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宋-源清卷一

卷一 第 308b 页
No. 926
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卷上
丹丘沙门 源清 述

法王髻珠灵山解赐智者得巳转示馀人人有不
见者荆溪师指之令见犹有不能随指而观者故
余今复指其指焉。

初释题

法华十妙不二门(出释签第六卷盖然师搜括十妙大旨直申开显一理示所诠极致
故自立此名耳)初七字题荆溪禅师依玄示立下注三十二
字后录出人示文辨意也。

初略释法华者所宗之经也具云妙法(法也)莲华(喻也)
今略云尔如玄义备解十妙者标今所依乃迹中十
妙也不二门者自今所述谓法体圆妙之门也有本
题妙法莲华经本迹十妙不二门或法华本迹不二
门或本迹十妙不二门或但称本迹者并后人增损
今所不用(下问答疑中辨之)

二广释分三章一示不二唯心实相二示迷悟法界
缘起三问答决疑。

初示不二唯心实相者即示今经开权显实众生一
卷一 第 308c 页 X56-0308.png
念心服真佛知见也诸佛出世唯为此事故欲令众
生了十法界皆是自心清净知体妙圆觉性耳夫十
法界者全即一念非谓前后相生非谓色含内外一
一诸法当体真如岂是能知所知知性即体一切法
趣色是趣不过色即法界法界唯心一切法趣香乃
至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皆即法界一
一法界法即一念真如妙体又此一念体常虚寂非
念趣为明非无念为静念即无念当体叵得诸法本
来常寂灭相更无能知异彼诸法全诸法而一念而
无无相无相之相是真实譬摩尼珠珠体圆净全珠
非色是莹彻空全莹彻空是摩尼色随意能雨种种
众宝宝非内有亦非外来是珠体妙具一切宝故玄
义云舒之充满法界不知从何而来卷之莫知所有
不知从何而去当知诸法不二唯心唯心无相具一
切相故此十门十门之法皆名不二一一诸法当体
通入名之曰门若一法入此一法外更无九门之法
为异并我一念清净灵知譬一圆珠具有十窍无非
一珠若一窍入尽一圆珠无非此窍所入珠体余窍
虽珠珠体一也是故十门门门通入色心乃至受润
咸然使十妙始终理一(此下示六即不二珠文云一一门下以六即捡之总述于
此)佛于诸大乘经中处处宣告言心佛众生三无差
别烦恼性中具如来智如来服德相备足无所减少
佛界众生界一界无别界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
趣色受想行识是趣不过色等皆常乐我净一切众
卷一 第 309a 页 X56-0309.png
生皆有佛性譬如力士额珠圆明在体乃理即佛不
二心珠也(此是性德下五修德)又于诸过去佛若有闻一句无
一不成佛若佛在世灭度后得闻是经一句乃至一
念随喜皆与授菩萨记大通佛所为说是经譬如以
无价宝珠系著内衣里此乃名字即佛不二心珠也
(曾从经中及从善知识所闻佛名字故云名字即佛)又修摄其心观一切法空
如实相学大乘者虽有肉眼名为佛眼欲得一切法
当学般若譬如得如意珠此乃观行即佛不二心珠
也(此有五品位一一念信解即圆一心三谛也二兼能受持大乘经解典三复广为众生说法〔正〕四能说法
兼行六度五事理心融正行六度五位俱修圆行同名观行即佛)又持是经者得六
根清净下至阿鼻上至有顶及声闻缘觉菩萨诸佛
色像皆身中现唯独自明了馀人所不见譬如示以
所系珠其心大欢喜此即相似即佛不二心珠也(开显
声闻案位与六根净位同故用领解珠也若进入者即同分真非此位也此有十倍心位至第七心是正六根
净位十位俱似分真同名相似即佛)又初发心时更成正觉从佛口
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龙女献珠南方作佛此乃分
真即佛不二心珠也(献珠表得圆解开佛知见非举譬也此有四十一位皆破无明
證实相而智用不无优劣十住名开十行名示十回向名悟十地等觉名入四十一位本末究竟同名分真即
位)又过荼无字名上士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
相独王顶上有此一珠此究竟即佛不二心珠也(此唯
妙觉位耳上况引诸经明六即之文不出经自嫌繁故也)诸经所明六即之位自
凡极圣一一皆即始终不二无非一念清净摩尼一
念外无生佛生佛外无我心故金刚錍云阿鼻依正
全处极圣之自心毗卢身土不逾凡下之一念示不
卷一 第 309b 页 X56-0309.png
二唯心实相巳。

