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法为能得之因。便得何等之果。众生现住种种
习染之地。唯有如来如实见此种种差别。悉皆归
于平等智地。明了无碍。
如彼牒喻合明也。
△三正
明教随智一。】
「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不即为说一切种智。」
【会玄云。一相者。无异相故。无相相故。又般若云。皆
同一相。所谓无相。无量义云。一相者无相。一味者
一无漏味。殊胜资益。无别体故。何者是一相无相
之体。所谓下出其体也。文有五句。前四四德。后一
一性。解脱相是我德。脱二障缚。得自在故。离相乐
德。离变易苦故。灭相净德。性绝妄染故。常寂灭相
常德。四相不迁故。终归于空者。四德是不空藏。同
归空藏为体。是一相一性也。
又究竟涅槃者。是方
便净。从因方便而修得故。常寂灭相。即性净涅槃。
本性净故。终归于空。显一相无相也。
佛知下。释疑
云。佛昔虽知始末皆一。最初不为说一者。由先观
众生之心。欲于根未熟时。则将之护之。恐生诽谤
故。不即为说一。以显差即无差也。
△四结叹能知。】
「汝等迦叶甚为希有随宜说法难解难知。」
【世尊为此渐机。以四十馀年。皆说三乘。唯至今日。
乃说一乘。为破三之始。归一之初。四子能悟巳往
之随宜。探从今之秘要。故致世尊之叹述。前品四
子。虽于十种化仪中。窥见摄末归本一门之义。固
为难得。世尊复恐彼以为尽能究竟。故上于述成
【初二颂。约教结成废立。以显一乘也。谓在昔种种
差别之开示。尽是方便。乃可废之假名。今之所说。
方为无差之实教。即立一乘实教也。以随智演故。
诸声下二句。并废其果。以但离虚妄。名为解脱。其
实未得一切解脱故。
汝等下二句。会果成因也。谓
二乘所有智断功德。即是菩萨克极果之因行。故
云汝等所行等。
渐渐下。立一乘果也。此则权教权
果。皆属可废。唯立一实之因果矣。】
【△二与记二。初记迦叶。次记三人。
今初。】
「授记品第六」
【授记多义。具如旧说。
△文二。初长文。二颂文。初二。
初记因。二记果。
今初。】
「尔时世尊说是偈巳广宣诸佛无量大法。」
【△二记果。】
「于最后身得成为佛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
【△二颂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告诸比丘我以佛眼光明世尊其事如是。」
【△次记三人二。初求记。二与记。初二。初长文。二颂
文。
今初。】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即共同声而说偈言。」
【△二颂文。】
「大雄猛世尊愿赐我等记如饥须教食。」
【如饥遇食。仍求而后食。正写中根之劣弱。不似身
子一闻。当得作佛。便踊跃欢喜。更悔昔之不待也。
△二与记三。初别记三人。二总记五百。三许说因
缘。初三。初记须菩提。二记迦旃延。三记目犍连。
今初。】
「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今告汝等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长文共五节。初记因。二记果。三记劫国。四记寿命。
五记正像。常处空说法者。或由四众往昔闻说空
法受化。宿缘所追。今得与佛同集法会。故佛处空
说法。盖藉外缘。令悟第一义空于当下也。又可令
知事空皆真空。随缘所现之假法也。
颂文。初一诫
听。馀颂上五节如文。
八解脱。亦名八背舍。背谓违
背。舍即弃舍。即背此洁净五欲。舍此著心也。若修
此观。则发无漏智慧。断界内惑。證罗汉果。即转名
八解脱也。净洁五欲者。以欲界色声香味触。即名
为粗弊不净。若上二界五尘。即名洁净。无漏慧者。
二乘人以此智慧。断除惑业。不漏落于生死也。惑
有二种。若意根对法尘所起之惑。名分别起。属见
所断。若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所起之惑。名俱生
起。属修所断。
△二记迦旃延。】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皆一心听无量无数庄严其国。」
【△三记目犍连。】
「尔时世尊复告大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种子。润生设化。终教菩萨。知法如幻。权实双融。出
