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解品¶ 第 757a 页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六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经「佛欲重宣此义有一大宅」。
赞曰:下颂。
总有一百六十五颂,分之为二:初八十四
行半颂颂前法喻,后「告舍利弗汝诸人等
皆是吾子我即是父」下有八十行半颂,是
第三大段,劝信解于此经、欣当成之佛智。
初中有三:初六十五颂半颂上喻说,次十
八行颂颂上合说,后一行颂颂前结说。以是
因缘十方谛求更无馀乘,除佛方便是也。初
六十五颂半颂喻说中分二:初五十三行
半颂喻昔权,后十二行颂喻今实。初文分
四:初半颂颂三界佛有喻,第二有三十二颂
半颂五趣危亡喻,第三有十四颂见设权方
喻,第四有六颂颂依言勉难喻。初喻长行
有六,今但颂二:一家主,一宅相。前云多有
田宅,「此中有一大宅」者,三释如前。
经「其宅久故基陛颓毁」。
赞曰:第二三十
二颂半五趣危亡喻中长行有四,今分为三:
初三颂宅宇危朽,次半颂人众甚多,后二十
九颂诸方灾起;不颂第四众子游居。宅宇危
朽中分二:七句通明三界五蕴无常,五句别
明色身无常、无我、不净、空义。「宅久故」者,竖
而论之识蕴无始念念生灭,犹如幻事,名
为久故。横而论之亦成顿弊,非渐渐灭。「弊」
者败也坏也。「堂舍高危」者,色蕴无常,以舍
替阁高必易倾、危必不安,犹如聚沫不坚
实故。「柱根摧朽」者,行蕴无常念念迁谢,业尽
信解品¶ 第 757b 页 T34-0757.png
都死故名摧朽。「摧」者折倒朽毁坏也,如芭
蕉故。「梁栋倾斜」者,受蕴无常,既失正受何
可安哉?如浮泡故。「基陛隤毁」者,亦即行蕴
业思名基陛,以安命根之柱故也。「隤」者坠
下,「毁」者坏也。行摄法多,业果二别,故开为
二句。
经「墙壁𡉏坼杂秽充遍」。
赞曰:「墙壁𡉏坼」
者,想蕴无常。𡉏」音父美反,毁也覆也。「坼」音
耻格反,裂也。
《玉篇》「分也」。已上七句,合明三
界五蕴无常,随应有处皆如是故。已下五句
别明色身无常等义,三句无常、一句无我、一
句不净,由此三义是故成空。「泥涂」喻肉。《切
韵》「涂,鞔覆也」。「陀」者隤也毁落也。「陀」音池尔反。
《说文》「奋衣作褫」。
《切韵》「山崩曰陊」。
《玉篇》「折薪
随其木理作陀」。或有为「褫」,不知所从。今
应为「陀」。
《广雅》「[-毛+ㄆ]也」。
《方言》「坏也」。
《说文》「山崩曰
陀」。或为「陊」。「覆苫」喻皮肤聊乱而且坠。
《尔雅》「白盖谓之苫」。编白盖为之䨱屋曰苫。「椽梠」
者,「梠」音力举反,桷端木,今谓雀梠。「差」音楚
宜、楚佳二反。「脱」音徒活反,又吐活反。喻骨
节、筋脉相连无常。椽既差矣,骨节无常;雀
梠亦脱,筋脉无常。
《瑜伽》第十九引经颂言
「有城骨为墉, 筋肉而涂饰, 其中有贪
恚, 慢䨱所任持。」
慈氏释言城谓八识,
骨充塼石,筋代绳纴,肉当涂鞔,形骸为
墉周匝围绕。此城中有四种恶法之所任
持,二是在家起,谓贪与瞋,二是外道起,谓
慢与䨱。在家由著欲,恶行相应,于正法中
尚不信受,况能修善?设有劝说,反生瞋恚。
外道恃恶说法而生憍慢,不能自然趣三
信解品¶ 第 757c 页 T34-0757.png
宝所;三宝往化彼,由䨱故尚不悔过发露
诸恶,况能信解修诸善法?二种心城尚不能
入,况能取为已有?
《涅槃》亦言「是身如城,血
肉筋骨皮裹其上,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
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处中,故以肉为泥
涂、皮为䨱苫、骨筋为椽梠。」以上色身无常
之法。「周障屈曲」者,「障」音之尚反,
《说文》「障隔也,
蕃隔曰障」。
《玉篇》「之让、之杨二反。有作璋,拥塞
隔界也」。此喻无我。宅中周匝有障,屈曲难
越。明知无我,若有我者纯一无曲,亦无障
故。「杂秽充遍」喻不净也。若欲界身三十六物
所充满故。由此三义故亦成空。
经「有五百人止住其中」。
赞曰:颂人众甚多。
经「鸱枭雕鹫交横驰走」。
赞曰。下第三段
有二十九颂,诸方灾起,分三:初十七颂半总
明虫鬼交加变怪之相,次十颂半别明虫鬼
丛杂纷起所由,后有一颂结成上难。总明变
怪即是总辨十烦恼相,别明纷起即是别
明三界惑相。长行灾起唯说火焚,今加虫
鬼说诸恶相,欲令众生厌怖深故,如三毒
等毁责之故立种种名。初中分三:初有六
颂明怪鸟毒虫稍迟钝故,喻贪等五;次十
颂明灵神异鬼稍捷利故,喻于五见;后一
颂半通结此二。初中复二:五颂半别明,半颂
结之。初文分五:初半颂喻贪;一颂半喻瞋;
一颂喻痴;一颂喻疑;一颂半喻慢。此初二也。此中配属无别教文,但行相相应即义
相配,顺古且然。论本不释理未必尔,义符
顺故未必不然。贪爱有四:一现有爱,二后
有爱,三贪喜俱行爱,四彼彼喜乐爱。皆据别
信解品¶ 第 758a 页 T34-0758.png
行相,以现可见故。「鹫枭鸱雕」如次配上品
四爱,「乌鹊鸠鸽」如次配下品四爱。或性钝
贪、现怪贪、大力贪、动身贪、非法贪、发语贪、
卑下贪、多淫贪,如次配八。八鸟多贪,故以
为喻。瞋喻有十一:一蚖,音愚袁反,又五丸
反。依
《遗教经》,黑短蛇也。
《汉书》「玄蚖」,韦昭解
曰:「玄,黑;蚖,蜥蜴也」。崔豹「蛇医也,大者长三
尺,其色玄绀,善魅人。蝾蚖、蜥蜴、蝘蜓、守
宫,四种别名。」
《玉篇》「蛇医也。在舍为守宫,
在泽为蝘蜒。」准此
《遗教》应言「黑蚖」。错为「蛇」
字。今解蚖有二:一蜥蜴,二黑短蛇。故《遗教
经》言「睡蛇既出乃可安眠」,故彼不错,但名
黑蚖非蝾蚖也。有为「鼋」,愚袁反,谓是水
虫恶性之物。理亦不然。彼为「鼋」字非此「蚖」
故。二蛇,自馀凡蛇也。三蝮,蝮蛇也。
《尔雅》「蝮
蚖博三寸,首大如擘,江准以南谓虺为蝮,
有牙最毒,鼻上有针。一名反鼻蛇,色如
绶文,文间有鬣,大者七八尺,螫手则断手。
岭南多有。」四蝎。五蜈蚣。
《字林》「蝍蛆甚能制
蛇」。绿身赤足者良;黄足者不堪用,人多
炙之令赤非真。六蚰蜒。江南大者即蜈蚣。七
守宫。山东云「𧋐[虫*]」,陜以西谓壁宫,以血
涂女人臂,必有私情洗之不落,可以守
宫。亦云在石为蜥蜴,在泽为蝘蜓,在舍
为守宫,通名蝾蚖,八百足。九鼬。余救反。《切
韵》「虫名,似鼠作鼬;兽名,似猿作貁」。《玉篇》「貁,
似狸,搏鼠」,与
《切韵》别。「鼬,似鼫啖鼠」,亦呼
为鼪鼠。由此经本有作「鼬」作「貁」。依
《字林》作
「狖」,古文作「虽」非但余救反,亦余季反,建平
名也。
《山海经》「鬲山多蜼」,郭璞云:「似猕猴,
信解品¶ 第 758b 页 T34-0758.png
面大,苍黑色,尾长四五尺,似獭尾,头有两
岐。天雨即自倒悬于树以尾塞鼻。江东
养之捕鼠,为物捷健。」
《尔雅》「蜼仰鼻而长尾」。
今依
《切韵》作「貁」字。此乃猿类,状如狗形,
此非恶性,故不取之。应作「鼬」字,与貁同,
去声呼,乃是黄[要/曰]之俦,性能伤杀,其形小
也。依古文作「蜼」。若依
《玉篇》作「𧲹」。依
《字林》作「狖」。有作「㹨」,不知所从。十狸。野猫也。应
作「狸」。无「狸」字。
《说文》云「从豸、里声」。十一鼷
鼠。
《说文》「小鼠」。
《玉篇》「有螫毒,食人及鸟兽,虽
至尽不知亦不痛。」
《春秋》所云「食郊牛角者」,
今谓甘口鼠,此等多毒故以喻瞋。瞋之别
相缘十事生: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爱
有情,四过去怨亲,五未来怨亲,六现在怨亲,
七不可意境,八嫉妒,九宿习,十他见。总瞋
为一、别行为十,合配十一。随烦恼中忿恨
等五名「诸恶虫辈」,逢缘生起名「交横驰走」。
又猛利瞋、被恼瞋、报怨瞋、现相瞋、害毒瞋、
不断瞋、嫉妒瞋、烦惋瞋、私切瞋、损杀瞋、潜
计瞋,如次配之。「交横驰走」,结上瞋也。
经「尿屎臭处而集其上」。
赞曰:此喻于痴。
三十六物如尿屎等,痴增上故宝著其身,
如蜣螂虫集其恶处不觉不净,耽迷生死
愚于三际,起七九种故名诸虫,类非一
故,如
《瑜伽》第九说。「臭处」者,不可爱乐、可厌
贱皂。「臭」谓恶气。「处」音昌与反,息也,谓恶气
息。
《切韵》又云「鸱恕反」。
《玉篇》「居也,止也」。既作
去音,便恶处所。
经「狐狼野干骨肉狼藉」。
赞曰:此喻疑也。
「狐」音扈都反。
《玉篇》「妖兽,鬼所乘」。狐有三德,
信解品¶ 第 758c 页 T34-0758.png
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必守丘。野干,色青黄
如狗,群行夜鸣,声如狼,能缘木巢于危岩
高木。狐形稍大,野干形小,而两形相类大
小有殊,故
《禅经》云「见一野狐,又见野干」。狼
可知矣。此疑三宝三世三界,故说三兽。「咀」
音慈吕反,又锄吕反。「嚼」音在爵反。
《玉篇》「咀,唅
也、味也、唶也」。或为「龃」字。「嚼」,噬也、噍也、茹
也。唅之名咀,噬之名嚼。以足蹑履名
践蹋。断筋骨名䶩。伤皮肉名齧。「䶩」音
在诸反,尝至齿作哜。不知「䶩」字所从,恐
错为「䶩䶩」,应作「𪘨」齧,齧挽曰䶩。其䶩有作
截音,未详。「齧」音五结反。「噬」咬也。多噬为齧,
至齿为哜,由此骨肉遂致狼藉。疑发于口
如咀嚼,心疑谛理如践蹋,疑苦集之软法
如䶩尝至齿,疑灭道之坚法如齧伤皮肉,
因此生死之尸狼藉扰攘。
经「由是群狗变状如是」。
赞曰:初一颂半喻
慢,后半颂结之。慢有七九名群狗,多因
疑生故名由是。「搏」击打也。「撮」持取也。「搏」音
补各反,手击也。
《玉篇》「拍也、捬也」。「撮」音子活反,
手取也。
《释名》「撮,卒也,谓暂卒取之」。
《玉篇》「与
四圭曰撮同」,谓三指撮也。手把作「攥」,子括
反,今非彼义。高举陵他名搏,望他顺已名
撮,卑劣慢不如于他如饥羸,𨷂小悕望故。
心虽高而悚慄名障惶,触绪事生名处处,
心恒不足如求食,皆卑慢相。心慢蔑他名
斗诤,身起慢相名揸。「揸」音侧加反,
《释名》「揸,
叉也」,谓五指俱往叉取。
《玉篇》「五指捉击也、把
也」。
《切韵》「以指按作戏」。「掣」音尺制反。
《字书》「牵
也」。
《玉篇》「引而纵之」。又尺析反,曳也,谓五指
信解品¶ 第 759a 页 T34-0759.png
捉曳。指按而曳扯攞引纵,或复向前而䶧名
揸,卑身就他故。向后而挽名掣,我慢却偃
踞故。有作「䶥」字,
《说文》「齿不正也」,非此义。语
起慢言名啀龇嗥吠,聚露唇齿名啀龇,出
声大吼名嗥吠。「啀」音五佳反,犬斗也。「龇」音
士佳反,齿不正作龇䶥,开口见齿作龇啀。
又不知「喍」字所出。皋者熊虎声,
《玉篇》「咆也」。
「咆」鸣也。「若哭作号」,结其舍恐怖变状如是。
经「处处皆有食啖人肉」。
赞曰。下十颂明
灵神异鬼喻于五见。分五:初三颂半喻邪
见,二颂半喻戒取,一颂半喻身见,半颂喻
见取,两颂喻边见。初中分二:一颂总喻邪
见自体,二颂半喻差别行相。此初也。「魑」刃知
反,「魅」美秘反。
《说文》、
《玉篇》「老物精也」。
《通俗文》「山
泽怪谓之魑魅」。张平子
《西京赋》云「山神,
虎形,名魑。泽神,猪头人形有尾,名魅」。「魍」音
文两反。「魉」音良奖反。
《通俗文》「木石变怪名
魍魉」。
《春秋》及
《玉篇》云「水神也」。添夜叉、恶鬼,
总有五类。喻邪见缘、拨五门缘、拨五法心
心所等有五行相,谓谤因、果、作用、实事及
非四见诸馀邪见。损伤善法、毁坏良田,
无所不生名处处有。损害逾广,如啖人肉。
经「毒虫之属各自藏护」。
赞曰:下二颂半差
别行相。中分二:初一颂明由邪见生钝烦
恼亦由烦恼复生邪见,后一颂半明由邪
见生诸恶见及不善行。所馀烦恼名为虫
兽。「孚」音抚夫反,信也。
《玉篇》「姥伏也,卵孚也、
生也」。
《通俗文》「匹付反,卵化曰孚」。
《广雅》「孚,生也」。
《方言》「鸡伏卵而未孚是也」。「乳」音濡主反,又而
遇反。
《苍颉篇》、
《玉篇》「乳谓养子也」。「生」虽平、去
信解品¶ 第 759b 页 T34-0759.png
二音,应从平音。
《玉篇》「生产进也,生养造也。
因物造变谓之生」,产亦生也。鸟养卵名孚,
兽养子名乳。由邪见故长诸烦恼如孚
