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科-唐-澄观卷五

卷五 第 7a 页
华严经疏科卷第五清凉山沙门澄观述晋水沙门净源重刊石五


* 毗卢遮那品第六(四)

* 初来意
* 二释名
* 三宗趣
* 四释文(三)

* 初揔明本事之时
* 二别显本事之处(三)

* 初揔明劫海
* 二别明一刹
* 三的指一方(二)

* 初揔示(三的)
* 二别明(三)

* 初揔明感应之处(三)

* 初正明香海
* 二海出华山
* 三山顶之林
* 二别彰态感居人(三)

* 初标二城
* 二释主城(二)

* 初显处严
* 二彰人胜
* 三释伴城(二)

* 初显城名居类
* 二辨围绕庄严
* 三别彰道场严事(二)

* 初辨道场严
* 二莲华香海
* 三别显时中本事(二)

* 初揔举多佛
* 二别彰本事(二)

* 初揔示(二一)
* 二别明(四)

* 初逢须弥胜云佛(六)
卷五 第 7b 页

* 初揔标佛号
* 二先瑞熟机(二)

* 初初现瑞熟机(三)

* 初标现时
* 二显瑞相
* 三结瑞意
* 二睹瑞机熟
* 三正显佛兴(二)

* 初一处道成(二)

* 初揔明出现
* 二别显胜德
* 二结通广遍
* 四毫光警召(五)

* 初放光处
* 二主光名
* 三眷属数
* 四照分齐
* 五光胜益(二)

* 初别释(无明)
* 二结释(此约)
* 五当机云集(二)

* 初通显诸王云集致敬
* 二别显诸王云集仪式(二)

* 初广明喜见(六)
卷五 第 8a 页

* 初标名辨统
* 二揔辨眷属(二)

* 初夺破(有总)
* 二纵成(若约)
* 三威光得益(二)

* 初举因揔标
* 二列益名体
* 四偈赞如来(二)

* 初说偈之由
* 二正陈偈赞(三)

* 初示佛出现
* 二令观佛德
* 三引例劝归
* 五父王宣告(二)

* 初宣告所因
* 二正以偈告(三)

* 初集众劝观
* 二𠡠令办供
* 三斋供供佛
* 六俱行诣佛
* 二略列诸王
* 六广显法门(五)

* 初佛转法轮
* 二威光获益(二)

* 初揔
* 二别
* 三以偈赞述(二)

* 初因
* 二偈(三)

* 初标益体用
* 二显益所见(二)

* 初见因
* 二见果
* 三𤼵愿思齐
* 四传化众生(三)

* 初明自悟
* 二明悟他
* 三利他益
* 五如来赞励(四)

* 初𤼵心得法大果当成
* 二对劣显胜进者闻德
* 三外加内智决證无疑
* 四举一例馀行者即得
* 二逢善眼庄严佛
* 三最胜功德海佛
* 四遇莲华眼幢佛
* 二逢善眼庄严佛(二)

* 初结前生后
* 二正显佛兴(五)

* 初灭后佛兴
* 二睹相获益(二)

* 初睹相
* 二获益(二)

* 初列(二)

* 初别释念佛门(二)
卷五 第 8b 页

* 初通释(念佛)
* 二牒释(二)

* 初牒经略释(无边)
* 二别示其相(三)

* 初定见多佛(然略)
* 二佛有多德(二一)
* 三无边胜德(三)

* 初揔明(三无)
* 二徵释(何者)
* 三结叹(障无)
* 二通释馀九门(揔持)
* 二结
* 三赞德劝诣(二)

* 初说偈(三)

* 初叹希庆遇
* 二叹佛胜德(三)

* 初身业
* 二语业
* 三意业
* 三劝众同归
* 二偈益
* 四眷属同归
* 五闻经悟入(三)

* 初佛典说经
* 二当机获益(二)

* 初配十地十度(亦有)
* 二约随事立名(二此)
* 三如来赞述(二)

