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然而色貌端正,故言善容也。年一百六十
岁,无病无夭,有五不死报。后母置熬槃釜
中、水中,鱼食、刀破皆不死,昔持不杀戒故,
九十一劫命不中夭。昔施僧一诃梨勒果故,
身常无病,能持一戒、四戒庄严,坚持不犯
不避火水,馀人虽持五戒,多毁犯也(云
云)。身乐寂静,常处闲居,不乐众中,眼不乐
玄黄等色,耳不乐闻世间之声,鼻不嗅世
间香臭,舌不曾为人说一两句语,意常在
禅定不散乱,乃至舍利塔亦乐闲静。阿育
王礼诸罗汉塔,次至其塔而说偈言:「虽自
练无明,于世少利益。」供二十贝子。
《增一》云:「施一钱而贝子从塔飞出,来著王足。诸
臣惊怪,闲静少欲乃至其塔犹有是力故。」《增
一》云:「寿命极长终不中夭,常乐闲居,不处
众中,薄拘罗第一。」
约教者,灭喧入真,三藏
寂静。即喧而真,通寂静。离二边入中,别寂静。即边而中,圆寂静。
本者,本住大寂灭定,
长寿是常,无病是乐,不夭是我,寂静是净;居
此四德之本,迹示六根寂静耳。
观心者,心
性中道,即空、即假、即中,常、乐、我、净观也。
「摩诃
拘絺罗」,此翻大膝,舍利弗舅,由来论胜姊。
姊孕,论则不胜,知所怀者,智寄辩尚尔,何
况出胎?即弃家往南天竺,读十八经。时
人笑之:「累世难通,一生非冀。」喟然叹曰:
「在家为姊所胜,出路为他所轻。」誓读不休,
无暇剪爪,时人呼为长爪梵志。学讫还家,
问甥所在,人云:「为佛弟子。」即大憍慢:「我甥
八岁声震五竺,彼沙门者有何道术诱我
与阿难途行乞食到其门,正共妇在高楼
食,即起迎佛,妇言:『须君还乃共食耳。』白佛
言:『转轮王种云何自辱?』持佛钵取饭。佛即
还尼俱类园,语阿难:『令难陀送食来。』阿难
宣佛旨,令其送饭奉佛,佛令剃头,握拳
语剃者:『勿持刀临阎浮提王顶。』佛偪不得
止,乃剃头。明日佛与五百比丘应请,求住
守寺,意欲逃去。佛令关房扫地,关南、北
开,扫此、彼污。复惧佛归,即逃走归去。于路
值佛,屏身隐树,树迥升空,佛见即唤将还。
问:『何故去?』即答:『昨与妇别,待还乃食。忆妇去
耳。』佛将游天堂、地狱。」故以妇字标之。
约教者,俗谛有法喜,真谛无喜,三藏教也。
即俗喜是真喜,通教也。从通法喜,有俗法
喜、中法喜,别教也。即通喜具一切法喜,圆
教也。
本迹观心如前。
「富楼那」,翻满愿;
弥多罗,翻慈;尼,女也。父于满江祷梵天
求子,正值江满,又梦七宝器,盛满中宝入
母怀,母怀子,父愿获满,从诸遂愿,故言
满愿。母名弥多罗尼,此翻慈行,亦云知识。
四韦陀有此品,其母诵之,以此为名。尼者
女也,通称女为尼,通称男为那,既是慈之
所生故言慈子。
《增一》云:「我父名满,我母名
慈,诸梵行人呼我为满慈子。」此从父母两
缘得名,故云满慈子。是人善知,内外经书
靡所不知,就知满故复名满。
《增一》云:「善
能广说分别义理,满愿子最第一。」下文云:「于
说法人中最为第一。」第一者,说满字也。欲
还本国利益,佛言:「彼国弊恶,汝云何?」答:「我
或无染,净饭王冀太子为金轮霸其宗社,
忽弃国捐王,忧恼殆绝,魔来诳之:「汝子已死。」
王哭云:「阿夷语既虚,瑞相亦无验。」复有天来
云:「汝子成佛。」王疑未决,须臾信报:「昨夜天地
大动,太子成佛。」王大欢喜,白饭王奏云:「生儿。」
