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A¶ 第 516a 页
No. 610
妙法莲华经击节
明海印沙门释 德清 述
原夫世尊唯以此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
示一切众生各各本有佛之知见。令其悟入。即得现
前实證。唯此一事。更无馀事。悟此知见即登佛地。故
名一乘。既如来出世唯为此一大事。故所说之法唯
有一乘。更无馀乘。而一代时教其所显者。唯一乘理
行因果而巳。由前四十年中根机未熟。故所开示者
特三乘理行。由显理未圆。故行匪真行。而果非真果。
皆非究竟佛慧。但为资发前导。皆为方便权设。以为
入佛智慧之门耳。然言虽方便。而意实指归一乘寂
灭场地。如标月指。故云我今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
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方便力而
为说法。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是则凡所
言说皆为一乘。奈彼劣解之机。如言取执。不得离言
之旨。故佛于般若会上。多方淘汰。根机渐熟。故前此
于楞伽会上。说离心意识自觉圣智境界。以破外道
妄想之见。以袪小乘名言之执。直示究竟一乘实相
离言之道。直欲众生现前顿證诸佛自觉圣智之地。
今则巳蒙直指人人本有佛之知见。即是诸佛自觉
圣智。则诸闻者易信易入。根机巳熟。故于此法华会
610-A¶ 第 516b 页 X31-0516.png
上。依前智境。直示妙行以为真因。将欲依此真因。顿
契真果。故最初建言即云说无量义经。入无量义处
三昧。于无量义者。殊非多多之谓也。盖显示此一乘
自觉圣智境界。离心意识限量故。此则顿以离言之
智。直示众生。令其默识而悟入之。可谓先以定动者
矣。然此智境。非中道妙智不能入。故放眉间白毫相
光。要显示众生日用根尘识界。即诸佛自觉圣智境
界。故光照万八千土。然生死涅槃。本来平等。故光中
圆现法界事相。生佛始终。昭然在目。意在显此实相
心境。乃诸佛所證。众生所迷。即今欲令众生现證。故
直指现前。纤毫不昧。至若天雨四华。地摇六震。可谓
通身吐露。彻底掀翻。意要人人不言而悟。当下荐取。
由吾人未离心识。依然眼钝头迷。难免分别。不能谛
信。以依识分别。故弥勒腾疑。所以必问文殊者。意显
此实相妙境。非智莫證故也。及启问文殊。乃引灯明
之本始。證今日之瑞相。此则曲唱傍通。巳为指点分
明说破。可谓后以智拔者矣。奈何吾人知见未忘。故
于不言之道。终难领会。仍须复以言说而开导之。是
则凡涉语言。皆方便也。故世尊出定。不得巳而又假
言说以窾启之。尔乃明告之曰。诸佛智慧甚深无量。
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不独一往四十年中所说皆为
智慧之门。即今日入定放光现瑞之事皆入智慧之
门也。惟此离言之道。唯佛与佛乃能究尽。殊非心识
思量分别可到。既曰无量。岂心量可知耶。昔时曲说。
610-A¶ 第 516c 页 X31-0516.png
容可不悟。今特直示。尚尔瞢然。信乎。此智慧门真难
解入也。何者。以前无量无边方便。譬喻因缘。种种言
词。皆为显示一乘。欲令究竟皆得佛智慧故。奈何闻
者随语生解。毕竟不能悟入今日之事。以化缘将毕。
涅槃时至。势不容巳。故如来极尽神力。而大发扬之。
直欲众生明见自心。了悟实相。见本法身。各各现證。
尽舍如言之执。究竟自觉圣智离言之处。故始于一
光东照。显法界之真机。终于四法成就。證普贤之常
德。由是观之。则全经二十八品。通为发挥开示悟入
佛之知见四字而所敷演者。皆光中境界而巳。此外
何有剩法耶。所以然者。由众生本是佛之知见。奈何
本有而不知。触目而不见。今欲返妄归真。必须先悟
本妙明心。故先示理境。然后依理起行。净治尘沙无
明之惑。方能證入。然此真理。非智莫照。故先依文殊
大智以创始。非行莫證。故后以普贤妙行以成终。故
前二十二品。皆显示一乘圆理。意将依此圆理而为
真因。后六品。皆显示一乘妙行。意将依圆理而起妙
行。依妙行而成妙德。智行冥合。理智一如。方證妙果。
故以普贤四行以收功。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
还归此法界。故华严以信解行證为成佛之基。此经
以开示悟入为成佛之本。由方便言说开示而发信。
从信而发解。依解而起行。行成解绝。方能證入。二经
始终一贯。意实相符。由是观之。其显理之文。皆信解
之旨也。
610-A¶ 第 517a 页 X31-0517.png
然显理有二十二品。其序品者。乃总示法界之真机。
令其开悟而證入者也。其从方便至法师。九品经文。
虽曰三周说法。授三根记。其实别为大开一切众生
平等佛慧也。以此佛慧各各具足。无欠无馀。但能知
此。无不顿證。故曰凡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若有以
此法而教人者。即为大法师。意显此事虽则人人具
足。故如高原。凡有凿者无不得水。此但正因佛性耳。
