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句(六)¶ 第 70c 页
读教记卷第十三
天台沙门 法照
* 文句
** 齐探
「妙经信解品。
文句譬为五一从舍父逃逝下名父子相失譬
近领火宅总譬远领方便略颂二从穷子佣赁下名
父子相见譬近领火宅见火远领方便我以佛眼观
见三从即遣傍人急追将还下名追诱譬近领火宅
舍几用车远领方便寝大施小四从过是巳后心相
体信下委知家业譬此非领上近远乃追取方等弹
诃大品转教意耳五从复经少时父知子意下名付
家业譬近领火宅赐一大车远领法说正直舍方便
又合第四第五共为一领付譬在下更明其意也。
记近领火宅等者闻譬解巳必解于法岂有悟后
而更迷前是故皆须法譬双领譬文为五始自
相失即结缘巳后终至等赐即闻譬之时若合四五
秪成四段。
句非结缘巳界故言久住他国初譬如有
人领二十子譬二乘人菩萨位行难知且齐巳领耳
文句(六)¶ 第 71a 页 X28-0071.png
记非结缘巳界等者本结大缘寂光为土期心所
契法界为机退大巳来机土全失今流五道望本为
他方便有馀尚非巳界况复五道流转者耶初
譬如至领耳者第三经初述领不及意在此也十界
七善进退等中菩萨最难以兼三故故别语之菩萨
尚然佛果永绝。
句将欲诱引下是密遣二人诱引此为二一
齐教近领三车救子远领波罗柰施权次从又以他
日下取意领法身地久照方便非道树始知用小早
鉴众生致难尊特亲狎垢衣故追领往前以成今解
问四大弟子何因能知法身久照答推近知远若始
道树知无大机不应兜率降神正慧托胎乃至现有
烦恼纳妃生子三十四心后身断结验知脱大小相
海微妙璎珞更著粗弊丈六垢衣其巳久矣。
记又以他日下取意领法身地者言中且云在
道树前意则俱指渐顿教前以云致难尊特故知通
至顿前问四大弟子等者答中意者既闻譬巳具领
二周入大不虚故自推云若始等也纳法既重必有
此知约化仪说从容进退故先齐后探耳岂有自获
小来方五十载具睹菩萨难思境界遍闻诸法一切
融通非全不知然未测本源省巳绝分今蒙法譬分
染圆常推知如来往日先照故下佛叹甚为希有故
以二味所睹验先见非真。
记即遣傍人等者从此方领施顿渐化故知尔
文句(六)¶ 第 71b 页 X28-0071.png
前譬顿渐前若大若小。
句初将欲诱引者既息大化不容孤弃欲设
方便故言将欲密遣二人者四大弟子齐巳分领不
涉菩萨故言二人齐此领法譬中意其文竟从
又以他日下第二是取意领灵智先照久设权谋崎
岖随逐非止树下始见因缘巳如上说。
记齐此是领法譬至其文竟者此是寝大施小
二处并有前段文竟自此文后法说但有开权譬说
唯有等赐并缺中间二味若论探领法譬二处虽无
正文但指法譬能见之眼即法身也故齐教领且领
渐初以所禀小名为齐教别有探领故云又以。
句将欲取意领法身之地久知大小之机一
三施化重述佛意故标章称又也他日者二乘自谓
方便为巳非二乘法为他即拟法身也日者时也亦
智也依法身之时用智照机故言他日若从此义实
智照实为自权智照方便为他齐教领领化身用事
为巳日非化身用事为佗日若就如来自行权实之
智皆名为巳如来化佗权实之照皆名为佗如来自
佗权实之照照实为巳照权为佗此之探领法身之
时用化佗之权智照于权机若有若无照用权事若
可若否皆是权智所照故言佗日若从此义齐教领
领化佗之权事故二乘称巳事探领领自佗之权此
权非二乘事故称为佗虽有两意佗日俱成今依二
乘所领又逐佗日之文以探领领法身中照机也。
文句(六)¶ 第 71c 页 X28-0071.png
记初文释佗为二先释次判先释者约二乘人
以小望大为佗次判者向约二乘虽以大为佗未知
此大元用何身故今判之即法身也次释日者于法
身地以用权实实自权佗二乘法中无法身之智故
名为佗若从下判若从法身用于权智望二乘人亦
名为佗此佗须指佛之权智次合字释者于中三释
即依大经随他语等及化佗等三以为法式仍对齐
教探领二时文为三初释三相次若从下判今所属
