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玄义节要-明-智旭589-A¶

589-A¶ 第 526c 页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卷下
天台 智者大师 说
章安尊者 灌顶 记
藕益比丘 智旭 节

第六明感应妙者上来四妙名为圆因三法秘藏名
为圆果境妙究竟显名毗卢遮那智妙究竟满名卢
舍那行妙究竟满名释迦牟尼三佛不一异不纵横
故名妙果果智寂照有感必彰故明感应妙也感属
于机机有三义微义关义宜义应属于圣亦有三义
589-A¶ 第 527a 页 X28-0527.png
赴义对义应(平声)义若微释机赴释应即世界悉檀也
关释机对释应即对治悉檀也宜释机应释应即为
人第一义二悉檀也生事善是为人生理善是第一
义约善恶明机相约慈悲论应相通论三世善恶皆
得为机别论但取未来善恶以为正机何者过去巳
谢现在巳定秖为拔未来恶生未来善耳略言为四
一冥机冥应若过去善修三业现在未运身口藉往
善力名为冥机虽不现见灵应而密为法身所益不
见不闻而觉而知是为冥益二冥机显应过去植善
冥机巳成便得值佛闻法现前获利是为显益如佛
初出世最初得度之人现前何尝修行诸佛照其宿
机自往度之即其义也三显机显应现在身口精勤
不懈而能感降如须达长跪佛往祇洹月盖曲躬圣
居门阃乃至行人道场礼忏能感灵瑞也四显机冥
应如人虽一世勤苦现善浓积而不显感但冥有其
利若解四意一切低头举手福不虚弃终日无感终
日无悔设见喜杀长寿好施贫乏不生邪见若不解
此者谓其徒功丧计忧悔失理释论云今我疾苦皆
由过去今生修福报在将来正念无僻得此四意也
略举四句如此若具足辨者用四机为根本所谓冥
机显机亦冥亦显机非冥非显机冥是过去显是现
在冥显是过现非冥非显是未来于一句中复为四
句所谓冥机冥应冥机显应冥机亦冥亦显应冥机
非冥非显应馀三机亦如是成十六句机既召应应
589-A¶ 第 527b 页 X28-0527.png
亦有十六句一机而感四应一应而赴四机机应各
为十六合成三十二句就前根本四句便是三十六
句机应也又约一人身业机具三十六三业即有一
百八机约三世三业则有三百三十四一界既尔十
法界即有三千二百四十机应不同自行既尔化他
亦然合六千四百八十机应若就十界交互则增九
倍都六万四千八百机应也。

粗妙者机有粗妙旦如阿鼻得具十机九界机为粗
佛界机为妙馀列可知应有粗妙三藏通教等圣但
是作意神通无常住本约何起应若别接通别惑未
断亦不得应纵令赴物皆名粗应若别圆两教初心
伏惑未能有应初地初住三观现前證二十五王三
昧法身清净无染如虚空湛然应一切无思无念随
机即对如月现百水镜写千像是名妙应。

开显者若九界机粗佛界机妙未得法身应粗得法
身应妙者诸大乘经华严等明粗妙相隔二乘不闻
不解如哑如聋无量义经明粗妙从一理出生无量
粗妙机应一理为妙出生无量为粗此则从妙出粗
隔而未合今经无量还为一此则开权显实秖粗是
妙何者本显一理作诸方便方便即是真实故云凡
有所作惟为一事未曾暂废譬如三草二木秖是一
地所生即是同源机一一雨所润即是同受应一愚
者未解谓草木四微永非是地智者了达四微生秖
是地变四微灭秖是地还岂有草木而非于地耶此
589-A¶ 第 527c 页 X28-0527.png
即开权而显实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九法界机
皆佛界机四圣之应无非妙应也释签云观心感应
妙者境如感智如应妙智和合即感应道交具如止
观烦恼境中诸法般若三十六句智照于境一十六
句如四应赴机境发于智一十六句如四机感应应
中一切智如冥道种智如显两智并为亦冥亦显一
切种智如非冥非显境中真境如冥俗境如显两境
如亦冥亦显第一义如非冥非显境之与智不出色
心色心净故般若亦净色心秖是三业三业为境用
智观之是故亦可对前三业机感又三谛之境不出
十界界必交互及以自他故亦对前十界自他故知
观心感应义足。

第七神通妙者前论机应止是辨其可生可赴之相
若正论化用益他即是三轮不思议化谓身轮口轮
他心轮普门品但有二文而兼得三意游于娑婆世
界即身轮而为说法即口轮如见莲华大知池水深
若见说法大则知智慧大故两轮兼示他心轮也示
身轮者即是示药树王身如意珠王身示口轮者即
是示毒鼓天鼓此是慈悲熏于身口则有二身示现
二鼓宣扬若示心轮即是随自意随他意等亦是同
于病行婴儿行也上辨机感相关而妙理难显应须
神通发动现于瑞相密表乎理称神通者璎珞云神
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性通达无碍地持云神谓
难测知通谓无壅碍天心即是难测知义慧性即是
589-A¶ 第 528a 页 X28-0528.png
无壅碍义不同者鬼道报得通人能服药亦得通外
道依根本禅亦发通诸天报得通二乘依背舍胜处
一切处修十四变化发得神通六度菩萨因禅得五
通坐道场时能得六通通教菩萨因禅得五通依体
法慧得无漏通别教地前依禅发五通登地正发无
漏通任运常照不以二相见诸佛土圆教通者依今
经及普贤观以鼻舌两根以为六数他心宿命入意
根摄六根之通不依事禅而发此乃中道之真真自
有通任运成就名无记化化禅不别作意故名无记
任运常明如阿修罗琴化复作化故言化化中道真
通任运如此与馀通异论其修习皆缘实相常住之
理文云得是常眼根清净央掘云所谓彼眼根于诸
如来常具足无减修了了分明见乃至耳鼻舌身意
皆于诸如来常具足无减修了了分明闻知等彼者
于佛为自于众生为彼众生谓为无常于如来是常
也依禅而修名为减修依实相修名无减修不见佛
性名不了了见若见佛性名了了见又见实相理名
了了识法界事名分明也见有二种一相似见如六
根清净中辨二真见如华严所明佛眼耳鼻舌身意
也此经中亦明真身通相所谓普现色身示一切众
生所喜见身即是外身通也现身如琉璃十方诸佛
悉于中现即是内现身通馀根内外示现亦可例知
是则圆教神通异于前辨然神通度物非但变巳身
同其正报亦变巳国土同其依报如璎珞云起一切
589-A¶ 第 528b 页 X28-0528.png
国土应一切众生应也应同正报者即是示为十法
界像应同依报者即是同十法界所依处也若应同
四恶趣身者用观恶业慈悲熏无记化化禅应作地
狱等形乃至修罗等像各各皆见同其事业若应人
天身者是用观善业慈悲熏无记化化禅作善道身
乃至各见同其事业若应作三藏二乘者用析空慈
悲熏无记化化禅起老比丘像共僧布萨等若应通
教者用即空慈悲熏应别教者用即假即中慈悲熏
应圆教者用即中慈悲熏无记化化禅乃至各见同
其事业知是应同正报不可称记可以意知不可言
尽若得此意往望五味教中乳教所用神力若多若
少但表两意一粗一妙三藏用神力若多若少但为
一粗方等三粗一妙般若二粗一妙此经惟为一妙
所以序品中瑞相有十咸皆表妙地皆严净表理妙
放眉间光表智妙入于三昧表行妙天雨四华表位
妙旃檀香风表乘妙四众咸有疑表机见万八千土
表应此二是感应妙地六种震动表神通妙天鼓自
鸣及而为说法表说法妙天龙大众欢喜表眷属妙
又见佛子种种修行表利益妙若应同依报者有两
意若国土苦乐由于众生非佛所作佛但应同而巳
若作折伏摄受者佛鉴机缘或作苦国或作乐国苦
乐由佛不关众生初意可知若作伏摄义者佛以观
恶慈悲与无记化化禅合起于秽国折伏摄受四趣
众生乃至以即中慈悲与无记化化禅合或起净国
589-A¶ 第 528c 页 X28-0528.png
或起秽国折伏摄受圆教菩萨众生如是种种转变
为国不同皆由如来神力转变今将此依正转变待
三教作意神通悉名为粗又就无记化化禅所作神
变自论粗妙若为九界众生用方便神力作净作秽
若广若狭悉名为粗若为佛界众生用真实神力作
净作秽若广若狭悉名为妙如经放眉间光照万八
千土及三变土田比馀经神力何足为多但为开发
大事故言妙也约五味论粗妙可知又诸经妙同粗
异粗有二种一难转粗二易转粗易转者于诸经中
巳得为妙难转者今于法华无复两粗但有一妙惟
一大佛事因缘曾无他事假同九界神通众生自谓
他事于佛常是佛事客作自谓贱人长者审知是子
此即相待神通妙也又诸经诸粗神通隔妙神通今
经皆开权显实同妙神通是名绝待明妙。