是须必藉缘因方能显了。而法师者即缘因也。但能
心契佛心。行契佛行。所谓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
来座。意显能信解受持此等法者。即是法师也。故曰。
随顺是师学。得见恒沙佛。是则缘缘之中。慧命不断。
则可终期实證。至若譬喻因缘种种之说者。皆欲显
此常住佛性。第一义谛。一心之妙。皆光中之境。吾人
日用之事耳。故但有能信此法者。即入法位。所以乃
至持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菩提之记。故
皆一一授记成佛。唯是但因方便开晓令生信耳。非
由解行而證入也。故唯授记而巳。然虽授记。而又经
多劫者。盖显理则顿悟乘悟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
尽。所谓顿悟渐修者也。以一念顿悟自心与佛无二。
即名见性成佛。尚有无始以来历劫尘沙烦恼无明。
未能顿净。故须经历多劫。方能究竟。苟能当下一念。
顿断无始无明。即名历多劫矣。所谓观彼久远犹若
今日。以此法中一念不生。三际顿断。古今一际。凡圣
齐平。故法师巳前十品经文。总为大开众生佛之知
610-A¶ 第 517b 页 X31-0517.png
见也。
然但以言开晓。闻者唯信其言而巳。未能明见自心
之妙。即有所悟。乃应化之迹耳。非见法身境界也。所
谓犹处门外。止宿草庵。终滞权迹。故须宣示法身实
报真境。使令顿见自心之妙。方为实證。是则现宝塔
品。乃顿示自心。以显法身之象也。所谓开方便门。示
真实相。欲令众生知此见此实相真境耳。吾人苟破
无明。顿开心地。即此五蕴身心。便见法身真佛。故见
七宝妙塔。涌现其前。高五百由旬。此真实相妙法。乃
法身所演。以说无所说。故于塔中出大音声。以妙契
法身。故多宝印證。宗本无住故塔处虚空。闻无所闻。
故怪未曾有。以此佛性常住不灭。故塔中有如来全
身。以体即无生。故凡有说此经处即皆现證。以净智
妙圆。故白毫光照十方。以此智性人人本具。各各不
无。故分身诸佛一一蒙光照烛。以心心寂灭。故彻照
十方世界。尽是寂灭道场。以法法皆真。故三变八百
万亿多国。通为一佛净土。到此则根境双亡。善恶齐
泯。故三途顿空。天人不见。恒沙性德。本自圆成。依正
互融。自他无碍。故十方分身诸佛。齐集其中。然虽如
是。犹在半途。以生灭之见未忘。取舍之心未泯。此所
以愿见多宝而未及见也。此正古德所谓直饶做到
如寒潭皎月。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亏。逐波澜而不
散。犹是生死岸头事。何以故。由生死幽关未能迸裂。
是须以无依智。随顺觉性而开发之。此所以释迦住
610-A¶ 第 517c 页 X31-0517.png
虚空中以右手指开七宝塔户也。直使无始无明一
念顿破。㘞地一声。虚空粉粹。故如却关钥开大城门。
如此。则本有法身。一念顿现。故多宝如来。全身不散。
如入禅定。以感应道交。故为听是经而来至此。以生
灭情亡。真应不二。故释迦多宝。共同一座。惟此因缘。
人人本具。各各不无。故大众愿见多宝。第以生本无
生。非情识可到。故佛座高远。以住本无住。故接大众
皆在虚空。此乃众生之性德。故直示如此。令其共知
共见。现證不疑。斯则诸佛之本怀巳露。利生之能事
巳毕。然虽如是。乃空华佛事。水月道场。岂实法耶。故
即便唱言如来不久当入涅槃。欲令此法常住。终古
同遵。意在得人。期慧命无穷。永永无尽。故曰。佛欲以
此妙法。付嘱有在。由是观之。则现宝塔一品。正乃直
示一切众生日用现前佛之知见也。
然此甚深妙法。乃诸佛自證境界无上第一秘密之
藏。所谓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者
此也。故偈文广赞此经。最为第一。若有持者。即得佛
道。方是真佛弟子。且曰能解其义者。则为人天眼目。
况实證乎。斯则由信发解。因开示而了悟此心。故此
巳下。从提婆达多。至如来寿量。五品经文。皆发悟自
心之象也。然其此法巳蒙开示。人人本具。各各不无。
奈何迷之巳久。烦恼根深。我法缠眠。顿难悟入。是必
借因缘而悟。苦求而得。是则提婆达多品。乃显悟无
易难。亦无愚智。至若如来大智。尚从多劫勤苦中来。
610-A¶ 第 518a 页 X31-0518.png
此悟之难也。若龙女八岁。当下顿證。又何易易。意显
有求者徒劳多劫。亡心者悟在刹那。只于生死海中
一念转变之力耳。唯在法爱情忘。分别念息。自然了
悟。便登不退。故龙女献珠之顷。即往南方无垢世界。
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也。若夫憎爱之念未忘。取舍之
心未泯。斯皆法执未尽。我见未消。是故不能悟净圆
觉。此其鹙子智慧。难免怀疑。故说持品。以显上乘不
堪受持此法。难于涉俗利生。意须上根利智。广大悲
心。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妙契无生。不言而喻者。方堪
涉俗。故如来默视八十万亿那由佗菩萨。此正激发
小机。昭廓大见耳。而此菩萨顿契佛心。便师子吼。而
愿往返十方世界。如法修行。种种苦行。皆当能忍。且
