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指掌疏科文-清-通理629-A¶

629-A¶ 第 433a 页

* No. 629-A
制疏始末

噫  弘经难矣。弘法华尤难。弘法华而伹事演说
巳难矣。若著疏尤更难。余身历之。乃深信之。余族出
冀属。家新邑。姓赵氏。父母家寒。不能赡养。八岁舍而
出家。师近庄农。又不能教。乃就学于祖。始业儒典。二
载颇识字义。间习讽诵。惟朝夕功课而巳。十一岁时。
随祖至檀越袁公家。众僧诵法华经次。公戏谓余曰。
沙弥受我斋供。能为我诵经乎。余曰诺。因随众诵经
若宿习然。举众皆异。祖亦欢喜。乃摩顶而对众曰。此
子必从僧中来也。依岁于岫云圆具。微攻律典。津津
然以听教为念。初于善应听弥陀。次于衍法听楞严。
皆茫无所了。后于雍正二年甲辰。觐香岩。听法华。每
遇难理会处。辄有新悟。异彼旧说。质之不公。公深许
之。于是遂有著经之念。阅明年。隐居妙峰山之石草
精舍。援笔始注。至方便品初。双叹智慧之文。疑情顿
发。越十五日不能措一词。白昼翻阅。丙夜思惟。竟至
视听罔然。食不知味。时有人广修在傍。辄笑之。以为
入魔境矣。一日读经至如是相处。忽然有省。始信古
人所谓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者。不我欺也。自是
不但于是经涣然无疑。乃至遍观诸经。亦皆涣然无
疑矣。及欲续著。是非潜兴。宾主失宜。所愿不果。继尔
629-A¶ 第 433b 页 X33-0433.png
由岫云。至圣感。足未至阃而猜忌斯生。所赖知是法
障。志不少移。岫云续前槁。圣感录科判。终以力不胜
任。遁迹西禅。乞食自支。欲终厥志。无何逆缘方殄。顺
障旋兴。蒙僧录司举授万善殿教习。居二年。与诸沙
弥为伍。将课业教仪之不暇。尚何心于著述哉。庚戌
冬。辞万善。住遗光。壁不障身。室难蔽日。日驰骋于土
木。时夤缘于奔驰。间虽开讲设期。不过勉应来学。而
究于是疏无暇及也。癸丑春。矢志闭关。重理前槁。甫
完正宗。又值
公令。奉
旨圆明园。校对宗镜等书。缘兹日事笔墨。折衷古今
于臆见不无少补。时思华严为诸经之王。清凉擅一
家之宗。不究其源。宁摄于末。由是于乾隆六年辛酉。
启建华严讲期。醉心大疏。三越暑寒。望大海之洪深。
自鄙行潦。目太虚之宽阔。羞诩芥空。甲子冬。再讲斯
经。重治兹疏。功未及半。即赴他请。乙丑冬。归自清凉。
誓终此志。约闭无期之关。限待有成之日。心祈三宝。
仰慈悲以资神。身策六时。继朝昏而御砚。爰纪功竣。
时在丙寅春之建辰月也。然自忆驱乌之年。不习便
诵。负笈之际。一听微明。似有宿缘。因敢辄著。乃竟至
二十馀年。稿经三易。本虽粗定。梓尚未然。且其间顺
逆交攻。数断数续。若非如来遥见守护。其志几为遭
际所隳。甚哉著疏之难复难也。虽然。二十馀年。自视
若梦期也。住此住彼。回想若梦中人也。几踰四十万
629-A¶ 第 433c 页 X33-0433.png
言。皆梦中寱语。其间或顺或逆。皆梦中境界。即今编
序始末。依然梦中说梦。伏望后之阅我疏。处我境者。
皆应作如是观。

乾隆岁在柔兆摄提格仲吕佛诞日

贤宗后学通理谨识
629-A¶ 第 434a 页 X33-0434.png

* 别古凡例


* 是经流传震旦。疏记论解甚夥。文富义博。诚让文句。搜金集玉。无偕大成。今为接引初机。渐入堂奥。有异旧说。恐骇新闻。宜强周览。勿轻间然。
* 是疏自名指掌。取其明而且易。不避训诂。或涉繁蔓。智果超方。以任舍繁从要。立尚扶壁。且须由粗人微。勿嫌摘叶寻枝。莫便挂一漏十。
* (通理)少而失学。智无兼人。未能遍扣高明。广览古著。疏中一言一句。多自胸襟流出。不善他文。未敢辄入。非有拣弃。勿强是非。
* 一音圆被。异解各呈。杵臼绳箕。共说象身之似。鹄雪贝稻。孰明乳色之真。因枝寻本。各选其由。入道从缘。不一而足。勿谓多事。有碍广传。
* 台贤两宗。證法次第。多引法华喻文。如引火宅喻中说怖畏事。以證华严大教难投。今古通遵。似无可议。今疏易为苦谛。太煞径庭。要知引證者取其大纲。或有忽于细目。著解者别其细目。不惟冒似大纲。明知违古。不敢背经。赐览高贤。幸垂原谅。诸如此类。无烦俱述。
* 一经脉络。有纲有目。目中复有纲目。如世祖孙父子。展转相生。曾无少紊。若纲之与纲。目之与目。则如兄弟相次。先后适宜。依此分科。自有层次。楞严正脉。颇得此诀。今疏仿之。伹交师分析过甚。多于应续反断。初学不察。致义不贯。今疏别之。
629-A¶ 第 434b 页 X33-0434.png
* 是续为避繁分。间有一科之中。含摄三二意者。若不眉目。莫辨异同。因于本文用○断之。至疏中各标其意。如起首则曰初某意。释竟。其次又曰某某下某意等。庶不至繁分。而眉目判然。
* 古疏随文科目。多不俱提。如一科分三。但标初科。即复曲分。或入文。殊令初学艰于检对。今遵弥陀疏钞科式。分巳俱标。标巳取次会文。疏讫。仍结某某科竟。若相邻甚近者。则不复结。为便观览。不至翻前揭后。
* 楞严正脉。交师用甲乙等字。以别科目层次。伯亭老人。亦多承用。今疏全标科目。且疏竟仍结。前后次第。显然可见。故不更置甲乙等字。
* 经中喻文。古疏皆就喻立科。如火宅喻中舍几用车喻等。法中亦惟加一合字。不即显法。致令法义隐于喻中。究著方了。今疏喻科即依法立。如舍几用车喻。易为隐实施权喻等。法中亦惟去一喻字。庶几法义显于喻中。不待究著即见。
* 偈颂科目。古疏皆以行数别之。讲演时殊难忆持。细详其法。却亦无甚紧要。今以每科之下。既赘本文二字。前后分剂。巳足拣别。故不载行数。
* 古疏品题置于科外。标颂混于科内。一似无归。一似滥偈。今解各安口科。如遇品题。则曰此处有品题。或直标品题云某某。释竟。乃曰经文分几。如遇标颂。则曰此处有标颂。或直言标颂云某某。释竟。
629-A¶ 第 434c 页 X33-0434.png
* 什师分经。文成七卷。附以疏文。则七卷不能收摄。古德或另分卷目。未免有背译主本意。今疏卷目仍旧。但于过厚者分之。题中标以某卷之上。某卷之下。盖为珍重佛法。不敢擅易也。
* 古德著疏。间有与私意相符者。亦微有采掇。若全用其语。则标以名字。如言大成云等。若少有更换。则言大成义云等。盖不敢掩古之善也。
* 经前十门。先巳粗定。文多从简。义尤避繁。盖得少为足。强人同我。惟图易持。不顾屈经。后因讲华严阅大疏。乃知非繁不能尽妙。惟简无以匠心。且法华华严。相为终始。若不法彼悬谈。恐致昧斯圆理故兹重制。有异旧闻。较常似多。拟彼犹略。当善会之可也。
629-A¶ 第 435a 页 X33-0435.png

* 法华经指掌疏目次



* 卷首
* 科文
* 悬示
* 卷第一之上

* 序品第一
* 卷第一之下

* 方便品第二
* 卷第二之上

* 譬喻品第三
* 卷第二之下

* 譬喻品之馀
* 信解品第四
* 卷第三

* 药草喻品第五
* 授记品第六
* 化城喻品第七
* 卷第四

*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 法师品第十
* 见宝塔品第十一
*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 持品第十三
* 卷第五

* 安乐行品第十四
*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 卷第六

* 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 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629-A¶ 第 435b 页 X33-0435.png
* 嘱累品第二十二
*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 卷第七

