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果,故今推问。
经「尔时比丘今当问谁」。
赞曰:众人实生
心惑也。是佛光明牒说因放光,神通之相
牒威仪中雨华、动地。外相众人共睹,所以
牒之生疑,入定非众所知,所以不牒为问,
以根、人、地并居下故不能测知佛之入定,
既不知入于何定,亦依何处以生疑,故不
问也。
经「尔时弥勒文殊师利言」。
赞曰:下第三段
双申两意发问先因有二:初长行,后重颂。
长行有二:此初双申两意。
经「以何因缘国界庄严」。
赞曰:此后发问
先因。「而有此瑞」,总也。「神通相」者,牒威仪中雨
华、动地。「放光明」等,牒说因也。弥勒挟自、他
以为问,睹外瑞而共同故,双牒瑞以生徵,
不牒入定以为问;外人不疑入定,下亦不
颂入定故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者,论总
解经意云:「种种佛国土者,示现彼国土中
种种差别,示现为化四众、六趣众生所现
秽国,及净妙国土无烦恼众生住处,为化
十地菩萨所现净国。于彼国土佛为上首
者,诸菩萨等依佛住故,佛于二国得自在
故。」长牒前文,所以所见之中先说佛为上
首。凡说重颂有十所由:一为利、钝两根,二
为前后两众,三为直、曲两乐,四为难、易两
解,五为真、俗两随,六为取、舍两分。
七为标、释两则(长行标、颂文释)。八为智、辨两殊(长行智无尽、颂
中辩无尽)。九为解、持两异(长行为解法、颂中为持法)。十为说、行
两别。颂此十曰:「利钝与
颂闻法,分二:初三颂半颂闻四辨,后三
颂颂闻三乘。此即初也。初半闻义无碍,
一颂闻法无碍,一颂闻词无碍,一颂闻辨
才无碍。义深名「微妙」,上乘名「第一」,义无碍
解也。教离垢染名「清净」,善顺人心名「柔
软」,法无碍解也。契理名「深妙」,应机名「乐闻」,
妙顺诸方名各于世界,词无碍解也。种
种因缘法之道理,以无量喻诸譬况也。法
喻双开略有二义:一照明佛法,二开悟众
生,辨才无碍解也。
经「若人遭苦为说净道」。
赞曰:此闻三乘,
声闻、独觉、菩萨如次配此三颂,「厌」音于艳
反,厌淤犹足而不欲复为也。有作「厌」于
盐反,饱也。
经「文殊师利今当略说」。
赞曰:此一颂半颂
见四众。因结于前,便明睹彼四众修行得
道相状众多。「见闻若斯」结前所见,「及千亿
事」明见四众。今此经中宗明一乘,不能具
列馀四众行,故例众多。「我今略说」,上明声
闻、下明菩萨,即乘差别。
经「我见彼土而求佛道」。
赞曰:下三十一颂
半颂行菩萨道,分三:初一颂颂种种因缘,
次十七颂颂种种相貌,后十三颂半颂种种
信解。前长行中以外缘内行说凡至圣阶
降先后,今颂先依外缘、后明自行,自行以
胜劣为前后,相貌者十地无漏有漏杂修,
次第修六波罗蜜行,信解者唯有漏修,乱修
非次第,胜劣既殊故前后别。然修六度略
有三位,见道以前,初劫之中,于一行中唯
经「又见佛子而击法鼓」。
赞曰:此二颂颂
二智。定慧具足,根本后得二智满故。后得智
中以喻讲法,讲法有四意:一欣乐说法,二
化诸菩萨不化二乘,三破十魔众,四而击
法鼓。击法鼓者开权显实,至下当知。魔罗
云破坏号也,略云魔。名波卑夜,云恶者,
波旬讹也。
《杂藏》中佛说魔军有十,今为颂
言:「欲、忧愁、饥渴, 爱、睡眠、怖畏, 疑、毒、