二示迷悟法界缘起者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一念本
具十界诸法清净圆湛迷来无始故曰本迷净名云
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此指众生无始恒造非谓中间忽然而造名之为立也今举此
两句为下清净缘起张本)无住本者即一念常虚寂体本性叵得
无所依止称无住本无住即本(净名疏云法性即无明故法性无住无明
即法性故无明无明今伹直示体耳)是无住本具一切法故称法性由
性本具缘能生之染缘能生染法净缘能生净法譬
火水珠向日生火向月生水只一圆珠具水火性日
月之缘而能生之一念心性亦复如是(上法譬双明染净下先明
染后明净)如诸众生无始时来一向不觉恒为染缘(谓无明业
缘也)或造诸业相备受苦报故有地水火风色香味触
三界依正等法大论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以
颠倒故不知唯心随缘反造谓是他物而起爱恚攀
缘厌离驰骋流转六趣四生十生十二因缘修环不
息涅槃中譬如春池王时游玩忽遗明珠于彼池内
众人闻之俱入池中各执瓦砾谓得宝珠(经前方便三修)
喻诸忘因果也净名欲令众生达本唯心真无住体
即了颠倒所造诸法无非唯心故云从无住本立一
切法(上染缘也)若诸众生无始时来或遇净缘(教行缘也)即得
成佛经云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
故说一乘常无性者即无住本真佛性种此有三因
佛性即种也一正因性即众生如当体清净是毗庐
性名法身种(即前苦报)二了因性即贪恚痴性本明了是
卷一 第 309c 页 X56-0309.png
般若性名报身种(即前痴惑)三缘因性即六趣业性不可
得是解脱性名应身种(即前业相)譬如摩尼唯一圆体(喻法
身也)金珠莹彻(喻般若也)其一切宝(喻解脱也)是三一相非同非
异从缘起者谓此三因性种俱从教行缘起经云若
有闻一句无一不成佛即教缘起若善男子能于此
经一念随喜乃至深心信解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为
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究竟一切种智是名智
慧庄严般若种(翻前痴惑)经云低头举手𦘕地聚沙皆成
佛道即行缘起经云若善男子住忍辱起柔和善顺
而不卒暴心亦不惊佛子住是地即是佛受用行此
诸道巳来世得作佛是名福德庄严显解脱(翻前业相)
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凡有心者皆得作佛我心自
空罪福无主应观法界一切唯心破心微尘出大千
经卷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等即正因种是所庄
严真法身也(翻前苦报)此乃一乘教行起三因性德佛种
故云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然则能觉之智自有
深浅如涅槃重四教观十二因缘凡有四智下智觉
不见佛性得声闻菩提中智观不见佛性得缘觉菩
提上智观见不了了得菩萨菩提上上智观即见佛
性得佛菩提(四智对四教如玄义)譬如杂色裹摩尼珠光随色
变遂玄黄之色随落二乘缘所见之光悲其本体如
来于涅槃会上慇勤顾命令其深观十二因缘咸见
佛性佛性名第一义空空名中道中道名佛佛名涅
(此下翻前地水火风色香味触三界依正)涅槃即常(真法界性地真空元我相色)
卷一 第 310a 页 X56-0310.png
(真法界性火真空无相触)(真法界性风真空无相味)(真法界性水真空无相香)毗卢身
(一体依正)三德秘藏故云安置诸子秘密藏中我亦不
久自住其中净名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实此意也
若能如是深观见真佛性秘密藏者是十法界相性
体等本无减增应知三际无际不离一念之心十界
界如常湛真如之性故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
住示迷悟法界缘起巳。

三问答决疑者

问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心与生佛
异故云三为因果异故云三耶。

答夫佛名真观生名
不觉心即生佛之心非离生佛外别有心但心为生
佛之本经示本末因果不二故云三无差别如诸子
义经论备说今依本宗略示因果玄义中释法有三
谓心佛众生若定其因果则心法定在因佛法定在
因佛法定在果众生法一往义通因果心定因者心
非因果约能造诸法判为因也何者如华严云一切
唯心造心造诸如来等岂非十法界法皆由心造因
能致果故云定因也佛定果者由觉自心研修究竟
名佛故云定果也众生一往义通因果者由无始本
迷不觉自心清净知体恒逐妄缘造诸妄业名妄因
受诸妄报名妄果故云一往义通因果也若二往而
望佛真果但是于因为斯义故佛亦唯心因果不二
故云无差也。

