)
* 二三明得法清净广大(得不)
* 三五明福智清净广大(二)

* 初二正明(二)

* 初总释二句(善住)
* 二重释善住(三)

* 初指前标举(然三)
* 二别明义相(三)

* 初唯约佛(且依)
* 二唯约生(若依)
* 三生佛对说(二)

* 初异时平等(二)

* 初总言平等(若生)
* 二别示异相(此约)
* 二同时平等(若以)
* 三结释善住(如是)
* 二二重显(无边)
* 十申偈赞(十)

* 初海惠自在神通王叹佛身座(二)

* 初叹佛身具德(尔时)
* 二叹所座严丽(摩尼)
* 二雷音菩萨叹座及地(三)

* 初直叹座(尔时)
* 二叹场地(佛功)
* 三叹地严(地神)
* 三众宝光明髻菩萨叹场地殊异德(二)

* 初叹德用圆备(尔时)
* 二叹法化流通(汝等)
* 四大智日菩萨叹佛所处宫殿(二)

* 初总显(尔时)
* 二别明(二)

* 初宫殿摄德(如来)
* 二妙用自在(十方)
* 五不思议菩萨通赞自在德分(二)

* 初总明(尔时)
* 二别显(三)

* 初叹树具德(如意)
* 二叹地莲网(汝观)
* 三叹树自在(十方)
* 六百目菩萨双赞树备德自在化法宣流(二)

* 初各显其一门(尔时)
* 二结严之周遍(如来)
* 七金焰菩萨叹佛十力功德分(三)

* 初立章所由(第七)
* 二指他广释(然大)
* 三开章释文(二)

* 初总科章门(今略)
* 二依门解释(七)
卷二 第 386a 页

* 初立意(四)

* 初总显立意(今初)
* 二成十所以(如来)
* 三成多所以(由时)
* 四说十之由(度人)
* 二释名(二)

* 初总(第二)
* 二别(别名)
* 三自性(三自)
* 四作业(四作)
* 五次第(四)

* 初列诸文次(五次)
* 二依论明次(且依)
* 三指广在馀(瑜伽)
* 四会经之次(上来)
* 六差别(六差)
* 七释文(三)

* 初总辨宗义(七释)
* 二正释经文(十)

* 初是处非处智力(三)

* 初释名(尔时)
* 二作业(其作)
* 三释文(文中)
* 二过未现在业报智力(三)

* 初释名(如昔)
* 二辨差别(与初)
* 三释文(文中)
* 三根胜劣智力(三)

* 初释名(往劫)
* 二辩业(及能)
* 三释文(偈中)
* 四种种解智力(四)

* 初释名(如诸)
* 二作业(令舍)
* 三辨差别(此与)
* 四指文(在文)
* 五种种界智力(四)

* 初释名体(普尽)
* 二辨差别(二)

* 初正释(性即)
* 二解妨(若习)
* 三对根辨别(二)

* 初约宽狭正通(若性)
* 二通于伏难(二)

* 初通其伏难(以信)
* 二举况以成(三善)
* 四释文(偈云)
* 六至一切处道智力(三)

* 初标名(一切)
* 二辨差别(二)

* 初对界辨异(若知)
* 二对初力辨异(初力)
* 三释文(经中)
* 七禅定三昧智力(三)

* 初释其名体(禅定)
* 二辨其差别(此与)
* 三正释其文(偈中)
* 八宿住随念智力(三)

* 初释名体(佛智)
* 二辨差别(分三)

* 初依瑜伽正答(瑜伽)
* 二引智论难(此与)
* 三疏家为答(故应)
* 三释文(文中)
* 九天眼智力分(三)

* 初释名体(佛眼)
* 二辨差别(知前)
* 三释文(文中)
* 十漏尽智力(二)

* 初辨名(一切)
* 二释文(文中)
* 三诸门料拣(二)

* 初会六释(二)

* 初总名(然上)
卷二 第 387a 页
* 二别名(此中)
* 二显功能(然此)
* 八法界菩萨叹佛往修十度行满(二)

* 初一总分(二)

* 初辨果之因(尔时)
* 二辨果之相(令五)
* 二十别分(二)

* 初总指经文(二有)
* 二立章释(二)

* 初总科十度二别释(十)

* 初释名(二)

* 初辨通名(尔初)
* 二辨别称(其别)
* 二出体
* 三辨相
* 四建立(三)

* 初明十无增减(四逮)
* 二立六所以(六)

* 初对治六蔽门(为对)
* 二渐修佛法门(渐修)
* 三渐熟有情门(渐熟)
* 四二道之因门(六十)
* 五利生断惑门(又前)
* 六无住涅槃门(又由)
* 三重显十义(二)

* 初总(后唯)
* 二别(方便)
* 五次第(四)

* 初引发门(五次)
* 二摄持门(及由)
* 三粗细门(又前)
* 四难易门(易难)
* 六摄相(二)

* 初总明相摄(三)

* 初总明(六相)
* 二引證(般若)
* 三会今意(今此)
* 二六十互摄(若但)
* 七修證(七修)
* 八约教(公约)
* 九观心(九观)
* 十释文(十)

* 初施度(四)

* 初释名(昔于)
* 二出体(即以)
卷二 第 388a 页
* 三辨相(此有)
* 四释文(上半偈云初句既引慧道十)
* 二戒度(三)

* 初释名(昔在)
* 二出体(即受)
* 三释文(戒有)
* 三忍度(四)

* 初释名(往昔)
* 二出体(即以)
* 三辨相(忍亦)
* 四释文(上半偈云初句既引慧道十)
* 四精进度(四)

* 初释名(往昔)
* 二出体(以勤)
* 三辨相(亦有)
* 四释文(上半偈云初句既引慧道十)
* 五静虑度(四)

