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科-唐-澄观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96a 页
华严经疏科卷第二十清凉山沙门澄观述晋水沙门净源重刊钜十


* ○第三慈氏菩萨一人明摄德成因相(二)

* 初示义(自下)
* 二科经(五)

* 初依教趣求(二)

* 初念前趣后
* 二别生胜念(四)

* 初观其昔非
* 二观其现苦
* 三观念之益
* 四结益所属
* 二见敬咨问(二)

* 初见敬(二)

* 初见依(二)

* 初入定申敬(三)

* 初结前标后
* 二别显定用(二)

* 初即智定之妙用(二)

* 初罗身云于法界
* 二契法性之真源
* 二称法界之深观(三)

* 初了法从缘
* 二智契无性
* 三会归中道(二)

* 初揔辨(然随)
* 二别释(如种)
* 三揔结成益
* 二出定敬赞(三)
卷二十 第 196b 页

* 初以身敬绕
* 二以心敬念(十)

* 初约境显胜
* 二约德显妙
* 三约用自在
* 四约行显胜
* 五约观显深
* 六对治显胜
* 七止观自在
* 八利他显胜
* 九护小乘行
* 十结德所住
* 三以言敬赞(二)

* 初举德叹处(二)

* 初揔
* 二别(四)

* 初自利行胜
* 二利他行胜
* 三叹功德胜
* 四叹方便胜
* 二指处明德(六)

* 初下化众生
* 二上求佛法
* 三三昧自在
* 四智慧深广
* 五显其平等
* 六结德申敬
* 二见正(二)

* 初见(二)

* 初翘心愿睹
* 二正睹慈尊
* 二敬(五)

* 初身心礼敬
* 二赞德记别(二)

* 初长行
* 二偈颂(三)

* 初指众揔叹
* 二别叹胜德(三)
卷二十 第 197a 页

* 初直对善财(三)

* 初赞德善来
* 二明来因缘
* 三明来所为
* 二对众令观(五)

* 初标指揔赞
* 二即智之悲
* 三即悲之智
* 四揔叹诸德
* 五妙果当成
* 三重对善财(五)

* 初赞其当果德(二)

* 初揔
* 二别
* 二双叹当现德
* 三叹其过友德
* 四速成行位德
* 五明结叹令欣
* 三略示后友
* 三重申礼仪(三)

* 初揔辨所因
* 二身心悲敬
* 三华供展诚
* 四再赞再记
* 五庆遇念恩
* 二咨问(二)

* 初自陈发心
* 二正问法要(三)

* 初标其所问
* 二叹慈氏德
* 三结问请说
* 三称赞受法○
* 四指示后友○
* 五恋德礼辞
* ○三称赞授法(二)

* 初称叹(二)

* 初为大众称叹善财(二)

* 初指人示众
* 二正赞其德(四)

* 初求友精勤(二)

* 初揔显精勤
* 二别示勤相(二)

* 初叙昔异解(三)

* 初上古释(谓一)
* 二贤首释(二)

* 初叙义(贤首)
* 二刊定破师(若依)
* 三刊定释(二)

* 初叙(有云)
* 二破(若尔)
* 二疏为会释(二)

* 初揔会三释(若通)
* 二别会贤首(然下)
* 二所乘广大(三)
卷二十 第 197b 页

* 初揔叹希奇
* 二别明难过(二)

* 初标举
* 二徵释(二)

* 初徵
* 二释(二)

* 初揔护一切
* 二约类别明
* 三揔结所作
* 三具德无缺
* 四速證超权
* 二为善财赞菩提心(二)

* 初结前生后
* 二正叹大心(四)

* 初标叹发心
* 二正明赞叹
* 三举德释成(二)

* 初徵
* 二释(二)

* 初揔(四)

* 初明通三心科(二释)
* 二且分为二科(且分)
* 三明三种发心分为二科(又前)
* 四约广就高科(又前)
* 二别(二)

* 初明菩提心遍该诸地(二)

* 初别明(二)

* 初示义(今初)
* 二科经(十二)
卷二十 第 198a 页

* 初种性住
* 二胜解住
* 三极喜住
* 四戒增上住
* 五增上心住
* 六觉分相应增上慧住
* 七诸谛相应增上住
* 八止息相应增上住
* 九无相有功用住
* 十无相无功用住
* 十一无碍解住
* 十二最上菩萨住
* 二揔结
* 二明菩提心顿具诸德(二)

