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69b 页
No. 956
山家义菀卷上
云间沙门 可观 述
山阴法孙 智增 證
* 双游
* 金錍义十篇
* 总别
* 辩岳师三千书
* 双游
双游本出大经鸟喻品中疏解难会诸文遍用以示
圆即从来讲家少有说者相传唯永嘉诸前辈多示
说之但少有义章予尝苦心斯文今辄考论聊分为
二初辨两家各据次明二用元意初科又开为二初
叙两家所说次评两家所见。
初叙者先叙净觉于十谏中因四明妙宗云□家所
判丈六尊特不定约相多少分之尅就真中感应而
辩四明既约此辨生身尊特不须现起高大只就丈
六生身示现尊特如常所说净觉谏云应有权实相
有优降应同居正用生身应方便实报正用尊特圆
人了知只一法体起二应用用即体故一相叵得体
即用故诸相宛然大师尚说蛣𧏙名相至于究竟何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69c 页 X57-0069.png
缘定以生身名相须是尊特名相耶常无常二用二
鸟双游如何分别净觉意谓同居无常生身对方便
实报常身尊特如此相对方可分别二用若生身即
是尊特则不可分别二用也此是净觉所说其次四
明于解谤中引本疏所解云事理中边非二中而二
中此之三番收二用尽若身若土若人若法一一无
不具足二用互遍互收乃至云学者应知但得无常
则失常用得常用者二用双融若也不依时教明之
但逐现起身相辨者则圆妙二用义永沉矣四明此
意遍示一切诸法无不具二用之义生身即尊特也
此是四明所说次评者只一大经二鸟双游常无常
二用两家虽建立如矢石相违然无不引而用之者
良由两家所见不同净觉但取分别而说全失二用
相即今问大经二用以二鸟双游喻之为取分别为
取相即本为明二用相即而返取分别者故知净觉
失意尤甚纵而言之分别可以若其相即正违自所
建立夺而言之分别亦失何也虽分别二用二用当
处一体相即不同偏教四明生身即尊特正得二用
元意双游正喻相即须更议论者如四明生身即尊
特此是无常即常若常即无常还可说尊特即生身
否若云可以不闻此说况复方便实报所现之身如
何倒即同居生身若云不可相即论之合作此说何
也生身即尊特是无常即常自合常即无常尊特即
生身又复四明两种尊特示现尊特可以说无常即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0a 页 X57-0070.png
常现起尊特如何可以作相即之说此似难会未审
如何可以四明之说婉顺双游相即之义此义俟下
明之。
次明二用元意又开为二初出二用之文次明二用
之义初出文者先出经疏后定法喻经文正如释签
所引大经鸟喻品云善男子鸟有二种一名迦邻提
二名鸳鸯游止共俱不相舍离经中设此喻者盖为
答前迦叶所问云何共圣行故又如经云随有众生
应受化处如来于中示现受生虽现受生而实无生
是故如来明常住法如迦邻提鸳鸯此乃略出经文
其次疏文者亦正如释签所引今言双游者生死涅
槃中俱有常无常在下在高双游并息事理相即二
即中中即二非二中而二中事理雌雄义并成若据
本疏应云生死俱常无常涅槃亦尔在下在高双游
并息即事而理即理而事二谛即中中即二谛非二
中而二中是则双游义成雌雄亦成事理双游其义
既成名字观行乃至究竟双游皆成横竖具足无有
缺减巳上略出疏文定法喻者经中能喻是二鸟双
游之事所喻之法是共圣行若喻共圣行者是菩萨
所修此则稍局局所修行如四明所说若身若土若
人若法一一无不具足二用互遍互收此则甚通通
一切法当知经文虽局喻共圣行然而双游之义其
义复通遍摄一切以非常非无常之体其体遍摄故
故一切法能常能无常也。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0b 页 X57-0070.png
其次明二用之义又开为二初评旧二明今评旧者
如昔人义章有二义一者生死涅槃相对二者双游
并息相对初义者以涅槃是事即理生死是理即事