曰。佛自知我心。所谓师资雅合。水乳相投。是则巳得
其人矣。虽有堪荷之人。若求而不得其方。亦不能悟。
以烦恼根深。最难调伏。故说四安乐行。以示悟之之
方。意令悟此法者。先以三业清净性戒为尊。必须心
契佛心。以大悲为首。故要入如来室。行合佛行。以忍
辱为先。故要著如来衣。然佛智如空无所依。是必住
依佛住。安住法空。故欲坐如来座。方能顿悟此法。故
涉俗无难。烦恼方能易破。故如战胜有功。而得髻珠
之赏也。是须自信自心。自参自悟。方堪绍佛家风。故
从地涌出品。乃显自心开发之象也。所谓从门入者。
不是家珍。向自巳胸中流出。方始盖天盖地。所以他
方来者。虽是菩萨。犹尚不堪。故云。不须汝等护持此
610-A¶ 第 518b 页 X31-0518.png
经。我自有六万恒河沙众。是时大千国土。应声震裂。
而无数菩萨。同时涌出。惟此恒沙性德。本自圆成。只
在人人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应用不缺。故有六万恒
河沙众。身有无量光明。以根尘同源。缚脱无二。故先
尽在此世界之下。以中间无实。故若交芦。故云虚空
中住。以现前烦恼皆从法性所流。故云先所教化。以
事事皆真。头头尽妙。故云。大众皆是唱导之首。以一
行遍融一切行。一法遍含一切法。故一一皆有多多
眷属。凡有所作。皆回向法身。故各诣虚空。奉觐多宝
释迦二佛。头面礼足。以此妙契佛心。故问讯世尊。种
种安慰。而世尊印许。如此方能得闻是经。入于佛慧
也。斯乃法身边事。非心识可到。故弥勒与八千恒沙
大士皆起疑心。而如来至此。方大开秘密。直示本元
常住心地。故云。如来今欲显发宣说诸佛智慧。诸佛
自在神通之力。诸佛师子奋迅之力。故说寿量一品。
以示法身寿量竭尽本怀。以显妙明常住真心不动
周圆遍十方界。随缘普应。妙化无方。修短随缘。隐显
无碍。以明如来智慧甚深无量。以种种方便示现利
生。以明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之意也。且云我处灵山
常在不灭。大火所烧此土安隐。以显实相真境。此非
佛之知见。又何能知此见此哉。此佛之真知见力自
觉圣智境界。所以大地三乘以思量心不能测度也
宜矣。是则提婆达多。持品。安乐行。从地涌出。如来寿
量。五品经文。皆令众生悟佛知见也明矣。若夫分别
610-A¶ 第 518c 页 X31-0518.png
功德。以极显妙悟自心无为功德之胜益也。然持经
功德胜刹宝施福者。此激励小乘起慕大之心也。多
劫修行五波罗蜜。不如闻如来寿量之功德者。此策
进权教菩萨。令其舍权證实也。其有一念随喜功德
福报难思者。正显此法以信得入也。其有一念毁谤
之罪穷劫不尽者。所谓不信之罪众罪之上。此劝发
阐提外道。令发大乘正信也。若有修行之功。其福又
不可量者。意在专令凡夫一生取办。不生佛道长远
之怖也若。能精持流通此经之法师。则得六根清净
之功德者。此乃揭示现證之一班。以明精持利益。又
过于一念随喜者也。若常不轻。可谓了悟平等真如
深造而自得者。故以佛性种子。普观四众。而授记也。
到此拣择情忘。是非执谢。可谓妙悟之极。如此方能
堪荷大事。故说神力品。以显悟心功德难思之象也。
故地涌之众。至此方誓持经。如来极尽神力。而大发
扬之。以显悟心功德广大不可思议也。吾人苟能到
此彻悟。唯心境界。则无一事而非佛法。故如来于大
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天也。无一色而非
佛身。故遍身毛孔放无数色光。遍照十方诸佛之身
也。至此境界。则依正互融。自他不二矣。所谓无边刹
海自他不隔于毫端。故十方诸佛亦复如是放无量
光也。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故诸佛亦现神力
满百千岁也。如我按指海印发光。咳唾掉臂皆冥真
际。故謦欬弹指之声。遍至十方世界也。到此则一切
610-A¶ 第 519a 页 X31-0519.png
众生皆證圆觉。有情无情齐成佛道。故彼十方八部
天人皆遥见佛说此妙法华经也。苟能了悟自心。则
转烦恼之具皆作成佛之真因。故所脱严身之具皆
成宝帐。遍覆此间诸佛之上也。心境廓彻。限量消忘。
故十方国土通达无碍。如一佛土也。然吾佛极广大
之神力。尽众生之界门。若欲以此显示妙悟之功德。
经无量劫。犹不能尽者。以显自觉圣智殊非心识之
境界也。以如来一切所有之法。一切自在神力。一切
秘要之藏。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此所
以极言一切有为庄严功德。总不若受持此经之胜
也。然所心广赞持经功德之胜如此者。言虽显法胜
妙。其实发起二乘乐大之心也。直欲人人极證心源。
方堪荷负大法耳。故云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故
此以后即说嘱累品。以终如来出世说法之本意焉。
然世尊从法座起。即以右手摩从地涌出无量诸菩
萨顶。安慰而嘱之曰。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
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三摩诸
