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科注-明-一如卷六

卷六 第 303a 页
妙法莲华经科注卷第六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奉 诏译
上天竺讲寺住山比丘 一如 集注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随喜者随顺事理无二无别喜是庆巳庆人闻深
奥法顺理有实功德顺事有权功德庆巳有智慧
庆人有慈悲权实智断合而说之故言随喜功德
品此约世界悉檀释也又顺理者闻佛本地深远
信顺不逆而无一毫疑滞顺事者闻佛三世益物
横竖该亘遍一切处亦无一毫疑滞即广事而达
深理即深理而达广事不二而二不别而别虽二
虽别无二无别如此信解名之为随如来出世四
十馀年不显真实于七方便不语诚谛今经开显
庆我及人以凡夫心等佛所知用所生眼同如来
见如此知见究竟法界更无过上是名为喜佛今
说此我得闻此故名随喜功德品此约对治悉檀
释也第五十人是五品位中初随喜品之初心但
有一念理解但有一念庆巳庆他未有事行恩不
及人所获功德如来巧喻功盖无学况复最初于
会中闻者况复二三四五品者如来说此深妙功
德令人景慕故言随喜功德品此约为人悉檀释
也上法师品及持品分别功德品中四信五品称
美持经功德时众不测初心功德之大咸谓巳入
真因之位故今示彼行浅功深以显经力轻疑释
卷六 第 303b 页 X31-0303.png
然故名随喜功德品此约第一义悉檀释也妙乐
云初释随中事理祗是权实异名了此权实即非
权实故无二无别即随顺开权显实之事理也权
实智断合说者权实结随智断结喜且以自他事
理庆喜故属世界悉檀也本地深远者理深时远
也广事达深理者即施迹近事见远本理也佛今
下结成品名除事理疑故属对治悉檀也如来巧
喻者即下文四百万亿等是也如来下结经劝意
以立品名令进理入位能生理善故属为人悉檀
也圣言亲赞使推功疑除故举释然以拟第一义
悉檀也五品位中后之四人前分别功德品末节
节自校量讫唯初随喜品文于彼但标人相未有
校量故使弥勒乘机扣佛广校初品方知后四功
大故有此品之来也。
△二随喜品格量初品功德
二初问。】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至)得几所福而说偈言。

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若能随喜者为得几所福。」

【△二答二初长行二初答内心随喜人五初展转
教。】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至)如是展转至第五十。」

【东北二家解五十人不会经旨今解为二一横约
诸教四众二直约圆教数之横约诸教者如三藏
有四门一一门有比丘等四众更开沙弥沙弥尼
合六人四门则二十四人更约信行法行则四十
卷六 第 303c 页 X31-0303.png
八人最初最后合五十人通别二教四门亦如是
直就圆门数者数法有小七大七大七有七七四
十九皆是师弟展转相教皆具自行化他之德唯
最后一人但是自解无教他德故格下以显上耳
妙乐云以由古人作十地乃至十信五十位解之
伤文失理故今助之暂寄教门以立人数所以二
解者初约三教义当昔教有五十人至今闻圆二
者至今复成五十皆被开显全成圆人故圆举数
无可以辩且寄数法以一七而止七中从大故四
十九并最后一人即成五十补注云皆是师弟等
者受前人教为弟子复教后人即是师也圆数无
可以辩者谓前之三教且可约人约门等辩五十
人今经开后无复差异岂可如上以辩数耶故且
寄大七成经数也。
△二格量本。】

「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至)皆得自在具八解脱。」

【补注云六趣者六即六道趣即往趣谓众生随所
作业趣往六道也四生即胎卵湿化俱舍论颂云
人旁生具四地狱及诸天中有唯化生鬼通胎化
二若有形等示四生体相及住止之处有形谓欲
界色界无形谓无色界有想谓空处识处无想谓
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者非识处之有想非无
所有处之无想即无色界第四天也尔雅云无足
谓之豸有足谓之虫二足四足可知多足如蜈蚣
等。
○示教利喜注见前化城喻品八解脱见前及
卷六 第 304a 页 X31-0304.png
界次第。
△三举意问。】

「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

【△四诚实答。】

「弥勒白佛言世尊(至)何况令得阿罗汉果。」

【△五正格量。】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至)阿僧祇不可得比。」

【格量中先与世乐拔果苦后与涅槃拔生死苦此
是略举梵福而为校量若更广说满阎浮提人福
不及西瞿耶尼一人福满西瞿人福不及东弗婆
提一人福满三天下人福不及北郁单越一人福
满四天下人福不及一四天王四天王不及一帝
释乃至第六天不及一梵天福满梵天福不及藏
教三乘圣福藏不及通通不及别别不及圆教闻
法华经初随喜品福何以故彼前三教是三乘法
非佛法故是权非实故是偏非圆故虽住后果不
及我初心其义如是妙乐云今闻妙经随喜初心
尚过彼之后圣何况初圣自非吾佛大圣严旨安
能信斯希奇若此者哉。
△二直明外听法人四初
自往听。】

「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至)及乘天宫。」

【△二分座坐。】

「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至)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三劝他听。】

「阿逸多若复有人(至)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卷六 第 304b 页 X31-0304.png

【章安云此文亦有六根功德利根智慧是意功德
不瘖哑是舌功德鼻修高直是鼻功德见佛是眼
功德闻法是耳功德馀是身功德前是相似位功
德今是相似位前功德耳妙乐云前是相似位功
德等者指前分别功德品中云灭后五品大师有
时依普贤观经判五品位在六根内故云相似此
中校量初品复是第五十人初法会闻容是初品
第五十人必在随喜品初人也然品题随喜不的
局初通该五十人。
○胗(章忍切)呙(口怀切)区(卑典切)㔸(汤奚
切)[穴/爪](鸟瓜切)。
△四具听修。】

「阿逸多汝且观是(至)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二偈颂二初颂内随喜人三初颂五十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于法会(至)如是展转教至于第五十。」

【△二颂格量本。】

「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至)三明八解脱。」

【六通中宿命等三独得名明注见譬喻品。
△三正
颂格量。】

「最后第五十闻一偈随喜(至)初闻随喜者。」

【△二颂外听法人四初超颂劝听。】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至)常从其口出。」

【△二追颂自往。】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至)及乘天宫殿。」

【△三颂分座坐。】
卷六 第 304c 页 X31-0304.png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