* 初巳具胜德当成极果
* 二行齐佛因当如佛證
* 三最胜功德海佛(六)

* 初如来出时
* 二正明现世
* 三威光往供
* 四佛为说经
* 五威光得益
* 六如来记别(四)

* 初具菩提心
* 二上入佛境
* 三示其果相
* 四现能利他
* 二遇莲华眼幢佛(四)

* 初佛出人中
* 二天王就供(二)

* 初菩萨行进报处天宫
* 二知佛可归持华往供
* 三如来说经
* 四得益还归
卷五 第 9a 页
* 如来名号品第七辨身名差别(五)

* 初来意(三)

* 初分来(将释)
* 二会来(二会)
* 三品来(三品)
* 二释名(三)

* 初释分名(二释)
* 二释会名(二会)
* 三释品名(三品)
* 三宗趣(三)

* 初分宗(三宗)
* 二会宗(二)

* 初约科经以明宗趣(二)

* 初远望(二会)
* 二近望(近望)
* 二约别科以明宗趣(三)

* 初随品长分科(若饮)
* 二前后钩锁科(故此)
* 三复依四分科(亦是)
* 三品宗(三品)
* 四问荅(三)

* 初第一重(二)

* 初问(四问)
* 二荅(荅通)
* 二第二重(二)

* 初问(同前)
* 二荅(荅凡)
* 三第三重(二)

* 初问(所何)
* 二荅(五)

* 初正荅所以(以定)
* 二蹑迹生难(若隋)
* 三以义释通(然观)
* 四出其所以(第九)
* 五结其深玄(是知)
* 五释文(二)

* 初述意揔科(五释)
* 二随科别辨(三)

* 初序分(三)

* 初标主时处
* 二别显三事(三)

* 初别显说时
* 二别显说处
* 三别显主德(二)

* 初德(亦即)
* 二别(烦恼)
* 三辅翌圆满(二)
卷五 第 9b 页

* 初标数拣定
* 二叹其胜德
* 二请分(二)

* 初举人标念
* 二正显问端(二)

* 初对前辨异(二正)
* 二科判经文(三)

* 初揔科有三(若唯)
* 二辨三次第(是则)
* 三分二释文(二)

* 初叙义(今取)
* 二科经(二)

* 初直尔疑问(二)

* 初揔显请意
* 二别列所疑
* 二引例请问(三)

* 初标彼说意明其有悲(二)

* 初行愿俱起释(初句)
* 二悲智双流释(三)

* 初菩萨悲智(又成)
* 二双流所为(具此)
* 三佛种不断(四)

* 初正释不断(佛种)
* 二覆成上义(云何)
* 三显三德益(智成)
* 四结属有本(所陈)
* 三二利齐运释(二)

* 初揔(又释)
* 二别(二)

* 初双明二利(云何)
* 二别明利他(四)
卷五 第 10a 页

* 初正离二障(云何)
* 二出离障因(以何)
* 三出二障相(此烦)
* 四从后倒收结归(二障)
* 二举彼所说显其有智(二)

* 初问因(二)

* 初通释九句(五)

* 初正立脱忍(文有)
* 二出其所以(又以)
* 三引教證成(故仁)
* 四以理證成(有四)
* 五结成配属(由斯)
* 二别释顶问(二)

* 初叙昔说(三)

* 初依梵网(三)

* 初正叙昔义(十顶)
* 二以理纵成(理亦)
* 三以文夺破(但彼)
* 二依僧祇(二)

* 初叙昔(有云)
* 二难破(彼问)
* 三依寿量(二)

* 初立(四)

* 初正立(有云)
* 二引證(又佛)
* 三遮难(但举)
* 四释成(此为)
* 二破(二)

* 初纵立(然后)
* 二夺破(但标)
* 二申今义(二)

* 初以十忍荅(七)