菩萨顶嘱当受持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
者。以一切众生各各本具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
智慧。一向迷而不知。今如来于此经中尽与开示无
所秘吝。所谓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也。且云未
来世中若有一人能信如来智慧者。即当演说此经
使得闻知者。为令其人即得佛慧故也。苟能如此方
610-A¶ 第 519b 页 X31-0519.png
便度生。可谓报佛深恩矣。由如来叮咛之意也殷。菩
萨奉持之心也切。故菩萨各各欢喜益加恭敬。乃至
三反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愿不有虑也。是
则如来出世。本为开示众生佛之知见令其悟入而
巳。今重重开示巳至忘言。而闻者解悟之心亦巳洞
彻。此则众生悟解之心巳极。在如来之能事巳周。若
夫起行造修。是在各人自肯耳。故令十方诸佛各还
本土各随所安也。尚有行證未圆。故留多宝佛塔还
可如故也。此其二十二品通拟开示悟门。以成信解
之资。故后六品通是以行成德。是所谓先依圆理以
发圆行。后依圆行以證圆理。解行相资。方克究竟之
果。以显入佛知见之极致也。
药王菩萨本事巳下。至普贤劝发六品经文。皆明以
行成德。以显入佛知见之象也。然发行之初必以药
王发挥者。以观智之药治烦恼之病。智起惑亡。应念
化成无上知觉。得大自在。故称药王。众生所以不自
在者。以有我法二执为碍故也。二执有二。一分别。二
俱生。今既悟妙心。以即心止观之力。净破分别我法
二障。即登初地。故药王然身。破我执之象也。喜见然
臂。破法执之象也。欲破二障。非净智不能。故所师之
佛。名日月净明德。了悟本有法身。證平等真如。故得
现一切色身三昧。此从初地以至七地之象也。以此
真如内熏。故服诸香油。以顿舍藏识。故光照八十万
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叹。如此方名是真
610-A¶ 第 519c 页 X31-0519.png
精进。是名真法供养也。然前七转识既消。则根尘俱
泯。故其身火然千百二岁。此则入正法位不离佛家。
故复生于日月净明德佛国中。以常光照明。故云彼
佛今故现在。此入八地之象也。然而至此虽破俱生
我执。尚有俱生法执未忘。而法身之见未泯。故白言
世尊犹故在世。以法身不许彼此迭相见故。云门云。
直饶透过得到法身边。若法执未忘巳见犹存。亦是
光不透脱。此亦须泯。故本佛于夜后分入于涅槃。而
喜见菩萨即舍两臂。此分破俱生法执之象也。所谓
分别二障极喜无。法执俱生地地除。以但破其执。不
破其法。故两臂还复如故。此皆资法华实相三昧之
力。故广赞此经功德真实妙利。凡有修者无不获益。
故如寒得火。如裸得衣。如病得医也。
若此法华三昧止观之力。深进不巳。从八地出。当九
地十地居法师位。说法利生。妙应无方。所谓清净妙
法身湛然应一切。故说妙音菩萨品。以示现一切色
身三昧之实證。此示妙行出真入俗之象也。问曰。说
此品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
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陀恒河沙等诸
佛世界。过是数巳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
净华宿王智者何耶。
答曰。此举果以验一乘真因
之象也。按楞伽说如来最上一乘禅巳。乃云。若声闻
缘觉能除一切过习。觉法无我。是时乃离三昧所醉。
于无漏界而得觉悟。既觉悟巳复入出世间上上无
610-A¶ 第 520a 页 X31-0520.png
漏界。满足众具。当得如来不思议自在法身。此法身
即意生身也。又云有三种意生身。一三昧乐正受意
生身。谓初地乃至八地尽真如际。巳舍藏识。断俱生
我执。安住心海。起识浪不生。自心寂静。住三昧乐。知
自心现境界无性。是则前喜见者。乃住三昧乐意生
身之象也。而彼现一切色身三昧者。乃了唯心境界
之象。證三昧乐之意生身也。此但能受三昧中乐。故
不能现一切身。二觉法自性性意生身。谓从八地观
察觉了如幻等法悉无所有。身心得如幻三昧。及馀
三昧门无量相力自在明。如妙华庄严。迅疾如意。犹
如幻梦水月镜像。非造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种种
支分具足庄严。随入一切佛刹大众。通达自性法故。
是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三谓种类俱生无行作意
生身。所谓觉一切佛法。缘自得乐相。是名种类俱生
无行作意生身。由是观之。而妙音菩萨品。乃示第二
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之象也。然眉间白毫者。表中道
妙智。乃因心之象也。顶上肉髻。乃无见顶相。无上果