*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 事义


法华经指掌疏目次(终)
* No. 629-B
法古提纲

圆融露布。寥寂冲虚。非权非实。即三即一。混万化为
一体。迥诸法而独存。不可得而思议者。其惟实相欤。
会权归实。废三立一。纵指十如。夺让尽思。与杂华而
合彩。掩众景以孤辉。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惟妙法
莲华经欤。故我世尊。證此法印。现于觉场。垂智轮于
高山。吐玄宗于法界。为怜穷子。暂卸珍衣。分宗曲顺
629-A¶ 第 435c 页 X33-0435.png
乎时机。三乘渐开于诸会。拟将潜辉真际。仍思还照
雄峰。特赴灵山。广集缘众。聊施前导。演无量义之微
言。全揭后宗。舒一毫光而远照。弥勒致问于今日。文
殊證答于往因。既泄真机。讵能缄口。所以三昧初起。
二智频扬。群疑交攻于众怀。三请独慇于身子。欲坚
众心。斥非机于五千增慢。为发真信。比难逢于一现
优昙。述自述他。明出世之致意全同。说权说实。显入
大之文轨一定。上根巳悟。中士犹迷。记授华光之徵。
喻酬身子之请。方之长者。火起其家。痴子游戏乎中。
不知不觉。慈父惊闻于外。弗救弗宁。许三舆而与一
车。知长者之意出真诚。开三乘而显一道。信如来之
言无虚妄。二乘历叙执迷。自比穷子。四子同呈信解。
宜付家珍。进示雨无二滋。差别在物。令知法本一味。
深浅由机。乃通授果记。显示喻说巳周。复别开因缘。
引接下根不坠。共游宝所。同记佛乘。衣内明珠。指在
亲友。既有学旋慕其芳迹。而如来等赐以真慈。欲彰
普济之功。故因药王以显益。为明弘愿之力。乃借多
宝而祈通。狂慧废置进修。观迦文因种于多劫。应知
心惭。钝根高推圣境。视龙女果證于一时。亦思力奋。
于是一肩担荷。幸斯道之典型得人。四行执持。喜禦
难之柯柄有法。又以新记声闻。初心菩萨。智量浅狭。
罔克弘济。故假他方开士。请命弘经。远召本地门徒。
丕承佛道。补处菩萨。执近迹而迷远因。说父少子老
之喻。中天调御。依本寿而显妙用。举良医背子之匹。
629-A¶ 第 436a 页 X33-0436.png
宏功既彰。迷封斯启。不惟新记声闻。初心菩萨。顿觉
身𨺗妙峰。自此深位上士。积行高哲。转如神游香海。
分别功德。功德不可限量。较量福因。福因讵有边涯。
六根清净。不轻之證据昭然。四众毁非。阿鼻之报应
非妄。地涌萨埵。发弘愿于分身国土。灭后通经。聊以
感知遇之隆恩。人中师子。现神力于无边海会。当阳
嘉赞。殆以坚克绳之深信。将罢法座。极口叮咛。恐堕
岐途。再垂成范。果能我法执尽。如药王之焚身。净秽
情忘。若妙音之远至。还须无方圆应。重践普门。助修
假秘密之功。防心援知识之力。四法成就。三七精修。
是经之必得无疑。普贤之现身有愿。如斯流通。而流
通斯无滞矣。然则斯经也。岂独夫次第为然哉。祇如
圣毫东烛。一化全彰。贤众西来。四法重示。始固可以
摄后。终亦何曾遗前。且也文字性空。空无不容。实相
体遍。遍无不备。故令一言一句。达无量无边之义。若
受若持。成最圆最妙之因。既全事之理。随事而一一
俱彰。亦全理之事。随理而一一互涉。于是土田三变。
非垢非净。分身俱来。不一不多。多劫半日。而延促同
时。生灭常住。而隐显俱在。舌相毛光。即灵鹫而上至
梵世。弹指謦欬。由娑婆而遐播十方。是皆超乎心踪。
绝于言道。异时之所不见。非机之所不闻。故谓妙法
莲华者。乃标其玄微。喻以希有之称也。理也无知。敢
希妙谛。在飘零而思返。迷道路而难归。幸以微缘。获
睹圣典。如亲怙恃。尽命弘持。寻要义于博文。赘浮词
629-A¶ 第 436b 页 X33-0436.png
于玄理。亦知佛道如山。蚁步无能穷其际。圣智拟海。
蠡量奚足较其源。姑就愚见。聊接蒙童。爰取易明。目
曰指掌。仍复翘勤五体。归命三尊。展此精诚。祈求加
被。

「 稽首灵山说法主
 乘愿證经多宝尊
 云集分身无量佛
 一乘实相妙莲华
 旧住新出二部僧
 无尽三宝摄授我
 令我所作速圆成
 流通利益无穷尽」

629-A¶ 第 436c 页 X33-0436.png
629-A¶ 第 437a 页 X33-0437.png
法华指掌疏科判


* 弘传序科



* ○解释此经启以十门

* 一教起因缘(第一)
* 二藏乘分摄(第二)
* 三能被教义(第三)
* 四所被机宜(第四)
* 五体性浅深(第五)
* 六宗趣通别(第六)
* 七部类品会(第七)
* 八疏序通经(三)

* 一释序题(妙法)
* 二释序主(终南)
* 三释序文(三)

* 一叙经缘起(三)

* 一总标大意(妙法)
* 二历叙缘起(二)

* 一两土处时(盖结)
* 二三朝翻译(三)

* 一晋朝翻译(三)

* 一翻译时年(西晋)
* 二能译依正(长安)
* 三结所译名(初翻)
* 二秦朝翻译(三)

* 一翻译时年(东晋)
* 二能译依正(龟兹)
* 三结所译名(次翻)
* 三隋朝翻译(三)

* 一翻译时年(隋氏)
* 二能译依正(大兴)
* 三结所译名(后所)
* 三预防伏难(四)

* 一防独宗一本难(三经)
* 二防不宗馀本难(时所)
* 三防馀本有异难(自馀)
* 四防有异当述难(具如)
* 二叙经宗旨(三)

* 一悬叙说经之缘(三)

* 一反显(二)

* 一反显教到(夫以)
* 二反显机熟(适化)
* 二正明(二)

* 一正明机熟(所以)
* 二正明教到(金河)
* 三防问(二)

* 一防教犹未到问(岂非)
* 二防机犹未熟问(是知)
* 二正叙一经宗旨(五)

* 一序分宗旨(所以)
* 二法说宗旨(出定)
629-A¶ 第 438a 页 X33-0438.png
* 三喻说宗旨(朽宅)
* 四因缘宗旨(化城)
* 五显益宗旨(凿井)
* 三结赞教胜机深(二)

* 一结经赞教(二)

* 一结经惟远(调义)
* 二赞教缘胜(自非)
* 二结持赞机(二)

* 一结持隆盛(自汉)
* 二赞机因深(将非)
* 三祈愿述意(二)

* 一明序祈愿(辄于)
* 二叹经述意(弘赞)
* 九总释名题○
* 十别解文义○


*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科



* ○九总释名题(二)

* 一经题(妙法)
* 二译人(姚秦)


** 序品



* ○十别解文义(三)

* 一序分(品题)(经文二)

* 一六缘證信序(二)

* 一总明五缘(如是)
* 二别列听众(二)

* 一分科别列(三)

* 一三乘交参(四)

* 一详列无学(三)

* 一举类标数(与大)
* 二明位叹德(二)

* 一明位(皆是)
* 二叹德(无复)
* 三指名总结(二)

* 一指名别列(其名)
* 二结略显广(如是)
* 二略述有学(复有)
* 三总陈尼众(摩诃)
* 四广明菩萨(三)

* 一举类标数(菩萨)
* 二明位叹德(二)

* 一明位(皆于)
* 二叹德(供养)
* 三指名总结(二)

* 一指名别列(其名)
* 二结略显广(如是)
* 二八部该罗(六)

* 一天王天众(尔时)
* 二龙王龙众(有八)
* 三紧那罗众(有四)
* 四乾闼婆众(有四)
* 五阿修罗众(有四)
* 六迦楼罗众(有四)
* 三檀众俱至(韦提)
* 二叙仪总结(各礼)
* 二一光发起序(四)

* 一显相逗机(三)

* 一说经入定(尔时)
* 二雨华动地(是时)
* 三大众喜观(尔时)
* 二放光东照(二)

* 一一光所照之境(尔时)
629-A¶ 第 439a 页 X33-0439.png
* 二诸境所现之相(三)

* 一众生机感(于此)
* 二诸佛化应(二)

* 一从实施权(二)

* 一从实(又见)
* 二施权(并见)
* 二会权归实(复见)
* 三机尽化息(复见)
* 三会众腾疑(二)

* 一弥勒疑念(尔时)
* 二大众疑念(尔时)
* 四问答发起(二)

* 一弥勒请问(二)

* 一略问(二)

* 一长行(尔时)
* 二偈颂(标颂)(文殊)
* 二详问(四)

* 一兼陈显相(雨曼)
* 二正陈放光(二)

* 一一光所照之境(眉间)
* 二诸境所现之相(三)

* 一众生机感(诸世)
* 二诸佛化应(二)

* 一从实施权(二)

* 一从实(又睹)
* 二施权(二)

* 总陈(梵音)
* 二别陈(若人)
* 二会权归实(二)

* 一结前起后(文殊)
* 二正陈机宜(二)

* 一总标种种因缘(我见)
* 二别陈信解相貌(二)

* 一次第缓陈(六)

* 一布施(三)

* 一外施(或有)
* 二内外施(或有)
* 三内施(又见)
* 二持戒(文殊)
* 三忍辱(或见)
* 四精进(又见)
* 五禅定(又见)
* 六智慧(复见)
* 二不次急说(六)

* 一精进(又见)
* 二持戒(又见)
* 三忍辱(又见)
* 四禅定(又见)
629-A¶ 第 440a 页 X33-0440.png
* 五布施(或见)
* 六智慧(或有)
* 三机尽化息(二)

* 一供养舍利(文殊)
* 二起塔严国(又见)
* 三结见求决(佛放)
* 四防难申问(四)

* 一防初难申初问(四众)
* 二防次难申次问(佛子)
* 三防三难申三问(佛坐)
* 四防四难申四问(示诸)
* 二文殊领答(二)

* 一略答(二)

* 一惟付直答(尔时)
* 二引古作證(诸善)
* 二详答(二)

* 一长行(四)

* 一总引灯明(二)

* 一详引最初一佛(二)

* 一总标化仪(诸善)
* 二别明三善(其义)
* 二略引相继二万(次复)
* 二别明往事(五)

* 一时至机熟(二)

* 一略举时机(其最)
* 二义显至熟(是八)
* 二显相逗机(三)

* 一说经入定(是时)
* 二雨华动地(是时)
* 三大众喜观(尔时)
* 三放光东照(尔时)
* 四会众腾疑(弥勒)
* 五说法授记(二)

* 一出定说法(时有)
* 二唱灭授记(二)

* 一对众唱灭(日月)
* 二授记潜辉(时有)
* 三结会古今(二)

* 一师弟本因(二)

* 一文殊本因(佛灭)
* 二弥勒本因(八百)
* 二结会释疑(弥勒)
* 四应问结答(今见)
* 二偈颂(四)

* 一颂总引灯明(我念)
* 二颂别明往事(五)

* 一颂时至机熟(佛未)
* 二颂显相逗机(时佛)
* 三颂放光东照(二)

* 一一光所照之境(佛放)
* 二诸境所现之相(二)