* 初将十忍荅(今谓)
* 二会释二名(言十)
* 三引文为證(故十)
* 四引例成立(亦犹)
* 五反以释成(不尔)
* 六释无十难(设欲)
* 七会通上难(十信)
* 二通以四品荅(若将)
* 二问果(二)

* 初内德成满
* 二体相显著
* 三末后一句结以正请
* 三说分○
* 三说分(二)
卷五 第 10b 页

* 初通辨六会(第三)
* 二别明此品(二)

* 初叙义(此品)
* 二释经(二)

* 初如来现相荅(二)

* 初佛现神通(二)

* 初释随类义(二)

* 初正明三义(知心)
* 二出现形相(二)

* 初疑十信(谓若)
* 二疑十住(若疑)
* 二结示通局(故知)
* 二众海云集(二)

* 初对问辨荅(二)

* 初正释(第二)
* 二通难(文虽)
* 二科判释文(三)

* 初揔科文义(十方)
* 二别解远近(三)

* 初正释(去此)
* 二通难(为有)
* 三约观心解(又随)
* 三依科正释(三)

* 初正释十方(十段)
* 二六相圆融(又十)
* 三结释劝修(以前)
* 二文殊言说荅(四)

* 初叹众希奇(五)

* 初释文殊说意(三)

* 初牒问(前众)
* 二正释(以文)
* 三揔结(影响)
* 二释不清吉所以(何)
* 三释不入定所以(何不)
* 四释无加所以(何故)
* 五释叹众所以(叹众)
* 二牒问揔叹
* 三徵叹揔释
* 四广显难思(二)

* 初揔显多端
* 二随门别显(二)

* 初通辩三品荅前所由(二随)
* 二别明此品立名所以(二)
卷五 第 11a 页

* 初正辨立名(二)

* 初正明立理(二)

* 初双标(今初)
* 二辨名(若就)
* 二以义统收(虽复)
* 二依文正释(四)

* 初娑婆之内自有百亿(三)

* 初明此四洲
* 二四洲邻界(二)

* 初正办十方(十段)
* 二问荅料拣(二)

* 初问(同馀)
* 二荅(三)

* 初正释(略此)
* 二类显(四此)
* 三该通(若约)
* 三揔结娑婆
* 二娑婆邻近百亿之外(十段)
* 三类通一切谓尽十方
* 四释其世界差别所由
* 四圣谛品第八辩言教周遍(五)

* 初来意(三)

* 初对问辩来(释此)
* 二约义辨次(既知)
* 三义相不同(上名)
* 二释名(二)

* 初正释名(二)

* 初得名(二)

* 初解圣(二释)
* 二解谛(三)

* 初双标二义(谛有)
* 二双释二义(言谛)
* 三引證二义(故瑜)
* 二释名(四谓)
* 二出体相(二)
卷五 第 11b 页

* 初辨性相(四)

* 初生灭四谛(三)

* 初正明(性相)
* 二结属(此约)
* 三引證(智论)
* 二无生四谛(三)

* 初引经正明(涅槃)
* 二以义释经(谓建)
* 三引经證成(又涅)
* 三无量四谛(三)

* 初牒上立理(又二)
* 二引文證成(故大)
* 三会今经文(然此)
* 四无作四谛(三)

* 初揔明(又究)
* 二别示四相(今了)
* 三束归一谛(无苦)
* 二属经结示(故斯)
* 三宗趣(三宗)
* 四解妨(二)

* 初问(四即)
* 二荅(二)

* 初四谛包含荅(荅以)
* 二将权显实荅(又为)
* 五释文(二)

* 初标告
* 二正释(二)

* 初分科(二正)
* 二随释(四)

* 初娑婆四谛(二)

* 初别列谛名(四)

* 初苦圣谛
* 二集圣谛
* 三灭圣谛
* 四道圣谛
* 二结数辨意
* 二邻次十界(十)