乳,生诸烦恼如产生,逐拨五门之邪见。
烦恼别别生长名各藏护。藏护者资养义。或
诸烦恼虫兽之属,生长邪见名自藏护等。
经「夜叉竞来甚可怖畏」。
赞曰:明由邪见
生诸恶见及不善行。诸恶见等如夜叉,日日
增长名竞来。因起烦恼更生恶行名争取
食。食是资长义,故恶身行满名食既饱。邪见
转多名恶心转炽,遂形于语名斗诤声。三
业恶行邪见所增,损害弥多名甚可畏。故由
邪见生三恶行,非由邪见亲发身语,因
势远生故作是说。
经「鸠槃荼鬼纵逸嬉戏」。
赞曰:下二颂半
喻戒取。中分二:初一颂半喻总行相,后一
颂喻别行相。此初也。然诸古师先无正文
多取小乘以解戒相,今依新文大乘义解,
学者应知。「鸠盘荼」者可怖畏鬼,此喻戒取。
重执随顺诸见戒生,不缘馀法,如踞土
埵。
《字林》「蹲,坐虚也」。「踞」音居御反,垂足实坐,
倚也亦蹲也。「埵」音丁果反,小土聚隅也、坚土
也。
《玉篇》「丁戈反,小块累也,亦坚土也、堁也」。
有作「堆」音,聚土也。非也。若单执戒为胜因
生取,名离地一尺;执顺戒之禁为胜因
生取,名二尺。或执为胜,如一尺;更执为因,
如二尺。戒取必须具此二相,不尔是邪见
所摄。不须别配上界二取,不说馀惑通
上界故。虽执欣求出世灭果,去生人天
名往,还沈恶道名返,常沈生死、虚功苦
信解品¶ 第 759c 页 T34-0759.png
行名游行,执为最胜乖背正道名纵逸,
执为正因染著生死名嬉戏。
经「捉狗两足怖狗自乐」。
赞曰:别明行相
也。外道所求涅槃解脱非真胜法。生死可
恶喻如于狗,得彼戒禁犹如两足,涅槃因
故,如足戒禁别故称两。或执为胜、为因
名两。坚著戒禁如捉狗足,执行顺己如
扑足倒。「扑」音蒲角反,倒也。
《通俗文》「争倒曰
扑」。有作「朴」,音普卜反,打也。
《玉篇》「击也、手搏
也」。今非此义,亦非「朴」字。宣扬苦行及彼涅
槃以示众生,如令失声。执著若戒若禁能
到涅槃,如以狗足加狗之颈。以此安处
而修苦行以求涅槃,义同怖弄于狗耽玩
不舍,虽苦谓乐,以娱己情故名自乐。
经「复有诸鬼叫呼求食」。
赞曰:此喻身见。
俱生身见无始恒行,故名长大。分别起者与
不善性无惭愧俱,喻如裸形。裸是露义,无
羞耻故。无明所覆名黑,迷无正理名瘦。
坚执五蕴曾不暂辍,名常住中。诸烦恼
因之而起,我语取因此而生,名发恶声。处
处广起我见滋长,如叫求食。
经「复有诸鬼其咽如针」。
赞曰:喻见取也。其
头如山、咽喉极小如针许大,不堪受食;见
取亦尔,执自见等为因为胜谓大如山,
不受他见如针极小。
经「复有诸鬼或复啖狗」。
赞曰:下二颂喻
边见,分二:初颂喻总行相,后颂喻别行相。
此初也。「首如牛头」,头有二角,一边见中含
常、断故。常、断必依我见后起,如依牛头
有二角故。「或食人肉」喻断见也,损害善深
信解品¶ 第 760a 页 T34-0760.png
由执断故,全不肯脩如食人肉。「或复啖狗」
喻常见也,不妨善生损害浅故犹如啖狗。
经「头发蓬乱叫唤驰走」。
赞曰。喻别行相
也。因此边见生六十二见中四十七见,如
发蓬乱。因此见故共诸外道互相非斥,如
残害𠒋险。外道妄见名𠒋险,故𠒋恶险
阻也。无正教食及正理水以资长故,如饥
渴所逼。内心既尔,外发声计著如叫唤,身
急随之行如驰走。
经「夜叉饿鬼恐畏无量」。
赞曰:此结成也。
外道起烦恼虚妄颠倒故,如夜叉饿鬼。在
俗起烦恼耽著无知故,如诸恶鸟兽。牒上
所明,由起彼故不达正理。贫无智慧如饥
急,在俗遍生、老、病、死四位。处处遇恶缘以
惑生,如饥急四向。外道不得正视涅槃因
门,妄行苦行而观正理,如看窗牖,不正
行故。如是诸难恐畏无量,略说苦惑。诸难
尚尔,况诸恶业理喻何穷。「窥」有作「窥」,小视
也。凡相窃视,南楚谓之窥。
经「是朽故宅其焰俱炽」。
赞曰。下十颂半别
明虫鬼丛杂纷起所由。有三:初二颂明主
在无灾、主无灾起,次一颂明由火焚荡宅
宇崩摧,后七颂半属此纷披虫鬼扰攘。此
初文也。「属」音之欲反,属谓由属。意说菩萨因
位在宅,及成佛已在世利物,生死烦恼灾
难便息。佛入涅槃,菩萨隐没物益寝息,生
死烦恼灾难遂生。亦由主在宅中严治脩
织勖励子息,灾难不生;主若离家无人脩
饰,既无勖励子息放逸、灾起宅崩。故三界
宅,由佛若在灾难不生,由佛若无灾难斯
信解品¶ 第 760b 页 T34-0760.png
起,故言属于一人,喻佛菩萨也。不由外
道唯由佛法,故言一人。又「属」音时烛反,属
谓摄属。三界皆是佛之所有,说佛为主,并
属佛故。「其人近出」,入涅槃隐,离三界生,名
为近出,如宅无主。「忽然火起」喻诸烦恼损
败身器,如火损舍。应为「属」字。无端而有,
名忽然火起。从生至死触途皆起,名四面
一时。因此发生无量恶业,名焰俱炽。
经「栋梁椽柱墙壁崩倒」。
赞曰。由火焚荡
宅宇崩摧。「栋梁」者受蕴。「椽」者骨节是色蕴。「柱」
是行蕴。「爆声」者喻生苦。「爆」音博教反,火深
烈也。又普驳反,
《说文》「灼也」,谓披散起。
《玉篇》「补角、蒲角、颇角三反,灼也、热也」。亦为「曝」字,
愤起也。古作「㿺」「曝」二形同。「震裂」者喻老
苦。震者惊擗之义,老苦在身如雷惊擗,甚
可怖故。或为「振」字。「摧折」喻病苦,摧残身命
衰折盛壮。「堕落」喻死苦,坏寿命故。生老病
死并柱,合是行蕴无常。于三蕴后、想蕴之前
明四相者,欲明生等遍五蕴故。「墙壁崩
倒」喻于想蕴内外无常。上来受、色、行、想四
蕴无常,在识宅有。前文已明宅中火起,总
说五蕴有生、老、病、死,无常败坏深可厌
患。
问:
宅中灾难俱是烦恼,何故或说为火、
或说为虫鬼耶?
答:
烧迫身心喻之于火,无
知损害譬之虫鬼。欲令惊怖厌深,所以种
种为喻。识为所依,喻之于宅;烦恼依起,故
譬火虫。四蕴俱是能依,故说由火摧落,不
说虫鬼亦依火游。
经「诸鬼神等不能自出」。
赞曰。下七颂半属
此纷披虫鬼扰攘。有三:一颂半喻欲界灾,
信解品¶ 第 760c 页 T34-0760.png
三颂半喻色界灾,二颂半喻无色界灾。此初
也。「诸鬼神等」者,喻欲界出家外道、在家俗人。
众苦所逼遂扬声大叫等者,等取虫兽。故
《十地论》云:「外道知生、老、病、死,生厌故扬
声大叫。」今通在家。又在家起贪等斗诤,外
道起诸见斗诤。「扬声大叫」此为总句。由起
贪等性钝烦恼,如雕鹫等;由起诸见疾利
烦恼,如鸠盘荼等。此为别句。虽苦所逼扬
声大叫。在家俗人痴爱故生恼,出家外道以
苦欲舍苦,此皆名为周慞惶怖不能自出。「周
慞」者匆恾惊惧也。又为「章」字。「周」流也,周流周
遍惊惧不安之状。下有惶怖应为周章,由
下闷走已为周章。此应为「慞」,体亦即怖惶。
「怖」者惊惧,故惶悚怖怕也。此依初扬声大
叫解。若依后解,在俗及外道起利钝惑常
斗诤故,以此匆遽于生死、惊忙于旦夕,
岂知惑火以焚烧、虫鬼毒之伤害而求出离
者也。设欲求出,无方自得。
经「恶兽毒虫亦住其中」。
赞曰:下三颂半
喻色界灾。有三:一颂喻俗人外道俱生彼
界,一颂喻虽有净定折伏烦恼烦恼还起,
一颂半喻虽求离欲执彼为胜烦恼复生。
此初也。色界定深犹如孔穴。在俗生彼如
虫窜之。外道鬼生,故言亦住。「窜」音七乱反,
逃也。
《玉篇》「藏,蔽也」。
经「薄福德故饮血啖肉」。
赞曰:此喻虽有
净定折伏烦恼烦恼还起。圣人有净定烦
恼不生;彼虽有净定无真福慧,名薄福德,
更为贪、痴、慢、疑、身、边见等烦恼所烧,名
信解品¶ 第 761a 页 T34-0761.png
为火逼。不能断灭此等烦恼,仍起见取互
相非斥,名相残害。执自胜道如饮血,缘
见细故。起戒取坚执如啖肉,缘事粗故。
「啖」音土敢反,食也。或作「啖」音屯敢反。
经「野干之属四面充塞」。
赞曰:虽求离欲
执彼为胜,烦恼复生也。「野干」者,欲界疑。「之
属」者,所馀烦恼。「并已死」者,先伏断故。由
取定为胜,起色界中爱、见、慢、疑等种种烦
恼,名大恶兽。此展转增长,如竞来食啖。惑
火既炎,烧炙弥广,因定生惑不可爱乐如
臭烟。臭烟繁郁名𤑫𤊹。「𤑫」音薄红反。唯有
「蓬𦮔」二字,气如蓬乱。应为「蓬」字。有作「熢」
字。依
《玉篇》即熢火之熢,亦无蓬音。「𤊹」音蒲
没反,大也、盛也。若尘起作「𡋯」。火香作「馞」。
今之臭气馞馞如蓬繁乱,或气臭大勃起如
蓬。有作「㶿」字,不知所出。遍四定生,无一
处非有,如四面充塞。
经「蜈蚣蚰蜒随取而食」。
赞曰。下二颂半
喻无色界灾。初一颂半喻下三地惑,后一颂
喻生有顶地惑。此初也。「蜈蚣」等类喻彼凡
夫,为下色界惑火所烧,求生无色如走
出穴生下三处。「鸠盘荼鬼」喻彼外道。外道
多执二上地以为涅槃。拨诸凡夫不执以
为殊胜涅槃,因凡起惑如鬼见虫随取而
食。食者资长义,随逐彼生惑更增故。
经「又诸饿鬼周章闷走」。
赞曰:此喻有顶
烦恼。生彼外道名为饿鬼。三有顶故,名头
上。烦恼更生,名火然。无正教食、法水充济,
名饥渴。烦恼所逼,如热恼。恒不安处,名
周章。周章是周流义。还沦五趣,名闷走。
信解品¶ 第 761b 页 T34-0761.png
有本为「障」是惶怖义。上来说喻,意令厌怖
种种变名,智者应悉。
经「其宅如是众难非一」。
赞曰:此文第三
结成上难。难既众多,不能具述。「众」音有二:
职隆、之仲二反。
经「是时宅主在门外立」。
赞曰:下第三大段
有十四颂,见设权方喻。长行有四,此中亦
尔。初三颂见苦悲生喻,次五颂示大不悕
喻,次三颂思方拔济喻,后三颂正说三乘喻。
初文有二:初二颂颂见苦,后一颂颂悲生。
见苦中初二句喻佛出三界,次一颂半喻更
闻众生处难所悲之事。此初文也。「主」者,亲
也、上也、典也、领也、守也。门有二种:一教门,
二行门。佛住果中出因门外,即是位居妙
理,亦是理出教门一乘门也,故言门外。由
长行言「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
今言在外立,有四义:一住待之状,待子出
宅故;二将行之貌,将行入救故名为立;三
立者不行之相,待机熟而垂济,故未即行;
四立者起成之义,众生在生死,未起未成
佛如坐,佛已起而成,故立也。
经「闻有人言欢娱乐著」。
赞曰:此喻闻众
生处难。前长行云「长者见是大火」,〈方便品〉
云「我以佛眼观」,今言闻者有二义:一自、他
影彰,不但自见众生没苦,亦闻他三世佛
所传说亲、疏相显。二眼睹苦生,亲故名见,
法待机济,疏故与闻名。无始已来放纵驰
流,起烦恼分别,名先因游戏。受三界苦果,
名来入此宅。从无始来因惑、业故感于
识等,背理乖真义名来入。入者处义,非先
信解品¶ 第 761c 页 T34-0761.png
出故今始名入。彼修解脱分即名为出,良
为不修故名为入。三乘种姓未发现行,设
发大心退求小果,名稚小。「稚」音直利反,幼
弱也。愚痴所蔽,名无知。于此苦果放逸
六情,名欢娱。贪染诸境,名乐著。
经「长者闻已令无烧害」。
赞曰:此颂悲生
喻。入宅救之悲生名惊。随顺生死,名入
火宅。由此入故后亦与子同时方出,循环
赴救不顾其难,名宜救济,应时济故。
经「告喻诸子相续不断」。
赞曰:下五颂喻
示大不悕。有二:初四颂密示众苦以授大
乘,后一颂无怖取大。初复有二:初一颂半
总告惑、苦还生,后二颂半别告恶处令厌。
此初也。「说众患难」者,宅坏火灾、虫鬼纷扰。「恶
鬼」者外道诸见。「毒虫」者白衣馀惑。此二为缘,
所生一切烦恼灾火连绵不息。「蔓莚」者连续
之貌。有解上去、下平呼,既如草蔓,亦如莚
廗之长也。或为「延」,如草蔓延长连续不断。
或「蔓」亡怨反。「莚」馀战反。
《西京赋》云「其形蔓莚」。
《广雅》「蔓,长也。莚,遍也」,二皆去声呼之,如野
火连绵势长不断绝之义。因宅火生,名
火蔓莚。因火宅坏,名苦。次第相续不绝,此
意显示因惑生苦。缘生之中无明、行后,有
识等五。爱、取、有后,有生、老死。因苦生惑
生死相续无断绝期。触、受后,有爱、取。老死
后,还有无明,故说生死名为轮转。
经「毒蛇蚖蝮况复大火」。
赞曰:此别告也。
「毒蛇」等瞋也。「夜叉」恶业也。「鸠槃荼」戒取也。
「野干」疑也。「狗」慢也。「雕鹫」贪爱也。「百足之属」如
是等种种烦恼也。既乏法食,饥渴故生恼,恼
信解品¶ 第 762a 页 T34-0762.png
急纷披甚可怖畏。「睹其惑相」此是苦难极恶
处所,已不可乐,况大火因所感烧之果宅,
昼夜煎迫,何可贪哉。或复如是烦恼、虫鬼
扰攘,恶相苦已难处,况此乃是损害烧煮。今
后世中灾难大火不作此解,虫鬼即火,何
所差别?难处有二义:一难可安处,
《诗》云
「莫我遑处」,处,居也、安也。二苦难处所。
