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四教仪集注(选录「集注」本文)-宋-谛观卷四

卷四 第 73a 页
天台四教仪集注卷第四     稼四
南天竺沙门  蒙润  集

「此之三藏名通大小今取小乘三藏也大智
度论云迦旃延子自以聪明利根于婆沙中
明三藏义不读衍经非大菩萨又法华云贪
著小乘三藏学者依此等文故大师称小乘
为三藏教。」

【通论小衍俱有三藏今则别指小乘不可
以通难别故下即引经论以證别意大智
度论释大品经龙𣗳造罗什译九倍略之
卷四 第 73b 页
百卷成文亦名释论智论大论迦旃延子
此云文饰善赞咏故大论云佛灭后百年
有迦旃延婆罗门(文)非佛世之迦旃延也
聪明利根大论云迦旃延子辈是生死人
不读不诵摩诃衍经非大菩萨不知诸法
实相自以利根慧智于佛法中作诸论议
(文)则知天台以小乘为三藏本乎经论背
静法苑师毁之于前清凉观师赞之于后
苑师谓法华云贪著小乘三藏学者乃以
小乘为能别之言明知三藏不唯属小天
卷四 第 74a 页
台此名滥涉大乘特违至教(指法华为至教)清凉
华严疏云此师立义理致圆备但三藏名
义似小滥以后三教亦有三故所以尔者
良以智论之中多名小乘为三藏教成实
论中亦自说云我今欲说三藏中实义故
有据初对旧医戒定慧故立此三事条然
不同异后二教通教意融三故别教依一
法性而显三故圆教三一无碍故所以不
名小乘教者此教亦有大乘六度菩萨三
十四心断结成真佛故(文)释签十(七)云三
卷四 第 74b 页
藏通大小何故但属小今明如法华云贪
著小乘三藏学者又大论中处处以三藏
对衍而辩大小故准此文以三藏为小若
通论者小衍二门俱有三藏但是通途非
别意也若唯通途如何消通法华大论具
如四教本中广明(文)然论别意有三一小
乘三藏部别故二小乘三藏隔异故三小
乘三藏破旧医故苑师谓法华以小乘为
能别之言且法华大论皆罗什译论中既
以小乘名三藏教故至译经二言双举为
卷四 第 75a 页
成偈文即别义也又大论云佛在世时无
三藏名法华何云三藏学者须知三藏之
名起于结集法藏者故大论云摩诃迦叶
将诸比丘在耆阇崛山中集三藏文殊尸
利弥勒诸大菩萨亦将阿难集摩诃衍三
藏是声闻法摩诃衍是大乘法复次佛在
世时无三藏名但有持修多罗比丘持毗
尼比丘持摩多罗比丘(文)是则结集经家
既立三藏之名故译经者作此译耳故法
华云三藏学者。】
卷四 第 75b 页

「此有三乘根性。」

【此是总标三乘声闻四谛教苦为初门支
佛因缘教集为初门菩萨六度教道为初
门又三人亦通谛缘度三文句七(廿一)四念
处一(二)云所言三者其义有八谓教理智
断行位因果理三者声闻理在正使外缘
觉理在习气外菩萨理在正习外教三者
声闻禀四谛教缘觉禀十二因缘菩萨禀
六度智三者声闻总相智缘觉别相智菩
萨总别相智断三者声闻断正缘觉断习
卷四 第 76a 页
菩萨断正习行三者声闻为自修戒定慧
缘觉为自修乐独善寂菩萨为众生修六
度位三者声闻住学无学缘觉住无学菩
萨三僧祗登道场因三者声闻带果行因
缘觉望果行因菩萨伏惑行因果三者声
闻断正如烧木为炭缘觉断习如烧木为
灰菩萨正习𥁞如烧木无炭灰也(文)。】

「初声闻人依生灭四谛教。」

【闻佛声教故曰声闻生灭四谛止观一(十一)
云苦则三相迁移(生异灭)集则四心流动(贪嗔
卷四 第 76b 页
痴等分)道则对治易夺灭则灭有还无虽世
出世四皆变异故名生灭(文)自性不虚四
皆谂实故名为谛也。】