* 初密训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谛
* 二集谛
* 三灭谛
* 四道谛
* 二结
* 二最胜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谛
* 二集谛
* 三灭谛
* 四道谛
* 二结
* 三离垢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谛
* 二集谛
* 三灭谛
* 四道谛
* 二结
* 四丰溢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谛
* 二集谛
* 三灭谛
* 四道谛
* 二结
* 五摄取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谛
* 二集谛
* 三灭谛
* 四道谛
* 二结
* 六饶益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谛
* 二集谛
* 三灭谛
* 四道谛
* 二结
* 七鲜少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谛
* 二集谛
* 三灭谛
* 四道谛
* 二结
* 八欢喜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谛
* 二集谛
* 三灭谛
* 四道谛
* 二结
* 九关钥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谛
* 二集谛
* 三灭谛
* 四道谛
* 二结
* 十振音世界(二)

* 初列(四)

* 初苦谛
* 二集谛
* 三灭谛
* 四道谛
* 二结
* 三类通一切(二)
卷五 第 12a 页

* 初举娑婆以类东方
* 二举东方以类馀九
* 四主伴无穷(二)

* 初举此例彼
* 二以彼例此
* 光明觉品第九光轮穷照(五)

* 初来意(十)

* 初为荅前所依果问(初此)
* 二广名号揔标多端(二为)
* 三即说十信之体性(三者)
* 四显实遍故(四显)
* 五明现验故(五现)
* 六显揔遍故(六显)
* 七显圆遍故(七显)
* 八与下经为例故(八与)
* 九示前神通相故(九亦)
* 十为显理事无碍(十为)
* 二释名(二)

* 初得名(二)

* 初开(二)

* 初正有三重义含四对(二释)
* 二别示四对之相(如来)
* 二合(六)

* 初合二境(二合)
* 二合二光(身智)
* 三合二觉(知悟)
* 四合能所(又此)
* 五揔融上三(此三)
* 六结成品名(虽平)
* 二释名(若德)
* 三宗趣(三宗)
* 四解妨(三)

* 初揔具疑难(二)

* 初问(四解)
* 二荅(二)

* 初𢫾前决疑(荅是)
* 二为其解释(但前)
* 二唯难无疑(次有)
* 三唯疑不难(又有)
* 五释文(二)

* 初如来放光
* 二光至分齐(二)
卷五 第 12b 页

* 初通料拣(三)

* 初光照节数(第二)
* 二料拣非义(然非)
* 三正显所以(三)

* 初顿照(唯一)
* 二通难(随机)
* 三拣滥(在佛)
* 二别释文(二)

* 初分科(十段)
* 二随释(三)
卷五 第 13a 页

* 初荅菩提(五)

* 初揔显菩提超情(二)

* 初长行(二)

* 初照本界染净(三)

* 初标其分齐(二)

* 初揔以论显(俱含)
* 二例周馀文(长阿)
* 二别显所照(三)

* 初现人中(三)

* 初正明(新云)
* 二引證(故唐)
* 三会释(又依)
* 二现八相
* 三现诸天
* 三类结明显
* 二现自法普遍(二)

* 初现自本会
* 二现新集众(四)

* 初揔显
* 二列名
* 三刹名
* 四佛名
* 二偈颂(二)

* 初彰说人(三)

* 初约文(一切)
* 二约义(二一)
* 三约表(三约)
* 二正显偈(二)

* 初叙义(二正)
* 二释经(二)

* 初反显
* 二顺释(二)

* 初示义(二馀)
* 二释文(四)

* 初观佛
* 二趣求
* 三观生
* 四知法
* 二通显菩提因果(二)

*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睹
*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三)

* 初明菩提因
* 二菩提果用
* 三令物思齐
* 三显菩提八相(二)

*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睹
*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二)

* 初标德充满
* 二别广调生
* 四显菩提体性(二)

* 初长行
* 二偈颂(三)

* 初双具悲智
* 二三德内圆(四)

