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科-唐-澄观卷十一

卷十一 第 77a 页
华严经疏科卷第十一清凉山沙门澄观述晋水沙门净源重刊钜一


* 七说分(三)

* 初来意(第七)
* 二释名(四)

* 初正释本文(二释)
* 二通违论妨(以上)
* 三通展转妨(又初)
* 四揔相会释(又论)
* 三本文(十)

* 初欢喜地(七)

* 初来意(三释)
* 二释名(二释)
* 三断障(三)

* 初揔标(三所)
* 二断障(谓二)
* 三断愚(三)

* 初以义生起(上众)
* 二引论正释(由斯)
* 三结示断义(断义)
* 四證理(四所)
* 五成行(五所)
* 六得果(二)

* 初行布(六所)
* 二圆融(无上)
* 七释文(四)

* 初依经科(三)

* 初正科(第七)
* 二引證(此依)
* 三会今论文(而义)
* 二依论科(二)

* 初正科(令且)
* 二疏释(初云)
* 三对前相摄(然十)
* 四释经文(二)

* 初长行(四)
卷十一 第 77b 页

* 初明住分(五)

* 初曲科(今初)
* 二疏释(初释)
* 三引證(瑜伽)
* 四会释(又此)
* 五释文(二)

* 初别显住法(四)

* 初依何身(二)

* 初揔句(若有)
* 二别句(三)

* 初别释(二)

* 初科判(则有)
* 二释经(巳如)
* 二随难料拣(然小)
* 三六相圆融(巳知)
* 二为何义(二)
卷十一 第 78a 页

* 初别显求果(二)

* 初释揔(德云)
* 二释别(馀别)
* 二揔结发心(四)

* 初疏略释(若)
* 二辨论释(而论)
* 三论指文(随指)
* 四释妨难(又但)
* 三以何因(三)

* 初揔科(明以)
* 二释论(意云)
* 三释文(十句)
* 四有何相(二)

* 初揔(初揔)
* 二别(三)

* 初依揔开别(馀别)
* 二随别解释(一入)
* 三结不相似(论云)
* 二结住入位
* 二释名分(二)

* 初揔标
* 二别显(二)

* 初示义(二别)
* 二科经(二)

* 初正明喜相(二)

* 初揔(揔有)
* 二别(别中)
* 二出喜所因(二)

* 初念当得故喜(三)

* 初揔别分别(初揔)
* 二义类分别(二)

* 初果(若别)
* 二因(二)

* 初揔(后八)
* 二别(别中)
* 三三宝分别(又上)
* 二念现得故喜(二)

* 初正明所念(二)

* 初揔(初揔)
* 二别(三)

* 初通叙支意(别有)
* 二随支别释(二)

* 初通明前八(一)
* 二别明第九(三)

* 初正释(九始)
* 二会通(十离)
* 三释文(言谛)
* 三结指决定(然此)
* 二随难徵释(二)

* 初示义(二随)
* 二科经(五)
卷十一 第 78b 页

* 初揔徵
* 二列名揔荅
* 三转徵所以
* 四举因显相(二)

* 初释经文意(谓正)
* 二开义别释(二)

* 初彰五畏之果(三)

* 初拣死不活(五怖)
* 二拣死恶道(死约)
* 三通妨辨摄(且说)
* 二明五畏之因(三)

* 初引论揔释(此怖)
* 二分别解释(二)

* 初通(然此)
* 二别(三)

* 初双标(若取)
* 二释初因(四)

* 初牒论文释(举智)
* 二别配三因(爱著)
* 三彰其所难(但无)
* 四会释经文(然不)
* 三释后因(二)

* 初明因(后二)
* 二辨离(今具)
* 三揔以结示(故初)
* 五结酬初徵(三)

* 初释经(前云)
* 二叙论(而论)
* 三释论(意谓)
* 三安住分(三)

* 初揔明安住
* 二别显安住(二)

* 初示义(二别)
* 二科经(三)

* 初信心成就
* 二修行成就(二)

* 初依论解释(初揔)
* 二随要别释(其第)
* 三回向成就(二)

* 初揔(初揔)
* 二别(二)

* 初能求之观(初一)
* 二能求之行(二)

* 初求度无著(揔名)
* 二别治诸障(下九)
* 三揔结安住
* 四校量胜分
* 二偈颂(二)

* 初正颂前文(二)

* 初颂说分(三)

* 初颂住分(四)

* 初依何身
* 二为何义
* 三以何因
* 四有何相
* 二释名分(二)

* 初喜相
* 二喜因(二)