【△四正颂听修行。】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限。」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法师义如法师品中说功德者前品随喜功德谓
五品中初品之初功德在相似位前也今品法师
功德谓五品之上六根清净之功德即十信相似
位也以此功德内外庄严五根清净名外庄严意
根清净名内庄严又从地狱巳上至佛一切色像
悉于身中现者名内庄严从地狱至佛一切色像
以普现三昧而外化者名外庄严身根既尔馀五
根亦然读诵获六根清净既尔受持解说书写亦
然五品中初品六根清净既尔后之四品加然相
似六根清净既尔分真倍然此约世界悉檀释也
行者闻说此功德利喜不自胜勤求无厌信进倍
增此约为人悉檀释也明识大乘有大势力决无
疑网此约对治悉檀释也似解之初初过二乘之
极极百千万倍指始显终悬解究竟第一义谛不
可思议此约第一义悉檀释也此品所明备斯四
意是法师之功德故言法师功德品也妙乐云法
师之称既通不隔四信五品故指彼文用申品目
问书写何以净六根耶答同资正解故四品加然
者明发不定始自初随喜终至第五正行六度皆
发六根清净何必过五品方入相似言加然者以
卷六 第 305a 页 X31-0305.png
初望后初尚得入后四加前似解初初者依普贤
观经随喜巳当似解之首第五十人复在初随喜
品之初故云初初过二乘极极者罗汉巳极无疑
又极故云极极纵是无疑亦不能及初随喜人百
千万倍如前校量指始显终者以随喜始显妙觉
终也。
△三法师功德品明初品果功德劝流通二
初总列六根功德盈缩。】

「尔时佛告常精进(至)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大品云色净故般若净般若净故色净色净故五
根净般若净故意根净正法华整足具六千功德
大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
知法今经六根清净与大品同以是功德庄严六
根与正法华同鼻见色闻声觉知与大经同疏中
虽为破斥他师偏释不当引同三经意且正明六
根等有一千功德也若明六千功德数者按三业
安乐行即有十善一善有十即百善百善中一一
有十如即千善就自行化他为二千约如来室如
来衣如来座即成六千五种法师悉具六根清净
一一根皆有一千功德也(此约弘经方轨明等有一千也)复次一
心中具十法界一一界皆有十如即成一百一根
通取六尘即有六百约定慧二庄严即成一千二
百根根悉具定慧庄严等有千二百也(此约理境等千二百)
若论六根清净清净则不言功德若多若少若言
庄严能盈能缩复能平等平等庄严者根根六千
卷六 第 305b 页 X31-0305.png
若言千二百显其能盈若言八百显其能缩若言
清净无盈无缩无等六根互用根自在故不可思
议妙乐云今依安乐行以明三业正当法师依于
弘经方轨故令获得六根清净又云此中三业即
是六根故不更对六根三业功成即六根净若言
千二百下次辩盈缩即在今经秖于向等而论盈
缩若言清净是牒前大品六根互用是牒前大经
笺难据孤山明楞严经中流变三叠谓是发觉初
心令知颠倒处所故示凡夫六根优劣之用意在
阿难择取耳根以为修證之地今以流通法华之
力至十信相似之位获得六根清净互用无妨不
可例同。
△二别作六章当分解释六初眼根二初
长行。】

「是善男子善女人(至)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二偈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于大众中以无所畏心(至)肉眼力如是。」

【父母所生名肉眼能见大千世界内外则是所见
过于天眼梵王报得天眼在巳界遍见大千大千
外有风轮与眼作障不能见外若在他界则不遍
见大千非所统故小罗汉见小千大罗汉见大千
辟支佛见百佛世界不以风轮为碍亦无巳他界
隔今经论眼能见大千内外应是天眼犹名肉眼
者圆教相似位中因经之力有胜根用既未发真
卷六 第 305c 页 X31-0305.png
不得称天眼虽称肉眼具五眼用见大千内外天
眼用见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法眼用其目甚清净
慧眼用一时悉见大千内外见业见净又圆伏障
中道无明之惑佛眼用大经云虽有肉眼名为佛
眼佛眼故名清净具五眼故故言庄严能盈能缩
名胜根用名根自在岂可秪作八百千二百解耶
妙乐云初眼根中未论修发真天眼等直以肉眼
能见大千故云父母所生若论其用巳过天眼故
今应云相似佛眼乃至相似五眼故亦应云见于
二乘及菩萨佛等以准耳鼻经文必合有故见大
千内外为天眼者且约见于粗细色边见业见净
者业有差别净无差别双见二境即表中智又能
圆伏故是佛眼。
○翻译名义云有人谓弥楼此云
光明七金山也金色光明故若准第一义法胜经
云须弥楼山则弥楼是须弥山旧译俱舍须弥亦
云弥楼是则梵音有异若据今经云内外弥楼山
须弥及铁围则是两山名体皆异也。
△二耳根二
初长行。】

「复次常精进(至)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二偈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父母所生耳清净无浊秽(至)功德巳如是。」

【耳根亦具五耳之用故能遍闻大千内外十法界
音声也闻六道声即肉天二耳闻二乘声即慧耳
卷六 第 306a 页 X31-0306.png
闻菩萨声即法耳闻佛声即佛耳又父母所生即
肉耳能闻内外即天耳听之不著即慧耳悉能分
别即法耳一时互闻即佛耳以耳例眼眼亦如是
见人天是肉天二眼见二乘是慧眼见菩萨是法
眼见佛是佛眼补注云迦陵频伽此翻好声鸟此
鸟在㲉声胜诸鸟命命者宝藏经云雪山有鸟名
为共命一身二头神识各异报命则同故云命命
小弥陀经云共命之鸟胜天王经云生生之鸟涅
槃经云耆婆耆婆皆此鸟也光音二禅中第三天
遍净三禅中第三天也有顶即色界究竟天也。

三鼻根二初长行。】

「复次常精进(至)若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

【△二偈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鼻清净于此世界中(至)先得此鼻相。」

【鼻根亦具五鼻之用父母所生即肉鼻闻大千内
外诸香即天鼻不染不著即慧鼻分别不谬即法
鼻一时互用即佛鼻鼻根互用者鼻知好恶别贵
贱睹天宫庄严等则鼻有眼用读经说法闻香能
知则鼻有耳用知诸华果实及苏油香气则鼻有
舌用入禅出禅禅有八触五欲嬉戏亦是触法闻
香能知则鼻有身用知染欲痴恚心亦知修善等
则鼻有意用鼻根自在胜用若兹例五根亦如是
妙乐云鼻根明互用经文最委悉准例馀根亦应
卷六 第 306b 页 X31-0306.png
如是但是文略八触者动痒轻重冷暖涩滑止观
云入定一月不散即发八触而来触身。
○须曼那
见前阇提此云金钱华末利亦云摩利此云鬘华
此华堪作鬘故波罗罗此云重生多摩罗跋此云
性无垢多伽罗此云根大论云木香树也波利质
多罗此云圆生树其根茎枝叶逆风薰五十由旬
顺风百由旬拘鞞陀罗此云大游戏地胜殿妙法
堂皆帝释所居处也妙法亦云善法四斋日帝释
与诸天于此堂中集议人间如法不如法事。
△四
舌根二初长行。】