* 初叹永绝二我德
* 二显解脱般若德
* 三叹超绝三科德
* 四叹超离根境德
* 三即体悲用
* 五显菩提之因(二)

* 初长行
* 二偈颂(五)

* 初大悲下救业
* 二修智上攀业
* 三内照业
* 四等观业
* 五大用业
* 二荅威德(二)

* 初长行
* 二偈颂(二)

* 初法身(二)

* 初拣迷
* 二示悟
* 二智身(二)

* 初明知解脱智
* 二大用自在智
* 三荅法性(二)
卷五 第 13b 页

* 初分科(第七)
* 二随释(四)

* 初内外包摄德(二)

* 初长行
* 二偈颂(二)

* 初佛法难思(三)

* 初直就佛明
* 二对机以辨
* 三约法以明
* 二示入方便
* 二方便干能德(二)

* 初长行佛以身光照现事境令众目睹
* 二偈颂文殊智光赞述事理令众悟入
* 三大悲救摄德(二)

* 初长行
* 二偈颂(三)

* 初揔标行海巳圆
* 二别显化类不同
* 三揔结悲智周遍
* 四因果圆遍德(三)

* 初长行(二)

* 初明世界数量
* 二明彼诸界所有皆现
* 二偈颂(二)

* 初示佛因果(三)

* 初因果圆满
* 二大用外彰
* 三对因辨果
* 二劝物顺行(二)

* 初示意(二劝)
* 二释偈(四)

* 初求法行
* 二说法行
* 三𦗟法行
* 四破相行(二)

* 初正明
* 二转释
卷五 第 14a 页
* 菩萨问明品第十(四)

* 初来意(二)

* 初标(释此)
* 二释(二)

* 初释通(二)

* 初尽一分来意(通谓)
* 二明三品来意(二)

* 初依古德信住合明(生解)
* 二辨疏意别明荅信(又五)
* 二释别(后别)
* 二释名(二)

* 初得名(二)

* 初揔释(二释)
* 二别释(三)

* 初约论通(二)

* 初显理为明(二)

* 初释问(然问)
* 二释荅(荅亦)
* 二破暗为明(明亦)
* 二约宾主(又长)
* 三约理法(又明)
* 二释名(虽诸)
* 三宗趣(二)

* 初通(三宗)
* 二别(二别)
* 四释文(二)

* 初揔释(四释)
* 二释别(二)

* 初问荅显理(三)

* 初约十甚深(二)

* 初列十名(前中)
* 二明次第(此十)
* 二示其别释(二)

* 初配十信(二)

* 初配释(又此)
* 二通妨(以是)
* 二配信德(又亦)
* 三正释本文(十)
卷五 第 14b 页

* 初缘起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彰问荅主
* 二正显问端(五)

* 初问所为(二)

* 初佛异见(二正)
* 二显深理(二)

* 初正明(二显)
* 二引證(起信)
* 二述问意(三)

* 初正释前难(二述)
* 二释业不知心(二)

* 初出其伏难(设彼)
* 二举经通释(为遮)
* 三结成本难(二)

* 初出所以(既离)
* 二方正结(心性)
* 三拣所问(三)

* 初正拣(三拣)
* 二遮救(亦不)
* 三结成(文殊)
* 四会相违(二)

* 初叙所违(四会)
* 二为会通(二)

* 初会法相宗(荅瑜)
* 二申法性宗(三)

* 初正释(楞伽)
* 二引證(二)
卷五 第 15a 页

* 初引二经(故密)
* 二引三论(二)

* 初正引起信(又起)
* 二双引二论(二)

* 初标举经偈(又如)
* 二引二论释(二)

* 初法相宗(摄论)
* 二法性宗(实性)
* 三结成(二)

* 初正结(以此)
* 二引同(又唯)
* 五释本文(三)

* 初立宗按定
* 二设相违难(二)

* 初揔显相违
* 二别示相违
* 三结成前难(二)