* 初示义(二有)
* 二科经(五)

* 初摄十住德
* 二摄十行德
* 三摄十回向德
* 四摄十地德(十)

* 初地德
* 二地德
* 三地德
* 四地德
* 五地德
* 六地德
* 七地德
* 八地德
* 九地德
* 十地德
* 五摄等觉德
* 四结释所属
* 二授法○
* ○二授法(四)

* 初授法体(四)

* 初摄入方便(二)

* 初牒问劝證
* 二求證方便
* 二加令證入
* 三见所證境(二)

* 初科判(三见)
* 二释经(二)

* 初别明所见(六)
卷二十 第 198b 页

* 初见依报(二)

* 初见(三)

* 初一重庄严
* 二依中有依
* 三一多自在
* 二益
* 二见正报(二)

* 初揔标
* 二别显(五)

* 初见发心时
* 二修行得法
* 三随类摄生
* 四处会说法(二)

* 初所见会殊
* 二显所说法
* 五揔见行用
* 三见伴菩萨
* 四见诸佛
* 五见阁中主阁(二)

* 初见
* 二益
* 六揔见严具作用(十)
卷二十 第 199a 页

* 初网等演法(三)

* 初近闻
* 二远闻
* 三得益
* 二宝镜作用
* 三宝柱放光
* 四宝像威仪
* 五璎珞出生
* 六莲华重现
* 七宝地现像
* 八树现半身
* 九半月现身
* 十壁现本事(二)

* 初慈氏修行随类摄生
* 二睹所事友劝喻善财
* 二揔显见相(二)

* 初法
* 二喻(二)

* 初喻能见缘(喻显)
* 二喻所见相(次约)
* 四事讫起定(四)

* 初警觉令起
* 二略示体相
* 三得旨而起
* 四问荅所见(二)

* 初问
* 二荅
* 二显法名(二)

* 初问
* 二荅
* 三穷严因(二)

* 初穷其所归(二)

* 初问
* 二荅
* 二彰其本起(二)

* 初问
* 二荅(二)

* 初法
* 二喻(二)

* 初龙王降雨喻
* 二幻师现幻喻
* 四覈正报(二)

* 初问从来(二)

* 初问
* 二荅(三)

* 初约法身
* 二约报身
* 三约化身
* 二问生处(二)

* 初问
* 二荅(二)

* 初通明诸菩萨生处(三)

* 初正荅生处
* 二生缘眷属
* 三校量显胜(二)

* 初揔辨生众胜
* 二别彰智胜
* 二别显慈氏生处(二)

* 初实报等问法界
* 二愿机当现生殊(二)

* 初现生
* 二当生(二)

* 初当生所为
* 二结会三圣
* ○四指示后友(三)

* 初劝往教问
* 二释劝所由(二)

* 初徵
* 二释(二)

* 初明其行广
* 二显其缘深
* 三结劝重释(三)

* 初结劝
* 二徵释(二)

* 初徵
* 二释
* 三结德
* ○第四再见文殊明智照无二相(二)

* 初示义(第四)
* 二科经(三)

* 初依教趣求
* 二见闻證入(二)

* 初示义(二见)
* 二科经(三)
卷二十 第 199b 页

* 初摩顶摄受
* 二诲示法门(二)

* 初示义(二诲)
* 二科经(二)

* 初所闻行法
* 二不能成益
* 三结益归本
* 三转过胜缘(二)

* 初料拣(三)

* 初近对前后释(然此)
* 二通对诸友释(又通)
* 三玄门义理释(又前)
* 二指略(又此)
* ○第五普贤菩萨一人明显因广大相(二)

* 初文前叙义(三)

* 初释名(大文)
* 二辨异(故文)
* 三辨其能所(若以)
* 二依文正释(三)

* 初依教趣求(二)

* 初释文(上)
* 二通辨文义(以是)
* 二闻睹前相(二)

* 初闻
* 二睹(二)

* 初仰德修观(三)

* 初生渴仰(闻前)
* 二明修处(三)

* 初约表释(正明)
* 二约事释(约事)
* 三释文意(然此)
* 三正修观(正显)
* 二睹见希奇(二)