* 一众生机感(示一)
* 二诸佛化应(二)

* 一从实施权(二)

* 一从实(有见)
* 二施权(一一)
* 二会权归实(三)

* 一进戒二度(或有)
* 二施忍二度(又见)
* 三禅慧二度(又见)
* 四颂会众腾疑(尔时)
* 五颂说法授记(二)

* 一颂出定说法(天人)
* 二颂唱灭授记(二)

* 一颂对众唱灭(佛说)
* 二颂授记潜辉(世尊)
* 三颂结会古今(二)

* 一颂师弟本因(二)

* 一颂文殊本因(是妙)
* 二颂弥勒本因(是妙)
* 二颂结会释疑(彼佛)
* 四颂应问结答(四)

* 一答第一问(我见)
* 二答第二问(今相)
629-A¶ 第 441a 页 X33-0441.png
* 三答第三问(诸人)
* 四答第四问(诸求) 序分巳竟
* 二正宗分○
* 三流通分○


** 方便品



* ○二正宗分(二)

* 一约今时门头以彰出世本怀(三)

* 一略明权实以动执生疑(二)

* 一略明权实(二)

* 一长行(二)

* 一约智慧称叹(二)

* 一叹诸佛智慧(二)

* 一标叹二智(尔时)
* 二依次释成(所以)
* 二叹自證智慧(二)

* 一总显具足(舍利)
* 二分文别叹(舍利)
* 二约诸法显示(三)

* 一取要绝言(舍利)
* 二徵起释成(所以)
* 三转释释词(所谓)
* 二偈颂(二)

* 一正颂长行(二)

* 一颂约佛慧称叹(二)

* 一颂叹诸佛智慧(二)

* 一颂标叹二智(世雄)
* 二颂依次释成(本从)
* 二颂叹自證智慧(我巳)
* 二颂约诸法显示(如是)
* 二极显难知(三)

* 一许信得解(诸馀)
* 二拣思不及(三)

* 一拣声闻(诸佛)
* 二拣辟支(辟支)
* 三拣菩萨(新发)
* 三明證始知(又告)
* 三略为显破(舍利)
* 二动执生疑(二)

* 一千二动执作念(二)

* 一蹑今教以作念(尔时)
* 二执昔教以成疑(佛说)
* 二身子腾疑三请(三)

* 一请为上根(二)

* 一长行(尔时)
* 二偈颂(二)

* 一颂蹑举疑端(慧日)
* 二颂陈疑致请(无漏)
* 二请为中根(二)

* 一如来为人天绝言(尔时)
* 二身子为中根启请(二)

* 一长行(舍利)
* 二偈颂(尔时)
* 三请为下根(二)

* 一如来为上慢绝言(佛复)
* 二身子为下根启请(二)

* 一长行(尔时)
629-A¶ 第 442a 页 X33-0442.png
* 二偈颂(尔时) 略明权实以动执生疑竟
* 二广明权实以断疑生信○
* 三极显经功以借人弘法○
* 二约实际理地以显应化妙用○



* ○二广明权实以断疑生信(三)

* 一法说一周被上根(二)

* 一如来说法(二)

* 一长行(四)

* 一许说诫听(三)

* 一应求许说(尔时)
* 二因退劝勉(说此)
* 三当机愿闻(舍利)
* 二赞法劝信(佛告)
* 三正为分解(三)

* 一略为分解(三)

* 一略解诸佛权实(舍利)
* 二略解自證权实(二)

* 一标举徵释(惟有)
* 二转释释词(舍利)
* 三总结以显道同(佛告)
* 二详为分解(三)

* 一详解诸佛权实(三)

* 一列上总标(舍利)
* 二分文别列(三)

* 一过去佛同(舍利)
* 二未来佛同(舍利)
* 三现在佛同(舍利)
* 三总结本怀(舍利)
* 二详解自證权实(舍利)
* 三总结以显道同(舍利)
* 三举浊防难(舍利)
* 四斥过结劝(三)

* 一设言婉斥(舍利)
* 二觌面直斥(三)

* 一直斥其非(又舍)
* 二徵起释成(所以)
* 三转显其过(除佛)
* 三结劝信受(舍利)
* 二偈颂(四)

* 一颂许说诫听(比丘)
* 二颂正为分解(三)

* 一颂略为分解(三)

* 一合颂自他之权(二)

* 一颂诸佛之权(诸佛)
* 二颂自證之权(二)

* 一通为群机(众生)
* 二别为二乘(钝根)
* 二合自他之实(二)

* 一颂自證之实(二)

* 一会权归实(我设)
* 二三根获益(二)

* 一正为上根(有佛)
* 二兼为中下(声闻)
* 二颂诸佛之实(十方)
* 三义颂结显道同(二)

* 一正颂长行(诸佛)
* 二防问断疑(二)

* 一防承上致问(若人)
629-A¶ 第 443a 页 X33-0443.png
* 二断序分馀疑(我以)
* 二颂举浊防难(二)

* 一自庆愿满(舍利)
* 二义颂长文(二)

* 一颂佛出浊世(若我)
* 二颂顺时说三(是故)
* 三颂详为分解(三)

* 一颂详解诸佛权实(二)

* 一颂例上总标(我有)
* 二颂分文别列(三)

* 一颂过去佛同(二)

* 一正颂长行(过去)
* 二补颂馀义(二)

* 一总标异外权实(又诸)
* 二逐类别为显示(三)

* 一佛在受法众(若有)
* 二佛灭依教众(四)

* 一恋佛回心众(诸佛)
* 二起塔造庙众(诸佛)
* 三建形画像众(若人)
* 四供像称名众(若人)
* 三广记悬记众(于诸)
* 二颂未来佛同(二)

* 一正颂长行(未来)
* 二补颂防难(四)

* 一防何得无一不成难(诸佛)
* 二防不合广说诸法难(未来)
* 三防何必惟为一乘难(诸佛)
* 四防惟一宜应速说难(是法)
* 三颂现在佛同(二)

* 一正颂长行(天人)
* 二补颂防问(知众)
* 二颂详解自證权实(二)

* 一正颂长行(今我)
* 二补颂广演(二)

* 一众生机感(舍利)
* 二如来化应(二)

* 一从实施权(二)

* 一从实不得(三)

* 一三七思惟(我始)
* 二诸天请法(尔时)
* 三作念无计(我即)
* 二隐实施权(三)

* 一寻念方便(寻念)
* 二诸佛慰喻(作是)
* 三正施权乘(三)

* 一申屈转念(舍利)
* 二先度五人(思惟)
* 三总结防问(是名)
* 二会权归实(三)

* 一机熟时至(舍利)
629-A¶ 第 444a 页 X33-0444.png
* 二等赐一乘(二)

* 一预防问难(舍利)
* 二正明等赐(今我)
* 三闻法获益(菩萨)
* 三颂总结以显道同(如三)
* 三颂赞法劝信(二)

* 一正颂长行(二)

* 一颂赞法举喻(诸佛)
* 二颂劝信无虚(闻法)
* 二补颂防难(二)

* 一防诸佛何故同秘难(以五)
* 二防如来何故普告难(有惭)
* 四颂斥过结劝(舍利) 如来说法巳竟
* 二上根获益○
* 二喻说一周被中根○

* 三因缘一周被下根○


*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科


** 譬喻品



* ○二上根获益(二)

* 一身子领解(二)

* 一长行(二)

* 一领解欢喜(尔时)
* 二徵释其由(二)

* 一昔日疑悔(三)

* 一对境伤感(所以)
* 二独处思惟(世尊)
* 三常时尅责(世尊)
* 二今日信解(而今)
* 二偈颂(二)

* 一颂领解欢喜(我闻)
* 二颂徵释其由(二)

* 一颂昔日疑悔(三)

* 一颂独处思惟(我处)
* 二颂常时尅责(我常)
* 三颂对境伤感(我常)
* 二颂今日信解(二)

* 一颂闻法断疑(二)

* 一远断昔疑(今闻)
* 二近断前疑(佛于)
* 二颂欢喜自信(闻佛)
* 二如来与记(二)

* 一开迹显本(尔时)
* 二正与授记(二)

* 一长行(四)

* 一行因得果(舍利)
* 二依正庄严(四)

* 一国土严净(国名)
* 二三乘具足(华光)
* 三劫名殊胜(其劫)
* 四菩萨充满(彼诸)
* 三主伴寿量(舍利)
* 四远近化事(华光)
* 二偈颂(二)

* 一正颂长行(四)

* 一颂行因得果(舍利)
* 二颂依正庄严(过无)
* 三颂主伴寿量(佛为)
* 四颂远近化事(佛灭)
* 二结胜劝喜(华光)
* 三时众供养(二)

* 一总明众供(尔时)
* 二别明天供(二)

* 一经家叙供(释提)
* 二诸天陈词(二)

* 一历叙圣教(而作)
* 二称赞回向(是法) 法说一周被上根竟



* ○二喻说一周被中根(四)

* 一身子代请(尔时)
* 二如来许说(尔时)
629-A¶ 第 445a 页 X33-0445.png
* 三正说譬喻(二)

* 一长行(三)

* 一喻说(三)

* 一喻众生机感(三)

* 一喻所感之佛(舍利)
* 二喻能感之众(其家)
* 三喻结成感义(长者)
* 二喻如来化应(二)

* 一喻从实施权(二)

* 一喻从实不得(二)

* 一喻三七思惟(舍利)
* 二喻作念无计(复更)
* 二喻隐实施权(二)

* 一喻先示苦集(三)

* 一喻寻念方便(我当)
* 二喻正示苦集(作是)
* 三喻违情不信(父虽)
* 二喻次施道灭(三)

* 一喻寻念方便(尔时)
* 二喻正施道灭(父知)
* 三喻适愿修證(尔时)
* 二喻会权归实(三)

* 一喻时至机熟(是时)
* 二喻等赐一乘(二)

* 一喻正赐一乘(舍利)
* 二喻废立之由(所以)
* 三喻闻法获益(是时)
* 三喻佛语无虚(三)