经「诸子无知嬉戏不已」。
赞曰:此一颂无
悕取大。
经「是时长者益我愁恼」。
赞曰:下第三段
有三颂,思方拔济喻。有二:初一颂转益悲
生,后二颂正思拔济。此初也。众生受苦烦
恼增长,转益菩萨之悲心也。
经「今此舍宅设诸方便」。
赞曰:正思拔济
也。「媅」者乐著。「湎」者醉乱嬉戏纵逸。馀意可
知。「媅」「媅」皆丁含反,爱乐也。玩著作「耽」。三字
皆得。「湎」音无兖反,亦嗜著也、乱也。古文「䤄」。
有作「媔」「愐」,不知所从。「䤄」
《说文》「媅于酒也」。
经「告诸子等妙宝好车」。
赞曰。下第四段三
颂,正说三乘喻。分三:一颂总告许车,一颂
陈车在外,一颂说车所从。此初也。
经「羊车鹿车汝等出来」。
赞曰:陈车在外
也。果出于因门、理逾于教外,故言出门外。
车体无漏不系名外。若离三界无施化处
故,在三乘门外也。佛住宅外,故呼子出。义
如前释。
经「吾为汝等可以游戏」。
赞曰:说车所从
也。涅槃宝所,无为先有,不言我作;车是菩
提,有为之体,所以言作。作是起义,「牛车」种
智,由教、行生,故名为作。羊鹿二车名教施
信解品¶ 第 762b 页 T34-0762.png
设,亦言我作。虽并是作,牛车作体、羊鹿作
名,故皆名作。称机而济,名随意乐。
经「诸子闻说离诸苦难」。
赞曰。下第四大段
有六颂半,颂依言免难喻。分二:初一颂半
子免灾难,后五颂父遂心安。此初也。「即时
奔竞」者,互相劝勉。「驰走而出」者,精进勇猛也。
「到空地」者,随其所应离三障、处二空之地,
即二乘无学及入初地。出分段死之苦难
也,无复生故。恶果名苦,恶因名难。
经「长者见子我今快乐」。
赞曰:下有五颂,
父遂心安。分二:一颂半见已自庆,三颂半喜
极告他。此初也。「四衢」者,四谛理也。子既出住
四衢,父遂坐师子座,得无畏故、表心安
故。由此次言「尔时诸子知父安坐」,故师子座
是父座也。善适父心故言快乐,即是昔者
得菩提。后生犹在因数,说法时示将垂
济,义同将行救待于子,所以言立。今子
果满已出火宅,父无行待心安称坐。
经「此诸子等四面俱起」。
赞曰。下三颂半,喜
极告他。分二:初二颂明诸子昔日在难,后
一颂半明我今救得称心。此初也。善根难起,
名生育难。「育」者长养。无明长蔽、善根不大,
名愚小无知。沈没三界,名入险宅。或昔教
化而今悉忘,故名为小来入火宅。在俗驱
驱,如多毒虫。外道邪学,如魑魅可畏。烦恼
炽盛,如大火猛焰。逢缘即生,如四面俱起。
经「而此诸子我今快乐」。
赞曰:此明我今
救得称心自喜慰情,复告他人知自意快。
经「尔时诸子三种宝车」。
赞曰。已上五十三
信解品¶ 第 762c 页 T34-0762.png
行半颂,颂昔说权方;下第二段有十二行
颂,颂今说实。长行有四,今此亦然。初三颂
诸子索三,次一颂半释成父志,次六颂父但
与一,后一颂半越本子心,前后不同故。初
文分二:初一颂半标索三车,后一颂半牒
先父许。此初也。体父之意无忧虑,故言知
父安坐。
经「如前所许唯垂给与」。
赞曰。牒先父许,
故敢承望。当机学时愿垂赐与。「唯」者敬诺
之辞。敬诺于父,用悕三乘。
经「长者大富造诸大车」。
赞曰。第二释成
父志也。长者大富,有为、无为库藏众多,周
给一国犹用不尽,何况诸子。故以珍实而
作大车,教之脩习果满生故。总而言之,一
切种智无漏五蕴为此车相。舍无常色获
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如是故。若说真如
为此车体,即是宝所,云何言作?化城教设,
亦可说言我所化作,岂说宝所亦是作也?
牛车既作,明体菩提。
经「庄挍严饰处处垂下」。
赞曰:下第三段
有六颂,父但与一。分四:初四颂装挍,次一
颂牛相,次半颂傧从,后半颂总标与车。初
有九严,此中有六:一总严。二栏楯。三𤧑铎。
四交络。五鬘盖,真珠罗网是也。「施」音式枝
反。六华缨,以金华饰缨,故名金华诸璎,更
非别物。
经「众䌽杂饰以覆其上」。
赞曰。此有三严:
七杂严,众䌽等是。八茵蓐,
《说文》「车中重廗」,即
长行「綩莚」也。
《切韵》云「茵者褥也」。蓐者草褥,
褥作草华之文。或以草为褥名为茵蓐。有
信解品¶ 第 763a 页 T34-0763.png
作「裀」者,
《玉篇》「衣身也」。若作「鞇」,虎皮也。
《释名》云「文鞇,车中所以坐者,用虎皮为之,有
文䌽,因以下舆相连著」。「蓐」三苍「荐」也,应作
「茵蓐」字。「缯」通五色绫锦之属。「纩」者软绵
之类。将此绫锦、软绵之类作其茵蓐,故
知蓐作草华之文。九䨱葩,即替丹枕。长行
取灭定,倚息疲倦;此取善巧,智用遍在净
命茵蓐之上,故喻䨱癿。所望别故亦不相
违,此有六德:一神用无方名上妙。二微
密难知名细。三积功累行用因华作,脩习
所成名氎。「氎」音徒协反,
《切韵》「细毛布也」。今
谓不然,别有氎华织以为布,今白氎是,毛
作者褐也。四迥过一初神德难思名价直
千亿。五自性澄皎名鲜白。六体离二障名
净洁。以上六德后智妙用,遍被净命之中,
名䨱褥上。
经「有大白牛以驾宝车」。
赞曰:此牛相。有四
德:一白牛;二肥壮,即肤充也;三筋力;四端美。
经「多诸傧从等赐诸子」。
赞曰。上半傧从,
下半标与。「傧」音必刃反,相也。
《玉篇》「导也」。出接
宾曰傧,入赞礼曰相。又傧,进之也、陈也,或
作「槟」。今前导为傧,后随为从。以上所说
车之相貌与长行同,具牒指数。与前异者,
随文略解。诸有读者应对长行一一解释,
恐繁且止。
经「诸子是时自在无碍」。
赞曰:第四越子
本心也。「游四方」者,喻化四生。得智觉故
嬉戏;得灭理故快乐;获神通故自在;离诸
障故无碍。或自在有十:一财,二心,三寿,四
业,五生,六胜解,七愿,八神力,九法,十智;如
信解品¶ 第 763b 页 T34-0763.png
馀处说。复有四自在:一相,二土,三智,四业;
今皆获得。
经「告舍利弗世间之父」。
赞曰:上六十五颂
半颂喻说,下十八颂颂合说。准前为二:
初十一颂颂合昔权,后有七颂颂合今实。
合昔权有四:初一颂颂合三界佛有,次三
颂颂合五趣危亡,次五颂半颂合见设权
方,后一颂半颂合依言免难。此初文也。同
前长行。
经「一切众生无有慧心」。
赞曰:下第二有
三颂,合五趣危亡。分三:初一颂合人众甚
多,众子游居,无种姓者虽不同真子,亦养
子故;一颂合宅宇危朽;一颂合诸方灾起。
此初文也。深著世乐,起恶深也。亦有本云
「深著五欲」,取初为正,通三界故。无有慧心,
无善意也。
经「三界无安炽然不息」。
赞曰:初一颂宅宇
危朽。五蕴俱为四苦所逼,迁谢变改。后一
颂诸方灾起,遍生老病死四位之中,皆有猛
火烦恼炽然。「炽」音处志反,盛也。
经「如来已离安处林野」。
赞曰:下第三有
五颂半,合见设权方。分三:初三颂合见苦
悲生,次一颂合示大不悕,后一颂半合正
说三乘。无思方拔济。初复有三:初一颂明
自出宅,次一颂宅属于我,后一颂明已力
能。此初也。證涅槃故寂然,出生死故闲居。
常在定中,深放旷故。「安处林野」,定是功德之
丛林故。如有颂言:「象王居旷野, 放畅
心无忧, 智者处山林, 逍遥寂静乐。」
经「今此三界悉是吾子」。
赞曰:宅属于我,
信解品¶ 第 763c 页 T34-0763.png
生皆我子。
经「而今此处能为救护」。
赞曰:明已力能,
非馀能也。
经「虽复教诏贪著深故」。
赞曰:一颂合示
大不悕。「教」者训。「诏」者明。虽明训之,不信大
乘,耽欲深故。或云「教招」,「招」者诱也,明白引
训故。
经「是以方便出世间道」。
赞曰:合正说三
乘也。
经「是诸子等不退菩萨」。
赞曰:第四合依
言免难。心决定者不疑四谛、得證真谛,
具六通者得阿罗汉,馀二果可知。论说不
退住初地已上,出分段生故。三明者,宿命
明、天眼明、漏尽明,如次能知去来今世除
三际愚。所知胜故,三独称明。
经「汝舍利弗得成佛道」。
赞曰:下有七颂
颂合今说实。分二:初两颂合父但与一,
后五颂叹乘德胜。此初也。
经「是乘微妙为无有上」。
赞曰:五颂叹乘
胜德。分四:初一颂叹乘四德,次一颂圣所
称叹,次一颂娱乐之具,后两颂第一之乐。此
初也。此有四德:一微妙深胜故,二清净离
障故,三第一最胜故,四无上莫过故。
经「佛所悦可供养礼拜」。
赞曰:圣所称叹。
不但佛悦而可叹之,亦可为众生三业俱
归仰。
经「无量亿千及佛馀法」。
赞曰:颂娱乐之具。
经「得如是乘直至道场」。
赞曰:颂第一之
乐。「日夜劫数常得游戏」者,三乘俱登初地已
上,乘此一乘种智,经两阿僧祇方至佛位。
信解品¶ 第 764a 页 T34-0764.png
若二乘者乘无漏教及有漏乘,一大阿僧祇
方入初地。如是总名日夜劫数。三种意生
身乘此无漏宝一乘故,直至道场佛之位
矣。菩提、涅槃蕴生道处,名为道场。或乘种
智之因乘故,至佛位中大般涅槃之道场
也,或至佛果真如道场。此乃因乘,方至果
乘。由是上来总说教、理、行、果俱是乘体。
经「以是因缘除佛方便」。
赞曰。颂长行中大
段第三结答之文「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
佛乘分别说三」。以是上来所说理故,于
十方界而谛审求,更无二乘之体,除佛方
便教说有三;亦更无三极果之体,除说其
因方便有三。
经「告舍利弗令出三界」。
赞曰:正喻化中大
文有三:上来已总略指,答为许说之由,及
正说法喻令其开晓。自下第三有八十行
半颂,劝信解于此经、欣当来之佛智。有二:
初有十四颂半,显法有权实,令舍权取实;
后有六十六颂,示人之是非,令学是除非。
初中复二:初二颂明父子情深见苦能拔,后
十二颂半正显权、实,令其取舍。此初也。「累」
音力委反,积也。
经「我虽先说唯佛智慧」。
赞曰。下十二颂半
正显权、实,令舍权取实。中有二:初一颂
半总标昔权今实,后十一颂别显今实昔
权。此初也。我虽先说汝等灭度,但能尽彼
分段生死以得涅槃,后有不续。其变易生
非别业招,不障无学入无馀故,此隐不说,
汝之灭度而实不是大般涅槃实灭度也。汝
等所应更脩作者,唯佛智慧,性为法身、相
信解品¶ 第 764b 页 T34-0764.png
为大慧,智證理故二障不生,便得解脱
名大涅槃,三事具足故。
经「若有菩萨皆是菩萨」。
赞曰:下十一颂,今
实、昔权。中有二:初九颂半明今实昔权,后
一颂半结之。初中复二:初二颂显今实,后
七颂半显昔权。此初也。
经「若人小智真实无异」。
赞曰:下七颂半显
昔权。中有二:初六颂明权四谛,后一颂半
释得权处。初文有四:二颂苦谛,一颂半集
谛,一颂半灭谛,一颂道谛。此初也。「深著爱欲」
者,所爱内身、所欲外境皆苦谛故。初颂说苦
谛,意不弃世谛而入真谛故。后颂众生欢
喜,故得入圣得未曾有。「真实无异」释苦是
谛,谛是实义。
《遗教经》言:「佛说苦谛,不可
令乐,是实苦故。」
经「若有众生方便说道」。
赞曰:此集谛也。
「苦因」者集谛,业、烦恼也。「道」者因义,即体;集谛,
苦谛因故。又说道谛,断于集故。
经「诸苦所因名第三谛」。
赞曰:此灭谛也。
贪为苦本,本在苦生;若灭贪本,苦果便灭。
「所依止」者苦果身也。为灭集苦,说灭谛也。
经「为灭谛故名得解脱」。
赞曰:此道谛也。由
道證灭,离苦缚故。名證涅槃,得解脱也。
经「是人于何一切解脱」。
赞曰:释得权处。
初二句问,后四句答。但离虚妄烦恼、业、苦、
分段生死,名得解脱,證得有作四圣谛故,
未得二障、二业、二死皆都灭尽;一切解脱法
空,无作四圣谛故。有作四谛者,分段生死为
苦谛,业、烦恼为集谛,有无馀依涅槃为灭
谛,生空智品以为道谛。无作四谛者,变易
信解品¶ 第 764c 页 T34-0764.png
生死为苦谛,所知障为集谛,无住涅槃为
灭谛,法空智品为道谛。故
《胜鬘》云如:「是八圣
谛,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经「佛说是人令至灭度」。
赞曰:明今实昔
权中第二结也。此意有二:一佛说二乘住
权、未实灭度,斯人未得无上道故;二「我意
亦不欲令二乘住权」者,即至无馀之灭度
也。意欲令取大般涅槃无上之道,不令住
权便究竟灭。
经「我为法王故现于世」。
赞曰:上十四半明
法之权实、令舍权取实,下六十六颂示人
之是非、令学是除非。分四:初二颂半明我
识根器所以能说,汝等不识勿妄宣传。次
八颂明信者位高,皆久植德本。次三十六颂
半无智之人不信罪相。后十九颂于有智
者应为说之。初中复二:初一颂我识根器