* 初释名(佛久)
* 二出体(即以)
* 三辨相(亦有)
* 四释文(上半偈云初句既引慧道十)
* 六般若度(四)

* 初释名(如来)
* 二出体(此及)
* 三辨相(亦有)
* 四释文(上半偈云初句既引慧道十)
* 七方便度(三)

* 初释名(种种)
* 二辨相(下四)
* 三释文(文云)
* 八显度(四)

* 初释名(佛昔)
* 二出体(有义)
* 三辨相(亦有)
* 四释文(由初)
* 九力度(三)

* 初释名(佛无)
* 二辨相(亦有)
* 三释文(今言)
* 十智度(三)

* 初释名(佛昔)
* 二辨相(亦有)
* 三释文(经云)
* 九云音菩萨叹佛往修十地行果(二)

* 初一举佛果大用(尔时)
* 二后十次第各述一地(清净)
* 十善男猛菩萨叹佛体用应机自在(二)

* 初说偈仪(尔时)
* 二正说偈(三)

* 初一总显(无量)
* 二八别明(各起)
* 三一结叹(如来)



* △第九天地徵祥(二)

* 初地动(三)

* 初动处(尔时)
* 二动因(以佛)
* 三动相(其地)
* 二兴供(三)

* 初标数(此诸)
* 二略列(所谓)
* 三结遍(此诸)



* △第十结通无尽(二)

* 初结华藏内(二)

* 初举于此世界(如此)
* 二类华藏中一切世界(三)

* 初类众海兴供(其华)
* 二类佛坐道场(其一)
* 三类结大众得法(一一)
* 二结华藏外(如于)



* [○/(○*○)]如来现相品第二门说法仪式(四)

* 初来意(二)

* 初释分来(如来)
* 二辨品来(二品)
* 二释名(二)

* 初释分名(二)

* 初正释分名(二释)
* 二通释妨难(以从)
* 二释品名(三)

* 初总名(二品)
* 二别释(二)

* 初如来(然如)
* 二现相(现相)
* 三总结(如是)
* 三宗趣(二)

* 初分宗(三宗)
* 二品宗(二品)
* 四释文(二)

* 初料(四释)
* 二释(六)

* 初众海同请(二)

* 初五门料拣诸问之殊(五)

* 初问之有无(二)

* 初正辨(今初)
卷二 第 389a 页
* 二料拣(四处)
* 二所问法异(一所)
* 三能问人别(三能)
* 四仪式不同(二)

* 初约言念(四请)
* 二约通别(二通)
* 五疑之权实(三)

* 初徵起(第五)
* 二叙昔(有云)
* 三申正(然此)
* 二正释经文(二)

* 初长行念请(二)

* 初举人标念(尔时)
* 二正显问端(三)

* 初科判(二云)
* 二料拣(二)

* 初明影略(二)

* 初正明(准义)
* 二以义成立(故下)
* 二辨因果(三)

* 初正明(又四)
* 二示为三意(前是)
* 三通妨(分是)
* 三释文(二)

* 初二十句直尔〔宜〕念请(二)

* 初明疑念(二)

* 初之十句问德用圆满(十)

* 初佛地问(二)

* 初通相料拣(据斯)
* 二正释经文(四)

* 初出体(云何)
* 二辨类(然此)
* 三释名(并有)
* 四结示(此句)
* 二佛境界问(三)

* 初对总彰别(云何)
* 二牒名辩体(言境)
* 三约类开合(二)

* 初正说三种(广亦)
* 二拣三处不同(然出)
* 三佛加持问(二)

* 初依经略明(云何)
* 二引经广辨(广亦)
* 四所行(三)

* 初正释(云何)
* 二辩类(二)

* 初约行化释(或说)
* 二约所行释(二)
卷二 第 390a 页

* 初引文(亦是)
* 二类释(或大)
* 三拣滥(二)

* 初正拣(然约)
* 二引證(若准)
* 五佛力(云何)
* 六无畏(云何)
* 七三昧(云何)
* 八神通(八准)
* 九自在(九准)
* 十无能摄取(二)

* 初正释(云何)
* 二辨类(二)

* 初依晋经释(是故)
* 二依今经释(若取)
* 二十句问体相显著(二)

* 初通明前九(云何)
* 二别显佛智(言佛)
* 二明结请(唯愿)
* 二二十句引例举法请(二)

* 初引例(二)

* 初之十句问化用普周(又十)
* 二十句问因德深广(二)

* 初正释(及一)
* 二料拣(三)

* 初双标(然此)
* 二双释(二)

* 初别(别则)
* 二通(若约)
* 三双结(故此)
* 二结请(二)

* 初正释经文(愿佛)
* 二对问辩答(二)

* 初标徵(此四)
* 二释相(二)

* 初释通相(二)

* 初通相释(四)

* 初正明(通即)
* 二立理(谓前)
* 三释妨(而为)
* 四正示(则从)
* 二总别释(二)

* 初以九会答前十海(又就)
* 二以答对问辨次第不同(问中)
* 二释别相(若约)
* 二供声偈请○
* 二光召有缘○
* 三所召云奔○
* 四现瑞表说○
* 五称扬佛德○
* 六结通无尽○



* ○二供声偈请(二)

* 初明因缘(尔时)
* 二正说偈(二)

* 初三叹德请(二)

* 初二叹佛明具说因(无量)
* 二一叹众明具说缘(菩萨)
* 二七举法请(三)

* 初四述前十句之文(云何)
* 三述前体相显著十句(佛眼)
* 三后二述化用普周十句(如诸)



* ○二光召有缘(十)

* 初放光意(尔时)
* 二光依处(即于)
* 三显光体(放佛)
* 四列光名(所谓)
* 五结光数(如是)
* 六彰眷属(一一)
卷二 第 391a 页
* 七辨色相(其光)
* 八明光应远(普照)
* 九彼众感通(彼世)
* 十偈声召命(五)

