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玄论-隋-吉藏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3b 页


法华玄论卷第九

胡吉藏撰

*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河西道朗云。上来开三显一明法华体竟。从
此去辨果门。谓法身常住理非存没。注解云
道非存亡古今一揆。然则裂地诵塔以表双
林非灭。交莚接向微显丈六非真。生公意
亦同矣。印法师云。上来明三乘之教为权。
一乘之言为实。自此以下至神力品。明形权
身实。王宫非生双树非灭。此品始开其端。又
亦證上所说至当之极。亦督时会宣通上之
所说也。光宅云此品證上所说不虚。命觅
弘经人也。

评曰。初三师但为开后。光宅唯
为成前。印公则两而兼之谓结前开后。考经
始终印释为长矣。

问。云何證前云何开后耶。

答。成前者證上所说不虚。上三周说明一
乘体竟。法师品明受持乃至书写生无边之
福。谓一乘用。体用既周宜證说。又三周说
明慧。五法师明福。福慧既圆故须證也。又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3c 页 T34-0433.png
三周辨所通之法。五法师明能通之人。人
法既圆须證说也。

问。證有几种。

答。一切證
说凡有二种。一人證二瑞相證。多宝浮空分
身向集即人證。灵塔涌现谓瑞相證。华严中
诸菩萨说法竟亦有二證。十方菩萨来谓人
證。雨华动地为相證。今佛说经竟。还以佛
依正二果为證成也。

问。何故须證耶。

答。一
乘难信。恐释迦化偏。故古佛證显诸佛道同
非释迦偏化也。又既说穷理之法必感非常
之瑞。瑞中之大者莫过三世佛集。时会见之
则未信者信已信坚明。又多宝涌现及十方
佛集。共叹经福重。命人弘宣则始心终行莫
不受旨。如是等义故證前也。开后者上来
开三显一明教权实已竟。今次显如来身方
便身真实。从现塔至寿量略明三义。一者
明多宝灭既不灭。则知释迦生亦非生。欲
显不生不灭为实身。生灭为方便。则开身
方便门显身真实义。二者集分身开本一迹
多。既互相为分身。则知彼此皆是迹。彼此
皆是迹必有统一之本。故本一而迹多。迹多
故开身方便门。本一故显身真实也。三者命
觅弘经之人。因此则有持品。乃至他方菩萨
奉命弘经。如来便得止其宣持。显下方菩萨
广开寿量久已證常也。

问。何故但明此三。

答。显身是常必具三义。一者体无生灭。二唯
一法身。三本来是有。备此三门常义乃圆矣。
此据理释之。又虽有三义束而成两。体无
生灭唯一法身。则常义已。现但未知为始
證常为久證常。故说寿量明久已成佛也。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4a 页 T34-0434.png

问。但明现塔證所说不虚。唯应如光宅所明。
云何用此开于本迹。

答。下偈云多宝如来及
与我身。所集化佛当知此意者。夫圣人言
近而意远不可齐事。而求之佛恐寻言失旨。
故唱当知此意以惊悟之耳。若意唯存受持
弘宣者。则已显之于言。岂曰此意难知。复
何烦唱言当知此意也。又若现塔但为證前
说者。何烦放光集佛开塔并坐。意在何耶。
故知皆为开本迹耳。

问。此乃是多宝本愿。
开我塔必须集分身佛。亦非表本迹义也。

答。若不詑多宝愿。何由得集分身佛明本迹
义耶。当知此意显于兹矣。又多宝实有此愿
所以然者。诸佛各有誓愿。如身子成佛愿于
净土而说三乘。多宝本愿因此塔以开本迹。
以惑者皆谓。居在塔者必是身已灭亡。故寄
塔以表法身常住也。

问。若尔一切佛皆得以
塔涌开于本迹。何止多宝耶。

答。实如所问。
但多宝即以此事为愿故开本迹也。又所以
明多宝愿者。以塔现故寄古佛以明法身常。
以本愿故集化身以显本一。以事约而理周。
盖是至人之善巧也。又示多宝因果愿行皆
悉益物。明塔现谓果益物。举本愿谓因利
缘。又涌塔赞叹谓。行益物称于本愿谓愿利
缘。又多宝塔涌现则古佛降莚。以本愿故化
身云集。时会奉睹则起奇特心。尊敬法华广
植诸善。有斯大益故称本愿也。

问。何以之
證涌塔是密开本迹耶。

答。初但寻法华文义
已显。后见华严法界品四十一卷。善知识中
有安住长者。得不灭度法门。见过去诸佛皆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4b 页 T34-0434.png
不灭度。开栴檀佛塔户即得三昧智。过去佛
不灭。即法华开塔不灭宜为符契。论舍利
有无义。

问。首楞严经云本愿力故现法。尽
三昧力故示碎身舍利。大品即释此经云。
如来碎金刚身作末舍利。此二经明有舍利。
新金光明云。假使水蛭虫口中生白齿。如
来身舍利毕竟不可得。乃至鼠登兔角梯食
月除修罗。如来身舍利毕竟不可得。此经无
舍利。有无相违云何领会耶。

答。有无之言
既是佛说。理无违背。初明有者据佛迹身。
后明无者就法身也。又前明有者示同凡夫
二乘。故明此身从业报起故有舍利。后明无
者不同凡夫二乘。明如来之身是幻化。身非
实业报生无身骨也。又大经云。吾今此身即
是法身。非是血肉之所成立。若不二而二故
开二身。法身无舍利应身有舍利。二而不二。
即此身名为法身。故无舍利也。

问。大经金
刚身品云。虽不常住非念念灭。此是何身。
若是法身即应常住。若是应身应念念灭。
云何而言虽不常住非念念灭耶。

答。以此问
二身义者难可会通。今所明者以四义通之。
一者明如来身者即是中道。非念念灭故非
无常。亦非常住故非是常。非常非无常即中
道身也。又非常故不同虚空。下云常法无知
犹如虚空。如来有知。是故非常。非念念灭不
同有为。故如来身非为无为也。又同众生故
非是常住。异众生故非念念灭。故如来之
身不可思议也。又存不为有故非常住。亡
不为无故非念念灭。故如来之身非有非无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4c 页 T34-0434.png
也。