涅槃理中具乎二用此是约事理相对其馀中边亡
照二义亦然次双游并息相对者以双游对事与上
二边及而二中并息是二用归体对理二即中及非
二中昔人作此说者略有二失一者滥古师所解二
者失双游元意如古师解章安破云一鸟穷下之生
死一鸟穷高之涅槃升沉永乖双游何在既指涅槃
是理生死是事正当一鸟穷高一鸟穷下双游不成
正为章安所破既穷高下遂失双游元意双游本喻
一体相即如何以生死涅槃相对以为双游又复章
安三番并云二用却以二谛即中及非二中为并息
归体此当柝二用一半归体则二用不成。
其次明今者又开为二初正明二释疑正明又开五
义初高下二事理三游息四横竖五凡圣初义者如
疏云生死俱有常无常涅槃亦尔在下在高双游并
息此之生死涅槃如何分之不出迷悟如来在悟所
得涅槃为高众生在迷所有生死为下以由经正谈
三德涅槃乃是如来所得之果此之所得所證之果
三德妙理本非别法全指众生生死三道当体即是
然则生死涅槃既迷悟不同如何见当体相即当知
所以体即者良由各具常无常二用故以高下明之
乃成各具若约事用之义虽则各具二用体同强分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0c 页 X57-0070.png
迷悟本无差别此则三法理体无差如此明其高下
始见双游最初本体第二事理者如疏云即事而理
即理而事二谛即中中即二谛非二中而二中是则
双游义成雌雄亦成然此事理如何分之当知事即
事造三千理即理造三千既便是事理二造如净名
记所示事暗非暗理明非明虽即事理位殊亦曰事
理不相妨碍由因双游成果双游故也行于非道理
亦如之故得證向双游句巳则三千世间皆名非道
所示痴爱不离空中明暗理同方名佛道以此文言
之岂非荆溪以二造便是双游事理之义是故当知
只一三千在高在下双游并息即四明所谓互遍互
收乃成互具二用即事理二造三千二造即是三谛
故有次番二谛即中中即二谛生死涅槃一切诸法
一一无非即三谛故一一具故故有事理二造三千
中边既即一体不二一亦不立是故第三一番有亡
照也三谛俱亡故非二中虽亡而照三谛俱照故而
二中事理后有此二番者不出中边亡照虽有三番
只是事理三谛三千中边亡照只是释成事理法体
如此三谛俱亡俱照便同辅行云三谛无形俱不可
见此即俱亡然后俱照云然即假法可寄事辨即此
假法即空即中空中二体二无二也心性不动假立
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称虽亡而存假立假号此文
便同双游中非二中而二中一番如此二用方见即
一切法遍一切处无法不然无法不可何以故不出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1a 页 X57-0071.png
三千三谛故第三游息者游即双游息即并息如疏
云在下在高双游并息然此事理常无常法如何论
于游息当知若约事理相对以论相即于能常能无
常点示相即谓之双游以双游只是相即故净名记
云理性相即故曰双游又云事理相即义不相妨又
云双游之言必相即故故知双游只是相即在喻谓
之双游在法谓之相即若乃并息者双游既约相即
并息便可知之此约一体而论二鸟并息以喻事理
一体大底约一法论之故喻之以并息约二法论之
故喻之以双游虽有二鸟而游息未尝不俱巧喻事
理一体相即其妙如此此如章安云第一义者非常
无常故无差别若二鸟双游明其二用二鸟俱息明
其双寂即用而寂寂灭为乐是大涅槃文中既以第
一义大涅槃以论双息岂非一法而论并息若得此
意中道之理同名为用便自可会第四横竖者如疏
云横竖具足无有缺减如何辨于横竖当知横则约
法也竖则约人也以由三番一体相即生死涅槃更
无差别如何拣之所以须约横竖今家凡论诸大乘
经生死即涅槃处一言即者不可不拣便有六即故
须约人若以六即拣之如荆溪所谓岂可障智无明
犹存不破而得名为明暗相即故修观者理亦相即
岂可一向推功上人当知约横论竖一一具足约竖
论横无有缺减如此则约法横论虽乃双游并息约