* 初念当得
* 二念现得
* 三安住分(三)

* 初信心成就
* 二修行成就
* 三回向成就
* 二校量胜(三)

* 初愿校量
* 二行校量
* 三果校量(四)

* 初调柔果
* 二发趣果
* 三摄报果
* 四愿智果
* 二二颂结说
* 二离垢地
* 三发光地
* 四焰慧地
* 五难胜地
* 六现前地
* 七远行地
* 八不动地
* 九善慧地
* 十法云地
卷十一 第 79a 页
* 四校量胜分(三)

* 初揔名分齐(四校)
* 二问荅料拣(二)

* 初问(问经)
* 二荅(三)

* 初标心体(荅然)
* 二开章释(此三)
* 三揔结酬(今此)
* 三正释经文(二)

* 初文前科判(文分)
* 二依科解释(三)

* 初愿胜为标志遐广(二)

* 初彰大意(五)

* 初名体(二)

* 初名(二)

* 初揔(二)

* 初释愿(揔云)
* 二释大(二)

* 初约通(三)

* 初正释(而言)
* 二引證(瑜伽)
* 三结示(命旒)
* 二约别(别别)
* 二别(复显)
* 二体(复体)
* 二修證(二)

* 初修行(二修)
* 二修證(后约)
* 三行位(二)

* 初修行(二)

* 初别显(五行)
* 二通论(若约)
* 二修位(后约)
* 四因果(四约)
* 五圆融(二)

* 初立意(五文)
* 二圆融(言释)
* 二正释文(二)

* 初正显十愿彰自劝行(四)
卷十一 第 79b 页

* 初揔标
* 二别列(二)

* 初揔科十愿四意分齐(二别)
* 二别示一料拣释经(二)

* 初料拣(令初)
* 二释经(十)

* 初供养愿(三)

* 初彰愿行相
* 二辨愿德能
* 三明愿分齐
* 二受持愿(二)

* 初示义(二受)
* 二科经(四)

* 初揔标
* 二行相
* 三德能
* 四分齐
* 三转法轮愿(四)

* 初揔标
* 二行相(四)

* 初转法处
* 二转法时
* 三摄法方便
* 四转法顿周
* 三德能
* 四分齐
* 四修行二利愿(二)

* 初示义(四修)
* 二科经(四)

* 初揔标
* 二行相(二)
卷十一 第 80a 页

* 初能增长行
* 二所增长心
* 三德能
* 四分齐
* 五成熟众生愿(四)

* 初揔标
* 二行相(二)

* 初所化众生
* 二彰化所为
* 三德能
* 四分齐
* 六承事愿(二)

* 初示义(言取)
* 二科经(四)

* 初揔标
* 二行相(二)

* 初所知
* 二能知
* 三德能
* 四分齐
* 七净土愿(二)

* 初示义(言净)
* 二科经(四)

* 初揔标
* 二行相(二)

* 初释文(同体)
* 二[(冰-水+〡)*ㄆ]束(上七)
* 三德能
* 四分齐
* 八不离愿(二)

* 初示义(八不)
* 二科经(四)

* 初揔标
* 二行相(三)

* 初揔显
* 二别明(二)

* 初修行同
* 二德用同
* 三揔结
* 三德能
* 四分齐
* 九利益愿(二)

* 初示意(九利)
* 二科经(四)

* 初揔标
* 二行相(二)

* 初揔明
* 二别显(二)

* 初作业不空
* 二利益不空
* 三德能
* 四分齐
* 十成正觉愿(二)

* 初示义(十成)
* 二科经(四)

* 初揔标起愿
* 二别显行相(二)

* 初成菩提体
* 二菩提作业(七)
卷十一 第 80b 页

* 初示正觉业
* 二说实谛业
* 三證教化业
* 四种种说法业
* 五不断佛种业
* 六法轮复住业(三)

* 初释经(大智)
* 二双结(前即)
* 三释名(对实)
* 七明自在业(三)

* 初自在所依(先显)
* 二明不住道(由法)
* 三依论会释(又依)
* 三彰愿德能
* 四明愿分齐
* 三揔结
* 四摄眷属
* 二明十尽句与众生共(二)

* 初示义(二明)
* 二科经(二)

* 初揔标
* 二徵显(二)

* 初显上十尽(三)

* 初揔别分别(先徵)
* 二广略分别(彼三)
* 三无量分别(又十)
* 二显前大愿成就
* 二修行胜依愿造修
* 三果利益胜即位行成就
* 二修行胜依愿造修(三)

* 初揔明行所依心
* 二别显所成行相(七)