三今依下用今意结初又二初约化佗即指齐教次
约自行及以自佗即指探领言齐教者即法譬二文
但至鹿苑依教所有故云齐教所言探者谓过探也
探向道树寂场之前初齐教者既属初义先约机说
是故齐教但领化身即非化身时为他日次从若就
去探领者又为二初正明二义次此之下结也初文
者虽是法身既以自行对佗故以化佗权实俱佗所
以二乘昔亦不测其旨此中自行之语似于自佗以
对自辨他俱有权实故双言之次自他中自之与他
各单语权实者准理合双此中语似自行为对化佗
成自佗也所以自行亦指化他为佗自佗亦指化佗
为佗故知探中皆指法身时权二乘于彼虽禀小化
同体之权二乘不晓于佛二自皆指同体法身时权
虽有两意佗日皆成次结中云若有若无等者结于
法身权智所照若有机若无机也言可否者明法身
用智逗物称机为可不称机为否时至为可待时为
文句(六)¶ 第 72a 页 X28-0072.png
否虽有有无可否皆是权智权机得他日名次判中
云若从等者判向齐探探领自佗者自是第二自行
佗是第三自佗应重云自方显第三义也并是对法
身为佗故非二乘事也虽有两意者齐探两中俱有
佗义故云俱成齐中则以法身照机为佗探中二义
则以如来自行之中皆权为佗佗即二乘所用虽有
二乘所用及非二乘所用两意不同皆得佗名今依
下属对文意今依二乘所领即齐教探领也又逐佗
日者探及齐教二处三佗故二乘领巳望佛又领如
来用他言探领者亦应云齐教但是文略是故二领
皆指法身之取机也但从义别二佗不同。
句又前诱引譬中有齐教领始自道树终讫
出宅又有探领始自法身终讫思尽今领亦二始探
领慈悲四味调熟终领付财究竟一味远近始终合
论五味何者即遣傍人等即初味也四大弟子
深得佛意探领一化五味之教始终次第其文出此
也。
记又前诱引譬至思尽中言诱引者密遣二人
也言出宅等者出宅与思尽两终义同法身与道树
远近不等今领亦二者今至领等赐中总合前文两
个始终为一始终故云远近始终是则齐教为近始
探领为远始二终但共为一望诱引等中终则极于
等赐故云始四味终付财既以四味为始验知探领
至寂场前次何者下释也释出共为一始终相即五
文句(六)¶ 第 72b 页 X28-0072.png
味也。
句初三行颂顾作譬次四行半颂教作譬。
记雇作至教作譬者雇作即上齐教教作即
上探领齐教文意自道树来以取小机义为雇作探
领文意法身地时无时不悯何尝不教岂待顾耶故
云教作。
句师云不应偏尔经称善说如来真实功德备述
其领权领实明文在此今言都述其周遍领解
始天性结缘中间追诱终于付财自微自著无量无
边诸恩德也一双述善哉二领所不及双述者
一善哉述其两处领实一善哉述其两处领权善说
如来真实功德者真实是述实功德是述权又华严
之拟宜领实也三藏之诱引领权也方等之体信般
若之领教俱领权实也法华之付财专论实也
又从如来复有下述其领所不及云何不及谓进退
横竖亦横亦竖非横非竖皆不及也不及之旨
非都顿夺特以初心望后心未穷极地故云不尽耳
记师云者即指南岳三乘虽复自领巳界既
云善说即是具领一代权实今佛委悉述其所领(云
云)始天性等者天性即指大通佛所(云云)天性犹通
结缘从别双述等者两处谓方便火宅也以信
解中双领两处今亦双述二处所领若不尔者徒述
何益善说下述其具领如来权实教法止约因缘释
也又华严云去遍述所领即约教也次不
文句(六)¶ 第 72c 页 X28-0072.png
及下明佛斥不及意二乘初闻始入初住且自述巳
所入之法佛欲委述所不领者其法尚多二乘若闻
亦成遍领具如前说。
句汝等迦叶下复宗称述欲释疑疑者闻佛无
量功德谓四弟子齐教领解何必是实故佛称述虽
未及佛地齐教不虚也。
记次复宗释疑者虽未之言许为俦类得授
记巳即分真佛自鹿苑复具领权实至醍醐时领业
不虚当知前叹释迦本欲称叹迦叶所领言释疑者
恐此时众闻佛述其领所不及不晓佛旨而谓迦叶
所领不当故述巳权实以叹迦叶能知如来随宜说
法虽自领巳实兼一切问何不释探疑耶答齐教显