人竖辨不妨在下在高又复横者只是理同故即竖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1b 页 X57-0071.png
者只是事异故六横竖义不相妨事理未尝暂异故
荆溪云深符圆旨永离众过良由于此第五凡圣者
如疏云此中备有凡凡共行凡圣共行非凡非圣共
行约人法分别俱成然则上约竖明巳属约位之义
今来何得又约凡圣当知经中鸟喻正答云何共圣
行之问既约双游并息以明共行所以须论凡圣共
等须如此之非凡非圣者即上所谓理同若乃凡圣
即上所谓事异凡圣约迷悟别拣横竖约因果通拣
通拣者今家通拣诸大乘经即义别拣者为依经中
辨法别拣辨法者以经中意虽凡圣迷悟高下不同
其法体未尝不同即双游并息元意即大经谈常之
大纲五义不同总是准大经本疏一文开演涅槃大
义如此。
释疑者略有五重初释唯在大经之疑二释事造无
常之疑三释理造为用之疑四释部通馀教之疑五
释应身二用之疑初重者今问一代诸大乘经无不
谈即何故二用唯在大经当知此乃只是文别所以
文别此经者良由此经正谈常故如荆溪云涅槃扶
律显常又如妙玄谓之谈常辨性若乃常破无常即
对治法非第一义如疏云二鸟双游譬喻如来无二
二用释论云常与无常是对治法非第一义然今此
明如来无二二用者非常非无常能常能无常与法
华部同若在法华作权实说若在大经作常无常说
虽随缘不同所说有异论其法义殊途同归权之与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1c 页 X57-0071.png
实常与无常盖同出而异名尔若常破无常便同法
华判羲无常异于常故若第一义非常非无常能常
能无常便同法华开义如疏云开昔无常即是今常
如此明之二用之文文别大经不通昔教何以故昔
教未开显故若不约开显明常直约一体相即圆常
言之此义稍通诸大乘经 释第二重疑者今问事
造若是无常正如净觉所破之见以净觉正用此文
何以得知如义编中引净名记以三千为非道空中
为佛道乃云寄语后学熟思此文净名记中正以佛
道非道是双游羲若如此则事是无常正合净觉以
三千为所破当知不然今此二用正显四明事理一
体相即岂有无常为可破法今此二用既一体相即
无常全是于常不动一法方见二用双游并息若乃
破事显理正违二用是则双游一切不成如妙玄破
古谓之单轮只翼不能飞运正遭此责须了常与无
常事理三谛一体相即在下在高法法宛然若不亲
见此意几遭净觉僻解所惑何能尽见他人之非何
能深明圆即之义 释第三重疑者今问荆溪云理
体无差差约事用如何今来所明理造并属于用若
事若理俱名为用此之一问由来久矣亦可开作二
问一问理造属用二问二用无体今试为伸释之此
有二意一约法体示二约果用示约法体者今此二
用非约事理相对从理体起事用之义今此谓之用
者只是造之异名言二用者犹言二造也在华严谓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2a 页 X57-0072.png
之造在大经谓之用若信事理俱造何疑事理不俱
名用若事理相对不妨理体无差差约事用此义自
在约果用者良由如来果上得非常非无常一体故
能顺众生或作无常说或作常说又开无常即常乃
如来果上所用并属施设故名为用如疏云昔用无
常今教遍一切法悉开为常当知皆是佛之胜用得
此二意方见二用所归不迷元意是故疏中不曾言
体只云二用良由于此有人乃谓并息为体又如旧
师所说还指理为并息二用归体此皆矢双游元意
事理体一如向所说 释第四重疑者如金錍云若
约部通论一切兼带又如钞玄云涅槃犹带三乘得
道若如此则大经既通馀教偏小如何亦得明此双
游之义当知如上所明此约同法华开权而说即是
经初所开常宗偏小若开即知此是圆常之法终以
此为究竟所归虽禀馀教乃暂尔耳如荆溪云权用
三教以为苏息实不保权以为究竟即是此意又复
当知大经用权自有二意一为后段二为灭后为后
段者此是追施为调熟故为灭后者如妙玄云涅槃
临灭更扶三教诫约将来使末代钝根不于佛法起
断灭见所谓扶律显常不出此之二意 释第五重
疑者今问如上所明二鸟双游所喻之法如本疏所