* 初列名
* 二出体
* 三得处
* 四约修
* 五二利
* 六次第
* 七释文(十)

* 初信行(二)

* 初摄德成人
* 二正显信相(三)

* 初揔信因果
* 二别明因果(二)

* 初因(前二)
* 二果(后七)
* 三举略显广
* 二悲行(二)
卷十一 第 81a 页

* 初三观为方便(二)

* 初示义(二双)
* 二科经(三)

* 初第一义乐观(二)

* 初揔标起念
* 二显所离乐
* 二具足诸苦观(二)

* 初示义(二具)
* 二科经(二)

* 初前际三支(二)

* 初揔(二)

* 初释邪见(二)

* 初正明(无云)
* 二引證(涅槃)
* 二释心堕(二)

* 初问(本在)
* 二荅(此身)
* 二别(三)

* 初五无明(二)

* 初三述法义过(三)

* 初揔科释(馀别)
* 二释蔽意(初一)
* 三二遂义(次二)
* 二二追求时过(二)

* 初揔释本文(复二)
* 二摄前生后(由上)
* 二三是行(二)

* 初揔辨(三)

* 初略释(次三)
* 二论释(然集)
* 三释妨(然曷)
* 二别明(次二)
* 三一是识(三)
卷十一 第 81b 页

* 初标名出体(三一)
* 二出经论意(此具)
* 三正释本文(四)

* 初释心意识(心意)
* 二别释起字(虽离)
* 三用四流义(过尽)
* 四悬解妨难(二)

* 初问(若语)
* 二荅(理实)
* 二中后九支(三)

* 初列三名(第二)
* 二释三名(四)

* 初正明所以(言明)
* 二引例解释(无如)
* 三结成隐显(是则)
* 四顺论證成(此释)
* 三随文释(三)

* 初自相(五)

* 初释报义(今初)
* 二引文證(故论)
* 三出体相(此含)
* 四證三相(三)

* 初引论列名(故摄)
* 二释彼论意(此论)
* 三会释二论(今论)
* 五释本文(三)

* 初明报相(二)

* 初明所生之处(先明)
* 二辨出苦之相(三)

* 初牒经揔标(出苦)
* 二引论解释(论云)
* 三疏家释论(三)

* 初揔显论意(谓名)
* 二出名色体(谓)
* 三显共生义(此二)
* 二是因相(二是)
* 三彼果相(三彼)
* 二同相
* 三颠倒相(二)

* 初揔明(言是)
* 二别辨(三)

* 初揔列四重(此有)
* 二别明次第(二)

* 初明外道(三中)
* 二辨小乘(四)

* 初约五蕴(若约)
* 二约六根(约六)
* 三通伏难(现有)
* 四重荅难(二)

* 初举法相荅(又以)
* 二结酬其问(此田)
* 三明其第四(四如)
* 三彼二颠倒观
* 二所起之行相(二)

* 初兴悲
* 二兴慈
* 三慈行(二)

* 初三观为方便(二)

* 初示义(二双)
* 二科经(三)

* 初第一义乐观(二)

* 初揔标起念
* 二显所离乐
* 二具足诸苦观(二)

* 初示义(二具)
* 二科经(二)

* 初前际三支(二)

* 初揔(二)

* 初释邪见(二)

* 初正明(无云)
* 二引證(涅槃)
* 二释心堕(二)

* 初问(本在)
* 二荅(此身)
* 二别(三)

* 初五无明(二)

* 初三述法义过(三)

* 初揔科释(馀别)
* 二释蔽意(初一)
* 三二遂义(次二)
* 二二追求时过(二)

* 初揔释本文(复二)
* 二摄前生后(由上)
* 二三是行(二)

* 初揔辨(三)

* 初略释(次三)
* 二论释(然集)
* 三释妨(然曷)
* 二别明(次二)
* 三一是识(三)

* 初标名出体(三一)
* 二出经论意(此具)
* 三正释本文(四)

* 初释心意识(心意)
* 二别释起字(虽离)
* 三用四流义(过尽)
* 四悬解妨难(二)

* 初问(若语)
* 二荅(理实)
* 二中后九支(三)

* 初列三名(第二)
* 二释三名(四)

* 初正明所以(言明)
* 二引例解释(无如)
* 三结成隐显(是则)
* 四顺论證成(此释)
* 三随文释(三)

* 初自相(五)

* 初释报义(今初)
* 二引文證(故论)
* 三出体相(此含)
* 四證三相(三)

* 初引论列名(故摄)
* 二释彼论意(此论)
* 三会释二论(今论)
* 五释本文(三)

