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自意三昧-隋-慧思随自意三昧目次¶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6a 页


* 随自意三昧目次



* 行威仪品第一
* 住威仪品第二
* 坐威仪品第三
* 眠威仪品第四
* 食威仪中具足一切诸上味品第五
* 语威仪品第六


随自意三昧目次(终)No. 903
随自意三昧行威仪品第一
南岳大师 撰

凡是一切新发心菩萨。欲学六波罗蜜。欲修一切禅
定。欲行三十七品。若欲说法教化众生。学大慈悲起
六神通。欲得疾入菩萨位得佛智慧。先当具足念佛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6b 页 X55-0496.png
三昧.般舟三昧及学妙法莲华三昧。是诸菩萨最初
应先学随自意三昧。此三昧若成就。得首楞严定。随
自意三昧者。先以大悲眼观众生。举足下足具六波
罗蜜。菩萨行时先观众生起一子想。亦如幻化如影
如空。不可得想。而自举身作轻空想。观地而行如履
虚空。自令巳身不曲不直。巳身直行不迟不疾。亦不
左右[(厂@((既-旡)-日+口))*页]视。又不转头及望。若欲望时举身皆转。如象
王视。步步进时。观众生勿令损伤。是时众生即大欢
喜。心无恐怖无所复畏。是时名为檀波罗蜜。名无畏
施。问曰。檀波罗蜜者云何。有三种施。一者饮食。二者
财宝。三者说法。饮食布施增长寿命。衣服布施能遮
寒热。医药布施能除患苦。说法布施能破邪见。增长
慧命得三乘果。施者.受者.饮食财宝三事俱空。无自
无他无所得故。名檀波罗蜜。问曰。是菩萨行时举足
下足于诸众生空无所得。有何利益。而言具足六波
罗蜜。答曰。财食等施。增长凡夫生死身命。医药等法
但除外小病。不能除众生生死怖畏。听法之时。或有
记心或无记心。或有漏心或无漏心。未必皆善。是时
施主或有我所或无我所。或是波罗蜜或非波罗蜜。
随自意三昧中菩萨行时。以轻空身如影梦化。以大
悲眼观众生。亦不著众生想。亦不著无众生想。是时
众生见菩萨威仪容貌端直而作是念。是人慈悲护
念我等。即解菩萨意。离一切怖畏。大欢喜故。即发菩
提心。众生是时发菩提心。不名有记不名无记。不名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6c 页 X55-0496.png
有漏不名无漏。不得我所不得无我所。即得无生智。
云何而言非波罗蜜。菩萨行时。众生欢喜无所畏故。
善摄行威仪。无伤损故。此即是施众生命。不得巳身
不得众生。亦不得威仪想。无所得故。此岂非是檀波
罗蜜。众生见菩萨威仪。解菩萨意。离怨结想得无生
解。离烦恼结住菩萨心。此岂非是除众生病。增长慧
命智。慧命者即是波罗蜜。菩提心者尽智.无生智。烦
恼尽故名为尽智。十二因缘毕竟不生故。是名无生
智。此即是般若波罗蜜。汝云何言非波罗蜜。菩萨行
时。以无畏施利益众生。名檀波罗蜜。于诸众生无所
损伤。离罪福想。名尸波罗蜜。菩萨行时。心想不起亦
不动摇。无有住处。十八界一切法不动故。名为羼提
波罗蜜。具足忍辱故。菩萨行时。不得举足下足心。无
前思后觉。无生灭。一切法中无动无住。是名精进毗
梨耶波罗蜜。菩萨行时。不得身心。一切法中无受念
著。不得生死。不得涅槃。不得中道故。一切法中不乱
不味。离定乱想故。是名禅波罗蜜具足。能起诸神通
故。菩萨行时。头等六分如空如影如梦化炎。无有生
灭亦无断常。无两中间。三毒.四大.五阴.十二入.十八
界.十二因缘毕竟空无所得。既无系缚亦无解脱。是
名般若波罗蜜智慧具足。是故菩萨行威仪。举足下
足。念念具足六波罗蜜。问曰。此义出何经中耶。答曰。
出首楞严经中。有众生得闻首楞严名。胜得四禅四
空定。问曰。汝向说新发意菩萨学随自意三昧。若得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7a 页 X55-0497.png
成就。是时名为首楞严定。我今不解首楞严定。云何
菩萨行威仪中举足动步而常入定。具足一切诸波
罗蜜。唯愿仁者为我解说。答曰。汝当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略说此义。菩萨行时。未举足欲举足。未生
念欲生念。先观未念欲念心未起念时。无有心想。亦
无心.心数法。是名心性。是心性无有生灭。无明无闇。
无空无假。不断不常。无相貌。无所得故。是名心性。亦
名自性清净心。是自性清净心者是涅槃。不能觉了
者即是生死。妄念思想未生时。是时毕竟无心者。名
为无始。求自性清净无始心毕竟空寂。名为能破众
生。是故佛言。无始空破众生。毕竟空破诸法。无始空
破未念心。毕竟空破欲念心。是无始空破无始无明。
毕竟空破有始无明。问曰。汝向者说无始空破众生。
无始空者既是性空。诸法若性自空即无有和合。云
何有众生可破。答曰。是假名和合。虚妄颠倒非是实
众生。实众生者名为心性。夫心性者。无有生死亦无
解脱。一切众生无始来受。故倒观本源。无始亦空。无
始空者是名性空。性空者是真实众生。真实众生无
有生死。众生若能解。即是无生智。尔时生死即是涅
槃。更不别有涅槃之法。是故佛言。众生涅槃本自有
之。非适今也。以是义故。新学菩萨欲行时。观未念心
不可得。问曰。未念心灭。欲念心生。未念心不灭。欲念
心生。答曰。未念心灭竟。欲念心生。难曰。汝未念心既
灭。欲念心从何生。汝若未念心灭。欲念心生。是事不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7b 页 X55-0497.png
然。何以故。未念心既灭。名为断尽者。名为死灭。若未
念心尽灭。以欲念心自生者。便是两心各不相知。心
不能自知心。如指不自触指。心亦如是。汝若一心。即
无前后。复堕常中。汝若二心。生灭各异。复堕断中。未