「言四谛者一苦谛。」

【大经云凡夫有苦而无谛声闻有苦而有
谛凡夫不见苦理故言无谛声闻能见无
常苦空故言有谛法界次第中(十)云苦以
逼恼为义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累
之所逼恼故名为苦谓三苦八苦等。

卷四 第 77a 页











卷四 第 77b 页







「二十五有依正二报是言二十五有者四洲
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五那
含(四洲四趣成八六欲天并梵王天成十五四禅四空处成二十三无想天及那含天
成二十五)别则二十五有总则六道生死。」

【辅行一下(廿一)云因果不忘故名为有(文)
卷四 第 78a 页
云三有欲色无色或云九有三界分九地
故国土名依报五阴假名是正报即苦谛
之体四洲水中可居曰洲四恶趣三途加
修罗以修罗一日一夜三时受苦故六欲
希须名欲六天各有三种欲一饮食欲二
睡眠欲三[淫-壬+(工/山)]欲梵王无想及五那含总在
四禅经教别为三有者为破外道计梵王
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无心为涅槃计五
那含为真解脱故六道轮转相通故名为
道辅行二上(廿五)引大论三十三问云云何
卷四 第 78b 页
六道复云五道荅佛去世后五百年中部
别不同各回佛经以从巳义故使修罗一
道有无不同(文)楞严中更开神仙一类为
七趣又六道不出胎𡖉湿化四生俱舍颂
云人旁生具四地狱及诸天中有唯化生
鬼通胎化二(文)。】

「一地狱道梵语捺落迦又语泥𥠖此翻苦具
而言地狱者此处在地之下故言地狱谓八
寒八热等大狱各有眷属其类无数其中受
苦者随其作业各有轻重经劫数等其最重
卷四 第 79a 页
处一日之中八万四千生死经劫无量作上
品五逆十恶者感此道身。」

【地狱从处为名婆沙云赡部洲下过五百
踰缮那乃有地狱梵语释签八(二十)云元梵
天种还作梵语及以梵书(文)辅行七(十八)
光音初下展转出生是故五天并名梵种
(文)翻彼梵语成此华言故云翻也周礼有
象胥氏通四方之语东方曰寄南方曰象
西方曰狄鞮(音低低之言知也)北方曰译今翻西
语诸经皆云译者从通称也如周礼四官
卷四 第 79b 页
通称象胥氏苦具造恶之者受苦具度亦
云苦器八寒八热偈云頞部陁尼剌部陀
寒逼身疱及疱裂頞哳吒并嚯嚯婆唬唬
婆三皆痛声六嗢(乌没反)钵罗钵特摩第八
摩诃钵特摩青莲红莲大红莲如次对三
种身色(已上八寒)等活(斩磨吹活等前)黑绳(黑绳绸量后方
斩锯)三众合(苦具众至合党相残)嗥叫(众苦所逼悲嗥发声)大叫
(极苦所逼大叫称怨)六炎热(火随身转热苦难堪)七极热(若内若外
自身他身俱出猛火互相烧害)下八阿鼻(或云阿鼻旨亦云阿毗成论明
趣果受苦时命及形五皆无间也)此八寒热根本狱各有
卷四 第 80a 页
眷属其类无数等活等八狱各有四门四
门各有四狱谓煻煨尸粪锋刃烈河增一
狱十六总有百二十八皆名游增有情游
彼其苦增故准妙玄第六云八寒亦具百
二十八而正理论等但云眷属故俱舍图
热竖寒横于八寒边不列游增更有孤独
鬲子轻系等狱遍在江海山林空中等处
婆娑七云南洲有正有边东西二洲唯边
无正北洲边正俱无三洲人若造重罪皆
来南洲正狱及东西南洲边狱受苦妙玄
卷四 第 80b 页
(廿八)云此正地狱在地下二万由旬其傍
地狱或在地上或在铁围山间轻重傍轻
正重重者遍历百三十六狱中者不遍下
者复减经劫数等俱舍云等活等上六如
次以欲天寿为一昼夜(人间五十岁为四天王一昼夜四天
王五百岁为等活一昼夜当人间九百万岁又人间百岁为忉利天一昼夜忉利天
一千岁为黑绳一昼夜当人间三千六百万岁)寿量亦同彼(等活寿同
四天王五百岁黑绳寿同忉利天一千岁等活等苦寿如此可不畏耶)极热
半中劫无间中劫全旁生极一中(难陀龙等寿一
住劫)鬼日月五百(鬼以人间一月为一日积日为月寿五百年)頞
卷四 第 81a 页
部陁寿量如一婆诃麻(婆诃翻篅纻二十斛胡麻今俗所用
盛米者是)百年除一𥁞(假使有人百年除一粒麻二十斛𥁞名为頞部
陀寿)后后倍二十(第二疱裂二十婆诃麻后之六狱倍增可知)八
万四千生死毗婆娑云五道各有自尔之
力地狱色断还续妙乐五(三十)引毗昙云一
切地狱初生之时皆有三念知此处是地
狱由某因所生从某处来文句四(二十四)
初皆众生若受苦时痛声不复可分别妙
乐五(三十)云初入地狱如本有语后时但作
波波等声不复可辩文句云狱卒是变化
卷四 第 81b 页
令见非众生数初将罪人缚至阎王所者
是众生数若受苦时非众生数妙乐五(三十)
云有情非情并是共业所感而为心变(文)
众生常为热苦所逼小狱通寒热大狱惟
在热四解脱经称为火途且从热为名也
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
合僧十恶身业三种谓杀盗淫口业有四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业有三贪嗔痴上
品善不善业皆有三品而复有三如摭华
钞。
卷四 第 82a 页