* 初明报相(二)

* 初明所生之处(先明)
* 二辨出苦之相(三)

* 初牒经揔标(出苦)
* 二引论解释(论云)
* 三疏家释论(三)

* 初揔显论意(谓名)
* 二出名色体(谓)
* 三显共生义(此二)
* 二是因相(二是)
* 三彼果相(三彼)
* 二同相
* 三颠倒相(二)

* 初揔明(言是)
* 二别辨(三)

* 初揔列四重(此有)
* 二别明次第(二)

* 初明外道(三中)
* 二辨小乘(四)

* 初约五蕴(若约)
* 二约六根(约六)
* 三通伏难(现有)
* 四重荅难(二)

* 初举法相荅(又以)
* 二结酬其问(此田)
* 三明其第四(四如)
* 三彼二颠倒观
* 二所起之行相(二)

* 初兴悲
* 二兴慈
* 四施行(三)

* 初揔明施行
* 二别显施物(二)

* 初揔
* 二别
* 三揔结行成(二)

* 初结其所为
* 二正结行成
* 五无疲厌
* 六经论智
* 七成世智
* 八惭愧行
* 九坚固力
* 十供养行
* 三结十名体用(二)

* 初释文(先结)
* 二料拣(二)

* 初问(然安)
* 二荅(二)

* 初举论(论云)
* 二疏释(论句)
卷十一 第 82a 页
* 三果利益胜即位行成就(五)

* 初标列(第三)
* 二释名(四)

* 初释调柔(第二)
* 二释发趣(二尽)
* 三释摄报(三论)
* 四释愿智(四显)
* 三分齐(五)

* 初揔标分齐(三明)
* 二当地分齐(行体)
* 三有无分齐(又初)
* 四法果分齐(又相)
* 五结弹安国(不得)
* 四通局(四辨)
* 五释文(四)

* 初谓柔果(三)

* 初法(四)

* 初见佛为练行缘(二)

* 初揔标(大愿)
* 二别释(见多)
* 二所练行体
* 三别地行相(三)

* 初正明行相(二)

* 初约四摄(然四)
* 二约十度(然證)
* 二反质成立(若不)
* 三揔明义类(是以)
* 四所练行成
* 二喻(二)

* 初正明(会归)
* 二解妨(二)

* 初问(益饶)
* 二荅(显梦)
* 三合
* 二发趣果(二)

* 初示义(第二)
* 二科经(二)

* 初正明发趣(四)

* 初法(四)

* 初问(二)
卷十一 第 82b 页

* 初徵问所以(具问)
* 二释所得法(三)

* 初依论释相(于中)
* 二出体所以(相即)
* 三再显法体(又此)
* 二知(三)

* 初举经意(由闻)
* 二以论释(论摄)
* 三以问摄知(二)

* 初以经问摄论之五(若以)
* 二以经问摄经之知(若摄)
* 三行
* 四到
* 二喻
* 三合
* 四结
* 二揔结地相
* 三摄报果(二)

* 初在家果(二)

* 初上胜身显其报胜
* 二上胜果显其行胜(二)

* 初示义(二上)
* 二科经(二)

* 初行(二)

* 初大悲利他
* 二不失自利(三)

* 初揔释文意(正作)
* 二引论释意(谓所)
* 三正释经文(所念)
* 二愿
* 二出家果(二)

* 初舍俗出家
* 二修行剋證(三)

* 初横论(胜业)
* 二竖论(次二)
* 三速疾(复三)
* 四愿智果
* 二离垢地(七)

* 初来意(二)

* 初举论(第二)
* 二疏释(言正)
* 二释名(六)

* 初明引瑜伽(言离)
* 二暗引摄论(谓性)
* 三引唯识义(唯识)
* 四会婆沙文(十性)
* 五重引瑜伽(瑜伽)
* 六结成约戒(故北)
* 三断障(二)

* 初明断障(言邪)
* 二辨断愚(由斯)
* 四證如(言最)
* 五成行(是以)
* 六得果(得于)
* 七释文(三)
卷十一 第 83a 页

* 初赞请(二)

* 初庆阇相地(二)

* 初经家竖庆喜
* 二发言正申其赞
* 二请说二地
* 二正说(二)

* 初示义(二正)
* 二科经(二)

* 初地相(二)

* 初发起净(三)

* 初结前标后
* 二徵列十名(二)

* 初揔释(揔云)
* 二别释(二)

* 初科(别中)
* 二释(柔软)
* 三结行入位
* 二自体净(四)