问若众生无始本迷必与佛异佛还从迷觉乎若不
从迷觉斯有自然佛与众生异若必从迷觉假如无
卷一 第 310b 页 X56-0310.png
始诸佛未觉之前谁为其设教为乘种缘若云由心
本具佛之智眼能自觉者如诸众生减具觉性何不
皆自能觉而云须乘种缘耶又无始既无其际孰能
穷之总斯众疑请为开决。

答此由诸佛境界非凡所
测然经云学大乘者虽有肉眼名为佛眼能知如来
秘密藏故今依了义教亦可比知若欲达无始本际
者即一念是也何者小般若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
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可得故即无住本无住
即无始也虽不可得而一念知性常灵常寂故李逸
人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知者大师云三十
相即一念是若了一念无始何疑既许众生本是佛
之智眼设尔无始一佛自觉亦何乖也如支佛在凡
尚能自觉因缘迁谢以證圣道况诸佛乎且十方世
界众生根性利钝不等设无始来有一利智之者自
能觉了诸法唯止顿修成佛岂非诸法即是真教如
经云一切诸法皆摩诃衍治生产业即是实相一色
一香无非中道又如诸佛国土备用六尘为经见色
闻声觉触皆获悟道是以玄义解经一字遍历六尘
诸法一一尘尘即真法界妙经故结叹云如此解字
手不执卷常是读经口无言声遍诵众典佛不说法
恒闻梵音心不思惟普照法界岂非遍了诸法一切
唯心由心本具破心微尘出大千经卷胎经云法性
如大海不说有是非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
心垢灭取證如反掌若尔何妨无始一佛自觉展转
卷一 第 310c 页 X56-0310.png
化他其根钝者不能自觉良由无始耽染诸法恒处
生死积造诸业痴惑重故也是以诸佛与大慈悲设
诸方便木牛杨叶化城宝所与作教行因缘耳法华
记云若远推无始有佛恐堕无穷之过且信过去必
有一佛自然悟道譬如群盲欲过险道中有一盲眼
忽开明导彼群盲过重险处有不随者堕重险中谁
之过矣如来设教导彼群盲于之可解。

问众生无始为一念本性清净不觉称迷为一念本
妄故称迷乎又诸经论多云众生从真起妄如楞严
云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等净名云从无住本立一
切法起信云从真如门不变随缘故有生灭等相岂
非皆云从真起妄耶若尔则妄起有始何谓无始本
妄乎又本既是真真何起妄仍须息妄归真者乎。


此乃是佛起缘之说不可定执是真是妄何者佛欲
示诸众生令其了妄即真故云从真起妄耳若佛出
世便直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是法住法位世
间相常住而化众生何由可解如云我若读佛乘众
生没在苦岂非不堪闻是法以方便力故随顺众生
说如玄义有三种意语一随佛自意语说圆顿乘直
云一切诸法唯心法界非真非妄众生无始不能自
觉称之为妄华严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辅行
云众生无始但著诸法为彼流转而不了诸法之性
岂非众生不了唯心为彼所转菩萨造论亦申佛此
卷一 第 311a 页 X56-0311.png
意二随自他意语赴缘亦相种种差别乃说八九等
识分别染净迷悟迥殊修證行位因果硕异菩萨造
诸论亦申佛此意或有学此经论不体是佛赴缘之
说偏多执诤或谓众生根身器世间等定须从八识
种子熏发识种等故智者大师判属方便不了义说
广破同外道冥初生觉等过也三随他意语唯说小
乘四阿含等法是也如诸贤圣亦造诸论申佛此意
此三意语并法华前赴缘之说乃至法华开权显实
一切诸法皆真实相咸令众生开佛知见唯一佛乘
随自意语无彼兼但对带等法备在玄义止观一一
简偏示圆可识。

问前示唯心实相始自凡夫终于妙觉减即不二之
性为只观唯心便入上位为更假修戒定慧耶。

答只
观不二即修戒定慧也如涅槃云能观心性名为上
定无所犯即戒能观妙智即慧此名如来行一行具
一切行矣(广如玄义圆五行中)