「二畜生道亦云旁生此道遍在诸处披毛戴
角鳞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无足水陆空行
互相吞啖受苦无穷愚痴贪欲作中品五逆
十恶者感此道身。」

【梵语底栗车辅行二上(廿五)云畜生者褚六
卷四 第 82b 页
许六向究三反并通作褚六音即六畜也
谓牛马鸡豚犬羊则摄趣不𥁞今通论此
道不局六也旁生婆娑云形旁行旁此道
遍在诸处婆娑云遍五道中有之故也文
句四(三十四)云四天三十三天悉有而上天
所乘象马等是福业化作非众生数也披
毛如走兽等戴角如牛羊等鳞甲如鱼鳖
等羽毛如飞禽等水陆空行此三是畜生
所依处也妙玄云陆有三品重者土内不
见光明中者山林轻者人所畜养大论以
卷四 第 83a 页
三类摄畜生𥁞谓昼行夜行昼夜行互相
吞啖文句四(三十四)云畜生者多育冥盲冥
者无明也强者伏弱饮血啖肉怖畏百端
四解脱经称为血途从相啖边为名也中
品其心劣前作已少悔俱舍颂云旁生极
一中(旁生寿量多无定限其极长者亦一中劫谓难陀龙等诸大龙王皆住一
劫能持大地)文句四(三十五)云劫初时皆解圣语
后饮食异謟心而语皆变或不能语妙乐
(三十)云诸教相中畜生能言皆此时也又
畜生能飞空自尔力也。】
卷四 第 83b 页

「三饿鬼道梵语阇𥠖哆此道亦遍诸趣有福
德者作山林冢庙神无福德者居不净处不
得饮食常受鞭打填河塞海受苦无量謟诳
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辅行二上(廿五)云梵语阇𥠖哆此翻祖父后
生云祖父者从初受名又后生亦是后生
之祖父也尔雅云鬼者归也尸子曰古者
名死人为归人又云人神曰鬼地神曰祗
天神曰灵又云饥饿谓饿鬼也恒被驱使
此道亦遍诸趣辅行三下云此处在阎浮
卷四 第 84a 页
提下五百由旬有閰王界纵广量亦等是
根本处亦有住阎浮提洲者有德者住花
果𣗳林无德者居不净处东西二洲亦有
鬼北洲唯有威德者诸天亦有随生处形
或居海渚或在人间山林中或似人形或
似兽形不得饮食重者饥火节𦦨不闻浆
水之名中者伺求荡涤脓血粪秽轻者时
薄一饱加以刀杖驱逼塞海填河四解脱
经称为刀途从被刀杖驱逼为名也下品
正作能悔故云下品俱舍颂云鬼日月五
卷四 第 84b 页
百以人间一月为一日寿五百岁更有三
类九种内障外障无障如兰盆疏今水陆
施食正为𦦨口鬼神婆罗门仙出生所供
为旷野鬼神鬼子母等。