* 初揔科(二自)
* 二摄位(此三)
* 三料拣(二)

* 初通三聚(举义)
* 二料拣初(二)

* 初正拣(又初)
* 二通妨(二)

* 初揔难(若尔)
* 二揔荅(二)

* 初揔叙昔解(古释)
* 二申今所释(今更)
* 四释文(三)

* 初摄律仪戒(三)

* 初标所依
* 二正释戒相(十)
卷十一 第 83b 页

* 初离杀生(二)

* 初揔明
* 二别显(二)

* 初示义(二别)
* 二科经(三)

* 初明因离
* 二对治离(二)

* 初正释(亦有)
* 二拣滥(二)

* 初正拣(此中)
* 二解妨(二)

* 初举妨(若尔)
* 二释妨(前约)
* 三果行离(二)

* 初略释经文(揽尔)
* 二具缘成杀(三)

* 初依本论正释(龙中)
* 二引他论会通(摄)
* 三指广在馀(又境)
* 二离偷盗(二)

* 初揔
* 二别(三)

* 初明因离
* 二对治离
* 三果行离(三)

* 初分其粗细(亦有)
* 二具缘成犯(而文)
* 三对显差别(授姻)
* 三离邪淫(二)

* 初揔明
* 二别显(三)

* 初明因离(三)

* 初正释本文(此本)
* 二会通二经(晋谣)
* 三显今经意(知足)
* 二对治离
* 三果行离(二)

* 初示义(三果)
* 二科经(二)

* 初揔举邪境
* 二以细况粗(二)

* 初正以喻况(有二)
* 二显无具缘(此具)
* 四离妄语(二)

* 初揔明
* 二别显(二)

* 初对治离(二)
卷十一 第 84a 页

* 初对前明因(二)

* 初正辨有无(二别)
* 二通棣三业(身三)
* 二正释经文(随心)
* 二果行离
* 五离两舌(二)

* 初揔明
* 二别显(二)

* 初对治离
* 二果行离
* 六离恶口(二)

* 初揔明
* 二别显(二)

* 初示义(二别)
* 二科经(二)

* 初果行离(二)

* 初列所离(二)

* 初四语显恶言体用(前四)
* 二十三语重显前四(二)

* 初四语揔释(初四)
* 二馀九别释(二)

* 初有二语明粗鄙之言(初二)
* 二有七语明瞋分之心(复有)
* 二明能离
* 二对治离
* 七离绮语(二)

* 初揔明
* 二别显(二)

* 初对治离(二)

* 初揔(初一)
* 二别(下七)
* 二果行离
* 八离贪欲(二)

* 初揔明
* 二别显(三)

* 初事(地所)
* 二体(谓所)
* 三差别(正显)
* 九离瞋恚(二)

* 初揔明
* 二别显(三)

* 初别显能治(止于)
* 二揔显所治(揔离)
* 三类通治盖(类品)
* 十离邪见(二)

* 初揔明
* 二别显(二)

* 初别释(若异)
* 二料拣(二)

* 初约行(此所)
* 二约人(二约)
* 三结成增上
* 二摄善法戒
* 三摄众生戒
* 二地果
* 三重颂(三)

* 初位行(四)

* 初十种直心
* 二摄律仪戒
* 三摄善法戒
* 四摄众生戒
* 二位果
* 三结叹所说
* 二摄善法戒(二)

* 初示义(二摄)
* 二科经(三)
卷十一 第 84b 页

* 初略观不善起摄善行(二)

* 初正辨观智
* 二明起愿行
* 二广观障治起摄善行(二)

* 初明来意(二广)
* 二释经文(二)

* 初观不善唯是所治
* 二观善法通其能所(二)

* 初示义(二观)
* 二科经(五)

* 初人天十善
* 二声闻十善
* 三缘觉十善(二)

* 初揔明(标所)
* 二别显(别显)
* 四菩萨十善(三)

* 初举论四名(上标)
* 二料拣所以(然此)
* 三依论牒释(言因)
* 五佛果十善
* 三揔结劝修
* ○三摄众生戒(二)

* 初示义(三利)
* 二科经(二)

* 初广明摄生(五)

* 初智(三)

* 初揔显知因
* 二别显知果(二)

* 初先叙文义(二别)
* 二正释经文(十)

* 初杀生
* 二偷盗
* 三邪淫
* 四妄语
* 五两舌
* 六恶口
* 七绮语
* 八贪欲
* 九瞋恚
* 十邪见
* 三结成苦因
* 二愿
* 三行
* 四集因(二)