举国欣欣,因名欢喜,是为父母作字。阿难
端正,人见皆悦,佛使著覆肩衣。有一女人
将儿诣井,见阿难目视不眴,不觉以绠
系其儿颈。
《中阿含》云:「四众若闻阿难所说,
若多若少无不欢喜,欲发问时先为謦咳,
大众皆欢喜。四众若观其默,行住坐卧,指撝
处分,进止动转皆欢喜。」阿难四月八日佛成
道日生,侍佛得二十五年,推此佛年五十
五,阿难年二十五。佛时求侍,五百请为如前
说,众劝阿难,阿难顺从,五百皆欢喜。目连
腾阿难三愿,佛言:「预知讥嫌,求不受故衣
食,欲自利益求出入无时。」佛印而许。佛言:
「阿难胜过去侍,过去侍闻说乃解,今佛未
发言,阿难已解如来意,须是、不须是皆悉
能知。」故以法付阿难,如来欢喜。四天王各
奉佛钵,佛累而按之合成一钵,四缘宛然而
此钵大重,阿难欢喜,荷持无倦。
《中阿含》第七
云:「阿难侍佛二十五年,所闻八十千揵度皆
诵不遗,不重问一句。」念力欢喜。阿难随佛
入天人龙宫,见天人龙女,心无染著,虽未
尽残思而能不染,一切天人龙神无不欢
喜。佛灭度后在师子床,迦叶大众赞曰:「面
如净满月,眼若青莲华,佛法大海水,流入阿
难心。」自誓坐入涅槃,住恐离车有怨,进恐
索令出家,父王不许,耶输将上高楼,目连
飞空来取,佛度出家,付舍利弗为弟子。
既出家已,王位亦失,故言覆障。罗睺以沙
弥之年喜多妄语,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来
求见佛,罗云答云:「不在。」令无量人不得见
佛,是为障他。由是妄语,佛即诃责。行还使
罗云洗足,脚挑澡盆三覆三仰,然后覆地
命令注水,罗睺云:「盆覆注水不立。」佛言:
「汝如覆盆,于佛法中法水不立,今当实语,
勿妄语也。」后时修道殷勤不获,以问佛,佛
言:「汝为人说五阴未?」答言:「未。」「当为他说。」说
竟又问,「汝说十二入未?说十八界未?说法
是得道之门,若欲得道当为他说法。」因
广说法竟然后得道,是为覆障。既已得道,
见爱皆除,三界生尽,故言覆障。三界生尽,
愿不能牵,故言覆障。佛敕四大罗汉不得
灭度,待我法灭尽。由是住持于今,未得入
无馀涅槃,故言覆障。
约教者,析法道谛
障四住,三藏意也;体法道谛障四住,通教
也;次第三智障五住,别教也;一心三智障
五住,圆教也。
本迹者,本住中道,障塞二边,
八种障,障涅槃边,一种障,障生死边,一种非
障生死、非障涅槃,障无馀也。
观心例前
可解。
六、结。「如是等众所知识」,或言知
秖是识,或言闻名为知、见形为识,见形
为知、见心为识。
本者,本为众生作满字知
识,迹为半字知识。
观行知识如止观。
多知识众竟,次列少知识众者。「复有学无
学二千人俱」,但举位明数而不叹德,呼此
大,耻小则呜呼自责,失于如来无量知
见,慕大则不知当云何得佛无上慧,如
转酪为生苏;次闻般若摩诃衍门,初历色
心终于种智,含挟小大,出内取与,或共或
别或偏或圆,奉命领知而无希取,虽未顿
舍已渐通泰,如转生苏为熟苏;次闻《法
华》会天性,定父子、授记莂、付大乘,废三
归一,如馀四味,同一醍醐,不令一人独得
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法王、法臣
大事出世巧用方便,初用半字法,破二十
五有之繁芿,成四枯双树利益众生。次用
半满法,破二乘之独善,成菩萨之广大,成