念念心常。亦无此理。断亦无此理。欲念心亦然。如汝
向者答我。未念心灭竟欲念心生者。便是两心。若有
两心。即有两神。便是邪见。何以故。若有两神。唯一有
众生即有两众生。即是外道义。两神若前后亦不可。
若一时亦不可。若两神共合作一亦不可。若一能作
两亦不可。皆是外道义。何以故。般若经中一切众生
毕竟不相续。一切法亦不相续。若心及一切不相续。
云何有断前灭后生。若前灭后生者。即不相知。云何
令人忆一生来事念持不忘。汝若一念中知。便应忘
一切事各灭坏。若心常住不变易者。亦不能知一切
法。何以故。无前因后果故。常亦无因果。断亦无因果。
亦无罪福。复无业报。瓦石无异。皆是外道义也。是故
佛法中众生心性不断不常。毕竟不相续。无心无无
心。汝未念心若不灭。欲念心自生。是亦不然。何以故。
无一断一常故。亦无前常后断故。若未念心不灭。欲
念心不生。无两常并故。是事不然。若前念非不灭。后
念非不生。是事亦不然。何以故。若得非灭。可得非不
灭。既无非灭。即无非不灭。若得不生。可得非不生。既
无非生。云何见非不生。非不不不灭非不不不生亦
如是。皆不可得。亦无是不可得。观菩萨既不得未念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7c 页 X55-0497.png
心。生灭断常即无无明。亦不得欲念心。无诸行。是故
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智者了达。凡夫谓二。明与无明
虽无有二。亦非是一。是故菩萨行时。举足下足与念
念心足不自知。足亦不自知行与不行。亦不自知履
地不履地。亦不自知随道不随道。地亦复无是念。此
菩萨履我上行。不履我上行。虚空亦无是念。是菩萨
于我中过不过。亦不自知是虚空非虚空。菩萨心数
毕竟不生。亦无不生之想。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
间亦不在馀处。亦无不在。从旦涉路行至暮。无有动
想。复无不动想。亦无所经由。而善了知历涉之处。虽
无去者而有所到。虽无受者而得果报。如虚空中云。
虽无心想而能降雨。虽无主我能遍方所。远望即见。
近观即无。推寻此云本无生处。能令众生虚妄见有
往还所起。出无分散。还无积聚。不能自生。亦不从他
生。山石无念。我能生云及以不生。云亦无念。我从山
出。不从山出。各不相知。诸法亦尔。众生此身犹如浮
云。生时空生。灭时空灭。虽空能见善恶造罪众生。如
云雨雹伤害五谷及杀人畜众生亦尔。是身虽空。行
十恶者失人天报。堕在三途。如雹伤谷。行有漏善者
失三乘道。如杀人畜。人者喻佛。畜兽者喻缘觉.声闻。
众生亦尔。身心虽空。行有漏业。善恶果报如天雨雹。
若有持戒修福禅定道品次第圣行智慧神通及化
众生。如彼好云。农时要月兴致甘雨。五谷丰熟华茂
盛。人兽快乐。众生亦尔。身心虽空。持戒清净修禅道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8a 页 X55-0498.png
品次第圣行。三界傍报五戒十善及有漏禅人天快
乐。如五谷成熟。无漏禅定圣行道品智慧神通。譬如
树木华果茂盛。大慈悲云实相法雨。雨于人华各得
成实。人者佛道具足。兽者喻缘觉.声闻。三乘圣果。上
中下别。皆因持戒行善修禅获得此报。破戒之人终
不能得持戒。虽皆是空。业报各别。如涅槃中说有二
种果。色味相似。一名迦罗迦果。食者命终。复有一果
名镇头迦。食者长命。得力得色。增寿益算。破戒之人
如迦罗迦果。持戒之人如镇头迦果。身心虽空果报
不失。菩萨行时。身心无定无乱。亦能觉了一切众事。
觉及所觉俱不可得。无有诸大阴界入。众魔群盗不
得入。是故名为首楞严定。从初发心终至佛果一。切
圣行皆如随自意三昧。无初发心。无果可至。亦不失
因果。因果虽在。亦无受者。虽无受者。果不败亡。虽不
败亡。亦无处所。何以故。因空故无有作。果空故无有
想。因之与果正是一空。更无别空。观此空法。无空可
得。是名空空。一切皆空名为大空。不失因果名为中
道第一义空。菩萨观察生死诸行及修道圣行。一切
皆是第一义空。是故佛言。众生性即菩提。菩提性即
众生。菩提众生无一二。知如此名世尊。菩萨行时。观
此身心一切威仪。无行无住无坐无卧无起无立。亦
无去无来无出无没无生无灭。亦无一切阴界诸入。
是故维摩经云。法无去来。常不住故。诸法不有亦不
无。以因缘故。诸法生因者即是无明。缘者即是诸行。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8b 页 X55-0498.png
是故佛言。因眼见色。因心思觉。生贪爱心。爱者即是
无明。为爱造业名之为行。若能反流观无明源及心
性空。思爱亦空。无业无行。即无诸法生。无缘和故。一
切诸法本因缘空无主。觉此尽本源。故称真沙门。亦
名无生忍。复名无起法忍。菩萨观色心。无垢无净不
动不变。犹如虚空无想可得。名之为空亦非是空。何
以故。众生此身头等六分假名色身。本由一念忘念
心生。随业受报天人诸趣。犹如化生梦幻之体亦不
可得。菩萨既知妄念心空。即无妄念。非是空假。色身
亦尔。如影如空求不可得。是故佛言。众生色身。此色
身生时但空生。灭时亦空灭。频婆娑罗王闻佛说此。
得第三果次第。即得无生法忍智。是故般若经中昙
无竭菩萨语萨陀波崙言。法无来无去。空法即是佛。
无相法无生。空法无灭。法亦如是无来无去。即佛从
无住法亦如是。既无有住亦无来无去。是故菩萨行
威仪中。观此未念及欲念心性自清净无有动变。故
得不动三昧。发一切智慧。解一切佛法。从初发心终
至佛果未曾动变。亦不从一地至一地。一念了知三
世之事。凡圣心想国土世界劫数远近众生烦恼根
性差别一念尽知。是名菩萨遍觉三昧。亦得名为照
明三昧。以此三昧神通力故。湛然不变色身变现十
方国土。随感不同说音声亦复如是。则名为首楞严
定力随自意三昧具足成就。