* 初明前八心(依增)
* 二明后二心(后之)
* 五集果(二)
卷十一 第 85a 页

* 初文前科释(五集)
* 二正释经文(四)

* 初化颠倒众生(二)

* 初所治
* 二能治
* 二化欲求众生(二)

* 初化现得五欲受用生过(三)

* 初化受不共财(二)

* 初所治
* 二能治
* 二化受无厌财(二)

* 初所治
* 二能治
* 三化受贮积财(二)

* 初所治
* 二能治
* 二化未得五欲追求时过(二)

* 初追求现报造诸恶行(二)

* 初所治(四)

* 初愚痴覆心过(愚痴)
* 二增恶远善过(增恶)
* 三明受苦报过(明受)
* 四无正对治过(无正)
* 二能治
* 二追求后报习有漏善(二)

* 初所治(三)

* 初自体(即随)
* 二障碍(明障)
* 三明失(明失)
* 二能治
* 三化有求众生(二)

* 初道差别(二)

* 初过(二)
卷十一 第 85b 页

* 初揔(初句)
* 二别(三)

* 初自体漂流(自体)
* 二为因起难(为因)
* 三便成大失(便成)
* 二治
* 二果差别(二)

* 初明过
* 二能治
* 四化梵行求众生(二)

* 初化邪求众生(二)

* 初过(二)

* 初揔(初揔)
* 二别(二)

* 初失道(前三)
* 二失灭(后三)
* 二治
* 二化同法小乘(二)

* 初超过
* 二能治
* 二结成益生之戒
* ○二彰地果(二)

* 初示义(二位)
* 二科经(三)

* 初调柔果(三)

* 初调柔果(三)

* 初法(三)

* 初见佛为缘行
* 二明能练行(二)

* 初供养
* 二受法
* 三所练清净
* 二喻
* 三合
* 二别地行相
* 三揔结地名
* 二摄报果(二)

* 初在家(二)

* 初上胜身
* 二上胜果
* 二出家
* 三愿智果
* ○三发光地(七)

* 初来意(三)

* 初正明(二)

* 初约三学(第三)
* 二约寄位(又前)
* 二引證(敕深)
* 三会释(此则)
* 二释名(三)

* 初别叙异名(言义)
* 二申今正解(三)
卷十一 第 86a 页

* 初第一义(二)

* 初正释(今统)
* 二引證(四)

* 初正證闻持(故喻)
* 二正明三学(由内)
* 三指后义释(记言)
* 四引例释成(摄论)
* 二第二义(三)

* 初正立所以(二以)
* 二以文释成(以闻)
* 三引證结成(瑜伽)
* 三第三义(二)

* 初正立(三以)
* 二引證(四)

* 初引本论(故下)
* 二引唯识(言说)
* 三释唯识意(谓由)
* 四成唯识义(故三)
* 三揔结拣定(二)

* 初揔结(馀诸)
* 二拣定(故十)
* 三断障(二)

* 初举本分(若外)
* 二引唯识(二)

* 初释障(唯识)
* 二释愚(由赞)
* 四證如(若约)
* 五成行(其所)
* 六得果(其所)
* 七释文(三)

* 初赞请(二)

* 初庆前(二)

* 初集经者叙
* 二发言赞说
* 二请后(二)

* 初大众同请
* 二上首独请
* 二正说(二)

* 初示义(二正)
* 二科经(二)

* 初地行(四)

* 初起厌行分(三)

* 初结前生后
* 二徵列十心(二)

* 初科(义分)
* 二释(四)
卷十一 第 86b 页

* 初根本建立(根本)
* 二方便发修(方便)
* 三修巳成就(修巳)
* 四德业自在(德业)
* 三结行入位
* 二厌行分(二)

* 初示义(二厌)
* 二科经(三)

* 初护烦恼行(二)

* 初观无常即知有为体性(三)

* 初显观时(显观)
* 二揔辨所观(揔辨)
* 三别示其相(二)

* 初揔明(别示)
* 二别辨(二)

* 初前五句云何此无常(别中)
* 二后四句何者是无常(二)

* 初标(后四)
* 二释(二)

* 初少时(一者)
* 二自性(四)

* 初释其揔称(二自)
* 二别释经文(过去)
* 三结示文意(约三)
* 四拣门不同(此中)
* 二观无救者即就人彰过(二)

* 初揔(初句)
* 二别(四)

* 初死(初四)
* 二生(次二)
* 三老(次一)
* 四病(后二)
* 二护小乘行(二)

* 初护小心(二)

* 初揔
* 二别(二)