所以能说,后一颂半汝等不识勿妄宣传。
此初也。「为法王故」通识药、病,法于自在」别
识法药,安隐众生。别识根器,能应机说,故
现世间。
经「汝舍利弗勿妄宣传」。
赞曰:此明汝等不
识勿妄宣传。「法印」者一乘妙理,印大乘教
令决定故。我为利益故说此印,汝既不
识药之与病,勿妄传授恐祸生故。
经「若有闻者阿鞞跋致」。
赞曰:下第二段有
八颂,信者位高,皆久植德本。中有六颂:一颂
位高能信,一颂半往遇佛缘曾闻方信,一颂
半若有能信汝之所说即见我等,一颂智深
能信识浅不能,一颂决定姓二乘所不能信,
后二颂不定姓二乘方顺生信。此初也。有闻
此经心生随喜,身心二顶敬而信之,当知是
信解品¶ 第 765a 页 T34-0765.png
人住不退地。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亦有本
云阿惟越致、阿毗跋致,从阿鞞跋致为
正,馀音讹也。信、位、證、行四不退中皆能
尔故,根机熟故。
经「若有信受亦闻是法」。
赞曰:第二昔遇
佛缘曾闻方信,有宿因故。
经「若人有能信并诸菩萨」。
赞曰:第三若
信汝说则见我身、比丘、菩萨,三宝无异故,
三宝同体故。若别体者,当必见故,见之因
故。我等皆欲令闻此法,理无别故。
经「斯法华经迷惑不解」。
赞曰:第四智深能
信,理深妙故。浅识不能,谓愚凡夫。
经「一切声闻力所不及」。
赞曰:第五决定二
乘所不能悟,乖本心故。不愚法者可有
信义,无顺修行。
经「汝舍利弗非已智分」。
赞曰:第六不定姓
二乘方顺生信。汝最上根尚信我语方渐
證入,况馀不定声闻姓耶?菩萨闻之,能思择
入。「尚」音常两反,
《玉篇》「时亮反」。「庶」几也、且也。
经「又舍利弗莫说此经」。
赞曰:下第三段,
三十六颂半,无智之人不信罪相。有二:初二
颂,外道凡夫若有七恶,应勿为说;后三十
四颂半,脱其为说,彼怀不信,恶因果相。初
中有二:初一颂具四恶应勿为说,后一颂
具三恶亦勿为说。此初也。四恶者:一憍,恃
族姓色力聪睿财富而醉逸者。二慢,具七
慢以陵人,少德谓多,五千之辈。三懈怠,放
逸纵荡而无厌者。四我见,外道之徒。若深
厌生死欣求出世,自卑尊人下心爱法,
翘勤不纵逸,遣惑观无我,信顺此经方
信解品¶ 第 765b 页 T34-0765.png
应为说。故具四恶不应为说。下皆准知。
经「凡夫浅识亦勿为说」。
赞曰。此有三恶:
一浅识,诈现聪明、识达不远。二深著五欲,
在家五欲耽醉身心烦恼重者。三闻不能解,
愚钝凡夫无种姓者。愚法定姓二乘之属,皆
勿为说。
经「若人不信世间佛种」。
赞曰:下三十四颂
半,脱其为说,彼怀不信,恶因果相。有二:初
四颂半不信故种恶因,后三十颂不信故
受恶果。初复有二:初一颂不信故善灭,后
三颂半不信故恶生。此初也。灭有漏因名
断世间种,灭无漏因名断佛种。由信此
经,初熏有漏善种子,故生于人天受胜妙
乐,资长无漏法尔种子后渐入圣。新生无
漏,展转乃至成佛之果,故信此经能为世
间近人天因、远成佛因,当来成佛利乐无
边。若自不信,毁谤障碍、不令流行、令他不
信,岂非断于二类种耶?乃为挑坏天人
眼目,或断一切世间之佛种,损破无漏种
子法故。由此经说,若有劝发菩提心者佛
种不断,故谤此经断菩提心名断佛种,
法不行故亦断法种,既不发心不證圣道
亦断僧种。今从胜说,唯断佛种。
经「或复频蹙如斯经典」。
赞曰。下三颂半不
信故恶生。有二:初二颂于法不信起三恶
业,后一颂半于人不信起四恶行。此初也。
「频蹙」者身不信相,若蹙眉作颦。今云频者,
数数蹙。亦并也,眉并一处。「蹙」音子六反,迫
也。亦作「[跳-兆+]」。「疑惑」者心不信相。「诽谤」者语不信
相。此中应言,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
信解品¶ 第 765c 页 T34-0765.png
如斯经典,或复频蹙而怀疑惑,汝当听说
此人罪报。文中倒也。
经「见有读诵汝今复听」。
赞曰:于人不信,
起四恶行也。于四人不信:一读,二诵,三
书,四持。理准总,应于行十种法行人边俱
起不信;此中略故,但举四人起四恶行。四
恶行者:一轻贱,二憎嫌,三嫉妒,四结恨。略
说此四最轻罪因;其实打骂、杀缚、盗劫、诽
谤说过、忿害等恶皆重罪因,略而不举,当
听其果。
经「其人命终至无数劫」。
赞曰:下三十颂由
不信故受恶果相。分二:初二十八颂明不
信果,后二颂结成。初中复二:初二十二颂别
历三趣受异熟果相,后六颂总历四趣受
增上、等流二果之相。初中有三:一颂半受地
狱果相,次十颂半受畜生果相,后十颂受
人中果相。不说饿鬼,饿鬼多由贪生,不
信此经生贪者少故。略而不说,实非无也,
下文亦有。前第一卷说五趣,以六门分别。
上已释三门:一名,二体,三开合讫。今更辨
馀三门:一处所,二果相,三寿量。处所者,捺落
迦有三:一根本,二近边,三孤独。根本即是
八热、八寒。八热者:一等活,二黑绳,三众合,
四号叫,五大号叫,六烧燃,七极烧燃,八
无间。此八苦器,处所纵广皆十千由旬。八寒
者:一疱,二疱裂,三𠿒哳沾,四郝郝凡,五虎
虎凡,六青莲华,七红莲华,八大红莲华。
此下三万二千踰缮那有等活,等活下四
千踰缮那有黑绳等七。如是以下六捺落
迦相去皆隔二千由旬。其八寒地狱皆小于
信解品¶ 第 766a 页 T34-0766.png
热地狱。此上所说根本地狱。有义地狱上下
重叠,略计无间底去地并有十二万八千由
旬。此释不然,妙高去水下但说八万即踞
金轮,定不可尔。故有释言,此下过三万二
千由旬有等活,等活下四千有馀七,馀七
傍相、当非上下。初寒与等活齐,初寒下二
千有馀七寒,七寒亦傍相、当非上下。其八
地狱广十千由旬,不说上下。
《瑜伽》但言「此
下三万二千有等活,等活下四千有馀那
落迦。初寒在等活傍,此下二千有馀寒那
落迦。那落迦处广十千。」不别说上下相去皆
四千,及一一地狱皆十千。故《婆沙》有二说。《俱
舍》乃云「下过二万至无间底,极为浅近」,近
边即是八热门外面各四门。
《俱舍》说为十六
增也,谓煻煨尸粪锋刃烈河。孤独即是山间
圹野树下空中,或一或多受罪之处。傍生
之类本居大海,流住馀处。
《正法念》说下
过五百由旬有琰摩王国,后流馀处。人
住四大洲八中洲,一一各有五百小洲,以
为眷属。天住六欲、色、无色界。四大王众天
居妙高山半腹之中第四层级。
《俱舍》说住初
金山顶。三十三天住妙高顶,自馀诸天皆渐
次住已上空中。须弥山顶去下八万踰缮那,
已上诸天皆去地一倍。夜摩天去地一十六
万,知足天去地三十二万,除无云天乃至
已上皆准当知。无色界天在欲色界随先
入定处而便受果故。非天根本住在妙高
山北北海之下。馀傍小者随在四洲。如前
已说。
受果相者,谓那落迦有情多分受用
极治罚苦,傍生有情多分受用相食啖苦,饿
信解品¶ 第 766b 页 T34-0766.png
鬼有情多分受用极饥渴苦,人趣有情多分
受用匮乏追求种种之苦,天趣有情多分受
用衰恼坠没之苦。八热地狱受苦相者,一等
活苦相,谓彼有情多共聚集,业增上所生种
种苦具次第而起,更相残害闷绝躄地。次
虚空中有大声言:「此诸有情可还等活可
还等活。」次彼有情歘然复起,如前苦具还受
残害。由此因缘长时受苦。乃至先世所造
一切恶不善业未尽未出。二黑绳苦相,谓彼
有情多分为彼所摄狱卒以黑绳拼之,
或为四方、或为八方、或为种种图画文像。
彼既拼已,随其处所若凿若𣃆、若斫、若剜,
由如是等种种因缘长时受苦,业尽方出。
三众合苦相,谓彼有情或时展转聚集和合,
尔时便有彼摄狱卒驱逼令入两铁羺头
大山之间。彼既人已两山迫之,既被迫已一
切门中血便流注。如是两铁羝头,马头象头
师子头虎头亦尔。复令和合置大铁槽中压
之如压甘蔗,既被压已血便流注。复和合已,
有大铁山从上而堕。令彼有情躄在铁地,
若斫、若刺、或捣、或裂。既被斫刺及捣裂已
血便流注。长时受苦,业尽方出。此苦有三:
一两山迫,二铁糟压,三铁山堕。四号叫苦
相,谓彼有情寻求舍宅便入大铁室中,彼
才入已即便火起,由此烧燃、极烧然、遍极
烧然。既被烧已,苦痛逼切发声号叫。长时受
苦,业尽方出。五大号叫苦相,与此差别谓
彼室宅其如胎藏,苦既过前发声遂大。六
烧燃苦相,谓彼狱卒以诸有情置无量踰
缮那三热大铁熬上,左右转之、表里烧薄。又
信解品¶ 第 766c 页 T34-0766.png
如炙鱼,以大铁串从下贯之彻顶而出,返
覆而炙,令彼有情诸根毛孔口中悉皆焰起。
复以有情置于如前大热铁地,或仰或覆,
以三热大铁椎或棒或打或筑、遍打遍筑。
令如肉搏。长时受苦,业尽方出。此苦有三:
一左右烧薄,二铁串贯炙,三铁棒推打。七
极烧燃苦相,与前差别谓以三支大热铁
串从下贯之,彻其两膊及顶而出,由此
眼耳鼻口毛孔猛焰流出。又以三热大铜铁
鍱遍裹其身,又复倒掷如前。三热弥满灰
水大铁镬中而煎煮之,其汤涌沸,令此有情
随汤飘转或出或没,令其血肉及以皮脉悉
皆销烂,唯骨璅在。寻复漉之,置热铁地上,
令皮肉血脉复生如故,还置镬中。馀如大
热那落迦说。长时受苦,业尽方出。此苦有
三:一三支串贯,二铁鍱缠裹,三热汤煎煮。
八于无间大那落迦,所受苦相,谓于东方
多百踰缮那三热大铁地上,有猛炽火刺
腾焰而来刺彼有情,穿皮入肉断筋破骨,
复彻其髓烧如脂烛,如是举身皆成猛焰。
如是馀方火刺亦尔。由此彼有情与猛焰
和杂,唯见火聚从四方来,火焰相杂无有
间隙,所受苦痛亦无间隙。唯闻苦痛号叫
之声,知有众生。又以铁箕盛满三热猛焰
铁炭而簸揃之,复置热铁地上令登大热
铁山,上而复下、下而复上。从其口中拔出
其舌,以百铁钉钉而张之,令无皱摄如
张牛皮。复更仰卧热铁地上,以热铁钳钳
口令开,又以三热大热铁丸置其口中,即
烧其口及以咽喉,彻于腑藏从下而出。又
信解品¶ 第 767a 页 T34-0767.png
以洋铜而灌其口,烧喉及口彻于腑藏,从
下而出。所馀苦恼如极烧然。长时受苦,业
尽方出。此苦有六:一四方火刺,二铁炭揃
簸,三上下铁山,四铁钉钉舌,五令吞铁丸,
六洋铜灌口。今此略说粗显苦具,非于大
那落迦中无馀苦具。上说根本八热苦相。
近
边苦相者,一一大那落迦皆有四方四岸四
门。铁墙围绕,从四门出。二门外皆有四园:
一谓煻煨,煻煨齐膝。彼诸有情出求舍宅
游行至此,下足之时皮肉筋骨并即销烂,
举足还生。二谓屎粪,屎粪为泥。此诸有
情为求舍宅从前出已,渐渐游行陷入其
中首足俱没,又于泥内多有蠰矩吒虫,
身长一尺嘴白头黑,穿皮入肉、断筋破
骨,取髓而食。三锋刃园。此别有三:一铦刃
路,有利刃剑仰刃为路。彼诸有情从前出
已游行至此,下足之时皮肉筋骨悉皆销烂,
举足之时还复如故。二剑叶林。彼诸有情从
前出已往趣彼阴,才坐其下微风遂起剑
叶堕落,斫截其身一切支节,便即躄地。有
黑梨狗,揸掣背胎而啖食之。三铁刺林,有
铁设柆末梨林状如皂荚刺树。彼诸有情
从前出已便来趣之,由狗等趁遂登其上,
当登之时一切刺锋向下而刺。彼欲下树,
嘴复回向上贯刺其身,遍诸支节。尔时便
有铁嘴大鸟,上彼头上或上其膊,探啄眼
精而啖食之。四烈河园。有广大河,沸热灰
水弥满其中。彼诸有情寻求舍宅,从彼出
已来堕此中,犹如以豆置之大镬,燃猛炽
火而煎煮之,随汤腾涌周旋回没。于河两
信解品¶ 第 767b 页 T34-0767.png
岸有诸狱卒,手执杖索及以大网,行列
而住,遮彼有情不令得出。或以索羂或以
网漉,复置广大热铁地上,仰彼有情而问
之言:「汝等今者欲何所须?」彼答言:「我今竟
无觉知,然为种种饥苦所逼。」时彼狱卒即
以铁钳钳口令开,便以极热烧然铁丸置
其口中。馀如前说。若彼答言:「我今渴苦。」狱
卒即以洋铜灌口。长时受苦,业尽方出。
其孤独那落迦所受苦相,处所虽小,种种
苦具无不具足。如《妙吉祥问大采菉豆子
经》广说其相。
八寒相者:一疱那落迦,受生
有情极重广大寒触所触,一切身分悉皆卷
缩犹如疮疱。二疱裂那落迦,犹如疱溃,脓
血流出其疮卷缩。三𠿒哳沽、四郝郝凡、五虎
虎凡,此三那落迦,受罪有情苦音差别以
立其名。六青莲华那落迦,由重广大寒苦触
所触,一切身分悉皆青瘀,皮肤破裂或五或
六。七红莲那落迦,过此青已色变红赤,皮
肤分裂或十或多。八大红莲那落迦,谓彼身
分极大红赤,皮肤分裂或百或多。
其傍生趣,
更相残害。如羸弱者为诸强力之所杀害。
受种种苦。以不自在他所驱驰、多被鞭
挞,与彼人天为资生具。由此因缘具受种
种极重苦恼。
其饿鬼趣略有三种:一由外障