明三番自是事理中边亡照若净觉四明各据以明
应身二用莫与本疏所解殊不相干如何两家可以
引之不但净觉如四明生身即尊特此自是应身解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2b 页 X57-0072.png
脱随机之用若尔三番言之义当事理中属事三谛
中属假如何可以直将双游證之成应身二用当知
若依净觉但将二用直欲属对生身尊特斥四明云
常无常二用二鸟双游如何分别此则不可何也双
游之喻本非明应身二用双游二用自是约法横义
应身二用自是约人竖义以由应身二用正是能显
究竟果人佛界二身此正如荆溪破古谓之望声释
义今若依四明所说正得双游元意生身所以即尊
特者双游遍一切法无非事理三谛一体相即一一
互具一一互收故故能證成佛界二身生身尊特一
体相即所以不同净觉自如胡越若丈六若高大一
一相好当处无不即具事理三谛岂有一法而有缺
减如向辨两家各据议论四明所说有尊特即生身
如何方便实报所现之身倒即同居之身若晓今意
不妨相即不动一法即具事理三谛故岂可将两身
相合以为相即如四明云应知但得无常则失常用
得常用者二用双融故云无不即具事理三谛所以
若丈六若高大一一无有分齐四明之宗妙尽于此
五重释疑兼前两意总是大经二鸟双游。
* 金錍义十篇
金题从喻以显功能通指始末能扶觉大乘者佛眼
之膜故云也他宗于此佛眼其膜有三重焉不了果
地诸法无非因心本具谓因心伹有其性至果方有
其事者一也由此一重遂不了佛性遍情无情一切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2c 页 X57-0072.png
处者二也由此二重故不了大经权实之文执权迷
实者三也此之三重相由而有扶此三重之膜佛眼
可谓明矣良以不了诸大乘经所说果地诸法未尝
离我因心因果既隔因心佛性不遍无性于大经则
执彼权文而迷实教荆溪禅师岂好辨哉上为大教
假梦而作观夫特假梦者恐意亦有三焉一者显观
心常在佛性故如云未尝不以佛性义经怀是也二
者达问答都无所得故如文末云忽然梦觉问者答
者所问所答都无所得是也三者护时情不敢正斥
故如题下云假梦寄客立以宾主观者恕之是也禅
师不敢自谓注题之下止见一意而巳既假梦而作
故不可考以造论之体乃一章尔当知题从法则全
指一念三千若非一念三千无以扶其膜也如对野
客云良由自昔不善遍览因果自他依正观于巳心
心佛众生是也此是禅师为指三重之本何也不观
一念三千何由能了大教唯心既不了之又何能了
果地诸法无非众生因心本具若了因果不离一念
一念佛性岂局有性故我禅师即于观心中云凡圣
一如色香泯净然特设以野客之名者为其不达唯
心心外无境而心无所归故也。
孤山显性尝作五章
释题未敢闻命何也考论五章所以立者为通经中
所诠自他因果之法分别与馀经不同故也今此为
明大经权实之文佛性之义固非如来一时赴机所
说如何强开五章斯乃直欲点示野客佛性之义而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3a 页 X57-0073.png
巳他引下文摩诃止观所承法也者此自指归止观
非关金錍若准辅行虽云泛例诸经亦以止观分为
三分当知三分盖为分文可以泛例尚自不可直用
止云泛例何况五章是不可也孤山本不考论五章
大体故强开之然止观十章正依法华开权统立诸
大乘经五章三分所诠自他因果之行也若使后世
人师作记亦应文前强开五章苟知此意凡曰五章
不可任臆妄立之也若晓五章大体贯通一切教部
十方三世诸佛之法如观掌果者矣。
凡圣一如色香泯净此之二句约依正各示阿鼻依
正全处极圣之自心毗卢身土不逾凡下之一念此
之二句约因果互融初句意该九界且举极下苦趣
九界即佛界也尝试论之只此一句足以扫荡邪途
廓清正道何也阿鼻依正极下苦趣蛣𧏙一类岂不
然之全处极圣之自心究竟即也究竟既尔分證等
即岂不然之若云今文只是显性不显相者何故特
云阿鼻依正圆见事理一念具足阿鼻依正岂非事
