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记之众虽遵佛敕。且惧娑婆人多弊恶。不敢横
身。皆直愿往他方弘宣。而药王乐说敬顺佛意。誓
以忍力持之。此虽能行。然强力忍诟。非初心所能。
亦非持久之计。故文殊特为启请末世持经之方。
以教悟守之法。故佛为说四安乐行。意谓恶世诸
难自我所招。苟自有以处之。则自然远离诸难。而
不以为患。四行具足。乃得悟守之力。方尽持经之
妙。故说髻珠之喻。以显第一之功。故此品来也。惟
此四行。品节向以行处近处深心大悲心四法释
之。义虽有当。临文未便会通。旧解以正身正语正
意大悲心四法。节文甚明。故今从之。然此四法以
性戒为主。亦若楞严由摄心为戒而入也。】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
【此文殊因上药王乐说等诸菩萨。敬顺佛意。发愿
于后世持经。故特为新学菩萨请问持经之法。欲
令此等各具远害之方。不畏弊恶难事也。】
「佛告文殊师利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
【此世尊因文殊请遂说四安乐行。以此弘经。可以
远诸患难也。四行者。正身。正语。正意。大悲。然菩萨
涉俗利生。无过自利利他二行而巳。三业端正。自
利之实也。大悲一行。利他之功也。若三业不正。来
难之端也。无慈悯心。则致害之由也。安可以涉俗
乎。此如来垂训守护家业之嘉范也。二行以智为
先导。故文殊特请。】
菩萨常乐安隐说法算数譬喻说不能尽。」
【此颂正语行也。菩萨常乐下三十六句。通颂正语
行。初十句安隐说法。言内外俱净也。安隐。内净其
心也。净地。油涂。澡浴。净衣。外净也。香油涂身。乃苏
合油。西域以此涂身。取其香而洁也。安处法座。所
谓法空为座。则内外俱空矣。随问为说。言不逆其
意也。若有比丘下二十六句。颂说法之仪式也。四
众国王等。求法之人也。以微妙义。谓但说大乘实
相之法也。和颜则乐说。随义而答。应机而说也。皆
使发心等。谓大慈悲也。除懒惰懈怠。则勇猛精进
以法自娱。故离诸忧恼。昼夜常说。则精进之至。咸
令欢喜。所谓示教利喜也。衣服卧具下十句。颂清
净说法不希利养也。愿成佛道。则以法为供。所谓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谓以法为乐。则自受安乐供
养。故无外慕耳。我灭度后下十二句。颂广前品忍
行。以心主于忍。故口无语过。所以能远诸害也。盖
言诸难。皆从自心不忍而致。以安住于忍。所谓兵
无所容其刃。以无死地。故一切皆无矣。智者如是
下八句。结颂正语行也。谓菩萨善修其心。能住安
乐。则自无诸难。法利益广。受化益多。故功德无穷。
说不能尽也。】
「又文殊师利供养经卷恭敬尊重赞叹。」
【此正意行也。意根诸恶烦恼。三毒为最。嫉妒嗔也。
谄媚于上。诳惑于众。贪与痴也。轻骂学佛道者。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