碍饮食,二由内障碍饮食,三饮食无有障
碍。由外障碍饮食者,由习上品悭故生鬼
趣中,常与饥渴相应,皮肉血脉皆悉枯槁
犹如灰炭,头发蓬乱,其面黯黑、唇口乾焦,常
以其舌舐略口面,饥渴慞惶处处驰走。所
到泉池,为馀有情手执刀杖及以羂索行列
信解品¶ 第 767c 页 T34-0767.png
守护,令不得趣。或强趣之,便见其泉变成
脓血,自不欲饮。如是等名由外障碍饮
食。由内障碍饮食者,谓彼有情咽或如针、
口或如炬,或复颈瘿、其腹宽大。由此因缘,
纵得饮食无他障碍。自然不能若啖若饮,
如是等名由内障碍饮食。此前文说其咽
如针,皆是此辈。饮食无有障碍者,谓有饿
鬼名猛焰鬘,随所饮啖皆被烧然,由此常
受饥渴大苦。复有饿鬼名食粪秽,或有一
分食粪饮尿;或复一分唯能饮啖极可厌
恶生熟臭秽,纵得香美而不能食;或有
一分自割身肉而啖食之,纵得馀食竟不
能啖。如是等辈是名饮食无有障碍。
其
人趣中多受是苦,谓俱生饥渴匮乏苦,小来
贫穷故。所欲不果匮乏苦,粗疏饮食匮乏
苦。逼切追求摄受匮乏苦,为他卑下、被主逼
切等苦。时节变异若寒若热匮乏苦。黑闇等
中障所作事业皆悉休废匮乏苦。又受变坏
老病死苦。由那落迦等中谓死为乐,故于
彼趣不立为苦。
其天趣中无解支节苦,
而有死堕苦。如经中说有诸天子将欲没
时五相先现:一衣垢染现,二华鬘萎悴,三两
腋汗流,四身便臭秽,五天及天子不乐本
坐。时彼天子偃卧林间,所有䌽女与馀天
子共为游戏,彼见此已生大忧苦,复受陵
篾悚慄之苦。由有广大福聚成就及广大五
欲天子生时,所馀薄福诸旧天子见已惶怖
受大忧苦。此上所说通六欲天。其下二天又
受斫截破坏驱摈残害之苦。由与非天共战
诤时,天与非天互相违拒,即执四仗——谓金、
银、颇胝、琉璃——共相战斗。尔时诸天及与非天,
信解品¶ 第 768a 页 T34-0768.png
或断支节、或破其身、或复致死。若伤身断
节,续还如故;若断其首,即便殒殁。天与非
天互有他胜,然天多胜,力势强故。然其彼二
若为他胜,即退入自宫。已之同类竟不慰
问,由此因缘便怀忧戚。若天得胜,便入非
天宫中,为夺其女起此违诤。若非天得胜,
即入天宫,为求四种苏陀味故,共相战诤。
复有强力天子才一发愤,诸劣天子便被
驱摈出其自宫。是故诸天受三种苦,谓死
堕苦、陵篾苦、斫截破坏残害驱摈苦。上说欲
界苦,色无色界有情无是等苦,由彼有情
非受苦器故。然由粗重苦故说彼为苦,
有烦恼故、有定障故、于死及住不自在
故。由此三界皆有苦故,不可爱乐,唯无漏
界一切粗重诸苦永断,是故唯此是胜义乐。
上说果相。
其寿量者,赡部洲人寿量不定,
彼人以三十日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
或时寿无量岁,谓成坏劫。或于一时寿八万
岁,谓住劫初减时。或于一时寿重渐减,乃
至十岁三灾起时。东毗提诃人寿增定二
百五十岁,西瞿陀尼人寿增定五百岁,北拘
卢洲寿定千岁。
又人间五十年是四天王众
天一日一夜,以此数为月,以此月积为年,
彼寿五百岁。人间百岁是三十三天一日一
夜,以此数为月年,寿命千岁。如是乃至他
化自在天,日夜及寿各增前倍。又四天王众
天满足五百岁,是等活大那落迦一日一夜,
即以此积为月年,彼寿五百岁。如是以三
十三天寿量成黑绳地狱寿,以时分天寿
信解品¶ 第 768b 页 T34-0768.png
量成众合寿量,以知足天寿量成号叫寿
量,以乐变化天寿量成大号叫寿量,以他
化自在天寿量成烧然寿量,极烧然寿量半
中劫,无间地狱寿一中劫。谓如从八万减
至十岁,十岁复增至八万岁,名一中劫,是
无间劫量。非天寿量如三十三天。傍生饿鬼
寿量不定。
又寒地狱于八热大地狱次第
相望,寿量近半。近边、孤独二地狱中,寿量不
定。上说欲果五趣寿量,梵众天寿二十中劫
一劫,梵辅天寿四十中劫一劫,大梵天寿六
十中劫一劫,少光天寿八十中劫二劫。以上
诸天寿量相望各渐倍增,唯除无云,当知彼
天寿减三劫。空无边处寿二万劫,识无边处
寿四万劫,无所有处寿六万劫,非想非非想
处寿八万劫。上来所说除北拘卢洲,馀一
切处悉有中夭。虽一切化生,身死皆无滓
秽。然即今时人鬼傍生皆有滓身,天及地狱
与识俱没无滓秽身。然
《正法念》等说一百
三十六地狱者,八大地狱一一皆有十六近
边四门园观,计有一百二十八所,并根本
八都计合成一百三十六;不数八寒及孤
独处,若计此者地狱甚多。
《瑜伽论》云「此下
过三万二千有等活」,明知地狱在此洲下。
小乘说不同,若依
《正法念经》,在须弥山下
有大地狱。上说寿量。
其身量者,赡部洲人
身量不定,或时高大、或时卑小,然随自肘
三肘半量。馀三洲人亦随自肘三肘半量,身
或高大。四天王天身量如一拘卢舍四分之
一。三十三天身量复增一足,一足者一拘卢
舍分为四分,一分中半名为一足。帝释身量
信解品¶ 第 768c 页 T34-0768.png
半拘卢舍,时分天身量亦半拘卢舍。此上欲
天身量,当知渐渐各增一足。梵众天半踰缮
那,梵辅天一踰缮那,大梵天一踰缮那半,少
光天二踰缮那。以上诸天各渐倍增,唯除无
云,应知彼天减三踰缮那。无色无形,不说
身量。然论复言「色无色天变身万亿,共立毛
端空量地界」。
《仁王经》列无色界众。
《阿含经》说
无色界天泪下如春细雨,佛边侧立皆是化
作,随时大小非业果身。其大地狱中身量
不定,若作若增长极重不善业,感身广
大,馀则不尔。其寒地狱、独一、近边、傍生、饿
鬼亦尔。诸非天身量如三十三天,此说根
本非天。若在此洲,身量便小不定。略依要
义分别诸趣,馀一切义如理当知。
释经
文者,梵云阿鼻至,此云无间。
《瑜伽》云「以彼
受苦无间隙故、火无间故,由谤经故。具
受一劫,一中劫也。命极至此劫尽,更生。如
是展转至无数劫。」
《般若经》中说谤大乘故,
此方地狱尽生于东方,如是展转遍十方
狱,十方狱尽还生此中。故此说云如是展转
至无数劫,非但唯堕无间狱中,亦堕馀处,
此中偏举一重处故。此虽一业,从初受为
名,但名生报。三乘通逆,谓杀父、害母、杀阿
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其
《萨遮尼乾子经》说大乘五逆:一破塔坏寺、焚烧经像、盗用
三宝财物。二谤三乘法,言非圣法,障碍留
难隐蔽覆藏。三于一切出家人所,有戒无戒
持戒破戒,打骂呵责、说其过失、禁闭牢狱。
或脱袈裟逼令还俗,责役驱使债其发调,
断其命根。四谓杀父、害母、出佛身血、杀
阿罗汉、破和合僧。五起大邪见谤无因果。
信解品¶ 第 769a 页 T34-0769.png
长夜常行十不善业故,今不信此经,入无
间狱已,如是展转乃至无数。
《俱舍论》说:「五
逆之中破僧最重,定受无间一劫之苦。」今乃
过彼,故言劫尽更生等。
经「从地狱出受斯罪报」。
赞曰。下第二段有
十颂半,受畜生报。有四:初三颂半受狗野
干果,二颂受驼驴果,二颂受野干果,三颂
受蟒身果。此初也。「畜」音丑救反,六畜也。又
许救反,养也。许郁、丑六二反,聚也。今从初
二。大乘一业能感多果,从初为名,皆彼果
故。此中言「从地狱出当堕畜生」等,下准此知。
「𩑔」音苦骨反,三苍头秃无毛。
《通俗文》、
《切韵》「白秃也,音同窟」。又𩑔瘦者,皮肉乾枯之貌。下
有枯竭,故前释善。今此「𩑔」字,或读作五辖
反,应为髻字,仍未详音。「梨」音力脂反,
《方言》「面似冻梨」。有作「黧」字,
《玉篇》「力奚反,黑也、老
也」。
《字林》「黑黄也」。
《通俗文》「斑黑曰黧」。或作「梨」
字,亦色斑驳也。全黑为黮。「黮」有二音,一徒
感反,与𧝓同,[马*弇]黮色。又他感反,桑之葚之
色也。若青黑色作「黤」,于槛反。「娆」音奴了反,
恼也。戏相扰作嬲。扰乱作嫪,奴巧反,
《玉篇》「娆或作扰音,戏弄也」。狗有十果:一𩑔;二
瘦;三色黧黮;四疥癞;五触娆,娆打恼也;六
人所恶贱,「恶」音恶故反;七常困饥渴;八骨肉
枯竭;九生被楚毒;十死被瓦石。此等恶果各
应说因之所招感,恐繁故止。
经「若作馲驼获罪如是」。
赞曰:此二颂驼驴
果。此有四果:一负重,二杖捶,三念食,四无
知。「骆」音洛,亦为驼。有作「骆」,马色也,非此
信解品¶ 第 769b 页 T34-0769.png
义。「驼」「驼」皆得。
经「有作野干或时致死」。
赞曰:受野干果。
有四:一疥癞;二无一目亦无双者,若偏信
小乘唯不信大乘故无一目;三打掷;四致
死。
经「于此死已获罪如是」。
赞曰:受蟒身果。
有五:一身大;二聋;三騃,「騃」音五骇反,痴也;
四无足;五小虫食。有作「踠」,音于阮反,今此
体屈,故应作「踠」。有作「宛」,于远反,
《玉篇》「宛,小
孔也,四方高中下曰宛」。
《切韵》「屈草自覆也」。本
非宛转字,故应从「踠」。「唼」音
《玉篇》所甲反,凫
雁口食曰唼。今既入口,应作「𠯗」,子答反。古
作唼者即鸟食[嗹-车+庚]喋字,「[嗹-车+庚]」音所甲反。「喋」音
丈甲反。
《字林》唼血亦作唼。
经「若得为人所依怙」。
赞曰:下有十颂,得
恶人果。有二:初七颂有恶报,后三颂无善
果。初中有四:三颂恶形容,一颂无依托,二
颂薄福祐,一颂横罗殃。此初也。有十七果:
一钝。二矬,昨和反,短也。三丑陋,卢候反,亦丑
也。四𤼣,力员反,手拘病,乃是字,应从此;有
作「挛」,非此义,乃是缀鹰拘也。今既是病,应
作「𤼣」字。五躄,必益反,手拘名𤼣、脚跛名躄。
有作「癖」,腹中癖病,非脚跛。六盲。七聋。八背
伛,于武反,背曲不申也。九人不信。十口臭。
十一鬼著。十二贫穷。十三下贱。十四他使,所
里反。十五多病。十六痟瘦,「痟」音相焦反,渴病
名。十七无依怙,胡古反,恃也。或开瘦为一,
瘦病与痟病别便成十八。上来一颂意业
果,一颂语业果,一颂身业果。由意为导首,
信解品¶ 第 769c 页 T34-0769.png
引痤陋等故。
经「虽亲附人寻复忘失」。
赞曰:无依托也。
「附」音符遇反,近也。有二果可知。
经「若脩医道而复增剧」。
赞曰:薄福祐。有
二果可知。
经「若他反逆横罗其殃」。
赞曰:横罗殃也。
「抄」音初教反,或作「[示*少]」或作「钞」。
《玉篇》「抄,掠也、
强取物也、窃私也」。「横罗」非理来也。
经「如斯罪人永不闻法」。
赞曰:下三颂无
善果。有三:一颂不见佛,一颂不闻法,一
颂常根缺。此初二也。
经「于无数劫诸根不具」。
赞曰:此根缺也。
初颂有一,佛前后难。第二有六难:地狱、畜
生、饿鬼、北洲、长寿天,为生难处。世智辨聪
难,为狂聋心乱永不闻法。第三颂有一,诸
根不具难。合有八难,故无善也。
经「常处地狱获罪如是」。
赞曰:下有六颂,
总明历四趣受增上等流果。分四:初半颂
地狱,半颂饿鬼,一颂畜生,四颂恶人。此初三
也。「园观」者,古段反,楼观也。若舍作馆。「馀恶
道」者,饿鬼等也。以谤正法、悭贪自居、不顺
脩学,故生鬼趣。前据此少,故不别说。
经「若得为人以为衣服」。
赞曰:下四颂恶人
果。有四:一颂恶严,一颂恶服,半颂恶状,一
颂半恶行。此初二也。瘖亦哑,不能言也。有
作「喑」,
《字林》「喑喑也」。「唶」音子夜反。「哑」有作「哑」,
《字林》「乙白反,笑声也」。
《切韵》「哑,口不能言」。「疽」
音七馀反,亦痈也。
经「身常臭处获罪如是」。
赞曰:此恶状及恶
行也。「深著我见」,痴增上故。贪瞋可知。
经「告舍利弗莫说此经」。
赞曰:上二十八
信解品¶ 第 770a 页 T34-0770.png
颂明不信果,此二颂结成。
经「若有利根乃可为说」。
赞曰:六十六颂,
示人之是非,令学是除非。中有四:上已三
段,下第四段有十九颂,于有智者应为说
之。有二:初十七颂应为说相,后二颂结
之。初中有三:初一颂半从来未发心验有
佛种姓乃可为说;次十颂半虽已发心有
六度习乃可为说;后五颂虽有性、习,复能
有重法求法之心方可为说。此初验,有六
德:一利根,闻速解故。二智慧,别是非故。三
明了,不迷暗故。四多闻,先有学植故。五强
识,精彩齐爽故。六为说法华。好求佛道非
求馀道,乐超尘俗,或性求觉路不乐愚
迷,乃可为说。
经「若又曾见乃可为说」。
赞曰:虽已发心
有六度习。中有六:一颂半曾种施习,一颂
精进习,一颂半定习,三颂戒习,一颂半忍习,
二颂慧习。此初也。曾见佛故久种施习,可
为说之。此下所验随举是事,如〈菩萨地〉勘
捡说之。
经「若人精进乃可为说」。
赞曰:初一颂勤。
一颂半定也。
经「又舍利弗乃可为说」。
赞曰:此三颂戒习。