* 初六偈自彰因果

* 巳满劝同观礼(以佛)
* 二一颂明众海巳

* 集引例劝归(十方)
* 三一颂圆音随机

* 见必蒙益(如来)
* 四一颂义海顿演

* 宜速及时(三世)
* 五一颂特命有缘

* 是光本意(毗卢)



* ○三所召云奔(三)

* 初同会道场(三)

* 初总明(尔时)
* 二别显(十)

* 初东方清净光莲华庄严世界海(十)

* 初定方所(所谓此华)
* 二明土海(次有)
* 三辨世界(彼世)
* 四彰佛名(佛号)
* 五主菩萨(于彼)
* 六眷属数(与世)
* 七至佛所(来诣)
* 八兴供养(各现)
* 九申礼献供(现是)
* 十化座本方(即于)
* 二南方一切宝月光明庄严藏世界海(十)

* 初定方所(所谓此华)
* 二明土海(次有)
* 三辨世界(彼世)
* 四彰佛名(佛号)
* 五主菩萨(于彼)
* 六眷属数(与世)
* 七至佛所(来诣)
* 八兴供养(各现)
* 九申礼献供(现是)
* 十化座本方(即于)
* 三西方可爱乐宝光明世界海(十)

* 初定方所(所谓此华)
* 二明土海(次有)
* 三辨世界(彼世)
* 四彰佛名(佛号)
* 五主菩萨(于彼)
* 六眷属数(与世)
* 七至佛所(来诣)
* 八兴供养(各现)
* 九申礼献供(现是)
* 十化座本方(即于)
* 四北方毗琉璃莲华圆满藏世界海(十)

* 初定方所(所谓此华)
* 二明土海(次有)
* 三辨世界(彼世)
* 四彰佛名(佛号)
* 五主菩萨(于彼)
* 六眷属数(与世)
* 七至佛所(来诣)
* 八兴供养(各现)
* 九申礼献供(现是)
* 十化座本方(即于)
* 五东北方阎浮檀金波璃色幢世界海(十)

* 初定方所(所谓此华)
* 二明土海(次有)
* 三辨世界(彼世)
* 四彰佛名(佛号)
* 五主菩萨(于彼)
* 六眷属数(与世)
* 七至佛所(来诣)
* 八兴供养(各现)
* 九申礼献供(现是)
* 十化座本方(即于)
* 六东南方金庄严琉璃色幢世界海(十)

* 初定方所(所谓此华)
* 二明土海(次有)
* 三辨世界(彼世)
* 四彰佛名(佛号)
* 五主菩萨(于彼)
* 六眷属数(与世)
* 七至佛所(来诣)
* 八兴供养(各现)
* 九申礼献供(现是)
* 十化座本方(即于)
* 七西南方日光遍照世界海(十)

* 初定方所(所谓此华)
* 二明土海(次有)
* 三辨世界(彼世)
* 四彰佛名(佛号)
* 五主菩萨(于彼)
* 六眷属数(与世)
* 七至佛所(来诣)
* 八兴供养(各现)
* 九申礼献供(现是)
* 十化座本方(即于)
卷二 第 392a 页
* 八西北方宝光普耀世界海(十)

* 初定方所(所谓此华)
* 二明土海(次有)
* 三辨世界(彼世)
* 四彰佛名(佛号)
* 五主菩萨(于彼)
* 六眷属数(与世)
* 七至佛所(来诣)
* 八兴供养(各现)
* 九申礼献供(现是)
* 十化座本方(即于)
* 九下方莲华香妙德藏世界海(十)

* 初定方所(所谓此华)
* 二明土海(次有)
* 三辨世界(彼世)
* 四彰佛名(佛号)
* 五主菩萨(于彼)
* 六眷属数(与世)
* 七至佛所(来诣)
* 八兴供养(各现)
* 九申礼献供(现是)
* 十化座本方(即于)
* 十上方摩尼宝照耀庄严世界海(十)

* 初定方所(所谓此华)
* 二明土海(次有)
* 三辨世界(彼世)
* 四彰佛名(佛号)
* 五主菩萨(于彼)
* 六眷属数(与世)
* 七至佛所(来诣)
* 八兴供养(各现)
* 九申礼献供(现是)
* 十化座本方(即于)
* 三总结(如是)
* 二现自在用(三)

* 初总科次第(第二)
* 二依八中次第而明(八)

* 初毛孔现光(如是)
* 二光现菩萨(一一)
* 三菩萨入尘(此诸)
* 四尘含广刹(彼一)
* 五刹有如来(一一)
* 六菩萨往供(此诸)
* 七助佛扬化(于念)
* 八所〔成〕〔上〕益(念念)
* 三贤首三义别释(二)

* 初依文顺数为八(三)

* 初别配释(于中)
* 二圆通释(二圆)
* 三各别释(三各)
* 二依义展逆推二分(二)

* 初正约十二以明(此上)
* 二别开乃至无尽(又上)
* 三光声自述(二)

* 初一颂总明兼陈说处(尔时)
* 二九颂别显德用殊胜(三)

* 初三颂通显体用自在(劫海)
* 二五颂别叙前现自在(一切)
* 三有一偈结广有归(普贤)



* ○四现瑞表说(三)

* 初光示法主(六)

* 初意(尔时)
* 二体(放眉)
* 三名(此光)
* 四相(其状)
* 五展(五)

* 初所照分齐(遍照)
* 二光所现土(其中)
* 三动其刹网(又普)
* 四尘现如来(一一)
* 五随机雨法(随诸)
* 六收(作是)
* 二现华表义(二)

* 初总标华现(尔时)
* 二显具德严(二)

* 初标十种(其华)
* 二别列十句(二)

* 初六体备众德(所谓)
* 二四妙用自在(于一)
* 三现众表教(三)

* 初现众时(此华)
* 二现众处(于如)
* 三正明众现(三)