* 初揔显大意(二)

* 初依古德难(第三)
* 二结成前难(三)

* 初直问所以(二结)
* 二怀疑重难(二怀)
* 三结相违难(三作)
* 二正释本文(二)

* 初通观(五)

* 初就先业因约能所依难(二)

* 初约本识(就先)
* 二第六识(二约)
* 二约得果报时难能所受(约得)
* 三约名言因就能所依难(约名)
* 四约因缘就亲疏相假难(约因)
* 五约境智相对相见虚无难(约境)
* 二别观(四)

* 初结善趣恶趣(二别)
* 二结受生同异(二复)
* 三结苦乐妍丑(三复)
* 四结诸根满缺(四复)
* 二荅(二)

* 初赞问许说
* 二十偈正荅(二)

* 初示意(二正)
* 二释经(二)

* 初荅不相知(二)

* 初说法(三)

* 初揔显偈意(意云)
* 二别示义理(三)

* 初因明立量(即此)
* 二缘起相由(若以)
* 三结示深旨(是故)
* 三委释经文(言诸)
* 二喻况(二)

* 初示意(二喻)
* 二释经(一)
卷五 第 15b 页

* 初通释诸法(四)

* 初依水有流注(四)

* 初释喻(三)

* 初就能依(六)

* 初正明能依(喻中)
* 二示不相知(然此)
* 三结示正理(是则)
* 四引论證成(肇公)
* 五别释前后(然上)
* 六拣定不相知理(大乘)
* 二依所依(二依)
* 三唯所依(三唯)
* 二释法(三)

* 初揔(二法)
* 二别(相中)
* 三结(正由)
* 三对问会通(上此)
* 四旁显水义(何故)
* 二依火有起灭(三)

* 初别示相(三)

* 初唯能依(二)

* 初喻(喻中)
* 三合(妄法)
* 二依所依(二)

* 初喻(二依)
* 二合(妄法)
* 三唯所依(三唯)
* 二结上三义(是则)
* 三对问会通(上三)
* 三依风有动作(三)

* 初标(喻妄)
* 二释(三)

* 初唯能依(一唯)
* 二依所依(二依)
* 三唯所依(王唯)
* 三结(是故)
* 四依地有任持(三)

* 初标(喻妄)
* 二释(三)

* 初唯能依(二)

* 初约自类(二)

* 初喻(初地)
* 二法(所现)
* 二约异类(二)

* 初喻(二约)
* 二法(准此)
* 二依所依(二依)
* 三唯所依(三唯)
* 三结(馀义)
* 二别对前文(四)

* 初水(第二)
* 二火(二火)
* 三风(次以)
* 四地(次以)
* 二荅前设难
* 二教化甚深
* 三业果甚深
* 四说法甚深
* 五福田甚深
* 六正教甚深
* 七正行甚深
* 八正助甚深
* 九一道甚深
* 十佛境甚深
* 二现事结通(二)

* 初现事
* 二结通(二)

* 初正结东方
* 二类馀九方
卷五 第 16a 页
* 二荅前设难(三)

* 初正荅前难(二)

* 初明大意(二)

* 初揔彰偈文之意(二)

* 初正明(第二)
* 二融会(然此)
* 二通明缘起之义(四)

* 初揔明(二)

* 初立义配经(是以)
* 二会归中道(三)

* 初拣非显是(是以)
* 二立中道义(幻有)
* 三结成中道(非空)
* 二开义(二)

* 初正明此义(又开)
* 二结示问荅(文殊)
* 三融会(二)

* 初正明(然此)
* 二结叹(离相)
* 四别释性义(四)

* 初顺释(四)

* 初双标二门(复次)
* 二释空有义(以有)
* 三不变随缘(以有)
* 四双融二门(此二)
* 二反成(若唯)
* 三结归中道(故二)
* 四结劝修学(苟得)
* 二正释文(三)