露虚实易辨故佛且结齐教述叹若尔探最可疑何
独齐教答虽难而易时众闻说如来二智知佛法身
恒思大小秪恐领教未必尽善故佛以二教二智述
其齐教无差谬也又齐教领尚自不虚验知探领亦
应非谬。
句知佛在法身之地以常寂佛眼圆照群机
若根利浊轻则以卢舍那像说一乘法若根钝浊重
则脱璎珞以老比丘像惊入火宅方便开三秪是于
时鉴机故言我以佛眼观见也若观色法应用天眼
若分别根机应用法眼云何言以佛眼见耶佛眼圆
通举胜兼劣又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
妙玄大势威猛三世益物具如信解品中说。
文句(六)¶ 第 73a 页 X28-0073.png
签故更引踊出助显迹文故云大势威猛等
也次指信解者即信解中云又以佗日于窗牖
中即指法身地鉴机久矣故此一语即兼三世益物
之相又信解具领一代五味则知三世五味并然。」
【夫齐探之文不出二义一则能领乃二乘之人二
则所领乃权实之法何者四大弟子既登初住领
一实巳齐教之始复领化身之权事而至鹿苑探
领之始复领法身之权过寂场前也既分化身法
身方便之别遂成近始远始齐探之殊故文句云
齐教领领化佗之权事探领领自佗之权夫齐领
中言齐巳界齐教者巳谓自巳界谓界分教谓教
法盖四大弟子领齐巳界之教始道树终出宅也
故荆溪云齐教领但领渐初以所禀小名为齐教
又言齐教者即法譬二文但至鹿苑齐教所有又
云齐教文意自道树来以取小机名为雇作又云
二乘虽领巳界此四文则齐领之说也探领中言
取意领法身地者盖取自得之意探领佛意始法
身终思尽也故荆溪云言中且云在道树前意则
俱指渐顿教前又云故知探领至寂场前又云知
佛法身恒思大小此三文则探领之说也夫领付
科中先牒前诱引文云齐教始道树终出宅探领
始法身终思尽次正释领付云今领亦二者谓齐
探也对诱引齐探故著亦字故云始探领慈悲四
味调熟终领付财究竟一味远近始终合论五味
文句(六)¶ 第 73b 页 X28-0073.png
是知合前诱引两个始终为一始终论五味矣细
看荆溪释云出宅等者出宅与思尽两终义同法
身与道树远近不等此一节记释牒前诱引文两
始终也从今领亦二下自释领付中远近始终合
论五味两句文耳故云望诱引等中又下文云释
出共为一始终相然则领付何以不言齐而言探
曰大师云合论也且何以知其合曰得其探领之
意则齐教在其中矣夫领所不及之文虽是齐巳
其如佛述成云善说如来真实功德佛结叹云能
知如来随宜说法两文皆云如来荆溪云善说下
述其具领权实教法又云只恐齐教未必尽善故
佛以二教二智述其齐教细看经疏与记斯乃世
尊述叹齐教示遍领意也只看遍之一字便与领
所不及文别然齐教中尚能遍领况其探领者乎
北峰师叙难有四一问疏明信解五段经文且父
子相失并父子相见皆云近领远领者为齐为探
若云探领则疏判二诱科方明齐探云齐之妨亦
然应二领外别有领耶二问齐探经文有四一小
拟宜二知先心三叹三车四适所愿并皆在小何
故疏释又字云法身之地久知大小之机一三施
化耶三问探领法身为是何处法身四问远近始
终合论五味为四大弟子经合耶为天台疏合耶
释其一曰今依虎溪云齐领亦名齐教领亦名教
领齐字谓齐巳分亦是齐巳界乃召能禀人也教
文句(六)¶ 第 73c 页 X28-0073.png
字谓所禀教语所领法也故知齐该巳分巳界不
可分为二种矣而所禀教者鹿苑是禀教之始法
华是禀教之终若鹿苑以前至大通来虽未禀教
得益巳成能禀根性是故二十子中亦名齐领但
领根性非领禀教只可名齐领不可名教领也次
探领者探谓过探即过探鹿苑寂场之前法身地
中悬鉴今日五时宜大宜小非始道树三七思惟
也慎不可见过探之语便认父子相失相见之文
亦在其间应知探领乃说齐领中意耳所以谓之
推近知远也若以义定泛论六义一日之巳佗二
身之法化三时之过现四土之内外五思机说法
六始之近远若局而别定只是领法身名探领领
化身名齐领也北峰疑曰文句十三偈只是齐教