造若信荆溪如何不信四明至于果成十皆究竟者
耶。
其次句者佛果即九界也如华严偈云心佛及众
生是三无差别十界依正因果既乃互融此即三千
妙法也故知只此四句足以示观心所观三千妙境
妙境既立佛性自遍佛性不遍他宗徒立情与无情
共一体也如义例中示不思议境异他所立初云于
无情境立佛乘故即此义也金錍大旨总在于此下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3b 页 X57-0073.png
去敷宣不离于此一念三千妙境若立则金錍一卷
之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今立众生正因体遍经文
亦以虚空譬之此顺大经带权之文若约实教应云
今立众生三因体遍他宗但信众生心有正因佛性
不信遍于无情故谓无情无佛性也如今所明别教
初心云如别初心闻正亦局局能造心又如文云若
顿教实说三理元遍又云欲示众生本有正性且言
正遍不了此文如何能了别圆修性当知别圆荆溪
亲的而分但即不即异是故诸大乘经或说众生本
有正因或说众生本有三因别圆伹即不即异也大
经且云正遍犹是带权谈实直约权者虽正亦局当
知别教地前地上相对破九显一所以或说但有一
性不说性有三因若约圆者未曾发心加行以修夺
性是故亦云一性其实别圆因果修性一一三法但
即不即异教旨不同别教既而不即一切三法并属
佛界所以荆溪须立三种佛界圆即不然无非佛界
寄语学者别圆因界修性三法切须留意先圣有言
学而不思则罔前贤又云思义患不明宜熟思而明
之今此所明别教三法譬之得权衡尺寸可以尽知
天下长短重轻者矣。
教分大小者或云藏圆或云偏圆皆不了此中破立
之意与辅行不同今此自野客问闻仁所宗四教释
义以前荆溪通约大小部帙大经权实不同以对野
客未专今家教义辨之当知前文凡言大小伹约部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3c 页 X57-0073.png
帙而分不可直约藏圆等义虽诸大乘经诠无情佛
性义归于圆然对他宗不可便将今家教义辩之止
可通约诸大乘经以对声闻小宗之经而辩之也若
大教部帙如大经中缘了不遍者此是带权说实故
也故知他宗不了教之大小复于大教之中不了权
实之文每见学者未知此部帙大小之义请搜捡诸
家所说方验有所归若辅行十义此就今家教义评
之欲使今家学者于理无惑荆溪虽作金錍点示犹
恐学者未了复以十义因色香之文而评之也如教
證一义对他宗岂可得以用之当知金錍则通约大
小权实以辨之为对他宗人师辅行则别约今家教
义以评之俯为今家学者各有所归不可雷同。
应知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
此乃以他宗所用名义而示佛性全真如随缘为万
法万法之言何所不收宁隔色心佛性真如异名一
体所以便斥云子信无情无佛性者岂非万法无真
如耶波水之喻喻法可知当知今家荆溪盛谈随缘
不过此中意以随缘立无情佛性若不诠具不可立
之或通别教如何此中专约随缘以示佛性具遍者
耶借使各顺本教释义不妨别教亦立随缘者其如
祖师未见诚證所引诸文莫非生法窃谓四明指要
所立虽苕溪独扶成之熟视金錍未敢闻命若圆诠
诸法即字之义山家绝唱非此所论苕溪非是是非
良可笑也又复以引大论分真如文验之今此所斥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4a 页 X57-0074.png
知是贤首明矣但破贤首馀者望风相传他宗学者
以今家四十二字对位为例意救起信疏所引分真
如文谓大论百卷中虽无此文九倍略去不无此文
若谓九倍略去必无之者何故天台四十二字对位
九倍略去必有之耶今谓有纵有夺纵有之则如荆
溪泛为通之此乃迷名而不知义若乃夺而言之虽
九倍略去不同四十二字对位理必无之何也四十
二字虽大论百卷中无文以诸大乘经位义勘證其
说验知九位理必有之奈何分真如文既而分真如