问圆修不二得入上位为一生办为多生办若多生
办与渐何别若一生办闻不二者其众办者谁欤。


人有三种一根性极利惑障稍轻宿殖敢厚志愿坚
固才闻即解顿获證入此只用世界即悟第一义也
二根性亦利惑障亦轻宿殖未多志愿犹弱才闻即
解如闻思修当观一念即空假中方获證入此至为
人而悟第一义也三根性虽利惑障颇重宿殖尤薄
志愿都无以根利故因闻得解以恶强故触境随缘
卷一 第 311b 页 X56-0311.png
深修理事种种调练方获證入此备用对治而悟第
一义也(此第三人具四悉也然四悉不必定须次第随机宜闻即用耳)故医子喻及
金光明中流水除病有直闻其言即除差者有授与
妙药方除差者明其意也三人虽殊并是圆顿根性
證入五品十信等位(南岳天台等者高僧辈是)经云息心达本源
故号为沙门论云如是尊妙人即能见般若是其人
也馀痴钝者毒气深入闻不能解设解斥言乃作毒
鼓之因系之缘耳。

问既用方便殊调练则是历车何谓唯心不二观耶。

答只为诸法本唯心是故世间相常住举足七足道
场何虚虑历事不开悟者哉。

问如云无始来迷遇染净缘熏习差别致有十界之
殊者则是界因迷有何谓世间相常住耶。

答假使十
界因迷悟立本既唯心何妨常住如色相成坏岂令
虚空亦随色成坏耶况十法界性本如如全真叵得
之相即真实相本相常住何始终之有乎。

问善恶事殊迷悟缘别莫无始染缘本有无净缘续
有乎。

答二性既本常二缘皆本有迷则本俱迷悟缘
有前后耳。

问迷必断善悟必断恶耶。

答阐提不断性善而断修
善由断修善唯有修恶庄严故恒处恶趣由不断性
善或遇净缘性善得发能至菩提佛不断性恶而断
修恶由断修恶唯有善庄严故住无上道由不断性
恶能起馀法界身应诸恶趣以觉了故诸恶不生犹
卷一 第 311c 页 X56-0311.png
出矿金不重为矿矣(备如观音玄义)

问若断事恶即是坏灭诸相何谓不灭痴爱起于明
脱。

答圆中论断不断而断既觉诸法本唯我只种种
众恶皆三昧门岂更有法名为恶耶。

问若尔只应一断何故六即伏断有异。

答譬如浑水
浊源深远狂风鼓激鱼龙出没卒难可清应久澄渟
万像乃现断恶亦尔虽顿了烦恼浊水性本菩提清
水而无始本习恶源深远必须止妄想风息觉观鱼
龙真法性水方澄百千三昧方现故初心人须了妄
念并真我心清净知体虽诸宿习驰骋𧭰繁常了是
心恒起现一旦俄澄名根清净复体知性彻源明名
破无明(迟疾如前三种人也)当知圆人了恶即善实无所断而
论断耳如央堀摩罗遇恶缘时恣行杀害称恶人后
遇佛时闻实际法顿悟唯心成大菩萨和须密多女
示行恶法乃至诸善知识示作大坑刀山剑树等减
即妙三昧门此皆深达罪福无性入善恶不二法门
得是妙用矣。

问净名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与楞严中觉海性澄圆
乃至知觉众生同乎。

答此伹逆顺之殊何者楞严中
因佛为阿难示一切法地水风周遍法界本如来藏
是汝真心清净觉性于是富楼那乃问佛一切诸法
本既真如来藏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等耶时佛广为
富楼那显示性觉妙明本觉明妙由诸众生无始不
觉因妄生所则有山河大地众生之异及广辨器世
卷一 第 312a 页 X56-0312.png
间并十二类生复命诸弟子等各说觉因俱陈本解
成二十五圆通于后释迦及十方佛互放光明灌顶
普及大会减令十方成七宝色唯一世界复命文殊
观是二十五圆通法门文殊即于佛前说偈颂出如
来所示富楼那无始迷真觉性逐妄缘生则有山河
等相故云觉海性澄圆等及颂二十五圆通唯向取
观音是真似不二圆通之门岂非先亦示其迷真起
妄修业发现则有妄法泊乎各说圆通方是了妄即
真复如来藏之意也如净名中因其示疾佛遣文殊。

问其疾源净名。

答其疾本由妄所生推妄返真至无
住本岂非从妄逆推归真无住示妄即真明矣当知
二经俱显诸法本真法界圆常经体俱二经同方等
部犹是对少明大简于三乘所说非究竟耳。

问诸法既本真觉藏皆即不二应如净名默然是为
真入今之显说莫非真入乎。

答显默虽殊所入无异
智者大师云诸菩萨从化他故以言说入文殊兼自
行化他作故以言示无言入净名唯自行故不以言
说不以言示无言但默然而入是以文殊叹为真入
亦如楞伽中大慧问佛如世尊言始从得道经至涅
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世尊依何密语作如是言佛
答我依二密语一自證法二本住法自證法者如被
如来所得我亦得之本住法者本有法界常住如道
趣城城由道至(云云)是则常住法界唯心无住名本
住也觉此唯心契常合道名自證也故知自證修本
卷一 第 312b 页 X56-0312.png
住约證亦与楞严意同本觉明妙即自證也性觉妙
明即本住也亦是金光明中明如来所尽之性性即
性也如来即修也今经云世间相常住道场得知巳
是法不行示此不可示等并明修性不二皆与净名
所入意同若显若默者乃示自行化他故尔。