荷恩始天性结缘记云天性即指大通佛所疏记
天性结缘皆名齐教安局鹿苑曰齐教之名须指
禀教故记云且领渐初以所禀教名为齐教定局
鹿苑也且相失相见四大弟子依法譬而领天性
结缘之事亦是齐教者实以后显前也释其二曰
虎溪云以大小权实拣判不出二义一者二领俱
权并小文云一齐教近领三车救子远领波罗柰
施权次又以他日下取意领法身地久照方便此
齐探俱权小也二者二领通大小权实文云四大
弟子深得佛意探领一化五时之教玄文云如是
等意皆法身地寂而常照非始道树逗大逗小佛
文句(六)¶ 第 74a 页 X28-0074.png
智鉴机其来久矣此探领通大小又云华严拟宜
领实也三藏之诱引领权也此齐领通大小权实
也应知二领俱权并小者顺密诱科始终俱短义
二领通大小权实者顺领付科始终俱长义也北
峰曰四大弟子陈领解时具知法身久照大小中
间退大取小今日寝大施小法华会小归大悉包
并在胸次间岂领小不领大领权不领实耶所以
祖师或说但领小或通领大小者皆随科意不同
耳释其三曰虎溪云探领法身以四土言之既云
久鉴大小须指寂光法身明镜之体北峰疑曰此
方未施化前正是中止一城方便土胜应名为法
身有何不可曰须知如来三身四土能依之身所
依之土体常相即未尝暂离言法身则时时鉴机
言应身则时时利物若论未施化前鉴机即是法
身居常寂光所以大师释我以佛眼观见作常寂
法身鉴机而释若论未施化前伺机即中止方便
是胜应身所以大师释中止一城作方便土而解
释其四曰四大弟子领解鹿苑二诱则委开齐探
两个始终至领付科则不复出两方等两般若两
法华则合前二诱两个始终共为一个五味始终
既齐探远近两始终为一始终乃称此是远近始
终疏记释云共为一始终相即五味也是知领付
科合非疏文自合乃四大弟子经文论合也所以
合者四大弟子若不于二诱开两番领则不显齐
文句(六)¶ 第 74b 页 X28-0074.png
探两个五味不于等赐合一番领则不显两个五
时只一五时北峰疑曰密诱齐领为该华严否若
该则违文大师自云始道树不云寂场又背义既
称二诱安该华严追耶若不该亦违文记主云即
遣傍人等者从此方领施顿渐化故知尔前譬顿
渐前若大若小渐顿岂非该五时俱化身用事
若华严非化身释迦但四时耶亦背义记主既云
探领至寂场前安得华严非齐领耶曰二诱正言
鹿苑从科意而言之若从时节亦该华严良以道
树同名场故只是一处从其大小而得二名约小
机所见在此树下得道经三七日诣鹿苑说法约
大机所见亦在此树下得道證寂灭理得名寂场
不用经三七便说大法故云大睹始终无改小见
三七停留是知齐领始道树且顺科意约时节即
是寂场该华严也又疑齐领则始终俱近探领则
始终俱长何云二终义同又二终但共为一曰齐
领是今日五时探领是法身地能鉴法身虽远所
鉴今日五时非远也精微谓齐领唯鹿苑假名云
付财二领与二诱科二领不同付财齐领以今五
时俱名为齐与二诱唯鹿苑异探指佗日悬鉴五
时与二诱科兼今日华严亦属探异草庵云齐领
领今日事探领领久照今日事虽曰二领皆领五
时逸堂曰齐领者即是四大弟子闻法譬开显领
解如来今日道树鉴机应鹿苑小化探领者亦蒙
文句(六)¶ 第 74c 页 X28-0074.png
开显后探领如来法身地上远鉴今日鹿苑施小
此乃领法身用事也须知齐探既是诱引科中对
于鹿苑则不可领大须二领皆小也大师虽云一
三施化盖取能鉴佛意边说耳领付科中齐探俱
通大小于齐领中须晓二义一者所领所说法二
者所领所入法所说法则领大小一化权实之教
亦谓之齐领者齐今日之义以由对却顿渐之前
鉴机今日一化皆名齐领疏云始四味终付财二
者所入法则二乘领自巳遍历诸味所得亦通大
小但领我之所得故云齐巳界领但不得云齐巳
教也镜庵曰通局者推原得益因由文则备在二
诱具领受化始末义则遍通四科然虽通四探约
佗日法身久鉴五时齐约今日应身施化五时。】
** 上下五分结
「妙乐五上分者谓掉举慢无明色染无色染五
下分者谓身见戒取疑贪瞋五上分中色染无色染
一向唯上掉慢等三虽复通下不能牵下故云上分