为两派法性佛性体别名殊以华严诸经勘證必无
此义是故验知九倍理必无之决无疑矣此虽巳是
他宗随扇之差后来学者窃读今家教部引例文救
起信疏文不可不瓣如译经證义必勘同诸经若信
彼疏所引文者应当华严诸大乘经佛性法性并分
两派。
佛性之言分有二义一者诸佛之性遍众生之心二
者众生之心遍诸佛之性虽因果殊涂而同归佛性
未尝差别如文云佛是果人一切众生皆有果性此
乃诸佛性遍众生心也文云以由烦恼心遍云佛性
遍此乃众生心遍诸佛性也心性之体既遍岂局有
情若局有情诸佛成道如何一切成耶以野客不知
心遍之义故不了色遍若知心遍色遍何疑何以故
心色佛性只一体故然诸文与此中多言心造特云
色何以遍色即心故孤山专执此中及以大意色由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4b 页 X57-0074.png
心造全体是心两句谓外色不具三千须摄色入心
者殊不知荆溪为欲点示诸大乘经心造唯心之义
故也盖顺大乘多言心造唯心色既即心色心俱遍
若不信色遍心色乃隔心亦不遍如荆溪云局我遮
那唯阴质内当知诸大乘经曰造曰具曰遍曰唯等
义不可更分心色何待摄色入心色方能具耶但诸
大乘经多言心者此就众生能迷之本造法之源而
点示故也四明云以易通难以心例色恐未能除学
者之惑恐未能关孤山之说四明至于建立心色造
具之义固巳妙尽何可加之但消诸文心造云从易
者当须详审在学者不可不明白也依报共造正报
别造岂信共遍不信别遍耶能造所造既是唯心心
体不可局方所故他宗明依报共造一切唯识故云
信共遍也不知烦恼心遍故云不信别遍也此乃不
知心遍故一切唯识也故云岂信共遍不信别遍然
后总示能造所造唯心是烦恼心岂可离阴境别求
不思议境圆诠唯心唯心之言岂唯真心如何不见
荆溪明文云别见前后生灭圆见事理一念具足学
者不知烦恼心是何面目便成僻解尚谓直须观不
思议境未审弃烦恼于何处又向何处讨不思议当
知言不思议乃空拳尔每劝学者莫生戏论莫取片
文切须得意若得意者文又何难又所以难者良由
意不通也我观自古返为名言所使只如自古以无
情佛性疑为难事者只为名目之上安却佛字应知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4c 页 X57-0074.png
所以偏言之者令众生改迷故如文云以烦恼生死
是佛等性示令修习名佛等性若改迷巳谁云佛性
又所以云具性者意亦如是宜善思之。
应知众生但理诸佛得事众生但事诸佛證理是则
众生唯有迷中之事理诸佛具有悟中之事理迷悟
虽殊事理体一亦如妙玄云众生得事圣人得理又
圣人得事凡夫有理释签解云众生得即理之事圣
人得即事之理圣人知即众生不知圣人得于因果
化他感应等事众生但得非因非果迷中之理然诸
佛众生所以如此事理互论之者以事有迷悟理有
修性故虽有迷悟修性不出百界千如一心一尘无
不当处即具三千众生非但未悟亦不知迷故云唯
有迷中之事理诸佛非但巳悟亦复显迷故云具有
悟中之事理学者应知毕竟诸法未尝迷悟不知以
何为迷为悟又复众生性具有迷全未起修便自拣
异后之五即一言理即足显事异今家立一理即之
言圆诠诸法妙尽于此何也以全指三道即三德故
虽未起修为修德本以全未起修故四明云贬之极
也盖欲学者知起修故众生无始未尝离念初心起
修不可偏指真如然便只随顺四明亦不可强信直
须深得今家教部之意斯乃十方诸佛出生死路幸
愿捐弃斗诤□期出离可也。
* 总别
释签十不二门色心不二门云总在一念别分色心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5a 页 X57-0075.png
色心二法收尽三千法法三千即不二门良由色心
一一具故一家具义虽荆溪在诸教部中非不点示
四明祖述非不明白其如僻解首唱于前沿袭于兹
有乖谬者追和于后恐疑误后生使谤法起见子欲
无辞恐不可也应知荆溪于色心不二门云总在一
念别分色心者时欲点示境妙色心诸法具故摩诃
止观全此以为一念三千不思议境但在今文为明