问。小乘明舍利是金刚。与大乘何异。

答。小乘谓骨是金刚。肉非金刚以伤出血故。
大乘明一切坚满故皆是金刚。无有能伤佛
身肉者也。

问。世间金刚以羊角碎之。舍利
金刚可得尔耶。

答。不也。唯有如来入金刚
三昧。出世间道力能破此身耳。世间之物无
能坏者。

问。全身碎身何所表耶。

答。此事适
缘。但多宝全身欲表法身常恒。释迦碎质
示应身灭度也。

次论塔表义。

问。多宝佛开
本迹二身。塔何所表耶。

答。就事中明依正
二果。如前说也。言所表者塔表成人之万德。
佛表万德所成人。

问。涌出表何义耶。

答。略
明二义。一表能化隐显适缘。缘感则显缘谢
则隐。如日喻品明山障故隐无障故显。此经
云。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即缘感故出。
是诸众生类过阿僧祇劫不闻三宝名。无感
故隐。与大经不异。不应云彼经明常住此教
无常也。二者所化众生佛性涅槃本自有之。
如塔在地下裂地而出。涅槃本有。烦恼覆
故不见。烦恼地裂则便显现。如生公之说也。
论集化佛。

问。何故放光通照十方。然后化
佛乃集。

答。不光照而忽集即是当时化作。
而十方无有实佛便不得显迹多本一义也。
又若不放光照即无因缘。故佛不得集。今
会集佛必有因缘也。

问。何不集馀十方佛。
而集释迦分身耶。

答。集馀佛者不得显释迦
是应迹也。又欲显二种本迹。以多宝并坐
显十方诸佛如来同共一法身。又集释迦分
身故显一佛自有本迹。

问。集分身佛为显释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5a 页 T34-0435.png
迦之与化佛皆是迹。为偏显释迦是迹耶。

答。通具二义。别则正显释迦为迹。所以然者。
自昔已来执二乘为实教。丈六为真身。上已
明二乘非实教。今次显丈六非真身。净土中
不必有此二执。故偏显释迦也。

问。云何以
化佛显释迦为迹耶。

答。上已说之今当更
解寻本迹义者必本妙而迹粗。而今乃以释
迦之粗为本。净土之妙为迹者。则知释迦非
复本矣。释迦既非复本则丈六非真身也。又
一事之中得双显二义。以释迦指净土为化
迹。则净土佛非实身。释迦之粗必非妙身。则
知释迦亦为迹矣。是以二身皆悉是迹。然后
始知法身妙极为化之本也。论变土义。

问。
何故不但一集佛一变土。而三集三变耶。

答。就事言之一集一变则昧不觉土旷佛多。
今令觉知佛多土旷。故三集三变也。又诸佛
常用三事如三试等。又有所表者。以心垢土
秽心净故土净。三根众生心垢应净故三变
土也。

问。是何等心垢耶。

答。谓丈六为实身
生灭为至极。此二乘曲见即是垢也。

问。何
故唯留此会移诸天人置于他方耶。

答。此会
之众有三因缘。一者久积净心应见净土。二
积见佛因缘应见多佛。三应闻本迹皆得领
悟。如分别功德品十二种利益。故留此会也。
其馀人天无三因缘故移之也。

问。何故不即
令在座不见净土。如华严入法界品广明净
土。二乘不见耶。

答。亦是显有因缘者故住。
无因缘者故移之。若不移之则此义不显也。
华严欲显二乘不能见故留之在会。若移之者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5b 页 T34-0435.png
或言二乘能见菩萨事也。

问。今亦应留人天
令在会不见。

答。华严中二乘人初不见。后承
佛力故见。今此人天都无见义。故移之欲显
四净义。一化主净。二土净。三教净。四徒众
净。不移人天者则众不净也。

问。明土净既变
土令净。何不变众令净耶。如净名会一切大
众悉皆得见坐宝莲华。

答。此众罪垢何由得
然。维摩之会此是应悟者耳。

问。寿量品云吾
净土不毁。今何故三变而成净土耶。

答。净土
多门下明异质同处义。故净土不毁。秽土
被烧。今明同质同处义。故三变而成净。同
质者一净质。一处者无两质共处也。

问。何
故尔耶。

答。今表众生心垢应变而成净故土
变。又表佛身既非复实身。则正果变故依果
亦变。以依果既变表正果将变也。下时众谓
佛无常国土磨灭。故明常在灵鹫山净土不
毁。明义不同故有变不变也。又有四句。一
土净人净。如化佛将一菩萨来净土中也。
二者土净人杂。如娑婆土净而会有五乘之
众。三土杂人杂。四土杂人净。此已如身子
章明也。

问。将一菩萨及在树下居狮子座皆
何所表耶。

答。世界悉檀法应如是同来影
向。座以安身树以覆体。遣使问讯故将一侍
者。若有所表者法身不二。故侍者唯一。

问。
若尔下云地涌既有多众。应表法身是多不
耶。

答。下方明众多者显久已成佛。故所化众
多也。树以立为义。今明开宝塔树立法身
也。昔惧物起谤故不得显寿长远。今道缘既
发故喜无畏。所以居树师子座也。

问。此品多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5c 页 T34-0435.png
宝三过发言。有何益耶。

答。初明塔涌。欲表
非是孤坟有灵觉故发声也。次开塔竟复发
声者。前虽发声犹未见形。恐前所发者非是
佛声。故现形表口自发声。最后发声者。多
宝不灭虽彰释迦不生未显。故携之并坐欲
显释迦不生故复发声也。次论提婆达多品。