* 初主属齐现(有菩)
* 二申敬就座(右绕)
* 三彰其德业(三)

* 初竖配十地(其一)
* 二横就极说(二横)
* 三作对料拣(故此)



* ○五称扬佛德(二)

* 初彰赞意(二)

* 初正释(大文)
* 二总科(二)

* 初总科(文分)
* 二辨次第(二)

* 初正明(新众)
* 二结弹(三)

* 初辨非(昔人)
* 二立理(何者)
* 三引例答难(况准)
* 二正释文(二)

* 初举胜音之偈(二)

* 初偈赞仪(即于)
* 二正说偈(三)

* 初三偈直就佛叹(二)

* 初一颂不动本而周遍(佛身)
* 后二颂不坏相而广容(如来)
* 二六偈约众叹佛(二)
卷二 第 393a 页

* 初二总身总相遍(一一)
* 二四总身遍别(法界)
* 三一偈双结主伴(一切)
* 二举十方菩萨(十)

* 初东方(二)

* 初说偈仪(尔时)
* 二正说偈(二)

* 初三赞真(三)

* 初赞智身(如来)
* 二赞法身(诸佛)
* 三双结示(具足)
* 二七赞应(三)

* 初一随乐现应(佛身)
* 二四身光演法(于一)
* 三二成道起通(一切)
* 二南方(二)

* 初说偈仪(尔时)
* 二正说偈(三)

* 初四依真起应(二)

* 初一偈显真(佛身)
* 二三偈起用(如来)
* 二三偈体用无碍(佛身)
* 三三偈真应无尽(佛随)
* 三西方(二)

* 初说偈仪(尔时)
* 二正说偈(二)

* 初九颂赞众海(二)

* 初一总(此会)
* 二八别(二)

* 初四平遍一切入尘现用(智身)
* 二四明微细入于毛孔刹(巳證)
* 二一颂结德归佛(一切)
* 四北方(二)

* 初说偈仪(尔时)
* 二正说偈(三)

* 初有二句总(毗卢)
* 二八偈半别(法界)
* 三后一偈结(过未)
* 五东北方(二)

* 初说偈仪(尔时)
* 二正说偈(二)

* 初一智满即为总相(此会)
* 二共赞七事即为别相(一一)
* 六东南方(二)

* 初说偈仪(尔时)
* 二正说偈(四)

* 初二颂叹佛见真体(一切)
* 二四颂别明悟法(见佛)
* 三二颂身业普应(唯一)
* 四二颂叹得佛加持(以佛)
* 七西南方(二)

* 初说偈仪(尔时)
* 二正说偈(三)

* 初六摄生无遗(二)

* 初二能摄(一切)
* 二四所摄(若有)
* 二二颂寂用无碍(安住)
* 三二颂大用无涯(一切)
* 八西北方(二)

* 初说偈仪(尔时)
卷二 第 394a 页
* 二正说偈(三)

* 初二显身光遍应(一一)
* 二七辨其所作(二)

* 初三颂光照无遗(一一)
* 二四颂演法周遍(法界)
* 三一结用归本(一切)
* 九下方(二)

* 初说偈仪(尔时)
* 二正说偈(二)

* 初三颂佛境胜用(如来)
* 二七颂菩萨能入(三)

* 初具德知见(大智)
* 二知见成益(若人)
* 三结用速疾(佛刹)
* 十上方(二)

* 初说偈仪(尔时)
* 二正说偈(三)

* 初三颂叹佛圆音雨法(佛演)
* 二四初叹佛现身无碍(法界)
* 三三颂叹无碍神变自在(十方)



* ○六结通无尽(二)

* 初举此(如此)
* 二类彼(应知)



* [○/(○*○)]普贤三昧品第三为近方便(四)

* 初来意(普贤)
* 二释名(二)

* 初正释(三)

* 初释普贤是人(二释)
* 二释普贤是法(普贤)
* 三依梵本释通人法(若准)
* 二解妨(二)

* 初义广名局难(纵佛)
* 二违例开品难(二)

* 初释馀不开之由(馀会)
* 二释今开所以(四)

* 初正答前问(今此)
* 二通展转难(四五)
* 三出广所由(以此)
* 四通蹑迹难(七八)
* 三宗趣(三宗)
* 四释文(六)

* 初三昧(二)

* 初此界入定(三)

* 初承力入定(尔时)
* 二彰定名字(三)

* 初正解本文(二)

* 初指前(此三)
* 二正释(二)

* 初为广大生息解(二)

* 初总(复有)
* 二别(二)

* 初释修成(诸佛)
* 二释本性(言本)
* 二约光明遍照解(二)
卷二 第 395a 页

* 初显能證(若以)
* 二彰所證(又毗)
* 二彰入所以(显于)
* 三叙昔异同(贤首)
* 三明体相用(三)

* 初总科(普入)
* 二别释(六)

* 初二句体用一对(二)

* 初双标(言六)
* 二双释(谓以)
* 二二句深广对(广大)
* 三二句出纳对(出生)
* 四二句境智对(三世)
* 五二句内外含容对(含藏)
* 六三句成持人法对(成就)
* 三结束(二)

* 初释四节(上言)
* 二释三义(言义)
* 二类通十方(二)

* 初举此界(如此)
* 二类彼方(二)

* 初明平遍法界(如是)
* 二明重叠无尽(二)

* 初明四重释前初义(及此)
* 二明四重但通所遍(三)

* 初结身遍(于上)
* 二显类通(此处)
* 三解妨难(故约)
* 二加持○
* 三起定○
* 四作證○
* 五毛光赞德○
* 六大众赞请○



* ○二加持(三)

* 初口加(四)

* 初诸佛现身(尔时)
* 二赞其得定(彼诸)
* 三得定所由(三)

* 初当句释(佛子)
* 二展转释(又上)
* 三通妨难(馀起)
* 四辨加所为(二)