第八说法妙者诸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有因缘故
亦可说示前药珠二身先以定动今毒天二鼓后以
慧拔演说一乘无三差别皆悉到于一切智地其所
说法皆实不虚是故次说法妙即为六意一释法名
二分大小三对缘同异四判所诠五明粗妙六明观
心。

释法名者一修多罗此云法本亦云契经亦云线经
诸经中直说者是二祇夜此云重颂诸经中偈四五
七九言句少多不定重颂上者是也三和伽罗那此
云授记说三乘六趣九道劫数当得作佛若后尔所
589-A¶ 第 529a 页 X28-0529.png
岁当得声闻支佛乃至当受六趣报皆名授记四伽
陀此云不重颂亦略言偈四五七九言等四句为颂
如此间诗颂五优陀那此云无问自说或理深意远
无人能问或非不可问但听者宜闻佛为不请之师
不待问自说也六尼陀那此云因缘修多罗中有人
问故为说是事毗尼中有人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
佛法缘起事皆名尼陀那七阿波陀那此云譬喻与
世间相似柔软浅语八伊帝目多伽此云如是语即
是结句言我先许说者今巳说竟亦云本事说诸弟
子本事因缘九阇陀伽此云本生说佛本曾为师子
等十毗佛略此云方广为得阿耨三菩提故说也十
一阿浮陀达磨此云未曾有如佛现种种神力放光
动地等众生怪未曾有十二优波提舍此云论议答
诸问者释其所以广说诸义如是等问答解义皆名
优波提舍佛自说论义经迦旃延所解乃至像法凡
夫如法说者亦名优波提舍经也。

二分大小者此经指九部为入大之本则九部是小
三部是大盖别语耳通而为言小亦有记莂无问自
说广经又有人言大乘九部除因缘譬喻论义大乘
根利不假此三斯亦别论通语大乘何得无此三耶
有经言小乘但让广经一部大乘说如来是常一切
众生皆有佛性正理为方包富为广又理融无二亦
名为等声闻中所无但十一部应知通有十二为缘
别说或让三或让一以判大小耳。
589-A¶ 第 529b 页 X28-0529.png

三对缘同异者缘即众生皆有十界根性熟者先感
佛知成熟未成熟者应不失时若众生解脱缘未熟
不可全弃对此机缘止作人天乘说不作修多罗等
名若众生有小乘根性对此机说通则十二别则或
九或十一若众生有菩萨机者不作别说但明十二
部经又藏教直对三法界别说或九或十一通教对
四法界通说十二部法别教对两法界通说十二部
法圆教对一法界通说十二部法前以无记化化禅
与诸慈悲合示现身轮或为国师道士儒宗父母兄
弟乃至猴猿鹿马同事利益不可称说今口轮说者
例如前用诸慈悲熏无记化化禅种种不同百千万
法不可说不可说法藏不可穷尽虽复无涯以十二
部往收罄无不尽也。

四明所诠如四教义说。

五明粗妙者若对六道众生说人天乘此诠有为能
诠所诠俱粗若对钝根三藏诠生灭四谛理亦能所
俱粗通教体法能诠虽巧所诠亦粗别教能诠为粗
所诠中道为妙圆教能所俱妙历五味可知又诸经
诠妙与法华不异而带粗诠粗诠不得合妙是故为
粗法华不尔佛平等说如一味雨正直舍方便但说
无上道纯是一诠又云昔毁訾声闻而佛实以大乘
教化又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此则融粗令妙如此
两意异于众经是故言妙复有本地圆说诸经所无
在后当广明又就此经明妙十二部者修多罗名直
589-A¶ 第 529c 页 X28-0529.png
说今经直说中道佛慧不说六道三乘等法故直说
妙重颂长行中道之说故祇夜妙龙女献珠喜见说
偈皆孤然特起明成佛事叹佛妙容故伽陀妙二万
佛所教无上道不教馀事即本事妙十六王子即本
生妙结缘覆讲大乘系珠不论人天小乘等缘故因
缘妙天华地动二眉间光三变土田等是未曾有妙
经题以法譬为名譬于开三显一不譬馀事即譬喻
妙身子问佛佛答诸佛智慧门龙女智积问答论法
华事即提舍妙文云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从三
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说佛智慧又宿世因缘吾今
当说即无问妙授三根佛记皆安住实智中为人天
所敬即授记妙其车高广智慧深远等即方广妙当
知此经十二意足而皆是妙此即待粗明说法妙也
开显者昔十二十一九部不说实者今无别实异昔
不实昔但言广不明理广今开言广即理广也开昔
之异显今之同即绝待明说法妙。

第六欠观心释签云应用观心十二部经别有小卷
流行者是。

第九眷属妙者无说则巳说必被缘缘即受道人也
巳受道故即成眷属譬如父母遗体揽此成身得为
天性天性亲爱故名眷更相臣顺故名属行者亦尔
受戒之时说此戒法授于前人前人听闻即得发戒
师弟所由生也禅亦如是授安心法如教修行即得
发定是为我师我是弟子慧亦如是说诸法门转入
589-A¶ 第 530a 页 X28-0530.png
人心由法成亲亲故信信故顺是名眷属也他土馀
根皆利随所用尘起之令从得益此土耳根利故偏
用声尘故二万佛时教无上道十六王子覆讲法华
从是巳来恒为眷属世世与师俱生或人天眷属或
三乘眷属或一乘眷属故次说法之后明眷属妙眷
属五种一理性眷属二业生眷属三愿生眷属四神
通生眷属五应生眷属一理性眷属者众生如佛如
一如无二如理性相关任运是子故云众圣中尊世
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不关结缘不结缘也二
业生眷属者昔以方便结藏等四缘若信若谤因倒
因起虽复得度未度皆是眷属今三藏佛于分段国
出家成道其未度者来牵分段为亲为中为怨三类
受道得出生死三愿生眷属者先世结缘虽未断苦
愿生内眷属中或怨家等因之得道四神通眷属者
若先世值佛发真见谛生犹未尽或在上界或在他
方今佛于分段作佛或以愿力或以通力来生下界
为亲为中为怨辅佛行化断馀残惑而出三界愿通
云何异约自报力名神通约教名誓愿神通生者本
受报处犹有报身以身通力分形来此若愿生者报
处无身愿力下生耳五应生眷属者无明先破巳得
法身之本能起应入生死其意有三一为熟他二为
自熟三为本缘若别说者业生在分段愿生通生在
方便应生在寂光通论一处具有四种如实报巳得
法身能起应作四种眷属就圆结缘者虽未断惑自
589-A¶ 第 530b 页 X28-0530.png
有三种眷属就得道者即是四也别眷属亦四可知
通藏结缘三种可知虽无应来之应得论感应之应
就所应得名四义宛足。

