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宗精英集-宋-普容四种华严¶

四种华严¶ 第 248a 页

台宗精英集卷第三
仙都门人 普容 录


* 四种华严
* 教證二道
* 六种性习
* 十行横学
* 别向圆修
* 身子退位
* 三品尘沙
* 小乘忏重
* 所闻法体
* 能诠教体
* 别佛成道
* 玄文四序

* 四种华严

五时首唱号曰华严顿悟则法界一理无殊被机则
乃有四种之别尽未来际法界寂场此三文义易明
是故不须复辨其时长者化意该罗非唯座席相参
亦则通局淆混古德异论今人评量未有指归熟为
非是今陈短见四义伸之初辨通局二究座席三明
显密四伸疑妨。

** 初辨通局者

四种华严中时长一种还至法华涅槃
否若言通者且法华开权显实部旨纯圆独妙华严
属昔权部兼别之教既权实不同兼带有异岂通二
经耶若谓不通释签那云一以法界为华严二以时
长通至于后二义俱通是故两存且法界既至法华
涅槃验其时长亦应至后化意有妨如何伸通或曰
时长但齐无量义经不至法华如妙玄引无量义经
云摩诃般若华严海空此是时长至无量义显矣或
曰时长伹齐般若不至法华既开显竟废偏明圆岂
四种华严¶ 第 248b 页 X57-0248.png
有华严兼别之教来至法华签云二义俱通者斯文
正明钝根菩萨般若入法界及以时长至般若时故
云二义俱通是故两存评此两说义皆不然初师若
引妙玄之文證时长至无量义者且妙玄自引此文
證通五时要见华严通至般若何得谬判时长至无
量义经耶次师若谓时长但至般若者今且问曰时
长华严若以通别五时判之为属何摄若是别五时
者华严但别在初不应至后若是通五时者且时长
应通法华涅槃岂得但至般若究而诘之进退偏局
自旧相循不原文意作此说者多矣至下正义出之
自见其谬今谓时长华严准文及义始从鹿苑终至
涅槃通后四时皆时长耳是故释签即云一以法界
为华严二以时长通至于后二义俱通是故两存此
文明断法界时长两种华严通至于后何得曲说但
云唯至般若且时长是通五时者祖文非不分明人
自不晓如妙玄中先明别五时竟然后明通五时中
初判华严遍后乃云若华严顿乳别伹在初通则至
后故无量义云次说般若历劫修行华严海空法华
会入佛慧即是通至二经且无量义经重叙出生述
法华前事所云次说般若历劫修行华严海空且历
劫修行即是时长若华严海空即是法界此二华严
并通至般若又云法华会入佛慧即是华严通至二
经释签点云言二经者谓般若法华妙玄特引此文
證通五时者岂非时长通其后耶若尔大师既云华
四种华严¶ 第 248c 页 X57-0248.png
严通至二经般若可尔既通法华莫妨开权纯圆部
旨化意耶应知不然虽以时长通至法华但在法华
八年之内所被机别座席两分若华严机不预法华
座席始终自历华严如荆溪云大见华严不休又云
大睹始终无改由通五时与别五时被机硕异法华
虽以开显若华严机并不游历法华座席两处经部
被机不同座席有异不妨法华部旨化意然时长华
严非但至于法华亦则通至涅槃之后故玄文中复
引像法决疑经文为證故释签云彼经既有住世无
量劫之言又见报身莲华藏海说心地法门等故知
华严至涅槃后以彼像法决疑结涅槃故文旨焕然
时长通后义无疑矣。

** 二究座席者

时长既通后之四味还与鹿苑等时同
一座席各座席耶自旧先达皆谓时长与鹿苑等时
同座席说如妙玄云前分永无声闻后分则有虽复
在座如聋如哑后分既有二乘岂非同席作此说之
盖缘不识经部化用被机不同致兹谬说今谓时长
华严与鹿苑等四时虽各座席略有四异一唱名异
二说法异三被机异四处会异且初唱名异者时长
作法界唱名方等般若作实相佛母唱名二说法异
者时长说别圆两教鹿苑但说三藏乃至涅槃具谈
四教三被机异者时长但被别圆二机且如方等涅
槃四机普被四处会异者华严有七处八会且鹿苑
乃至涅槃何尝有之既乃四义不同各座明矣若尔
四种华严¶ 第 249a 页 X57-0249.png
既各座席妙玄之中后分则有声闻在座如何伸通
当知解一千从迷一万失华严座中何妨声闻到其
座席莫见到座便谓华严鹿苑同席而说虽复到座
但如聋哑化意不晓固执奚为今点要理如指诸掌。

** 三明显密者

时长通至鹿苑等时既各座席为显为
密若谓显说既各座席应是人不相见法不共闻是
秘密说若言密说凡言密者不应结集今此时长既
有结集那云密说然此意者若晓上意不须更明为
执迷者更为伸之应知时长华严座席虽异法还显
说人自相见人虽相见法不共闻如妙玄云华严大
隔小鹿苑小隔大斯盖如来神力不思议化虽于鹿
苑之中说小不妨七处八会自说华严若尔得经何
意判为各座人复相见所言各座者且华严诸会何
尝有其鹿苑一会验是各席显矣言人相见者声闻
虽至座席大小相隔非其境界但如哑聋故妙玄云
后分则有虽复在座如聋如哑斯之谓矣。

** 四伸疑妨

问时长华严既通鹿苑是显说别圆者
荆溪那云唯除鹿苑显露无圆耶。

答言唯除鹿苑显
露无圆者此约一类二乘小机而说盖鹿苑中但粗
无妙秪说三藏今言时长通至鹿苑是显说者自约
华严纯被别圆大机而论如荆溪云大见华严不休
小见诸教次第不可以小难大思之可知。

问像法
决疑经既说华严中事何不结归华严郤为涅槃结
经者何。

答此经虽说华严究其部旨正是述结涅
四种华严¶ 第 249b 页 X57-0249.png
槃中事以由部通四教大小根性不一部旨有妨今
取气类相从是以得为涅槃结经耳。