* 初总(所谓)
* 二别(别中)
* 二意加(二)

* 初加(二)

* 初此土(二)

* 初一总(尔时)
* 二九别(三)

* 初总相会通(馀九)
* 二别别对释(一即)
* 三随难重释(又善)
* 二类通(如此)
* 二释(二)

* 初徵(何以)
* 二释(释云)
* 三身加(二)

* 初此土(二)

* 初佛手摩〔项〕(是时)
* 二辨手相用(二)

* 初德用圆满(其手)
* 二妙用自在(复出)
* 二结通(如此)



* ○三起定(二)

* 初此界(二)

* 初起定(二)

* 初起主定(尔时)
卷二 第 396a 页
* 二眷属定(二)

* 初一总明(从此)
* 二九别辨(二)

* 初总释前八(所谓)
* 二别释第九(三)

* 初对前总显(九从)
* 二引教成立(三)

* 初引般若(大般)
* 二引思益(思益)
* 三引深密(二)

* 初明深密意(深密)
* 二会释经文(彼真)
* 三总结九句(上来)
* 二益众(二)

* 初标益时(普贤)
* 二明得益(二)

* 初五得菩萨法门(其诸)
* 二四得佛果法(二)

* 初正释文(世界)
* 二问答显理(二)

* 初问(普贤)
* 二释(三)

* 初法(感应)
* 二喻(如春)
* 三合(冥显)
* 二类通(如此)



* ○四作證(四)

* 初世界微动(尔时)
* 二众宝庄严(一一)
* 三出音说法(及出)
* 四佛会雨宝(复于)



* ○五毛光赞德(二)

* 初结前生后(普雨)
* 二正显偈辞(三)

* 初一总述前定(普贤)
* 二八别显通相(二)

* 初二偈半直述前遍(普贤)
* 二五偈半举因显遍(二)

* 初半偈缘力遍(所现)
* 二五偈因力遍(四)

* 初一偈即体而用故遍(二)

* 初略释经文(普贤)
* 二问答广显(二)

* 初问(问法)
* 二答(三)
卷二 第 397a 页

* 初双标异说(答经)
* 二双释二章(十)

* 初依佛地论(四)

* 初依论正立(一依)
* 二论自解妨(性虽)
* 三为论引證(智论)
* 四会释经文(今言)
* 二或唯大智(二或)
* 三亦智亦如(三亦)
* 四境智双泯(四境)
* 五合上四句(五此)
* 六泯兹无寄(六此)
* 七通摄五分(七通)
* 八通收报化(八通)
* 九摄三世间(九通)
* 十总摄前九(十上)
* 三别示土相(上言)
* 二一偈半大愿故遍(普贤)
* 三一偈半所现超胜(所现)
* 四一偈果德巳满备(一切)
* 三一结赞所由(如是)



* ○六大众赞请分(二)

* 初说偈仪(尔时)
* 二正说偈(三)

* 初八叹主请彰其能说(二)

* 初五颂叹普贤因果深广(从诸)
* 二三叹能遍尘刹雨法之德(入于)
* 二一颂举法请正陈所疑(国上)
* 三一叹众请明有堪闻之器(此中)



* [○/(○*○)]世界成就品第四此下三品正陈法海文分(四)

* 初来意(二)

* 初总明分来(世界)
* 二别明品来(总明)
* 二释名(四)

* 初释世界(二)

* 初以破坏释(二释)
* 二后以隐覆释(又世)
* 二释成就(成就)
* 三会六释(能所)
* 四会梵本(准梵)
* 二宗趣(二)

* 初明宗(三宗)
* 二辨趣(六)

* 初总标(然其)
* 二别显(一令)
* 三结成(亦为)
* 四引證(故下)
* 五反立(若不)
* 六总结(故普)
* 四释文(二)

* 初二品明果(二)

* 初品通辨佛及众生所有刹海(二)

* 初总标纲要即为本分(二)

* 初承力遍观(尔时)
* 二牒问许说(四)

* 初牒问略叹(二)

* 初结前生后(如是)
* 二正牒称叹(三)

* 初十句牒上世界海等十句问(二)

* 初释妨难(四)

* 初牒问(佛子)
* 二正答(智之)
* 三重难(若尔)
* 四再答(二)

* 初约教明(智离)
* 二约證明(又表)
* 二正释经文(二)

* 初总明(十智)
* 二别释(谓一)
* 二九句牒上六根三业十句问(清净)
卷二 第 398a 页
* 三十句牒上最初德用圆备十问(安住)
* 二许说分齐(二)

* 初承力所依(如是)
* 二问答料拣(二)

* 初问(若言)
* 二答(二)

* 初约显现答(经来)
* 二约兼馀答(二)

* 初总标(又虽)
* 二出兼相(谓界)
* 三所说成益(为令)
* 四赞胜诫听(二)

* 初长行辨意(二)

* 初一总标(是时)
* 二十别显(令于)
* 二偈颂正显(二)

* 初八赞(二)

* 初二明佛出现意(智慧)
* 二后六辨定法器(三)

* 初一拣于非器(佛境)
* 二次四辨法器(若有)
* 三后一结归佛力(众生)
* 二后二劝(一切)
* 二正陈本义即是说文分(二)

* 初结集生起(尔时)
* 二普贤显说(二)

* 初标举章门(三)

* 初立数显同(诸佛)
* 二徵数列异(何者)
* 三结略显广(三)

* 初总叹(诸佛)
* 二料拣(三)

* 初以十对刹(四)

* 初正对(然上)
* 二叙昔(有云)
* 三辨违(则违)
* 四结过(若依)
* 二以十对种(若将)
* 三以十对海(若以)
* 三释文(四)

* 初正释经意(今言)
* 二牒昔总非(有云)
* 三彰非所以(何者)
* 四逆遮昔救(亦不)
* 二依章别释(十)