* 一如来就喻垂问(舍利)
* 二身子依问直答(二)

* 一总答(舍利)
* 二别明(二)

* 一喻许三无虚(是长)
* 二喻与一无虚(世尊)
* 三如来赞善印许(佛告)
* 二法合(三)

* 一众生机感(三)

* 一所感之佛(舍利)
* 二能感之众(恒求)
* 三结成感义(见诸)
* 二如来化应(二)

* 一从实施权(二)

* 一从实不得(二)

* 一三七思惟(舍利)
* 二作念无计(舍利)
* 二隐实施权(二)

* 一提喻贴合(舍利)
* 二正明施权(二)

* 一先示苦集(而作)
* 二次施道灭(二)

* 一正施道灭(汝速)
629-A¶ 第 446a 页 X33-0446.png
* 二适愿修證(三)

* 一声闻修證(舍利)
* 二辟支修證(若有)
* 三菩萨修證(若有)
* 二会权归实(二)

* 一重提前喻(舍利)
* 二以法贴合(二)

* 一时至机熟(如来)
* 二等赐一乘(二)

* 一废立之由(如来)
* 二正明等赐(是诸)
* 三佛语无虚(二)

* 一重提前喻(舍利)
* 二以法贴合(如来)
* 三结答(舍利)
* 二偈颂(三)

* 一正颂长行(三)

* 一颂喻说(二)

* 一颂众生机感喻(三)

* 一颂所感之佛喻(譬如)
* 二颂能感之众喻(四)

* 一喻三界依报(有一)
* 二喻三界正报(二)

* 一总喻五道(有五)
* 二别喻利钝(五)

* 一别喻五钝(五)

* 一喻慢使(鸱枭)
* 二喻嗔使(蚖蛇)
* 三喻疑使(守宫)
* 四喻痴使(屎尿)
* 五喻贪使(狐狼)
* 二别喻五利(二)

* 一结前起后(其舍)
* 二正喻五利(五)

* 一喻邪见(夜叉)
* 二喻戒见(鸠槃)
* 三喻身见(复有)
* 四喻见见(复有)
* 五喻边见(复有)
* 三总结二喻(夜叉)
* 三喻三界众苦(是朽)
* 四喻逼迫之相(三)

* 一略喻依报之相(栋梁)
* 二详喻正报之相(二)

* 一喻下界之相(诸鬼)
* 二喻上界之相(臭烟)
* 三总结依正二喻(其宅)
* 三颂结成感义喻(是时)
* 二颂如来化应喻(二)

* 一颂从实施权喻(二)

* 一颂从实不得喻(方宜)
* 二颂隐实施权喻(二)

* 一颂先示苦集喻(二)

* 一颂正示苦集喻(告谕)
* 二颂违情不信喻(诸子)
* 二颂次施道灭喻(三)

* 一颂寻念方便喻(是时)
* 二颂正施道灭喻(告诸)
* 三颂适愿修證喻(诸子)
* 二颂会权归实喻(三)

* 一颂时至机熟喻(二)

* 一颂时节巳至喻(长者)
* 二颂根机巳熟喻(尔时)
* 二颂等赐一乘喻(长者)
* 三颂闻法获益喻(诸子)
* 二颂法合(二)
629-A¶ 第 447a 页 X33-0447.png

* 一颂众生机感(三)

* 一颂所感之佛(告舍)
* 二颂能感之众(一切)
* 三颂结成感义(如来)
* 二颂如来化应(二)

* 一颂从实施权(二)

* 一颂从实不得(惟我)
* 二颂隐实施权(以是)
* 二颂会权归实(二)

* 一颂等赐一乘(汝舍)
* 二颂闻法获益(与诸)
* 三颂结答(以是)
* 二极显悲心(三)

* 一完过去益(三)

* 一过去植种(告舍)
* 二中间引熟(汝等)
* 三现在当脱(我虽)
* 二结未来缘(三)

* 一现在植种(若有)
* 二中间引熟(若人)
* 三未来当脱(是人)
* 三防现在疑(我为)
* 三结嘱珍重(二)

* 一略嘱(二)

* 一略嘱非机莫传(汝舍)
* 二略嘱是机乃说(斯法)
* 二详嘱(二)

* 一详嘱非机莫传(三)

* 一指机标嘱(又舍)
* 二历明有损(三)

* 一标罪诫听(若人)
* 二次第叙列(四)

* 一真谤罪报(其人)
* 二似谤罪报(若作)
* 三显谤罪报(二)

* 一佛在稍轻(若得)
* 二灭后尤重(如斯)
* 四冥谤罪报(若得)
* 三极言显广(告舍)
* 三结归嘱词(以是)
* 二详嘱是机乃说(二)

* 一详明是机(十)

* 一智度(若有)
* 二力度(若人)
* 三施度(若人)
* 四禅度(若人)
* 五慧度(又舍)
* 六戒度(若见)
* 七忍度(若人)
* 八便度(复有)
* 九愿度(若有)
* 十进度(如人)
* 二显广结嘱(告舍) 正说譬喻巳竟
* 四中根获益○


** 信解品



* ○四中根获益(三)

* 一四子信解(二)

* 一长行(三)

* 一信解欢喜(二)

* 一经家叙置(尔时)
* 二四子自陈(二)

* 一昔年执迷(二)

* 一阿含不复进求(即从)
629-A¶ 第 448a 页 X33-0448.png
* 二般若心不喜乐(世尊)
* 二今日信解(我等)
* 二说喻发明(标喻)(正喻二)

* 一喻众生机感(譬如)
* 二喻如来化应(二)

* 一喻从实施权(二)

* 一喻从实不得(二)

* 一喻三七思惟(三)

* 一喻佛初成道(其父)
* 二喻深思化机(三)

* 一喻机生佛国(时贫)
* 二喻佛思机扣(父每)
* 三喻机近觉场(世尊)
* 三喻机教乖违(二)

* 一喻教乖乎机(遥见)
* 二喻机违乎教(穷子)
* 二喻作念无计(三)

* 一喻教不契机(时富)
* 二喻机不契教(穷子)
* 三喻暂息大化(父遥)
* 二喻隐实施权(二)

* 一喻阿含保證(三)

* 一喻权人摄化(尔时)
* 二喻佛转法轮(二)

* 一喻先示苦集(又以)
* 二喻次施道灭(后复)
* 三喻保證小果(好自)
* 二喻般若转教(三)

* 一喻中经方等(尔时)
* 二喻佛敕转教(世尊)
* 三喻受敕不取(尔时)
* 二喻会权归实(三)

* 一喻时至机熟(复经)
* 二喻等赐一乘(临欲)
* 三喻闻法获益(世尊)
* 三以法贴合(二)

* 一众生机感(世尊)
* 二如来化应(二)

* 一从实施权(二)

* 一从实不得(世尊)
* 二隐实施权(二)

* 一阿含保證(今日)
* 二般若转教(三)

* 一中经方等(既得)
* 二佛敕转教(世尊)
* 三受敕不取(我等)
* 二会权归实(三)

* 一时至机熟(今我)
* 二等赐一乘(于此)
* 三闻法获益(是故)
* 二偈颂(三)

* 一颂信解欢喜(我等)
* 二颂说喻发明(二)
629-A¶ 第 449a 页 X33-0449.png

* 一颂众生机感喻(譬如)
* 二颂如来化应喻(二)

* 一颂从实施权喻(二)

* 一颂从实不得喻(二)

* 一颂三七思惟喻(三)

* 一颂佛初成道喻(其父)
* 二颂深思化机喻(三)

* 一颂佛思机扣喻(豪富)
* 二颂机生佛国喻(尔时)
* 三颂机近觉场喻(佣贷)
* 三颂机教乖违喻(二)

* 一颂教乖乎机喻(尔时)
* 二颂机违乎教喻(穷子)
* 二颂作念无计喻(二)

* 一颂教不契机喻(长者)
* 二颂机不契教喻(穷子)
* 二颂隐实施权喻(二)

* 一颂阿含保證喻(三)

* 一颂权人摄化喻(长者)
* 二颂佛转法轮喻(二)

* 一颂先示苦集喻(长者)
* 二颂次施道灭喻(既益)
* 三颂保證小果喻(又以)
* 二颂般若转教喻(长者)
* 二颂会权归实喻(三)

* 一颂时至机熟喻(父知)
* 二颂等赐一乘喻(欲与)
* 三颂闻法获益喻(子念)
* 三颂以法贴合(二)

* 一颂从实施权(二)

* 一正颂长行(二)

* 一颂从实不得(佛亦)
* 二颂隐实施权(二)

* 一颂阿含保證(而说)
* 二颂般若转教(二)

* 一颂佛敕转教(佛敕)
* 二颂受敕不取(我承)
* 二补颂显迷(四)

* 一显执迷坚固(我等)
* 二显因果虚妄(我等)
* 三显孤负佛恩(佛所)
* 四显孤负佛意(我等)
* 二颂会权归实(二)

* 一正颂长行(导师)
* 二补颂显悟(四)

* 一显信解坚固(世尊)
* 二显因果真实(我等)
* 三显深知佛恩(世尊)
* 四显深知佛意(诸佛) 四子信解巳竟
* 二如来印启○
* 三通授果记○


*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科


** 药草喻品



* ○二如来印启(二)

* 一长行(三)

* 一印说标蕴(尔时)
* 二正与开启(三)

* 一别立宗旨(迦叶)
* 二说喻发明(三)

* 一喻同时顿演(迦叶)
* 二喻随机受益(二)

* 一喻未受令受(小根)
* 二喻受巳令增(一云)
629-A¶ 第 450a 页 X33-0450.png
* 三喻教同机别(虽一)
* 三以法贴合(三)

* 一同时顿渐(三)

* 一现身垂慈(迦叶)
* 二扬德诏众(于大)
* 三称机说法(尔时)
* 二随机受益(二)

* 一正以法合(二)

* 一未受令受(种种)
* 二受巳令增(是诸)
* 二重提前喻(如彼)
* 三教同机别(二)