问钝根菩萨至
般若入法界还闻华严还闻般若若闻华严妙玄那
云又华严时节长昔小机未入如聋如哑今闻般若
得入即其义焉若闻般若何云法界华严。

答自旧悉
患此文孰能通晓今以二意伸之使无疑壅若是始
终时长之机须闻华严入法界如云大见华严不休
若横来方等般若大机二时秪闻实相佛母而入法
界虽闻方等般若而入法界即是华严更无有异故
释签云以般若亦得名华严然此二种虽能入不同
所入法界无别横来虽闻般若得入亦得称为法界
华严如法性论云钝根菩萨三处入法界上根般若
且中根是法华得入岂是闻华严耶若不尔者祖不
应云法界言之无非华严佛慧言之无非法华斯言
有在。

* 教證二道

教證二道说行两分理实教权意稍难晓疏记广略
经论交罗故使临文其义壅隔今陈巳见评品是非
部判指归大分为四初示文次分判三权实四释疑。

** 初示文者

妙玄云地持明地相明义说相似法地实
明义说真实法又教门方便即教道明义说所證法
即證道明义今借用之者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即
地实义道场所得法即證道明义是故妙也释签云
前文约行次文约教初言地持明地相等者地相谓
四种华严¶ 第 249c 页 X57-0249.png
地前回向位中道观双流地相现前登地巳去明真
实法称为地实初地即是初住故也次文言又教门
等者依教道义以四悉檀说登地法名为教道故知
初地巳上仍存教道若说十地巳證之法即證道也
凡释别义多用此意具如止观第五记又辅行云前
之两教教證俱权圆教教證俱实此并易明但别教
中教权證实意稍难晓人多迷之使此别教其义壅
隔是故今家借用地论教證二道以消别门于中应
须先知二意一者约行地前为教登地为證乃至云
二者约说为地前说始终属教(云云)

** 次分判者

四种教證一者约行地前为教登地为證
二者约说始终为教十地为證自昔疑云既约说教
道巳该一教始终何须但立十地为约说證道者何
非但立义繁重抑亦被机不便未审此意如何甄分
或云别教但有三种教證无其约说證道如辅行云
一者约行地前为教登地为證二者约说为地前说
始终属教准此之文但有三种玄文虽有四种及至
签文但指如止观记或云为地前人说一教始终之
法即约说教道然后说佛自證十地之法引巳劝他
令生信乐即约说證道评此两说义皆不然初师若
云若但有三种玄签何意备明四种次师若将一教
为教十地为證者莫也别教有两十地若有两种如
何甄分深为不可今出正途其滞自遣应知四种教
證文义焕然人自苟执而生异端非是立义繁重亦
四种华严¶ 第 250a 页 X57-0250.png
非被机不便一者约行乃属于机地前历别而修即
约行教道初地分破无明證道同圆初住即约行證
道如签云回向位中道观双流地相现前登地巳去
明真实法称为地实初地即是初住也二者约说乃
属于应为地前人说十地始终之法即约说教道如
签云以四悉檀说登地法名为教道故知初地巳上
仍存教道又辅行云二者约说为地前说始终属教
此则显将十地以为始终并无一言涉于地前昔人
何得错解谬判辅行始终二字为一教始终一何粗
弊乎既以十地始终为约说教道妙觉一位乃当證
道尔如签云若说十地巳證之法即證道也既云巳
證即妙觉尔由别教中等觉一位或有或无开合不
定须指妙觉为巳證人若非妙觉谁是巳證请观巳
之一字对何而发况玄文显云道场所得法即證道
明义道场所得岂非妙觉乎明文若此不知何意先
达相沿而有斯惑今为出之无幽不烛尔。

** 三权实者

约说證道若以圆融隔历如何分判若云圆
融是圆非别若是隔历妙玄引證法华实部判云是
妙于此两途为属何摄或曰约说證道多为十向被
接人说十地巳證圆融之法名为约说證道若非被
接如何为回向人说十地圆融之法由此之故妙玄
引二种證道證今日法华部教之妙也或曰约说證
道乃是圆融有乎三义一准玄文判权实粗妙之文
二者證谓證实凡称證道必须圆中实道方异教道
四种华严¶ 第 250b 页 X57-0250.png
位中三者辅行但明三义二證是同故但由地前一
类机缘宜闻證道圆融附昔所禀十地隔历点示圆
融称约说證道两种證道是一说證乍分评此两说
义恐不尔今明别教约说證道岂是被接及以圆融
一家教门即无此义须知四种教證对权实者即三
种是权约行證道是实若约行约说各论则两种教
道是权两种證道是实由约说證道虽是隔历既云
證道就别自论望其教道亦得云实若尔其既是权
何以引證法华妙部须知借用非谓全同今家教门
引文證义凡有三种一借用二引例三引證證亲借
疏例于其间相望而得今既借显于义可知若一向
是实何须云借其义少同是以借用二种既云教道
是故引證在昔四时之权二种既云證道故引證今
法华实部如观经疏明圆六即于名字即却引三藏
须达为證乃云须达闻名身毛皆竖昏夜大朗巨关
自辟此名字佛也此文且约闻名生觉义同是故引
證岂可便同圆教又如止观明无师有师引大论云
我行无师保引瑞应经云受莂于定光俗书證云生
知者上学而次良但义少同生知如无师学成如记
莂岂可大觉顿同凡夫故辅行云书虽不论久远因
果今且泛引相似之言以證二义于理无失又如法
华药王品中有十义叹教相云如诸小王转轮圣王
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乃至云如一切凡夫中四
果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此则但取第一义同
四种华严¶ 第 250c 页 X57-0250.png
岂今法华如轮王支佛自在乎其例甚众略引二三
举一例绪耳。

** 四释疑

问释签云凡释别义多用此意具如止观
第三记若尔辅行但明三种而缺约说證道妙玄具
明四种何故以广指略。

答秪由自来不晓因有此疑
妙玄辅行并明四种非不分明尔妙玄中四人无所
疑辅行中四五今当示之如文云一者约行地前为
教登地为證二者约说为地前说始终属教此是约
说教道断十二品称为妙觉即约说證道又搜要云
然别教教道人多迷之是故今文借地论判其有二
义一者约行地前为教登地为證二者约说为地前
人始终属教亲證为證四种教證其义显然若释签
文指辅行者由辅行文所明四种其义详委是以释
签指彼文尔。