卷四 第 85a 页

「四阿修罗道此翻无酒又无端正又无天或
在海岸海底宫殿严饰常好斗战怕怖无极
在因之时怀猜忌心虽行五常欲胜他故作
下品十善感此道身。」

【文句(二廿一)云四天下采花酝于大海鱼龙业
力其味不变嗔妒誓断故言无酒无端正
男丑女端舍脂是也无天净名疏二(十四)
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非天也妙乐
(廿九)云无天德故(文)或在海岸海底辅行
二上(廿五)云世界初成住须弥顶亦有宫殿
卷四 第 85b 页
后光音天下如是展转至第五天修罗嗔
便避之无住处下生此(文)文句二(廿一)云鬼
道摄者居大海边畜生道摄者居大海底
准此则知妙玄明或居半须弥山碞窟应
天种摄妙乐引阿含四修罗次第住于海
底各于海下二万由旬以为一宫居止处
殊胜必兼多福方得生彼又楞严经明胎
𡖉湿化四种之异属于鬼畜人天四趣所
(具如彼文)宫殿严饰妙乐长阿含十八
云南洲金刚山中有修罗宫所治六十由
卷四 第 86a 页
旬栏楯行𣗳等然一日一夜三时受苦苦
具自来入其宫中属四趣者良有以也(文)
常好斗战文句二(廿二)云毗摩质多生舍脂
帝释纳为妻后谗其父遂交兵脚波海水
手攻善见帝释以般若咒力不能为害(文)
怕怖无极净名疏二(十四)云往昔嫉妒恼他
故常多怖畏(文)猜忌辅行二上(廿五)云又嫉
佛说法佛为诸天说四念处则说五念处
佛说三十七品则说三十八品常为曲心
所覆猜者疑惧也诗传云以色为妒以行
卷四 第 86b 页
为忌害贤曰嫉故知修罗嫉贤忌行五常
辅行一下三云以慈育物为仁以德推迁
为义进退合宜为礼权奇超拔为智言可
反覆为信内德俱备方成人道慢强无德
判属修罗又据善心仍居下品外扬五德
本在轻他(文)十善对十恶立谓不杀等又
十皆有止行二善如不杀止善放生是行
善等。


卷四 第 87a 页







「五人道四洲不同谓东弗婆提(寿二百五十岁)南阎
浮提(寿一百岁)西瞿耶尼(寿五百岁)北郁单越(寿一千岁命无
中天圣人不出其中即八难之一)皆苦乐相间在因之时行
五常五戒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五戒者不杀
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行中品十善感
卷四 第 87b 页
此道身。」

【辅行二上(廿六)云梵语摩㝹赊此云意人中
所作皆先意思易曰唯人为万物之灵礼
云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此亦未知五
道故也婆沙云五道多慢莫过于人又云
五道中能息意者亦莫过人(文)法苑云人
者忍也于世违顺人能安忍四洲此世界
下有三轮下风次水上金轮金轮之上有
九山八海须弥居中铁围在外中绕须弥
有七金山七香水海第七山外铁围之内
卷四 第 88a 页
即第八咸海东西南北有四大洲四洲土
轮居金轮之上于四洲边复有二小洲具
如俱舍弗婆提翻胜身阎浮提亦云赡部
无热池侧有赡部林𣗳形高大其果甘美
依𣗳立名此方无故不翻西域记中翻为
秽𣗳瞿耶尼翻牛货俱舍钞云劫初时高
𣗳下有一宝牛为货易故郁单越亦云俱
卢翻胜处胜三洲故俱舍颂云赡部洲人
量三肘半四肘(尺八)东西北洲人倍倍增如
(东洲八肘西洲十六肘北洲三十二肘)唯有北洲人寿定
卷四 第 88b 页
一千岁馀三且据极分为言未必全尔圣
人不出其中不生于彼而阐化非不居彼
准宝云经颇罗堕将弟子六百人住郁单
越八难三途以为三人中则有四一肓聋
瘖哑二世智辩聪三佛前佛后四北俱卢
洲天上一无想或指长寿天受此诸果报
不得于圣化苦乐相间辅行(四九上)云若论
果报南洲为下下若得值佛南洲为上上
故大论六(十二)云阎浮提以三事故尚胜诸
天北洲不及一能断[淫-壬+(工/山)]欲二识念力三能
卷四 第 89a 页
精进勇猛复有书般若是故诸天下来𦗟
法故大经云下下因缘故生北洲乃至上
上因缘故生南洲(文)妙玄六(廿九)云四天下
人虽果报胜劣俱有生老病死同是轻报
泥犁(文)五常五戒常者不易戒乃防非仁
则不杀义则不盗礼则不淫信则不妄语
智则不饮酒酒能昏性起过故也又五戒
四性一遮酒乃遮制馀性是恶大小乘禁
戒此为根本止观四(二)云性戒者莫问受
与不受犯即是罪受与不受持即是善若
卷四 第 89b 页
受戒持生福犯获罪不受无福不受犯无
(文)辅行四上(三)云所言性者即旧戒也
不待佛制性是善恶故名为性又云五戒
者四性一遮故俱舍云遮中唯离酒为护
馀律仪若论制已性上更加一个制罪(文)
性戒轮王亦用遮戒如来所制五戒十善
开合之异身三可见不妄语则摄口业四
种酒防意地则摄意三。】