有人疑此品都应非次第。或非佛说。今明
不然。定是次第亦是佛说。晚见论云。为调
达受记显如来无怨心。故当知是佛说也。
次宝塔品后者密开本迹。有二种。一者就
佛事而开本迹。即是宝塔现分身集也。二
举例密开本迹。即此品是也。调达迹身恶而
本非恶者。释迦迹示生灭本实不生灭也。又
此经云开方便门示真实义。非但开一种方
便门。通开一切方便门示一切真实义。从
经初来至宝塔品明约善开方便门显真实
义。今就恶明开方便门云真实义。一切三世
十方佛菩萨不出善恶违顺二方便。如释迦
等为善方便用。调达为恶方便用者。不言
昔是方便。故方便门闭。今开是方便门。故
方便门开恶既是方便。善即是真实也。如此
善恶皆欲引众生归善。故若违若顺皆顺也。
又大品云有威仪非威仪。非威仪即变常合
道。摄大乘论中明菩萨作。具足十恶五逆。

问。菩萨作十恶五逆为实作为变化作耶。

答。
具二作也。一者化杀。如金刚神杀童子。二
者实杀。如杀五百婆罗门。所以须实杀者。
摄大乘论云。菩萨更无馀方便度之。唯应有
杀可以度之。故行杀等事也。又束此二方便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6a 页 T34-0436.png
归非善非恶不可示也。而能善能恶即妙法
华用也。又以三种方便。一者凡夫方便。二者
二乘方便。三者大乘方便。调达为重恶谓凡
夫方便。富楼那等现声闻为二乘方便。释迦
为佛方便。上来已开二方便门。今次开凡夫
方便门故说此品。又发三迹。初发多宝灭迹
明不灭。次发释迦生迹明不生。后发调达恶
迹明非恶。又难曰。言释迦昔无常今无常。
亦应调达昔恶今犹恶也。若昔说调达恶今
发迹故明非恶者。释迦亦然矣。又昔记调达
当成辟支佛。今开调达久为大行。则昔方
便示小而实是大者。当知释迦实常示现无
常耳。又说此品者为欲成叹经劝人弘宣故
来。上品已明往古多宝佛自来俱共说法华。
明福深功重劝人弘宣。今释迦复引调达为
證。明调达过去世为我说法华经。故今得
成佛。是故法华功用难思议。应须受持。提
婆达多此言天热。提婆言天达多名热。初
生之时天人心热。以其将造逆罪故。斛饭王
之子阿难之兄。从所说之人为名。故以目品
也。

问。昔明调达造三逆罪。其事云何。

答。
释论云。佛初成道度结发梵志千人。后还本
国。诸弟子虽得道迹而苦行。来久容色燋悴
不光显。世尊父王即敕国中豪贵子等应尽
资之身并令出家。调达于时入道而无信心。
但欲学通不欲求佛道。得通已后遂便失之。
求徒众佛不许之。于是遂造逆罪。初则破
僧。以犯戒人不得破僧。故知前未犯馀罪而
前破僧破。僧已后次推岩厌佛。金刚神以杵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6b 页 T34-0436.png
掷石。石破伤佛大指出血。故次出佛身血。
华色比丘尼得罗汉果见其伤佛指而呵责
之。调达以拳打比丘尼。尼眼出血死。故次杀
罗汉。具三逆罗。次第如是也。此中释调达
造逆次第。与律中明不异也。论本迹义释
寿量信解等品。

问曰。信解品云。长者居师
子座眷属围绕。乃至脱珍御服著弊垢衣。
此约何义明于本迹耶。

答。有人言严饰上服
譬法身。著弊垢衣喻隐本垂迹。

评曰。今以
四义推之非法身也。一者大士。入法身之
境形不可以像测。心不可以智知。今明眷
属宗待则形有方所。罗列宝物譬阐扬道教。
既是言像之域知非法身。二者旧经师云。
中止一城譬垂迹作佛不废家业化诸高行。
若是法身斯言失矣。三者唤子不得远领方
便品一乘化物不从。上既显迹今何犹领本。
四者唤子不得近领譬喻求子不得。前既是
门内长者今云何喻城外法身。以此详之义
可知矣。复有人言长者处师子座喻寿量之
本。著弊垢衣譬从本垂迹。

评曰。虽有新通
犹滞故难。旧明中止一城既是应迹作佛。
今处师子座云何乃喻寿量本耶。请更研辨
之。求子不得而家业不废。家业不废正是迹
身化物。非本地导缘。又此譬忍土成圣。不可
遥指他方。又今明。即世垂应复非前世作佛。
进退往论竟是何身。今所明者凡有三身。一
法身二舍那身。三释迦身。其父先来求子
不得。譬法身觅大机不得也。中止一城家业
不废。譬舍那身初成道时。二乘大机虽复未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6c 页 T34-0436.png
热。而菩萨道缘已成故初登正觉化诸高行。
如文广说之。宗亲侍卫乃至罗列宝物者。皆
指华严为诸菩萨说大法也。脱珍御服著垢
弊衣者。隐舍那之本示释迦迹化于二乘也。
此三身即是次第。前明法身。法身次垂舍那
之迹化诸大行。舍那次示释迦之化引于二
乘。

问。何以知有三身。

答。即以前推义可知
也。又梵网云我今卢舍那方座莲华台谓舍
那身。周匠千华上复现千释迦谓释迦身。必
知有法身。此同信解品意也。又摄大乘论明
三身。一法身二应身三化身。法身唯佛见。
应身应菩萨。化身化二乘。与法华信解全同。
又像法决疑经具明三身。上已引竟。亦同
信解。又华严性起品譬如日出前照高山次
及中下。如来出世前化菩萨。次化二乘。与
信解相符。又大经日喻品明。日有三时冬日
最短。喻二乘所见。春日处中譬大士所睹。
夏日最长喻明唯佛睹佛其寿无量。亦有三
身之义与前大同。

问。未开近显远。云何已
领三身。

答。上三周佛已略开三身。三根声
闻亦略领本迹。如释名中辨之。又法华之前
已明本迹。如净名佛身无为无漏之说。大品
去来无去来之文。但昔闻未悟。今因法华始
知领解。故作此述。之如昔闻大品付财不
悟。今因此教方复领解。又昔在华严座有类
盲聋。今悟一乘方得净眼。故见舍那。又化
菩萨名舍那。今成菩萨云何不见。又以理言
之此等皆为权行。又是化人为欲调伏众生。
显发密教恐实行之流闻后长远乖其本情。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7a 页 T34-0437.png
故豫领本迹二身。逆闻寿量故托领解密助
阐扬。例如初品弥勒之疑文殊之决。明古
佛说之于前释迦将敷之于后。逆杜疑谤之
萌豫开一乘之旨。论寿量佛义。