问签云说佛自證名为地实约佛自
行故云證道既云说佛自證正是约说證道何云地
实约佛自行正是约行地实何云證道。

答说佛自證
名为地实者说佛当时初地自證之实故名地实即
约行證道约佛自行故云證道者乃约如来自行所
證妙觉之法故云證道即约说證道也。

问四种教
證为出地持为出地论若云出地论妙玄自云地持
明地相名义若云出地持辅行何云是故今家备用
地论教證二道以消别门耶。

答二论俱出是故或云
地论或云地持然此二论虽弥勒天亲所造不同不
出并是伸释华严一经弥勒造地持别伸十地一品
四种华严¶ 第 251a 页 X57-0251.png
天亲地论别伸一经。

问约行约说两种教證既约
机应以分应须应前机后何故诸文所列并以约行
在前约说在后。

答此约自行因果化他能所以说约
行人修證从因至果复能果后起化他用是故行前
而说后也。

* 六种性习

六种性习别教所明经论广略不同位次进否有异
人多解释孰为是非今辄伸之用诒后学分四初判
广略二辨进否三出同时四释疑妨。

** 初判广略者

戒疏上卷云第二内凡习种性十住乃
至第三性种性十行第四道种性十回向第五圣种
性一欢喜乃至十法云地第六等觉地名金刚心菩
萨亦名无垢地邻真极圣众学之顶也第七妙觉地
即见性究竟佛菩提果了了见性名妙觉也性习二
性若据位分习种在前性种在后若据行论性习同
时若尔上文既具明六种性习下文唯结性习二种
有其标结广略不同者何或云唯结二种者此取中
边以分性习地前虽有三十心但空假二观摄之是
习种性地上中道方是性种性尔或曰上文具明六
种乃是约位别说下文唯结二种乃取修證以明由
其地前约位虽有三种附其修边唯一习种以修习
故也地上约位虽有三种附證道边唯一性种證其
种性是故云尔更有多说并未合辙今出正途其义
可了更不委引以由上文具明六种者依璎珞经对
四种华严¶ 第 251b 页 X57-0251.png
位而说下文唯结二种者依地持论据行以明故璎
珞约位以分六种对别六位地持从行止有性习故
唯二种所以戒疏先明六种对辨六位有阶差故而
有六种次论约行行有修性止论二种经论不同行
位有异戒疏双用义匪殊途如地持论云略说二种
者一者性种性二者习种性种性是菩萨六入殊胜
展转相续无始法尔是名性种性习种性若从前来
修习所得是名习种性验其下文乃是地持中修性
之义非是标结不同广略有异也。

** 二辨进否者

璎珞一经所明六种性习天台引用凡
有多处若戒疏净名妙玄四教义等所引次第并不
违其本经皆以习种性对十住性种性对十行道种
性对十向唯四念处所列非特违于本经亦与诸文
顿异如四念处云若璎珞明十信十住为习种性十
行为道种性十向为性种性对位前后如何不同或
曰经中既以性种性对十行道种性对十向今四念
处文乃是误尔或曰妙玄诸文乃空假分性习故十
住修空为习种性十行修假为性种性四念处约中
边说十向是中对性种性空假是边是习种性亦多
异解少有洞明斯旨今直伸之令义可晓若戒疏诸
文依璎珞经以十行对性种性十向对道种性者此
取自行修證从因至果而说十住修习空性故对习
种至十行中方證空性故对性种十回向位修假观
满俗谛究显道观双流乃对道种十地成圣故曰圣
四种华严¶ 第 251c 页 X57-0251.png
种等也若四念处以道种对行性种对向者约化他
义说以由菩萨至十行中出假化导对其道种义便
十向修中属性故对性种但自行化他不同是故文
旨对位有异。

** 三出同时者

戒疏云若据位分习种在前性种在后
若据行论性习同时若据习种在其十住性种乃当
十行灼然前后何云同时或曰十住正修空傍修假
中十行正修假傍修中约此以判故曰同时或云约
修性说故云同时良以因中所修不出是修果上所
證之法果上所證不出證其因中所修法也今谓不
然所言性习同时者既以例同教證二道约其别教
得意之人说尔以由别人于其地前次第历别而修
至回向后心空假心满智转行融圆修三观即是性
习同时教證不二若论体用前后者以修显体故先
习而后性因由修习显中道性若从体起用乃先性
而后习得中道体起化他用例其教證亦复然尔登
地所證之体皆籍地前缘修然后方显證得体竟能
起八相之化分身百界作佛修有前后證不异时若
十住习种十行性种者正是璎珞对位今云性习二
性同时者乃是地持约行而说位行不同良由此也。

** 四释疑妨

问戒疏云习种能生报佛性种能生法
佛不云生应佛者何。

答正约自行修證所显而说何
者所修空观断见思能生报佛所修中观断无明能
生法佛既云自行故伹法报若论化他任运能起应
四种华严¶ 第 252a 页 X57-0252.png
化之用。

问梵网经云习种性长养性性种性不可
坏性道种性王法性且长养性不可坏性正法性以
璎珞六种如何收摄。

答长养性即是性种性如净名
疏云此心增长名性种性也若不可坏性即道种性
收由證此性故不可坏如净名云虚通无滞名道种
性正法性者即圣种性收所云圣者正也證中道性
返妄归真得见正性名正法性如净名云深见分明
名圣种性也。

问地持论出性习二性既不明位疏
中何意引同教證各有位行二义。

答不同璎珞六种
性习别对诸位今例教證者地前为习种位登地为
性种位如真缘二修地前为缘修属空假登地真修
属中观以例教證其义宛齐。

* 十行横学

三根出假虽通四教横学之义唯别所论十行具出
一十六门无作四门意稍难晓今欲伸明聊分四意
初示文立难次叙斥旧解三正明今意四料拣释妨。

** 初示文立难者

妙玄明别次第五行至无作四谛文
云道灭即苦集苦集即道灭签云但言苦集即道灭
者发心之来谁不为断烦恼生死广集佛法求无上
道但此教意达道灭体于生死烦恼之中故云众生
心行中求此则实知真断妙修理證(云云)然立难者
别教下根菩萨至十行位彻竖成横即此自行而用
化他具出一十六门假无作四门为圆为别若是圆
者自行唯闻修但中化他曷说圆融若是别无作者
四种华严¶ 第 252b 页 X57-0252.png
妙玄次第五行至慧圣行中具明四种四谛于无作
四谛那云道灭即苦集苦集即道灭耶。