问此与止观同乎。

答天台止观有三谓渐次不定圆
顿(渐次者亦解圆理但是行渐谓次第修于四禅八定〔现〕练熏修及修九种大禅等不从圆发故名渐
次不定者亦依渐门而修发不从圆发顿或发渐或前后互发故名不定由宿习渐顿种熟故尔此又不同圆
发中十境自是烦恼等互发之相耳)此不二门唯与圆顿意同故文云
故撮十妙为观法大体乃至彼此照著法华行成法
华行者即圆顿止观也止观云依修多罗以开妙解
圆修一心三观若根利者闻名即入快马见鞭影即
著正路若障重者因观唯心宿习遂动诸境互发智
者大师为令其一一体达无非唯心安心实相定慧
故论文广明四三昧为行门十境十乘为观法(四三昧者
一常行二常坐三半行半坐四非行非坐此第四亦名随自意即通于善恶举动常三昧非专一事四种俱称
三昧者三此言正昧此云定又三之言明味之言静明是观体静是止体即妙定妙慧也)是四三
昧随彼事用而得四名皆是一行三昧耳对境乘无
非一心三观不二法门故言与此同也。

问若尔止观一论唯圆顿行圭峰何故判云天台解
难宿圆妙而趣不门户犹是前诸入禅定耶。

答如圭
峰所言应是略曾披览渐次止观耳脱或曾睹圆顿
止观必不细详起尽研究大意暗今家全约法华开
显明佛知见唯观一念即空假中无相定慧之旨故
卷一 第 312c 页 X56-0312.png
兹谬判何者论中广明二十五方便及正修中备列
十境互发于禅定境列四禅八定等者一一各有其
致如方便中咸约开显俾一止一作无非实相一一
方便并真法界唯心妙行泊列诸境恐行人因修唯
心妙观而有宿习发动不识其相谓是圣法(如比丘得四禅
谓得四果之类是也)智者大师乃历于烦恼业魔禅见等诸境
一一示之使行人识其所发之相随而体达无非真
佛法界唯心法门遂委细明之(论文见在寻之可见)若如圭峰
所判即是都不许师旷说郑卫之音伯乐话驽骀之
状也若然者圭峰禅诠亦应不合谈诸禅行相唯得
论于无念之宗耳既说诸禅行相亦莫令圆顿禅诠
成渐次行相门户耶又况禅诠既无开显之意望今
止观几许远矣。

问此与金錍及止观大意同乎。

答金錍宗于涅槃常
住荆溪为破世人执有外色非佛性义备引本经诘
难研窍复说设三十六门然后总申一答显示毗卢
藏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与此不异也大意特为李
华撮止观枢要直示不思议即此唯心也。

问前章所明六即之位经文虽备而名义犹昧既云
唯心法界而众生可自知即乎。

答法界性德尚无生
佛之名谁复论即与不即应知即者乃诸佛知众生
心本来是佛日用不知故方便示言即耳况六即之
名独是天台依法华诸大乘所立以显圆位修性始
终不二而二二而不二之因果耳故荆溪禅师以六
卷一 第 313a 页 X56-0313.png
句对成三义释之一曰理同故即者即之一字直指
当体即是如指波即水也故十六观云是心是佛又
见佛三昧云如实观众生即是佛此理即性德佛也
事异故六者六之一字显修性因果事殊如指水即
波也故金光明云如来游于无量甚深法性过诸菩
萨所行清净二曰初后俱是故即者谓六位皆即佛
也如涅槃云发心毕竟二不别始终不滥故六者谓
圣凡力用天地悬隔如十六观云凡夫心想羸劣未
得天眼不能远观净名云有佛世尊得真天眼不以
二相见诸佛土三曰但理故不即者谓不即修德果
事也如今经云寿命无量久修业所得理是故不离
者谓不离性德因理也如涅槃云一切众生皆有佛
性华严云法身流转五道名为众生(三释语异其意大同今欲令调
了修性故备述三义仍引经證之)智者大师立此六即二而不二使
禀权教佛在果者即信自心是佛免耻躬不建之非
不二而二使学大乘暗證谓齐极圣者即识次位免
堕增上慢之咎也。