初一颂半舍恶近善缘,〈安乐行品〉当说其
相。后一颂半坚持净戒,「洁」音古屑反,亦清也。
经「若人无瞋乃可为说」。
赞曰:初一颂半忍
习,后二颂慧习也。质直安受苦忍,常悯耐怨
害忍,敬佛谛察法忍。
经「若有比丘乃可为说」。
赞曰:下五颂复
信解品¶ 第 770b 页 T34-0770.png
能求法重法。分二:初二颂半专求大乘,后
二颂半谛求大乘。此初有二:初一颂求法
顶受,后一颂半不求馀经。「馀经」者,小乘经
也。
《善戒经》说:「内学大乘未究竟,不得学馀
乘、馀四明论。若内究竟,于日日中二分学
大乘内明,一分学馀经。」此中全不许学馀
经一偈,依初学者令专求故;久学兼脩。
经「如人至心乃可为说」。
赞曰:此明谛求。
有二:初一颂谛求,后一颂半不求。外典至
心不轻,舍外道教乃可为说。至诚感神,剋
念作圣故。
经「告舍利弗妙法华经」。
赞曰:于有智者应
为说。中有二:上来应为说相,此乃结之。
法华经玄赞卷第六
保安三年十二月四日,以兴福寺圆如房之
本移点已了,法隆寺僧觉印令法久住、往生
极乐也。
本卜者皆点本已,高名本也。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六
沙门基撰
* 信解品
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难。来意有
二:一云鹙子上根,闻法说而喜领;四人中
品,承喻晓而忻悟,故〈譬喻〉后〈信解品〉生。二
云论解七种具足,烦恼性众生有七增上慢,
为对除此说七譬喻。中前品为第一求势
力人起颠倒求功德增上慢,求人天妙境
信解品¶ 第 770c 页 T34-0770.png
界果报,为此说火宅喻。此品为第二。求声
闻解脱人一向增上慢,云我乘与如来乘
无别;以如是颠倒取对治专求声闻解脱,
为此说穷子喻。前以无为乘及后乘无异
说乘是一,劝令入于大乘,彼便迷执。今说
如长者之比穷子,有为乘及初乘是异,劝令
舍于执著。故前品后有此品生。
释名者,
略有四门:一除疑名信、破迷名解。「解」音鞋
买反。四人昔疑自不作佛,故于菩提心不
喜乐,便于正觉亦不能悟,由斯在坐身体
疲懈。既闻喻说同前鹙子,疑悔皆除,故称
信解。信即忍欲之净心,解乃印希之妙智。信
已作佛,解佛说意。二信除不信、解破不解。
昔即解三而不信一,或信三而不解一;今
乃解一而亦信三,解三而亦信一。心净复
知,故名信解。信即能了之心净,解乃所达之
理明。解深信浅,初后并说。由信故为入大
乘之基,由解故作證真宗之本,两能双举
故名信解。信即印顺所闻之名,解乃悟趣
权实之称,于权于实俱信俱解。三信显由
他,解明自悟。前云其馀声闻信佛语故随
顺此经,非已智分,故显由佛四人方信。既
有信已自比解生,故名信解。信则顺他以
心净,解乃显已而能知于人。于法并信并
解。四信、解二言各有所简。钝根正见信而不
解,利根邪见解而不信,利根正见亦信亦
解,钝根邪见不信不解。又初心凡夫信而未
解,十地菩萨證解已信,地前趣入由信而解,
一阐提辈不信不解。今为双简,是信之解,
非信不解、非解不信,信而解故名为信解。
皆取第三句。信者定趣之净心,解乃悟会之
信解品¶ 第 771a 页 T34-0771.png
深智。于教于理俱信俱解,是比解故。随增
义者解教实权之趣、信归一乘之旨,于
理未證故不说解。以义通论俱缘教理,亦
信亦解持业为名。
解妨者,依
《毗婆沙》说:
声闻有三品,上根唯一,谓舍利弗,独六十劫
曾练根故;中根亦一,谓大目连;所馀声闻皆
属下性。何故今时四人领悟并为中品?答:鹙
子先悟,未爽彼宗。四人中根,何乖此理?望
声闻以比况,中品独是目连,发向大性以
归心,兼四人而何爽?且如悟空善现、辨说
满慈、持律婆离、头陀迦叶,各有一胜,何必
齐能?故四皆中,未乖真趣。
问:
何故七喻论
名穷子,经中题品乃言信解?
答:
信解为本,
方能说喻。论从破病穷子为名,经从根本
法名信解。名据胜立,未劳为例。
经「尔时慧命欢喜踊跃」。
赞曰:此品大文
有三:初叙四人之喜敬,次申四人之领述,
后陈四人之荷恩。下颂中云「世尊大恩」下是。
初中有二:初明欢喜,后明虔仰。此初也。「慧
命」者,应云具寿,世俗之徒皆爱身恒之寿,
圣者之辈并宝智慧之命,叹愿双成故
言具寿,单言慧命义便阙也。又真谛「般若名净命,据断德;惠命,据智德」,今言具寿,双显智断二德,单言惠命义阙也。馀三以姓
为称,简小以大标名;善现以德彰题,但
以慧命标德。近闻喻说得未曾有,远闻
授记复生欢喜,踊跃义通近远俱说。或未
曾有法即是授记。
经「即从座起而白佛言」。
赞曰:此明虔仰,
表有九义:一从坐起,表从二乘发大心
信解品¶ 第 771b 页 T34-0771.png
故。二整衣服,表具任持菩萨戒故。三偏袒
右肩,表作一乘吉祥事故。四右膝著地,表
降昔执二乘心故。五一心,表专求大不
受馀经一句偈故。六合掌,表心冥佛说
识权实故。七曲躬恭敬,表自身心皆俯顺
故。八瞻仰尊颜,表心观教理,睹法化二身
故。九而白佛言,彰信解故。
经「我等居僧之首三藐三菩提」。
赞曰:下第
二段申四人之领述。初长行,后偈颂。长行有
三:初法领,次喻领,后合领。法领有二:初彰
昔不悕,后显今获得,「我等今于佛前」下是。
彰昔不悕者,佛昔说权,我得权故,法华会
前未悕得證一乘实法而当作佛。今获得
者,今闻一乘当得作佛,领佛初权后实化
故。初文有二:初略、后广。此略有四:一居僧之
首,望重位隆。二年并朽迈,齿过力屈。三自
谓已得涅槃,苦尽心泰。四无所堪任,性拙
情疏。由此四义不复志求,无胜进意故昔
不悕。
经「世尊往昔心不喜乐」。
赞曰:下广不悕。
初谈往事,后释所由。此初也。初中复二:初
但脩自行。佛说般若等时,唯念空、无相、无
作等,是后不乐大乘,于菩萨法等是。世尊
往昔为诸菩萨说般若时久,我不欣悟,身
有劳倦,遂作三观。其空摄二行,谓空、无我,
观众生为空。无相摄四,灭谛四行。观涅槃
为无相。无作即是无愿,摄所馀十行,苦谛下
二、集道各四,观诸有为一切无愿。此通有
漏无漏,三慧所摄,不言三昧故。馀义皆如
《瑜伽》第十二略纂释。此依声闻三种观说,不
信解品¶ 第 771c 页 T34-0771.png
说菩萨观也。于菩萨法,谓三十七菩提分
法,略为七位:一四念住,身、受、心、法,以慧
为体,谓由念力慧于境住。二四正断,谓律
仪断、断断、防护断、脩习断,以精进为体,精
进起用能脩断故。三四神足,谓欲、勤、心、观,
以定为体,为此四种而脩定故。四五根,
谓信、勤、念、定、慧,如名以五为体,出生善
故。五五力,体即五根,难屈伏故,离根别立。
六七觉支,谓择法、精进、喜、念、定、舍、轻安,三
是别境:择法、念、定;三是善数:勤、舍、轻安;一
是遍行,谓喜。七八圣道支,谓正见、正思惟、
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正精进。其正思
惟以慧为性,能发语言通佛有故。正语、正
业以无瞋痴所发身语为体;无贪所发名
为正命,离五邪命故,俱以无表色思为
体。馀如自名。三十七种合体有九,一慧、二
精进、三定、四信、五念、六喜、七舍、八轻安、九
无表色。遍行有一,谓喜。别境有三,谓念、定、
慧。善有四,谓信、勤、舍、轻安。色法有一,谓无
表。如
《无垢称疏》,菩萨所脩与声闻异,故菩
提分名菩萨法。第二游戏神通者,
《华严经》说:
「菩萨有十法名游戏神通:一现舍天寿,二
现受生,三现为童子种种戏笑,四现作出
家,五现作苦行,六现向菩提树,七现降
魔,八现乐寂静成无上道,九现转法轮,
十现入涅槃。」与论所说八相有异。第三净
佛国土者,
《无垢称经》第一有十八种因,合为
八类,谓发起无上菩提心、纯意乐、善加行、
增上意乐,此四各如自名。六度为六,合名
止息。四无量、四摄事、巧方便、菩提分,此四
合名发起。凡所脩善皆脩回向,此如自名。
信解品¶ 第 772a 页 T34-0772.png
说息无暇、自守戒行、十善业道,此三名寂
静。彼经〈香台品〉说八:一思于有情作诸
善事不希善报。二思代彼受苦,我之善
根悉回施与。三思于有情其心平等心
无挂碍。四思于有情摧伏憍慢敬爱如佛。
五信解增上,于未闻经无疑无谤。六于他
利养无嫉妒心,于已利养不生憍慢。七
调伏自心,常省已过不讥他犯。八恒无放
逸,常勤脩善。此是八法无毁无伤,从此命
终生馀净土。广如净土章中所说。第四成
就众生者,外化利物诸利他行。此中即是七
地四菩萨行,谓菩提分行,此名菩萨法。诸神
通行、波罗蜜行,此名净佛国土、成就有情
行。于此四种大乘之中,不生一念好乐之
意,无堪趣故。
经「所以者何好乐之心」。
赞曰:此释所由。
有二:一道已满,无苦心安;二年已迈,齿过
力屈。故于大法既非已望,无一乐心。
经「我等今于佛前不求自得」。
赞曰:显今获
得。获得大乘,当作佛也。有三:一得记心
领,总领初周。二闻法生喜,别领喻说。此
二领悟。三庆获善利,无量珍宝即大乘也。
经「世尊我等今者以明斯义」。
赞曰:下别陈
喻。有二:初总谈说喻,后正陈喻词。此初也。
以佛前言诸有智者以喻得解,故今亦以
喻领佛意。
经「譬若有人年既幼稚」。
赞曰:下陈喻词。有
二:初喻昔不悕,后喻今获得,「复经少时父
知子意渐已通泰」下是。即是初喻昔住权
而不悕,后喻闻今实而获得。初文有六:
信解品¶ 第 772b 页 T34-0772.png
一最初发心喻,二「舍父逃逝」下退流生死喻。
三「年既长大」下中还见佛喻。四「父每念子」下
不肯脩大喻。五「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下化以
二乘喻。六「世尊尔时长者有疾」下示大不悕
喻。此即初文。初之四段同前所说,二万佛
所化以大乘。第五段方便引导生我法中。第
六段法华会前为说般若,但念空等不生
欣乐。今获得中方是令忆本所行道,为说法
华。「幼」者弱,「稚」者小。最初为十六王子时,教
发大心尚密说故,未广脩行名为幼稚。
经「舍父逃逝五十岁」。
赞曰:第二退流生死
喻也。
《对法》引经云:「若有成世间增上品正
见,虽经历千生终不堕恶道」。彼据上品最
初发心,今说下品发心,是以退流生死。心
未坚固、不专乐佛,名为舍父。背教违理、
常行恶行,喻如逃逝。逃者避也,逝者往也。
行也去也。「他国」者生死也,久不可乐故。佛
法为自国,久令安乐故。
《涅槃经》中以佛法
为他国,非已分故;生死为自国,是已分故。
以此以彼,相待不同,此以有性及发心已
后为自他,彼以无性及未发心前为他自,
亦不相违。前虽以三界总为佛之大宅,今
以为他国者,染、净体殊,国分他、自。又依凡
说亦不相违。又依大悲生死为宅,若依大
智乃称他国。下喻说中总有五国:一久住
他国,二遇向本国,三乃遍他国,四经历国邑,
五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初及第三以生死为
他国,第二以佛法为本国,第四亦总说佛
法说法利宽如国,第五即人王之国,或喻
佛法国之四众。「或十乃至五十」者,驰流五道,
信解品¶ 第 772c 页 T34-0772.png
名言种子各十业道之所资故。
经「年既长大遇向本国」。
赞曰:下第三段
中还见佛喻。即是未退大菩提心前更重
见佛,世世已曾从佛化故,此前逢佛皆化
大乘。文有其三:初子长还国,次父先求觅,
后子遇到城。此初也。于中有六:一根性渐
成,年既长大,习种姓也。二未脩福、慧,加复
穷困。三轮转四生,驰骋四方。四规出苦道,
以求衣食。五闻思慧心由种姓逼,日日善生
渐渐游行。六幸逢佛法,遇向本国。初教发
大心。虽退流生死,今者还遇,佛法内住。顺
昔所脩,名到本国。「驰奔」骋走也。
经「其父先来中止一城」。
赞曰:第二父先求
觅。有三:一求子止城,二资财甚众,三客利
丰广。此初也。「父」者化身。佛虽先来已经化
导,众生自退,故名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
城」,生死中也。「城」者大乘。
《无垢称经》云「为护
法城」,今以大乘法为城也。将说大乘,以
教发心,故城喻大乘法。
经「其家大富悉皆盈溢」。
赞曰:下资财甚
众。有八。此中有二:一七宝,喻七圣财丰足。
二有为仓、无为库,诸德悉皆盈溢。
《博物志》云:
「松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千年化为