** 次叙斥旧解者

一云十行横学无作四门是圆非别
以由菩萨虽闻教主为说别法而此菩萨自能作圆
而解喻如村夫子教书但说疏浅文章学生性利自
能通达高科及第举选为官今此别教菩萨亦尔次
云辅行显云若不全兼文之元意如何次第出假之
位即能授他圆教四门以由妙玄五行之文出于涅
槃四教俱知常住是故别教十行能说圆融三师云
十向圆修可由实道十行横学且顺权方良以修中
之位巳深出假之位尚浅位深故知昔日化他无非
妙行位浅故知将来自行亦是伹中不应以实难权
以他妨自斥曰初云出圆融之言所闻所修皆是但
中化他横学安能说圆况云闻别解圆义似不定耶
次云文出涅槃俱知常住能出圆门者此人为悟未
悟耶悟则是圆非别未悟是别非圆无稽之言进退
咸失若四俱知常住便能出圆无作者莫也藏通两
教亦是圆融况引辅行元意之文了无干涉须知五
行虽出涅槃释义须依教旨也三师之说人皆共许
若准荆溪文旨义恐不然但云十行横学且顺权方
未审玄签辅行等文皆出圆门如何消通耶。

** 三正明今意者

须知十行横学无作四门是别非圆
以由菩萨自行秪闻但中佛界是九界外中观是空
假外如云外月似出水华九尽方名缘了具足自行
四种华严¶ 第 252c 页 X57-0252.png
既秪闻修但中隔历之法于十行位彻竖成横化他
无作岂是圆融今消妙玄辅行文者妙玄云道灭即
苦集苦集即道灭者此乃天台大师探取登地證道
同圆而说故有相即之言非谓便是圆融何以知之
明文显著人自不知盖由玄文因明别破二十五有
无作四谛是学无缘慈圆破有行荆溪恐人疑云今
此慧行无作四谛是别破有应称别慈别行天台那
云学无缘慈圆破有行荆溪即便释云义虽次第依
于證道预说何妨得此文意相即之言乃是探取登
地證道边说不究斯旨妄生异执耳辅行云若不全
兼文之元意如何次第出假之位即能授他圆教四
门者自来皆据此文作别教人出圆无作为妨今究
此文穷其来意义则不然以由止观被圆顿人其有
钝根修不入者于破法遍中具明四教菩萨从空入
假各有四门法药授药方法等虽明四教各有四门
若止观元意正在于圆非前三教次第四门是故荆
溪即云若不全兼文之元意如何次第出假之位即
能授他圆教四门以由止观文意正在于圆前之三
教次第出假非今所用研穷此义与旧不同若以别
教为妨谬矣。

** 四料拣释妨

问若秖出但中无作者或有圆机起
时说何法耶若说圆法有违巳义若说别者岂为圆
人说别法耶。

答别教虽具有四种四谛但唯被别机
不可以藏通圆三教为妨也法华巳前偏圆相隔权
四种华严¶ 第 253a 页 X57-0253.png
实各逗别教教主尚不被藏通之机况圆菩萨也。

问十行菩萨彻竖成横即此自行而用化他故曰横
学若据无作四门十向始修今在十行人尚未到观
尚未修惑尚未破位尚未入自行未修如何即此自
行而化他耶。

答诚如所问此约菩萨始禀教时具闻
如来说一教始终四四谛法今在此位转将此法为
机缘说故云即此自行而用化他若尔十信巳闻一
教何不具出耶良由十信虽闻行位犹浅观智未深
安能出之来至十行见思巳破尘沙将尽虽未修无
作行位巳深故能转为说也。

问签中因明别教复
有四乃问云住巳习八何故行中更习十六。

答前是
自行随用一门后为化他是故行中更习前八若据。

问中自问八门尘沙何故将自行断见思一门而答
莫也答不应问耶。

答非谓答不应问以由尘沙非入
道之门前是自行但破见思随机宜乐自何门而入
故云随用一门至十行中为化他故更习前八具出
一十六门当知问中以随功涉位为问答中以缩观
对位答耳。

问三根出假上根十信中根十住下根
十向利钝言之上根为利下根为钝何故利根但出
生灭四门钝根却出十六门耶。

答不约门数多少以
分利钝今言利钝乃约能出假未能出假分利钝耳。

问十行出但中无作者但中无体如何出耶。

答但
中虽无其体对机教道说则何妨如别教教主说一
教始终破十二品无明成佛岂可但中无体不可说
四种华严¶ 第 253b 页 X57-0253.png
耶今云但中无体者对證道说无人修證此之但中
故云无体教道权说义有何妨。

* 别向圆修

圆修之道先达广明虽章藻之繁多实难精于要旨
云云无益于道何为今欲伸明聊分四意初叙昔难
次腾旧解三明今意四释疑妨。

** 初叙昔难者

别向修中为修但中圆中耶若修但中
者辅行何云别教回向言修中者亦寄次第实而言
之三观圆修若修圆中者释签那云十向始正修中
此中但理不具诸法耶。

** 次腾旧解者

一曰辅行云实而言之三观圆修即證
道之先容也然则教道虽该三观意在住行空假二
修应知回向但中有教无人又复證道虽云登地诚
由回向圆修方获登地證实乃至云秖缘被接方曰
圆修评曰圆修与被接点示不点示灼然不同那云
秖缘被接方曰圆修纵云被接但得下根被接一边
有失当教得意之者况复但云回向不分初后耶次
云别向秖修但中而證圆融若辅行云实而言之三
观圆修者且对十住之空十行之假次第得名其实
用二边平等之心修中道无作之行是则圆修之名
乃三观具足之圆非三观圆融绝待之圆矣今评此
说迷文失旨谬之甚矣既云实而言之三观圆修何
云是具足之圆非圆融之圆请观实之一字如何消
通若修但中果證圆融者正所谓探雀壳而获凤雏
四种华严¶ 第 253c 页 X57-0253.png
也三云被接既有三根出假亦乃有三今明圆修亦
有三根上根十住中根十行下根十向虽三根不同
并是修圆中非但中也今诸文伹云十向圆修不言
住行者从下根说其位定故今评此说甚非初回向
圆修尚乃不可何得谬云住行亦圆修耶。

** 三明今意者

别向修中乃修圆中无作非但中耳盖
由但中无体体是空假不通修證由前之三教因中
有教果上无人也秖缘行人初心秖闻但中期心欲
破十二品无明成妙觉佛此人依教次第修行至十
回向百所缘境界满断界外下品尘沙巳尽空假心
满智转行融体其空假即是中道圆修三观是以辅
行乃云实而言之三观圆修也又止观云若从空入
假修历别行不得意者成前三十心伏惑之位即用
空假两观摄若得意能破三道成十地位即第三观
摄。