「复次常精进(至)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舌根亦具五舌之用能作六道语即肉天二舌能
作二乘语即慧舌能作菩萨语即法舌一时互用
即佛舌。
○七宝者补注云若转轮圣王出世七宝
自然而现一论二珠三象四马五主兵大臣六主
藏大臣七玉女。
△二偈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舌根净终不受恶味(至)或时为现身。」

【自在即他化自在天居欲界顶乃魔王也大自在
即魔醯首罗色界顶天也此依观音义疏所释与
前列众中不同。
△五身根二初长行。】

「复次常精进(至)皆于身中现其色像。」

【身根具五身之用世界所有皆于身中现肉身用
也上至有顶于身中现天身用也二乘于身中现
卷六 第 306c 页 X31-0306.png
慧身用也菩萨于身中现法身用也佛于身中现
佛身用也一时圆现一时互用一时无谬一时无
著妙乐云无谬假也无著空也俱照名中。
△二偈
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持法华者其身甚清净(至)一切于中现。」

【△六意根二初长行。】

「复次常精进(至)亦是先佛经中所说。」

【意根亦具五意之用世间治生产业皆顺正法即
人意净天心所行天所动作即天意净四月即四
谛一岁是十二月即十二因缘与实相不相违背
即慧意净一月即一乘即菩萨意净有所筹量皆
是先佛经中所说即佛意净一时圆明一时圆互
一时无染一时无谬根用自在能盈能缩能等能
净私谓佛戒不许习学外道经书手笔今何云若
说俗间经书等耶答辅行四下云若外学者小乘
教中为伏外道许十二时中一时习外若大乘中
初心菩萨一向不许净名云若好杂句文饰者多
是新发意菩萨此斥不许习外且令进行至六根
净学应不难(文)今此正当六根清净之位或说俗
间经书故能皆顺正法也。
△二偈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意清净明利无浊秽(至)持法华经故。」

【上中下法见前安乐行品。】
卷六 第 307a 页 X31-0307.png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内怀不轻之解外敬不轻之境身立不轻之行口
宣不轻之教人作不轻之目不轻之解者法华论
云此菩萨知众生有佛性不敢轻之佛性有五正
因佛性通亘本当缘了佛性种子本有非适今也
果性果果性定当得之决不虚也是名不轻之解
将解以历人彼亦如此是名敬不轻之境敬此境
故名不轻之行宣此语故名不轻之教昔毁者以
此目人今经家以此目品此品引人为證證五品
功德深六根报重令知佛昔随喜获现生后报以
募流通也妙乐云正因通亘等者性德通于迷悟
因果故也缘了云种子本有者还约性德以明二
因以对新熏成修德故此三为因转因成果果中
菩提及以涅槃名为果性果果性也若对性辩脩
秪是脩德缘了至果名为菩提涅槃了秪是智智
名菩提即是果性缘秪是断断名涅槃即是果果
性若云众生具有因果性者则五佛性皆在众生
但住因之日果性名因在果之时揽因名果名虽
互得其法恒如获现生后报者文云临欲终时具
闻威音王佛说法华经得六根净更增寿命即现
报也命终之后复值二千亿佛同号日月灯明即
生报也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
王复值千万亿佛即后报也于现报中获六根净
是故弘经其功不浅说此三益意在流通昔时不
卷六 第 307b 页 X31-0307.png
轻三报宛尔今日岂得不流通耶。
△三常不轻品
引信毁罪福者證劝流通二初长行三初双指前
品罪福二初指罪。】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至)获大罪报如前所说。」

【如前所说者前法师品云若有恶人以不善心常
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呰在家出家
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是也。
△二指福。】

「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

【如向所说者向即上法师功德品中说六根清净
是也。
△二双开今品信毁二初明事本七初时节。】

「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

【此下总科云事本者通举往昔威音王佛为不轻
事之本名为事本。
△二名号。】

「有佛名威音王(至)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三劫国。】

「劫名离衰国名大成。」

【△四说法。】

「其威音王佛(至)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

【为求声闻等注见前。
△五寿命。】

「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

【△六正像。】

「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至)然后灭度。」

【△七后佛。】

「正法像法灭尽之后(至)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
卷六 第 307c 页 X31-0307.png

【△二明本事三初总指时节。】

「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巳灭度正法灭后。」

【此下通科为本事者上既通举往昔威音王佛为
不轻之事本今别以最初威音王佛时不轻之事
为本事。
△二双标人名。】

「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至)名常不轻。」

【毁者因时名增上慢信者因时名常不轻。
△三双
明得失二初就信者论得。】

「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至)汝等皆当作佛。」

【总科云双明得失今初就信者论得得正说之宏
宗得流通之妙益名常不轻是人一凡有所见是
理一皆悉礼拜是行一而作是言是教一此是迹
门开权显实之四一也从乃至远见下是本理一
故往礼拜是本行一而作是言是本教一少人一
其义可解此是本门开近显远之四一也不专读
诵经典但行礼拜者此是初随喜人之位也随喜
一切法悉有安乐性皆一实相随喜一切人皆有
三佛性读诵经典即了因性皆行菩萨道即缘因
性不敢轻慢而复深敬者即正因性敬人敬法不
起诤竞即随喜意也又不轻深敬是如来座也忍
于打骂是如来衣也以慈悲心常行不替即如来
室也又深敬是意业不轻之说是口业故往礼拜
是身业此三与慈悲俱即誓愿安乐也如此三四
岂非流通之妙益耶妙乐云得正说宏宗者宏宽
卷六 第 308a 页 X31-0308.png
大也宗尊高也本迹二文四一三佛性正说大宗
不过实相实相秪是常住佛性此指宗极之宗非
宗体之宗一代虽说或兼或带或纯小教或杂助
门或抑或覆文宽事广教教不同味味意别不轻
但宣我深敬汝等至当得作佛二十四字具述因
果因既三性果即三德况以四一兼益自他直指
三因以为不轻所宣之法故云宏宗。
△二明毁者
之失。】