* 住威仪品第二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8c 页 X55-0498.png

菩萨立时。谛观此身色之空法。头等六分如空中云。
气息出入如空中风。身色虚妄如空中华。云何得知
息实相。先观三性。后观假名。何等三性。一者心性。二
者色性。三者息性。复有三性。一者心性。二者眼性。三
者意性。先观前三性。若先观心性。沉细难知。若先观
色性。粗朴难解。应先观息。是息由心遍色处中易知。
何以故。先观息实。然后观息遍身。还归实相。所以者
何。若先观有。即受念著。颠倒难遣。是故新学菩萨先
观息实相。观其出入。是息出时从何处生。相貌何似。
根源何处。求之不得。无源无生都无处所。复观入息
从何方来。入至何处。谛观此息来无方所。入无所至。
无来即是无生。无至即是无灭。入息既无生灭。中间
亦无相貌。无能知者亦无见者。知此入息因如虚空
由入有出。入者既无出者亦然。知出入息毕竟空寂。
空是息不能自生。心念即息动。无念即息尽。是息由
心故有生灭。心即是主。谛观此心今在何处。身内观
察。从头至足从皮至髓。一一谛观都不见心。内若无
心。在外有也。复观身外诸方远近。四维上下及以中
间。一一观察都不见心。诸方既无。可在中间。摇动出
入遍身外中间悉观亦不见心。谁能观心复无观者。
是心既无相貌。名字亦无。是名观心实相。若心与息
俱无名相。我今色身从何处生。谁之所作。谛审观察
责身源由。是身无主从妄念心生。因息得立。心息既
空身亦寂灭。常修此定。深澄空法。离诸假名。知一切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9a 页 X55-0499.png
空。具足正见无复妄念。然后观息遍身出入。先观鼻
中气息往还入出。次观遍身。从头至足从皮至髓。毛
孔汗垢气息一时微细出入。审谛观察明了见之。观
此色身五相次第归空寂灭。第一相者。初观此身皮
肉筋骨犹如芭蕉。从皮至髓气息一时入出无碍。观
此气息入无积聚。出无分散。一色芭蕉观。第二相者。
次观身分芭蕉之观转虚空明净。犹如聚沫。名为水
沫观。第三相者。观此沫观一切身分转空明净。如水
上泡。名为泡观。第四观相者。观此泡观转空微薄。犹
如泡影。名为影观。第五相者。观此影观一切身分不
见相貌。犹如虚空名虚空观。菩萨具足五种明观。一
切身分如空中华。譬如世间于虚空中见有一华。不
依垆壁不依林薮。忽尔化生。远望即见近观即无。愚
人不了谓实有华。智者觉了本来无华。众生色身如
虚空华。毕竟空寂无生无灭。菩萨观身如空中立亦
复如是。菩萨尔时自观此身如净琉璃。空无所有。以
此观法利益众生增长法身。名为檀波罗蜜。为法施。
菩萨立时。以此观法引导众生。令诸众生见菩萨形。
发欢喜心。具清净戒。离罪福相。是名菩萨持戒尸罗
波罗蜜。菩萨立时。知此身中六情无主。亦知身外六
尘无形。亦知中间六识无相。是身空寂无十八界。一
切阴界及心本性。毕竟空寂无有生灭。世间八法不
能令动。故名为菩萨忍辱羼提波罗蜜。世八法者。利.
衰.毁.誉.苦.乐.称.讥。菩萨立时。一切心相无生住灭。一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9b 页 X55-0499.png
切法不住前际不住后际不住中际。无三际故。既无
生际即无住际亦无灭际。一切法中虽无去住而大
精进。身心无勌自利利他。是名菩萨具足精进毗梨
耶。菩萨立时。不见内心立。不见外心立。不见内外心
立。色身空寂。亦无立相。诸阴亦然。于一切法中不味
著。无定无乱。毕竟空故。入不动三昧。普现法界一切
色身饶益众生。是名菩萨具足禅波罗蜜。菩萨立时。
知此色身无自无他。如镜中像。如炎如化梦如幻。无
有寿命亦无我人。无众生灭。亦无隐显复无出没。诸
法自尔。无取无舍。觉了一切众生根性。随感差别。是
名般若波罗蜜。具足智慧神通藏故。