* 初示义(二别)
* 二科经(二)

* 初功德大即求菩提
* 二清净大即求涅槃
* 二护狭心(二)

* 初悲其沦溺(二)
卷十一 第 87a 页

* 初牒前标后
* 二正显悲行(二)

* 初揔(初句)
* 二别(三)

* 初依欲求(初二)
* 二依有求(欠三)
* 三依梵行求(后四)
* 二决志慈济(二)

* 初依论释经(结前)
* 二依别理释(三)

* 初附论申义
* 二通不次妨(然其)
* 三十句别说(若直)
* 三方便摄行(二)

* 初示义(第三)
* 二科经(四)

* 初发起摄行之因(二)

* 初牒前二行以为三因
* 二依前三因以明发起
* 二思求方便摄行(二)

* 初正释(亦新)
* 二问荅(二)

* 初引决志问荅(二)

* 初问(问前)
* 二荅(荅今)
* 二引重复问荅(二)

* 初问(若谓)
* 二荅(若论)
* 三思得摄生方便(五)

* 初揔举文理(三思)
* 二列其名位(言有)
* 三揔显本文(然此)
* 四举论揔释(二)

* 初举经意(此五)
* 二举论释(论依)
* 五释经文义(一佛)
* 四依思修行(二)

* 初示义(四依)
* 二科经(二)

* 初结前生后
* 二正起求行(二)

* 初求法行(二)

* 初释经意(无慢)
* 二重料拣(三)

* 初约慧行料拣(若曼)
* 二能所求料拣(初因)
* 三能所受料拣(又此)
* 二求因行(二)

* 初示义(二求)
* 二科经(二)

* 初常勤求因(六)
卷十一 第 87b 页

* 初经财重法
* 二双舍内外
* 三内财敬事
* 四况舍外财
* 五轻位重法
* 六甘苦重法
* 二正修行因
* 三厌分
* 四厌果
* 二地果○
* 三重颂(五)

* 初起厌行分
* 二颂厌分(三)

* 初护烦恼行
* 二护小乘行
* 三方便摄行
* 三厌分及果
* 四果位
* 五结说
* ○三厌分(三)

* 初标牒指前正明第四(三厌)
* 二依论问荅生起重明(二)

* 初举论(论云)
* 二疏释(二)

* 初释厌名(谓不)
* 二通妨难(其无)
* 三科释经文为其七相(三)

* 初标(经文)
* 二列(一依)
* 三释(二)

* 初束七为三(来此)
* 二依三正释(三)

* 初修行(三)

* 初正释经文(一即)
* 二引论文通示修證(二)

* 初引论(瑜伽)
* 二显示(止修)
* 三以经意揔相圆融(然皆)
* 二證入(二)

* 初结前即何时修證
* 二即何所修何所證(四)

* 初入意(四)

* 初直显经意(一即)
* 二举本论释(论云)
* 三通会权实(又示)
* 四解外妨难(然无)
* 二释名(二)

* 初释通名(二)

* 初释四禅(三)

* 初正释(二释)
* 二引證(故瑜)
* 三拣定(是以)
* 二释无色(次无)
* 二释别名(次释)
* 三体性(二)

* 初四禅(三体)
* 二无色(二)
卷十一 第 88a 页

* 初正释(无色)
* 二料拣(大乘)
* 四释文(二)

* 初明四禅(二)

* 初明义理(四)

* 初等立四支(三)

* 初列其支名(第四)
* 二料拣同异(中)
* 三通释妨难(虽复)
* 二历禅有异(二)

* 初正明(然四)
* 二出所以(为欲)
* 三举其实数(共问)
* 四建立所由(此第)
* 二释经文(四)

* 初初禅(四)

* 初明所离障
* 二修行对治
* 三修行利益
* 四依止三昧(二)

* 初别释依止
* 二释初住字
* 二二禅(四)

* 初明所离障
* 二修行对治
* 三修行利益
* 四依止三昧(二)

* 初别释依止
* 二释初住字
* 三三禅(四)

* 初明所离障
* 二修行对治
* 三修行利益
* 四依止三昧(二)

* 初别释依止
* 二释初住字
* 四四禅(四)

* 初离障(二)

* 初正释离障(是所)
* 二通释妨难(二)
卷十一 第 88b 页

* 初通不次之妨(依禅)
* 二通初禅有苦妨(四)

* 初正明问荅(瑜伽)
* 二徵释所以(若尔)
* 三反成前义(若初)
* 四约教拣异(若依)
* 二利益(三)

* 初标(是利)
* 二通不次妨(馀禅)
* 三蹑前生难(二)