粗妙者若三藏根性眷属此性下劣昔结此缘缘亦
浅小中间以法成熟成熟盖少若来生佛国作内外
眷属业愿通等乃至应来影向三藏佛者皆粗眷属
也通别根性乃至内外虽巧别有异准例皆粗此经
说诸众生悉是吾子非客作人是理性眷属妙往昔
覆讲结缘系珠中间成熟今得授记所谓结缘妙成
熟妙业生妙愿生妙应生妙内眷属妙外眷属妙能
受妙道影向妙事是故称妙约五味相待明妙可知
开显者诸经明粗眷属皆不见佛性今法华定天性
审父子非复客作故常不轻深得此意知一切众生
正因不灭不敢轻慢于诸过去佛现在若灭后若有
闻一句皆得成佛道即了因不灭低头举手皆成佛
道即缘因不灭也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德即是开
粗显妙绝待明眷属妙也又法门眷属者如净名云
方便为父智度为母法喜为妻慈悲为女善心诚实
为男等历四教分别不同可以意得观心具在全帙
寻之。

第十功德利益者一而无异若分别者自益名功德
益他名利益此为四一来意二正说中利益三流通
中利益四观心中利益。

一来意者诸佛所为未尝空过现形说法四种眷属
589-A¶ 第 530c 页 X28-0530.png
皆法七益。

二正说中利益复为三先论远益次论近益三论当
文益远益者即是大通佛所十六王子助化宣扬双
击毒天二鼓善生有浅深惑死有奢促始人天善终
至大树浅益也始初心最实终后心最实深益也始
破不善终破尘沙奢死也始破无明终亦破无明促
死也惑死奢促是毒鼓力善生浅深是天鼓力略说
益相为七一二十五有果报益亦名地上清凉益二
二十五有因华开敷益亦名小草益三真谛三昧析
法益亦名中草益二俗谛三昧五通益亦名上草益
五真谛三昧体法益亦名小树益六俗谛三昧六通
益亦名大树益七中道王三昧益亦名最实事益二
十五有因果益堪为业生眷属真谛三昧体析益堪
为愿生眷属俗谛三昧五通六通益堪为神通眷属
中道王三昧益堪为应生眷属又广开为十益一果
益二因益三声闻益四缘觉益五六度益六通益七
别益八圆益九变易益十实报益具如全帙委明寻
之近益者起于寂场始成正觉即转法轮击于毒天
二鼓利益众生齐至法华巳前益亦浅深死亦奢促
亦具十益如前说三当文利益就今经备有七益虽
复差别即无差别如芽茎枝叶生长不同而是一地
所生七益诚复浅深无非实相故言差别无差别也
诸经差别粗益同入此经无差别益或进入诸妙益
或按位成妙益。
589-A¶ 第 531a 页 X28-0531.png

三明流通中利益者弘通行人具通凡圣若法身菩
萨誓愿庄严令此土他土下土上土得权实七益九
益十益化功归巳还资法身增道损生若生身菩萨
亦能此土他土弘经令他得权实七益化功归巳增
道损生而不能上土利益若凡夫之师亦能此土弘
经令他得权实七益化功归巳增益品位然通经方
法明出圣言文云若众生不信受者当于馀深法中
示教利喜又云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今时人弘
法或一向用大或一向用小皆不得佛意善弘经者
用与适时口虽说权而内心不违实法但使众生得
权实七益于弘经畅矣然流通利益不待第三流通
段方明秖正说文中巳指未来弘经之利譬喻品后
授记品末法师品中皆明弘经功德利益。

四观心中利益者小乘明心起未动身口不名为业
大乘明刹那造罪殃坠无间无间是大苦报处刹那
促起业处促心暂起重业巳成况九法界而不具足
若能净心诸业即净净心观者谓观诸心悉是因缘
生法即空即假即中一心三观以是观故知心非心
心但有名知法非法法无有我知名无名即是我等
知法无法即涅槃等此解起时于我我所如云如幻
即是地上清凉益信敬惭愧诸善心生于空假中意
而有勇即是因益念念与即空相应是中上草小树
等益念念与即假相应是大树益念念与即中相应
是最实事益第四广释十妙竟。
589-A¶ 第 531b 页 X28-0531.png

第五结成权实者照十粗之境为权照十妙之境为
实十粗者即前九法界三因缘等诸粗谛智乃至粗
利益皆称权也照十妙者即是理妙乃至利益妙妙
故为实复次为十妙故开出十粗如为莲故华意在
于莲而莲隐不现于馀深法示教利喜馀法有实而
实不显文云如来方便意趣难解也又华开莲现譬
开十粗显十妙则无复十粗惟一大事不可思议境
界乃至利益若约五味四悉四门具如全帙当知诸
教虽同有权实权实不同或一向实或一向权或权
实相兼皆是称当机情缘理未融今总就教判权实
藏通别三教是权圆教为实又诸教权实未融为权
既融开权显实为实今法华是一圆教为实又开权
故为实若就圆教为语照前三教三十粗为权照十
妙为实若就开权圆融为语决三十粗皆成妙但称
为实是故称妙若取悟理者理则非权非实不见一
法空拳诳小儿说权说实是则为粗理则非权非实
是故为妙也。

第二约本门明十妙者为二先释本迹二明十妙释
本迹为六本者理本即是实相一究竟道迹者除诸
法实相其馀种种皆名为迹又理之与事皆名为本
说理说事皆名教迹又理事之教皆名为本禀教修
行为迹如人依处则有行迹寻迹得处也又行能證
体体为本依体起用用为迹又实得体用名本权施
体用名迹又今日所显者为本先来巳说者为迹约
589-A¶ 第 531c 页 X28-0531.png
此六义以明本迹也一约理事明本迹者从无住本
立一切法无住之理即本时实相真谛也一切法即
本时森罗俗谛也由实相真本垂于俗迹寻于俗迹
即显真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故文云观一切法
空如实相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二理教明本迹者
即是本时所照二谛俱不可说故皆名本昔佛方便
说之即是二谛之教教名为迹若无二谛之本则无
二种之教若无教迹岂显谛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
文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以方便力故为五比
丘说三约教行为本迹者最初禀昔佛之教以为本
则有修因致果之行由教诠理而得起行由行会教
而得显理本迹虽殊不思议一文云诸法从本来常
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巳来世得作佛四约体用名本
迹者由昔最初修行契理證于法身为本初得法身
本故即体起应身之用由于应身得显法身本迹虽
殊不思议一文云吾从成佛巳来甚大久远但以方
便教化众生作如此说五约权实明本迹者实者最
初久远实得法应二身皆名为本中间数数唱生唱
灭种种权施法应二身皆名为迹非初得法应之本
则无中间法应之迹由迹显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
文云是我方便诸佛亦然六约今巳论本迹者前来
诸教巳说事理乃至权实者皆是迹也今经所说久
远事理乃至权实者皆名为本非今所明久远之本
无以垂于巳说之迹非巳说迹岂显今本本迹虽殊
589-A¶ 第 532a 页 X28-0532.png
不思议一文云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若约巳今
论本迹者指巳为迹摄得释迦寂场巳来十粗十妙
悉名为迹指今为本总远摄最初本时诸粗诸妙皆
名为本若约权实名本迹者指权为迹别摄得中间
种种异名佛十粗十妙皆名为权指实为本摄得最
初十粗十妙悉名为实若约体用名本迹者指用为
迹摄得最初感应神通说法眷属利益等五妙指体
为本摄得最初三法妙也若约教行为本迹者指行
为迹摄得最初行妙位妙指教为本摄得最初本时
智妙若理教为本迹者指理为本摄得本初之境妙
指教为迹摄得本时之师教妙兼得本师十妙若理
事为本迹者指事为迹摄得本时诸粗境指理为本
摄得本时诸妙境最初之本但本而非迹最后巳说
但迹而非本中间亦迹亦本若无本时之本不能垂
得中间最后之迹若无巳说之迹不能显得今说之
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