* 坐威仪品第三

四种身威仪中。坐最为安隐。菩萨常应跏趺端坐不
动。深入一切诸三昧门。观察一切众生根性。欲安立
之令得解脱。是故菩萨常入禅定。起六神通。能净五
眼。肉眼.清净天眼.通达慧眼.见真法眼.观察佛眼。觉
了一切。能度十方世界无量众生。不前不后一时得
道。是故菩萨常在禅定。问曰。菩萨何故四种身仪中
多在坐威仪。馀法亦应得独言跏趺坐。答曰。此是坐
禅入道之人坐禅之法。馀威仪中取道则难。多有动
散。结跏趺坐。心直身正。敛念在前。复欲教诸弟子入
禅定。是故菩萨结跏趺坐。馀坐法者是凡夫人坐法。
动散心多不得入定。其心难摄。结跏趺坐身心正直
心易摄故。欲教弟子学此坐法。舍诸外道邪见威仪。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499c 页 X55-0499.png
有诸外道颠狂心乱。或常翘脚。或傍身欹足。或一足
独立。或五热炙身。以是种种邪见身心不安。菩萨坐
时。令诸众生见者欢喜发菩提心。离诸怖畏入菩萨
位。是名法施檀波罗蜜。菩萨坐时。身心不动。众生见
者能发净信。离杀害心舍诸恶业。具足大乘菩萨律
行。是名持戒尸波罗蜜。菩萨坐时。知一切法阴界诸
入毕竟不动。能令众生离高下心不起诤论。是名忍
辱羼提波罗蜜。菩萨坐时。能令众生见者欢喜。舍十
恶业行。行十善道。修脱勇猛精进身心不懈。具足精
进毗利耶波罗蜜。菩萨坐时。能令众生舍离味著。能
断贪爱。心无定乱毕竟寂灭。亦令众生起神通力。何
以故。是诸众生见菩萨坐禅。深心爱乐情无舍离。譬
如往昔雪山林中有一仙人坐禅入定。是时亦有无
量外道在此山中邪见苦行。翘脚散足。或一足独立。
多不安稳。是时复有五百猕猴山中游行。见此仙人
林中禅定结跏趺坐。合眼合口气不出。猕猴众中有
二老猕猴。爱乐仙人学其坐禅合眼入定。信心重故
即得神通。成辟支佛。如是次第五百猕猴皆得成就
辟支佛道。是诸猕猴念此山中邪见外道身不安稳。
是老猕猴往到其所。于外道前自敷草蓐结跏趺坐
合眼入定。是时五百猕猴捉诸外道两脚结跏趺坐。
老猕猴捉诸外道两脚结跏趺坐。老猕猴示诸外道。
各以手指捻外道眼令合。如坐禅法。五百外道各生
惭愧。此坐安稳身不欹侧。是道无疑。各作是念。此诸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0a 页 X55-0500.png
猕猴必见圣人。得其道迹复来教我。信心慇重。是老
猕猴见诸外道信心决定。即现神通种种变化。五百
猕猴各现神变。外道见巳心生欢喜。心勇即发神通
成辟支佛。坐禅威仪能令畜生及诸外道信心欢喜
成辟支佛。天人六趣诸众生等爱乐菩萨坐禅威仪。
发菩提心得三乘道皆亦如是。是名菩萨禅波罗蜜。
菩萨坐时。知一切法其性常定。知身无主。无我无人。
是身色阴。如空中月影现众水。色相寂灭。不于三界
现身口意。法身普现十方世界。实无色心往还来去
示现众生。能令众生各各感见。随应说法称机得道。
如阿修罗琴不以手鼓。安置空地无人之处自出种
种微妙音声。能令天人所闻各各别异。称意欢乐。菩
萨禅定亦复如是。实无觉观系念思惟。亦无色像现
身口意。众生各各感应不同。如空月。是名菩萨禅波
罗蜜。菩萨坐时。虽无心阴界入。见于一切法皆如梦
想无觉观心。具足无量一切辨才。一念悉知三世九
道凡圣差别。思觉不同优劣差别。不预思惟知过去
世无碍。知未来世无碍。知无为无碍。知世谛无碍。知
真谛无碍。知第一义谛空无碍。离常定。一念遍在十
方佛前。现神通力种种变化供养之具供养诸佛。一
时变现入六道中。菩萨色身对众生机随应说法。一
念受持一切佛法。悉知诸佛弟子种数。一念能转法
诸佛法轮。尽知众生烦恼利钝差别。成闻菩萨音声
不同。能断烦恼。虽无色像阴界入诸见。具足如此无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0b 页 X55-0500.png
量辨才。是名菩萨般若波罗蜜。问。般若波罗蜜名何
等法。答曰。般若波罗蜜名一切种慧。三乘智慧尽到
其边。是名彼岸。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问曰。如是智
慧从何处生。答曰。无有生处。何以故。如大品经中先
尼梵志问佛世尊。如来所得一切智慧从何处得。佛
答先尼。无有得处。如是智慧。非内观中得是智慧。非
外观中得是智慧。非内外观中得是智慧。亦非不观
得是智慧。是时先尼梵志即于佛一切智中得生信
解。深入般若波罗蜜。是故言无有得处。更有人言。问
曰。何者为内观。何者为外观。何者为内外观。云何言
亦非不观得是智慧。答曰。内观者是内六根。眼.耳.鼻.
舌.身.意。外观者是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外观者
中间六识。眼识触因缘生诸受。乃至鼻.舌.意识触因
缘生诸受。菩萨观内六根性空无所得。观外六尘性
空无所得。观中六识性空无所得。若不观察亦不能
得。是故佛言。亦非不观得是智慧。无所得即是智即
是慧。所以者何。大品经一心具万行品中。佛告须菩
提。诸法无所有性即是道即是果。若于诸法中有见
者。此人无果。坏法性故无道果。是故佛言。诸法无所
有性。即是道即是果。诸法者即是众生十八界。内有
六根界。外有六尘界。中有六识界。观内六根能破贪
瞋淫恚愚凝无明调慢诸烦恼结。能破自身我见及
离我所。无有寿命众生主者。离受念著。毕竟空故是
名智。无所得故名之为慧。观外六尘。于色尘中青黄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0c 页 X55-0500.png
赤白女等色是名外身。起贪爱心能生烦恼。菩萨尔
时观此外身。修死尸想。膀胀烂坏九想具足。乃至十
想成就。归空尽灭更不复生。观察觉了能破烦恼是
名为智。无所有性是名为慧。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观察中识无分别想。无自生处。假内外因缘和合而
生。都无自性。观内六根空无有主。观外六尘空无形
色。和合想不可分别即无六识。是时智慧无有得处。