十妙诠内之法所以作总别说趣举一法具一切法
一法既能具一切法其能具一法名之为总其所具
诸法名之为别总即能具别即所具一言总者乃具
之别名也不可迷名以失大体谨案山家一宗教部
圆诠之法一一具故事理同体虽举一法此一法外
无有馀法若有馀法事理体异非圆诠也举事即理
举理即事岂可强分理无事有分事理者自是别教
故知圆教所以分诸法者为圆偏故令改迷故若唯
圆诠只一法尔岂有二哉然则圆诠诸法法法为总
法法为别何以故诸法具故今文唯指一念者如四
明云若论诸法互摄随举一法皆得为总即三无差
别也今为易成观故故指一念心法为总然此总别
不可分对理事应知理具三千事用三千各有总别
此两相即方称妙境斯乃四明杰出山家得教部之
意以摩诃止观既全此色心为不思议境即彼所谓
一念三千是则若在今文谓之总在一念若在止观
谓之一念三千此之一念即是阴境拣示境体一念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5b 页 X57-0075.png
识阴岂可别求又如大意云随缘不变故名性不变
随缘故名心若不属事为属何法若属事者何故不
信四明事总别耶若信事总别者事理同体法法总
别何疑之有荆溪明文明如日月何故尚问出自何
文例如三千妙境出自法华经文岂有三千之言况
总在一念一念属事甚为易晓今文一念既而即是
止观一念引心造文荆溪点示心造有二一者约理
二者约事圆见事理一念具足一念之事当体即理
所以下文摄别入总一切诸法无非心性一性无性
三千宛然言无非心性一性无性者一念离过即理
也三千宛然者事理同体而具也何以自云理总事
别指要所立事总别者即总在一念别分色心也理
总别者即理造三千也事理相即不可分对若云理
总事别却须问云出自何文此若非僻解为是何通
见此说自南屏以来前辈诸师辞而辟之学者无不
信受四明之道前辈既往乖谬复作以为独步东坡
有言斯文化为异端学者至于用夷君子以之无与
为善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譬如深山大泽龙亡虎
逝变性百出舞鳅鳝而号狐狸斯言尽之矣尽之矣
于戏。
* 辨岳师三千书
岳师三千书斥四明云大师一生所悟法门不出三
千世间之谓也故指要二卷凡四十二纸有一百五
十馀处言乎三千熟观岳师如此品藻盖欲贬抑不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5c 页 X57-0075.png
意褒扬何也四明以三千为所悟法门正祖承摩诃
止观不思议境一念三千全是天台巳心所行以十
界十如三种世间因果诸法无非三谛互具互融即
百界千如成三千世间一世间即三千世间何妨三
千名为世间三千世间差即无差无差即差一体相
即何以故法法无非三谛故岂可闻世间之名便乃
怖畏今试问之若执世间是差别法既而差别只应
成十界百如何得成百界千如耶必须十界因果差
别当处全体无非三谛一一互具互融故成三千名
不思议境山家教门圆三谛者不一不异只一体故
故差与无差不可定分对也此义易解伹学者不得
其门而入之遂疑之为难解指要所解十不二明所
明十妙所诠因果自他之法指归摩诃止观一念三
千故云一期纵横不出一念三千世间即空假中荆
溪明文点示十门法法三千何怪指要四十二纸有
一百五十馀处言乎三千正是四明深领荆溪之意
故能作此钞也四明处处点示三千如处琁玑以观
大运据会要以观方来也。
书曰以见辅行云止观正明观法并以三千而为指
南便认实相须存三千而不知是心性所具俗谛之
法良由法华开权显实意在于权故不谈三千开权
不周不观三千照境不遍必须遍览因果自他依正
观于巳心指南之意正在此耳。
辨曰今谓指南者言其要也三千同一性故唯一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6a 页 X57-0076.png
法唯一法故具一念三千妙境又出法华摩诃止
观正宗法华权实正体正明观法乃以此为终穷
究竟至极之说若云为欲遍揽因果自他依正观