二明本十妙者一本因妙二本果妙三本国土妙四
本感应妙五本神通妙六本说法妙七本眷属妙八
本涅槃妙九本寿命妙十本利益妙本因妙者本初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修因也若十六王子在大通
佛时弘经结缘皆是中间所作非本因也过是尘点
劫前所行道者名之为本因妙本果妙者本初所行
圆妙之因契得究竟常乐我净乃是本果不取寂场
舍那成佛为本果也但取成佛巳来甚大久远初證
589-A¶ 第 532b 页 X28-0532.png
之果名本果妙本国土者本既成果必有依国今既
迹在同居或在三土中间亦有四土本佛亦应有土
复居何处文云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
教化按此文者实非今日迹中娑婆亦非中间权迹
处所乃是本之娑婆即本土妙也本感应者既巳成
果即有本时所證二十五王三昧慈悲誓愿机感相
关能即寂而照故言本感应也本神通者亦是昔时
所得无记化化禅与本因时诸慈悲合施化所作神
通骇动最初可度众生故言本神通也本说法者即
是往昔初坐道场始成正觉初转法轮四辩所说之
法名本说法也本眷属者本时说法所被之人如下
方住者弥勒不识即本之眷属也本涅槃者本时所
證断德涅槃亦是本时应处同居方便二土有缘既
度唱言入灭即本涅槃也本寿命者既唱入灭则有
长短远近寿命也本利益者本业愿通应等眷属八
番十番饶益者是也此十种义赴缘直说散在经文
今以本因居初者必由因而致果果成故有国极果
居国即有照机机动则施化施化则有神通神通竟
次为说法说法所被即成眷属眷属巳度缘尽涅槃
涅槃故则论寿命长短长短之寿所作利益乃至佛
灭度后正像等益义乃无量止作十条收束始终复
成次第也。

迹本同异者迹中因开而果合合习果报果为三法
妙也本中因合而果开开习果出报果明本国土妙
589-A¶ 第 532c 页 X28-0532.png
也作此同异者依于义便互有去取迹中委悉明境
智行位本文语略通束为因妙得意知是开合耳果
妙即是迹中三轨妙也感应神通说法眷属名皆同
上本开涅槃寿命妙者久远诸佛如灯明迦叶佛等
皆于法华即入涅槃义推本佛必是净土净机又往
事巳成故开出涅槃等妙迹中无此二义者释迦虽
于法华唱言涅槃而未灭度此事方在涅槃故迹中
不辨利益同上广释如全帙。

粗妙者若迹中巳待十粗为粗十妙为妙未开十粗
为粗开十成妙具如前说迹中若待粗妙若开粗妙
此妙不异本妙而言始得始得为粗本中先成若粗
若妙若开粗妙亦不异迹妙而是先得先得称妙又
迹中事理始得为粗本中事理先得为妙理教教行
体用权实等亦如是又若未发迹显本者但解迹中
事理之粗妙终不能解本中之事粗况解本中之理
妙弥勒尚不达何况馀人若发迹中之事理即显本
中之事理亦知由本中之事理能垂迹中之事理迹
既由本则本妙迹粗既有本迹之殊故言粗妙妙理
则非迹非本不思议一也理教教行体用权实巳今
等亦如是。

权实者照迹中十粗之境为权照迹中十妙之境为
实乃至中间三世所照十粗之境为权十妙之境为
实若权若实悉皆是迹迹故称权如是中间无量无
量不可说节节权实馀经尚无中间一番之权况一
589-A¶ 第 533a 页 X28-0533.png
番之实尚无中间一番权实况无量番尚无中间权
实况有本地权实中间权实皆名为权本初照十粗
十妙皆名为实迹权本实俱不思议不思议即是法
性法性之理非古非今非本非迹非权非实但约此
法性论本迹权实粗妙耳但以世俗文字有去来今
非谓菩提有去来今也复次分别权实则有三种谓
自行化他自行化他具如境妙中说本地自行所契
权实二智名佛自行权实从本巳来乃至鹿苑种种
方便随他意语说此二智回转无方名佛化他权实
二智化他虽有二种皆名为权自行虽亦二种皆名
为实是名自行化他合说权实复次迹中约实施权
意在于实而实意难测何者化城是权而人作实解
是不识权亦不知实若废权显实意在于权权则易
测何者既知化城一事是佛权施则遍达恒沙佛法
远通久远方便故华严中明为阿毗跋致多明事数
即其义也若开权显实者达事法巳权意即息亦不
离权远求于实权即是实无复别权故言开权显实
也迹中既有三意如此迹由本垂本亦如是本迹虽
殊不思议一也。

观心者本妙长远岂可观心虽不即是亦不离心何
者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佛既观心得此本妙迹
用广大不可称说我如如佛如亦当观心出此大利
亦愿我如速如佛如故文云闻佛寿无量深心须臾
信其福过于彼愿我于未来长寿度众生如今日世
589-A¶ 第 533b 页 X28-0533.png
尊诸释中之王道场师子吼说法无所畏我等于未
来一切所尊敬坐于道场时说寿亦如是此即观心
本妙得六即利益之相。

