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555c 页
卷二 第 563a 页
四念处卷第二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
门人章安灌顶记
分章为三。大意。停心。念处。大意者。前性共
缘只见生灭之理。发真断结乃至极果。犹是
四枯拙度。今无生四圣谛即事而真。粗细等
观皆如幻化。四荣巧度。大经云。声闻有苦有
苦谛。菩萨解苦无苦。而有真谛。大品云。欲得
声闻。欲得缘觉。欲得菩萨。皆当学般若。故名
通教四念处也。通义有八。谓理教智断行位
卷二 第 563b 页 T46-0563.png
因果。理通者。同缘即色是空故。教通者。同禀
无生之说故。智通者。诸法不生般若生故。断
通者。须陀洹若断同是无生法忍故。行通者。
同乘摩诃衍乘故。位通者。同是乾慧地乃至
佛地故。因通者。同学般若波罗蜜故。果通
者。同到萨婆若故。三人八义不殊。故名通也。
复次通有三义。一因果皆通。二因通果不通。
三通别通圆。因果俱通者。如上八通说。近
通偏真四枯拙度。因通果不通者。乃是别果
来接。通因得见佛性成四荣双树。通别通圆
者。别圆因果皆与通异。藉通开导得入别圆
因。成非枯非荣双树之果也。若通因果。正
是小大半满。分门亦是析体拙巧。声闻藏。
菩萨藏。羊鹿异路。何者三藏未断惑。犹是
凡夫住下忍位伏见思惑以誓愿。乘五通住
生死化众生。二乘断正使拙度保涅槃。不
能前进。故从此分门。若三人同以无言说
道。断烦恼者是满字。摩诃衍门多所含容。即
开为三。一通二别三圆。体诸法如幻化不生
不灭。不断而断三人通位。从乾慧性地。为伏
道见地。至七地断正尽。缘觉根利能侵习。位
齐八地。若菩萨断正尽。留习扶誓受生死化
众生。八地九地断尘沙无知。学道种智。此即
通教通三乘人意也。若通别者。初因通门得
入十住。断界内惑尽。十行断界外尘沙。学道
种智。十回向学中道。十地破无明见佛性。是
为通于别意也。通圆意者。初因通门入十信。
断界内惑。任运自尽登住见佛性。断无明。十
行十回向。并断别惑。此通圆意也。故知大
卷二 第 563c 页 T46-0563.png
乘断伏永异小乘如习。应中有菩萨从初发
心与萨婆若相应。是声闻一切智通通教意。
若菩萨从初发心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
众生者。通别意也。若从初发心即坐道场。转
法轮度众生。是菩萨为如佛。通圆意故。大
论举三人谕。谓步马神通。马虽胜步不及神
通。一念即至。譬圆教力大不妨馀也。又大论
明灯炷云。乾慧为初炎。佛地为后炎。此即通
家名乾慧。非断道。而为初炎者。乃是论主申
含容引外人作此解。乃以相似灯炷为初炎
耳。若言二地是菩萨断道者。此取性地为断
道。至六地与罗汉齐。或取八人地。是断道此
以三地为断道。七地齐罗汉。而今不取二地
三地。乃取乾慧者。故知是通三人之初。以似
道为初炎耳。复有人言。欢喜为初炎。佛地为
后炎。此约别教断道为初炎。别家初地见常
住理断无明。见中道故名欢喜。是初炎。复
有人言。初住为初炎。佛地为后炎。是圆教
意。初住见中性圆断一品无明。故初住为初
炎。此是通教通别通圆之义。通教四门者。大
论云。一切实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
切非实非不实。为向道人说。闻即得悟。皆名
第一义悉檀。中论观法品。又作四句證
诸法实相。三人共得即其例也。若幻化有门
则通五人。四门门门有五人。是则二十人。三
藏虽四多用有门。通多用空门。别多用亦空
亦有门。圆多用非空非有门。天亲虽说别圆。