「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至)号之为常不轻。」

【此明毁者之失有生瞋恚心不净者即不受四一
也骂言无智智知于理既言无智即不受理一也
比丘即不受人一也从何所来即不受行一也虚
妄授记即不受教一也经历多年常被骂詈结不
受开权显实迹中之四一也避走远住高声唱言
亦复不受此不受开近显远本地之四一也常作
是语故此结信者深信不休也四众为作不轻名
者此结毁者呰毁不止也问释迦出世踟蹰不说
常不轻一见造次而言何也答释迦所化者昔曾
下种本巳有善故以小乘而将护之不即为说大
也不轻所化者本未有善欲与下种故以大法而
强毒之。
△三双劝后二逆顺亦名双明信毁果报
三初明信者果报二初明得果报。】

「是比丘临欲终时(至)功德成就当得作佛。」

【是比丘是菩萨皆指不轻也此文就信者论三报
卷六 第 308b 页 X31-0308.png
一现报谓得六根清净二生报谓值灯明佛三后
报谓值二千亿佛等神通力是身业净乐说辩力
是口业净善寂力是意业净又神通即慈悲室说
辩即法空座善寂即忍辱衣也。
△二结会古今二
初正结会古今。】

「得大势于意云何(至)岂异人乎则我身是。」

【△二举信而劝顺。】

「若我于宿世(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明毁者果报二初明得果。】

「得大势彼时四众(至)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明毁者得善恶两果报由谤骂故千劫受苦是
恶果报由闻佛性名下大乘种复遇不轻教化菩
提是善果报妙乐云由谤骂之辜堕于恶道闻顺
从之力还遇不轻乃至今日还令会入以是义故
上慢尚成远因闻信宁无现益问若因谤堕苦菩
萨何故为作苦因答其无善因不谤亦堕因谤堕
恶必由得益如人倒地还从地起故以正谤接于
邪堕。
△二结古今二初正结会。】

「得大势于汝意云何(至)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

【跋陀婆罗大论翻为善守思益经云若众生闻名
毕竟得三菩提故云善守或云贤首位居等觉为
众贤之首也补注云有人作五百比丘尼节句者
大有所妨其意谓出家二众但举比丘在家二众
但举优婆塞又谓千佛因缘经但云思佛等恐缺
卷六 第 308c 页 X31-0308.png
略尼字又据正法华云师子月等五百比丘比丘
尼则师子月自是比丘不应称之为尼故云大有
所妨今考因缘经云思佛千优婆塞等得无生忍
郁多罗母善贤比丘尼等五百比丘尼不受诸漏
成阿罗汉且因缘经亦是什译岂敢定谓缺略尼
字又尼思佛之名未见他经所出故今且以尼字
另逗为句但四众缺优婆夷耳后若见尼思佛名
有所出者则不必另逗为句也。
△二举逆劝。】

「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至)读诵解说书写是经。」

【此乃举逆以显顺劝持以遮毁经有大力终感大
果务当勤习五种之行妙乐云五种行者即五种
法师行也。
△二偈颂二初但颂信毁因果二初总
颂事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过去有佛号威音王(至)天人龙神所共供养。」

【△二别颂本事三初颂双标二人。】

「是佛灭后法欲尽时(至)时诸四众计著于法。」

【著法者是法不可示若定谓是有即是著法乃至
定谓是非有非无亦名著法者佛藏经云刀轮害
阎浮人其失犹少有所得心说大乘者其罪过彼
也大论云执有与无诤乃至执非有非无与有无
诤如牛皮龙绳俱不免患中论云诸佛说空法本
为化于有若有著空者诸佛所不化若定言诸法
非有非无者是名愚痴论若失四悉檀意自行化
卷六 第 309a 页 X31-0309.png
他皆名著法若得四悉檀意自他俱无著也妙乐
云若定谓等者此乃不专判于邪外佛权实教执
皆名著以著心著无著教如龙须缚身入水转痛
牛皮系体向日弥坚亡失正法犹如损体故禀方
便教者于外凡位并未免谤。
△二颂双明得失三
初颂其得。】

「不轻菩萨往到其所(至)汝等行道皆当作佛。」

【△二颂其失。】

「诸人闻巳轻毁骂詈。」

【△三重明得。】

「不轻菩萨能忍受之。」

【△三举信毁结会二初果报。】

「其罪毕巳临命终时(至)渐具功德疾成佛道。」

【此举信毁果报及结会古今也补注云其罪毕巳
者此谓常不轻也以由四众轻贱作不轻名又以
瓦石打掷悉能忍之所有罪业因兹毕尽是故临
终具闻威音王佛说法华经即得六根清净如金
刚经云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
故先世罪业即得消灭同也。
△二结会。】

「彼时不轻则我身是(至)世世受持如是经典。」

【△二颂劝受持果报。】

「亿亿万劫至不可议(至)世世值佛疾成佛道。」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如来之义如上寿量品释神力者神名不测力名
卷六 第 309b 页 X31-0309.png
干用不测则天然之体深干用则转变之力大此
中为付嘱深法现十种大用故名神力品自此品
下凡有八品皆是付嘱流通今品明菩萨受命弘
经次品是如来摩顶付嘱妙乐云神力者神在于
内即体宗也力名干用即是用也佛说本迹口轮
力用巳竟于前今复身轮现此胜用令众流通本
迹之教故云体深力大。
△二神力品下八品明付
嘱流通三初神力嘱累二品明嘱累流通二初神
力品明菩萨受命弘经二初长行三初菩萨受命
二初经家叙仪。】

「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至)一心合掌瞻仰尊颜。」

【△二发誓弘经三初时节。】

「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

【△二处所。】

「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

【△三誓愿。】

「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至)解说书写而供养之。」

【非但奉命益他亦自愿得此真净大法自他兼济
俱美也。
△二佛现神力二初所对之众。】

「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至)人非人等一切众前。」

【于文殊等者迹中所化之众也旧住者下方本化
之众也一切众者即他方来者及从分身佛来者
并此四众八部皆是也。
△二正现神力十初吐长
舌相。】
卷六 第 309c 页 X31-0309.png

「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

【此第一神力也吐舌相者今经所演开三显一开
近显远三世益物皆诚谛不虚福德人舌至鼻三
藏佛舌至发际今至梵天出过凡圣之外极于净
天之顶相既殊常说弥可信。
△二通身放光。】

「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至)满百千岁。」

【此第二神力也通身毛孔遍体放光周遍十方无
处不明表二门理一智境究竟也上迹门白毫吐
耀始在东方表七方便初见一理今本门既竟放
一切光照一切土能令初心因位终于等觉究竟
佛慧分身诸佛亦复如是妙乐云分身等者此相
既同各于其土利益亦尔。
△三謦欬之声。】