「六天道二十八天不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辅行二上(廿六)云今释典中所言天者亦名
卷四 第 90a 页
最胜亦名光明(文)文句四(未)云天者天然
自然乐胜身胜(文)二十八天不同举竖包
横也若统论一佛化境则有三千大千世
界(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二禅统一小千三禅统一中千四禅统一大千三千
是总大千是别总别双举以别显总也)俱舍颂云四大洲日
月苏迷卢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
(谓一千四洲一千日月一千须弥一千六欲天一千初禅天总名小千世界)
小千千倍说名一中千(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
千倍大千(一千个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小千为一二禅所覆中千为一
三禅所覆大千为一四禅所覆例此应云千个初禅为小千千个二禅为中千千个
卷四 第 90b 页
三禅为大千小千如十钱中千如十贯大千如千个千贯然以十万为亿则大千有
万亿日月而光明经云百亿日月乃至百亿非非想天等者盖亿有四种一十万为
亿中千有十亿大千万亿二百万为亿中千有一亿大千有千亿三千万为亿大千
则有百亿光明据此数也四万万为亿大千世界但有十亿又复四禅非想唯一亦
言百亿者光明记五七云以下望上言之耳又恐翻译之讹也以义净重翻则无百
亿非想之言又瑞应经云三千日月万一千天地之中央者万即大千谓万亿二千
即中千小千也盖言佛生迦维卫国是三千世界之中夫也)皆同一成
坏(须知成住坏空各二十劫为一大劫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于住劫中二十增减
每一增减有小三灾坏于有情住劫𥁞时乃有大三灾坏于世界经二十劫空劫成
劫各二十劫并约住劫数量而论)业道增寿减至十三灾
卷四 第 91a 页
现刀疾饥如次七日月年止(据瑜伽论人寿减至三十
岁饥馑灾起七年七月七日止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七月七日止减至十岁时
刀兵灾起七日七夜止今俱舍云至十三灾现者乃据减劫之极为言也故自十岁
逐次逆对则十岁刀兵乃对七日二十岁时疾疫乃对七月三十岁时饥馑乃对七
年则与瑜伽初无异也垂裕记十(十二)引什师云婆须蜜从忉利天下生王家作太子
化众人言我等祖父寿命极长以今嗔恚无慈故至此短寿是故汝等当行慈心众
人从命恶心渐薄此后主子寿二十岁如是展转增至八万四千岁也文论增则子
年倍父年则自十岁增至八万四千论减则百年减一年则自八万四千岁减至十
岁故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三灾水火风上三定为顶(二禅
为火灾顶三禅为水灾顶四禅为风灾顶)如次内灾等四无不
卷四 第 91b 页
动故(初禅内有觉观能烧恼心等外火灾二禅内有喜受与轻安俱润身如水
故遍身觕重等外水灾三禅内有动息息亦是风等外风灾四禅无内患故亦无外
灾)然彼器非常情俱生灭故(彼器即依报虽云不动非
是常住不坏之法情即有情正报彼天宫殿情生则生情灭则灭)要七火
一水七水火后风(初禅巳下七经火灾是则七番成住坏空当七
大劫第八水灾齐于二禅又一番成坏当八大劫如是初禅巳下七七四十九火二
禅已下七番水灾成五十六劫初禅巳下又七火灾当六十三劫第六十四劫风灾
坏至三禅也又火灾兴由七日并现劫未坏时六日隐在双持山下世界坏时后六
日渐出水灾起时由雨霖注风灾生时由风相击从下风轮有猛风起又业力尽随
处生风)。】
卷四 第 92a 页