** 四释疑妨

问若云修圆中者何故签云十回向始
正修中此中但理不具诸法耶。

答别教之中自有缩
观对位义自有随功涉位义今云十回向始正修中
此中但理不具诸法者此约缩观对位而说十住修
空十行修假十向修中一往且以三观对其三位故
云但中若约随功涉位说之十向秖修假观破界外
下品尘沙何曾修但中耶。

问十向后心便修圆中
者以教證二道如何收摄约行教道不应回向圆修
约行證道应在初地。

答教證二道凡有二义一者约
四种华严¶ 第 254a 页 X57-0254.png
位地前教道登地證道二者约观空假两观是教道
中观为證道如止观云不得意者成三十心空假两
观摄若得意者能破三道即第三观摄既云得意即
是中观属證道也。

问但中若不通修者三种意生
身中自性作中岂非修但中耶。

答自性作中者名缘
为作约教道说若彰灼修中自破无明生实报土不
应但破见思生方便土也。

问圆修若局回向后心
者且四念处云回别向圆何不分初后耶。

答大师灭
后释回向名非谓圆修通初后也。

问若不许先达
修但中證圆中者荆溪何云入地自證权门自开耶。

答此文非是修但中證圆中以由别教教道有十二
品无明二人至回向后心伹秖修假观破尘沙惑忽
然智转行融得意圆修即入初地證道同圆了达别
教权道故云权门自开人不见之自生异论耳。

* 身子退位

身子六心退者位次权实难明虽法智巳明兹义而
后学尚昧斯言今辄扶宗聊分四意初示文立难次
叙斥旧解三今意扶宗四料拣释妨。

** 初示文立难者

如大论云舍利弗六十劫行菩萨行
有婆罗门从其乞眼舍利弗言当乞有所堪者此眼
无堪婆罗门言不须身及财物唯须于眼若汝实行
檀者当以眼与我便出一眼与之婆罗门得巳嗅之
语言此眼臭唾而弃之以脚践之舍利弗言此弊恶
人何由可度实无所用而强索之不如自度早免生
四种华严¶ 第 254b 页 X57-0254.png
死退大巳后轮回生死名不到彼岸然立难者妙乐
云身子于十住中第六心退恐是尔前见思俱断至
六心时见犹未尽六心尚退若尔辅行云破见惑故
离四趣生破思惑故离三界生何故身子至六住中
退作逆人罪耶。

** 次叙斥旧解者

或云非第六住退乃是初住中自有
十心至第六心退如璎珞五十二位每位有十种境
界也评曰若是初住六心思惑未断荆溪何云恐是
尔前见思俱断耶或云是权退非实退以由身子本
是金龙陀佛迹示权退评曰若是权退何往不通至
七住退亦何所碍又复荆溪恐是尔前之文应无所
用耶。

** 三今意扶宗者

四明云若常程别教皆云初住断见
更不起诸重过也况见惑名数虽多乃一位顿断思
惑乃经诸位方尽此常所谈别教分剂也今记主见
其身子六住尚退复起重罪遂以义求有文见思俱
断至六心时思既未尽见亦馀残所以能牵恶道也
此是记主约义斟酌之辞不可将现行别教难也今
详此说深有旨哉人不晓之妄生穿凿耳然四明之
说即是荆溪之意文中既云恐是尔前见思俱断乃
是别途之意若是常途别教初住断见二住至七住
断思至六位中不应有退所言常途者即次断根性
若别途之说即是别教俱断根性故荆溪云恐是尔
前见思俱断者即其意焉例如大婆沙亦明俱断根
四种华严¶ 第 254c 页 X57-0254.png
性如云二十八使见道断馀六十使修道断此即俱
断人也四明之说与荆溪意同散无异辙深可信矣。

** 四料拣释妨

问若谓之常程别教者莫有别程别
教耶。

答别教是一根性有异次断根性故曰常程俱
断根性乃是别途若断惑人虽则根性不同教秖是
一也。

问身子退时为大通前耶大通后耶若大通前
是者此是本门化用师之因果若大通后者结缘巳
来流浪五道何尝禀别教修行耶。

答是大通之后以
由身子退意乃出璎珞此经属昔且昔经中不应明
本门事也若其然者大通巳后退大流浪五道何尝
禀别教修行耶虽云流浪中间亦有禀四教修行之
人如三种逢值之文初义是圆第三类人是藏既有
藏圆岂无通别。

问身子愿说三乘若据当时遇恶
知识从其乞眼退堕恶道何得发愿施三乘法有何
所以耶。

答以由因遇恶缘从其乞眼嗔心瞥起欲起
二乘心因此招恶报故便发愿将来成佛愿说三乘
或有机缘禀别修行至六心中或遇恶缘莫起二乘
之心二乘之法非为究竟若起此心须招恶报由此
之故愿说三乘。

问身子愿说三乘被机否若被机
者华光纯圆净土无三乘人若不被机岂有设教不
被机耶。

答还是被机乃是对圆机说三乘法恐彼土
菩萨将来或取秽土之化或有机缘禀别教修行遇
恶缘时莫起二乘心故是以对圆人说三乘法。


身子遇恶知识乞眼退堕恶道未审净目天子八万
四种华严¶ 第 255a 页 X57-0255.png
人等值何恶缘退堕恶道耶。

答良由净目天子八万
人等是身子同会之人同时发心行菩萨行因见身
子遇恶缘故退是八万人等各生退心耳。

问身子
是权退实退是权有妨巳义是实本是金龙陀佛于
此二途如何判耶。

答身子约本虽权今约迹中断惑
分齐而说是实而非权也。

问戒疏中古师亦云身
子十住第六心中退天台何不许耶。

答古师虽云十
住第六心并不云是别教无教眼是故为今所破若
尔止观师谓是十法信中六心退天台何不破耶非
谓不破伹由古师闭目穿凿不见经论明文既任胸
臆不足可破也。

问璎珞经云舍利弗等欲入七住
值恶知识退入恶道戒疏却云退作二乘者何耶。


不出二意若云退作二乘者约初退期心以说若云
堕恶道者约嗔心感报而辨。

* 三品尘沙

尘沙一惑伏断虽通于四教假观正意唯在别教所
论伹能障事不牵生品帙体相意难晓今欲研详厥
旨略分三意伸之初明伏断次究品帙三释疑妨。

** 初明伏断者

然尘沙是障事之惑如云尘沙不是障
是障障尘沙未审如何说伏断相耶或曰名知为伏
名见为破或曰名知为伏名解为破然此两说各得
一途未为尽善今详兹意须知尘沙伏断之相乃名
其所见所闻以为伏名其所解所了以为破良由尘
沙之惑不了诸法返为所障解了诸法无非法门若
四种华严¶ 第 255b 页 X57-0255.png
能晓了斯旨尘沙伏断义甚分明。