「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欬。」

【此第三神力也謦欬者将语之状亦是通畅之相
表二门教畅即是教一四十馀年隐秘真实今获
伸舒无有遗滞出世大事于今通畅是故謦欬又
欲以此法付诸菩萨令于后世导利众生将语斯
事是故謦欬謦欬具二义一謦欬事了二謦欬付
他也。
△四弹指之声。】

「俱共弹指。」

【此第四神力也弹指者随喜也随喜七方便同入
圆道随喜圆道增智损生随喜诸菩萨持真净大
法随喜后世获无上宝此一弹指竖彻三世横亘
十方表二门入实即是教一。
△五地六种动。】
卷六 第 310a 页 X31-0310.png

「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

【此第五神力也二音声者謦欬弹指也地六种动
者表住行向地等妙六番动无明惑上巳动竟今
明复动者即是一切人六根令得清净表二门破
惑即是行一。
△六普见大会。】

「其中众生天龙夜叉(至)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此第六神力也普见大会者表诸佛道同也而今
而后亦复如是上五千退去三变被移既失本心
不能现在得益宜以非灭现灭从诸菩萨弘经得
道入于佛慧如今会无异亦表未来有机一也妙
乐云既指起去被移失心三类人者如此三例即
是灭后得益之人所言机一者机义当总总于未
来四一故也即是得于四一之益。
△七空中唱声。】

「即时诸天于虚空中(至)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

【此第七神力也空中唱声者表于未来有教一也。

△八咸皆归命。】

「彼诸众生闻虚空中声巳(至)南无释迦牟尼佛。」

【此第八神力也南无此云归命为佛弟子表于未
来有人一也。
△九遥散诸物。】

「以种种华香璎珞幡盖(至)遍覆此间诸佛之上。」

【此第九神力也遥散诸物云聚而来者表于未来
有行一也。
△十同一佛土。】

「于时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

【此第十神力也十方通同如一佛土者表理一也
卷六 第 310b 页 X31-0310.png
问何以知十相表现在四一复表将来四一答下
文云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劫为嘱累故说此经
功德犹不能尽表现表将其义明矣妙乐云十神
力者前五正明现在流通本迹后五总表未来不
巳又云下去四相别表未来四一四但云一不言
本迹者在未来故尚未入实谁论其本若见实者
亦见其本。
△三结要劝持四初称叹付嘱。】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至)犹不能尽。」

【△二结要付嘱。】

「以要言之如来一切(至)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结要有四句一切法者一切皆佛法也此结一切
皆妙名也一切力者通达无碍具八自在此结妙
用也一切秘藏者遍一切处皆是实相此结妙体
也甚深事者因果是深事此结妙宗也皆于此经
宣示显说者总结一经唯四而巳撮其枢柄而授
与之令流通也妙乐云结要有四句者本迹二门
各有宗用(宗谓迹因迹果本因本果用谓断权疑生实信断近疑生远信)二门之
体两处不殊名冠此三而总于三一部之要岂过
于此故总揽之以成流通格言云开显既毕故结
要以付之言如来者举果语极言一切者通悟通
迷即不思议之妙法也且一切法结妙名者即众
生本有性德之法亦如来久远脩极之法虽在缠
出缠之异而其法体真净融妙泯绝强云妙法即
名也一切力结妙用者众生具而尚迷如来證而
卷六 第 310c 页 X31-0310.png
不息以自在力三轮设化骇动物情将说此法故
次名而说用也一切秘藏结妙体者此实相体如
来巳得今为说法亦令众生同得此体故次用而
示体也一切深事结妙宗者宗本因果之法佛既
脩證众生亦然故次体而结宗也此顺如来起教
次第故先名次用次体次宗故妙玄第一引今结
要以證约教五章之次第也。
△三劝奖付嘱。】

「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至)是中皆应起塔供养。」

【△四释付嘱意。】

「所以者何当知是处(至)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上云经卷所在之处皆应起塔经中要说要在四
事道场释上甚深之事得菩提释上秘藏转法轮
释上一切法入涅槃释上神力此之四要摄经文
尽故皆应起塔也所言要者得菩提是法身转法
轮是般若入涅槃是解脱三法成秘密藏佛住其
中即是塔义也阿含经云佛出世唯四处起塔生
处得道处转法轮处入涅槃处坐道场是法身生
处馀悉如文妙乐云道场释上甚深事者事是因
果今道场是果果必有因以菩提释藏者菩提是
能契之智必有所照之境境即秘藏以能显所也
以转法轮释一切法者有所转法法必有名以涅
槃释力用者满理释权疑唱灭释近疑宗虽近远
同名因果不复别判引阿含者借小證大彼则从
事今借證圆开小即大故可为證。
△二偈颂二初
卷六 第 311a 页 X31-0311.png
颂现十神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佛救世者住于大神通(至)现无量神力。」

【妙乐云颂十神力中但有五者阙后五也前五现
见逐要存之前后二五现未异耳举现例未是故
略之。
△二颂结要嘱累三初总颂四法。】

「嘱累是经故赞美受持者(至)不可得边际。」

【妙乐云总颂四法但云嘱累至得边际具含四义
四义皆是无边际故。
△二别颂四法四初颂一切
之法。】

「能持是经者则为巳见我(至)教化诸菩萨。」

【持法即持佛身妙乐云一切法不出能化能證及
所化故也。
△二颂自在神力。】

「能持是经者令我及分身(至)亦令得欢喜。」

【妙乐云颂神力者既云欢喜即是自在用畅。
△三
颂秘要之藏。】

「诸佛坐道场所得秘要法能持是经者不久亦当得。」

【△四颂甚深之事。】

「能持是经者于诸法之义(至)毕竟住一乘。」

【说法破暗入一乘是佛甚深之事也妙乐云颂深
事者教化诸菩萨毕竟住一乘乘是因果因果属
事故也。
△三总颂结意。】

「是故有智者闻此功德利(至)决定无有疑。」

【妙乐云此颂总结四法言若能持四法也。】
卷六 第 311b 页 X31-0311.png

「妙法莲华经嘱累品第二十二」

【昔慈恩基师安国涉师并令移此品于劝发品后
若在于此有八相违十不可之说荆溪尊者于记
文中一一叙破文繁不录今正释者嘱是佛所付
嘱累是烦尔宣传此从圣旨得名故言嘱累又嘱
是顶受所嘱累是甘而弗劳此从菩萨敬顺得名
故言嘱累又嘱是如来金口所嘱累是菩萨丹心
顶荷此从授受合论故言嘱累又如来躬从座起
申手摩顶授以难得之法大众曲躬合掌如世尊
敕当具奉行殷勤授受故言嘱累品也妙乐云正
释品中亦具四悉初约得名以释品得名事别即
世界也又累者连及也烦尔者尔即汝也谓累汝
后代如带累也此是如来适时而化示有谦词又
令于三世传法不绝三世不同亦世界也又菩萨
敬顺后世宣布生人之善即为人也又金口所嘱
菩萨顶荷令后世不失治其失恶即对治也又殷
勤授受令后代人奉旨入住入住證真即第一义
也。
△二嘱累品明如来摩顶付嘱二初正明付嘱
二初如来付嘱三初正付。】