言下分者贪虽通上不是唯上瞋一唯下不通于上
馀三遍摄一切见惑虽复通上而能牵下故名为下
故俱舍由二不超欲由三复还下纵断贪等至无所
有由身见等还来欲界广如俱舍。
签俱舍云由二不超欲谓贪瞋由三复还下谓
身见戒取疑。」
【鉴堂曰或问思惑牵生见惑障理何故纵断贪等
文句(六)¶ 第 75a 页 X28-0075.png
至无所有由身见等还来欲界将非见惑亦牵生
耶曰见惑本是障理由未见理纵能断思未出有
漏故见惑亦牵生也。】
** 无住本
「维摩诘经观众生品。
疏 垂裕 妙玄 签 类集节
妙经药草喻品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
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
句所谓下双释一相一味众生心性即是性德解
脱远离寂灭三种之相如来一音说此三法即是三
味此三相则以为境界缘生中道之行终则得为一
切智果故言究竟至于一切种智也解脱相者
无生死相离相者无涅槃相灭相者无相亦无相唯
有实相故名一相一相即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无
相即无差别也立一切法即有差别差别如卉木无
差别如一地地虽无差别而能生桃梅卉木差别等
异桃梅卉木虽差而同是一坚相若知地具桃李即
识实中有权解无差别即是差别若知桃李坚相即
识权中有实解差别即是无差别。
止观辅行今明圆教地体生性一切具
足况复牙坚全是地坚能生所生无非法界。
记所谓下双释者初双标理教也次众生下
先释性对理德之相初总举解脱下列结此性三德
虽有三相秪是一相如来下释一味由佛说故此性
文句(六)¶ 第 75b 页 X28-0075.png
可修性本无名具足诸名故无说而说说即成教依
教修习方名修三此三相下重指性三以为修
境缘生下重举修相故名为行行即因也终则下举
果地三三智满故从智为名即是智三行三性三开
合多少准望可知初释相中性德即是本有三
道解脱相者即于业道是解脱德离相者即于烦恼
是般若德寂灭相者即于苦道是法身德无生死等
寄修以释唯有下结故云实相一相下转释一相即
无住本立一切法理则性德缘了事则修德三因迷
则三道流转悟则果中胜用如是四重并由迷中实
相而立此无住本具如释签第七巳释故无明实相
俱名无住今以无相对于差别专指实相名无住本
无住即本名无住本随缘不变理在于斯起信二门
义准可识染净二类具在十门。
光明玄初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若从无明
为本立一切法者。
记初约施教逆推理显由事二约立行顺修即
妄归真此二生起初从法性无住本立一切教法二
从无明无住本立一切行法然若具论从无住
本立一切法不出四重如妙乐今之初番是彼
第四果中胜用今之后番是彼第二修德三因问初
番生起始从秘藏终至三道合当迷故三道流转何
以却对果中胜用立教法耶答今云秘密藏显由三
宝等岂可迷理而由三宝及诸三法耶故知须作依
文句(六)¶ 第 75c 页 X28-0075.png
理起教释之方允。
指要云第一重既以性德缘了为一切法须以正因
为无住本馀之三重既将逆顺二修为一切法必以
性德三因为无住本。」
【大乘直说真妄体一净名虽因穷妄以无明为本
其实体全法性是故祖师随文用与或以法性或
以无明义皆无在须知无住本法具论须四克论
唯二也初重是理馀三是事理彰圆教性具诸法
事显圆教全性起修故指要云应知若事若理皆
有此义等然经中性德一相本具三相谓解脱离
灭疏记委明故知理中本法性德缘了即经疏性
三事中本法修德三因即经疏修三迷则三道流
转即众生本有三道全三德而是也悟则果中胜
用即经疏果智之三也然此三重立法文中显云
重指性三以为修境由佛说故此三可修岂非全