及名利, 自高轻慢彼, 汝等军如是。 一切
无能破, 我智箭定刀, 摧坏瓶投水。」
或正智击真如、后智击俗理,说法发响令
众得闻,此六度中皆具二利。然以布施唯
明利他,后慧通彰二利,中四但说自利略
无利他之说,实非无也。
经「又见菩萨不以为喜」。
赞曰:下二颂八风
不动,三悲接物。二颂如次,此八风不动。「宴」
音焉见反,安也息也。有作「晏」字,焉涧反,亦默
也。八风者:一利、二衰、三毁、四誉、五称、六讥、
七苦、八乐。今此但举于四生喜,得财、位、名、
利。面赞为誉,背赞名称,适悦名乐。于此
四中菩萨不以为喜,恭敬之言义贯通故。
翻此四种衰、毁、讥、苦亦不生忧,身心寂
然语言宴默离八风故,此如
《瑜伽》第二袟
解。
经「又见菩萨令入佛道」。
赞曰:此三悲接
物。悲谓拔苦,有情缘悲缘有情起,行有多
种生亦无穷,偏举一行济重苦生,故言放
光济地狱苦,馀二悲行:法缘、无缘,准此亦
成,下当具显。
雁堕知事之前,龙生伊兰之树,瓶随所欲,
律仪为本故也。
经「又见佛子以求佛道」。
赞曰:此一颂半耐
怨害忍。少得谓多得,名增上慢。恃族姓、色
力、聪睿、财富、道德、名誉,得高胜他遂行打
骂。菩萨以五种观皆悉能忍:一亲属想,二
唯法想,三有苦想,四无常想,五摄受想。颂曰:
「应观彼害者, 亲属、唯有法, 有苦、及
无常, 摄受、故应忍。」上来略标,并广如《幽
赞》,恐繁不述。「捶」音之累反,击也。「打」音顶。
经「又见菩萨以求佛道」。
赞曰:此二颂定。
所离有四:一戏谓分别戏论,二笑谓谈谑,
三离自愚痴,四离恶眷属,离亲属寻故。
不离有二:一翻第四亲近善缘,二一心除
乱翻前三种。故
《遗教经》云:「汝等比丘,当离
愦闹独处闲居,思灭苦本。若乐众者即受
众恼」,广说如经。
经「或见菩萨求无上道」。
赞曰:此五颂施。
分三:初三颂四事施,次一颂上妙施,后一颂
意乐施。「四事」者,饮食、汤药、衣服、卧具。「肴」者,
非谷而食之曰肴。「肴」𦵔也,应作「肴」字。食也
啖也。菜之类是。亦云豆实。「膳」具食也。今时美
物亦曰珍膳,俗解肴膳肉也。今则不然,菩
萨设以供养佛故应为「膳」字,有作「肴膳」非
也。「旃檀」者,赤谓牛头栴檀,黑谓紫檀之类,
白谓白檀之属。上妙施中,父、母,病法师,最
后身菩萨;设非證圣者,施果亦无量。又云
若有戒足虽羸劣,而能辨说利多人,如佛
大师应供养,爱彼善说故相似故,以清
造塔胜。初中复二:初四颂菩萨供养,后一
颂八部供养。菩萨供养复二:初一颂供养
舍利,后三起塔。准此颂文,长行应言供养
舍利起七宝塔。此初也。
经「又见佛子宝铃和鸣」。
赞曰:此三颂起
塔:一颂数,一颂量,一颂严。〈菩萨地〉说:「若佛
灭后造一或多佛制多等而为供养,当获
无量大福德果,受大梵福,无数大劫不堕
恶趣,亦获无上菩提资粮。」梵云踰缮那,
限量义,讹云由旬。
《俱舍》颂云:「极微、微、金、
水, 兔、羊、牛、隙尘, 虮、虱、麦、指节, 后后
增七倍, 二十四指肘, 四肘为弓量, 五
百俱卢舍, 此八踰缮那。」十六里馀,若依
馀经乃四十里。 「纵」音即容子用二反,竖也。
「广」横也。古为从字,切韵唯有纵、踪、䡮三字。
有本作「从」,不知所出。俗解南北曰纵,东西
曰横。 「露」谓不覆, 「幔」谓覆也。显所庄严
或露或覆,下宝塔品当具释之。此明报土
宝塔之量,上位所见;不尔,此洲讵安多塔?