于巳心为指南者斯乃迷方指南何在每欢岳师
孤负宗教欺囚后贤一至于此又执三千是心性
所具俗谛之法者俗谛是事造三千事造三千即
理造三千事理一体即义方成具在一心谁分事
理大都岳师于即字之义不明故作此僻解本无
他也予又尝与学者语岳师聪明杰出之士自非
显教岂应作此僻解夫何断送三千是心性所具
俗谛一边人到于今有乖谬者尚或传为口实以
谓天台宗教三千三谛须作此说理无事有全同
别教又如义编消亡泯三千云亡者无也泯者灭
也此约字训何足言也请执卷者研详圆顿教旨
凡言无者无于何法灭者岂断灭之灭乃寂灭之
灭亦寂二边偏见而见中道何得灭三千法使空
无一物而始谓之空耶一念三千离诸见巳任运
三谛事理一体岂应僻解理无事有四明观心虽
巳明矣而必须符契祖文三千即空三千即假三
千即中又三千并常俱体俱用修性体用法法三
千斯乃圆诠诸法其妙如此是故四明除无明有
差别显六即𧏙蛇示四土金宝中兴天台今古绝
唱。
书曰殊不了三千是所立之法将所立之法作无住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6b 页 X57-0076.png
之本璿师所破除无明有差别但有具义而无即义
以不说差别法即一真故诚哉是言也。
辨曰原夫四明建立无住之本有三千法者以无
住之本具所立之法所立之法即无住之本故岂
不闻良由理具方有事用所以事用一一即理凡
言即者全体而是不可作二法相合而说此义巳
如指要据文明白点示不劳繁引然岳师取璿师
所破四明但有具义而无即义者噫岳师登四明
之门一纪殊不知即具不可异途当知一法对诸
法示本有体德故谈具也二法相对示本妙体同
故谈即也除无明有差别即具之义巳两全矣圆
教点诸法是差别者义如法华开权此权任运巳
自与实同体而妙也如净名云但除其病而不除
法岂可不信。
书曰妙乐云镜明性十界像生修十界应知此有两
重无住本立法之义一则约性自辨镜喻实相即无
住本也明喻十界即所立法也一则修性对辨镜明
合为无住本像生十界即所立之法故十界之法在
修在性皆是末事今有禀指要钞者谓三千皆实相
相宛然修性本末二俱有相仍谓镜喻未亲一何妄
想。
辨曰今谓全指实相以为镜明不妨云镜明本无
十界以对像故故有十界性本无相以即脩故故
性有相性虽云无乃无染砾以即脩故相相宛然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6c 页 X57-0076.png
四明所以本末俱有相者修性一体体相即故以
此之法取镜为喻其喻泯齐何也脩性二俱有相
既约一体相即而说当知镜喻须取同时明像同
时脩性一体虽像非明而不现明非像而无相此
属异时圆顿教旨不取异时若取异时非今所用
然此喻非独岳师不晓只四明宗下多云难会。
书曰须解自行唯在空中化他三千赴物智者云第
一义中一法不可得况三千法世谛中一心尚具无
量法况三千耶荆溪云三千世间皆名共道不离空
中方名佛道如是明文甚好研详。
辨曰四明岳师各据数文后学不决恣情取舍越
百馀年尚劳分辨岳师专守如上二文可以尽见
胸中不明诸一乘经凡言不可得者为何等语学
者应知是遣著语岂同灰断灭色入空荆溪以经
非道是三千者乃点化法九界三道即佛界三德
一一互具互融成三千法三千世间皆名非道点
即具也不知岳师欲以三千置之何地岂有空中
之外自成三千犹待即空中耶诸文凡言三千即
空即中者点事理一体相即也三千即空假中者
点境观一体相即也详夫岳师见解拆圆三谛分
对有无初学一往易晓便于四明之学或叹为叹
或谤为非纵专守如上二文且三千即空三千即
假三千即中又三千并常俱体俱用之文直如何
消予于山家一念三千苦心四明之学二十馀年
双游(此篇因讲次说讲下随听记之)¶ 第 77a 页 X57-0077.png
矣兹因山居读岳师与广智书又见广智答书迂
而且疏辄为略辩大体而巳岳师更有所涉文义
若得大体不劳馀刀与我同志者幸详览焉。
山家义菀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