* 初起具因缘(二)
卷二 第 399a 页

* 初长行(三)

* 初标(诸佛)
* 二释(三)

* 初辨类(四)

* 初总说三土(何者)
* 二开三为四(若开)
* 三合四成二(统唯)
* 四融二为一(融而)
* 二融摄(又此)
* 三释文(四)

* 初摄前生起(上既)
* 二正释本文(三)

* 初三通显(三)

* 初明神力句(二)

* 初正释(言初)
* 二解妨(二)

* 初皆名佛土妨(佛应)
* 二别通净秽妨(然就)
* 二明第二句(二)

* 初正释(二法)
* 二解妨(若云)
* 三明第三句(三)

* 初总释(三众)
* 二引證(故净)
* 三双释(三)

* 初随业成异(谓法)
* 二佛随异类(佛随)
* 三别引他经(涅槃)
* 二次四别明(次四)
* 三后三融摄(后三)
* 三料拣解妨(其法)
* 四次第钩锁(又此)
* 三结(诸佛)
* 二偈颂(八)

* 初颂如来神力(尔时)
* 二颂同集善根(菩萨)
* 三颂成一切智(菩萨)
* 四颂六七二句(修诸)
* 五颂众生行业(众生)
* 六颂菩萨胜解(佛子)
* 七颂普贤行愿(菩萨)
* 八颂如来自在(二)

* 初正明经意(等虚)
* 二以义料拣(二)

* 初牒经略明(又第)
* 二具德圆满(四)

* 初总标(然其)
* 二立意(诸教)
* 三开章别释(一理)
* 四结释六相(此十)
* 二所依住○
* 三形状○
* 四体性○
* 五庄严○
* 六清净○
* 七佛出兴○
* 八住劫不同○
* 九住劫转变○
* 十无差别○
* 二后品别明本师遮那之所严净○
* 三一品辨因○



* ○二所依住(二)

* 初长行(三)

* 初标(尔时)
* 二释(二)

* 初正释十句(所谓)
* 二随难重释(二)

* 初问(如何)
* 二释(此有)
* 三结(诸佛)
* 二偈颂(二)

* 初有一颂总显(尔时)
卷二 第 400a 页
* 二二十一偈别颂前文(九)

* 初一颂依庄严住(或有)
* 二半颂颂依空住(或有)
* 三半颂依宝光明住(或在)
* 四一颂依佛光住(如来)
* 五一颂宝色光明住(有以)
* 六二颂颂佛音声住(或有)
* 七一偈颂七八二住(或有)
* 八六颂颂依菩萨身住(或依)
* 九馀八颂普贤愿所生住(三)

* 初二偈广大国土问法界故(或有)
* 二四偈明微细国土谓生自在(一一)
* 三二偈彰刹体性结归有在(一切)



* ○三形状(二)

* 初长行(三)

* 初标(尔时)
* 二释(所谓)
* 三结(如是)
* 二偈颂(二)

* 初一总赞劝观(尔时)
* 二皆正颂前义(二)

* 初二颂颂前十段(其状)
* 二七颂前无量差别(二)

* 初三偈颂刹由因异(刹海)
* 二四偈颂自在由佛(一毛)



* ○四体性(二)

* 初长行(尔时)
* 二偈颂(二)

* 初总明(尔时)
* 二别显(或是)



* ○五庄严(二)

* 初长行(尔时)
* 二偈颂(二)

* 初总明(尔时)
* 二别显(无边)



* ○六清净(二)

* 初长行(三)

* 初标(四)

* 初总标大意(尔时)
* 二别显其相(然净)
* 三对教拣定(若依)
* 四对文拣滥(二)

* 初对此文辨因(然净)
* 二对前文拣(二)

* 初明门拣(然望)
* 二通拣二门(又起)
* 二释(所谓)
* 三结(如是)
* 二偈颂(二)

* 初总明(尔时)
* 二别颂(久远)



* ○七佛出兴(二)

* 初长行(三)

* 初标(尔时)
* 二释(所谓)
* 三结(如是)
* 二偈颂(三)

* 初一偈总标(尔时)
* 二五颂别显(诸佛)
* 三四颂总结(或于)

卷二 第 401a 页


* ○八住劫不同(二)

* 初长行(三)

* 初标(尔时)
* 二释(所谓)
* 三结(如是)
* 二偈颂(三)

* 初二颂总标(尔时)
* 二一通颂上列(我见)
* 三七颂总结(或有)



* ○九住劫转变(二)

* 初长行(三)

* 初标(尔时)
* 二释(二)

* 初释前义(所谓)
* 二九释后义(二)

* 初别(染污)
* 二结(上之)
* 三结(如是)
* 二偈颂(尔时)



* ○十无差别(二)

* 初长行(三)

* 初标(三)

* 初异无异辨(尔时)
* 二权实双辨(又约)
* 三佛用示现(又皆)
* 二释(所谓)
* 三结(诸佛)
* 二偈颂(尔时)



* [○/(○*○)]华藏世界品第五分为(四)

* 初来意(华藏)
* 二释名(四)

* 初举其梵名(释名)
* 二申其正义(译者)
* 三释前梵本(其梵)
* 四覈其本源(二)

* 初约众生释(二)

* 初正释(约事)
* 二释妨(然此)
* 二约佛身明(二)

* 初总明(二约)
* 二别结(是以)
* 三宗趣(三宗)
* 四释文(三)

* 初明华藏因果自体(二)

* 初长行(二)

* 初举果属人显因深(二)

* 初通释经文(尔时)
* 二随难别释(然现)
* 二彰果体相辨其宽容(二)

* 初古(四)

* 初总相生起(第二)
* 初彰其分量(然所)
* 三科释经文(然准)
* 四用义通局(然其)
* 二今(四)

* 初能持风轮(三)