多明别阶级。龙树虽明幻化影像十谕谕之。
有不离无。无不失有。非有非无。不思议之
卷二 第 564a 页 T46-0564.png
理教也。问若尔三藏亦有三人同入。何不名
通。通亦有三人之殊。何不名别。答三藏三人。
一人不入故不名通。通虽三人而皆入但空。
不得称别。问通是满字门。而称通者何
故停灰断耶。答譬如朱雀台门。虽通贵庶有
停私室者。有至府省者。有见天颜者。如前所
释通。通通别通圆。此义可知。又譬如因心
有眠有梦。梦谕于空。眠谕于假。心谕于中。声
闻观四谛无生。如幻如化以入空。缘觉观十
二缘无生。如幻化以入空。菩萨观六度无生。
如幻化以入空。不深见假中。故同住灰断。若
能寻梦得眠。寻眠得心。非但见空亦见不空。
亦见非空非不空。释大意竟。二五停心者。名
数同前。云何有异。鱼目明珠质同。理别曲直。
体析巧拙。料简已如前。大经明果报五阴。
已受想行识。亦是一法。凡夫为苦为恼。二
乘缘不净无常出生死。菩萨观阴即是于真
更无别理。如薄福者睹金成蛇。为之所害福
人见宝得而用之。苦谛既然三谛亦尔。众生
不知。没在于苦造二十五有。轮环宛转无解
脱期。菩萨为此而起大悲发弘誓愿。拔苦与
乐虽发誓愿。所度如度虚空。虽誓断如空共
斗。虽安如空种树。虽灭实无得度。观一切无
所有。无所有故空。空故不生。不生故不灭。
毕竟清净。行者虽作此观。其心浮逸如犬逐
块。若欲摄散睡眠昏熟如鼍得暖。当知不
修停心。心不得住。虽作此解是直作善。如
有眼无足不得入池。若善用四悉檀。修五停
心者。即得住观。如密室无风照物得了。当
卷二 第 564b 页 T46-0564.png
知阿那波那。三世佛入道初门。又云。亦为甘
露门。光明云。即开甘露门入处食等。既
信解已当修五停。谓阿那波那等。觉观
多者当观入息。不生出息不灭。不生不灭。息
即是空。无能观所观。皆不可得。不可得即
真。真即心停也。多贪欲者当观。贪欲非垢无
贪欲。非净非垢故不生。非净故不灭。不生不
灭故即空。空即真真故心停。多瞋恚者。当
观于慈。慈恚即不生亦不灭不生不灭即是
空。空即真真故心停。又观骂者是谁。谁受骂
者何等是骂。骂者与诸佛等。受骂者与毕竟
空等。骂法与萨婆若等。打者受打者打法
亦如是。一一音声不能见骂。众多音声亦不
能骂。唯当自责过去烦恼多。今世瞋恚盛
若不能忍。心则螫毒生死无畔。应当息之令
停也。著我多者当观其身。如屠牛四分。但见
四大六种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何处有我。即
破我见。五愚痴者。对因缘观三世因缘。破
断常二世破果报。我一世破性。我善用五法
治心。心则安住得观无生。无生现前即破烦
恼。有直有善名为初贤。大论云。观行是智慧
性。何故言三昧。答若不定心中修。此是颠
倒智慧如前说狂愚之人。岂是贤圣善直之
意也。作是修时。种种诸境发一阴界入境。乃
至菩萨境。善当识别。去取得宜。无生正观破
之。一一皆是摩诃衍故。乃至二十种坏禅觉。
十种成禅觉。皆须识知。故大经云。迦罗迦果
有九分。镇头迦果才有一分。城中人不识食
之即死。行者若明十法。即镇头迦。十法者。
卷二 第 564c 页 T46-0564.png
一善识无生正因缘境。如空无相无方维上
下。心性亦尔。二真正发心。三止观修习。四破
爱见诸法。遍五善识通塞。爱见中。苦集为
塞灭道为通。六用三十七品调适。七修助道
开三脱门。八善识次位。九安忍。十顺道法
爱不生。此十法成乘即入菩萨位。得三乘道
。问何等烦恼障定慧。答有人言爱生烦
恼障。慧散动无知障定。复有人言百八烦恼。
障定性得绳障慧。今不尔但随偏多为障也。
问通家若为明六即。答无生理即。幻化名字
即。乾慧地观行即。性地相似即。八人已上