性起修性三为本逆顺二修皆所立也亦合地具
桃李则识实中有权解无差即差若知桃
李坚相即识权中有实解差即无差经中
一相疏指为众生心性而记文迷中实相盖本于
此然此四句但作修性迷悟而说不必如虎溪始
天性结缘中退大流转今悟大果以求生起也或
疑初重立法但举缘了则有二修二因次重何指
三因与逆顺二修又有果中胜用者何逸堂曰妙
宗云良由众生性具染恶不可变异其性圆明
文句(六)¶ 第 76a 页 X28-0076.png
所以性中但举缘了者即性善恶也善缘了即是
性具佛界恶缘了即性具九界只由性善性恶融
通寂灭其体不二故但举缘了即具二种也又复
性中缘了既未起修三法圆融皆得为本是则修
性对论故本中既三立法亦三就性自论立法唯
二也又修中善恶既异故逆顺恒殊果中胜用既
全在因心则知因不离果所以修中具明三句也
若起信二门中不变与体空即无住本也随缘与
成事即所立法也其不二门法性无明共造虽通
真妄亦与四句会同之染净二用即事造三千即
妙乐下之三句染用三道流转也净用果中胜用
亦修德三因也且从用说故缺初句应知四句亦
通别教但以初句三皆在性而不互融乃至第四
从本起用只是相关不相即也净名中既唯有第
二重本法通别无疑矣。
杂编云无住差乎一性立法谬于二修本末相纷
源流一混意谓本只一性却以性德三因皆为无
住则差失一性矣所立只是缘了却以逆顺三皆
为法则谬乱二修矣则缘了为修本正因为立法
故有本末一混也然记文明将三因三道为所立
法必以性三为本何破四明又引玄签无明法性
和合生法者且签中委释无住本义并无真妄和
合之说不知所据何文又谓约性虽离对彼须合
乃至记云事则修德三因者对本兼举也以例四
文句(六)¶ 第 76b 页 X28-0076.png
佛立义且性三为本修三为末出疏当文何不寻
之而背文立义又复三因既是兼举三道亦是兼
举只有二道为所立法耶又况引例不当岂可以
遍圆对论以例圆中理事耶。】
「续遗都由三德秘密法性无坚住性是故大圣
以此法性无住为本。
指要性虽是一而无定一之性。」
【编云有云无住本者谓性不定住也真如非寂非
照而寂而照是性不定住无明体空立一切法亦
是性不定住此释无据盖不看本疏疏云无明依
法性法性即无明无二无别岂得性还依性当知
无明无本以此明之无住是无依义也今谓妙乐
云此无住本具如释签第七巳释即无明即法性
等文是也当据此文释无住本岂非无明法性俱
无坚住性耶俱无定一之性耶欲成巳义却改名
性不定住纵兹巧说于义何妨疏文云既无有本
不得自住依佗而住如何以无依释无住耶。】
** 性类二种
「文句种者三道是三德种净名云一切烦恼之俦
为如来种此明由烦恼道即有般若也又云五无间
皆生解脱相此由不善即有善法解脱也一切众生
即涅槃相不可复灭此即生死为法身也此就相对
论种若就类论种一切低头举手悉是解脱种一切
世智三乘解心即般若种夫有心者皆当作佛即法
文句(六)¶ 第 76c 页 X28-0076.png
身种。
妙乐三道是三德种者即性种也有生性故
故名为种生时此种纯变为修修性一如无复别体
言相对者且从当体敌对相翻即事理因果迷悟缚
脱等始终理一故名为性波水之义准望可知波是
水种岂可不信若就类者类谓类例即修德也众生
无始恒居三道于中谁无一毫种类夫有心者法身
种者合彼性三为一法身对修方合约性恒开此三
从别一一各异问若尔般若解脱有于种类及以对
论法身种类与对论种为同为异答理一义异言理
一者秪缘理一是故性修相对离合言义异者对生
死边名为相对理体本净名为种类又闻能观智名
为了种闻所缘理名为正种即是理净与事净为类
别行玄记问文中缘了并云种者其义何耶答
夫言种者凡有二义一敌对论种如三道是三德种
二类例论种如缘了是智断种性德法身为修得法
身种此二皆取能生之义也若以二空为种即类例
义若以二执为种即敌对义今文既云观人法空即
缘了种是类非对若就觉智观于二空为二因种则
取修二类于果二若就性德本自二空为二因种则