* 初总标数(诸佛)
* 二略列名(其最)
* 三别举最上(诸佛)
* 二所持香海(二)
卷二 第 402a 页

* 初约事释(能持)
* 二表法释(二)

* 初约众生(又藏)
* 二约佛性(又佛)
* 三海出莲华(此香)
* 四华持刹海(华藏)
* 二偈颂(二)

* 初二颂颂上因相(是时)
* 二馀偈颂其果相(四)

* 初一偈半颂风轮(放大)
* 二一偈颂香海(种种)
* 三三颂半颂莲华(光焰)
* 四二颂明刹自在(华藏)
* 二明藏海安布庄严○
* 三明所持刹网差别○



* ○二明藏海安布庄严(六)

* 初四周轮山(二)

* 初长行(三)

* 初总举所依(尔时)
* 二别显体相(旃檀)
* 三结德无尽(如是)
* 二偈颂(二)

* 初六明山体相庄严颂前别显(五)

* 初一颂围山(尔时)
* 二一颂山轮(摩尼)
* 三一颂山体(坚固)
* 四一颂成山之缘(金刚)
* 五二颂前水等(香水)
* 二后四明山妙用自在颂前结文(无量)
* 二宝地(二)

* 初长行(三)

* 初标所在(尔时)
* 二别显体相(一切)
* 三总结(诸佛)
* 二偈颂(二)

* 初七颂前别显(三)

* 初四颂前八句(尔时)
* 二二颂严具(密云)
* 三颂天帝网(其地)
* 二后三颂总结(妙宝)
* 三香海(二)

* 初长行(二)

* 初总举数目(尔时)
* 二别显庄严(二)

* 初十明海体状(一切)
* 二十摄异庄严(十宝)
* 二偈颂(二)

* 初三颂前十句(尔时)
* 二七颂后十句(阶陛)
* 四香河(二)

* 初长行(三)

* 初举数(尔时)
* 二辨严(一切)
* 三结广(若广)
* 二偈颂(尔时)
* 五林树(二)

* 初长行(三)

* 初总标(尔时)
* 二别显(一一)
* 三总结(其香)
* 二偈颂(三)

* 初六颂宝树(尔时)
卷二 第 403a 页
* 二一颂白莲华(摩尼)
* 三结严所因(三)

* 初总明(三世)
* 二别释(六)

* 初总相料拣(然此)
* 二现处以明(又初明)
* 三能现因差(又初明)
* 四约现因异(又初果)
* 五亦约能现(又初自)
* 六所现性相(又初明)
* 三结叹(方显)
* 六总结(二)

* 初长行(二)

* 初庄严难测(尔时)
* 二徵释所由(何以)
* 二偈颂(二)

* 初六颂果严用胜(三)

* 初四颂别明严用(尔时)
* 二一颂结属现缘(所有)
* 三一颂总结多类(如来)
* 二四颂对因辨果(十方)



* ○三明所持刹网差别(三)

* 初告众许说(尔时)
* 二双标二章(三)

* 初总标徵名(诸佛)
* 二双显名相(欲明)
* 三对难释通(二)

* 初通世间无边难(而言)
* 二释刹种无体难(二)

* 初难(若尔)
* 二通(二)

* 初正释(虽依)
* 二结成(即依)
* 三广释二章(二)

* 初通明刹种不同释刹种章(二)

* 初长行(二)

* 初列十门(四)

* 初显种所依(诸佛)
* 二对前会释(四)

* 初总显不同(所列)
* 二互出同异(若别)
* 三彰互所以(皆显)
* 四牒问释成(二)

* 初问(何以)
* 二答(前段)
* 三随门别释(然与)
* 四别示义门(三)

* 初摄十八圆满(四)

* 初标释(又此)
* 二列名(言十)
* 三正摄(云何)
* 四同异(劫住)
* 二摄成就品(若将)
* 三拣定所宗(又上)
* 二随门广释(三)

* 初依住(二)
卷二 第 404a 页

* 初列(诸佛)
* 二结(如是)
* 二形状(二)

* 初列(诸佛)
* 二结(如是)
* 三体性(二)

* 初列(诸佛)
* 二结(如是)
* 二偈颂(六)

* 初一颂颂依住(尔时)
* 二一颂颂形状(须弥)
* 三三颂颂体性(或有)
* 四三颂颂三事(刹种)
* 五一颂颂无差(一切)
* 六一颂颂力持(佛身)
* 二别明刹种香海双释二章(二)

* 初长行(三)

* 初总举诸海所依(尔时)
* 二次第别显海种及刹(三)

* 初辨中间一海(二)

* 初明香海出华以持刹种(三)

* 初香海名(诸佛)
* 二举华名(出大)
* 三刹种名(有世)
* 二明所持世界(三)

* 初总举其大数(有不)
* 二辨二十层大刹(三)

* 初第一至第十层(其最)
* 二第十一至第十三层(此上)
* 三第十四至第二十层(此上)
* 三类结所馀(四)

* 初结都数(诸佛)
* 二结形类(三)

* 初总列十门(各各)
* 二广十门形状(所谓)
* 三结归都数(如是)
* 三结眷属(此一)
* 四彰所在(如是)
* 二辨右旋十海(十)

* 初离垢焰藏香水海(二)

* 初牒中海以定方(尔时)
* 二明能绕之海(二)

* 初明海华刹种(次有)
* 二明种所持刹(此中)
* 二无尽光明轮海(二)

* 初牒前海为所依(诸佛)
* 二明能依之海(二)

* 初明海华刹种(次有)
* 二明所持二十重(此中)
* 三金刚宝焰光明轮海(二)

* 初牒前海为所依(诸佛)
* 二明能依之海(二)

* 初明海华刹种(次有)
* 二明所持二十重(此中)
* 四帝青宝庄严海(二)

* 初牒前海为所依(诸佛)
* 二明能依之海(二)