若不坐禅明了观察是十八界。亦不能得如是智慧。
是故佛言。亦非不观得是智慧。众生五识但能当境。
能知现在五尘之事。不能究竟嘱当受持。然此意根
虽无处所。遍能嘱当五识之事。然其意识都不曾往
与五识含。虽无往还能悬嘱当。五尘五识因缘之事
虽无住处嘱当。五识计校思惟远近受持皆悉不忘。
善恶无记亦复如是。如是意根意识虽无处所亦不
动摇。如梦中识六能觉了。总摄六根之事。凡俗愚人
是六种识随缘系缚。亦不能知五根有处意根无处。
谓各各缘。不能了知总别之想。是名凡夫分张识相
生死根栽。非是圣慧。新学菩萨用第七识刚利智。观
察五阴十八界等无有集散虚妄不实。无名无字无
生无灭。是时意根名为圣慧根者。从得信根乃至慧
根。如是五根中说。因此信慧二根。力无所畏。总说有
二种用。内能觉了破烦恼结。入无间三昧。得解脱智。
能觉一切众生根性。外能摧伏天魔外道。宿命神通
皆得具足。发言可信实不虚谬。名为信慧。善转众生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1a 页 X55-0501.png
住七觉慧。故名圣慧根。圣名无著亦名清净。能度众
生立照为圣。无著者。以圣慧根。觉知六根空无有主。
觉知六尘无色。觉知六识无名无相。如是三六无灭。
无取无舍。断一切受。故名无著。虽知巳身及外众生
诸法实相。亦能生知众生根性。是故名圣。得阴界实
相。舍一切著。故名无著。若无爱著即无染累。了知诸
法自性清净毕竟寂然。诸法者是十二入.十八界妄
念心。凡夫不了能作生死无。众宋结集遍行六趣是
名众生。菩萨以此圣慧根力善教道之。令诸众生同
證圣慧。故言清净能度众生。为天人作教师。故名阿
阇梨。阿者名一。得一切法。从初不生亦无有灭。是名
自觉。名之为阿。阇者是众生。菩萨能以一相圣慧觉
说众生。令得解脱。是故名阇。以此自觉觉他无上慧
阿二事留名后代。众生所归永劫不绝。是故名梨。是
故佛言众生性即菩提性。菩提性即众生性。菩提众
生无二。知如此作天人师。凡夫六根圣人六根。是凡
圣根无一无二。不觉是凡夫。觉了是圣人。生死烦恼
根即是圣慧根。凡夫丑陋不净身即是相好妙法身。
菩萨尔时观此眼根作是念。何者是眼。云何名根。作
是观时。知此眼根无主若空。无主即无眼根。求根不
得亦无有眼。但以虚妄所见青黄赤白种种诸色。贪
爱念故名之为眼。无眼故不了。如向谛观知无根情。
若无眼即无情。识既空无主无分别者。亦无虚妄种
种诸色。各各不相知故。亦无和合。毕竟寂灭空无所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1b 页 X55-0501.png
有。如是观竟。亦无能观法。无所得故。无眼无眼名字
是为眼。无作解脱门亦得名为无缚。何以故。既无系
缚谁解脱者。是时无根无色尘。既无根尘亦无有识。
是故名为无眼无分别者。复次耳根闻声。菩萨尔时
谛观此耳谁能闻。耳根闻耶。耳识闻耶。声能自闻。为
用意识闻。如是观巳。非耳根闻。非耳识闻。亦非声自
闻。意识亦不能自闻。何以故。耳根无觉知故不能闻。
若耳根能闻。聋人应能闻声。聋人不闻故。当知耳根
不能闻。耳识一念不能分别一。故亦不能闻。是声无
根故。不能自觉亦不能闻。意识亦不能闻。众缘和合
乃得闻声。所以者何。先耳声相对。然后意识生。与耳
合故则能分别音声。一一观察空无闻者。若无根闻
即无有识。根不往受。声不来入。各不相知亦不相见。
声如空响无生无相。耳无根无识毕竟空故。无耳无
耳名字耳。解脱门既无缚者。亦无解脱。凡夫不了。谓
我能闻。是故名为闻闻。新学菩萨断一切受。得萨婆
若。證实相慧门。得音声忍。无取无舍。名为闻亦名不
闻闻。得性空智。亦得名为不闻不闻。略说耳根。其义
如此。复次鼻闻香者。谁能闻。观此所臭香从何方来。
何处生也。入至何处。受者是谁。相貌何似。如此观时。
知是香触无所从来。入无所至。亦无受者。复无相貌。
不可分别。空无所有。鼻无根无识无臭无香。亦无名
字鼻解脱门。既无缚者亦无解脱。亦善通达一切众
香。舌嗜味者。谛观此味从何所来。何方所生。入至何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1c 页 X55-0501.png
处。谁受味也。相貌何似。唇受味也。齿受味也。舌受味
也。咽受味也。如是观时。了知此无所从来亦无所至。
复无住处。亦无受者。无生无灭。亦无相貌。无舌无味
无根无识亦无名字。舌解脱门。既无缚者亦无解脱。
亦能善知一切味相。身受触者。男女众事细滑痛痒
粗涩冷暖轻重坚柔。如是等触能生贪爱瞋喜等事。
众生为此乃至失命不知惭愧。为此轮转六道生死。
新学菩萨谛观此触。从何处生。由爱因缘。我若不拔
如是爱根。必当生恼。身心恼故名之为苦。因缘生故
无常。不自在故无我。虚妄故无实。无实故空。谛观此
身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从头至足薄皮缚缠裹。内有
肌肉筋骨髓[脑-月+骨]血脉屎尿肝胆肠𦝩虫疽脓血。种种
不净充满身中。凡夫不知谓是好物。忽尔无当命尽
死去。膀胀烂坏虫散离散。头脚异处白骨在地。风吹
日炙火烧作炭散灭归空。无我.无人.无众生相.无寿
命亦无生灭。犹如虚空。是名钝根坏色归空。若利根
人谛观此身色性。自性空非色灭空。何以故。我今此
身本从一念心生。妄念之心无形无色。无有方所。犹
若虚空。心亦如是空无相貌。知心寂灭身亦无主。生
如浮云生。灭如云散灭。粗观如此。若细观者。我今此
身犹如云影。如云空中行。地上见影。实无能有见。此
身亦如是。幻化难了别。空云是行东。云影是人身。云
散影即无。东尽人亦然。是身本无体。无色亦无形。行
东及身影。本来常寂然。如此观时。无身无身名字。是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2a 页 X55-0502.png
名身无作解脱门。既无缚者亦无解脱。知身如此。亦
能善解一切诸触无所得故。言法者。一善。二不善。三
者无记。今欲观察意触法者。当以非善门.非不善门.
非无记门。破前虚妄执著善.不善.无记等无明。新学