取理净类于巳净故圆论性种有对有类别无对种
学者审思圆教反是学者思之。
十义书又执心造诸如来是非染非净心者此
更不可且如止观引彼经偈本證阴心能造一切此
文句(六)¶ 第 77a 页 X28-0077.png
有二意一明阴心本具如来性故二明烦恼之俦
是如来种故云心造如来若夐指真心能造如来
正当金錍旁遮偏指清净真如为佛性也又只知类
种全不识敌对种也。
文句中道无性即是佛种。
记立本无性为本性德故知今种即性家之
种是故还立无性为本为欲更明性家缘起以种言
之种者生义即前十界界如理性俱性并种具如前
释。
妙玄若取性德为初因者弹指散华是缘因种
随闻一句是了因种凡有心者是正因种此乃远论
性德三因种子。」
【北峰师曰众生三道体性本来全是三德迷故不
知枉受轮回失佛神用今示迷体全是佛性令其
改迷发智修行同佛受用然性体虽尔非闻教开
解而不知非加修圣行而不證故金錍云汝无始
来唯有烦恼业苦而巳即此全是理性三因由未
发心未曾加行故性缘了同名正因而兹性类佛
菩提种非圆顿教莫能诠示昔圆自妙偏性尚迷
今既开权偏圆俱得是知以圆教解了迷即妙一
毫一句称性互融法界遍含何所不具所谓三千
果成咸称常乐若不圆修何能顿證也须知性以
三道为能生三德为所生类以三因为能生三身
为所生又复性种生时纯变为修与果上三佛同
文句(六)¶ 第 77b 页 X28-0077.png
类何者能生之心是修中正因与果上法身同类
所发智是了因与果般若同类所修福是缘因与
果应身同类修性一如无复别体既从圆诠善恶
皆成佛道故于九界而分性类三道恶法即性名
性种三因善法即佛名类种用上九界中取所作
恶为性所修善为类也性以三道为当体即修恶
类以三因为当体即修善并属事造三千故云变
造三千即修善修恶也烦恼之俦是如来种事造
也若妙乐四句中性属三道流转类属修得三因
若论所依即理造三千迷中实相亦性德缘了也
然约修性乍分若究三道得为佛种正由性全是
佛三因并全性起修岂有两体之别三千体一事
理不二也若尔三千属所显修恶属所破如何以
修恶为事造耶曰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也此乃就
迷示性故以三道为性种若文句中直示性德明
佛用由性故以中道无性为佛种记云性家之种
还立无性为本或疑文句中两释初以中道为佛
种说教为缘起次以正因为佛种缘了为缘起并
不涉二修者何曰既以中道无性为种故藉师教
与缘了而发起此佛种也若尔波水之喻应水为
种耶曰中道正因其体全是众生三道亦得波为
水种若如法身类种理净与事净为类岂可求其
别体亦是水为水种若取修性之义今中道之种
能生即修亦是水为波种义无不可或疑妙玄云
文句(六)¶ 第 77c 页 X28-0077.png
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即是正因种
且正因本具何须论作曰须知本具迷故不知妙
乐云闻所缘理名为正种闻所说智名为了种
又疑妙玄若取性德为种者一句一偈为了因种
弹指散华为缘因种夫有心者即正因种此以
修德三因为性德种者何曰乃体性之性也又疑
妙乐云敌对相翻指要谓不须断除及翻转者何
也曰初名转体不转次名体俱不转也又疑经云
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以性
类言之何种耶止庵曰此正明类种如句云今经
明小善成佛此取缘因性为种若不信小善成佛
则断一切世间佛种记释云言断佛种者正
当缘了二因此经遍开六道若谤此经义当断也
或法身有对有类。
私谓记文生时此种纯变为修修性一如等文此
乃释性种三道之修非谓类种之修也若就类者
下方释类种。】
读教记卷第十三
文句(六)¶ 第 78a 页 X28-007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