问文初解题云后人增损其题今皆不用者只如称
本迹不二门复有何过文云本迹虽殊不思议一又
云若解迹妙本妙非遥应知但是离合异耳又发端
云然此迹门谈其因果等既言迹必对本其文炳者
著何不用之。

答名不正则义不显是不显则解不生
解不生则修證无所措手足矣故先须正其名所以
佛说一经诸圣必问此经当何名为令世谛不乱显
卷一 第 313b 页 X56-0313.png
吕有归也如称为本迹不二门者且夫不二之名为
约何法而立若如所引本迹虽殊之文中应云本与
迹为二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为不二此则可名本迹
不二也今文中自叙例云若解迹妙本妙非遥乃明
二门虽古今化事权实之殊而十妙但因果开合之
(开合之相文中自解)故结云本迹虽殊不思议一岂得以结
例之语使为一文立名之大意耶又若言本迹虽各
十妙只为因果不二理一无殊从其大纲开迹十妙
即本十妙故得题为本迹本二者此更为不可若然
者则智者大师徒张名义申佛久成之本限指闻寿
增道损生之益使显本之妙翻成繁剩之文且夫开
迹显本意则不然但是开其所述执近之情耳令达
久證之实不滞迹化之权开巳本迹成实故云即迹
而本六番权实皆不思议一也岂因开迹便令本妙
设其化事乎况本门总别总十六番明本迹之殊复
一一番结为不思议一此岂非本中一十六番不二
门何关迹十不二名义耶又若云但了一法不二尚
收五章罄尽而本迹何得坚谓非者今之所论非谓
不许不二不摄本迹之理但论正明不二之文文无
本迹不二之义若然者何意解方便品中古人判题
从昔县额牒州惑乱行人之过乎况本门一一法相
名义稍殊岂可以迹十妙不二便作本事而说以为
不二乎如今十不二之名但依十妙而立易其名目
或合或开非谓一门对于一妙当知十门都收十妙
卷一 第 313c 页 X56-0313.png
自他因果罄无不尽矣是以荆溪禅师于文自立其
题云法既教部咸开成妙故此十门不二为目法之
教部即法华也十门即依十妙所立之门也不二即
正因所述法体也其意煖然可解何得辄违宗师所
立之文擅题本迹不二之称况本迹乃是古今分节
经文科目耳非是经论显要法相之名岂得立为十
妙不二之题也又若云本迹正是今家判经之铃键
如玄义序云玄意述于文心文心莫过本迹正以本
迹为要故得立为不二题者今谓智者大师岂不知
本迹之名为要何不于诸部文首立为总题云法华
本迹玄义本迹文句等乎文心之语自是章安禅师
以莲华喻于本迹施垂开癈六番合喻得于经旨故
云尔此意正在分节经文故经云仰观斯旨众义冷
然何关今之十不二门欤又引发端然此迹门之言
故立为本迹不二者益知不晓其意只为发端云然
此迹门所以不可题为本迹(思文)又若云不二正是心
观何妨观心本迹以为题者此亦不然况约文附事
之观非此歒对不二之旨此唯心外更何所观或曰
圆解之者无所不通滞名之徒即执文字可不闻解
则文文解脱执则字字疮疣若题本迹不二但知圆
神体会其意何必桎梏于其名义乎今谓此等人所
说不应受若言亡相何本迹而可论若就谈诠岂立
名而无召故文句云传诠若谬则文不如文不如则
理不是普贤菩萨授与持经人一句一偈令其通利
卷一 第 314a 页 X56-0314.png
大辨天女益说法者辨才庄严次第何不伹会其意
任意失于句偈次第乎若谓圆解之人不须苦执名
者亦应可题为真应不二权实不二体用不二待绝
空假真俗等不二又何必独在于本迹乎全今所论
者但正宗师之所立岂强搆于是非傥修理以求索
必无矛楯或随情而文过任自纵横。

问荆溪禅师立此十不二门为偈然而作为别有由
致。

答玄义中广明迹门十妙待绝六十重妙果妙毕
复以六十番权实绝结上诸妙然后云若悟理者理
即非权非实不见一法空拳诳小儿说权说实为兼
理则非权非实是故为妙释签解上六十重妙并权
实说至此乃解云一切诸法亡泯不二故更约悟开
前十妙权实圆一理心性乃识前来若妙若粗若开
若施空拳成实因兹复立大音(老子云大音希声)显悟谁少
之说咸堪被圆从此便入不二门玄然此迹门等也
岂非是见玄义结文唯指悟理为妙由是搜括十妙
大旨示其不二以为證入之门乎文云故撮十妙为
观法大体者此乃正述作者之意也问答决疑巳初
释题讫。