「尔时释迦牟尼佛(至)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

【以一手一时遍摩诸菩萨顶故名大神力佛以一
权智善巧之手摩三千三百那由他国土畟塞虚
空诸菩萨实智之顶如来授道化他故名权智手
也菩萨自行受道故名实智顶也若申手摩顶即
卷六 第 311c 页 X31-0311.png
身付嘱也权智临实智即意付嘱也而作是言即
口付嘱也文有四悉檀意我于无量劫修是难得
之法者此从前佛受学今以付汝汝当授彼三世
继嗣即世界悉檀也一心流布即为人悉檀也广
令增者即对治悉檀也益者即第一义悉檀也妙
乐云现大神力者如来向现十种神力巳表当来
现在四一益竟而今复云现神力者正表身口心
三付嘱也。
○四明教行录因日本国僧问云指何
等国土名三千三百那由他耶有云指三变净土
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若依此义可云
三千三百此说是否答据理须指三变净土也此
中应非大千为一国土恐指一四天下为一国矣
娑婆既是大千之名则可足成三千三百然大千
亦似未及一百万亿那由他四天下恐约大数增
至大千何者小数则十十成百大数则百百为千
千千为万等故初变娑婆为一百那由他二三两
变各二百那由他则一方有四百那由他八方共
成三千二百并娑婆一百成三千三百。
△二释付。】

「所以者何如来有大慈悲(至)如来之法勿生悭吝。」

【有大慈悲者如来室也无悭吝者如来衣也亦无
所畏者如来座也佛之智慧者一切智也如来智
慧者道种智也自然智慧者一切种智也于如来
室中能施众生三种智慧乃至座中亦复如是此
即衣座室三各具三智以此三事弘经益他令他
卷六 第 312a 页 X31-0312.png
各得果地三智之用故知室若无二弘誓不普衣
若无二法身不满座若无二惑破不周如是施主
三法无缺自他不空汝等当学如来如此三法而
流通之以此三三应施一切汝等即是众生之大
施主是名释出佛意而付嘱也妙乐云佛之智慧
等者取觉照边属一切智见毕竟空如来智慧等
者即取从因至果得道种名如是施主下结能施
意是施主故有大慈悲自既入室令他入室无悭
吝故自既著衣令他著衣无所畏故自既坐座令他
坐座亦可云无悭吝故施此三法无所畏故说此
三法若施若说具慈悲即入室三法也。
△二诫付。】

「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至)则为巳报诸佛之恩。」

【若根深智利直说佛慧若不堪者于馀深法中示
教利喜佛慧是深而非馀六方便是馀而非深别
教次第是馀亦是深汝能以馀深之法助申佛慧
者即善巧报佛之恩是名诫付嘱也示教利喜者
搜要记云指授曰示教诏为教令益为利欢悦名
喜。
△二菩萨领受。】

「时诸菩萨摩诃萨(至)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佛既三业付嘱菩萨亦三业领受欢喜是意领受
曲躬低头是身领受俱发声言是口领受如世尊
敕者领受如来是大施主入如来室意也当具奉
行者领受无诸悭吝著如来衣意也愿不有虑者
领受无所畏坐如来座意也佛既三付菩萨亦三
卷六 第 312b 页 X31-0312.png
受皆如文。
△三事毕唱散。】

「尔时释迦牟尼佛(至)多宝佛塔还可如故。」

【多宝为證经故来今迹本二门巳讫故须微遣复
闭如故分身为开塔故集开塔事了故令分身各
还本土塔不可重开故分身去而不现塔犹听法
故闭而尚在问塔若听法亦应不闭答證正巳故
闭听流通故在。
△二时众欢喜。】

「说是语时十方无量(至)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诸佛为化他事遂故喜菩萨为自行得法故喜又
能说之人清净故喜佛是也又闻清净法故喜妙
经是也又闻法获證故喜现在未来得益者是也
三事具足大欢喜。】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观经曰昔名星光从尊者日藏闻说佛慧以雪山
上药供养众僧愿我未来能治众生身心两病举
世欢喜号曰药王今此经文明一切众生喜见顿
舍一身复烧两臂轻生重法命殒道存举昔显今
故言本事品也此下五品皆是化他流通具列如
向今明方便品开三显一圆因巳竟安乐行品明
乘乘之法寿量明乘果巳竟此品下明乘乘之人
故十二门论云大乘者普贤文殊大人之所乘也
药王以苦行乘乘妙音观音以三昧乘乘陀罗尼
以总持乘乘妙庄严以誓愿乘乘普贤以神通乘
乘作此解者于化他流通义便也妙乐云药王至
卷六 第 312c 页 X31-0312.png
流通义便者佛嘱累巳大事功毕随物偏好故乘
乘不同真如实相是所乘之体一乘因果是所乘
之事苦行等是乘乘之缘随物机宜故使弘者随
缘不同故所乘体皆妙法也以依一实立因果故
乘于所乘以利物故故曰乘乘。
△二药王下五品
约化他劝流通四初药王菩萨品明勖化他之师
唯愿大法大得弘宣大愿众生获大饶益所以竭
其神力尽其形命殷殷虔虔志犹未巳庶令弟子
宗法如师我传尔明尔复传明明明无巳师之志
也故知此品勖弘法之师也次妙音观音两品明
他方大士奉命弘经普现色身形无定准不可以
牛羊眼看不可以凡愚识度于所闻处勿生轻想
轻想则法不染心故知二品勖受法弟子也三陀
罗尼品明恶世弘经喜多恼难以咒护之使道流
通也四妙庄严王品明人护前品说咒护今品说
人护人护尚尔咒护弥良普劝流通也今初文为
四初菩萨请问三初通问游化。】