菩萨应先观察意触诸法。问曰。馀五根皆有处所。眼.
耳.鼻.舌.身有可见处。今此意识相貌何似。住在何处。
为当在内。为当在外。为在中间。为在五藏。为何所似
名意识。答曰。非五根。非五识。非内外。非中间。亦不在
馀处。何以故。五藏对五根。五根对五尘。根尘合生五
识。今此意根都无处所。复无相貌。而能记物。何以故。
譬如有人卧眠熟时。无情尘识而能梦见阴界诸入。
乃至觉时犹故不忘。观察此梦都无方所亦无住处。
无色无形而能物。如睡眠梦乃至觉时观。不见梦主
及不见所梦阴界数重都不可得。而复不忘。意亦如
是。虽复不在五藏.五情.五尘.五识.五触.五受。虽不在
此三十事中。而能鉴照三十数重善.恶.无记。亦不在
三十事外。所以者何。五根不相知。意根即不尔。亦在
亦不在。云何亦在亦不在。若意识不导。五识不成。不
能分别。是故不得言不在五识。如人有病聋盲齆哑
及身舌顽疵。意识是时于五识中无用。不得言在。问
曰。上耳根义中说意识但能识过去。五尘不得识现
在。五尘若如此者。与今义相违。所以者何。若意识导
五识能识五尘者。即是现在义。云何而言不识现在
五尘。答曰。过去有二种。一者过去过去。二者现在过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2b 页 X55-0502.png
去。过去过去者是远过去。现在过去者是近过去。一
念心中前思后觉。譬如行者到法师所听法时。忽尔
初闻说法之声名之为思。忆念分别名之为觉。初闻
说法未解语意名现在尘。忆念法师语分别中事名
之为觉。名现在义。前思是耳识。后觉是意识。更有一
解。义则不然。初闻声未能思惟是耳识。思惟分别是
意识。问曰。耳分别声。意分别法。云何言耳伹能闻不
能分别。答曰。此所言者当根说义。耳分别声者。意识
合用非耳独能。如人思惟观行之时。傍边人唤意识
不照声。耳则不能闻。声云何得。如昔二年少比丘常
修禅观。有一老比丘是二年少比丘初出家时师。唤
二弟子在一房中坐床上啖饮食。复有比丘床前坐
喻啖饮。住床上一比丘思惟观察地上比丘。是时有
师隔一人坐。唤观行比丘。大唤五声。耳都不闻其师
唤声。是故得知意识不照。耳不闻声。云何而言耳独
能闻声。更有一谷。有诸人等在讲法众中坐。意识专
观往昔众事。亦复觉现在外缘。乃至下讲。都不曾闻
法师语声。以是定知。意不属当。耳不闻声。问曰。昔有
一人禅定寂嘿。耳闻远近种种音色。一时历历不相
杂乱。复有一人坐定定寂嘿都不闻声。此二种人各
入何定闻异。答曰。坐禅寂嘿闻一切声。一时能闻不
杂乱者。有二种人。一种人未能甚深禅定。始入初禅
住一念前。名为微细寂静一心。但闻住处城隍内外
远近数里种种音声。不能远闻诸方国土。二种人者。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2c 页 X55-0502.png
是人得入甚深禅定。得天耳通。能闻小千国土一切
音声。乃至二千国土三千大千国土一切音声。亦闻
十方一切音声。若复有人禅定寂嘿。不能闻一切声
者。亦有二种人。一种人者。未得禅定。初禅前得细住
心。名曰住触。不自觉知犹如眠熟不梦之人。此是魔
鬼𨳲其心识。状似禅定都不自知。入时不觉至出乃
知心识。问何处去。更有一种人禅定。不闻一切声者。
此人薄禅罪重入死心定。此非好禅。此是障道定。其
人顽痴。自谓我今得寂灭涅槃。亦复名为灭尽定。此
非涅槃道。设使经劫住是禅中。不尽道法。名障道罪。
亦名魔鬼夺其识去。魔力持之状似禅定。更有一种
人。禅定嘿然不闻一切诸道音声者。此人名为自在
禅定。欲闻十方一切音声即时得闻。意不欲闻即不
能闻。是故名为自在禅定。亦得名为日入三昧。何以
故。昔日佛在田中阿兰若处林中禅定。近边田中耕
者二人。持中有四时天风雨雳地动。四牛二人一时
怖死。佛不闻也。佛答言。我不闻声。其人重问。佛入无
心定也。答言不入无心定。其人复问。若有心识云何
不闻。佛答人言。我有心识。恒无妄念。我时故入日三
昧。不取音声是故不闻。譬如日入一切不照。我亦如
是。是名菩萨自在禅定。复如舍利弗山中禅定。值毗
舍阇鬼将领诸鬼山中游行。时舍利弗断其路坐。碍
不得过。毗舍阇鬼即大瞋恚。以金刚杵尽力极打舍
利弗头。振动三千大千世界。时舍利弗不觉不知。从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3a 页 X55-0503.png
定出时觉头皮多少异常。起来问佛。世尊我今头皮
多少异常。佛言。毗舍阇鬼以金刚杵极力打汝头。振
动三千大千国土。值汝入定。若不入定碎如微尘。问
曰。是舍利弗入何禅定力能如此。答曰。一切禅定力
皆能如此。若入金刚壁定三昧。天魔外道毗舍阇鬼
所不能近。若欲近时。天魔外道鬼神即自碎灭。况复
能打。问曰。一切禅定无受念心。云何舍利弗入大禅
定。毗舍阇打头皮少异。答曰。令后人知禅定力。故作
此问。留名后世引导众生。是名菩萨自在禅定。菩萨
复有自在禅定。若入禅定若出禅。定行住坐卧身心
无定无乱。常能示现一切佛事。上人能觉下人不如。
是名菩萨自在禅定。问曰。众生六识是生死识。不是
智慧。涅槃经云。依智不依识。今此意识是何等识。而
能如是种种巧用智慧无差。答曰。一切众生用智有
异不得一等。愚痴凡夫用六情识。初心菩萨用二种
识。一者转识。名为觉慧。觉了诸法慧解无方。二者名
为藏识。湛然不变。西国云阿梨耶识。此土名为佛性。
亦名自性清净藏。亦名如来藏。若就随事。名智慧性。
觉了诸法时名为自性清净心。识之与心二用各别。
凡夫六识名为分张识。随业受报天人诸趣。菩萨转
名第七识。能转一切生死恶业。即是涅槃。能觉凡夫
六分张识令无变易。即是藏识。此第七识名金刚智。
能破一切无明烦恼生死结使。即是佛法。譬如健将
降伏四方夷狄怨贼。诸国弭伏皆作民子。第七健识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3b 页 X55-0503.png
勇猛金刚决断诸法。亦复如是。藏识者名第八识。从
生死际乃至佛道。凡圣愚智未曾变易。湛若虚空亦
无垢净。生死涅槃无一无二。虽假名亦不可得。五根
不能见。无言能空。何以故。无空无无想。亦无有无作。