次释莲华者权实难显借莲华譬于妙法又七喻文
多故以譬标题又解云莲华非譬当体得名类如劫
初万物无名圣人观理准则作名如蛛罗引丝仿之
结网蓬飞独运依而造车浮槎泛流而立舟鸟迹成
文而写字皆法理而制事耳今莲华之称非是假喻
乃是法华法门法华法门清净因果微妙此法门为
莲华即是法华三昧当体之名非譬喻也馀经多自
释名此经无解或是其文未度耳而此两释皆有道
理今融二意利根即名解理不假譬喻但作法华之
解中下未悟须譬乃知以易解之莲华喻难解之莲
华故有三周说法逗上中下根约上根是法名约中
下是譬名三根合论双标法譬如此解者与谁为诤
耶盖依正因果悉是莲华之法何须譬显为钝根人
不解法性莲华故举世华为譬亦应何妨然经文两
处说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此华若生轮王应出若说
此经即授佛记此灵瑞华似莲华故故以为喻若从
此意即是借喻喻于妙法夫喻有少喻遍喻如以月
喻面不得求其眉目雪山况象不可觅其尾牙今法
华三昧无以为喻喻此莲华华有多种巳如前说唯
此莲华华果俱多可喻因含万行果圆万德又馀华
粗喻九法界十如因果此华妙喻佛法界十如因果
589-A¶ 第 533c 页 X28-0533.png
又以此华喻佛法界迹本两门各有三喻喻迹者一
华生必有于莲为莲而华莲不可见此譬约实明权
意在于实无能知者二华开故莲现而须华养莲譬
权中有实而不能知今开权显实意须于权广识恒
沙佛法者秖为成实使深识佛知见耳三华落莲成
即喻废三显一唯一佛乘直至道场菩萨有行见不
了了但如华开诸佛以不行故见则了了譬如华落
莲成此三譬迹门从初方便引入大乘终竟圆满也
又三譬譬本门者一华必有莲譬迹必有本迹含于
本意虽在本佛旨难知弥勒不识二华开莲现譬开
迹显本意在于迹能令菩萨识佛方便既识迹巳还
识于本增道损生三华落莲成譬废迹显本既识本
巳不复迷迹但于法身修道圆满上地也此三譬本
门始从初开终至本地二门六譬各有所拟初重约
佛界十如施出九界十如次重开九界十如显佛界
十如三重废九界十如成佛界十如三譬摄得迹门
始终尽若得此意十二因缘四谛三谛等智行位乃
至功德利益亦用此譬譬之第四重约本佛界十如
施出迹中佛界十如第五重开迹中佛界十如显出
本中佛界十如第六重废迹中佛界十如成本中佛
界十如始终圆满开合具足是为少分以莲华为譬
也多分喻者从初种子乃至莲成喻于妙法譬如石
莲乌皮在外白肉在内四微为质卷荷欲生微细众
具开华布须莲实房成初后不异莲华始终十义具
589-A¶ 第 534a 页 X28-0534.png
足譬佛界众生始自无明终至佛果十如是法无有
缺减总譬竟譬如石莲黑则叵染硬则叵坏不方不
圆不生不灭劫初无种故不生今不异初故不灭是
名莲子相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亦如是不为客尘
所染生死重积而心性不住不动不生不灭即是佛
界如是相净名云一切众生即菩提相即其义也譬
如莲子虽复乌皮污泥之中白肉不改一切众生了
因智慧亦复如是五住淤泥生死果报一切智愿犹
在不失是名佛界如是性故言烦恼即菩提又诸法
不生般若生即其义也譬如莲子在淤泥中而四微
不朽是名莲子体一切众生正因佛性亦复如是常
乐我净不动不坏是名佛界如是体大经言是味真
正停留在山草木丛林不能覆灭即其义也譬如莲
子为皮壳所笼为泥所没而卷荷在心有生长之气
一切众生心亦如是虽为苦果所缚集惑所沈而能
于中发菩提心甚大雄猛如师子乳师子筋弦是名
佛界如是力经言若发菩提心动无边生死破无始
有轮阎浮人未见果而能勇猛发心也譬如莲子虽
复微小乌皮之内具有根茎华叶须台众具顿足是
名莲子如是作一切众生初发菩提心亦如是明解
决定慈悲誓愿上求下化誓取成就悉不疲退是名
佛界如是作华首经云一切诸功德皆在初心中即
其义也譬如莲子根依淤泥而华处虚空风日照动
昼夜增长荣耀顿足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从无明际
589-A¶ 第 534b 页 X28-0534.png
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出离生死入法性中因行成就
值于佛日被神通风其心念念入萨婆若海此名佛
界如是因经言于无量劫所作功德不如五茎莲华
上然灯佛得功德多此是真因成就即其义也譬如
莲华须蕊围绕在华内莲外此名莲华如是缘菩萨
亦如是于真因中具足万行六波罗蜜一行一切行
资助于因如须在华内若得果时众行休息如须在
莲外是名佛界如是缘经言尽行诸佛所有道法即
其义也譬如莲华华成结莲华而叶零落台子成实
此名莲子如是果菩萨亦如是真因所感无上菩提
大果圆满究竟成实是名佛界如是果经言佛子行
道巳来世得作佛即其义也譬如莲实房台包绕此
名莲子如是报菩萨亦如是大果圆满无上报足习
果之果依于报果如实依台经言如是大果报久修
业所得即其义也譬如泥莲四微处空莲四微初后
不异此名莲子本末等一切众生亦如是本有四德
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性德修德常乐
我净一而无二是名佛界本末究竟等经言众生如
佛如一如无二如即其义也是用莲华譬十如境竟
次用莲华譬十二因缘者乌皮污泥水草重覆即是
无明支种子能生力即是行支内有卷荷华须备具
即是识名色六入触受支含润爱取有支团圆盘屈
不能得出即老死支若能芽锋萌动钻乌皮破即是
无明灭不复在乌皮内生即是诸行灭出㲉壳外即
589-A¶ 第 534c 页 X28-0534.png
是老死灭此略譬四种十二因缘也譬四谛者乌皮
譬界内苦白肉譬界内集泥譬界外集水譬界外苦
道灭可知此通譬四种四谛也譬二谛者莲藕茎叶
等譬俗莲藕茎孔空譬真此通譬七种二谛也譬三
谛者真俗如前四微拟常乐我净譬中道第一义谛
此通譬五种三谛也四微无生无灭譬一实谛劫初
无生今时无灭譬无谛无说也用莲华譬境妙竟。

次譬九妙者内有生性譬智妙卷荷生性譬空智妙
须叶生性譬假智妙莲台四微生性譬中智妙此三
生譬一心三智妙也莲子虽小备有根茎叶华譬行
妙茎即智慧叶即慈悲须即三昧开敷即解脱又叶
譬三慈者覆水青叶譬生缘慈覆水黄叶譬法缘慈
倚叶譬无缘慈倚荷若出莲生不久无缘慈成得记
不久又根茎子叶利益人蜂即檀香气即尸生泥不
辱即忍增长即精进柔湿即禅不污即慧齐此譬行
妙也莲譬理即位芽钻皮粗住位芽出皮细住位钻
泥欲定位齐泥未到位出泥在水四禅位禅定如水
能洗欲尘处水增长譬无色位齐此譬观行莲华位
出水譬破见思相似莲华十信位处空含而欲敷譬
十住位须台可识譬十行位随日开回譬十向位敷
舒成就荷负蜂蝶譬十地位须叶零落莲子独在譬
休息众行妙觉圆满果上无事真常湛然此皆譬位
妙也莲有四微譬真性轨莲房内虚茎藕中空譬观
照轨台房围绕譬资成轨此譬三法乘妙也莲成处
589-A¶ 第 535a 页 X28-0535.png
空影临清水譬显机显应影临浊水譬冥机冥应影
临风浪之水譬亦冥亦显机应大经云闇中树影夜
影临水譬非冥非显机应此等譬感应妙也若风摇
莲华东昂西倒向南映北下风则合上风则开者即
譬东涌西没中涌边没等此譬地动瑞日暮华合譬
入定瑞日出华开譬说法瑞远望则红近望则白赤
华青叶相映辉赫譬放光瑞流芳遍野譬旃檀风瑞
药粖飘飏譬天华瑞风雨飘洒翻珠相棠譬天鼓自
鸣瑞此等皆譬神通妙也华合未开譬隐一乘分别
说三华叶正开譬会三归一但说一乘华落莲存譬
绝教冥理若知如来常不说法乃名多闻此等譬说
法妙也从一藕边更生一华展转复生无量莲华譬
业生眷属妙从莲房堕子在泥更生莲华展转复生
无量莲华譬神通眷属妙掘移彼藕采彼莲子种于
此池莲华炽盛譬愿生眷属妙彼池飞来如游丝薄
雾入于此池莲华炽盛譬应生眷属妙鱼鳖噞喁其
下蜂蝶翔集其上譬众生果报清凉之妙益见者欢
喜譬于因益采用其叶譬三草益采用其华譬妙小
树益采用其莲譬妙大树益采用其藕譬妙实事益
此等譬功德利益妙也次譬本者譬如一池莲华始
熟熟巳堕落投于泥水方复生长乃至成熟如是展
转更生熟岁月既积遂遍大池华田布满佛亦如是
本初修因證果巳竟为众生故更起方便在生死中
示初发心复示究竟数数生灭无数百千本地垂应
589-A¶ 第 535b 页 X28-0535.png
俯同凡俗更修五行乌莲更生茎叶譬更修圣行四
微稍稍增长譬更修天行荷叶始生譬更修梵行莲
子堕泥譬同诸恶更修病行莲芽始萌譬同小善更
修婴儿行如是三世益物不可称计遍满法界无非
分身垂迹闻迹废迹等益若非莲华何由遍喻上来
诸法法譬双辨故称妙法莲华也。

次释通名者经一字也梵云萨达磨分陀利修多罗
萨达磨此翻妙法分陀利此翻莲华巳如上释修多
罗或云修单兰或云修妒路彼方楚夏此土翻译不
同或言无翻或言有翻释此为五一明无翻二明有
翻三和融有无四历法明经五观心明经。