四荣双树利益圣人。后用常住满字,破二
边之前后,成非枯非荣佛秘密藏,究竟利益。
主将之功毕,大誓之愿满,故身子、目连于《法
华》而息化,圣主赎命,斯亦不久,文云:「如我
本誓愿,今者已满足,如来不久当入涅槃。」
唱灭之言起自于此,二万灯明迦叶佛等,皆
于
《法华》究竟,今以师弟皆于此经发迹,
内秘菩萨道,外现作声闻。「我实成佛已来
无量亿劫」,以此推之,诸大罗汉从法身地,
俯影随缘迹临万水,为学无学,作男作女,
示道示俗,首楞严力靡所不现,方便善权
为若此。
总明观者,上师弟施化法身所
为,若不作观方便,于行人无益,如贫数
宝、似盲执烛。然心数甚多,且约善数,如弟
子者众但举十人耳。十善数者,谓:信、进、念、定、
慧、喜、猗、舍、觉、戒,此十数辅心王,能改恶就善、
革凡成圣,办一切法门,但以十心为本,
如十弟子,辅佛行化,共熟众生,立于佛法
也。信数对那律天眼第一,眼是五根首,如诸
方以东为上,信于诸数初入佛法也。进数
对迦叶头陀第一,抖擞勤苦对进数也。念
数对波离持律第一,念力牢强忆持不忘也。
定数对目连神通第一,慧数对身子智慧第
一,皆可解。喜数对阿难多闻第一,多闻分
别乐,乐即喜数也。猗数对旃延,论体穷微
尽理,除邪显正,如猗离恶得善,放苦入乐
也。舍数对善吉解空第一,若住空平等与
舍数相应。觉数对富楼那说法第一,觉是语
本,本立则辩说无穷。戒数对罗云持戒第一,
可解。十数扶心王能成观行,于一念中深
入善法,三宝具足,王即佛宝;数即僧宝;所缘
实际,无王无数,即法宝。若入实际王数之
功,力用足矣。
又取通大地十数与心王俱
起,入善、入恶遍通一切,谓:想、欲、触、慧、念、思、
解脱、忆、定、受也。想对富楼那,想得假名,其
人善达假名,辩才无滞。欲对迦叶,迦叶无
世间欲而欲于无为。触对旃延,触入二
事更相涉入,旃延善论义,能穷往复。慧即
身子,可解。念对波离,念持律之上也。思对
罗云,思是行阴,此人实行持戒也。解脱对善
吉,脱名无累,此人解空于有得脱。忆对那
律,忆动发取境修天眼,易三摩提。定数对
目连,可解。受对阿难,多闻领持无谬也。十
人各备众德,为引专门,宣示佛道,随众生
欲。欲慧者师身子,乃至欲多闻者师阿难,
共辅法王,各掌一职。
今观心亦如是,一一
心中皆具王数,为成观故,王数相扶而取
开悟,或于想数入道,或于欲数入道,随
所宜者,心王、心数而共攻之,化取尘劳诸
心而作佛事。作此观未悟,观行如乳;若
发无漏,观行如酪;若破尘沙,如生熟苏;若
破无明,观如醍醐。至醍醐时王数皆毕,心
心法数不行故,名行般若波罗蜜。《普贤
观》云:「观心无心,法不住法,我心自空,罪福
无主。」即是无心、无数名为正观。是心数尘
劳若不尽者,观则不讫,故经言:「众生不度,
我不成正觉。」即此意也。
第二列菩萨
众者,
《释论》云:「菩萨为出家、在家四众摄,何
故别列?答:『有菩萨堕四众中,有四众不堕
菩萨中,为其不发心作佛,故今别列。』」同发
心求作佛者名菩萨众。文为六:一、气类;
二、大数;三、阶位;四、叹德;五、列名;六、结句。
一、
气类者,即是菩萨摩诃萨也。若具存,应言
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什师嫌烦,略提埵二字。