* 初结前生后
* 二正睹希奇(二)

* 初见瑞相
* 二睹光明
* 三见闻證入(三)

* 初结前生后
* 二起观增修
* 三正明證入(二)
卷二十 第 200a 页

* 初正明见闻證入(二)

* 初得益因圆(四)

* 初见身得益(二)

* 初见胜身(四)

* 初胜德身相
* 二毛孔出生
* 三体内包含(二)

* 初结前生后
* 二正显包含(二)

* 初明见三千大千
* 二类通十方三际
* 四结通周遍
* 二得深益
* 二摩顶得益(三)

* 初摩顶
* 二得益
* 三结通
* 三明因深广(三)

* 初问荅审见
* 二显因深远(三)

* 初别明求菩提行(二)

* 初顺显所行
* 二离过成德
* 二通明悲智行
* 三别明求法行(二)

* 初反显能舍
* 二显求所为
* 三结因成果(二)

* 初结因
* 二成果
* 四观用无涯(三)
卷二十 第 200b 页

* 初举益劝观(三)

* 初标
* 二释(二)

* 初明难见闻
* 二见闻皆益(三)

* 初不退菩提
* 二善根成熟
* 三揔结多明
* 三结
* 二观见奇特(三)

* 初见毛孔内含三世间
* 二见普贤身遍诸刹中
* 三自见已身等普贤化
* 三校量显胜(三)

* 初校量善根
* 二校量入刹
* 三双结超胜(二)

* 初别明横竖深广
* 二揔结平等周遍
* 二位满齐佛
* 二闻佛胜德难思(二)

* 初示义(二闻)
* 二科经(三)

* 初标举佛德诫𦗟许说
* 二长行举众渴仰欲闻
* 三广陈德相令众求满(二)

* 初长行重诫许说分齐
* 二偈颂广显佛德难思(二)

* 初示义(二偈)
* 二科经(二)

* 初别叹佛德(十九)

* 初无障碍功德
* 二真如清净德
* 三无功不休德
卷二十 第 201a 页
* 四三事无差德(二)

* 初悬叙(二)

* 初如常略释(四有)
* 二别显分身(八)

* 初揔标大意
* 二引经成立(谓此)
* 三遮其谬解(若言)
* 四引前成證(况华)
* 五引他经證(法华)
* 六遮救决释(故知)
* 七结成正义(以理)
* 八辨其包含(然此)
* 二释文(三)

* 初主伴严处摄生同
* 二微细含容转法同
* 三揔摄多门结前生后
* 五一切障对治德
* 六降伏外道德
* 七世间不碍德(四)

* 初八相现世无碍
* 二处天宫殿无碍
* 三随世巧化无碍
* 四结叹无碍之智
* 八安立正法德(四)

* 初三乘法轮
* 二六度道品
* 三一音随类
* 四平等语业
* 九受诸记别德
* 十报化二身德
* 十一断一切疑德
* 十二令入诸行德
* 十三当来妙智德
* 十四胜解示现德
* 十五有情加行德
* 十六法身成满德
* 十七差别佛土德
* 十八三身无限德
* 十九揔摄三种德
* 二结德无尽(二)

* 初示义(二有)
* 二科经(二)

* 初结德
* 二劝信
卷二十 第 201b 页
* ○大文第四谦赞回向约四十卷疏释八十卷经(四)

* 初揔叙文意
* 二归敬请加
* 三开章释文(十)

* 初教起因缘
* 二藏教所摄
* 三义理分齐
* 四教所被机
* 五教体浅深
* 六宗趣通局
* 七部类品会
* 八传译感通
* 九揔释名题
* 十别解文义(二)

* 初释经序
* 二释经文(四)

* 初举果劝乐生信分
* 二修因契果生解分
* 三托法进修成行分
* 四依人證入成德分(二)

* 初本会
* 二未会(五)

* 初寄位修行相
* 二会缘入实相
* 三摄德成因相
* 四智照无二相
* 五显因广大相(三)

* 初依教趣求
* 二闻睹前相
* 三见闻證入(三)

* 初结前生后
* 二起观修行
* 三正明證入(二)

* 初正明见闻證入
* 二闻佛胜德难思
* 四谦赞回向
华严经疏科卷第二十 钜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