觉之象也。以八地菩萨證一心真如。进至九地发真
如用。得如幻三昧。现身说法。居法师位。故名妙音。以
真因心契会果觉。故肉髻白毫二光齐放。以入出世
间上上无漏界。故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陀恒
河沙等诸佛世界。以法报齐證。故名净光庄严。以清
净真因妙契果体。故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因果
冥会。则能以一音演无量法。得十无尽句。故此国菩
610-A¶ 第 520b 页 X31-0520.png
萨名妙音也。此位得如幻三昧及馀三昧门。故得妙
幢相三昧等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也。以果
地觉为本因心。故释迦牟尼佛光照其身也。以此位
菩萨。能忆念本愿。随入一切佛刹大众化。通自性德。
故愿往娑婆见释迦佛及诸菩萨也。以此地菩萨能
现无量自在神通。如妙华庄严迅疾如意。故不起于
座身不动摇。以三昧力。先于座前。化作八万四千众
宝莲华也。此菩萨非身现身。犹如幻梦水月镜像。非
造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种种支分足具足庄严。故
目如广大青莲华叶。正使和合百千万月。其面貌端
正复过于此。身真金色。无量功德庄严。威德炽盛。光
明照耀。诸相具足。如那罗延坚固之身也。以此地菩
萨十方诸佛所有法云法雨悉能含受。故所师之佛。
名云雷音王。以根根尘尘周遍法界。具足法乐。普于
尘劳随根示现。故万二千岁以十万技乐并奉八万
四千七宝钵。而能承事十方诸佛。净佛国土。故亲近
供养多佛也。不动本际而作度生事业。故现种种身
处处为诸众生说此经典。此正当九地十地以极等
觉之象也。以此示众生日用现證之象。故与俱来者
八万四千人。皆得现一切色身三昧。而此娑婆世界
无量菩萨亦得是三昧及陀罗尼也。以用不离体。故
还归本土围绕白佛也。然此神通妙用。只在四大根
尘之间身心转变之力。故四万二千天子皆得无生
法忍。此正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之象也。以出入三昧。
610-A¶ 第 520c 页 X31-0520.png
故有往来之相。若夫观音普门示现。齐观并照。则无
彼此去来之迹。是则观音妙应。乃示种类俱生无作
行意生身之象也。然此意生身。乃从等觉入于妙觉
果海。巳得诸佛自觉圣智善乐。深入妙庄严海。逆流
而出。现十界身。无思而应。所谓妙相庄严圣种类身
一时俱现。犹如意生。身土自他无障无碍。故云种类
俱生无作行意生身。此乃入妙觉后。大圆镜智平等
显现。故名普门示现神通之力也。由观音大士以如
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力。故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
然超越世出世间。即得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
与六道众生共一悲仰。故能以一身普应一切。故能
三十二应四不思议十四无畏十九说法。八难二求
无不感应。此妙行圆满。法华三昧之成功。妙极于此
矣。冥心圣旨。可谓理极忘情谓。如何有喻齐。到头霜
夜月。任运落前溪。信乎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惟
深造自得者谛信不疑耳。由是观之。至此妙行既圆。
因契佛心。故感三种加持。防非离过。使行人外魔无
扰。内习无馀。方能得二转依克全妙果。故说后三品
以终其会也。三种加持者。谓神力加持。法力加持。现
身面言说加持。如次三品当三种加持。则陀罗尼品。
乃神力加持之象也。楞伽唯二种加持。谓现身面言
说及手灌顶神力。以此经由开示悟入故须法力耳
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乃一
心之异称。而云神咒者。乃一切诸佛秘密实相心印。
610-A¶ 第 521a 页 X31-0521.png
即如世之大将兵符耳。然大将而能风行八表坐静
妖氛。扫除荡净而能致太平气象者。兵符之力也。且
知淮阴之智勇。非握高帝之符。又何以破秦楚而成
定汉大业之功哉。是故上根利智修行之士。能一超
直入。奈何无始习气微细幽潜。虽以止观之力而消
磨之。盖有深固幽远殊非智力可到者。苟非仰仗诸
佛如来秘密。心印咒轮而攻击之。倘内习一发则外
魔易侵。如此又何能出生死證真常。而入寂光净土
哉。是故修行者无有一人不仗秘密神咒收功故也。
盖行有显密。前正观之力。所谓显行。此陀罗尼。乃密
行耳。首楞严云。若修行人习气未除。应当一心诵我
悉怛哆钵怛啰秘密神咒。此所以法华三昧妙行功
圆。世尊忧悯末法。复说此陀罗尼品以深防邪误。是
所谓以神力加持也。首楞严云。十方如来因此咒心。
得成无上正遍知觉。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
制诸外道。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十方如来