为分真即。佛地为究竟即。三明四念处
者。念是无生观慧。处是所观境。先明属爱烦
恼者。大品云。即色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
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观空无色观色无空。
能观智境并不生不灭。智即是境境即是智。
非智灭境智性自境。即生无生故名无生。非
谓无有生名无生。观内身外身内外身。一切
色法。若粗若细。皆如幻化。即是约身修性念
处。受心法皆是苦性。苦性即空皆如幻化。若
作共念处者。亦当念空法修心。观不净背舍
胜处一切处皆即空。是为共意。缘念处者。缘
佛无生方等十二部经。乃至知众生根性即
空。云何修身性念处色。若粗若细。总而
观之。如梦如幻响化。此色缘不净。如我此
身歌罗逻时。父母二滴为缘。业烦恼为因。因
缘和合生此报身。九孔常流脓囊涕唾。三十
六物性相种子究竟不净。贪爱计净是颠倒
见。若见不净即破净倒。中论劫初谷子不生
卷二 第 565a 页 T46-0565.png
世间现见。故劫初谷不灭世间现见。故因缘
合集名为生。因缘散名为灭。散故不常。集故
不断。是名世间不常不断。此文正表内种子。
十二因缘和合不生不灭也。问若种子生即
从自生。若从遗体生即是他性生。自种子遗
体合即是共生。若非种非遗即无因生。若从
种子生何用遗体。若从和合复属何缘。若无
父母之他云何得种子之自。无自故从谁生
汝种子。能自生未有父母之他。无种子之自。
若已有种子之自。即不从他也。问汝过去业
与六识心俱不。若其事灭业附心识来于现
在难。六识生灭业亦生灭。不为自生。若灭
不应附心来。若不依阿梨耶识。义不成也。若
从父母生是从他生。汝自性尚不能生。云何
从他生难。犹有自性故即有他性能生。若无
自性父母为谁作他。若自他共能生者。汝于
自他若能生共可能生。俱既不能和合亦不
生若能生即有两过。自既不生。他亦不生。即
两不能生两法相助成生。为是自为是他。如
两砂无油合亦无油。若自他不能生。合时
亦不能。若合能生者并亦应两砂无油。合时
应有油若两合无油。当知自他本不能生。合
亦不能生。如一盲不见二盲。亦不见。若谓非
种子非父母生。从无因生难。无因得果果复
应无。如无泥而能生瓶者。亦应从木生等是
无因。故从因缘生尚不可。况无因耶。是则因
果倒乱罪人获福。坏世间法。若无世谛
即无出世。是大邪见人。若四句责生不可得。
是则无生。无生而生是名假生。假生非生但
卷二 第 565b 页 T46-0565.png
有名字。是字不生亦不不生。是字无所有
故自他共无因。毕竟不见身生处不可得。若
无生处亦无灭处。生灭不生灭。非生灭非不
生灭。清净平等正观。观身细色如邻虚尘。即
有十方分。若有十方分即具四微所成色香
味触。色为自香味为他即因成假义。若从色
生即是自性。若从香味生即是从他性本。合
是共生离色离香味。是无因生。四句检之生
不可得。是故说无生无生而说生。是名假生。
是名细色无生。如论云。若有极微色是则四
微所成。又云。若有极微色即有。十方分则不
名极微。四微成色此即因成假。观此假因成
如梦幻。细色粗色无生。是苦圣谛。思益云。
菩萨知苦无生名苦圣谛。此色身四句因成
中检无生名身念处。问此色为从灭生。为从
不灭生。为从灭不灭生。离灭不灭生。若从不
灭生是自生。若从灭生则从他生。若从灭不
灭生是共生。离生则无因生。论云。不自不
他不共不无因。四句生皆不可得。是故说无
生。无生而说生是名假生。色不净破净倒。又
问此色为待色。待无色乃至共离皆不可得。
是则无生无生而说生。是则假生是皆不净。
破净倒是性。身念处以智慧性。观属爱身色
生相。得慧解脱须陀洹。乃至慧解脱阿罗