* 一教同(如来)
* 二机别(其有)
* 三结叹慰论(二)

* 一承前释疑(如来)
* 二正以结叹(汝等)
* 二偈颂(二)

* 一颂正与开启(三)

* 一颂别立宗旨(破有)
* 二颂说喻发明(三)

* 一颂同时顿演喻(迦叶)
* 二颂随机受益喻(二)

* 一颂未受令受喻(百谷)
* 二颂受巳令增喻(一切)
* 三颂教同机别喻(一雨)
* 三颂以法贴合(三)

* 一颂同时顿演(三)

* 一颂现身垂慈(佛亦)
* 二颂扬德诏众(既出)
* 三颂称机说法(我观)
* 二颂随机受益(二)

* 一颂未受令受(一切)
* 二颂受巳令增(佛以)
* 三颂教同机别(如是)
* 二颂结叹慰论(二)

* 一颂承前释疑(迦叶)
* 二颂正以结叹(今为) 如来印启巳竟


** 授记品



* ○三通授果记(二)

* 一授迦叶记(二)

* 一长行(三)

* 一行因得果(尔时)
* 二佛法寿量(佛寿)
* 三依正庄严(国界)
* 二偈颂(三)

* 一颂行因得果(告诸)
* 二颂依正庄严(其土)
* 三颂佛法寿量(其佛)
* 二授三子记(二)

* 一三子请记(二)

* 一经家叙仪(尔时)
* 二说偈陈请(五)

* 一标偈(即共)
* 二正请(大雄)
* 三说喻(如从)
* 四法合(我等)
* 五结请(大雄)
* 二如来与记(三)

* 一授空生记(二)

* 一长行(四)

* 一行因得果(尔时)
* 二依正庄严(其土)
629-A¶ 第 451a 页 X33-0451.png
* 三佛法寿量(佛寿)
* 四神通说法(其佛)
* 二偈颂(四)

* 一颂行因得果(诸比)
* 二颂依正庄严(其佛)
* 三颂神通说法(其佛)
* 四颂佛法寿量(其佛)
* 二授文饰记(二)

* 一长行(三)

* 一行因得果(二)

* 一经劫行因(尔时)
* 二当得證果(供养)
* 二依正庄严(其土)
* 三佛法寿量(佛寿)
* 二偈颂(二)

* 一颂行因得果(诸比)
* 二颂依正庄严(国土)
* 三授目连记(二)

* 一长行(二)

* 一行因得果(尔时)
* 二庄严寿量(其土)
* 二偈颂(二)

* 一正颂长行(二)

* 一颂行因得果(我此)
* 二颂庄严寿量(其佛)
* 二许示因缘(我诸) 喻说一周被中根竟


** 化城喻品



* ○三因缘一周被下根(二)

* 一佛说因缘(二)

* 一总出其时(二)

* 一长行(三)

* 一出时显远(佛告)
* 二虚设数量(譬如)
* 三结指防问(诸比)
* 二偈颂(三)

* 一颂出时显远(我念)
* 二颂虚设数量(如人)
* 三颂结指防问(如是)
* 二历叙始终(二)

* 一长行(二)

* 一正叙因缘(三)

* 一结缘之由(二)

* 一智佛开权(四)

* 一智佛成道(三)

* 一垂成十劫(佛告)
* 二诸天兴供(尔时)
* 三时至道成(诸比)
* 二请转法轮(二)

* 一王子请法(三)

* 一眷属备至(其佛)
* 二说偈赞佛(到巳)
* 三王子陈请(二)

* 一略陈请词(尔时)
* 二广说偈颂(重说)
* 二梵王请法(二)

* 一智佛现瑞(佛告)
* 二诸天来请(五)

* 一东方来请(五)
629-A¶ 第 452a 页 X33-0452.png

* 一蒙光共议(二)

* 一蒙光作念(尔时)
* 二共议何缘(是时)
* 二备供推寻(尔时)
* 三见佛兴供(见大)
* 四正请转法(尔时)
* 五默然受请(尔时)
* 二东南来请(五)

* 一蒙光供议(又诸)
* 二备供推寻(尔时)
* 三见佛兴供(见大)
* 四正请转法(尔时)
* 五默然受请(尔时)
* 三南方来请(五)

* 一蒙光共议(又诸)
* 二备供推寻(尔时)
* 三见佛兴供(见大)
* 四正请转法(尔时)
* 五默然受请(尔时)
* 四例明六方(西南)
629-A¶ 第 453a 页 X33-0453.png
* 五上方来请(四)

* 一蒙光共议(尔时)
* 二备供推寻(尔时)
* 三见佛兴供(见大)
* 四正请转法(尔时)
* 三受请施权(二)

* 一总受众请(尔时)
* 二为机施权(二)

* 一转四谛法轮(即时)
* 二转因缘法轮(及广)
* 四闻法保證(佛于)
* 二智佛显实(四)

* 一王子启请(尔时)
* 二从随出家(尔时)
* 三时至显实(尔时)
* 四闻法获益(说是)
* 二结缘之事(三)

* 一智佛入定(佛说)
* 二王子覆讲(是时)
* 三出定赞劝(大通)
* 三远近得度(四)

* 一中间不尽(佛告)
* 二至今得度(二)

* 一王子成佛(诸比)
* 二还度彼众(诸比)
* 三今犹未尽(我灭)
* 四未来得度(我于)
* 二再明化仪(三)

* 一复宗引喻(诸比)
* 二正以喻明(二)

* 一喻众生机感(譬如)
* 二喻如来化应(二)

* 一喻从实施权(二)

* 一喻从实不得(有一)
* 二喻隐实施权(导师)
* 二喻会权归实(尔时)
* 三以法贴合(二)

* 一正以法合(二)

* 一从实施权(二)

* 一从实不得(诸比)
* 二隐实施权(佛知)
* 二会权归实(若众)
* 二重提前喻(如彼)
* 二偈颂(二)

* 一颂正叙因缘(三)

* 一颂结缘之由(二)

* 一颂智佛开权(四)

* 一颂智佛成道(大通)
* 二颂请转法轮(二)

* 一颂王子请法(彼佛)
* 二颂梵王请法(二)

* 一颂智佛现瑞(世尊)
* 二颂诸天来请(二)

* 一别颂东方(东方)
* 二合颂九方(三方)
* 三颂受请施权(无量)
* 四颂闻法保證(宣畅)
* 二颂智佛显实(二)

* 一颂王子启请(时十)
* 二颂时至显实(佛知)
* 二颂结缘之事(二)

* 一颂智佛入定(彼佛)
* 二颂王子覆讲(是诸)
* 三颂远近得度(二)

* 一颂中间不尽(彼佛)
* 二颂至今得度(是十)
* 二颂再明化仪(三)

* 一颂复宗引喻(我在)
* 二颂正以喻明(二)

* 一颂众生机感喻(譬如)
* 二颂如来化应喻(二)

* 一颂从实施权喻(二)

* 一颂从实不得喻(时有)
* 二颂隐实施权喻(导师)
* 二颂会权归实喻(导师)
* 三颂以法贴合(二)

* 一颂从实施权(二)

* 一颂从实不得(我亦)
* 二颂隐实施权(故以)
* 二颂会权归实(既知) 佛说因缘巳竟
* 二下根获益○


*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科


** 五百弟子受记品



* ○二下根获益(二)

* 一无学得记(二)

* 一先记满慈(二)

* 一满慈念请(尔时)
* 二如来与记(二)

* 一长行(二)

* 一称赞功德(尔时)
* 二正与授记(三)

* 一行因得果(三)

* 一过去因深(汝等)
* 二未来行满(诸比)
* 三当得成佛(过无)
* 二依正庄严(二)
629-A¶ 第 454a 页 X33-0454.png

* 一依报庄严(其佛)
* 二正报庄严(无诸)
* 三总结功德(其佛)
* 二偈颂(二)

* 一颂称赞功德(诸比)
* 二颂正与授记(三)

* 一颂行因得果(三)

* 一颂过去因深(今此)
* 二颂未来行满(未来)
* 三颂当得成佛(供养)
* 二颂依正庄严(二)

* 一颂依报庄严(其国)
* 二颂正报庄严(菩萨)
* 三颂总结功德(富楼)
* 二次记千二(三)

* 一千二念请(尔时)
* 二如来与记(三)

* 一总许千二(佛知)
* 二亲记五百(二)

* 一长行(二)

* 一陈那先得(于此)
* 二馀依次成(其五)
* 二偈颂(二)

* 一颂陈那先得(二)

* 一正颂长行(憍陈)
* 二补颂依正(其国)
* 二颂馀依次成(佛寿)
* 三敕记馀众(迦叶)
* 三领记庆责(二)

* 一长行(三)

* 一庆幸自责(尔时)
* 二说喻发明(二)

* 一喻昔證小果(世尊)
* 二喻今得大益(于后)
* 三以法贴合(二)

* 一昔證小果(佛亦)
* 二今得大益(今者)
* 二偈颂(三)

* 一颂庆幸自责(我等)
* 二颂说喻发明(二)

* 一颂昔證小果喻(譬如)
* 二颂今得大益喻(与珠)
* 三颂以法贴合(二)

* 一颂昔證小果(我等)
* 二颂今得大益(今佛)
* 二有学得记(二) 授学无学人记品

* 一有学请记(二)

* 一二子请记(尔时)
* 二二千请记(尔时)
* 二如来与记(三)

* 一授阿难记(二)

* 一正与授记(二)

* 一长行(四)

* 一得果时节(尔时)
* 二依正庄严(教化)
* 三佛法寿量(其佛)
* 四果上名闻(阿难)
* 二偈颂(四)

* 一颂得果时节(我今)
* 二颂依正庄严(其国)
* 三颂果上名闻(佛有)
629-A¶ 第 455a 页 X33-0455.png
* 四颂佛法寿量(寿命)
* 二显本释疑(三)

* 一初心菩萨怀疑(尔时)
* 二如来显本證释(尔时)
* 三阿难自识本因(阿难)
* 二授罗云记(二)