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十方如来依此咒心。
能于十方拔济群苦。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
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恒沙如来会中为法
王子。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
小乘于秘密藏。不生惊怖。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
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佛
灭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净戒律悉得清净。又云。
610-A¶ 第 521b 页 X31-0521.png
汝等众生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
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噫。诸佛尚
然。况此未法业垢众生乎。以此神咒。乃佛佛心印。故
皆云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而说咒药王为
初者。以此密印为妙行之首故。次即毗沙门说者。以
天王。为护世四王。乃生死界之主。毗沙门乃北方之
天王也。北方之卦为坎。坎者陷也。以一阳陷于二阴
之中。以示生死险难之象。故行人于生死险难之中。
而欲顿證菩提。非神力加持。又何以济众难。出险道
乎。次即持国天王者。持国乃东方之天王。东方之卦
曰震。震者动也。东为群动之首。易曰。吉凶悔吝。生乎
动也。论云。动必有苦。是则行人于生死动乱之中。而
作至静之行。苟非神力加持。又何以臻寂灭之境哉。
至若南方之卦为离。离者丽也。虚明之象。西方之卦
为兑。兑者说也。若夫虚明悦豫之境则无庸加持。故
彼二天王。不须说耳。而此继之以罗刹女者。罗刹乃
幽昧之鬼。且飞行而食人肉者。女则阴邪之至。此示
无明罗刹业习戕害法身。今以止观研穷。化无明而
作妙明心光。故罗刹女。亦以身自拥护受持读诵修
行是经者。顿令无明三毒净尽无馀。所谓令得消众
毒药也。以妙契法身。潜通法界。故香供为尊。一切烦
恼应念化成无上知觉。故种种诸灯供养而为第一。
此则六根清净。八识圆明。故六万八千人皆得无生
法忍。此皆神力加持之益也。神力加持外魔既消。苟
610-A¶ 第 521c 页 X31-0521.png
非法力内熏。又何能净除内障。證二转依哉。故说妙
庄严王本事品。以示法力加持之象也。楞伽经云。若
不以神力建立者。则堕外道恶见妄想。及诸声闻众
魔希望。不得无上菩提。是故初地至七地。有相观多。
若不加者则堕外道恶见。其八地巳上。无相观多。若
不加者。则堕声闻二乘之地。九地十地等觉不加。不
能入妙。由是观之。则前神咒加持。乃从初地至七地
之象也。故但言远诸魔事。今此品者。乃九地巳上入
妙之象。故言二子转父邪心而同出家。乃本觉出缠
之象也。何以明之。妙庄严王者。乃如来藏在缠之象
也。今显发本真。故曰本事。以如来藏本是妙严果体
故。今迷之而为阿赖耶识。名八识心王。由此而有前
六七转识。造种种业。受种种苦。若转六识而为妙观
察智。则藏识无染污可受。故名净藏。若转七识而为
平等性智。则分别之见即消。见分亦泯。即得法眼清
明。故名净眼。此转染令净之象也。转此二识。全仗止
观之力。故净德夫人者。止观之象也。以夫人坤德也。
柔顺之至。多内助之力。又始觉之象也。以止观内资。
随顺觉性。净治无明。名曰净德。故所生二子。能转父
王之邪心耳。盖以此止观之力。乃法身菩萨。得无分
别心。与诸佛智用相应。唯依法力自然修行熏习真
如。灭无明故。故所师之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其国
名净光庄严也。以无依智净自心体。故二子涌身虚
空。现诸神变转父邪心也。以六七因中转。故二子先
610-A¶ 第 522a 页 X31-0522.png
请出家。而藏识中种子习气。蒙止观熏习之力。皆转
染令净。故王后宫八万四千眷属。皆堪任持妙法华
经也。然如来藏所以不出生死苦趣者。皆由六识所
造业力牵缠故也。今六识既转则八识之生死因绝。
以本来无染。故净藏菩萨巳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
达离诸恶三昧也。所谓无作无造无受者。以本无性
故。以始觉有功本觉乃显。故其王得诸佛集三昧。能
知诸佛秘密之藏。以六七既转。而五八一时俱转。则
四大根尘无不转者。故与王及群臣。并四万二千人。
一时共诣佛所也。由转染令净。解脱缠缚。故解颈璎
珞以散佛上也。以妙契法身常乐我净涅槃妙德。故
于虚空中化成四种宝台。台中有大宝床。敷百千万
天衣。其上有佛结跏趺坐也。盖虚空恒一。真常德也。
天衣适体。真乐德也。有佛趺坐。真我德也。放大光明。