问。信解品
明三身者。寿量品论何等佛耶。

答。有人言
是金刚心耳。犹未成佛但任持三昧故延之
使长。为广度物也。故下文云。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祇劫。

评曰。经言久已成佛而言未成
佛。公于我前违反我语。如来三诫恐时会惊
疑。岂徒然哉。又昔尚明已登大觉。今言犹
未成圣则昔胜今劣。岂可然。

问。若非后圣
则应凝然常住。下云复倍上数犹是无常。
故知应未成也。

难曰。若未常住则未度五百
何故闻度五百而即信。明已成而未受。又难
若度五百而未常。亦应未度五百即是常。若
未度非常。则已度是常矣。又经言佛度五百。
而言未度者。昔明佛度三百。亦应未度。若
昔言广三百佛实度者。今亦应实度五百也。
若顺经故遂度五百。则已免三相。何事非常。
今所释者。寿量品亦具则三身。法华论云。
王宫现生伽耶成佛名为化佛。久已成佛乃
至复倍上数故名为报佛。如实知见三界之
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明法身佛。但三身
不同。若法华论明三身者。以佛性为法身。
修行显佛性为报身。化众生义为化身。若摄
大乘论所明。隐名如来藏。显名为法身。则此
二皆名法身。就应身中自开为二。化菩萨名
报身。化二乘名化身。或云化地上名报身。
化地前名化身。地论法华论是菩提留支所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7b 页 T34-0437.png
出。摄大乘是真谛三藏所翻。此三部皆天亲
之所述作。而明义有异者。或当译人不体其
意。今欲融会者。众经及论或二身或三身或
四身。今总束为四句。一合本合迹。如金光明
但辨一本一迹也。故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
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二开本开迹。如五凡
夫论明有四佛。开本为二身。一法身二报身。
法身即佛性。报身谓修因满显出佛性。开迹
为二身。化菩萨名舍那。化二乘名释迦也。
三开本合迹。如地论法华论所明。开本谓二
身。谓佛性是法身。佛性显为报身。四开迹合
本。如摄大乘论所明。合佛性及佛性显皆名
法身。开迹为二。化菩萨名舍那。化二乘名
释迦。此皆经论随义说之。悉不相违。众师不
体其意故起诤论耳。

问。常无常云何。

答。亦
四句。开本合迹即是开常合无常。合本开迹
合常开无常。本迹俱开即常无常俱开。常有
法报二身无常有应化两佛。本迹俱合即常
无常俱合也。

问。经说云何。

答。华严梵网像
法决疑大涅槃及法华信解品。此等诸文皆
明法身常应化身无常。与摄大乘论同。法华
寿量品可具二义。寿命无量劫久修业所得。
此是报佛。即名常乐法身也。纯化菩萨名为
舍那者。如化千世界微尘菩萨无有凡夫二
乘。此可名舍那。无常身也。若化二乘及三
乘杂众名释迦。化佛也。捡众经与诸论皆不
相违也。

问。三身有几名耶。

答。经论列名不
同。或法身舍那身释迦身。又名法身报身化
身。又名法身应身化身。又名佛所见身菩萨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7c 页 T34-0437.png
所见身二乘凡夫所见身。

问。此等名字出何
文耶。

答。初出梵网经。次出像法决疑金刚
波若论。次出摄大乘论说。次出涅槃日喻品。
三时短长之异如佛菩萨二乘所见不同。经
说异名意犹一也。

问。何故但明三身。不多
不小耶。

答。若就法华论明三身者。佛性隐显
为二身。化他为化身。二身为自德。一身化他
德。又约摄大乘论明三身义。员不得多小。
法身为自德馀二身化他德。化他中自有二。
一者化菩萨身总名舍那身。二者化二乘身
名释迦身。所化虽多不出大小也。又化净
土缘为舍那。化秽土缘为释迦。化处虽多净
秽摄尽。又纯化菩萨为舍那。杂化三乘为
释迦。所化虽多不出斯二也。又华台世界为
舍那。华叶国土为释迦。又本为舍那迹为释
迦。能化虽多摄唯本迹。又酬因义名舍那。
舍那名报佛。化物既名释迦。释迦化佛。又
初成道为舍那。成道已后为释迦。

问。何故
尔耶。

答。初成道时大缘已热堪受大化。故
现舍那在前化之。小乘未热待后方化。又
化时长为舍那化时短为释迦。

问。云何尔耶。

答。经师皆言华严是顿教。唯初成道说之故
化时短也。后从鹿苑至双林皆是渐教。故渐
教时长。今请难之。华严七处八会。初一会可
言初成道说之。七会六处云何亦是初成道
说耶。又第八会入法界品在祇洹说之。初成
道时未有祇洹。亦无声闻。云何第八会在
祇洹说之。又列五百声闻耶。今所明者。释
迦化短舍那化长。可具五义。一者释迦化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8a 页 T34-0438.png
身住世八十。舍那报身寿命无量。二者释迦
秽土劫火所烧。舍那净土三灾不毁。三者释
迦但化杂缘。杂缘寿短。舍那纯化高行。高
行寿长。四者释迦说教小。舍那说教多。五
者释迦劫短。舍那劫长。如云忍土劫短弥勒
劫长。此出华严文五事推之。则释迦化短舍
那化长。以舍那化长故从初成道乃至释迦
涅槃而舍那不灭。若尔岂但初成道说华严
耶。此是不二。二开二身不同。又随二缘故见
两佛为异也。像法决疑言。或见我涅槃或见
我为报佛为百千释迦之所围绕。则知释迦
涅槃时舍那犹存也。