「尔时宿王华菩萨白佛言(至)云何游于娑婆世界。」

【妙乐云通问游化者游必具足十法界身并如妙
音观音但别举苦行以逗所宜故请答之言意在
苦行。
△二别问苦行。】

「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至)难行苦行。」

【△三请佛答释。】

「善哉世尊愿少解说(至)及此声闻众闻皆欢喜。」
卷六 第 313a 页 X31-0313.png

【△二如来决答二初答苦行二初明事本三初明
时节久远。】

「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劫。」

【△二有佛声闻等。】

「有佛号日月净明德(至)菩萨寿命亦等。」

【妙乐云此文科为有佛声闻者文略具如经列有
菩萨有菩萨寿等。
△三明国土庄严。】

「彼国无有女人地狱饿鬼(至)歌叹于佛以为供养。」

【今文云无阿脩罗下文何云阿脩罗等见其无臂
等耶答今言无者无实报脩罗若论权现容亦有
之。
○一箭道者补注引嘉祥云二里也有人云取
射垛一百二十步或云一百三十步或一百五十
步。
△二明本事三初佛说法。】

「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至)说法华经。」

【然佛普为一切众生何故独为喜见但喜见是对
扬须付嘱流通如今之身子寄一而言诸耳。
△二
脩供养二初现在二初脩行得法。】

「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至)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补注云现一切色身三昧者即普现色身三昧也
有三义一者内现如今经说身根清净十界依正
于身中现如净明镜现诸色像二者外现如妙音
观音随机示现十界色身三内外现如大集经观
于巳身众生身诸佛身悉于巳身中现又见巳身
众生身现佛身中众生身中亦如是现。
△二作念
卷六 第 313b 页 X31-0313.png
报恩二初以三昧力。】

「得此三昧巳心大欢喜(至)价值娑婆世界以供养佛。」

【妙乐云入是三昧者普现三昧理无出入表用三
昧之力故云入耳。
○海此岸者补注引正法念经
云妙高山内海此岸此岸即南岸也六铢者二十
四铢为两言六铢者即一两中四分之一也。
△二
正报身力三初自烧身。】

「作是供养巳从三昧起(至)八十亿恒河沙世界。」

【妙乐云以神通力愿者明不以世火还依所得三
昧起利他愿以智观火焚难思境故使光明起斯
照彼。
○补注云薰陆者出大秦国西域记云薰陆
香树叶似棠梨兜楼婆出鬼神国此云香草旧云
白茅香毕力迦或云即丁香也胶香即白胶香也。

△二佛称叹。】

「其中诸佛同时赞言(至)作是语巳而各默然。」

【真法供养者当是内运智观观烦恼因果皆用空
慧荡之故言真法也又观若身若火能供所供皆
是实相谁烧谁然能供所供皆不可得故名真法
也妙乐云当是之言正显真法所以烧身名真法
者由内观故所观者何即此生身由惑因故感斯
惑果皆用之言显因果俱荡又观若身若火等者
于中先明法空次谁烧下辩生空初法空者既即
实相实相无烧身火能所安得有烧有能所耶次
生空者非但身等皆是实相身等宰主一切皆无
卷六 第 313c 页 X31-0313.png
故名为谁烧者能烧火也然者所然身也身火并
是能供之事佛法即是所供之福田也宰主即是
能观观者身火能所即观境也境智不二能所斯
亡以不二观观不二境成不二行会不二空作是
观时苦为法界见闻者益故云乘乘若不尔者成
无益苦行佛有诚诫实可先思所以投岩无招外
行之论赴火不为内众之讥良由内有理观外晓
期心故胜热息善财之疑(见华严参胜热事)尼犍生严炽
之解(萨遮尼犍经云严炽玉问尼犍治国之法尼犍为说十善)笃论其道行方
有尅心正行正智邪事邪行不可废智不可亡后
学之徒无失法利有人问云律制烧身得偷兰遮
罪烧指得突吉罗罪此中赞烧其事如何今为答
之大小开制教法不同小制结过大制令烧故梵
网经云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故
知顺小行易不烧何难从大诚难烧乃不易今药
王久證并出开制之方重法忘怀起神通之愿为
轨下凡思之可知。
○天台别传云智者大师初见
南岳思大禅师于光州大苏山思授以普贤道场
令脩法华三昧诵经至今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
供养如来寂而入定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豁然
大悟获一旋陀罗尼自是巳后照了法华如曦和
临于万像达诸法相似清风游于太虚矣(云云)

三时节久。】

「其身火然千二百岁过是巳后其身乃尽。」
卷六 第 314a 页 X31-0314.png

【△二未来五初化生王家。】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至)结加趺坐忽然化生。」

【△二自说本事。】

「即为其父而说偈言。

大王今当知(至)勤行大精进舍所爱之身。」

【笺难云有本于此偈后更添供养于世尊以求无
上慧二句乃后人擅加耳笈多所译亦但六句法
护所译但只四句。】

「说是偈巳而白父言(至)我今当还供养此佛。」

【补注引宝积经云复有三昧名解一切众生语言
得此三昧者善能宣说一切语言于一字中说一
切字了一切字同于一字俱舍论云甄迦罗亦云
矜羯罗五十二数中即第十六数也频婆罗亦云
频跋罗即第十八数也阿閦婆亦云阿刍婆即第
二十数也或云那由他是百万亿甄迦罗是千千
万亿频婆罗是百千千万亿阿閦婆是万千千万
亿。
△三往到佛所。】

「白巳即坐七宝之台(至)合十指爪以偈赞佛。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至)世尊犹故在世。」

【△四如来付嘱。】

「尔时日月净明德佛(至)于夜后分入于涅槃。」

【△五奉命任持四初起塔。】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至)垂诸幡盖悬众宝铃。」
卷六 第 314b 页 X31-0314.png

【妙乐云他人疑云何得旃檀而为𧂐(子智切聚也又储畜也)
耶答此土大爱道入涅槃后犹用旃檀阇维况彼
净土何足为难。
○补注云高三世界者高三千世
界也故小千至初禅中千至第二禅大千至第三
禅云高三者即至第四禅也。
△二烧臂。】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至)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

【妙乐云问上烧身但经千二百岁今烧臂何故七
万二千岁耶答前为自行身尽入灭今为弘法令
物会三归一故下文云令无数等既言无数声闻
发菩提心故知喜见于佛灭后不令此等住于小
果。
△三利益。】

「令无数求声闻众(至)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

【△四现报。】

「尔时诸菩萨天人阿脩罗等(至)一切人天得未曾有。」

【妙乐云金色之身者前巳得普现色身三昧即八
相成道金色之身故知此中须在极果金色之身
也。
△三总结会二初结会。】

「佛告宿王华菩萨(至)百千万亿那由他数。」

【△二劝脩。】

「宿王华若有发心(至)诸珍宝物而供养者。」

【一指内身也妻子外身也国城等外财也外轻内
重故功福有异。
○补注云夫一指有三节云足一
指者是三节俱烧也故知能然手指是烧一节也
首楞严经云我灭度后其有比丘身然一灯烧一
卷六 第 314c 页 X31-0314.png
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
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
△二叹经妙三初叹
能持者。】