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摩诃,此言大。
此诸人等皆求广博大道,又成熟众生故,
道心、大道心之气类也。菩萨多种,谓偏通别
圆,如
《释论》引迦旃延子明六度齐限而满
者,此欲调血众生为乳也;若
《大品》明有
菩萨发心与萨婆若相应者,此欲调乳入
酪也;若
《大品》明有菩萨发心游戏神通
净佛国土,又如
《净名》中得不思议解脱者,
皆能变身登座而复受屈被诃者,此欲调
酪为生熟苏也;若
《大品》明有菩萨发心即
坐道树成正觉、转法轮度众生者,此是
调苏为醍醐也。故下文云:「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又云:「若菩萨不闻
《法华》,非
善行菩萨道,若闻此经即善行菩萨道。」又
《涅槃》云:「菩萨不闻《涅槃》,常有希望;若闻《涅
槃》,希望都息。」故略有四种也。
本迹者,本
地难测,或居等觉,或齐法王,如善财入
法界见文殊色像无边,法门深远,本邻诸
佛,迹辅释迦为菩萨,普现色身三昧力,
散影垂容,以口轮不可思议化随宜广说,
可以意知,不可以言辩也。所以迹引四
味,归乎一实,譬如锤砧器诸淳璞,成醍
醐已,一期化息,然其本地究竟成就,岂是今
日始入大乘?亦非寂灭道场高山先照,若顿、
若渐皆迹所为耳。
观解者,中道观心双照二
谛名大,通至菩提果名道,破五住尘劳
名成众生。
「八万人」者,数也。馀经集众甚
多,此经何少?或是语其大数,或譬王论密
事,不可率土同谋。
约观心者,观一善
心具十法界,十界交互,具百法界,千性相等,
十善即万法,约八正道即八万法门也。
「皆于阿耨三菩提不退转」者,明位也。阿耨,
此云无上,道如境妙中说,位如位妙中说。
不退转者,约位、行、念论不退,应四种分别:
不生三恶道,位不退;不生边地,诸根完具
不受女身,即行不退;常识宿命,即念不退,
具此名阿鞞跋致地。三藏义也。若六心已
前,轻毛菩萨信根未立,其位犹退;七心已上
从初地至六地,不退为凡夫二乘,名位不
退;虽正使已尽,而未能遍修万行,其行犹
法门,即行持陀罗尼;中观观心,心即实相,即
是义持陀罗尼。假观观心具十法界法,即法
无碍辩;中观观心十法界皆入实相,即义无
碍辩;空观观心十法界但有名字语言,即
辞无碍辩。观一心即三心,三心即一心,一
界一切界,旋转无碍,即乐说无碍辩。空观是
转位不退法轮,假观是转行不退法轮,中观
是转念不退法轮。供养佛者,秖是随顺佛
语。今顺佛教修三观心,即是供养佛;为
破五住得解脱故,即供养法;三谛理和即
供养僧。又众行心资观智心,即供养佛;观
智心开发境界,即供养法;境智心和即供
养僧。实相心是观智心本,观智心是众行心
本,得本种植则立,故言植众德本。观智心
冥于境界,境界印于观智,智有所照常
与境合,即是为佛所叹。空观为法缘慈
所薰,假观为众生缘慈所薰,中观为无缘
慈所薰。空观入通佛慧,假观入别佛慧,
中观入圆佛慧。空观到一切智彼岸,假观
到道种智彼岸,中观到一切种智彼岸。空观
闻于真谛,假观闻于俗谛,中观普闻中道
第一义谛,亦普闻三谛。空观度四住百千众
生,假观度尘沙百千众生,中观度无明百千
众生。一心三观有无量德,叹不能尽,止略
说耳。
五、列名者,大士大名,或从法门,或从
行德,或从本愿,虽是一名备无量义,今依
经、依观,销十八菩萨名。
「文殊师利」,此云妙