「初欲界六天者一四天王天(居须弥山腹)二忉利
(居须弥山顶自有三十三天已上二天单修上品十善得生其中)三夜摩
天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已上四天
空居修上品十善兼修未到定得生其中)。」

【俱舍颂云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壬+(工/山)]初如
五至十色圆满有衣(辅行六上二云地居形交忉利以风为事
夜魔抱持兜率执手化乐视笑他化但视文六欲天化生时四天王天如五岁儿乃
至他化如十岁儿后则渐长如其身量色界初生身量即成旦具天衣如梵众天初
生长半由旬)四天王天东方提头赖吒天王此
云持国护持国土故居黄金埵领乾闼婆
卷四 第 92b 页
富单那南方毗留勒叉天王此云增长令
他善根增长故居琉璃埵领鸠槃茶薜荔
多王有九十一子(如灵感传)西方毗留博义天
王此云广目亦云非好报亦云杂语能作
种种语故居白银埵领毗舍阇毒龙等北
方毗沙门天王此云多闻福德之名闻四
方故居水晶埵领夜叉罗刹诸处建立天
王掌事见唐天宝元年如僧史略俱舍颂
云妙高层有四相去各十千(梵语苏迷卢亦云须弥此
云妙高妙谓四实所成高谓出众山表始从水际至山半腹分为四级相云各十千
卷四 第 93a 页
由旬)旁出十六千八四二千量(此横广也旁即是横最下
一层广十六千踰[跳-兆+善]那第二层八千第三层四千第四层二千也)坚首及
持鬘桓憍大王众如次居四级(坚首第三皆药叉众
大王即四天王坚首最下级乃至四王居最上级)
亦住馀七山(诸药
又众亦住馀七金山是四王所部众故)又日月宫城五风所
(一持二养三受四转五调)齐双持山顶旋环山腹照
四天下双持山高四万二千由旬须弥七
金及铁围山入水皆八万四千由旬须弥
出水亦八万四千由旬馀之八山半半论
减乃至铁围山高三百二十八由旬二俱
卷四 第 93b 页
卢半九山广阔皆等高量(俱卢舍此云二里)日宫
广五十一由旬月宫广五十由旬俱舍颂
云夜半日没中日出四洲等(辅行引长阿舍二十二云
郁单越夜半弗婆提日没阎浮提日中瞿耶尼日出经文次第四方遍说彼经又云
阎浮提为东弗子逮为西乃至单越为西于逮为东以由日月转故皆谓日出处为
东文)近日自影覆故见月轮缺(如新月则西近于日自影
覆东故见东缺残月则东近于日自影覆西故见西缺)忉利此云三
十三山顶四角各有八宫中帝释殿背世
三十三人天帝为主于摩竭陀国修胜业
故故同生此俱舍颂云妙高顶八万(径过八万
卷四 第 94a 页
踰[跳-兆+善]那)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
(有药叉神名金刚手执金刚杵止住其中护诸天故)中宫名善见
(见者称善故)周万踰[跳-兆+善]那高一半金城(善见外墙以金
为之高一由旬半城有千门)杂饰地柔软中有殊胜殿
周千踰[跳-兆+善]那外四苑庄严众车粗杂喜(城外
四苑一众车苑随天福力种种车现二粗恶苑粗涩战器天欲战时刀杖等现三杂
林苑杂受欲乐故四喜林苑极妙之境观者无厌名曰喜林也)妙地居四
方相去各二十(苑边有地去苑各二十由旬)东北圆生
𣗳(城外东北𣗳名圆生挺叶开花妙香芬馥顺风遍满百踰[跳-兆+善]那逆风犹遍五十
踰[跳-兆+善]那)西南善法堂(三十三天时集于彼议论如法不如法事)单
卷四 第 94b 页
修上品十善(拣夜摩巳上兼修定故)夜摩此翻善时
亦名时分时时唱快乐故兜率此云妙足
新云睹史陀此云知足于五欲境知止足
故化乐于境变化自娱乐故他化自在欲
得境时馀天为化假他所作以成巳乐即
魔王也净名云多是不思议解脱菩萨住
赤色三昧不取不舍应为魔王(文)未到定
未入根本禅也止观九(四)云住欲界定从
是心后泯然一转虚豁不见欲界定中身
首衣服床铺犹如虚空囧囧安隐身是事
卷四 第 95a 页
障事障未来障去身空未来得发是名未
到定相(文)然生上四天自是欲界定力今
从欲天极处为言云未到定不必四天皆
尔俱舍颂云欲天俱卢舍四分一一增(四分
之一即半里也初四天王长半里上五并半里论增)人间五十年下
天一昼夜承斯寿五百上五倍倍增(四天王寿
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日忉利千岁以人间百年为一日乃至他化十六千岁
以人间千六百年为一日)法华文句(二十九)云三光天子
是帝释内臣如卿相四王是外臣如武将
(文)又帝释为地居天主魔王为六欲天主
卷四 第 95b 页
虽主欲界帝释四王欲行佛法魔不得制
(如感通传)。】