第二解文先平书本文(此文巳求多古本释签抹勘开即仍与诸传教硕德评定
讫今世有别行之本其间二十馀字不同盖三写成就耳览者未审请徵古本释签对之无致多惑)后分
科备解(全在下卷)

然此迹门谈其因果及以自他使一代教门融通入
妙故凡诸义释皆约四教及以五味意在开教悉入
卷一 第 314b 页 X56-0314.png
醍醐观心乃是教行枢机仍且略照寄在诸说或存
或没非部正意故纵有施设托事附法或辨十观列
名而巳所明理境智行位法能化所化意在能诠诠
中咸妙为辨诠内始末自他故具演十妙搜括一化
出世大意罄无不尽故不可不了十妙大纲故撮十
妙为观法大体若解迹妙本妙非遥应知但是离合
异耳因果义一自他何殊故下文云本迹虽殊不思
议一况体宗用祇是自他因果故况后教相祇是分
别前之四章使前四章与诸文永异若晓斯旨则教
有归一期纵横不出一念三千世间即空假中理境
乃至利益咸尔则止观十乘成今自行因果起教一
章成今化佗能所则彼此照著法华行成使功不唐
捐所诠可识故更以十门收摄十妙何者为实施权
则不二而二开权显实则二而不二法既教部咸开
成妙故此十门不二为目一一门下以六即捡之本
文巳广引诚證此下但直申一理使一部经旨皎在
目前一者色心不二门二者内外不二门三者修怪
不二门四者因果不二门五者染净不二门六者依
正不二门七者自佗不二门八者三业不二门九者
权实不二门十者受润不二门是中第一从境妙立
名第二第三从智行立名第四从位法立名第五第
六第七从感应神通立名第八第九从说法立名第
十从眷属利益立名一色心不二门者且十如境乃
至无谛一一皆有总别二意总在一念别分色心何
卷一 第 314c 页 X56-0314.png
者初十如中相唯在色性唯在心体力作缘义兼心
色因果唯心报唯约色十二因缘苦业两兼或唯在
心四谛则三兼色心灭唯在心二谛三谛皆俗具色
心真中唯心一实及无准此可见既知别巳摄别入
总一切诸法无非心性一性无性三千宛然当知心
之色心即心名变变名为造造谓体同是则非色非
心而色而心唯色唯心良由于此故知但识一念偏
见巳佗佗生佗佛尚与心同况巳生佛宁乖一念故
彼彼境法著而不差 二内外不二门者凡所观境
不出内外外谓诧彼依正色心即空即中空中妙故
心色体绝唯一实性无空假中色心宛然豁同真净
无复众生七方便意不见国土净秽差品而帝纳依
正终日炳然所言内者先了外色心一念无念唯内
体三千即空假中是则外法全为心性心性无外摄
无不周十方诸佛法界有情性体无殊一切咸偏谁
云内外色心巳他是即用色心不二门成 三修性
不二门者性德祇是界如一念此内界如三法具足
性虽本尔藉知曰修由修照性由性发修在性则全
修成性起修则全性成修性无所移修常宛尔修又
二种顺修逆修顺谓了性为行逆谓背性成迷迷了
二心心虽不二逆顺二性性事恒殊可由事不移心
则令迷修成了故须一期迷了照性成修见性修心
二修俱泯又晓顺修对性有离有合离谓修性各三
合谓修二性一修二各三共发性三是则修虽具九
卷一 第 315a 页 X56-0315.png
九祇是三为对性明修故合修为二二与一性如水
为波二亦无二亦如波水应知性指三障是故具三
修从性成成三法尔达无修性唯一妙乘无所分别
法界洞朗此申内外不二门成 四因果不二门者
众生心因既具三轨此因成果名三涅槃因果无殊
始终理一若尔因德巳具何不住因但由迷因各自
谓实若了迷性实唯住因故久研此因因显名果只
缘因果理一用此一理为因理显无复果名岂可仍
存因号因果既泯理性自亡祇由亡智亲疏致使迷
成厚薄迷厚薄故强分三惑义开六即名智浅深故
如梦勤加功空名惑绝幻因既满镜像果圆空像虽
即义同而空虚像实像实故称理本有空虚故迷转
性成是则不二而二立因果殊二而不二始终体一
若谓因异果因亦非因晓果从因因方克果所以三
千在理同名无明三千果成咸称常乐三千无改无
明即明三身并常俱体俱用此以修性不二门成。