* 初难(若尔)
* 二荅(三)

* 初约五受为名(荅五)
* 二约三受为名(三受)
* 三明所宜之义(又此)
* 三对治(三)

* 初正释文(此二)
* 二出所以(喜心)
* 三重显清净(二)

* 初引论(若遮)
* 二疏释(此论)
* 四依止(彼二)
* 二明四空(四)

* 初料拣(四)

* 初彰差别(第二)
* 二释别名(六)

* 初揔徵(差别)
* 二引论(彼次)
* 三释论(谓修)
* 四出所以(以前)
* 五引證(瑜伽)
* 六指文(加行)
* 三例为四(然此)
* 四显支别(二)

* 初问(问若)
* 二荅(四)

* 初双酬(荅准)
* 二会通(经论)
* 三示有(如初)
* 四结示(五之)
* 二释文(四)

* 初空无边处(三)

* 初标(谓观)
* 二释(三)

* 初明离障(二)

* 初辨障(二)

* 初双标(文中)
* 二双释(四)

* 初揔标(言离)
* 二别释(论云)
* 三释想字(二)

* 初依小乘(皆云)
* 二依大乘(二)

* 初正释(大乘)
* 二反成(若超)
* 四通妨难(二)

* 初难(问番)
* 二荅(二)
卷十一 第 89a 页

* 初竖约渐修(二)

* 初通香味(远公)
* 二通馀三(又色)
* 二横约顿修(若于)
* 二辨治(巳明)
* 二辨利益(修行)
* 三明依止(二)

* 初正明三昧(彼二)
* 二引论正释(三)

* 初引论(瑜伽)
* 二疏释(准瑜)
* 三结例(后之)
* 三结(又此)
* 二识无边处(三)

* 初揔明离障
* 二修行利益
* 三依止三昧
* 三无所有处(三)

* 初揔明离障
* 二修行利益
* 三依止三昧
* 四非非想处(二)

* 初释名(无下)
* 二释文(二)

* 初释初句(三)

* 初离障(超一)
* 二显治(云何)
* 三会释(望闻)
* 二释第三句(二)

* 初略释(即入)
* 二广释(二)

* 初释非有想(瑜伽)
* 二释非无想(三)

* 初对他释(又言)
* 二约自他(唯有)
* 三辨优劣(此中)
* 三指广(然娑)
* 四观行(今更)
* 三入意
* ○四厌果分(三)

* 初四无量即行方便果(六)

* 初来意(四厌)
* 二入意(然入)
* 三建立(粗彰)
* 四结名(此四)
* 五出体(二)

* 初总(若揔)
* 二别(若别)
* 六释文(二)

* 初别显慈行(二)

* 初揔释慈义(显句)
* 二明慈种类(三)

* 初属经(次十)
* 二料拣(初一)
* 三释文(三)

* 初慈意(二)

* 初正明(四)

* 初与乐(初四)
* 二治障(次二)
* 三清净(次一)
* 四摄果(后一)
* 二引證(三)
卷十一 第 89b 页

* 初举彼经文(故修)
* 二束成诸果(然此)
* 三结示劝修(修一)
* 二法缘(即法)
* 三无缘(即无)
* 二类显馀三
* 二五神通即功用果(八)

* 初定所属(二得)
* 二明来意(前内)
* 三释揔名(妙用)
* 四列列名(文中)
* 五释别名(外色)
* 六出体性(若语)
* 七辨次第(馀粗)
* 八释经文(五)

* 初神境通(二)

* 初揔明
* 二别显
* 二天耳通
* 三他心通(三)

* 初释揔(初揔)
* 二明别(四)

* 初释论立名(别中)
* 二别释初对(以)
* 三例明能所(下四)
* 四会通论意(论无)
* 三辨结(审于)
* 四宿住智
* 五天眼智
* 三揔结自在
* ○二地果(三)

* 初调柔果(三)

* 初调柔行体(三)

* 初法(三)

* 初练行缘
* 二能练行
* 三所练净(二)

* 初正明断惑(正明)
* 二拣细异粗(聚伽)
* 二喻
* 三合(二)

* 初正合行净
* 二别显忍净(二)

* 初揔(地加)
* 二别(四)

* 初善护他心(初二)
* 二加恶忍受(次有)
* 三出上二因(此地)
* 四二心离障(粗兹)
* 二别地行相
* 三结说地相
* 二摄报果(二)

* 初上胜身
* 二上胜果(二)

* 初自分果
* 二胜进果
* 三愿智果
卷十一 第 9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