* 一长行授记(二)

* 一果号因行(尔时)
* 二依正佛法(是蹈)
* 二约义重颂(尔时)
* 三授二千记(三)

* 一审定机宜(尔时)
* 二正与授记(二)

* 一长行(阿难)
* 二偈颂(尔时)
* 三得记欢喜(尔时) 广明权实以断疑生信竟


** 法师品



* ○三极显经功以借人弘法(三)

* 一显胜募人(二)

* 一显胜明益(二)

* 一约人显胜(二)

* 一结前起后(尔时)
* 二正显殊胜(二)

* 一长行(三)

* 一况显殊胜(二)

* 一况显广持人胜(二)

* 一举广持人(若复)
* 二以少况显(何以)
* 二况显广说人胜(二)

* 一举广说人(药王)
* 二以少况显(若是)
* 二较量殊胜(药王)
* 三劝供持人(药王)
* 二偈颂(三)

* 一颂劝供持人(若欲)
* 二颂况显殊胜(二)

* 一颂况显广持人胜(若有)
* 二颂况显广说人胜(二)

* 一颂举广说人(当知)
* 二颂以少况显(吾灭)
* 三颂较量殊胜(二)

* 一正颂长行(若于)
* 二补颂二义(有人)
* 二约法显胜(二)

* 一结前起后(药王)
* 二正显殊胜(二)

* 一长行(三)

* 一曲显殊胜(三)

* 一信难(尔时)
* 二人尊(药王)
* 三处贵(药王)
* 二喻明殊胜(四)

* 一标立宗旨(药王)
* 二说喻发明(药王)
* 三以法贴合(菩萨)
* 四二门敦信(二)

* 一赞经明机(是法)
629-A¶ 第 456a 页 X33-0456.png
* 二出拣过非(药王)
* 三许护行法(二)

* 一示以方轨(药王)
* 二许以护持(药王)
* 二偈颂(三)

* 一颂曲显殊胜(欲舍)
* 二颂喻明殊胜(二)

* 一颂说喻发明(如人)
* 二颂以法贴合(药王)
* 三颂许护行法(二)

* 一颂示以方轨(若人)
* 二颂许以护持(二)

* 一正颂长行(若我)
* 二显益结劝(是人)
* 二募人弘经(三) 见宝塔品

* 一多宝證明(三)

* 一宝塔涌现(尔时)
* 二发声證明(尔时)
* 三问答其由(三)

* 一四众庆怪(尔时)
* 二乐说请问(尔时)
* 三如来垂答(三)

* 一因中愿力(尔时)
* 二果后遗嘱(彼佛)
* 三呼名结答(大乐)
* 二分身云集(三)

* 一云集之由(二)

* 一释迦酬乐说愿(是时)
* 二分身酬释迦请(大乐)
* 二正明云集(二)

* 一略集(三)

* 一略变一土(时娑)
* 二诸佛略集(是时)
* 三结略不尽(如是)
* 二广集(三)

* 一广变八方(二)

* 一更变八方(时释)
* 二方外更变(释迦)
* 二诸佛广集(尔时)
* 三结广遍满(尔时)
* 三遣使说欲(是时)
* 三入塔募人(三)

* 一开塔就座(四)

* 一世尊开塔(尔时)
* 二四众兴供(即时)
* 三多宝分座(尔时)
* 四释迦就座(即时)
* 二接众在空(尔时)
* 三祈通募人(二)

* 一长行(以大)
* 二偈颂(三)

* 一举佛劝持(二)

* 一举三佛同为(三)

* 一多宝愿力(圣主)
* 二分身远来(又我)
* 三自用方便(为坐)
* 二劝发愿护持(若诸)
629-A¶ 第 457a 页 X33-0457.png
* 二称功较难(二)

* 一称持功德(多宝)
* 二较法难持(二)

* 一总标难持(诸善)
* 二别以较量(四)

* 一较量演说难(诸馀)
* 二较量书读难(假使)
* 三较量说听难(假使)
* 四较量奉持难(若人)
* 三赞教扬机(二)

* 一赞教超群(我为)
* 二扬机殊胜(诸善) 显胜募人巳竟
* 二證益发愿○
* 三请示方轨○


** 提婆达多品



* ○二證益发愿(二)

* 一示相證益(二)

* 一约达多通经以證渐益(三)

* 一远举本因(二)

* 一长行(三)

* 一国王弃国求法(尔时)
* 二仙人索愿为说(时有)
* 三国王为法随侍(王闻)
* 二偈颂(二)

* 一义颂长行(三)

* 一颂国王弃国求法(我念)
* 二颂仙人索愿为说(时有)
* 三颂国王为法随侍(时王)
* 二结證寓劝(普为)
* 二结会證益(二)

* 一结会古今(佛告)
* 二證成渐益(二)

* 一释迦成道(由提)
* 二达多得记(三)

* 一佛号界名(告诸)
* 二住世教化(时天)
* 三灭后利益(时天)
* 三闻信功德(佛告)
* 二约文殊弘法以證顿益(三)

* 一二土相见(于时)
* 二问答證益(二)

* 一三番问答(三)

* 一问答所化数目(智积)
* 二问答所说法义(尔时)
* 三问答顿證有无(智积)
* 二證成顿益(二)

* 一说偈證益(二)

* 一智积怀疑(智积)
* 二龙女说偈(言论)
* 二现身證益(二)

* 一身子不信(时舍)
* 二龙女现身(二)

* 一献珠表显(尔时)
* 二现身成佛(当时)
* 三会众信受(尔时)
* 二承当发愿(四) 持品

* 一菩萨发顾(尔时)
* 二声闻发愿(二)

* 一无学发愿(尔时)
* 二有学发愿(复有)
629-A¶ 第 458a 页 X33-0458.png
* 三尼众发愿(三)

* 一爱道增记(尔时)
* 二耶输增记(尔时)
* 三欢喜发愿(尔时)
* 四不退发愿(三)

* 一如来目视(尔时)
* 二不退作念(是诸)
* 三发愿护持(二)

* 一发愿祈护(时诸)
* 二说偈陈情(三)

* 一弘经自任(惟愿)
* 二诸难自忍(二)

* 一忍骂害毁轻(有诸)
* 二忍恐怖摈斥(浊劫)
* 三请佛安住(诸聚) 證益发愿巳竟


*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科


** 安乐行品



* ○三请示方轨(二)

* 一文殊请方(尔时)
* 二如来示轨(三)

* 一总标(佛告)
* 二别示(四)

* 一持身(二)

* 一长行(二)

* 一总标二处(一者)
* 二别释行近(二)

* 一先释行处(二)

* 一行处事行(文殊)
* 二行处理行(又复)
* 二次释近处(二)

* 一近处事行(四)

* 一不近妨正之缘(云何)
* 二不近非器之众(又不)
* 三不近致嫌之因(不独)
* 四常近摄心之境(常好)
* 二近处理行(复次)
* 二偈颂(二)

* 一正颂长行(二)

* 一颂总标二处(若有)
* 二颂别释行近(二)

* 一合颂二处事行(三)

* 一颂不近妨正之缘(常离)
* 二颂不近非器之众(亦不)
* 三颂不近致嫌之因(亦莫)
* 二合颂二处理行(二)

* 一颂行处理行(又复)
* 二颂近处理行(一切)
* 二显益结答(若有)
* 二应物(三)

* 一总标应住(又文)
* 二别明止作(二)

* 一长行(二)

* 一明止行(若口)
* 二明作行(善修)
* 二偈颂(二)

* 一颂作行(菩萨)
* 二颂止行(除懒)
* 三结益显德(我灭)
* 三摄心(二)

* 一长行(二)

* 一别示止作(二)

* 一示止行(又文)
629-A¶ 第 459a 页 X33-0459.png
* 二示作行(当于)
* 二总结利益(文殊)
* 二偈颂(二)

* 一颂别示止作(二)

* 一颂止行(若欲)
* 二颂作行(是佛)
* 二颂总结利益(文殊)
* 四立愿(二)

* 一长行(二)

* 一正示行法(二)

* 一别示心愿(二)

* 一先发二心(又文)
* 二次立深愿(应作)
* 二总结利益(文殊)
* 二显轻难遇(三)

* 一标显难遇(文殊)
* 二法喻合明(二)

* 一从实施权(二)

* 一喻说(文殊)
* 二法合(文殊)
* 二会权归实(二)

* 一喻说(文殊)
* 二法合(如来)
* 三结显难遇(二)

* 一重牒法喻(文殊)
* 二正结难遇(文殊)
* 二偈颂(二)

* 一颂正示行法(当行)
* 二颂显经难遇(二)

* 一颂法喻合明(二)

* 一合颂二喻(譬如)
* 二合颂二法(如来)
* 二颂结显难遇(此经)
* 三结劝(二)

* 一正劝四法应修(我减)
* 二因示持经利益(三)

* 一报感华果(读是)
* 二梦验佳祥(二)

* 一梦修因(四)

* 一梦见佛说法(若于)
* 二梦自身说法(又见)
* 三梦闻法得记(又见)
* 四梦入定见佛(又见)
* 二梦得果(又梦)
* 三总结利益(若后) 约今时门头以彰出世本怀巳竟


** 从地涌出品



* ○二约实际理地以显应化妙用(三)

* 一略明本迹以动执生疑(四)

* 一佛音远召(二)

* 一他方开士请命弘经(尔时)
* 二如来不许徵起远召(尔时)
629-A¶ 第 460a 页 X33-0460.png
* 二地涌多千(三)

* 一多千涌出(二)

* 一略举同时涌出众(佛说)
* 二况显依次徐来众(况将)
* 二详叙来仪(二)

* 一作礼称赞(是诸)
* 二佛力促时(是诸)
* 三上首问讯(二)

* 一问讯酬答(二)

* 一出班问讯(是菩)
* 二依问酬答(尔时)
* 二师资交赞(尔时)
* 三推因略答(三)

* 一菩萨作念(尔时)
* 二弥勒推因(三)

* 一叙意标偈(时弥)
* 二别问三处(三)