问。大经云。我初成道
时已有菩萨曾问此义。当知初成道时即是
释迦云何以长者喻舍那。

答。二佛有一义有
异义。一义者如华严名号说。或名释迦或
名舍那。两佛异义者。如梵网本迹不同。又
华严中二乘但见释迦不见舍那。又如像法
决疑。明二佛为异也。

问。既具有一异义。
何故偏以长者喻舍那耶。

答。已如前说。穷
子所见著弊垢衣。正就隐本垂迹。故偏就二
佛异义论之。若是一佛则失斯意也。

问。若
以长者喻舍那者。付财之时见长者豪贵。
二乘之人应见舍那不耶。

答。譬意不同不
可一例。初就隐本显迹故分二佛之异。付
财之时欲以大法密教二乘。不明本迹。不得
为例。

问。付财长者不喻舍那譬何等佛耶。

答。还譬释迦。所以然者。本以菩萨所见名舍
那。付财时二乘未悟。犹是释迦也。

问。若是
释迦与著弊垢衣长者何异。

答。前譬释迦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8b 页 T34-0438.png
说小乘教。今譬释迦说大乘教是故异也。

问。何初成道时喻舍那。今喻释迦耶。

答。垂
释迦迹有渐化之义。初说人天乘次说二乘
后说大乘。若初成道具足说大法者名舍那。
故初譬舍那后喻释迦也。

问。前云化二乘为
释迦。化菩萨名舍那。若尔释迦不应化菩萨。
何得波若已上至法华皆明化菩萨耶。

答。前
云化二乘名释迦。化菩萨名舍那者。此一义
耳。又杂化三乘为释迦。纯化菩萨名舍那。
故无过也。

问。唯是一长者何故三种喻耶。
初明长者豪贵等此喻舍那。次明长者著弊
垢衣喻释迦偏化二乘。后明长者付财喻说
大乘法耶。

答。此三皆有其义。初明化菩萨
故喻舍那。次偏明化二乘故喻小乘佛。付财
之时正明说大乘义故喻大乘中释迦也。

问。
大乘中释迦何故非舍那耶。

答。纯化菩萨为
舍那耳。大乘佛有三乘杂众。复是对小明大
故犹是释迦也。又示唯是一长者随缘所见。如
唯一佛。或见舍那或见。为释迦或见二佛异。
或见犹是一佛或见是应身或见为法身。二乘
之人昔并未悟今方解了耳。是故此文或作
二佛异譬或作同譬也。

问。前文明法身不说
法。何故释论云法身亦说法耶。

答。释论明。
法身者望华台舍那丈六释迦为法身耳。若
望究竟法身犹属迹身。何以知然。经云隐名
如来藏。显名法身。唯佛能见十地不睹。释
论所明犹化菩萨。则菩萨见之故知属应身。

问。法身佛何故不说法耶。

答。唯有二缘。一
菩萨则报身化之。二声闻则应身化之。法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8c 页 T34-0438.png
身唯佛能见故不说法也。又法身名相斯绝
岂有音声说法。说法之事皆是应身。

问。法
身既不化物何为法身用。

答。法身为化物之
本故有大用。又三身为二德。法身是自行德。
馀二是化物德。要具自德后能化物也。

问。
依像法决疑及摄大乘论。何故法身不名报
耶。

答。法身不生不灭本自有之如经言。隐
名如来藏。显则名法身。法身岂修因所得耶。
故知法身非报。今示行因得果果起酬因故
名为报也。

问。化身亦修因得。何故非报耶。

答。通义亦然。但化身从报身起故非正酬
因义。报身正酬因义故名报也。又化身既为
化二乘。此身既劣非是胜报。故不名报身也。

问。报佛定是常为无常耶。

答。前已论之。
今当更说。地论师云。报身是常。所以然者。法
身即是本有佛性。报佛为修因所得。佛性显
故名报身。即是始有。亦是性净方便净义。
若据此明报身。报身是常者此不违法华论。
地论金刚波若论等宜用之。若云舍那是报
佛而言舍那常者。五义不可。一者像法决疑
经云。或见我为报身为千万释迦之所围
绕。则舍那为报身。既云为千万释迦围绕。
岂是常身耶。二者菩萨戒经明。我今卢舍那
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常无
方所岂偏在华台。三者华严经盛明。舍那坐
道场菩提树下成佛眷属围绕。云何是常身
耶。四者法华经明。长者尊豪宗亲侍卫。然
后脱珍御服著弊垢衣。示释迦形。云何长
者实是常身。五摄大乘论化菩萨故示报身。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9a 页 T34-0439.png
化二乘故示化身。法身佛不化云何以化菩
萨身为常身耶。

问。云何通耶。

答。有二种报
佛。法华论明报佛是常。摄论及众经明报佛
是无常。故不应偏用。

问。馀二身但是无常。
亦得是常耶。

答。义有通别。通而为论三身
皆常。法身无始终不生灭故常。以有法身常
化菩萨而无息时故应身亦常。化二乘亦无
息时故化身亦常。但于此缘息彼缘不息故
言灭而实不灭也。如华严云。譬如大火遍烧
诸草。此处草尽故言火灭。彼处草不尽故言
不灭也。

问。报身何故一化身则多。如舍那
唯一释迦则多耶。

答。通则例也。而今舍那
唯一释迦则多者。略明三义。一者据本迹
分之。舍那为本故不二。释迦是迹故不一。
如菩萨戒经说也。二者欲显根本一义示唯
有一道。故云一切无畏人一道出生死。所体
之道既一。体道之人亦一。故唯一化主一国
土一教门一菩萨众。根本为论唯有四种一
也。如法华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即是
一化主一土一教一缘也。但为众生不堪受
道故开四异。以不堪道故作多道说之。或大
小乘道或三乘道或四道。谓三乘道福乐道。
或五乘道。以五道既不一故化主亦不一。故
有多释迦多国土多教门多徒众。为此义故
舍那唯一释迦则多也。三者舍那是报佛。报
则无二。所以然者。示因有差别果无差别。因
有差别故有十信乃至等觉五十一位不同。
示果无差别唯得舍那。故报佛不二也。又唯
有一道行一道故唯得一。报佛不二也。化则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9b 页 T34-0439.png
从缘不定。故有多释迦。