** 次究品

帙昔四念处云十住断界外上品尘沙十行
断界外中品尘沙十回向断界外下品尘沙若尔三
惑之中见思无明牵生障理可分品帙且尘沙既不
牵生障理未审如何分其三品耶或曰约三根出假
位说故分三品以对三位评曰三根出假四教皆然
何独别教分其三品况复三根出假上根乃是十信
且上品尘沙自对十住位次天殊云何谬说或曰约
教以分三品十住断其藏通八门尘沙故曰上品十
行断别教四门故曰中品十向断圆教四门故曰下
品评曰三品尘沙并别教破那将四教对别三品今
略示之诸滞自释别教尘沙分三品者约门分之住
破生灭无生八门故曰上品行破无量故曰中品向
破无作故曰下品约门而说故分三品虽有生灭等
十六门并别尘沙不同昔人以对四教不了斯旨徒
自云云耳。

** 三释疑妨

问四教皆破尘沙何独别教以明三品
耶。

答别教约人但对菩萨约惑言之秖对尘沙约观
言之唯对假观由此义故以分三品馀教无此安可
例齐。

问诸文并云别教八九十住破界内八门尘沙
四念处何云十住破界外上品尘沙耶。

答约惑分齐
八九十住但破界内四念处谓十住断界外尘沙者
不出二意一约假观正意盖缘别教以假观为正二
约以惑从教良由别教是界外教故。

问止观云若
四种华严¶ 第 255c 页 X57-0255.png
闻无量谓二乘无分但在菩萨菩萨用断界内尘沙
亦伏界外尘沙若闻无量谓二乘无分伹在菩萨菩
萨用断界内外尘沙亦伏无明荆溪点云无量中分
为两句初句在行次句在向若尔初句既云断界内
尘沙亦伏界外尘沙正是十住荆溪那云初句在行
耶。

答如荆溪云今明无量不取十住故云初句在行
次句既云若闻无量谓二乘无分但在菩萨菩萨用
断界内外尘沙亦伏无明既云次句在向且十向位
中正破界外下品尘沙那得又云断界内尘沙耶当
知界内尘沙十住巳断至十向位望前总说故云界
内。

问禅门云金沙轮者金刚辨真沙喻无著行者
若发见思真慧无染无著得三道果若是菩萨即入
三贤十地位中能破一切尘沙烦恼是名金沙轮此
文圆别两教如何收摄是圆初住巳破无明不应三
贤十地尚破尘沙是别三贤位中可云破尘沙十地
无明尚教道说况破尘沙耶。

答有二解一曰是圆约
真出假位说圆人初住破无明巳即能和光同尘出
假化物诸声闻至法华开显破无明后巳入初住方
去净佛国土与物结缘即真出假也一曰是别教始
终教道而说以由别教始终皆诠尘沙故云三贤十
地破尘沙其实十地因中有教果上无人今云破尘
沙者教道说耳然此二解皆有意趣取舍在人也。

* 小乘忏重

小乘忏重持犯条然经律交参疏记互出有遮有性
四种华严¶ 第 256a 页 X57-0256.png
或制或开罪分重轻忏明可否今辄和会令义有归
略出四科疏通决择初究忏重次辩足数三判定业
四释疑妨。

** 且初究忏重者

小乘教中犯四夷罪还许忏否若云
可忏辅行乃云小无忏重之说仍成重罪未忘若云
不通光明疏中明小乘取相忏乃云犯欲人作毒蛇
口想此观成时淫罪即灭岂非忏重或曰空有两门
故有通忏不通忏异有门存相不容忏重空门忘相
事可通行或曰经藏通忏戒藏不通如妙玄云小乘
戒藏不许忏重修多罗藏使犯重人念佛身佛身者
念空是也此之两说但是推托之辞全未合旨今谓
小乘忏重遮性两分佛未出时轮王制者名为性戒
如来出世新医重制名之曰遮在家人秖犯轮王业
道性罪若出家人非唯犯性亦则违佛重制夷罪曰
遮凡诸经律不许忏者业道性罪决不可容故云小
无忏重之说其可忏者但能忏其如来重制违无作
遮罪若四分律云比丘比丘尼犯夷罪已无覆藏心
令如法忏悔此则许忏遮罪若百录云夫四重五逆
佛海死尸依小乘经如断多罗树必竟不生者此则
不许忏其性罪将此两义收摄诸文罄无不尽也。

** 二辨足数者

既许小乘忏重遮罪若灭复本清净还
足大僧数否若云足数辅行乃云况宝梁诚制足数
无文若云不许下文又云南山行仪亦用此文若准
此意足数可矣或曰作法忏成未有表照不可足数
四种华严¶ 第 256b 页 X57-0256.png
取相忏成臂有罪灭两字为證故可足数或曰西土
大小分途不可足数此方双弘大小故可通容今谓
不然应知所犯重人虽通忏悔其罪若灭伹为学悔
沙弥秖于众僧下坐故云宝梁诚制足数无文若下
文又云足数可矣者以由南山行仪明犯重人不许
足数若欲足数须依虚空藏经忏悔若于梦中若坐
禅中见奇异相或以摩尼珠印行者臂上作罪灭字
若得此相还入僧中如法说戒方可足数故荆溪云
若准此意足数可矣但南山小乘教门不许忏重乃
以足数此乃专依大乘忏法方可足数大小义别不
可混然故上斥云安用大教忏夷以足小乘僧数上
下一贯实不相违。

** 三辨定业者

今来定业还通忏否若通忏者华严经
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
受若不可忏光明忏悔云所有业障皆悉消除又观
音忏云即破业障现前见佛然此之意亦多异说今
直伸之应知若应亲机疏或机应俱疏是故定业决
不可忏若机亲应疏机应俱亲感应道交所以定业
即通忏悔如妙乐云若其机感厚则定业亦能转据
此明文定业通忏其义显矣若今释迦有九恼者是
为果上作利生本欲令众生不敢造业如辅行云纵
至果位广偿作利物因岂同于违且沈三趣此文照
之不可异说。