* 初明海华刹种(次有)
* 二明所持二十重(于此)
* 五金刚轮庄严海

* 初牒前海为所依(诸佛)
* 二明能依之海(二)

* 初明海华刹种(次有)
* 二明所持二十重(此中)
* 六莲华因陁罗海(二)

* 初牒前海为所依(诸佛)
* 二明能依之海(二)

* 初明海华刹种(次有)
* 二明所持二十重(此中)
* 七积集宝香藏海(二)

* 初牒前海为所依(诸佛)
* 二明能依之海(二)

* 初明海华刹种(次有)
* 二明所持二十重(此中)
* 八宝庄严海(二)

* 初牒前海为所依(诸佛)
* 二明能依之海(二)

* 初明海华刹种(次有)
* 二明所持二十重(此中)
* 九金刚宝聚海(二)

* 初牒前海为所依(诸佛)
* 二明能依之海(二)

* 初明海华刹种(次有)
* 二明所持二十重(此中)
* 十天城宝堞海(二)

* 初牒前海为所依(诸佛)
* 二明能依之海(二)

* 初明海华刹种(次有)
* 二明所持二十重(此中)
卷二 第 405a 页
* 三明所管百海(十)(每段二有二)

* 初离垢焰藏香水海(二)

*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尔时)
*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

* 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次有)
*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如是)
*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

* 初举海种名体(其最)
*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

* 初举其最下一层(六中于此)
* 二超至第十层(此上)
* 三超至第十三层(此上)
* 四超至第二十层(此上)
* 二无尽光明轮海(二)

*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诸佛)
*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

* 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次有)
*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如是)
*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

* 初举海种名体(其最)
*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

* 初举其最下一层(六中于此)
* 二超至第十层(此上)
* 三超至第十三层(此上)
* 四超至第二十层(此上)
* 三金刚宝焰光明轮海(二)

*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诸佛)
*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

* 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次有)
*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如是)
*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

* 初举海种名体(其最)
*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

* 初举其最下一层(六中于此)
* 二超至第十层(此上)
* 三超至第十三层(此上)
* 四超至第二十层(于此)
* 四帝青宝庄严海(二)

*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诸佛)
*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

* 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次有)
*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如是)
*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

* 初举海种名体(其最)
*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

* 初举其最下一层(六中于此)
* 二超至第十层(此上)
* 三超至第十三层(此上)
* 四超至第二十层(此上)
* 五金刚轮庄严海(二)

*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诸佛)
*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

* 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次有)
*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如是)
*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

* 初举海种名体(其最)
*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

* 初举其最下一层(此中)
* 二超至第十层(此上)
* 三超至第十三层(此上)
* 四超至第二十层(此上)
* 六莲华因陀罗海(二)

*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诸佛)
*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

* 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次有)
*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如是)
*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

* 初举海种名体(其最)
*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

* 初举其最下一层(此中)
* 二超至第十层(此上)
* 三超至第十三层(此上)
* 四超至第二十层(此上)
* 七积集宝香藏海(二)

*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诸佛)
*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

* 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次有)
*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如是)
*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

* 初举海种名体(其最)
*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

* 初举其最下一层(此中)
* 二超至第十层(此上)
* 三超至第十三层(此上)
* 四超至第二十层(于此)
* 八宝庄严海(二)

*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诸佛)
*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

* 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次有)
*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如是)
*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

* 初举海种名体(其最)
*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

* 初举其最下一层(此中)
* 二超至第十层(此上)
* 三超至第十三层(此上)
* 四超至第二十层(于此)
* 九金刚宝聚海(二)

*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诸佛)
*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

* 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次有)
*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如是)
*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

* 初举海种名体(其最)
*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

* 初举其最下一层(此中)
* 二超至第十层(此上)
* 三超至第十三层(此上)
* 四超至第二十层(于此)
* 十天城宝堞海(二)

*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诸佛)
*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

* 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次有)
*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如是)
*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

* 初举海种名体(其最)
*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

* 初举其最下一层(此中)
* 二超至第十层(此上)
* 三超至第十三层(此上)
* 四超至第二十层(于此)
* 三总略结释○
* 二偈颂○



* ○三总略结释(五)

* 初总结都数(诸佛)
* 二结海种所依(皆依)
* 三结种异门(各各)
* 四结种中之刹(此一)
* 五结归华藏(于华)



* ○二偈颂(二)

* 初一颂明华藏自体(尔时)
* 二一百颂能持刹网(二)

* 初有九颂能持刹种(此世)
* 二九十一颂所持诸刹(十)

* 初有二十八颂明其刹异(二)

* 初半偈标章(一切)
* 二馀偈广释难思之相(二)

* 初九颂半喻显(三)

* 初三颂半明染因(或成)
* 二三颂明净因(譬如)
* 三三颂结染净因(譬如)
* 二十八颂说法(三)

* 初六颂颂染净(二)

* 初二净相不同(一切)
* 二四对因以辨(或有)
* 二四颂明成坏(一一)
* 三八颂颂明苦乐(三)

* 初三偈通颂苦乐(有刹)
* 二三偈颂恶趣(刹中)
* 三二偈颂人天乐(或有)
* 二有二偈颂显刹微细(一一)
* 三有十偈颂明世界性体(有刹)
* 四有五颂明世界庄严(有见)
* 五有五颂明庄严际无间断(诸修)
* 六有十颂明刹形差别(或有)
* 七有二颂明刹住时分(有刹)
* 八有八颂明佛出现(或有)
* 九有十颂光明有无(二)

* 初一颂无(有刹)
* 二九颂有(或有)
* 十有十一颂明音声善恶(三)

* 初二偈颂恶道唯恶(有刹)
* 二三偈颂人天善恶(或有)
* 三六偈颂佛菩萨非恶(诸佛)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二(终)
卷二 第 40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