虎魄,一名红珠。」
《广志》曰:「此物生处,其上及
傍不生草木,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上
皮,中成虎魄,有汁。初如桃胶,凝坚乃成其
器。西方人用以为碗。」
经「多有僮仆牛羊无数」。
赞曰:此有六种:
一调伏烦恼为僮仆,驱策随心故;二方便
善巧为臣佐;三妙愿及力为吏民;四五通
信解品¶ 第 773a 页 T34-0773.png
为象马;五五乘为车乘;六八万四千众行
为牛羊无数。
经「出入息利亦甚众多」。
赞曰:此客利丰广。
真俗谛教名入出利,入佛法中出生死故。
或三乘教名出,出生死故;人天教为入,入
生死故。令善渐生故名为息,息者长生之
义。为悯众生,教被生死,故遍他国。三乘圣
众处处宣扬佛之正法,名商估贾客。宣尼
云「求善价而估之」,即同于此。此类非一,
名众甚多。「商」者,
《说文》「行卖也」,
《玉篇》「通四方
之珍异曰商旅」。有作「商」,商量也,非此义。
「估」音公户反,字书无此字,唯
《尔雅》郭璞音义
释言:「注中商贾作此字」。
《切韵》「估,市税也。贾
者坐卖也」。
《周礼》九职,六曰司市,掌以商贾
以通货贿。郑玄、
《玉篇》「通物曰商,坐卖曰贾」。
《白虎通》曰「商之言商,商其远近,通四方之
物以聚之也。贾者固也,言固物以待民来,
求其利也。贾亦通语耳」。故
《左传》荀[劳-力+]之在
楚,郑贾人褚中以出之。
《史记》阳翟贾人,往
来贩贱卖贵是也。客通名耳。
经「时贫穷子所止之城」。
赞曰:子遇到城。
内道三乘,名为聚落,此为总句。所有说法、
神通之事,名为国邑。此中意说,遍游内道
以求出要,名游聚落。前文已说子长还国
归佛法讫,故知聚落不通外道。或听说
法之浅深,或观神通之胜劣,名历国邑。国
宽喻说法,邑小喻神通。识众圣以否藏,还
至佛法大乘教内名到父城。依后解云,幸
逢佛法、初听大乘,名到父城,佛自住大乘
信解品¶ 第 773b 页 T34-0773.png
故。即是中途还逢大乘。
经「父每念子心怀悔恨」。
赞曰:第四段不肯
脩大喻。有四:一父恒念子,二子见惊走,
三父令急捉,四子遂忧惶。初文有二:初总
明思念,后别明思念。此初也。「五十年」者,驰
流五道。「未曾向人说如此事」者,我自昔
来未曾对众说我曾教发大乘心,今者常
念望欲与之大乘财宝及一乘乐,但窃思
念不彰于言,悔不早觅子教、恨子不
早觅我,故名悔恨。
经「自念老朽每忆其子」。
赞曰:下别思念。
有二:初念付财,后念己乐。此初也。修行日
久道先圆故,名为老朽。福慧无穷,故多财
物。虽有菩萨,未化声闻令继佛位,故言
无子;或子少故亦名无子。一旦终没示入
涅槃,大乘财物悉皆丧失,彼机未熟无所
委付权实之法,是以悲深每恒念子。
经「复作是念无复忧虑」。
赞曰:此念已乐。
无子付财,所以忧虑;子脱顺领,岂不乐哉。
「坦」音他但反,安和之义。
经「世尊尔时住立门侧」。
赞曰:下第二段子
见惊走。有三:初到父门,次明见父,后明
却走。此初也。「佣」音馀封反,亦赁也卖也。身
心精进以求出要,心如佣赁展转,非是本心,
故求大乘。种姓所排幸至大乘,名遇到父
舍。以大乘种子近生远熟,故幸初逢。于中
更值了义大乘,名到父舍。大乘教行能诠
于理、能證于果,名之为门。彼时未能专求
普习行行證果,但知总相;片听少教、脩微
少因,名为门侧。时未全能听习大教行大
信解品¶ 第 773c 页 T34-0773.png
乘行,示当亦听行,故名为立。片时安处,名
之为住。又小机未会于大,不名正入其
门。微亦信习,故名门则。上来乃以佛法为
国,于中一切大乘为城,大乘之中真实了义
中道大乘名为父舍。即以教、行名之为门。
经「遥见其父恭敬围绕」。
赞曰:下明见父。
有七。此文有二:一见父安坐,二贵贱承奉。
由去大乘不退位远、去真理远,义名遥见。
佛以四无畏为床,亦四静虑为床。以无贪、
无瞋为宝机,以承戒足,戒学迹故。具戒学
者为婆罗门,慧学者为刹利,定学者为居
士。又大乘、独觉、声闻三乘之众恭敬围绕。
经「以真珠璎珞侍立左右」。
赞曰:此文有
二:一严饰身体,三念住为珠璎;二臣佐供
卫,妙愿及力为吏民,示现调伏烦恼为僮
仆,心持四摄为执白拂,体洁除垢故。不
离身心,名侍左右。
经「覆以宝帐威德特尊」。
赞曰:此中有三:
一庄严外物,二出内财产,三结类尊高。四
无量为宝帐,七净为华,总持为幡。五分法
身及妙定润其身心,如香水洒地。教他以
七觉,如散众华。外用万行以为严莹,如
列宝物。上名庄严。外施法财名出,身自
蕴德名内。取以释内,内自取故。与以释外,
外与他故。又出内如前,众生机熟名取,佛
应时化名与。上为出内。「有如是等」下结类
尊高。「洒」音
《切韵》「所绮反,扫也落也」。又所买反,
《通俗文》「以水敛尘曰洒」。
《玉篇》「汛也,汛音思
见反,散也」。此是初现化身净土胜妙之相,故
子见走。未见报身,亦非秽土。
信解品¶ 第 774a 页 T34-0774.png
经「穷子见父悔来至此」。
赞曰:此明却走。
有三:一悔来,二起念,三疾走。此初也。「见」者
比知,非眼见、非智證,以闻思比知也。十力、
无畏,名大力势。或以眼见佛大神通,名见
力势。非已能脩、非已能證,故怀恐怖。此见
化身净土之相。由劝作佛,思不能行,求
之当證,名悔来至此。
经「窃作是念强使我作」。
赞曰:此起念也。
「王」者法身王。「等」者报身。等是相似义。或王者
法之王,王等者如世之王。非我精勤之所
能證,名非佣力得物之处。「贫里」者二乘也。
「不如往彼勤苦身心纵任有地」,地即依止
生长道处。「肆」音息利反,伸也陈也。伸陈役
力,得自纵任义。福慧可求,名衣食易得,若
久住大乘。佛脱强抑劝我脩作非我所乐,
此乃未退大前作此思念。「强」音巨良反,抑
也;或其两反及其亮反。
经「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赞曰:此疾走也。自
揣不能修行大行,速退大心规求作处,名
疾走去。此时犹未住二乘中。
经「时富长者心大欢喜」。
赞曰。自下第三父
令急捉。有三:一见喜,二念生,三令捉。此初
也。识大乘姓、近生缘熟,故见生喜。
经「即作是念犹故贪惜」。
赞曰:念生也。「而
忽自来」,其根熟故。「甚适我愿」,顺本心故。「我
虽年朽」,道成久故。「犹故贪惜」,大悲深故。爱
子情恋、大悲深重,故言贪惜。
经「即遣傍人疾走往捉」。
赞曰:令捉。有二:
初追、后捉。理本绝言,以言显之不称正
信解品¶ 第 774b 页 T34-0774.png
理。教名傍人,一乘教也。或行可脩名为正
主,教且开悟故名傍人。悲心疾起,名为急追。
令入大乘顺先所习,名曰将还。悲教急化,
故言使者疾走往捉。
经「穷子惊愕何为见捉」。
赞曰:自下第四子
遂忧惶。有三:一子惊愕,二使逾急,三子闷
绝。此初也。心不悕大行,名惊愕。「愕」音五各
反,亦惊也。心口不伏、脩行求退,名称怨大
唤。我情不欲大,名不相犯。无端强授我
之大乘,名何为见捉。
经「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
赞曰:此使逾
急。悲心击故教被弥切,抑令修学,名强牵
将还。用为今时入大乘之因,所以逼之,
非佛于时不知根器而抑将还。
经「于时穷子闷绝躄地」。
赞曰:子闷绝也。情
不乐大、无所伤犯,名念无罪。不令我学
小、返拘以大乘,名被囚执。菩萨苦行实难
可行,过已力分、恐将苦已,名必定死。心弥
不乐,名转惶怖。休心不学退入生死,名
闷绝躄地。「地」者,生死处故。「擗」音房益反,抚心
也。今既倒地,正应作「躄」。亦有作「僻」,邪僻之
义,非此中理。
经「父遥见之莫复与语」。
赞曰。下第五段化
以二乘喻。有六:一教发权心,二「穷子欢喜」
下彼兴小意,三「尔时长者将欲诱引」下令脩
脱分,四「尔时穷子先取其价」下子遂依行,五
「其父见子悯而怪之」下劝入善根,六「即时长
者更与作字」下便成圣位。初文有二:初令
放,后使放。令放有二:初标,止被大化教发
信解品¶ 第 774c 页 T34-0774.png
权心;后释所由。此初也。子行犹远,名父遥
见,昔者已云遥见父故。且止大教暂示勿
被,故言不须。莫抑授大乘令脩大行,名
勿强将来。用二乘权巧三归五戒之教以
被其心,如冷水洒面。且令悔灭制伏十
缠之惑,暂息八难之苦得生人天。少渐厌
苦复本所忻,名得醒悟。停授大乘,莫复
与语。「醒」醉除也。此时似醒入圣真悟。
经「所以者何云是我子」。
赞曰:释令放意。
识声闻性远生近熟,名知意劣。自德甚大
彼怯能成,名为子难。「豪」健也。
《淮南子》「智出
万人谓之豪」,亦为「𠢕」字。「难」音奴旦反,患也
痾也。知有大姓,名审知子。堪当继位、隐
密潜化,名为方便。未告大众云先我化有
大乘因,言是我子。
经「使者语之随意所趣」。
赞曰:此使放也。
大教停被、任学二乘,名随所趣。
经「穷子欢喜以求衣食」。
赞曰:第二彼兴小
意。适本机宜,故欢喜。初发小心,故名得未
曾有。从生死中发趣二乘菩提之意,名从
地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二乘功德少故
名贫里,规无漏法名求衣食。
经「尔时长者无威德者」。
赞曰:第三段令
修脱分,说五停心、念处等故。文有二:初密
遣二人,后二人依教。初中有三:一遣二人,
二令传语,三拟问答。此初也。实无二体,设
有二乘之教,故言密遣。方便之教但化二
乘,故言二人。智慧狭劣,名色憔悴。神通不
大,名无威德。或教偏故色悴,理阙故无
威。或自德阙而称悴,他利寡而无威。此皆
信解品¶ 第 775a 页 T34-0775.png
发小心后、初教行二乘行时。
《广雅》作「憔悴」,
《切韵》三苍作「憔悴」。「愁忧」,患也病也,
《玉篇》亦
作「悴」,忧也伤也。
经「汝可诣彼将来使作」。
赞曰:令传语也。
教令彼闻,名汝诣彼。方便渐化,故言徐语。
二乘学地,名为作处。无漏之法胜过初教人
天之善,名倍与直。彼心能遂而修学者,劝
来修学,名使作也。
经「若言欲何亦共汝作」。
赞曰:此拟问答。
彼设若问修行何法?答言除粪,断烦恼也。
修行大乘如作宝器,学小乘者犹如除
粪,不但行能断惑、教亦助断。借威势故,
故言供作。
经「时二使人具陈上事」。
赞曰:二人依教
也。以教扣机如求穷子,以法称器令
彼闻知,故言得之。述断烦恼,名陈上事。
经「尔时穷子寻与除粪」。
赞曰:此第四段子
遂依行。「先取价」者,初发二乘菩提之心
学闻思慧,此真胜德,名为取价。后位方始作五停心、念处观等,渐折伏烦恼,名寻
除粪。「与」者为也。顺用佛言,故名寻与。
经「其父见子悯而怪之」。
赞曰:自下第五劝
入善根。有三:一心伤,二身近,三共语。此
初也。悯无相好、福慧,怪无求大之心。
经「又以他日污秽不净」。
赞曰:下身近。有
二:一见子,二身同。此初也。除粪已上是远
世化,解脱分满位;见子悯已后是近世化,
创教令入四善根位。异前解脱分,名为他
日,况此皆是多劫脩行。分位既异,故别说
时。知根未熟潜施密化,又不以大乘教
信解品¶ 第 775b 页 T34-0775.png
被,但以二乘生空教化,故言于窗牖中,不
正视故。「牖」者,导也向也。将成道时方向
鹿园相见,此乃犹未是今生事,故名遥见。
或由彼去圣位尚远,亦名遥见。未得胜福,
故名羸瘦。「羸」弱也。不得胜智,故名憔悴。
烦恼名粪土,恶业名尘坌。「坌」音蒲闷反,尘
秽也。𡋯土曰坌,苦果名污秽,合此三种皆
名不净。
经「即脱璎珞除粪之器」。
赞曰:此身同也。
化身具德,相好圆明、居净土中,子见惊走;今
现秽土、秽垢尘身,化相隐之,如脱璎珞严
身之具,亦如神力隐身常光但放一寻。非
佛胜身,相好但尔,名脱上服。相同有漏,名
著粗弊垢衣。示有烦恼、恶业,如尘坌身。
先说权教,名为右手,用之先故。「除粪器」者,
二乘因行伏烦恼故,以教诠显义同手执。
佛自示同断烦恼行,说权教故。
经「状有所畏得近其子」。
赞曰:下共语。有
二:初总与语劝勉,后别与语教示。此初也。示
怖众苦、慈悲接引,如状有所畏。示现、教
导、赞励、庆慰、劝行精进,名语勤作。此乃世
世从佛化时,故得近子。
经「后复告言当加汝价」。
赞曰:下别与语教
示。有三:一不令西东,二随须即与,三假
称父子。此初也。「咄」音当没反,