「次色界十八天分为四禅初禅三天(梵众梵辅大梵)
二禅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一)三禅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
禅九天(无云福生广果巳上三天凡夫住处修上品十善坐禅者得生其中无想
天外道所居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已上五天第三果居处上之九天离欲粗散未
出色笼故名色界坐得禅定故得禅名)。」

【妙玄云正报之身是清净色非如欲界垢
染色也十八天此准上座部立若萨婆多
宗唯立十六天以梵辅大梵合为一无别
卷四 第 96a 页
处故无想广果合为一身寿同故若经部
(佛灭后四百年初从一切有部复出一部名为经部立义准经不依律论)
十七天梵辅大梵身量别故上座部中须
明十八者以广果无想身寿虽同因果有
异广果以无寻伺为因果无想以无心为
因果四禅梵语禅那此翻为定摄心专注
不流散故世出世间此禅为根本各有支
林功德如法界次第。


卷四 第 96b 页







辅行九上九引婆沙中问初三何故五二
四何故四荅自古相承云欲界五欲为外
乱二禅喜为内乱初禅治外乱之始三禅
治内乱之始故各有五二禅外乱息四禅
内乱息是故二四但立四支初禅三天梵
卷四 第 97a 页
者净也无欲染故十八天皆净无欲此当
其首偏得净名梵众是民梵辅是臣大梵
即王也劫初先生劫尽后灭主领大千然
通论有万亿梵王唯此是大千之中王名
尸弃得为大千之主降此不得(横论)又初禅
有语言号令能统上冠下故也如法华云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若摩醯首
罗居色界顶报胜为王无统主义以二禅
巳上无言语法是故诸禅亦各以报胜为
主非统御也(竖辩)具如法华文句净名疏明
卷四 第 97b 页
若涅槃疏云娑婆世界主正是首罗又云
梵王只领小千而已乃古师之说非经家
正意二禅三天少光光明少故无量光光
明转增无限量故光音以光当语音故新
译云极光三禅三天少净意识嗜乐离喜
而纯乐受故无量净净胜于前不可量故
遍净乐受最胜净周普故四禅九天无云
者下虽空居依云而住此无云首特号无
云业疏云第四禅上云居轻薄如星散住
不同下天如云密合(文)福生者修胜福力
卷四 第 98a 页
方生此天从因彰名广果者凡夫之果无
胜过故无想者一期中间心想不行故无
烦杂无热恼善相见善现相究竟无极此
五天三果所居名五不还天若俱舍旧图
次第而上若准楞严第九皆横在四禅中
彼四禅天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
旷野深山圣地道场皆罗汉所住持故世
间觕人所不能见(文)又色究竟中有摩醯
首罗此翻大自在天俱舍颂云色天踰[跳-兆+善]
那初四增半半(谓梵众半踰[跳-兆+善]那梵辅一大梵一半少光二也)
卷四 第 98b 页
上倍倍增(无量光四光音八乃至遍净六十四)唯无云减三
(下遍净天既六十四无云倍应百二十八身寿但有一百二十五者谓从变易受入
不变易受难故各减三变易不变易约三灾坏不坏说)少光上下天
大全半为劫(少光巳上大全为劫谓少光二大劫乃至色究竟万六千
大劫少光巳下大半为劫以由身量与寿量等大梵身既一由旬半故寿当一劫半
故以四十小劫为一大劫则六十小劫成劫半也梵辅寿一劫身一由旬四十小劫
也梵众身半由旬故寿半劫二十小劫也)。】