问。为横论三身为
竖论三身耶。

答。具二义。一者横论以法身
为本。应彼二缘故有二身。二者竖论即是传。
望从法身垂舍那之迹。次从舍那之本复起
释迦之应。如梵网云我今卢舍那示现千释
迦。亦如法华脱珍御服著弊垢衣也。

问。经
有种种说。或言虚空法身。或言实相法身。或
言感应法身。或言法性生身。或言功德法身。
有何等异耶。

答。言其大网则弥纶太虚故言
虚空法身。语其妙则无相无为。故云实相法
身。辨其能应则无感不形。故云感应法身。说
其生则本之法性。故云法性生身。明其体则
众德所成。故云功德法身。约其义异故有众
名不同。考而论之一法身也。

问。从法性生
故名法性生身者。释论云二乘人及法身菩
萨亦是法性生身。与佛何异耶。

答。佛照穷
法性故名真法性生身。菩萨二乘随分受秤
也。

问。直就佛法性身中自得论真应不耶。

答。得也。妙穷法性即是法身。若隐法性身菩
萨所见。如前引释论法身佛者。此是法性身
中应身也。次明本迹四句。遍通众经异说。
一者开而不合。开本迹二身。法身无生灭。
应身有生灭。法身寿无量。应身寿有量也。二
者合而不开。昔说此身近成。今说此身久成。
同指一身更无有二。又昔指久为近。今指
近为久。更无有二也。

问。云何是指近为久
耶。

答。涌出云。我于伽耶城尔乃化度之。岂
非则近指伽耶以为久远。既指伽耶为久。亦
指久为伽耶。生公正用此意云。极决彼长寿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39c 页 T34-0439.png
则伽耶是也。伽耶是者非复伽耶。伽耶既非
彼长何独是乎。欲显不长不短长短斯亡。然
后久近适化也。又大经迦叶频难。现见此身
无常。如来还答此身是常。又云吾今此身即
是法身。非血肉之所成立。净名云。佛身者
即法身也。如此等经皆是合而不开。三者亦
合亦开。明法身无生灭迹身有生灭。岂非开
二身耶。即生者不生。不生者生。多宝释迦即
是其事。岂非合耶。四者本迹是因缘义。不可
一故不合。不可异故不开也。

问。何故明四
句耶。

答。如来法身言辞寂灭。为欲出处众
生故开本迹二身。所以有第一句。而众生闻
说二。多依起二见。谓法身自无生灭。应身
自是生灭。欲泯其二见故云。只生者不生。
不生者何处别有二身耶。故有第二句也。
或者闻二身不二便作一解。一则不得二。
闻二便作二解。二则不得一。为破此碍心故
明虽一而二。虽二而一。一不碍二。二不碍一。
故有第三亦开亦合句也。迷情复谓舍定一
定二。便取亦一亦二。今欲双斥两病。故明因
缘本迹不可一异。由本有迹由迹有本。非本
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故说第四非开非
合不一不二义也。

问。开此四句意何所在耶。

答。欲令因四悟不四之身耳。次论近远开
覆义。

问。为是破近明远。为是开近显远。为
是覆近开远。为是废近立远耶。

答。具四义。
一者破近明远。故文云一切世间天人阿修
罗皆谓。释迦始成正觉。然我成佛甚大久
远。此破近明寿远也。二开近显远。明开方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40a 页 T34-0440.png
便门显真实义。昔明近远是方便。今明远是
实说。此二皆佛方便非众生横执也。三者覆
近开远。如二鸟双游不相舍离。但昔覆远以
开近。今则覆近开远也。四者废近立远。如
废三立一也。

问。四义之中初一是缘迷。后
三明佛教。昔自说近云何言缘。谓佛近耶。

答。以是义故文中明秘密神通之力。昔日说
近而密为开远。言虽在近昔在于远。乃至今
日言虽在远意为开不近不远无始无终。而
惑者闻近遂守近不能悟远。乃至闻远不能
悟不远不近。故名迷也。又虽闻非近非远不
能悟近远双游。皆失佛旨也。又昔说近者此
是因缘远近。义近远无碍。昔以远为近。今
以近为远。以不远近为近远。近远为不近远。
如来是无碍之人。故有无碍之身无碍之说。
以众生乖道不能有无碍之悟。故皆失佛旨。
又如来非近非远。昔能结为近用。乃至非
远非近。今结为远用。昔结以为近用。故此
近于佛。欲开非近非远而众生执近乃覆非
近非远也。近义既尔远义亦然。若能悟如此
近远义者。方识一化始终意也。

问。开近显远
开无常显常。开短显长何异。

答。有人言开
无常显常。但在涅槃馀二通两教。今明三事
互通。但开近显远明久已成佛。开无常显常
者。此通久近。何以知之。證常有二种。一者
久已證常。二今始證常。是故通也。开短显长
此复通上二义也。

次论三世义。旧云寿量
品正明三世益物。既是三世益物。故皆是无
常。

评曰。今品但明三世益物。未究此章之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40b 页 T34-0440.png
美。下文亦无多人得道。今依法华论具明三
身。可有三义。一者法身无始终即是无三世
义。二者修因得果以为报佛。此有始无终义。
以修因满初證法身故名为始。證法身已后
无复生灭。所以无终。三化身有始有终。就化
身中自开二身。化菩萨名舍那。如化千世界
麻数菩萨。无凡夫二乘等众是也。次化二乘
名释迦。如生王宫伽耶成佛是也。亦如信
解品菩萨所见二乘所睹两身不同也。

问。法
身无始终化身有始终。此义易明。云何报身
有始无终。无终云何有始耶。

答。此经云。寿
命无量劫久修业所得。则知初发菩提心。中
修菩萨行。后得法身。故知有始。既證法身无
复生灭。故无有终。此须解大经纯陀难及佛
举本有今无偈释之。方见此义意耳。若就此
中释之于文义为繁。

问。此中有三世益物义
不耶。

答。从初證法身已来。垂迹化物竟王
宫之前名过去世。托生王宫乃至双林灭度
谓现在世。自尔已后为未来世。此皆是迹
身有三世。本身无三世义由来。但明有三世
唯明成迹身。三身之中但得其一。

