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譬喻。第一为颠倒。求诸功德。增上慢心。以世
间中。诸烦恼染。炽然增上。而求人天胜妙境界。有
漏果报。对治此故。说火宅喻。应知。
△三正为说喻
三。初喻说。二法合。三结答。初二。初总标喻本。二别
显喻事。
今初。】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尘馀云。喻中祇在长者及子。火宅一门。三车一车。
著离苦乐出入等字上取譬。而乐著之情。救济之
慈。望外之喜。形容曲尽。法合自在下文。其不急者
略之。隐摄者。又在颂中补出。以前法说外。别无可
说。故假譬喻再明前义。即是重转法华。古注。于本
文法合外。强增臆见。似穿凿。不可依等。
前法说中
约五浊横竖遍满义。众生被溺。犹不求出。故设隐
实。说权因缘。且令先免汩没之苦。此下喻说中。约
众苦逼迫义。以喻诸子在宅。将被火害。犹不肯出。
是故长者。以投其先心所好因缘。门外假设三车。
且诱出宅。令无烧害。与上欲令舍五浊。为说三因
缘义正等。今若曲譬者。国邑聚落。乃长者名德所
周之地。如佛以三身。而王三土。谓国则尽于封疆。
如法身充满法性土。邑则尽其宰治。如以受用身
王受用土。凡聚落中。自有一长者。为众所推。又聚
落中人。有贫有富。如以变化身王变化土。而有净
有秽也。具十德称长者。如具十号称佛也。年衰如
应缘巳久。财富在内如实智。田宅在外如权智。僮
问。佛为有缘三子。说三乘。何云众生。答。约正因言。
则等视一切。犹如一子。均当拔济。伹以能发心先
求出离。善根蚤成熟者。则先令解脱。故每言为诸
见诸也。
舍利下总拟用同别二教。舍方便而不能。
△三正明恋宅。】
「所以者何是诸众生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设能发心求出。特缘现身正属分段渠且救苦不
暇。何由能入微妙玄门。此合上唯一门狭小义。
△
二合假设三车三。初合拟用方便。二合正用方便。
三合顺从方便。
今初。】
「舍利弗如彼长者声闻辟支佛佛乘。」
【初牒前身手不可救。但以下。牒方便可救。如来下。
初总合。以神智力。说一乘不可救。次合。拟用说三。
以投先心所好。权教大乘亦同实教。在因名菩萨
乘。在果亦名佛乘。
△二合正用方便。】
「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此下虽含三转义。然不必泥。以三乘法中。尚有十
二缘六度法。何以独约四谛说耶。三界以火宅言。
五尘以粗弊言者。出其过也。缘诸子退大学小。复
遇邪外。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以五处安隐。为胜净
依。为对治此故。示其过咎。乃以三乘无漏妙果。以
易彼昔求出离之心。
我今下劝信也。
汝等下劝修
也。
复作下。叹其希有。令生好乐。
△三合随顺方便。】
「舍利弗若有众生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初述昔为僧首。法腊既高。晚学以我为模范。曷可
改辙。所以不求。年并一句。又述生腊亦高。曷当大
任。故不当求。自谓下。述所證既深。愈不当求。涅槃
妙理巳證。无生妙智巳立。故不进求。世尊下。又以
身倦心灰。故不喜乐。但念诸法无我我所。本来空
故。求男女。一异相。不可得故。由无相故。无所作。即
无愿也。以此三故。于二利功德。心不喜乐。
△二徵
释。】
「所以者何世尊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初释在昔不好之心。我等下。结成今喜之故。
△二
广陈喻法委状不求自得之义二。初举喻。二法合
初三。初穷子愚顽无心希求长者之富。二穷子志
大全受长者富有之赐。三穷子心喜无量珍宝不。
求自得。初三。初叙累劫如安贫里肆力不求。二叙
今生如安客作贱役不求。三叙客作如安领知出
内不求。初二。初父子虽失遇止不违。二父子虽见
贫肆不求。初二。初父子相失以况退大。二遇止不
违以况因缘。
今初。】
「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或十二十至五十岁。」
【初二句。[言*恣]请许说。四子因闻火宅父子。从喻得解
故。亦以父子作喻酬之。百法论。以寿暖识三。合为
命根。今年齿。既即是寿。则以命根。配善根宜矣。幼
稚如善根甚微也。舍父背觉也。逃逝合尘也。久住
亡返也。他国即五道所居之三界也。如四子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