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虚执实之心。是无明妄想故即是观行成。
以观成故。能除无明妄想上迷妄。何谓迷妄
之上迷妄。谓不知迷妄是迷妄。即是迷也。
以此迷故。即执为非迷。复是妄想。此一
重迷妄因前一重上起。故名迷妄之上迷妄
也。是故行者。虽未能除不了境虚执实之心。
但能识知此心是痴妄者。即是能除痴妄之
上迷妄也。此是除障。以除障故堪能进修止
行。即是得益。又此迷妄之上迷妄。更以喻显。
如人迷东为西。即是妄执。此是一重迷妄
也。他人语言。汝今迷妄谓东为西。此人犹作是念。我所见者非是迷妄。以不知故。执
为非迷者复为妄想。此即迷妄之上重生
迷妄。此人有何过失。谓有背家浪走之过。若
此人虽未醒悟。但用他语信知自心是迷妄
者。即无迷妄之上迷妄。此人得何利益。谓虽
复迷妄未醒而得有向家之益。虽复證知诸
法是虚。但能知境虚是无明执实是妄想
者。即常不信己之所执。堪能进修止行渐趣
涅槃。若都不知此者即当随流苦海增长
三毒。背失涅槃寂静之舍也。此明分别性中
观行断得之义。所言分别性中止行除障得
益者。谓依彼观行作方便故。能知诸法本来
无实。实执止故即是能除果时迷事无明及
以妄想也。复于贪瞋渐已微薄。虽有罪垢不
为业系。设受苦痛解苦无苦即是除障。复依
此止即能成就依他性中观行。故无尘智用
随心行故即是得益。此明分别性中止行除
障得益。次明依他性中止观断得者。初明观
食之。是故经言。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
诸贤圣。然后可食。问曰。既施与三宝竟。何
为得自食。答曰。当施一切众生共供养三宝
时。即兼共施众生食之。我此身中八万户虫。
即是众生之数故。是故得自食之令虫安
乐。不自为己。又复想一钵之食。一一米粒
复成一钵上味饮食。于彼一切钵中一一粒米。复成一钵上味饮食。如是展转出生满十
方世界悉是宝钵。成满上味饮食。作此想已。
持此所想之食。施与一切众生。令供养三宝
四生等。作此想已。然后自食令己身中诸虫
饱满。若为除贪味之时。虽得好食。当想作种
种不净之物食之。而常知此好恶之食。悉
是心作虚相无实。何故得知以向者钵中好
食。我作不净之想看之。即唯见不净。即都
不见净故。将知本时净食亦复如是。是心所
作此是观门。止门吃食者。当观所食之味及
行食之人。能食之口别味之舌等。一一观
之。各知从心作故。唯是心相有即非有。体唯
一心。亦不得取于一心之相。何以故。以心外
无法能取此心相故。若有能取所取者。即是
虚妄自体非有。此名止门。凡大小便利亦有
止观。所言观者。当于秽处作是念言。此等不
净悉是心作。有即非有。我今应当变此不净
令作清净。即想此秽处作宝池宝渠。满中清
净香水。或满酥酪。自想己身作七宝身。所
弃便利即香乳酥蜜等。作此想已。持施一
切众生。即复知此净相唯是心作虚相无实。
是名观门。所言止门者。知此不净之处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