「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至)其福最多。」

【七宝奉四圣不如持一偈此以财况法也盖法是
圣师能生能养能成能荣莫过于法故人轻法重
也妙乐云能生等者如父母必以四护护子今发
心由法为生始终随法进修为养令满极果为成
能应法界众机为荣虽四不同以法为本又此法
即四悉檀次第对之亦应可见。
○四句偈者凡长
行之文名散华偈四言五言等偈名贯华偈故长
行偈颂通得称偈而云一四句者以少况多也。

二叹所持法二初叹法体。】

「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至)所说经中最为深大。」

【无量义经云川流江河四水譬教药草喻中一云
能雨譬说今别举四者譬乳酪生酥熟酥四味教
也此法华教譬醍醐海也说穷本地为深遍一切
处为大纯明佛法不说馀法譬如大海同一咸味
最为深大其义如是。】

「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至)于诸经中最为其上。」

【土山者土石诸山也黑山者俱舍论云南洲从中
向北各有三重黑山铁围山者绕小千界名小铁
围绕中千界名大铁围十宝山者华严云一雪山
二香山三轲梨罗山四仙圣山五由乾陀山六马
卷六 第 315a 页 X31-0315.png
耳山七尼民陀山八斫迦罗山九宿慧山十须弥
山土黑铁围故非是宝十山虽宝或一或二神与
龙杂居譬馀教说能依之人即十地四十心或凡
或贤或圣说所依之理或俗或真或中是为卑下
须弥四宝所成纯天所住譬此法华所说谛理常
乐我净如四宝所成开示悟入者之所依是故此
义最为高上妙乐云或一或二者俱舍云前七金
所成苏迷卢四宝金或兼馀故云一二。】

「又如众星之中(至)诸经法中最为照明。」

【星月同是阴精俱于夜现星无亏盈不及于月以
譬诸教说于权智权不即实不得自在此经明权
即实实即权如月有盈亏盈亏相指不二而二如
此说权智即胜馀教也。】

「又如日天子能除诸闇(至)能破一切不善之闇。」

【日是阳精独能破暗以譬诸经明实智破惑并是
权外之实破疑不遍尚不及此经说施权之意是
即实而权巳破诸疑那得并此经即权而实有疑
皆断所以权实之语非独今经相即之言出自于
此。】

「又如诸小王中(至)及发菩菩心者之父。」

【轮王号令止在四域帝释号令齐三十三天梵王
号令统上冠下譬馀经说三谛三昧各不相收不
得自在此经所说以实相入真决了声闻法是诸
经之王实相入俗一切治生产业不相违背实相
卷六 第 315b 页 X31-0315.png
入中一切诸法无非佛法文云一切学无学及发
菩萨心者之父其义如是妙乐云指三教菩萨为
发菩萨心者今经为彼之父能生彼故昔谓非子
至此方知。】

「又如一切凡夫人中(至)诸经法中最为第一。」

【一切凡夫四果以支佛为第一者此明任运无功
用意也馀经要因功用乃得入流如四果人因闻
思脩方乃得悟此经明无作四谛不杂方便自然
流入萨婆若海如辟支佛无师自悟不立分果断
结成圣也。】

「有能受持是经典者(至)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

【以法妙故最为第一人弘妙法亦第一也。】

「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至)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声闻支佛中菩萨为第一者此明因第一也馀经
明因是七方便今经明因出方便外故因第一也
如佛为诸法王者此明果第一也馀经明果近在
寂场此经明果远指本地故最第一。
△二叹法用
三初叹拔苦用。】

「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至)离诸苦恼。」

【一切众生须该十界离苦恼者须离分段变易二
种生死之苦。
△二叹与乐用。】

「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至)如贾客得海如炬除闇。」

【清凉池等总十二事皆叹经与乐之用也妙乐云
初叹体次叹用者非宗体之体非宗用之用通指
卷六 第 315c 页 X31-0315.png
一部为体部内体宗用三共有如是拔与等用。

三总结与拔。】

「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至)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总结拔苦与乐用也今经力用能拔一切众生生
死之苦而与究竟涅槃之乐能解一切众生惑业
之缚而与究竟解脱之乐也。
△三持经福深二初
举全闻经福。】

「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至)所得功德亦复无量。」

【婆斯迦此云夏生华又云雨华得雨方生故也那
婆此云杂华摩利此云鬘华馀如前巳释。
△二举
别闻品福二初格量。】

「宿王华若有人闻(至)生莲华中宝座之上。」

【妙乐一云后五百岁者若准毗尼母论直列五百
第一百年解脱坚固第二百年禅定坚固第三百
年持戒坚固第四百年多闻坚固第五百年布施
坚固言后五百最后百耳有人云准大集经有五
五百第一乃至第四同前唯第五五百云斗诤坚
固言后五百者最后五百也若单论五百犹在正
法虽出论文其理稍壅然五五百且从一往末法
之初冥利不无且据大教可流行时故云五百若
有女人等者此中秪云得闻是经如说脩行即净
土因不须更指观经等也问如何脩行答既云如
说脩行即依经立行具如分别功德品中深心信
解直观此土四土具足故此佛身即三身也故此
卷六 第 316a 页 X31-0316.png
大众即一切众故不离同居秽见同居净问同居
净土十方亦有何必极乐答教说多故由物机故
是摄生故令专注故。】

「不复为贪欲所恼(至)所得功德如上所说。」

【补注引育王经云阿育王请僧入宫供养有一比
丘名优钵罗口中乃作优钵罗华之香王疑比丘
年少何以口中含香即敕以水洗口洗巳倍香王
乃问云久近含此香耶答曰非含香也过去迦叶
佛时人寿三万岁我于尔时为高座法师赞叹佛
法故四十九亿岁生人天中口中出此之香闻巳
益加恭敬今经言随喜赞善者现世口中常出此
香乃是现报信不诬矣。
△二嘱累。】

「是故宿王华(至)应当如是生恭敬心。」

【不老不死此须观解不老是乐不死是常以闻于
此经得常乐之解坦然在怀无所畏忌私谓取草
者以草为座坐之以成佛也吹法螺击法鼓既成
佛巳即说法警悟一切众生也。
△三明得利益。】

「说是药王菩萨本事品时(至)语言陀罗尼。」

【此结闻品之益。
△四多宝称善。】

「多宝如来于宝塔中(至)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妙法莲华经科注卷第六
卷六 第 316b 页 X31-03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