「 不合亦不散
 亦相法亦无
 善恶虚空华
 解即会其如
 能了是圣人
 不了是恶夫
 法虽无一二
 愚智不共居
 不了是有为
 了者即无馀」


* 眠威仪卧品第四

「 昏夜寝息
 当愿众生
 休息诸行
 心净无秽」


「 身四威仪中
 眠卧最安乐
 菩萨涅槃卧
 诸行皆寂莫」


新学菩萨安稳卧时。知一切法皆如卧相。寂不动摇。
云何为安。不危者为安。夫安稳者。何者是也。不动不
流名为安也。何法不动。何法不流。所谓眼对色生贪
爱。必造诸行业。贪爱为动。行业为流。随业受报天人
六趣岂非流也。如大集经中佛告舍利弗。因眼见色
生贪爱者。即是无明为爱造业。名之为行。至心专念
名之为识。由识造业遍行诸趣。当观此眼。识在何处。
何者是根。谁能见色。色从何生。精非是眼。如清盲人
眼精不坏根亦不破。如好眼人不能见色。生盲谢时
即能见之。然此盲法初无生处。又无灭处。盲法不自
知我是盲能遮于色。亦不作念不能遮色。眼不自知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3c 页 X55-0503.png
我色法盲来遮我。亦不作是念盲不遮我。各不相知。
眼色亦尔。何者是眼。清自非眼。童人亦非眼。色亦非
是眼。精及中泪亦非是眼。迬骨亦非是眼。若一一是
眼。应有众多眼。无多眼故。当知非一一是眼。若共成
一眼。是义不然。无和合故。盲及众缘一一皆空。无有
集散。各无生灭。空明亦然。毕竟空寂。如是观时无多
无一。即无有眼。亦无名字。不断不常。无诸阴界。无贪
无爱亦无无明。都无相貌。如睡无梦都无所见。明与
无明俱不可得。无行亦无识。亦复如是。亦无一切阴
界诸入。是故维摩经言。所见色与盲等。一切诸法毕
竟不动。不动者即是不流。如人卧时。一切事息都无
思觉。诸法亦尔。是名安眠。不动曰安。不现曰隐。寂灭
为眼。菩萨自觉。复以此法觉悟众生增长慧命。是名
眼义。法施檀波罗蜜。菩萨卧时。善恶欲界不可得故。
亦以此法利益众生。是名持戒尸波罗蜜。菩萨卧时。
一切阴界不动摇故。自利及众生。是名忍辱羼提波
罗蜜。菩萨卧时。一切阴界无生住灭。自利及他。是名
精进毗利耶波罗蜜。菩萨卧时。一切阴界无定乱故。
能利众生。是名定智禅波罗蜜。菩萨卧时。一切阴界
入如虚空华。无决定相。能利一切法界众生毕竟解
脱。皆得菩提亦悉具足行住坐义。菩萨虽眠。应化普
现无量法界。一切威仪。众生感皆得称机安稳而卧。
同證涅槃。万行休息。如人睡眠。是名菩萨眠义中般
若波罗蜜。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同上三威仪不复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4a 页 X55-0504.png
更重广说。

* 食威仪中具足一切诸上味品第五

菩萨得饮食时。先应咒愿。两手合掌。心念一切十方
凡圣。而作是言。

「 此食色香味
 上献十方佛
 中奉诸贤圣
 下及六道品
 等施无前后
 随感皆饱满
 令诸施主得
 无量波罗蜜」


「 若得食时
 当愿众生
 得禅悦食
 无馀味想
 若得食时
 当愿众生
 得法喜食
 甘露味想
 啖饮食时
 当愿众生
 餐涅槃饭
 到彼岸想
 饭食巳讫
 当愿众生
 种智圆满
 觉众生想
 澡𡃤饮讫
 当愿众生
 妙觉常住
 湛然明净
 新学菩萨
 得饮食时
 一心受食
 无杂念想
 念时香气
 如旃檀风
 一时普遍
 十方世界
 凡圣随感
 各得上味
 凡夫闻香
 发菩提心
 饿鬼闻香
 一时饱满
 舍饿鬼身
 发菩提心
 畜生闻香
 即得饱满
 舍禽兽形
 发菩提心
 地狱闻香
 舍地狱苦
 得人天身
 发菩提心
 是名菩萨
 受饮食时
 布施一切
 檀波罗蜜
 施者受者
 色香味触
 空无生灭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4b 页 X55-0504.png
 是名法施
 檀波罗蜜
 新学菩萨
 巳所受食
 色香美味
 熏诸行人
 皆得法喜
 离五怖畏
 是无畏施
 檀波罗蜜
 新学菩萨
 巳所受食
 色香美味
 施饮食时
 不观众生
 持戒破戒
 但观法性
 无差别想
 能令众生
 罪福心息
 是名净戒
 毕竟解脱
 平等三昧
 尸波罗蜜
 新学菩萨
 巳所施食
 色香美味
 能令众生
 闻香心定
 得不动味
 深达实相
 离我净心
 具足忍辱
 羼波罗蜜
 新学菩萨
 以食施时
 观此施心
 无生住灭
 所施饮食
 及以受者
 无生住灭
 离阴界入
 能令众生
 闻香饱足
 离三想心
 得不住法
 亦无去来
 是名精进
 具毗梨耶
 诸波罗蜜
 新学菩萨
 受饮食时
 观前施主
 施食之心
 无生无灭
 非内非外
 亦非中间
 亦无定乱
 毕竟寂灭
 亦无灭想
 亦无无灭
 我受食心
 亦如施主
 于食食心
 同一无二
 一切众生
 受我施者
 我及众心
 所施饮食
 三事皆空
 与前施主
 等一法性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4c 页 X55-0504.png
 无施无受
 无饮食想
 能令众生
 善根增长
 菩萨身心
 虽常在定
 能令十方
 一时普现
 众生随机
 随感即现
 及闻说法
 称机得道
 知烦恼性
 即是菩提
 是名寂定
 禅波罗蜜
 新学菩萨
 受饮食时
 观阴界入
 谁见饮食
 谁受此食
 食不自知
 我是饮食
 我非饮食
 亦不自知
 我无我所
 亦无食言
 菩萨受我
 及以不受
 新学菩萨
 如是观时
 无一切受
 亦无不受
 知饮食性
 不曾动摇
 得不动智
 入如来智
 施者受者
 及见食者
 皆如食性
 不曾动摇
 得不动智
 亦能如实
 知一切法
 是名如实
 如来实智
 所以者何
 如经中说
 佛世尊问
 鸯掘魔罗
 云何一学
 鸯掘答佛
 夫一学者
 名之曰净
 如来戒也
 非是二乘
 声闻缘觉
 所持戒也
 如偈中说
 鸯掘魔罗
 复答佛言
 今当分别
 大小乘意
 一切众生命
 皆依饮食住
 此即声闻乘
 非是摩诃衍
 所谓摩诃衍
 虽食常坚固
 云何名为一
 谓一切众生
 皆以如来藏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5a 页 X55-0505.png
 毕竟恒安住」