** 四释疑妨

问若谓小乘虽通忏遮不可足数者付
四种华严¶ 第 256c 页 X57-0256.png
法藏传那云灭重罪巳时人号为清净律师岂不足
数。

答由證果故既有證验足数无妨如彼传云阇夜
那为㛐送食比丘因此即犯重罪化作火坑令入忏
悔说法罪灭得阿罗汉时人号为清净律师既證果
巳入大僧数于理无咎若未證果但为学悔决不可
容足大僧数耳。

* 所闻法体

经中首初如是两字科家谓之所闻法体以由圣人
所说之法皆是阿难所闻体有当体所依自来异论
多辙今欲指归一揆粗分四意伸之初来意次会异
三正途四料拣。

** 初来意者

然所闻法体者即经中如是二字是也以
由如来灭度之后结集法藏之时迦叶而为首座阿
难乃能任持欲唱诸经总题问云仁者闻否然后答
曰如是我闻而此二字亦问答之辞亦指法之辞由
是之故既有其体必有当体所依今所辨者意在兹
焉。

** 次会异

一云所闻法体与能诠教体是同所以疏中
以传释如以诠释是故云阿难所传文句似水分瓶
由此知之在能诠边则为教体在所闻处故曰法体
既与教体是同还以四法和合为当体空中二理为
所依评曰若云是同何分二体之别况能诠教体未
涉所诠何须妄说次云以能诠所诠为当体佛世金
口梵音为所依评曰金口梵音正是能说何得认为
四种华严¶ 第 257a 页 X57-0257.png
法体所依耶三云乃以三经为体不分当体所依评
曰一家说义法不孤立若以事为当体即以理为所
依若以理为当体即以事为所依何云不分能所四
云以能诠所诠一实三假并其真中二理并为当体
以十界色心诸法为所依评曰岂离一实三假真中
二理之外别有十界色心诸法说义重繁非文正意
也。

** 三正途

今明所闻法体者荆溪既云始自如是终乎
而去一部经文皆所闻体须以教行理三经为当体
以阿难想行二蕴为所依以由如来八音四辨而说
流入阿难想行蕴中至于结集之时彰灼形于纸墨
准此而判验知法体所依须指想行二蕴若当体之
体直须通指三经故妙乐云故所传所诠皆所闻体
能诠教体唯局教经故昔人不晓辄将教体同异为
妨殊不知其教体法体能所不同通局有异致兹谬
说以惑时情今直示之使如镜像其义显矣。

** 四料拣者

问能诠教体所闻法体既皆通一经何
故教体乃指真中二理为所依体所闻法体却以阿
难想行为所依体不指真中二理者何。

答二体虽则
皆通一经能诠教体以能诠所诠对分当体所依若
所闻法体以能闻所闻相对而论当体所依能诠所
诠皆所闻当体指能闻阿难行蕴为所依体。

问所
闻法体若指阿难想行二蕴为所依体佛世可尔灭
后云何耶。

答所闻法体唯佛世可论不通灭后以由
四种华严¶ 第 257b 页 X57-0257.png
佛说一切诸法流入阿难想行蕴中然后将此任持
之法传于贝叶之上不可以佛世而妨灭后。

问若
以三经为所闻体教经可尔行理二经如何所闻耶。

答教必诠理即是理经诸教之中各明行位此即行
经如妙乐云岂可阿难传佛无诠之教故彼文理相
称之法是我所传故下方云闻等。

* 能诠教体

圣人所说曰教机缘行之曰效既有教名名下必有
其体所以肇云名有召物之功物有应名之实言教
体者由根利钝不同六尘悟入有异当体所依略须
辨示佛世灭后同异须论今欲伸明聊分为四初所
出文旨次佛世辨体三灭后辨体四料拣释疑。

** 初所出文旨者

华严疏云大小乘中通明四法一声
二名三句四文取舍不同名有三说小乘三者婆沙
云如是佛教以何为体一云语业为体乃音声也二
云名等为体即名身句身文身也广如彼文又楞严
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入三摩地皆因闻
中入又俱舍云牟尼说法蕴数有八十千彼体语或
名皆色行蕴摄。

** 次佛世辨体者

若以十方此土对论尘尘无非佛事
根根皆能悟入由根利钝宜乐不同此方机缘多从
声入耳根最利是所堪宜馀根钝故偏爱闻声各逐
方土各随所宜或瞪目思惟或嗅香觉触等是则六
尘皆能悟道虽以方土入道不同所论教体并皆是
四种华严¶ 第 257c 页 X57-0257.png
一然教体者自昔宗计有二不同初语业师即执音
声一实为体三假乃是佛之作用不能开示众生不
得为体次名句师乃用三假为体一实音声但依于
展转因故谓语起名名能显义即是色法不得为体
此之二说各执一边则堕偏计应知教体须是一实
三假四法和合方得为体故妙乐云和合之言不可
欺也此意俱舍论中以评臧否如彼论云二师分诤
不同今准正理论宗计二师皆取故正理钞云案上
二说各有所由诸论皆有两缘之义未闻决判西方
传说具乃无亏何者若据以教摄机非声无以可听
若据以诠求旨非名无以表彰然其教体虽通六尘
以本求之别在音声为体如妙乐云虽有灭后色经
乃至名句行蕴所摄净名香饭及以法行思惟悟等
并以金口声教为本由是知之于声尘上一实三假
和合而为教体妙乐复云若使一字一声眼耳二识
不俱则名句文皆不成就盖由此三皆从如来金口
梵音之上屈曲建立若一实者毗昙三种色中可对
不可见色收。

** 三灭后辨体者

亦乃不出一实三假为体但由一实
则与佛世不同三假乃与佛世无异以由佛世声为
一实灭后色为一实黄卷赤轴是也若灭后未结集
前梵音虽谢名句文三置在阿难想行蕴中然后结
集方有纸墨之相故妙乐云有人不许灭后色经唯
名云句属于行蕴若其全不许见经初尽合改闻得
四种华严¶ 第 258a 页 X57-0258.png
此之意佛世灭后虽殊三假无别。