汉。若作是观时未能得道。于中生著是愚痴
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著随
情。三种念处如前三藏中说。若随理三种念
处。即如通中说。随情是事相。随理是无生。
念处乃至心法亦如是。共念处者。行人观念
卷二 第 565c 页 T46-0565.png
处修八背舍。事中诸禅乃至熏修等。如明眼
开仓见谷粟。种种不净不同。大论明骨想。即
解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乃至烧想。
诸论师疑文误。何意从骨想。即解十力无所
畏耶。今师云人不得论意。此中为修共念处。
又不坏骨人成俱解脱。三明六通八解。悉皆
具足。受心法亦如是。为成摩诃衍故非论误
也。缘念处者。缘佛十二部经。四辩说法。悉
皆无碍教化众生。心缘普遍也。四念处四
种精进名四正勤。四种定名四如是足。五善
生名为根。破烦恼名为力。分别道用。名七
觉。安隐道中行名八正道。次破属见烦恼。观
身如幻化。非垢非净若起见谓净不净。亦净
亦不净非净非不净。是事实馀妄语。是见皆
依色。若谓此净等过去如去不如去。亦如去
亦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未来有边无边。
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即阴离阴。十
四难约三世五阴六十二身见。是污秽无记
五阴即具三假。净法尘对意根生意识者。为
意生为尘生。为合生为离生。若意生是自生
乃至离生是无因。即破因成假。若意根灭生
不灭生。亦灭亦不灭生。非灭非不灭生。皆
堕四句则破相续假。若待无有识生。若待有
有识生。若待亦有亦无识生。若待非有非无
而识生。皆堕四句则破相待假。所破能破。例
十二是破有见中十四难。六十二见不净。无
见中亦三假十二句能破。亦例十二句亦净
亦不净。亦有亦无见。三假十二句破能观。亦
十二句例破非净非不净。非有非无见。亦十
卷二 第 566a 页 T46-0566.png
二句破能观。亦十二句破用。性念处观之破。
身念处九十六句破生见。不可得成无生。身
性念处。次观受念处破生见。经云。受受。受
不受。受亦受亦不受。受非受非不受。又云。行
亦不受。云何受受不行亦不受。云何受不受。
行不行亦不受。云何受亦受亦不受非行非
不行亦不受。云何受非受非不受受受故。是
有见是见依受起。受不受故是无见。是见依
受起受亦受亦不受故是亦有亦无见。是见
依受起受非受非不受故。是非有非无见。是
见依受起。是事实馀妄语过去如去不如去。
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未来有边无边。乃至
非有边非无边。即阴离阴为十四难。约三世
有六十。即阴离阴合成六十二。有见中三假
能所二十四破生见无见中。三假能所亦二
十四。无生见亦有亦无见中三假。能所二十
四句。亦生亦无生非有非无见中。三假能所
二十四句。破非生非无生合成九十六句。破
生见成无生受。性四念处。次观心性四念处。
观心常无常乃至非常非无常。是见依识起。
过去如去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未来有边
无边。乃至非有边非无边。即离为十四难。约
三世为六十即离为六十二见。常见中三假
能所二十四句。无常见中三假二十四句。亦
常亦无常见中三假能所二十四句。非常非
无常见中。三假能所二十四句。九十六句。破
生见成无生也。法性四念处观有我无我亦
有我亦无我。非有我非无我。是见皆依法起
过去四见。未来四见。即难为上四难。约三世