真净德也。四德之象。居然可见。至此止观功圆。同时
出缠。故王与夫人二子眷属。一齐出家。此盖借法力
熏习真如。乃缘因佛性耳。故云二子以神通变化转
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如来。此二子是我
善知识。为欲发起宿世善根。饶益我故来生我家。此
其善知识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此皆显示
资缘因熏习之力也。圆觉经云。譬如销金矿。金非销
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不复重
为矿。故云我从今日不复自随心行不生邪见憍慢
瞋恚诸恶之心也。一切尘劳应念清净。故尔时八万
610-A¶ 第 522b 页 X31-0522.png
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然非法力内
熏。又何以臻此哉。故此品为法力加持之象也明矣。
今行人既仗神力加持。令外魔无挠。资法力加持。令
内障不生。内外清净身心解脱。妙行功圆。则所證真
如与法界等。是皆借果德以为因心之力也。因心既
圆。果德亦满。故说普贤劝发品以终其会焉。
普贤劝发品。乃现身面言说加持。以显入佛知见之
象也。以称法界心。修普贤行。初发心时即仗此为真
因。故终得妙契常果。然普贤有二。一谓道前普贤。乃
等觉位。谓行弥法界曰普。邻极亚圣曰贤。此因位也。
二道后普贤。谓称真法界曰普。弥纶万化曰贤。此入
妙觉果海。不住涅槃。逆流而出。虽居果位。不舍因门。
乃今之普贤也。以初发心时即悟此体。依此起行。行
起解绝。故曰劝发。然此普贤。以法界为身。遍在一切
众生动乱妄想尘劳之中。与一切人天神鬼诸魔眷
属而为劳侣。故从东方而来。与无量大众各现神通
之力。到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也。以法身真际。
乃离心识处。故云在宝威德上王佛国。此离言之道。
今以法力熏习而由言说通达。故曰遥闻此娑婆世
界说法华经。与诸大众而来听受。所谓虽复不依言
语道。亦复不著无言说。故云唯愿世尊当为说之也。
然而普贤如此请问。世尊更无一言加答者。正显离
言之道。不容声矣。此正忘言绝證之象也。故普贤即
问于如来灭后云何能得是经。向来一往诸大菩萨
610-A¶ 第 522c 页 X31-0522.png
但问读诵受持而巳。然未闻有言得之者。今普贤即
云得是经者。足知由前解行。于此證入。所谓此品显
入佛之知见明矣。然世尊所答得处不多。亦不在多
劫修行。唯在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经。如此
而巳。四法者。一诸佛护念。二植众德本。三入正定聚。
四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
必得是经。且既曰当得。而又曰必得。是真实决定不
易之辞也。然此四法者。果何意哉。而成就之速如此
耶。起信论云。分别发趣道相者。谓一切诸佛所證之
道。一切菩萨发心趣向义故。略云。发心有三种。一者
信心成就发心。二者解行发心。三者證发心。由前云
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得成佛道。又云。汝舍
利弗尚于此经以信得入。然而此经诸佛知见甚深
秘藏。非心所测。唯许以信得入。由是观之。此四法者
乃信心成就发心者也。华严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
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即得菩提。此信心成就之谓也。
论曰。信成就发心者。发何等心。略说有三种。一者直
心。正念真如法故。此所谓为诸佛护念也。二者深心。
乐集一切诸善行故。此所谓植众德本也。三者大悲
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此所谓发救一切众生之心
也。又云。如是信心成就得发心者。入正定聚。毕竟不
退。名住如来种中。正因相应。此所谓入正定聚也。既
许以信得入。是则以文殊大智止观之力。照自心源。
谛信唯心。无外境界。以此研穷是谓妙行。以此妙行
610-A¶ 第 523a 页 X31-0523.png
契乎妙智。智行妙圆。所谓正因相应。其必得是经也
宜矣。是则前开解行不出信心。信极道圆。入乎妙觉。
正所谓启明东庙。智满不异于初心。此妙符华严。始
终无二。故此普贤所劝发者。唯此信心。故言得经之
道。而如来示之以此四法而巳。又云。是菩萨功德成
满。于色究竟处。示现一切世间最高大身。谓以一念
相应慧。无明顿尽。名一切种智。自然而有不思议业。
能现十方利益众生。故如来灭后有能持是经者。我
当守护。与大菩萨众而自现身供养。安慰其心。其人
若有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还令通利也。论云。如
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
