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也。二明观意者。彼经云。何因致是三昧。持
戒浣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去此十
万亿佛刹。在众菩萨中央说经。三月常念。云
何念。念彼佛一一相。从足下千辐轮相。乃
至无见顶相。我当逮是相。我当从心得佛。
从身得佛。佛不用心得。不用身得佛。不用
心得佛色。不用色得佛心。何以故。心者佛无
心。色者佛无色故。不用是色心得三菩提。佛
色已尽乃至佛识已尽。佛所说尽者。痴人不
见不知。智者晓了。不用身口得佛不用智慧
得佛。何以故。智慧索不可得故。自索我了不
可得。亦无所见。一切法本无有坏本绝本。
譬如梦见七宝及亲识欢喜。觉已追念不知
在何处。当知是念佛。又如舍卫有淫女。名须
门。闻之欢喜夜梦从事。觉已念之。彼不来
我不往而乐事宛然。亦如是念佛。如人行大
泽饥渴梦得美食。觉已腹空。自念一切所有
皆如梦。当如是念。数数莫得休息。用是念当
生阿弥陀佛国。是名相空。如以七宝倚琉璃上影现其中。亦如比丘观骨起种种光。此
光无持来者。亦无是骨是意作耳。如镜中像
不外来不内出。以镜净故自见其形。行人色
清净所有者清净。欲见佛即得见见即问。闻
经大欢喜。自念佛从何所来。我亦无所至。我
所念即见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是佛
心是我心见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
心起想则痴无想是泥洹。是法无可示。皆念
所为。设有念亦了无所有为空耳。心者不知
心有心不见心。心起想即痴无想即泥洹。是
沙门释子。失比丘法。故称为缺。不破者。即是
持于十三无有破损。若有毁犯如器破裂也。
不穿者。是持波夜提等是也。若有毁犯如器
穿漏。不能受道故名为穿也。不杂者。持定共
戒也。虽持律仪念破戒事。名之为杂定共。持
心欲念不起。故名不杂。随道者。随顺谛理。能
破见惑。无著戒者。即是见真成圣。于思惟惑
无所染著也。此两戒约真谛持戒也。智所赞
自在戒者。此两戒则约菩萨化他。为佛所赞。
于世间中而得自在。是约俗谛论持戒也。随
定具足两戒。即是随首楞严定不起灭定。现
诸威仪。示十法界像。导利众生。虽威仪起
动而任运常净故。名随定戒。前来诸戒律仪
防止故。名不具足。中道之戒无戒不备。故名
具足。此是持中道第一义谛戒也。用中道慧
遍入诸法故。经云。式叉式叉名大乘戒也。
涅槃明五支戒及十种戒。义势略同。设诸经
论。更明戒相终不出此十科。束前三种戒
名律仪戒。秉善防恶。从初根本乃至不穿。纤
毫清净束名律仪戒。凡夫散心悉能持得此
戒也。次不杂一戒定法持心。心不妄动身口
亦寂。三业皎镜。此是定共戒入定时。任运无
杂。出定身口柔软。亦不杂凡夫入定。则能持
得也。随道戒初果见谛发真成圣。圣人所持
非凡夫能持也。无著戒则三果人所持。亦非初果所持也。智赞自在。此乃菩萨利他须持
此戒。则非二乘所持也。随定具足此是大根
性所持。则非六度通教菩萨所能持也。况复
凡夫二乘耶。向判位高下事义不同。若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