《说文》「相谓也」,
字书「吐也」,今取相谓呼也。勿复退堕却
入生死修外道法,名勿馀去。「加汝价」者,
与汝脩慧四善根故,加于前位闻、思慧故。
经「诸有所须好自安意」。
赞曰:此随须即
与。瓫器谓禅定,米面谓解脱、胜处、四无量
信解品¶ 第 775c 页 T34-0775.png
等因定所有诸功德也。此位亦学,分脩习故。
盐醋谓生空本、后有漏二智,犹如盐梅调
和诸味;此智亦尔,调功德故。决意忻趣,勿
生疑难。「老弊使人」者,二乘之五通、四种神
足作用弱故,立老弊名。以与汝等,汝可勤
学以自安意,此说利根超得果者。次第得果
者,瓫器谓初未至定,米、面谓四谛、五根、五
力等观,盐醋谓生空无我等行相。老弊使
人四神足等,曾解脱分位所脩之法。
经「我如汝父如所生子」。
赞曰:假称父子
也。初标、后释。我道满名老,汝道软如少。父
子之情既切,眷念之意逾深。既以如父子之
言,亦何忧于困乏,亦不自轻己。专求出要
名无欺,身常精进名无怠,心无烦恼瞋恨
语无怨恶之言,此即折伏三业恶也。汝已
能为方便谛观折伏烦恼,名都不见汝有
如此恶。如馀外道家脩行之作人,亦都不
见汝有诸恶。如我佛家初心凡夫之作人有
所欺怠者,自今已后汝既近圣,如诸圣
人我所生子亦无有异。未得见谛仍非
真子,且名如子。
经「即时长者名之为儿」。
赞曰:自下第六便
成圣位。有三:一初入圣,二住修道,三成
无学。此初也。住凡位如假儿仍非是儿,
入圣已是真儿方号为儿。故便作字,转亲
近故。此住初果。
经「尔时穷子常令除粪」。
赞曰:住修道也。
此明金刚道前,虽得入圣欣于此遇,自知
不及诸菩萨故,尚自谓是客作贱人。于二
十馀年,喻二乘位。一一皆具无漏十法行、十
信解品¶ 第 776a 页 T34-0776.png
业道故,常令除粪恒断烦恼。或二十年者,
加行、无间二位之中伏断除惑。或住修道,断
上下界诸俱生惑,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二类
断故。或无间解脱道,断种、粗重二位别故。
经「过是已后犹在本处」。
赞曰。此明金刚道
后。成无学已得亲近佛,识达生空同得
解脱,名相体信。入学佛法出利群生,无怖
无染,名无障难。又心相体信,入、出二利亦
无疑难。尚住二乘生空之理,不悕大果,
名止本处。「是本所求」,所学处故。
经「世尊尔时当体此意」。
赞曰:下第六大段
示大不悕喻。有二:初明示大,后明不悕。初
文复二:初标、后释。此初复二:初知时,后正
告。「有疾」者,十二年后众生烦恼展转增多,众
生病故佛亦有疾。此于法华会前,知入涅
槃时近,所应度者皆将度讫,名知死不久。
菩萨、如来有为无为一切功德,名仓库盈溢。
「溢」满也。其中大乘许多、二乘许少,如来许多、
菩萨许少,无为许多、有为许少。「所应取者」自
利万德,「所应与者」利他万德。「汝应谙识」悉应
知之。述自先心当体此意,即令谙识大
乘义旨、二利万德。此乃为说大般若等,令其
识达大乘道理,而未付之教发大心,故奄
含言当体此意。
经「所以者何无令漏失」。
赞曰:此释示大。
如世父子身虽有异心事不殊,佛与二乘
为不异者:一解脱等,二生空真如等,三意
乐等,佛得众生平等意故。宜加用心求解
大法,无令漏失勿忘不学。
经「尔时穷子一餐之意」。
赞曰:下明不悕。
信解品¶ 第 776b 页 T34-0776.png
有二:初领而不悕,后犹住本处。此初也。须
菩提等法华会前领解空义、守护大乘,不
愚于法知大乘理,然无一念发大乘心,无
悕佛果大乘法食一餐之意。故前说言「不
生一念好乐之心」。「悕」音虚机反,亦应作「希」,
希愿也。
经「然其所止亦未能舍」。
赞曰:此犹住本位。
「然其所止」,犹住二乘,二乘劣心亦未能舍。
经「复经少时自鄙先心」。
赞曰:下第二大段,
喻今获得。有二:初父付,后子获,「世尊是时穷
子」下是。父付又二:一知时到,二集众付。此
初也。「经少时」者,般若会后、法华会中少长进
故,名为渐已。以解二空其意弘远,名为通
泰。「通」者开达,「泰」者安泰。「成就大志」者,昔
发大心近生远熟故。「自鄙先心」者,悔昔住小
也。「鄙」者轻嫌,轻嫌先时脩小乘心。故鹙子
先言「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
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每自剋责。」
正与此同。
经「临欲终时皆悉已集」。
赞曰:下集众付。
有二:一命集,二正告。此初也。今法华会去
涅槃时才有五年,名将临命终。昔退大声
闻之子,会菩萨之亲族。国王等四,喻四众
也,或如自名即实彼类。
经「即自宣言我之所生」。
赞曰:下正告。有
二:初牒昔,后告今,「忽于此间」下是。牒昔有
三;初牒最初发心,次牒退流生死,后牒权
中馀四久事。谓中途遇佛不肯脩大,化以
二乘示大不悕,此即初也。二乘作佛其事
极难,故自宣之不遣馀说。最初我为十六
信解品¶ 第 776c 页 T34-0776.png
王子时,教之发大心,彼之善根我口所生,
从佛法音而得生故。从佛法所生,尔乃
是真生故。
经「于某城中五十馀年」。
赞曰:牒退流生死
也。「某城」者大乘也。最初一逢已教发趣大
乘之心,若定性大乘及上品发心未必退没,
今说不定姓及下品发心故。彼已复经退流
生死,故名某城。舍吾逃走。「伶」音郎丁反,与
「零」同。
《切韵》「伶者乐人」,非此所明。「俜」音匹丁反,
三苍云「伶俜犹联翩也」。亦孤独貌,
《切韵》「若行
不正作竛竮」。「竛」音郎丁反,「竮」音普丁反,亦作彾𢓳𢓳。又行不正作跉䟓。跉䟓即令𢶫音。
今多作「跉跰」,不知所说。有解云,跉跰,足履
危险之貌。亦有本作「跉俜」字,此是孤单之状。
或蹑五趣危险辛苦,或孤单辛苦驰流五趣,
舍佛等父母,故名曰孤单。义虽可然,不知
何据。其「跰」音亦补诤反,与「迸」同。跉不正,迸散
也,亦非此义。此中意言,舍父母走,常有不
安,失侣孤危,行不能正,怖惧辛苦。
经「其本字某怀忧推觅」。
赞曰:此牒权中馀
四久事。中途既遇我,我极谙委,世世从我
所教化故。由此谙忆自他两名。「昔住本城」
者,中途逢时还教大乘。故舍利弗脩行经
六十劫方退就小,中间许时逢教大乘,故
我住本城。「怀忧推觅」者,慈悲深故如似怀
忧。见不肯脩大乘,方便化以二乘;彼虽得
果,慈悲深故复示其大,而彼不悕。如是种
种名为推觅。
经「忽于此间是子所知」。
赞曰:此告今也。《佛
地论》说:「法华会上不定种姓根机成熟,应舍
信解品¶ 第 777a 页 T34-0777.png
分段受变易身,回心向大。」故言于此会遇
得之,感应相符故。昔曾化以大乘,故言实
是我子等。我之菩提、涅槃财物,子所应得、
是子所有,先所利他之出、自利之内功德。
是子所知。我今皆付。
经「世尊是时自然而至」。
赞曰:此子获也。
识自先来无心规佛,何期根熟,任运闻经
当得作佛,名本无心有所悕求,佛果实
藏自然而得。
经「世尊大富长者我等为子」。
赞曰:下第三
段合领。有二:初合昔不悕,后合今获得,「今
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下是。初文有五:
第一合初发心,二「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下
合退流生死,三「迷惑无知」下合不肯修大,
四「今日世尊令我思惟」下合化以二乘,五「然
世尊先知我等」下合示大不悕。不合第三中
还见佛。中间逢佛亦是佛子,初逢亦子,故略
不说。前喻具陈世世从化,前已有故。此初
文也。子义如前。初教发心实住凡位,故言
似子,似圣真子。或此总相,说诸二乘似
菩萨子。佛常说二乘亦是佛子,故鹙子前言
「今闻法华方知真佛子」。
经「世尊受诸热恼」。
赞曰:二合退流生死。
三苦者:一苦苦,二坏苦,三行苦。谓苦受自相,
及顺苦受若根、若境并相应法。五蕴一分是
苦苦性,乖缘逼迫名之为苦。此苦即苦,故
名苦苦。即八苦中前之五苦皆名苦苦。乐受
自相及顺乐受若根、若境并相应法,于娈
坏位能生忧恼,故名坏苦。又由爱故令心
娈坏,亦名坏苦。五蕴一分是坏苦性,即八苦
信解品¶ 第 777b 页 T34-0777.png
中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皆是坏苦。舍受自相,
及顺舍受若根、若境并相应法,或于一时
由前二苦粗重所随,不离前二,无常易脱
所随逐故,名为行苦。不唯舍受独名行苦,
有漏五蕴全是行苦,即八苦中略摄一切五
取蕴苦皆是行苦。如
《唯识》第八缘生之中。诸
文不同,由退流故受此生死。或此不说
昔日退流,但总相言三苦逼迫受诸热恼。
经「迷惑无知乐著小法」。
赞曰:三合不肯修
大。愚痴名迷,犹豫名惑。乐小法故不肯
修大。
经「今日世尊一日之价」。
赞曰:四合化以二
乘。有二:初依佛语得之不多,后叙小情遂
以为足。此初也。「思惟」者,思修谛观。「蠲」亦除
也。蠲除戏粪断烦恼障,勤加精进多劫专
心,得至涅槃。「一日价」者,所获不多。大涅
槃体三大劫得,名无数价;今六十劫即得解
脱,岂非涅槃一日之价。又大涅槃三事圆满,
名无数价。今乃唯得解脱,不得大慧法身;
解脱之中唯得惑障解脱,不得智障解脱;
唯得离分段生死解脱,非得离所知障及
变易解脱,岂非涅槃一日之价。涅槃之体即
解脱故。
经「既得此已所得弘多」。
赞曰。此叙小情遂
以为足,穷贱心故。
经「然世尊宝藏之分」。
赞曰:自下第五示大
不悕。有三:初知我乐小,佛不说我得,故
不悕。二自得涅槃,谓已满足,故不悕。三但
为菩萨说,不正为我说,故不悕。此初也。「著
弊欲」者,乐恶悕求小乘也。佛知乐小,观根
信解品¶ 第 777c 页 T34-0777.png
未熟遂放舍我,不分明为我说我亦有佛
分,故我不悕。佛无不择舍,故择而舍我。
经「世尊无有志求」。
赞曰:自得涅槃谓已
满足,故不悕也。「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者,
初说方便权教,意显真实一乘佛之智慧。由
我已得涅槃价故,所以自谓满足已为大
得,不知实事佛之智慧,所以不悕。
经「我等又因无有志愿」。
赞曰:但为菩萨
说,不正为我说,故不悕。有二:初标、后释。
此标也。此说般若因佛智慧加持力故,随
我等辈为菩萨说,不正为我说,我等于此
故不志愿。故
《瑜伽》云「唯为发趣求大乘
者说诸法空」,正同于此。
经「所以者何真是佛子」。
赞曰:释第三不
悕。知我乐小,以方便力分明为我正说二
乘之法,不正分明为我等辈说,亦应宜闻
甚深般若。佛但奄含总相,随我宣说般若
等经,我等不知身有佛分、有佛种故真是
佛子修学般若。由此愚故,所以不悕大乘
法也。
经「今我等方知说大乘法」。
赞曰:下合今获
得。有三:初知佛不悭大乘故得,次知佛
唯以大乘化故得,后结领今得。此初文也。
初标、后释。文意可知。领〈方便品〉云「若人信
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
恶」故。今知佛不悭,但我自乐小,不能学
大乘。若有乐大乘心,佛则为我说,以不
悭故。「吝」音力进反,鄙吝也。若惜作吝,惜已
吝,故作鄙吝。
经「今此经中大乘教化」。
赞曰:此知佛唯
信解品¶ 第 778a 页 T34-0778.png
以大乘化故得。今此经中唯说一乘,故知
但以一乘为宗,不说一身以为宗也。昔时
毁呰声闻,但为化菩萨,令学一乘故。佛意
既然,故我今得,即领前言「如是皆为得一
佛乘、一切种智」故。今此本言「说于大乘」,今
此经中。亦有本言「说大乘法」,于此经中
义势相似。
经「是故我等皆已得之」。
赞曰:此结领今
得。「佛子得」者,菩萨所得一乘因果。我今闻经
发心求趣,如彼所得皆已得之,决定得故
名皆已得。菩萨昔时初发心位,如我今日,
彼既究竟得,故我亦然,名皆已得,理无异故。
法华经玄赞卷第六
保安三年五月二十一日书写了,法隆寺僧
觉印之。
同年十二月六日以兴福寺圆如房之本移
点已了。本者皆点本也,以朱书之也,为令
法久住、往生极乐。僧觉印为之。
大治六年辛亥正月二十九日丁卯申时奉
传授善明房得业已了。
摄释等皆见之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