「三无色界四天(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巳上四天只有四阴而无色
蕴故得名也)。」

【若厌色笼修四空定生四空天名无色界
卷四 第 99a 页
辅行六上(四)云从第四禅欲入空处必作
方便灭三种色一可见可对色(色尘)二不可
见可对色(五根四尘)三不可见无对色(法入少分无表
色也)此之三色并在色界欲入无色故灭此
(文)无色界色小乘空有二宗各计不同
大众部云但无觕色非无细色妙玄四(六)
引毗昙云无色有道共戒戒是无作色以
无漏缘通故此戒色随无漏缘至无色也
(文)释签四(三十一)云言无漏缘通者通九地
也既通九地岂隔无色(文)妙乐六(九)云无
卷四 第 99b 页
色虽无四大造色定果所为皆是墙壁(欲色
二界业果所为)三界皆以意识维持若约诸宗无
色非全无四大色雅合其宜(文有门计有色合经墙壁
譬)此是有宗计有色也妙玄引成论云色
是无教法(此是空宗牒有宗计)不至无色(此是空宗难有宗也
难云应不至无色耶如读教记戒体中辩)此是空宗计无色也
然小乘计有是不了义说无色者乃名了
义大乘反此楞严经云是四空天身心灭
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孤山释云谓无业
果色者显有定果色也此与小乘有宗义
卷四 第 100a 页
合若大经云无色界色(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
觉所知者此是大乘说有色义也空处禅
门六(九)云此定最初离三种色心缘虚空
既与无色相应故名虚空定也(文)识处禅
门六(十一)云舍空缘识以识为处正从所缘
处受名故名识处(文)无所有处行者厌于
识处无边于是舍之入无所有处亦名不
用处禅门六(十二)修此定时不用一切内外
境界外境名空内境名识舍此二境故言
不用处(文)非非想止观六(四)引阿毗昙婆
卷四 第 100b 页
沙云非无想天之无想非三空之有想故
言非想非无想也人师云无想是色天异
界不应仍此得名就同界释名前无所有
定巳除想今复除无想想无想两舍故言
非有想非无想(文)辅行六上(五)人师尚不
许引色无想天况总引四禅既是论文取
亦无失人师释义亦未全非今家俱存故
无破斥(文)止观九(八)云此定不缘识处故
非想不缘不用处故非非想(文)只有四阴
辅行五上(廿四)云蕴之与阴新旧异译(文)
卷四 第 101a 页
聚名蕴盖覆名阴积集有为盖覆真性然
诸文或云四禅八定或云四定者辅行九
上初云若色无色二界想对则色界名禅
无色界名定若总以上界望于下欲则上
二界俱名定地下界为散文。】

「上来所释从地狱至非非想天虽然苦乐不
同未免生而复死死巳还生故名生死此是
藏教实有苦谛。」

【一往言之三途唯苦诸天纯乐人中苦乐
相间通而言之天亦有苦妙玄六(廿九)云六
卷四 第 101b 页
欲天者地天别有修罗斗战之难通有五
哀死相苦等地狱色天虽无下界诸苦而
为色所笼若命尽时不乐入禅风触吹身
唯除眼识馀皆有苦四空诸天虽无欲色
界等苦如疮(空处)如㿈(识处)如病(无所有处)如箭入
(非非想)成就细烦恼(文)及非想有八苦等
文句六云三藏教诠生灭故云实有也。】


天台四教仪集卷第四
卷四 第 10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