卷二 第 566b 页 T46-0566.png
五阴为六十二。有见中三假能所破。有二十
四句破。后例尔。九十六句破我见。是名四念
处。乃至八正道。是破属见中三十七品。故经
言。我断一切诸见缠等。以智慧刀。割断破裂
也。若共念处观九想八背等。一切禅亦名得
解。观非实观也。三十七品例前受心法亦如
是。缘念处观见中有一切佛法。无生四谛教
理名字句义。通达无壅随众生根性。乐欲。便
宜对治。第一义而为说法。是为破属见。烦恼
中修三种。别相四念处观。问何意通教明非
苦非乐。是三十七品例前受心法。亦如是。苦
果非苦。非乐。应是乐。答此作四句若通论非
苦非乐。此异通四句不可说。有因缘故说非
苦非乐。结成生灭苦乐。是三藏意。若非苦非
乐结成无苦无乐之苦乐属通教摄也。净名
云。迦栴延五义五受阴通达空无所起是苦
义。结受念处。如大品不净观。即是摩诃衍皆
不可得。故以是不净心观色。自念我身未脱
是法。未免三界生。犹应受百千生死。故言未
脱。引广乘品成身念处观诸法不生不灭。是
无常义。结成心念处观。于我无我而不二。是
无我义结成法念处观。若作非常非无常。成
常非垢非净。结成净非苦非乐。结成乐非我
非无我。结成我即成别教义。常乐我净断惑
历别来證也。若作非垢非净。双照垢净。非
苦非乐双照苦乐。非常非无常。双照常无常。
非我非无我双照我无我。结成圆教。圆心修
习不断烦恼而入涅槃也。于乾慧地中修总
相三种四念处。如前三藏中分别。但有如幻
卷二 第 566c 页 T46-0566.png
如化体法即空之异耳。是为无生总相四念
处。但是总相念处修身即空阴入界一切法
亦如是。是名身念处。受心法亦如是。观此
位是总相念处。修四正勤。如意根力觉道。
三十七品。共缘念处。亦如是。虽未发暖相。
似无漏法水。而总相观五阴。智慧深利胜。别
相念处。是故名总相念处。属乾慧地外凡也。
辟支迦罗名目大小。如前亦修三种念处十
二因缘。过去无明只是不净烦恼。五阴诸行
只是善恶五阴。从识乃至受是果报 记五
阴爱取烦恼五阴。有是善恶五阴。未来生死。
是果报无记五阴。若粗若细总而观之如幻
如化。是名性念处因缘觉也。共缘念处例前
亦有性。共缘三种观三人大小也。菩萨发菩
提心慈悲誓愿。观此身受心法。三种念处。修
性身时观此身色。若无生如幻如化。能发
暖顶等法。成五停心。别总四念处。名伏忍
四善根。名柔顺忍发真断结。八人地名无生
忍。须陀洹名无生法忍果。斯陀含名游戏神
通。阿那含名离欲清净。阿罗汉名已办地。
八名辟支佛地。九地名菩萨地。十地名佛
地。性念处观成。破界内见思通惑。得一切智
与罗汉齐。八地修界内道种智。破界内尘沙
无知。是共念处。九地已上学一切种智是缘
念处。十地当知为如佛。佛是通教佛。成就
四枯。庄严双树。故云四念处坐道场。断通
惑正习尽见偏真之理。于二谛中观照纯熟。
是名坐道场。般涅槃者。即有馀无馀二种涅
槃。转法轮者。转通教无生偏真之法轮。令
卷二 第 567a 页 T46-0567.png
一切众生同入偏真法性。非中道不空法性
故。法华云。我等同入法性。不见佛性。二乘
俱得此理。并有坐道场转法轮。而罗汉不断
习气。只是四枯庄严。支佛小深侵习亦是四
枯。菩萨不断习。以誓愿力熏行处处受生。调
熟众生。学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是名通
教佛。只是四枯庄严双树但三藏。是拙度观
门既拙解空亦浅如迦栴延五义是通教体。
假入空观门既深。三藏是事观为疏。通教理
观为密。三藏附事为伪。通教缘理为真。比
至證得真。时无复为别异也。
四念处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