问。明报
身何故言复倍上数耶。

答。初證法身已不可
知。證法身已复倍上数者此明不可知。不可
知如华严不可说不可说。此显无复有终义
耳。

问。本迹义中云。逸多不见其始。补处
不测其终。此明无始终。今何言有始无终
耶。

答。前就法身义释之。以因位之人不知
其始终。故是无始终。所以是法身常义。今据
报身故有始无终。又初證法身二义。一初證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40c 页 T34-0440.png
义故有始。二者同法身义者故无始无终也。
又此是以报身显法身。初得报身因位人尚
不见其始终。况法身而可知耶。

问。作此释
者应是地论及旧义耳。

答。法华论有此文不
应违也。但今读论与旧意不同。旧义但如前
释之。今所明者义起有由。正为二乘人谓释
迦王宫始生双林终灭。如大经云。是名二乘
邪曲之见。今为破此病故云。久已成佛非
始伽耶。复倍上数非终双树。为破始终故言
无始终耳。然如来岂是始终无始终等四句
可取耶。

问。等是破始终明无始终。何故无
终则长而言复倍。无始则短但云补处不知。

答。斯言亦有深旨。二义之中正取无终。
所以然者證常有二。一者久證二者始證。
此二但得明常。唯无终义是常。有终义非常。
正取无终显常。斥二乘无常。故言复倍。所
以无终则长无始则短也。若法身无始无
终此义无长短也。但自摄岭相传有二河
之说。一者菩萨在佛性河中行。二者佛在
佛河中行。菩萨在佛性河中行者。此欲
显三世无三世义。所以然者。菩萨犹是无
常未免三世之法。故就三世中修行。欲显
中道佛性非三世法。是故菩萨三世欲显
无三世义也。如来已离三世法。今作三世
者此是无三世。为众生故作三世方便。故佛
河中明无三世义也。今此中明三世益物者。
皆是佛河中行无三世三世益物。过去则不
灭而灭。现在不生而生。未来不至而至。既
不灭而灭。虽灭不灭。不生而生虽生不起。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41a 页 T34-0441.png
如此三世宛然而无起动。无三世三世即是
三世无三世。然无三世三世岂是三世。三世
无三世岂是无三世。故非三世非无三世而
三世无三世。虽三世无三世而非三世无三
世。所以如来之身不可思议绝凡夫二乘境
界也。次㨷论三世无碍义。三不一一不三。
不三不一得为三一。故华严经云。现在为
过去过去为现在。过去名现在过去。现在
名过去现在。未来名现在未来。故三世皆是
因缘。以过去是现在过去过去得为现在。以
现在是过去现在现在得为过去。未来亦尔。
又三世得为一世一世得为三世。此是一三
名为三一。三一得为不三一。如现在现在为
未来。未来为现在。又云过去劫摄现在劫。
现在劫摄未来劫。长劫摄短劫。短劫摄长劫。
有佛劫摄无佛劫。无佛劫摄有佛劫。乃至一
劫摄一切劫。一切劫摄一劫。以有因缘无碍
故得如此也。若有定性何犹能尔。即此经
说灭为不灭不灭为灭。不生为生生为不生。
故多宝灭而不灭。并释迦生而不生。此皆
三世自在无碍之义也。

问。一世云何得是三
世。三世云何得是一世。三世时节相碍云何
得尔耶。

答。华严云。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
劫。无来无积聚而现诸劫事。以法无定性故。
菩萨得诸法实相所以能如此也。

问。此犹未
明请示其相。

答。无量劫亦是正道。一念亦
是正道。正道既不异。无量劫一念岂异哉。复
何失一念无量劫。亦非无量劫聚来。一念亦
尔。无量劫一念事恒不失也。肇云如动而静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41b 页 T34-0441.png
似去来相。可以神会不可以事求也。

次论
三根义。

问。何故明三根义耶。

答。能化之佛
有三世益物。所化众生有于三根。故文云其
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

问。此三
根与譬喻品三根何异。

答。彼明三乘为三
根。此中直取利钝判三根。何以知然。文云
诸子之中有失心者则是钝根。不失心者即
是利根。

问。约何物论利钝耶。

答。就三世分
者。若过去久习无所得观。观强而烦恼弱者。
于过去值释迦得了悟名为上根。二者于过
去习无所得观。观弱而烦恼小强。故值恶
知识流浪五趣。乃至渐习善根。今日释迦出
世从初生至闻说法华皆得领悟名为中根
也。若过去习善弱而烦恼强。亦流浪五趣。
然后稍习善根感释迦出世。从初生乃至法
华历闻诸教不悟。至涅槃唱灭方得悟解。
如此之人名为下根也。然譬喻但明后之二
人。就前法说中明过去久已成佛。导利众生
如千世界涌出菩萨等。皆是释迦过去化得
之名上根人也。

问。何故从初生至法华悟为
中根。至涅槃解复为下根人耶。

答。初成道
时开一为三。至法华之前求子犹未得。从
法华始会三归一觅子始得。故一化之终尽
在法华。故有无量世界尘数人皆得悟道。
所以至此时结束为一根也。于法华中复未
得了悟。如来更复唱灭至涅槃方得领解。
故名为下根人义也。

问。三世益物化三根人
不耶。

答。过去益物上根人。现在益物为中
下根人。三根众生于二世皆领悟也。所以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41c 页 T34-0441.png
文中正明二世益物。不正明未来益物者。为
化三根人尽也。若未来益物者更馀缘耳。

次论净土义。

问。经云馀众生见烧尽吾净土
不毁。是何净土耶。

答。罗什云是异质同处
义。净秽二质同在一处。谓秽在净处净在秽
处。故云同在一处。

问。何由得尔耶。

答。净
秽粗妙不同故不相碍。如首真天子身不碍
于地。又如无间地狱虽百千共处亦不为妨。
又如提胡不碍粗器。况净秽二质而相妨耶。
故烧秽不烧净。如欲界火不能烧净居天身。
况净土耶。