* 初释第一偈(二)

* 初标(初偈)
* 二释(三)

* 初荅直问(二)

* 初揔明(一以)
* 二别会性相二宗(二明)
* 二荅怀疑问(次遣)
* 三荅相违问(次荅)
* 二释第二偈(三)
卷五 第 16b 页

* 初荅直问(次偈)
* 二荅怀疑问(次遣)
* 三荅相违问(荅第)
* 三释第三偈(三)

* 初荅直问(二)

* 初揔明(复偈)
* 二别会(二)

* 初揔明二宗三性(三)

* 初直属经文(此复)
* 二正释偈意(由遍)
* 三引文證成(故唯)
* 二别会法性三观(二者)
* 二荅怀疑问(又妄)
* 三荅相违问(又前)
* 二释成前义
* 三拂迹入玄(二)

* 初正释偈文(二)

* 初顺释偈文(谓前)
* 二徵释然以(二)

* 初徵(何者)
* 二释(三)

* 初略标(如言)
* 二别释(又欲)
* 三结成(二)

* 初正结(是以)
* 二引證(是以)
* 二摄叠收束(二)

* 初正收(三)

* 初收后三偈为三无性观(又后)
* 二合前四喻(又此)
* 三揔结十偈(又前)
* 二结叹(文殊)
* 二教化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告
* 二正问(二)

* 初立宗按定
* 二设相违难(二)

* 初叙违(二故)
* 二正释(二)

* 初明十随辨所化差别
* 二明三轮显能化不同
* 二荅(二)
卷五 第 17a 页

* 初揔序(二)

* 初标(第二)
* 二释(二)

* 初通明前三(一佛)
* 二别明第四(三)

* 初明所化(四融)
* 二辨能化(以斯)
* 三明一味(二)

* 初正明(三)

* 初融所化(今以)
* 二融能化(以随)
* 三明无碍(所化)
* 二结释(不碍)
* 二正荅(二)

* 初举法劝𦗟
* 二别荅前问(二)

* 初揔释(二九)
* 二别辨(六)

* 初随身时(三)

* 初我空观(我空)
* 二法空观(观身)
* 三类通一切(三)

* 初随法拣定(额通)
* 二约大小通妨(二)

* 初正约大乘(复有)
* 二引證重通(又别)
* 三结成前义(前问)
* 二随命时(二)

* 初明前半(二)

* 初明寿命(命谓)
* 二通释文(从业)
* 二释下半(喻以)
* 三依行时(二)

* 初释前偈(初偈)
* 二释次偈(复偈)
* 四依解时
* 五言论时(二)

* 初释前二句(三)

* 初揔释(令寻)
* 二引證(意即)
* 三会论释经(名言)
* 二明后二句(二)

* 初顺释(既随)
* 二反释(二)

* 初入唯心观(若能)
* 二成真如观(即复)
* 六离二取(二)

* 初释上半(能缘)
* 二释下半(起法)
卷五 第 17b 页
* ○三业果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能所问
* 二正显问端(三)

* 初举法桉定
* 二正设疑难
* 三结前难辞
* 二荅(二)

* 初叙意(三荅)
* 二释经(二)

* 初法说
* 二喻况(二)

* 初揔明(二九)
* 二别释(四)

* 初喻业报无性(三)

* 初喻业果皆真心现(二)

* 初法相(若法)
* 二法性(二)

* 初释文(三)

* 初辨镜体(今依)
* 二显喻相(然有)
* 三出业体(合云)
* 二显义(二)

* 初显中道(由无)
* 二明染净(二)

* 初略明(又如)
* 二广释(二)

* 初正显染净(此有)
* 二兼明一异(更约)
* 二喻能生因缘相虚
* 三喻所生业果无实
* 二喻无造受者
* 三喻性一相殊
* 四喻体无来处
* ○四说法甚深(二)

* 初示义(四说)
* 二释经(二)