* 一问行来处(无量)
* 二问證果处(巨身)
* 三问修因处(二)

* 一举数显广(一一)
* 二正问其处(是诸)
* 三总以求决(如是)
* 二如来略答(二)

* 一分身侍者待闻(二)

* 一侍者各问本师(尔时)
* 二本师教以待闻(尔时)
* 二如来正答弥勒(二)

* 一诫听(二)

* 一长行(尔时)
* 二偈颂(尔时)
* 二正答(二)

* 一长行(三)

* 一答修因处(尔时)
* 二答从来处(此诸)
* 三答證果处(阿逸)
* 二偈颂(二)

* 一正颂长行(三)

* 一颂答修因处(阿逸)
* 二颂答證果处(此等)
* 三颂答从来甚(在娑)
* 二略为显破(我于)
* 四腾疑致辩(二)

* 一菩萨腾疑(尔时)
* 二弥勒致辩(二)

* 一长行(三)

* 一执迹辩难(二)

* 一执佛迹反难(即白)
* 二执众迹致辩(世尊)
* 二举喻发明(譬如)
* 三以法贴合(二)

* 一合父少子老喻(佛亦)
* 二合举世不信喻(今日)
* 二偈颂(三)

* 一颂执迹辩难(佛昔)
* 二颂举喻发明(譬如)
* 三颂以法贴合(二)

* 一颂合父少子老喻(世尊)
* 二颂合举世不信喻(我等) 略明本迹以动执生疑竟
* 二广明本迹以断疑生信○
* 三极显经功以借人弘法○


** 如来寿量品



* ○二广明本迹以断疑生信(二)
629-A¶ 第 461a 页 X33-0461.png

* 一广明本迹(二)

* 一诫嘱请说(尔时)
* 二正与广明(二)

* 一长行(二)

* 一明寿量长远(三)

* 一正明长远(尔时)
* 二举喻较量(三)

* 一举喻问数(譬如)
* 二答以不知(弥勒)
* 三叠数较量(尔时)
* 三预防伏难(四)

* 一防此界中有馀佛难(诸善)
* 二防馀处不闻释迦难(诸善)
* 三防自说成道不久难(诸善)
* 四防今昔总成妄语难(诸善)
* 二明现灭无虚(二)

* 一承前起后(如是)
* 二法喻合明(三)

* 一法说(三)

* 一因住有损(所以)
* 二唱灭生益(是故)
* 三佛语无虚(又善)
* 二喻明(三)

* 一喻因住有损(四)

* 一喻舍应致苦(譬如)
* 二喻赴应求救(是时)
* 三喻久住垂教(父见)
* 四喻厌怠有损(其诸)
* 二喻唱灭生益(父作)
* 三喻佛语无虚(诸善)
* 三结合(佛言)
* 二偈颂(二)

* 一颂寿量长远(二)

* 一颂正明长远(自我)
* 二颂预防伏难(二)

* 一防常住何必现灭难(我常)
* 二防现灭何必说常难(众生)
* 二颂现灭无虚(三)

* 一颂法说(二)

* 一合颂住损灭益(二)

* 一正颂二义(我见)
* 二补颂防难(六)

* 一防有违常住彼此难(神通)
* 二防劫烧佛身有坏难(众生)
* 三防不坏何云劫烧难(我净)
* 四防俱在众应俱见难(是诸)
* 五防不见谁信不灭难(诸有)
* 六防如来自语相违难(我时)
* 二别颂佛语无虚(我智)
* 二颂喻明(如医)
* 三颂结合(我亦)
* 二断疑生信(三) 分别功德品

* 一经家总叙(尔时)
* 二如来分别(二)

* 一分别功德(二)

* 一分别圆悟功德(于时)
* 二分别顿證功德(复有)
* 二凡圣交庆(佛说)
* 三弥勒庆赞(三)

* 一庆赞欢喜(尔时)
* 二备述法益(二)

* 一述悟證功德(或在)
* 二述凡圣交庆(雨天)
629-A¶ 第 462a 页 X33-0462.png
* 三结叹功德(如是) 广明本迹以断疑生信竟



* ○三极显经功以借人弘法(三)

* 一赞持论德(二)

* 一约一门赞论(二)

* 二念信解功德(三)

* 一长行(尔时)
* 二偈颂(二)

* 一颂设事较量(若人)
* 二颂结其不退(二)

* 一重牒前福(若人)
* 二验知不退(其有)
* 三防问(又阿)
* 二深心信解功德(二)

* 一正明(阿逸)
* 二防问(又复)
* 二约全经赞论(三)

* 一别明三种功德(二)

* 一长行(三)

* 一读诵功德(阿逸)
* 二兼书功德(阿逸)
* 三兼度功德(三)

* 一举劣况胜(是故)
* 二法喻合显(其德)
* 三重以详明(二)

* 一详明其行(若人)
* 二详明其德(阿逸)
* 二偈颂(三)

* 一颂读诵天德(若我)
* 二颂兼书功德(若能)
* 三颂兼度功德(二)

* 一颂举劣况胜(若有)
* 二颂重以详明(二)

* 一颂详明其行(不瞋)
* 二颂详明其德(若见)
* 二别明五种功德(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科 随喜功德品

* 一弥勒独问随喜(尔时)
* 二如来具明五德(二)

* 一长行(五)

* 一随喜功德(四)

* 一一人随喜转教(尔时)
* 二展转以至五十(是诸)
* 三较量最后功德(三)

* 一设事为例(二)
629-A¶ 第 463a 页 X33-0463.png

* 一财施遍给(阿逸)
* 二法施普利(是大)
* 二问答功德(于汝)
* 三正与较量(佛告)
* 四况显最初随喜(阿逸)
* 二暂听功德(又阿)
* 三暂劝功德(若复)
* 四诚劝功德(阿逸)
* 五诚听功德(阿逸)
* 二偈颂(五)

* 一颂随喜功德(四)

* 一颂一人随喜转教(若人)
* 二颂展转以至五十(如是)
* 三颂较量最后功德(最后)
* 四颂况显最初随喜(如是)
* 二颂诚劝功德(若有)
* 三颂暂听功德(若故)
* 四颂暂劝功德(若于)
* 五颂诚听功德(何况) 别明五种功德巳竟
* 三总显六根清净○
* 二引事證益○
* 三发愿劝持○


** 法师功德品



* ○三总显六根清净(二)

* 一指人总标(尔时)
* 二分德别列(六)

* 一眼根功德(二)

* 一长行(是善)
* 二偈颂(尔时)
* 二耳根功德(二)

* 一长行(三)

* 一总标根量(复次)
* 二别列众声(二)

* 一杂然近陈声(象声)
* 二异类远住声(天声)
* 三结要该广(以要)
* 二偈颂(三)

* 一颂总标根量(父母)
* 二颂别列众声(二)

* 一颂杂然近陈声(象马)
* 二颂异类远住声(二)

* 一善道恶道声(又闻)
* 二因人果人声(一切)
* 三颂结要该广(三千)
* 三鼻根功德(二)

* 一长行(三)

* 一总标根量(复次)
* 二别列众香(三)

* 一人间香(须曼)
* 二天上香(持是)
* 三圣人香(及声)
* 三结其功德(虽闻)
* 二偈颂(三)

* 一颂总标根量(是人)
* 二颂别列众香(四)

* 一颂人间香(须曼)
* 二补杂类香(诸天)
* 三颂天上香(天上)
* 四颂圣人香(诸比)
* 三颂结其功德(虽未)
* 四舌根功德(二)

* 一总标德数(复次)
* 二别列众德(二)

* 一长行(四)

* 一变味成美(若好)
629-A¶ 第 464a 页 X33-0464.png
* 二说法投机(若以)
* 三感众听法(又诸)
* 四得圣护念(又诸)
* 二偈颂(四)

* 一颂变味成美(是人)
* 二颂说法投机(以深)
* 三颂感众听法(诸天)
* 四颂得圣护念(诸佛)
* 五身根功德(二)

* 一总标德数(复次)
* 二别列众德(二)

* 一长行(二)

* 一体绝垢染(得清)
* 二用能现相(其身)
* 二偈颂(二)

* 一颂体绝垢染(若持)
* 二颂用能现相(又如)
* 六意根功德(二)

* 一总标德数(复次)
* 二别列众德(二)

* 一长行(三)

* 一能达法义(以是)
* 二能知众心(三千)
* 三能合成典(是人)
* 二偈颂(四)

* 一颂能逵法义(是人)
* 二颂能知众心(是世)
* 三颂能合成典(十方)
* 四补能得无畏(以演) 赞持论德巳竟


** 常不轻菩萨品



* ○二引事證益(二)

* 一承前双开二益(尔时)
* 二历引往事證释(二)

* 一长行(四)

* 一远举威音(二)

* 一正举初佛(得大)
* 二兼出二万(其佛)
* 二双标二人(最初)
* 三正明往事(三)

* 一遍记致谤(二)

* 一不轻遍记(得大)
* 二上慢毁谤(四众)
* 二弘经蒙化(二)

* 一不轻弘经(是比)
* 二上慢蒙化(于时)
* 三成道得果(二)

* 一不轻成道(三)

* 一中间值佛(命终)
* 二行满成道(得大)
* 三结会古今(得大)
* 二上慢得果(三)

* 一中间获罪(得大)
629-A¶ 第 465a 页 X33-0465.png
* 二罪毕得果(毕是)
* 三结会古今(得大)
* 四赞经结劝(得大)
* 二偈颂(四)

* 一颂远举威音(过去)
* 二颂双标二人(是佛)
* 三颂正明往事(三)

* 一颂遍记致谤(不轻)
* 二颂弘经蒙化(其罪)
* 三颂成道得果(不轻)
* 四颂赞经结劝(我于) 引事證益巳竟


** 如来神力品



* ○三发愿劝持(二)

* 一地涌发愿弘经(尔时)
* 二如来现神劝持(二)

* 一对众现神(二)

* 一总标(尔时)
* 二别明(二)