** 四料拣释疑

问如上所明当体可见未审指何以
为所依体耶。

答今此教体所依即是事为当体理为
所依何者盖缘理由教显教谢理立今此能诠不出
八教然此八教不离一实三假由是知之一实三假
为当体真中二理以为所依。

问此土声尘可论一
实三假馀尘还可说否。

答馀尘亦明且如见色即是
一实色有青黄岂非是名拣非馀尘此非是句才有
名句必依其文所言文者乃是文饰表彰亦有三假
明矣。

问佛世以声为经灭后以色为经释签那云声
为佛事且据佛世义通灭后耶。

答灭后如来梵音虽
谢四依流通经者于此得闻故云义通灭后。

问妙乐
云有人不许灭后色为经唯云名句属于行蕴若其
全不许见经初尽合改闻若尔不许色经乃是黄卷
赤轴何故以佛声尘为妨却云改闻者何耶。

答经初
尽合改闻者若不许色应不许声先因眼耳所得次
方流入想行然后结集方乃成文既不许色亦不许
声若其然者应须改闻以由声是可对色也。

问净
名香饭及以法行思惟悟等并以金口声教为本何
故又云十方世界亦有嗅香觉触瞪视而得悟者岂
可声教求其初耶此文不以声教为初者何。

答此乃
他土此土对说此土虽有六尘悟道并以声教求其
本也他土虽于诸尘悟道不假声教以为其初是故
乃云岂可声教求其初也。
四种华严¶ 第 258b 页 X57-0258.png

* 别佛成道

别佛成道其义难明先辈虽则研寻曾未达其肤理
予因暇日阅华严经偶得兹文洞明斯旨谨以抄录
留寄后贤令心不狐疑使文无滞塞自旧疑云秪一
悉达太子金刚土台成道其有四见不同何故妙乐
乃云或云三世诸佛皆色究竟天成无上道并别佛
相若其然者莫也别佛色究竟天成道非金刚土台
耶因此一文疑情竞起其有答曰秪是一佛金刚土
台成道别机自见在色究竟天机见不同不须和会
作此判之诚为妄说未见其意今出正义自见其非
应知实而言之四佛成道并在金刚土台今妙乐云
皆色究竟天成无上道并别佛相者此附别教教道
以十地对天而说如华严经以其十地对其天主四
天王天对初地乃至色究竟天对第十地如彼经云
十法云地神通智慧说不可尽乃至云住此地菩萨
多作摩醯首罗天王又涅槃疏云大自在者即摩醯
首罗居色界顶主大千界十地菩萨迹现其中以此
究之十地对天其第十地正当色究竟天即是别佛
补处之位迹示天主之形于法云位进断一品无明
成于别教妙觉果佛若尔补处应指等觉一位那指
第十地耶当知等觉一位或有或无今取等觉合在
法云故以法云为补处位是以荆溪得此之意故云
别佛色究竟天成无上道也若尔文句秪云单现尊
特坐莲华台受佛职者即别佛自觉觉他荆溪得何
四种华严¶ 第 258c 页 X57-0258.png
经论之意便云别佛色究竟天成道者何耶答华严
经文并涅槃疏并云十地菩萨居色界顶作摩醯首
罗天主且法云地既是别佛补处故指色究竟天为
别佛成道也若尔华严经云十法云地多作摩醯首
罗天王此为教道为果有人若果有人且别法云但
有其教何尝有人若云无人法云可尔首罗天主安
得无人答华严经者法华巳前别教教主对别教机
教道权说盖缘别教妙觉果佛有教无人悉檀赴物
为引下凡入地方便且作此说若首罗天主彰灼有
人若单修十善及修禅定但为天民加修四无量心
者得为天主妙玄文句及净名疏并作此说何关别
教法云菩萨来作天主也。

* 玄文四序

三部之初四序为最括一经之大旨总两部之缘由
文约义丰言深意远欲得始终不壅当须于此洞明
今示大猷聊分为四初徵问二评谬三正义四覆疏。

** 初徵问者

然妙玄中有乎四序初私记缘起乃是章
安总序二部缘起义则可知后之一序是大师玄文
本序亦则可见唯中间序王及私序王者释签点云
初一是大师别行经序次序王去是记者所序若尔
今此正序玄文何谓别行经序仍似繁重如何消遣。

** 二评谬者

旧云荆溪科序王为别行经序者斯盖大
师别时或为王公大臣或为徒众庶民等讲经之时
而有此序非谓讲玄有此序也所以记家结集在于
四种华严¶ 第 259a 页 X57-0259.png
玄文初者由此序中既不序其三分但序五重大义
气类相从是以集在玄文之初又况笔在章安之手
理亦无妨评曰荆溪科节玄文四序分为两段初私
记缘起科为总序后之三序并则科为正序玄文何
谓别时讲经有此序耶更有多妨不欲委评待出正
义自显其非。

** 三正义者

凡欲释义先原本文方见其旨岂可弃本
而求其诸今判四序并在玄文不可别说如签文释
缘起序毕即云初总序竟次正序玄文总有三序既
云正序玄文岂是别时讲经有此序耶且如荆溪释
王字谓起也初也序起众文之始故云序王既云众
文之始岂非一部玄文又如大师序王中云经者外
国称修多罗圣教之都名有翻无翻事如后释荆溪
点云五味教法并称为经故云都名具如第八故云
如后此文显指经之一字如第八卷释验是玄序非
经序也若谓经序应云事如前释那云后释耶又复
中间二序乃是师资相成文义因依是故有之亦非
繁杂如签文云从私序王去章安私序又为二先序
次释序初又为二先谈始末次释经题大师序中总
以经题含于始末大师从义题中义必含于体等章
安从说说必体等与释名异文义因依故复重释是
则大师从义义含体等其旨幽隐章安从说说出五
章义方彰显文义相须故有二序虽复两途并是玄
序若将序王为别时讲经序者返显私序王文亦是
四种华严¶ 第 259b 页 X57-0259.png
经序何以不究如此粗浅今出斯旨众义泠然是其
玄序无复疑矣。

** 四覆疏

问大师从义章安从说其相云何答大师
从义者直序经题义含五章故云从义章安乃取如
来大通佛时及今日法华为一类小机说出五章故
云从说 问序王既是玄序何故却云别行经序答
秪缘大师有其两序对本序说故云别行若玄文本
序乃序七番共解五义各释等若序王文别序五字
经题故称别行经序义含名体宗用岂非正序玄文
非别讲经有此序也。

台宗精英集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