* 初问(二)

* 初标告
* 二正问(三)

* 初举法桉定
* 二正设疑难
* 三结成前难
* 二荅(二)

* 初辨荅意(二荅)
* 二正释文(二)
卷五 第 18a 页

* 初一叹问利益
* 二有九偈喻明(二)

* 初揔显(后九)
* 二别显(然此)
* ○五福田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告
* 二正问(三)

* 初举法桉定
* 二正显疑难
* 三释成前难
* 二荅(二)

* 初明荅意(二荅)
* 二正释文(二)

* 初揔喻印成
* 二别显所以
* 六正教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能所问
* 二正显问端(四)

* 初举法桉定
* 二正设疑难
* 三释成前难
* 四结成相违
* 二荅(二)

* 初辩荅意(二荅)
* 二三释文(二)

* 初开章许说
* 二九颂别释(二)

* 初释速解脱
* 二释难出离(三)

* 初释初颂
* 二释次颂(四)

* 初通明三慧(钻火)
* 二约修消经(圣道)
* 三正明结劝(禅宗)
* 四示不息相(若直)
* 三释后六
* 七正行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能所问
* 二正显问端(三)

* 初出圣教
* 二申所疑(二)

* 初揔彰大意(佛言)
* 二别释经文(前四)
* 三结成难
* 二荅(二)

* 初揔出大意
* 二别释经文(二)
卷五 第 18b 页

* 初劝赞(二)

* 初释上半(初句)
* 二释下半(二)

* 初立理(二)

* 初正释(下半)
* 二拣滥(三)

* 初正拣(此明)
* 二反立(若无)
* 三结成(是以)
* 二引證(二)

* 初引一论二经證须多闻(婆沙)
* 二引一经一论双證闻行(上单)
* 二喻况
* 八正助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告
* 二正问(三)

* 初举法桉定
* 二正设疑难
* 三释成前难
* 二荅(二)

* 初揔彰荅意(二)

* 初标荅意(二荅)
* 二别委释(三)

* 初释印初(谓智)
* 二释印后(印后)
* 三释中间(释其)
* 二别释经文(二)

* 初叹问许说
* 二正荅所难(二)

* 初开二章门(二)

* 初标众行成果章
* 二标随机别赞章
* 二双释二章(二)

* 初随机别赞章(二)

* 初别释随治
* 二结前生后
* 二众行成果章(二)

* 初叙意(二)

* 初正释(二众)
* 二引證(然摄)
* 二释文(四)

* 初释初偈(初偈)
* 二释第二(次偈)
* 三释第三(次偈)
* 四释第四(后偈)
* 九一道甚深(二)
卷五 第 19a 页

* 初问(二)

* 初标告
* 二正问(三)

* 初举法桉定
* 二正设疑难(二)

* 初释文(二)

* 初揔标(谓四)
* 二别释(界有)
* 二拣滥(然若)
* 三结成前难
* 二荅(二)

* 初彰荅意(二)

* 初揔标(第二)
* 二徵释(二)

* 初徵(何者)
* 二释(四)

* 初通释四义(谓同)
* 二结成同异(是则)
* 三引證同异(瑜伽)
* 四别彰果同(二)

* 初正释(就果)
* 二引證(三)

* 初證自性身(自受)
* 二自受用身(故成)
* 三馀二身十一(二)

* 初标(馀二)
* 二释(三)

* 初释共(所化)
* 二不共(于不)
* 三双结(诸有)
* 二释经文(二)

* 初印其立宗明真身无二
* 二荅其疑难辨应有异同(二)

* 初随机见异(二)

* 初约佛
* 二约机
* 二展转释疑(四)

* 初众生不见
* 二彰人能睹
* 三显佛威神
* 四过在情物
* 十佛境甚深(二)

* 初问(二)

* 初标能所问
* 二正申请问(二)

* 初结前生后
* 二别显问端
* 二荅
卷五 第 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