入自在。或取为摄生方便。顿人无入无不入。圆人
能立能废。入与不入。悉皆平等。炽然生死。即是涅
槃。若顺若逆。总名方便。
△文二。初说因缘。二与授
记。初二。初长文。二颂文。初三。初往昔因缘。二今说
法华。三法喻释成。初二。初结缘之由。二正明结缘。
初二。初大通成道。二受请说法。初二。初明灭度久
远。二明树下成道。
今初。】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世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
【欲明结缘之由。先示结缘之主。号曰大通智胜者。
以此佛能通之大智。超胜九界。于体力性相等法。
莫不究尽明了故。国名好城者。由彼国众生。能以
戒法。外防七支之非。内具定慧之乐。中表皆严故。
劫名大相者。由彼时内有出世大人现相故。譬如
下。约喻明过去之久远也。地即是种。以有能生之
德故。点与不点。尽抹为尘者。以最初被点之一界
为首。至最后墨尽所点之一界止。其中间所有世
界。有巳经行过被点者。亦有虽经行过未曾被点
者。今尽取来。抹以为尘。而作筹马。以算彼佛过去
久远之劫。以一尘为一劫。可为至多。而实彼佛灭
度巳来。所经劫数。复过于此。故前云甚大久远。
我
以下。约见昔如今。以显佛智之微妙。以三世往来
之相。皆不离如来妙智。一念洞鉴之外故。
△二明
【佛不出世。人无智眼。世无慧日。五道皆闇。虽有升
沉。总属盲瞑。故云从冥入于冥。以世出世间。一切
善法。靡不皆从见闻三宝。而得有故。
△二请法。】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巳重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世尊悉知巳当转无上轮。」
【王子请转大法。世尊出定。诸人唯闻谛缘。故王子
下文复请云。是诸大德声闻。皆巳成就。亦当为我
等。说阿耨菩提之法。问。若据今经。岂智胜竟不说
华严耶。答。今且约即法之化身。被随宜之根而言。
若据彼佛法报。则智胜。至今犹未灭度。正说华严。
此属德相门。无得与今相混。详之。
△二受诸梵天
王请二。初动地放光感召诸界。二众梵寻光见佛
请法。
今初。】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十方各五百万亿国。皆智胜所化之境。是故正报
见光作念。依报地震光流也。光能照所不照处。始
见佛光无幽不烛之妙。非日月灯所可比也。
△二
众梵寻光见佛请法三。初三方。二六方。三上方。初
三。初东方。二东南。三南方。初四。初见光惊骇。二问
决寻光。三见佛请法。四如来默许。
今初。】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以何因缘而现此相。」
【△二问决寻光。】
「是时诸梵天王共诣西方推寻是相。」
【△三见佛请法。】
宛切矣。
△二颂文四。初结缘由。二正结缘。三说法
华。四法喻释成。
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大通智胜佛一心一处坐八万四千劫。」
【释意见长文驳方等等注中。
△二正结缘三。初明
覆说。二明相值。三会古今。
今初。】
「是诸沙弥等有六百万亿恒河沙等众。」
【△二明相值。】
「彼佛灭度后是诸闻法者在在诸佛土常与师俱生。」
【△三会古今。】
「是十六沙弥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
【△三说法华。】
「以是本因缘今说法华经令汝入佛道慎勿怀惊惧。」
【△四法喻释成二。初喻释。二法合。初三。初颂所将。
二颂中退。三颂灭化。
今初。】
「譬如险恶道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
【古谓水澄渟表定。草差别表慧。即菩提资粮也。
△
二颂中退。】
「众人皆疲倦皆生安隐想自谓巳得度。」
【舍宅乃[木*]止之所。尽智所止。烦恼皆息。园林是游
观之处。无生智契理游观。渠流渐次开通。内外无
滞。如无疑解脱。了内外名也。浴池专注不散。澡雪
其身。如灭定。不外流溢。为怡神之乡。重门由空观。
更入无相无愿也。楼阁如超越三昧。皆涅槃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