问。既有净土何故无有净火能烧
耶。

答。秽土有三灾净土无三灾也。

问。秽土
为三灾所烧可是无常。净土既无三灾云何
得坏耶。

答。第四禅勉三灾而有始起终灭。
故无常。复有念念无常。净土亦具斯二也。

问。秽土有劫数净土亦然。何故不同有三灾
耶。

答。劫直是时节。名三灾。必为过患故秽
土有。净土无。如五浊例也。生法师释净土不
毁云。夫佛之不在者良以众生秽恶故也。以
秽故不在无秽必在。无秽故寄七宝以明之
者。明无土砂之秽耳。虽有宝土之净比于
无形亦何异秽质耶。以理论之乃是无土义。
既寄土言无故云净土。无土之净岂非法身
所托。至于秽土被烧者自众生罪报。亦何
伤于无不净乎。是以众生见烧。净土不毁
也。

评曰。佛或开三身。或名为本迹二身。
以身例土亦有三土及与二土。法身栖中道
第一义土。如璎珞所辨。又如仁王云三贤十
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又摄大乘论明。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42a 页 T34-0442.png
真如即是佛所住土也。晚见法华论亦明真
如常住为土也。二舍那报身化诸菩萨处于
净土。故有四净。化主净国土净徒众净教门
净。此四皆由菩萨心器净故有此四净。故舍
那化菩萨也。三者释迦化二乘即是秽土。
谓二乘人天心器不净。故感四种不净也。若
合三身为本迹二身者。法身托本土馀二托
迹土也。若然者什公以土沙为秽。宝玉为净。
明异质同处者此是迹身净土耳。生公著七
珍论此是法身无净土论。今请评之。若言
法身不托土沙之秽。复不在宝玉之净。故云
无土者如前所判也。若取法身栖形实相中
道之法。亦无此土者是义不然。详生公意
但是无宝玉之土也。非无中道之土也。若
尔生公得法身土则失迹土。什公得于迹土
失于本土。若二师各明一义者无所失。以今
文具明三身。则具明三土。以昔未开三身今
始开之。三土亦然也。

问。经云一质异见。
是何物一质耶。如人见水如鬼见火。此为是
水质而见火。火质而见水。为非水非火而见
水火耶。

答。净名华严初已广明此义难解。
今略决之。但一质多种。今具详之。若以一实
相为一质。以失实相故有六道异见。如大经
云。是一味药随其流处有六种差别。则其事
也。如人见水则有三尘。知见于火但有色触。
皆是倒心所感。故成水火二见也。如人见恒
河为水。鬼见为火。净秽亦尔。皆是众生二业
不同故有二见。实无如此净秽也。

问。此得
是一中道土质净秽二缘故见二不耶。

答。是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42b 页 T34-0442.png
矣。亦名为土亦名实相也。二者就迹中论一
质二见者。身子见释迦土秽。梵王见释迦
土净。身子见为人土。梵王见为天土。而释
迦净土非如此人天土。故释迦土如宝庄严
土。而人天缘自见人天二土。故名一质二见
也。

问。身子自见秽。梵王自见净。何开一质
二见。

答。经说身子自云我见释迦土秽。梵王
云我见释迦土净。佛复云我此土净而汝不
见。三种皆云释迦土。故知二缘见释迦土
是天人土。而释迦土非天人土也。三者云一
质二见者。于一净质见秽。于秽质见净。故云
一质二见也。

问。前明一质二见可然。后于
净质见秽。秽被烧净烧不耶。

答。以恶业故
于净见秽。而净实非秽。恶业故见不净者而
烧。而净实不烧也。

问。净质坏者秽亦坏不
耶。

答。秽随坏也。何以知然。净质属净业所
起。于净寄见秽耳。以净坏故则秽缘无所见。
如鬼本于恒河水见火。恒河水竭鬼则不见
火也。

问。于秽质见净复云何耶。

答。例此可
知也。

问。像法决疑经云。或见此土为土沙。
或见此土为七宝。或见纯黄金等。此土定是
何物质耶。

答。此是随业所见。可得是异质
同处。此明报土也。又得是明应土义。根缘
应见秽。以得悟示之以秽。乃至净等亦尔。
故不相碍也。

次论净秽土教门义。凡有四句。一者前说一
后说三。如舍那前为菩萨说一乘竟。后隐舍
那之本垂释迦之迹说于三乘。如长者脱珍
御服著弊垢衣也。二者前说三乘后明一乘。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42c 页 T34-0442.png
即是释迦前说三后明一。明一此即是隐释
迦之教显舍那之教。息释迦之迹显舍那之
本。此二句要相成。初明以本垂迹。次明以迹
显本。初脱珍御服著垢弊衣。次脱垢弊衣著
珍御服也。三者始终常说一乘。如释论云七
宝世界纯诸菩萨。乃至不闻二乘名字。四者
但说二乘不说大乘。如释论云黄金世界纯
罗汉白银土皆求缘觉也。

问。经文云。世尊
法久后要当说真实纯罗汉皆辟支佛。此中
云何得说一乘。

答。不必一期出世要前说三
后说一乘。但诸佛久后必说真实。以无有
毕竟住二乘永不作佛故也。复有四句。一者
但说一乘不说三乘。二但说三乘不说一乘。
三者亦说三亦说一。即释迦教。初三后一是
也。四不说三不说一。如无言世界不说三一
也。又有四句。一者土净而乘一。如七宝世界
但化菩萨。二土秽乘三。如五浊刹。三土净
乘三。如身子成佛及中下根人净土成佛有
三乘教。四土秽乘一。未见别文。阿输阇国七
岁已上皆学大乘亦其事也。次明四句。一者
为三缘说三乘。二为一缘说一乘。此事易明。
三为三缘说一。可具二义。一者本是三乘缘
会归一乘。二者命三乘缘说于大法。四者为
一乘缘说三乘。令一乘缘识三。是权知一为
实。如胜鬘。七岁为学大乘者说三乘。二者为
一乘缘说三。令传化馀三乘缘也。缘悟复有
四句。闻一悟一。闻三悟三。闻三悟一。闻一悟
三。前已说之也。
法华玄论卷第九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 第 443a 页 T34-044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