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无行
经》云「满殊尸利」,《普超》云「濡首」,《思益》云:「虽说
婆罗?』『本为人时此衣布施故。』『何故名憍尸迦?』
『本为人时姓故。』『何故名舍脂钵低?』『舍脂是妇,
钵低是夫。』『何故名千眼?』『本为人时聪明,于
一时坐思千种义,观察称量,故名千眼。』『何
故名因提利?』『为三十二天主。』」
《璎珞》第三云:「天
帝名拘翼。」
教门者,
《阿含》中帝释是阿那含,般
若明十方,难问般若者,皆名释提桓因。别、
圆中明释提桓因得首楞严三昧,内證不同,
过贤劫二千二十四劫作佛,号无著世尊(云
云)。
本迹者,十住、行、向即三十,十地为一,等觉
为二,妙觉为主,同栖第一义天,共服实相
甘露即本也,居须弥顶迹也。
观心解者,自
行十善,劝他随喜,此三十善皆空、皆假、皆中,
即是三十三观门也。
「名月」等三天子,是内臣
如卿相,或云是三光天子耳。名月是宝吉祥
月天子,大势至应作;普香是明星天子,虚空
藏应作;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此
即本迹释也。
观解者,三观即二智,三智即
三光,从三谛生三智,谛即天、智即子。
「四
大天王」者,帝释外臣,如武将也,居四宝山,
高半须弥,广二十四万里。东提头赖吒,此云
持国,亦言安民,居黄金山,领二鬼:揵闼婆、
富单那。南毗留勒叉,此云增长,亦云免离,
居琉璃山,领二鬼:薜荔多、鸠槃茶。西毗留
博叉,此云非好报,亦云恶眼,亦云杂语,居
白银山,领二鬼:毒龙、毗舍阇。北毗沙门,此
云种种闻,亦云多闻,居水精山,领二鬼:罗
刹、夜叉。各领二鬼不令恼人,故称护世。
本
迹者,本为常乐我净四王护持佛法,不令
乘乘急,以人报身于华严、法华等教及诸
教中圆,见佛闻法,预列为同闻众者是也。
若持中品戒急,报在欲界天,持小乘乘急,
以欲界天身,于三藏时见佛闻法,馀如上
说。若持上品戒急,加修禅定报在色、无色
天等,持小乘乘急,以色、无色天身,于三藏
中见佛闻法,馀如上说。释第一句竟。若
戒缓乘急者,三品戒皆缓,报堕三途,持小
乘乘急,以三途身,于三藏中见佛闻法,
馀如上说。释第二句竟。若戒急乘缓者,三
戒急故,受欲界人天及色、无色天身,三乘缓
故,佛虽出世说三乘法,爱著乐报耽荒五
欲,不见佛、不闻法,舍卫三亿家,及诸不见
闻者,三界著乐诸天等是也。释第三句竟。
若戒乘俱缓者,受三途报,不见佛、不闻法
也,释第四句竟。此文不列地狱者,以其
戒缓,苦重报隔;上乘又缓,不能于法华见
佛闻法,馀经有列者,馀乘急耳。又不列无
色天者,上戒急故受天身著定味,上乘缓
故,不能于法华见佛闻法;馀经有列者,
有馀乘急耳。若得此意,一一勘天龙八部,
皆识本缘缓急,来、不来义悉可解,广释如
《净名疏》。又识权者引实,本迹义转明,将此
勘已观行,三世因果朗然可识。
「各礼佛足」
者,总结众集也。
「尔时世尊」下,讫品,名别序。文为五:一、众
集,二、现瑞,三、疑念,四、发问,五、答问。光宅逆
顺生起,由众集故现瑞,乃至由问故答,答
由于问,乃至瑞由众集,此乃翻覆缘起,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