五染净不二门者若识无始即法性为无明故可了
今即无明为法性法性之无明遍造诸法名之为染
无明之法性偏应众缘号之为净浊水清水波浮无
殊清浊虽即由缘而浊成本有浊虽本有而全体是
清以二波理通举体是用故三千因果俱名缘起迷
悟缘起不离刹那刹那情常缘起理一一理之内而
分净秽别则六秽四净通则十通净秽故知刹那染
体悉净三千未显验体仍迷故相似位六根遍照分
卷一 第 315b 页 X56-0315.png
十界各具灼然岂六根净人谓十定十分真垂迹十
界亦然乃由果成等彼百界故须初心而遮而照照
故三千恒具遮故法尔空中终日双亡终日双照不
动此念遍应无方随感而施净秽斯泯亡净秽故以
空以中仍由空中转染为净由了染净空中自亡此
以因果不二门成 六依正不二门者巳證遮那一
体不二良由无始一念三千以三千中生阴二法为
正国土一千属依依正既居一心一心岂分能所虽
无能所依正宛然是则理性名字二行巳有不二依
正之相故使自佗因果相摄但众生在理果虽未辨
一切莫非遮那妙境然应复了诸佛法体非偏而偏
众生理性非局而局始终不改大小无妨因果理同
依正何别故净秽之土胜劣之身尘身与法身量同
尘国与寂光无异是则一一尘刹一切刹一一尘身
一切身广狡胜劣难思议净秽方所无穷尽若非三
千空假中安能成兹自在用如是方知生佛等彼此
事理互相收此以染净不二门成 七自他不二门
者随机利佗事乃凭本本谓一性具足自他方至果
位自即益佗如理性三德三谛三千自行唯在空中
利他三千赴物物机无量不出三千能应虽多不出
十界十界转现不出一念身土互生不出寂光众生
由理具三千故能感诸佛由三千理满故能应应偏
机偏欣赴不差不然岂能如镜现像镜有现像之理
形有生像之性若一形对不能现像则镜理有穷形
卷一 第 315c 页 X56-0315.png
事未通若与镜隔则容有是理无有形体而不像者
若镜未现像由尘所遮去尘由人磨像现非关磨者
以喻观法大旨可知应知理虽自佗具足必藉缘了
为利佗功复由缘了与性一合方能称性施设万端
则不起自性应无方所此由依正不二门成 八三
业不二门者于化他门自分三密随顺物理得名不
同心轮鉴机二轮设化现身说法未曾毫差在身分
于真应在法分于权实二身若异何故乃云即是法
身二说若乖何故乃云皆成佛道若唯法身应无垂
世若唯佛道谁施三乘身尚无身说必非说身口平
等等彼意轮心色一如不谋而化常冥至极称物施
为岂非百界一念界界无非三业界尚一念三业岂
殊果用无亏因必称果若信方知三密有本百界三
业俱空假中故使称宜偏赴为果一一应色一一言
音无不百界三业自具足化复作化斯之谓欤故一
念凡心巳有理性三密相海一尘报色同在本理毗
卢遮那方乃名为三无差别此以自佗不二门成。

九权实不二门者平等大慧常鉴法界亦由理性九
权一实实复九界权亦复然权实相冥百界一念不
可分别任运常然至果乃由契本一理非权非实而
权而实此即如前心轮自在致令身口赴权实机三
业一念无乖权实不动而施岂应隔异对说即以权
实立称在身即以真应为名三业理同权实冥合此
以三业不二门成 十受润不二门者物理本来性
卷一 第 316a 页 X56-0316.png
具权实无始熏习或实或权权实由熏理恒平等遇
时成习行愿所资若无本因薰亦徒设遇薰自异非
由性殊性虽无殊必籍幻发幻机幻感幻应幻赴能
应所化并非权实然由生具非权非实成权实机佛
亦果具非权非实为权实应物机契应身土无偏同
常寂光无非法界故知三千同在心地与佛心地三
千不殊四微体同权实益等此以权实不二门成。

是故十门十门通入色心乃至受润咸然故使十妙
始终理一始境本具三依理生解故名为智智解导
行行解契理三法相符不异而假立浅深设位简滥
法祇是證彼理三下之五章三法起用三法既是一
念三千即空假中成故有用若了一念十方三世诸
佛之法本迹非遥故重述十门令观行可识首题既
尔览别为总符文可知。

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