言无翻者彼语多含此语单浅不可以单翻复应留
本音而言经者开善云非正翻也但以此代彼耳此
间圣说为经贤说子史彼圣称经菩萨称论既不可
翻宜以此代彼故称经也而含五义一法本亦云出
生二微发亦云显示三涌泉四绳墨五结鬘今秖作
五义不可翻于一中作三三五十五义言法本者一
切皆不可说以四悉檀因缘则有言说世界悉檀说
则为教本为人对治则为行本第一义悉檀则为义
本言教本者金口所说一言为本派出无量言教若
道若别当时被物闻即得道故经言一一修多罗复
有无量修多罗以为眷属若后人不解菩萨以佛教
为本作通论别论申通别经令佛意不壅寻者得道
良由其论有本故也诸外道等虽有所说不与修多
589-A¶ 第 535c 页 X28-0535.png
罗合戏论无本不能得道经是行本者示人无诤法
导达通塞开明眼目救治人病如教修行则起通别
诸行从此至彼入清凉池至甘露地泥洹真法宝众
生从种种门入故知经是行本经是义本者寻一句
诠于一义寻无量句诠无量义或寻一句诠无量义
寻无量句诠于一义若通若别寻诠会入故经是义
本束此三种为法门者教本即是闻慧行本即是思
慧义本是修慧见真法本之义尚巳多含故不可翻
也或言出生例此可知又教微发行微发义微发教
涌泉行涌泉义涌泉教绳墨行绳墨义绳墨结教如
鬘结行如鬘结义如鬘令不零落具如全帙又经者
训常天魔外道不能改坏名为教常真正无杂无能
踰过名为行常湛然不动决无异趣名为理常又训
法者法可轨行可轨理可轨直释训巳含六义况梵
言重复而可单翻耶。

二言有翻者亦为五一翻为经经由为义由圣人心
口故今亦随而释之谓一切修多罗一切通别论一
切疏记等皆由圣人心口是名教由一切契理行一
切相似行一切信行法行皆由圣人心口故以行为
由一切世间义一切出世义一切方便义一切究竟
义皆由圣人心口故以义为由教由世界行由为人
对治义由第一义又经者纬义如世绢经以纬织之
龙凤文章成佛以世界悉檀说经菩萨以世界纬织
经纬合故贤圣文章成慧行为经行行为纬经纬合
589-A¶ 第 536a 页 X28-0536.png
故八正文章成诠真为经诠俗为纬经纬合故二谛
文章成二翻为契者契缘契行契理三翻法本如前
释四翻线者线贯持教行理又缝教缝行缝理五翻
善语教亦是善行教亦是善理教也。

三和融有无具在全帙。

四历法明经者旧用三种一用声为经如佛在世金
口演说但有音声诠辩听者得道故以声为经大品
云从善知识所闻也二用色为经若佛在世可以声
为经今佛去世纸墨传持应用色为经大品云从经
卷中闻三用法为经内自思惟心与法合不由他教
亦非纸墨但心晓悟即法为经故云修我法者證乃
自知三尘为经施于此土耳识利者能于声尘分别
取悟则声是其经若意识利者自能研心思惟取决
法是其经眼识利者文字诠量而得道理色是其经
馀三识钝鼻嗅纸墨则无所知身触经卷亦不能解
舌啖文字宁别是非若他土亦用六尘亦偏用一尘
问根利故于尘是经钝者尘则非经耶答六尘是法
界体自是经非根利取方乃是经何者大品云一切
法趣色是趣不过此色能诠一切法如黑墨色一画
诠一二画诠二三画诠三竖一画则诠王足右画则
诠丑足左画则诠田出上诠由出下诠申如是回转
诠不可尽或一字诠无量法无量字共诠一法无量
字诠无量法一字诠一法于一黑墨小小回转诠量
大异左回诠恶右回诠善上点诠无漏下点诠有漏
589-A¶ 第 536b 页 X28-0536.png
杀活与夺毁誉苦乐皆在墨中更无一法出此墨外
略而言之黑墨诠无量教无量行无量理黑墨亦是
教本行本理本黑墨从初一点至无量点从点至字
从字至句从句至偈至卷至部又从点字句中初立
小行后著大行又从点字句中初见浅理后到深理
是名黑墨三种微发乃至三涌泉三绳墨三结鬘等
又色是由由色故缚有六道生死由色故脱有四种
圣人又色训法法色故能成教行理又色是常色教
不可破色行不可改色理不可动又色不可翻色义
多含故又色可翻名色为经故见色经时知色爱见
知色因缘生法知色即空即假即中色即法界总含
诸法法界文字文字即空无点无字无句无偈句偈
文字毕竟不可得是名知字非字非字亦字墨色是
经为法本者若于墨字生瞋断他寿命若于墨字起
爱而作盗淫乃至于墨起痴而生邪见当知墨字是
四趣本若于墨字生慈生舍乃至生正见者是人天
本若知墨字是果报无记无记是苦谛于报色生染
即集谛知字因缘所成苦空无我是道谛既知字非
字不生字倒诸烦恼灭即灭谛知字四谛能生暖顶
若向若果贤圣解脱当知墨字是声闻本若于字不
了名无明起爱恚是诸行分别字好丑是识识于字
名名色字涉于眼名六入字尘对根名触领纳染著
是受缠绵不舍是爱竭力推求是取取则成业名有
有能牵果是名生老病死苦轮不息若能知字非字
589-A¶ 第 536c 页 X28-0536.png
无明即灭不至于行乃至不至老死当知墨字是支
佛本若知字即空非灭巳空字性本空空中无爱恚
乃至无邪正字不可得知字者谁云何众生妄生取
舍起慈悲誓愿行六度济众生入如实际亦无众生
得灭度者当知此字是菩萨本若知字非字非字非
非字无二边倒名净净则无业名我我则无苦名乐
乐则无生死名常何以故字是俗谛非字是真谛非
字非非字是一实谛一谛即三谛三谛即一谛是名
境本若知墨字从纸笔心手和合而成一一字推不
得一字一一点推亦不得字则无所不得心手即不
得能无能无所知能所谁是一切智本字虽非字非
字而字从心故有点从点有字有句有偈有行有卷
有帙有部有藏从藏有种种分别是道种智本虽非
字非非字而双照字非字是一切种智本雪山为八
字舍所爱身是为行本我解一句乃至半句得见佛
性入大涅槃即是位本我得三菩提皆由闻经及称
善哉字即乘本若忘失句逗还令通利与其三昧及
陀罗尼即感应本依文学通即神通本依字故得语
即说法本说字教他即眷属本勤学此字禄在其中
即利益本如此解字手不执卷常演是经口无言声
遍诵众典佛不说法恒闻梵音心不思惟普照法界
如此学问岂不大哉当知黑字是诸法本青黄赤白
亦复如是非字非非字双照字非字不可说非不可
说不可见非不可见何所简择何所不简择何所摄
589-A¶ 第 537a 页 X28-0537.png
何所不摄何所弃何所不弃是则俱是非则悉非能
于黑色通达一切非于一切非通达一切是通达一
切非非非是一切法邪一切法正若于黑色不如是
解则不知字与非字黄赤白青有对无对皆不能知
若于黑色通达知馀色亦如是此即法华经意以色
为经也声香味触等亦复如是文云一切世间治生
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即此意也外入皆经周遍
法界者内入亦如是内外入亦如是经云非内观得
解脱亦不离内观是则一尘达一切尘不见一尘一
切尘通达一尘一切尘于一识分别一切识亦不见
一识一切识而通达一识一切织自在无碍平等大
慧何者是经何者非经若欲细作于一一尘识例可
解有翻无翻以三义识之后用三观结之历诸教分
别经者若言理绝文字文字是世俗寄字诠理理可
是经文字非经六尘等皆是经诠非正经也此即三
藏中经耳若无离文字说解脱义文字性离即是解
脱六尘即实相无二无别如上所说者圆教中经也
带三方便作此说者方等中经也带二方便作此说
者般若中经也带一方便作此说者华严中经也。