* 一先以相显(出广)
* 二次以声示(三)

* 一二音遍至(然后)
* 二警觉众生(二)

* 一地动警觉(诸佛)
* 二天语警觉(即时)
* 三成办利益(彼诸)
* 二赞经结劝(二)

* 一长行(三)

* 一承前起后(尔时)
* 二嘉赞经功(以要)
* 三结劝受持(是故)
* 二偈颂(三)

* 一颂承前起后(诸佛)
* 二颂嘉赞经功(是人)
* 三颂结劝受持(是故) 正宗分巳竟


** 嘱累品



* ○三流通分(三)

* 一总嘱传持(三)

* 一摩顶嘱累(三)

* 一嘱令增益(尔时)
* 二徵起释成(所以)
* 三教以随机(于未)
* 二奉教传持(时诸)
* 三欢喜圆成(尔时)
* 二别示修法(二)

* 一正修之法(三) 药王菩萨本事品

* 一药王尽执为法(三)

* 一宿王因药王而请问(尔时)
* 二如来引本事而垂答(四)

* 一先举本师(尔时)
* 二次明本事(三)

* 一现神供佛(二)

* 一闻法获益(尔时)
* 二感恩供养(得此)
* 二然身供佛(三)

* 一喜见然身(作是)
* 二诸佛赞善(光明)
* 三佛默身尽(作是)
* 三烧臂供塔(五)

* 一喜见转生(一切)
* 二白父诣佛(二)

* 一白父当供(即为)
* 二升空往诣(白巳)
* 三蒙佛嘱累(尔时)
* 四恋慕起塔(尔时)
* 五烧臂作供(五)

* 一祈众忆念(尔时)
629-A¶ 第 466a 页 X33-0466.png
* 二烧臂成益(作是)
* 三时众忧恼(尔时)
* 四立誓还复(于时)
* 五天地呈祥(当尔)
* 三结会古今(佛告)
* 四别嘱宿王(三)

* 一显法供殊胜(宿王)
* 二明持人功德(二)

* 一约全经明德(三)

* 一受持功德(二)

* 一较能持之福(若复)
* 二喻所持之法(四)

* 一喻深大高上(宿王)
* 二喻照明破闇(又如)
* 三喻尊特殊胜(二)

* 一喻经尊特(又如)
* 二喻经殊胜(又如)
* 四喻拔苦与乐(宿王)
* 二书写功德(若人)
* 三供养功德(若书)
* 二约本品明德(四)

* 一听闻功德(宿王)
* 二受持功德(若有)
* 三修行功德(四)

* 一转生极乐(若如)
* 二离恼得忍(不复)
* 三见佛遥赞(得是)
* 四指益结告(宿王)
* 四赞善功德(若有)
* 三嘱应当弘护(二)

* 一嘱弘本品(是故)
* 二嘱护全经(宿王)
* 三多宝以有益而赞问(说是) 药王尽执为法竟
* 二妙音忘情弘经○
* 三观音遣相圆应○
* 二助修之法○
* 三大会礼散○


* 妙法莲华经卷第七科


** 妙音菩萨品



* ○二妙音忘情弘经(四)

* 一妙音忘情远来(二)

* 一远来之由(三)

* 一蒙释迦光(二)

* 一如来光照其国(尔时)
* 二妙音蒙光欲来(二)

* 一经家叙德(尔时)
* 二蒙光欲来(释迦)
* 二奉本师命(二)

* 一本师诫令忘情(尔时)
* 二妙音奉命现相(四)

* 一奉命归功(妙音)
* 二先现来相(于是)
* 三文殊推因(尔时)
* 四如来指答(尔时)
* 三应多宝唤(二)

* 一多宝受请远唤(文殊)
* 二妙音同众俱发(于时)
* 二正明远来(二)

* 一叙相标来(是菩)
* 二具仪晋见(二)

* 一先见释迦(到巳)
* 二次见多宝(世尊)
* 二如来论其功德(三)

* 一先论宿世善根(二)
629-A¶ 第 467a 页 X33-0467.png

* 一华德请问(尔时)
* 二如来引答(佛告)
* 二次论现在神智(二)

* 一极显因力(华德)
* 二详示果用(二)

* 一总标(华德)
* 二别明(二)

* 一应化世间(二)

* 一别明现身(或现)
* 二总结神智(华德)
* 二应化出世(若应)
* 三后论三昧名字(尔时)
* 三妙音事毕还国(三)

* 一饶益事毕(说是)
* 二妙音还国(尔时)
* 三对佛述成(白佛)
* 四此众闻品获益(说是) 妙音忘情弘经竟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三观音遣相圆应(三)

* 一长行别示(二)

* 一问答得名所以(二)

* 一当机举名请问(尔时)
* 二如来备示感应(二)

* 一正答得名所以(三)

* 一总标寻声救苦(佛告)
* 二别示持名感应(若有)
* 三结答得名因缘(以是)
* 二广显称名感应(四)

* 一能脱四难(二)

* 一别明脱难(四)

* 一能脱戮难(若复)
* 二能脱鬼难(若三)
* 三能脱刑难(设复)
* 四能脱贼难(若三)
* 二总结神力(无尽)
* 二能离三毒(二)

* 一别明离毒(若有)
* 二总结神力(无尽)
* 三能应二求(二)

* 一别明应求(若有)
* 二总结神力(无尽)
* 四能得多福(三)

* 一举福劝持(若有)
* 二以馀较量(无尽)
* 三结显多量(无尽)
* 二问答游化方便(二)

* 一当机进问游化(无尽)
* 二如来备示感应(二)

* 一广显应化诸国(二)

* 一明应显化(八)

* 一能应三圣(佛告)
* 二能应六天(应以)
* 三能应五人(应以)
* 四能应四众(应以)
629-A¶ 第 468a 页 X33-0468.png
* 五能应众妇(应以)
* 六能应二童(应以)
* 七能应十类(应以)
* 八能应力士(应以)
* 二结德劝供(无尽)
* 二正答游于娑婆(二)

* 一显示妙德(三)

* 一能施无畏(是观)
* 二能感供养(无尽)
* 三能修供养(尔时)
* 二应问结答(无尽)
* 二偈颂合显(二)

* 一重问得名所以(世尊)
* 二合显名游化(二)

* 一显得名所以(三)

* 一总标(具足)
* 二别显(二)

* 一能免三灾(假使)
* 二能脱八难(四)

* 一怨贼刑戮难(或在)
* 二枷锁毒药难(或囚)
* 三罗刹恶兽难(或遇)
* 四毒虫暴雨难(蚖蛇)
* 三总结(众生)
* 二显游化方便(二)

* 一广显应化诸国(具足)
* 二正显游于娑婆(诤讼)
* 三闻品获益(二)

* 一持地称扬(尔时)
* 二时众发心(佛说) 正修之法巳竟


** 陀罗尼品



* ○二助修之法(三)

* 一神咒以护外魔(二)

* 一护法说咒(三)

* 一菩萨说咒(二)

* 一药王说咒(三)

* 一问闻持福(尔时)
* 二正说神咒(尔时)
* 三禁毁赞善(世尊)
* 二勇施说咒(三)

* 一预明咒力(尔时)
* 二正说神咒(即于)
* 三指咒禁毁(世尊)
* 二天王说咒(二)

* 一多闻说咒(二)

* 一为护说咒(尔时)
* 二因咒现身(世尊)
* 二持国说咒(二)

* 一为护说咒(尔时)
* 二指咒禁毁(世尊)
* 三罗刹说咒(二)

* 一正以咒护(三)

* 一经家叙名(尔时)
* 二为护说咒(同声)
* 三指邪禁毁(宁上)
* 二兼以身护(二)

* 一罗刹愿护(诸罗)
* 二如来赞劝(佛告)
* 二闻说得忍(说是)
* 二善友以护内心(四) 妙庄严王本事品

* 一总叙本人(二)

* 一叙本地师亲(尔时)
* 二叙本地昆季(有二)
629-A¶ 第 469a 页 X33-0469.png
* 二详明往事(二)

* 一二子为父现神(二)

* 一现神之由(二)

* 一为往闻佛法(尔时)
* 二为遵奉母命(母告)
* 二正现神变(于是)
* 二妙严转邪成道(五)

* 一转邪诣佛(三)

* 二妙严受化转邪(时父)
* 二二子祈愿劝诣(二)

* 一先于母所祈愿(于是)
* 二次劝父母时诣(于是)
* 三宫眷同诣佛所(二)

* 一叙宫眷德(彼时)
* 二正明同往(于是)
* 二闻法兴供(尔时)
* 三得记出家(时云)
* 四修行成道(王出)
* 五怀德自誓(三)

* 一妙严怀二子德(即升)
* 二如来印赞发迹(尔时)
* 三自誓永离邪见(妙庄)
* 三结会古今(二)

* 一总与结会(佛告)
* 二别赞二士(是药)
* 四闻品获益(佛说)
* 三取要以尅修期(四) 普贤菩萨劝发品

* 一请示要法(二)

* 一普贤劝请(二)

* 一率众东来(尔时)
* 二陈因劝请(白佛)
* 二如来垂示(佛告)
* 二发愿护持(三)

* 一总发大愿(尔时)
* 二别明拥护(三)

* 一拥护读诵(是人)
* 二拥护思惟(是人)
* 三拥护修习(二)

* 一现身说法(世尊)
* 二防非说咒(亦复)
* 三自结神力(世尊)
* 三明益结劝(二)

* 一普贤明益劝修(四)

* 一正明持益(若有)
* 二举书况显(若但)
* 三劝令修习(若有)
* 四愿以神护(世尊)
* 二如来明益劝敬(三)

* 一赞普贤德(尔时)
* 二明持经益(四)

* 一感应道交(普贤)
* 二离障近果(二)

* 一能离二障(如是)
* 二能近二果(普贤)
* 三得福遮毁(普贤)
* 四利赞罪谤(若有)
* 三结劝迎敬(是故)
* 四闻品获益(说是) 别示修法巳竟



* ○三大会礼散(佛说)

科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