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故云得见我身。又云。菩
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
此所谓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
斯正现身面言说加持也。又云。若有众生能观无念
者。则为向佛智矣。故云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
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
罗尼。此究竟之实證也。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谓总
一切法持无量义。乃一心真如之异称也。论云。心真
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
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
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巳来。离言说相。离名
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
一心。故名真如。此所谓旋陀罗尼也。又云。一切言说
610-A¶ 第 523b 页 X31-0523.png
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此所谓百千万亿旋
陀罗尼也。又云。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
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皆同真故。以
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
真如。此所谓法音方便陀罗尼也。旋者。楞严观音耳
根圆通云。旋倒闻机返闻自性。旋。漩也。水之急流最
深而有洄旋。谓之漩澓。以当急流而力能回流漩澓。
渊。源也。谓念念生灭急流中。而能念念随顺真如。不
随妄念流转。故如水之漩澓也。论云。若知一切法虽
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
离于念名为得入。然无念者。正念也。故终诫以应当
一心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正忆念者万行之
本。信心之至也。故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
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也。以一乘实相佛之
知见备殚乎此。法身慧命不外乎是。故普贤愿以神
通力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
不断绝。而如来即许之曰。若有持受读诵正忆念修
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
从佛口闻此经典。以极种种赞叹。乃至不久当得菩
提。其效之速既如此。若有不信轻毁之者。其所得恶
报之重又如彼。是终许其以信得入也。所谓信为道
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惟此甚深秘藏无上法
门。唯许以信得入。正谓发心毕竟二无别。如是二心
先心难。故此经以文殊为唱导之首。普贤为劝发之
610-A¶ 第 523c 页 X31-0523.png
终。此如来说法始终一贯之极致也。
法华经击节
* No. 610-A
万历乙未春。予以弘法罹难被逮。圜中达观禅师
在匡卢。闻报惊叹。乃愿诵
妙法莲华经百部。以求
诸佛神力摄受之也。顷予蒙
恩宥遣之雷阳。是岁冬。道经白下达师。迟予于江上。
相晤于旅泊庵。中夜谈及此。且曰。愿以我之心。用
公之舌。可乎。予笑而唯唯。及丙申春。抵戍所。正值
馑劫。居不遑处。且即从事
楞伽。而又奔走行间。未暇了此公案。然在
白毫光中。不离无量义处三昧也。戊戌夏日。菩提树
下弟子。来从游者十馀辈。相与结夏于穹庐。同诵
此经几二百部。予时为举扬此事。以开示之。休夏
自恣曰。弟子性澄。请益其纲宗。予因提絜吾
佛言外之旨。以示之。且将以报达师知予所转
妙法华经如是而巳。老卢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
华。然不涉唇吻一句。正不在纸墨文字间也。时会
听者。各各欢喜受奉行。梓之以广法施。普愿见
闻随喜者。同得现一切色身三昧云。
万历戊戌除日憨山道人德清书于楞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