五明观心经者类上为四一类无翻者心含善恶诸
心数等当知此心诸法之都何可定判若恶是心心
不含善及诸心数若善是心心不含恶及诸心数不
知何以目心以略代总故知略心能含万法况不含
五义耶华严云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即其义也心
589-A¶ 第 537b 页 X28-0537.png
是教本行本理本等例可解二类有翻明观者心即
是由一切语言由觉观心一切诸行由于思心一切
义理由于慧心经云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
心是经纬以觉为经以观为纬织成言语又慧行心
为经行行心为纬织成众行心竖缘理为经心横缘
理为纬织成义理又观境为经观智为纬观察回转
织成一切文章又心即是契观慧契境是契缘契乐
欲心为契教契便宜对治心为契行契第一义心为
契理心为法本为线可知心为善语教者法之与语
俱通善恶今以善法善语定之心之与观亦通善恶
今以善心善观定之即是善语教善行善理心是可
轨者若无观则无规矩以观正心王心王正故心数
亦正行理亦尔心王契理数亦契理故名可轨也心
常者心性常定犹如虚空谁能破者又恶觉不能坏
善觉邪行不干正行邪理不坏正理故心名常随诸
事释一一向心为观观慧弥成于事无乖如火益薪
事理无失即文字无文字不舍文字而别作观也三
类通有无明观可解四类历法明观者若小乘明恶
中无善善中无恶事理亦然此则恶心非经则无多
含之义若大乘观心者观恶心非恶心亦即恶而善
亦即非恶非善观善心非善心亦即善而恶亦非善
非恶观一心即三心以此三心历一切心历一切法
何心何法而不一三一切法趣此心一切心趣此法
如此观心为一切语本行本理本有翻五义无翻五
589-A¶ 第 537c 页 X28-0537.png
义一一于心解释无滞遍一切心无不是经大意可
领不俟多记也。

第二显体者前释名总说文义浩漫今顿点要理正
显经体直辨真性真性非无二轨欲令易解是故直
说后显宗用非无初轨偏举当名耳体者一部之指
归众义之都会也非但会之至难亦乃说之不易文
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大经云不生不生不可
说又云有因缘故亦可得说今略开七条一正显经
体二广简伪三一法异名四入体之门五遍为众经
体六遍为诸行体七遍为一切法体。

一正显体者何意须用此体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
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
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
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是魔所说故身子云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此大小印印半满经外道
不能杂天魔不能破如世文符得印可信当知诸经
毕定须得实相之印乃得名为了义大乘今正显体
即一实相印也三轨之中取真性轨十法界中取佛
法界佛界十如中取如是体四种十二因缘中取不
思议不生不灭十二支中取苦道即法身四四谛中
取无作四谛于无作中唯取灭谛七种二谛中取五
种二谛五二谛中唯取真谛五三谛中取五中道第
一义谛诸一谛中取中道一实谛诸无谛中取中道
无谛若得此意就智妙中简乃至十妙一一简出正
589-A¶ 第 538a 页 X28-0538.png
体例可知也譬如梁柱纲纪一屋非梁非柱即屋内
之空柱梁譬因果非梁非柱譬实相实相为体非梁
柱也屋若无空无所容受因果无实相无所成立释
论云若以无此空一切无所作又譬如日月纲天公
臣辅主日月可二太虚空天不可二也臣将可多主
不可多为此义故须简出正体如三轨成乘不纵不
横不即不离显示义便须简观照等唯指真性当名
正意分明三轨既然馀法例尔故序品云今佛放光
明助显实相义又云诸法实相义巳为汝等说方便
品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偈云诸佛法久
后要当说真实又云我以相严身为说实相印法师
品云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安乐行云观诸法如实相
寿量云如来如实知见普贤观云昔于灵山广说一
实之道又云观于一实境界故知诸佛为一大事因
缘出现于世秖令众生开佛知见见此一实非因非
果之理耳。

二广简伪三一法异名具在全帙。

四明入实相门者夫实相幽微其理渊奥如登绝壑
必假飞梯欲契真源要因教行故以教行为门下文
云以佛教门出三界苦佛子行道巳来世得作佛门
名能通此之谓也略为四意一略示门相二示入门
观三示粗妙四示开显一示门相者夫佛法不可宣
示赴缘说者必以四句诠理能通行人入真实地大
论云于如是法说第一义悉檀所谓一切实一切不
589-A¶ 第 538b 页 X28-0538.png
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如是皆名诸
法之实相实相尚非是一那得言四当知四是入实
相门耳又云四门入清凉池是门无碍非唯利者得
入钝者亦得入非唯定者散心专志精进者亦得入
又云般若有四种相所谓有相无相乃至非有非无
相般若尚非一相云何四相当知亦是入般若门也
又云般若波罗蜜譬如大火𦦨四边不可取邪见火
烧故若不触火温身熟食若触火者火则烧身身既
被烧温食无用四门本通般若除烦恼办大事若取
著者则成邪见烧于法身法身既烧四门通何等若
不触火门则能通也若以佛教为门者教略为四若
于一教以四门诠理即是四门四四合十六门若以
行为门者禀教修观因思得入即以行为门藉教发
真则以教为门若初闻教如快马见鞭影即入正路
者不须修观若初修观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者不
更须教并是往昔善根淳熟今于教门得通名为信
行于观门得通名为法行若闻不即悟应须修观于
观悟者转成法行若修观不悟更须听法听法得悟
转名信行教即为观门观即为教门闻教而观观教
而闻教观相资则通入成门教观合论则有三十二
门此语其大数耳细寻于门实有无量经云说种种
法门宣示于佛道今且约四教明十六门相谓藏通
别圆各具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具如
全帙寻之二示入门观者能通教门大为十六所通
589-A¶ 第 538c 页 X28-0538.png
之理但是偏圆两真前八门同入偏真后八门同入
圆真但有巧拙偏直之异就一一门各具信法二行
信行闻说即悟此心疾利得道方法难可示人且约
法行观门即为十意一识所观境二真正发心三遵
修定慧四能破法遍五善知通塞六善用道品七善
用对治八善知位次九善能安忍十法爱不生具在
全帙须细寻之三示粗妙四示开显俱不暇录可以
意得第五实相为诸经作体者且此一经体名前后
同异方便品中云诸佛一大事因缘开佛知见无上
道实相印等譬喻品中以大车譬一大乘信解中名
付家业药草中名一切智地最实事化城中名宝所
授记中名系珠法师中名秘密藏宝塔中名平等大
慧寿量中名非如非异神力中名秘要之藏妙音中
名普现色身三昧观音中名普门劝发中名植众德
本如是等异名不同其义亦异理极真实以实为相
故名实相灵知寂照名佛知见三世诸佛唯用此自
行化他故言大事因缘虚通名道正定诸法名实相
印运载名乘成办佛事名家业一切所依名智地诸
法之元故名宝所圆妙难思故言宝珠无所积聚而
含众法名秘藏秘要通达无碍名平等大慧遮于二
边名非如非异妙色自在故言普现三昧入实之由
故名普门诸法由生故言德本如是名义差别体即
实相次明诸经异名或真善妙色或毕竟空或如来
藏或中道等不可具载皆是实相别称悉是正印各
589-A¶ 第 539a 页 X28-0539.png
称第一又众经半满大小之殊体有傍正正即实相
傍即偏真偏真或时含实相实相或时带偏真而通
称实相故中论云实相三人共得共得者即偏真也
大经云声闻之人但见于空空即傍也智者见空及
与不空不空即正也此经云我等昔日同入法性法
性即傍也今日安住实智中实智中即正也小乘三
法印傍也通教带傍明正别圆但明于正不复论傍
若约五味乳惟论五酪惟论傍二酥傍正相兼带醍
醐惟正又正实相多诸名字约名字中复论傍正胜
鬘以自性清净为正馀名为傍华严以法身为正般
若以一切种智为正涅槃以佛性为正此经以实相
一乘为正馀名为傍此则非傍非正论傍正傍正悉
是经体粗妙开显可知。