「 新学菩萨
 如此观时
 凡夫圣人
 本末究竟
 平等无二
 亦能善达
 凡圣始终
 究竟一乘
 差别之相
 亦如色入
 法界海说」


色入法界海者即是色藏法界海。色藏法界者即是
识入法界海。识入法界海者即是识藏法界海。智入
法界海者即是智藏法界海。亦得名为色集法界海。
识集法界海。智集法界海。佛与凡夫一切具足。名本
末究竟平等。此法身藏。唯佛与佛乃能知之。法华经
中总说难见。华严中分别易解。是名菩萨受食施食。
性虽空寂。具足中道智慧藏。亦名色心神通之藏。是
名摩诃衍摩诃般若波罗蜜。受食施食具足此义。一
念一时色心音声普遍十方一切世界。能令三乘各
获其道。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如上所说。

* 语威仪品第六

语威仪中具足一切上妙巧音声普应众心称机品。
新学菩萨若欲语时。先起慈悲孝顺之心。静心正念。
一切音声。一时普遍。十方凡圣所闻不同。以此音声
普兴供养。圣人唯闻歌咏赞叹。十方菩萨同音赞佛。
修罗弹琴。乾闼作乐。天龙雨华。众妙供具四事具足。
供养诸佛及大菩萨.一切众圣等无差别。天人六道
闻三种声。一者软美语声。二者苦切语声。摧伏刚强
众生。三者杂语。随时调伏无决定声。菩萨一语能感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5b 页 X55-0505.png
众声。不先思惟应时自发。对机称情。无碍辨才力能
如此。知人天闻之离欲得道。四趣闻之离苦得乐发
菩提心。新学菩萨观语而有声出。支原观之。咽喉舌
齿都无声相。何以故。求和合者不可得故。唇非是声。
齿亦非声。咽喉及舌亦非是声。颊骨及愕亦非是声。
一一缘中求声不得。咽喉舌齿各不相知。性无和合
亦无散灭。知此音声如空中响。非断非常亦无生灭。
都无相貌。复观念心为在何处。相貌何似。如此观时。
知此念心非外亦非中间。犹如虚空都无相貌。无得
故。无语无语名字是名语无作解脱门。虽无语者。能
以一语普现众声。一语一时现无量语。何故能尔。由
本誓愿大慈悲心为众生故。一语能现无量音声。众
生感闻各各不同。解脱亦然。誓愿慈悲力能如此。非
但一语一时能现无量音声。色身普现十方世界。对
众生眼色像不同。随机感悟一时得道。所以者何。新
学菩萨以本誓愿。不惜身命护佛正法。大精进力。不
退转力。念众生身。以大慈悲欲度众生。凡所言说粗
言软语苦切杂语。皆能利益无量众生。

「 如佛仙所说
 粗言及软语
 众解音不同
 皆归第一义
 一切国土中
 众生相杀害
 菩萨现于世
 降伏使和安
 或为人天王
 或为国大臣
 或现作猛将
 方便摧恶人
 四方怨歒息
 国丰使民安
 或现行十善
 方便化众生
 或作邑中主
 造像及造经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5c 页 X55-0505.png
 开门广布施
 方便化众生
 或现作沙门
 持戒不惜身
 广说三乘教
 方便度众生
 或现作童朦
 始学初发心
 或现又修学
 朽老过百年
 或现在城邑
 或现入深山
 或现行瞋脑
 方便引众生
 或现作四众
 或称是声闻
 或称辟支佛
 或为无上尊
 新学诸菩萨
 一音现众声
 一色无量形
 方便对众生
 忍辱慈悲力
 誓愿应众生
 禅定神通力
 普现众色尔」


新学菩萨以大慈悲誓愿力故。方便慈悯诸众生故。
凡所言说。众生闻之皆得正信发菩提心。是名法施
波罗蜜。新学菩萨以随自意三昧力故。一切语时。能
令众生闻者觉悟。深达法性离空假心。亦无断常。见
诸众生持戒毁戒。性无垢净。无罪无福相。亦能持戒
不惜身命。新学菩萨誓功德力。利益如是无量众生。
是名持戒尸波罗蜜。新学菩萨欲说法时。以此法性
无名三昧。众生闻者。心想寂灭得不动三昧。是名忍
辱羼提波罗蜜。新学菩萨若说法时。粗言软语性皆
平等。无生住灭。众生闻者得无住三昧。是名精进毗
梨耶波罗蜜。新学菩萨说法语言。一语虽现无量音
声。心无定乱。能令众生闻者解悟。发菩提心。得不动
三昧。是名寂定禅波罗蜜。新学菩萨说法语言。众生
闻者离阴入。具足辨才无量智慧。如身如影如梦如
化如云如幻。无所得故。得宝幢三昧。即能具足一切
随自意三昧目次¶ 第 506a 页 X55-0506.png
三昧。获得辨才陀罗尼门。通达一切凡圣彼岸。是名
菩萨语威仪具足摩诃般若波罗蜜。

大随自意三昧一卷(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