有云幔幕也。在傍曰帷、在上曰幕,幕覆也。
露谓覆露,同诸经文,珠交露盖。有作「缦」
字,缯帛无文,非是幔体。「宝铃和鸣」声和调
也。
经「诸天龙神常以供养」。
赞曰:此明八部
供养。
经「文殊师利其华开敷」。
赞曰:此二颂结
造塔胜,因造塔故国界殊特,塔迥高严,
众宝䌽饰,如天帝释圆生树王花开之时,
瑞严绝比,迥光诸树,故以为喻。
因也。八大义者,经有五句,论有八句,应言
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击大法鼓,不断大
法鼓,建大法幢,燃大法炬,吹大法螺,演大
法义。论中第七方说不断大法鼓,今以义
推故第四说亦不相违。雨大法雨,二皆宇音,
或初芋音。吹有二音,昌为尺伪二反,今从
初反。「螺」音落过反,水虫也,或作蠃字。论云:「疑
者断疑,即欲说大法欲破先疑住外凡
位令进修故,已断疑者增长淳熟彼智
身故。即雨大法雨,先住内凡而无疑者,
滋善萌芽令入圣位欲增善故。」此本论意
上下相连钩锁相起以释经文,下皆准知。
论云:「根熟者,为说二种密境界,谓声闻菩萨
二密境界,二句示现,即击大法鼓、不断大
法鼓,以远闻故次第配之。」即明今者开
往声闻乘为权密境界,显今所说菩萨乘为
实密境界,名二密境界,令根熟者舍权取
实,故论云:「入密境界者,令进取上上清净
义故,即建大法幢,建立菩提妙智极高显
故。犹如于幢由知权实有舍有取,行大
乘行得菩提智离障净故。」论云:「进取上上
清净义者,进取一切智现见故,即然大法
炬。」既得真智建立菩提,照于真境證涅
槃故,如炬照物。论云:「取一切智现见者,
为一切法建立名字章句义故,即吹大法
蠡,既得真境必须说教义,教诠一切法故,
名为一切法建立名字等,如俗作乐,曲
终满位吹大螺吼。今既得果事圆满位,
为他说法亦复如是。」故
《涅槃》说「吹贝知时」。
可称不可量者,示现过彼阿僧祇劫不可
得故。」梵云阿僧企耶,讹云阿僧祇,言无数
也。
《俱舍论》说:「第五十二数,从一积十至此
数极,名阿僧祇,本数六十,馀八传忘。」《华严
经》说百二十数,此乃第一百一十二。劫腊波
略名为劫,此云分别,时分分别之义。「不可
思议」者,过情计之境。「不可称」者,过言议境。
「不可量」者,非喻算境。今经云「无量」者,过算
分喻分。「无边」者,过时分。「不思议」者,过情计分;
即同
《般若》过四分也。〈菩萨地〉说劫有二种:
「一日夜年数,二阿僧祇劫」。
《瑜伽》复说:「或说一
增减为一劫,谓饥馑、疫病、刀兵;或有二十
劫为一劫,谓梵众天;或四十为一劫,谓梵
辅天;或此六十为一劫,谓大梵天;或此八十
为一劫,谓火灾劫,少光天数此寿命二劫;
或七火方一水灾劫,谓极光净天;或八七火、
一七水灾方一风灾劫,谓遍净天。数此至
不可数为一阿僧祇。」凡经此三大阿僧祇
劫修因方得作佛,并贤劫等合有十类劫
之差别。古
《摄论》文或地前分三,十地各分
三,合成三十三阿僧祇劫,七地已前为小,
八九十地为中,地前为大。虽有此等劫量
不同,今依本论,法华一会所说诸劫多依
五种:一夜、二昼、三月、四时、五年。今依无量
无边不可思议之阿僧祇年,非馀大劫也,欲
显诸佛无数大劫时一出故,文殊所见极
大远故。
经「尔时有佛佛世尊」。
赞曰:此赞佛名号
希。「日月灯明」是别名,「如来」已下是通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