第六诸行体第七遍为一切法体具如全帙。

第三明宗宗者修行之喉衿显体之要蹊如梁柱持
屋结网提纲维提维则目动梁安则桷存释宗为五
一简宗体二正明宗三众经同异四明粗妙五结因
果简宗体者有言宗即是体体即是宗今所不用何
者宗致既是因果因果即二体非因非果体即不二
体若是二体即非体宗若不二宗即非宗如梁柱是
屋之纲维屋空是梁柱所取不应以梁柱是屋空屋
空是梁柱宗体若一其过如是又宗体异者则二法
孤调宗非显体之宗则邪倒无印体非宗家之体则
体狭不周离法性外别有因果宗体若异其过如是
589-A¶ 第 539b 页 X28-0539.png
今言不异而异约非因非果而论因果故有宗体之
别耳普贤观云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
法实相即其义也当知实相体通而非因果行始辨
因行终论果譬如铜体非始非终拟铸为像即名像
始治莹悉毕即名像终若识此喻不即不离宗义明
矣二正明宗者此经始从序品讫安乐行品破废方
便开显真实佛之知见亦明弟子实因实果亦明师
门权因权果文义虽广撮其枢要为成弟子实因因
正果傍故于前段明迹因迹果也从涌出品讫劝发
品发迹显本废方便之近寿明长远之实果亦明弟
子实因实果亦明师门权因权果而显师之实果果
正因傍故于后段明本因本果合前因果共为经宗
意在于此所以经分二文论本论迹双题法譬举莲
举华师弟权实总在其间也三众经因果同异者今
经迹中师弟因果与众经有同有异本中师弟因果
众经所无正以此之因果为经妙宗也四粗妙开显
如全帙五结成者夫经说因果正为通益生法行人
若开权显实正令七种方便生身未入者入傍令生
法二身巳入者进若说寿量长远傍令生身未入者
入正令生法巳入者进神力品云如来所有一切甚
深之事者非因非果是甚深之理因果是甚深之事
从七种方便初得入圆登铜轮位名之为因乃至馀
有一生在若转一生即得妙觉名之为果从二住至
等觉中间名为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用无碍道
589-A¶ 第 539c 页 X28-0539.png
伏一分无明名之为因用解脱道断一分无明名之
为果约此解脱复修无碍故云因因从此无碍复得
解脱故言果果初住见真以真为因住前相似非是
真因若取性德为初因者弹指散华是缘因种随闻
一句是了因种凡有心者是正因种此乃远论性德
三因种子非是真实开发故不取为因也。

第四明用者用是如来之妙能此经之胜用如来以
权实二智为妙能此经以断疑生信为胜用秖二智
能断疑生信生信断疑由于二智约人约法左右互
论耳前明宗就宗体分别使宗体不滥今论用就宗
用分别使宗用不滥何者宗亦有用用亦有宗宗用
非用用用用非宗用用宗非宗宗宗宗非用宗宗用
者因果是宗因果各有断伏为用用有宗者慈悲为
用宗断疑生信为用用若论于宗且置断伏但论因
果今明于用但论断疑生信且置慈悲若得此意则
知权实二智能断疑生信是今经之大用矣诸经不
纯明佛智慧不发佛自应迹不正破二乘果不断生
身菩萨之远疑起其远信不显本地增法身菩萨大
念佛之道损界外之生如此力用众经所无今经具
之所以命章不论二乘菩萨等智纯显佛之微妙智
慧不开九法界知见纯开众生佛之知见馀经但道
佛所变化是迹不道佛身自是迹今经自道佛身是
迹其馀变化宁得非迹今经正破废化城二乘之果
况其因行耶又破禀方便教菩萨执迹为极今皆发
589-A¶ 第 540a 页 X28-0540.png
废悉称是权迹及中间诸疑悉断起于深远不思议
信又显本地真实功德令法身菩萨得大利益始自
初阿终邻后荼抹十方那由他土为尘数增道菩萨
不能令尽盖由如来雨权实二智一味之雨普等四
方俱下者一切诸四门俱破也充足求于具足道者
断其深疑起其大信令入一圆因控摩诃衍车游于
四方直至道场大用大力妙能妙益犹自未尽盖藏
通以二智断四住之疑生偏真之信净名离弹斥二
乘及偏行菩萨亦是界内断疑生信不能令小乘及
方便菩萨断大疑生大信大品通意亦是界内疑断
信生别意虽在界外亦未断近疑生远信华严正意
断界外疑生于圆信亦未断近生远故权实名虽复
通用而力大异今经用佛菩提二智断七种方便最
大无明同入圆因破执近迹之情生本地深信乃至
等觉亦令断疑生信如是胜用岂同众经耶。

第五释教相者佛于无名相中假名相说说馀经典
各赴缘取益如华严初逗圆别之机高山先照直明
次第不次第修行住上地上之功德不辨如来说顿
之意若四阿含通说无常知苦断集證灭修道不明
如来曲巧施小之意若诸方等折小弹偏褒圆叹大
慈悲行愿事理殊绝不明并对诃赞之意若般若共
则三人同入别则菩萨独进广历阴入尽净虚融亦
不明共别之意若涅槃在后略斥三修粗点五味亦
不委说如来置教原始要结之终凡此诸经皆是逗
589-A¶ 第 540b 页 X28-0540.png
会他意令他得益不谭佛意意趣何之今经不尔絓
是法门网目大小观法十力无畏种种规矩皆所不
论为前经巳说故但论如来布施之元始中间取与
渐顿适时大事因缘究竟终讫当知此经唯论设教
大纲不委微细网目譬如算者初下后除纪定大数
不存斗斛秖为深论佛教妙说圣心近会圆因远申
本果所以疑请不巳若能精知教相则识如来权实
二智也。

教相者大纲三种一顿二渐三不定释此三教各作
二解一约教门二约观门教门为信行人又成闻义
观门为法行人又成慧义闻慧具足如人有目日光
明照见种种色先约教者若华严七处八会之说譬
如日出先照高山净名中唯嗅薝卜大品中说不共
般若法华云但说无上道又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
皆信受入如来慧若遇众生尽教佛道涅槃云雪山
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又云我初成佛
恒沙菩萨来问是义如汝无异诸大乘经如此意义
类例皆名顿教相也非顿教部也二渐教相者如涅
槃云从佛出十二部经从十二部出修多罗从修多
罗出方等从方等出般若从般若出涅槃如此等意
即渐教相也又始自人天二乘菩萨佛道亦是渐也
又中间次第入亦是渐也三不定教者此无别法但
约顿渐其义自明大经云置毒乳中乳即杀人酪酥
醍醐亦能杀人此谓过去佛所常闻大乘实相之教
589-A¶ 第 540c 页 X28-0540.png
譬之以毒今值释迦声教其毒即发结惑人死如提
谓波利但闻五戒不起法忍三百人得信忍四天王
得柔顺忍皆服长乐之药佩长生之符住于戒中见
诸佛母即乳中杀人也酪中杀人者如智度论云教
有二种一显露教二秘密教显露者初转法轮五比
丘及八万诸天得法眼净若秘密教无量菩萨得无
生法忍此是毒至于酪而杀人也生酥中杀人者有
诸菩萨于方等大乘教得见佛性住大涅槃即其义
也熟酥杀人者有诸菩萨于摩诃般若教得见佛性
即其义也醍醐杀人者如涅槃教中钝根声闻开发
慧眼得见佛性乃至钝根缘觉菩萨七种方便皆入
究竟涅槃即其义也是名不定教相非不定部。

二约观门者一圆顿观从初发心即观实相修四种
三昧行八正道即于道场开佛知见得无生忍如牛
食忍草即得醍醐其意具在止观二渐次观从初发
心为圆极故修阿那波那十二门禅如杂血乳次修
六妙门十六特胜观练熏修等乃至道品四谛观等
如清净乳十二缘观如酪四弘誓愿六波罗蜜如生
酥别菩萨行如熟酥次修自性禅入一切禅乃至清
净净禅此诸法门能见佛性住大涅槃真应具足名
醍醐行三不定观者从过去佛深种善根今修證十
二门豁然开悟得无生忍即是毒在乳中杀人乃至
坐禅修自性等禅正观学无作四圣谛行法华般舟
等四种三昧豁然心悟得无生忍即是醍醐行中杀
589-A¶ 第 541a 页 X28-0541.png
人也如此五味不离半满半满不离五味五味半满
相成若华严顿满大乘家业但明一实不须方便唯
满不半于渐成乳三藏客作但是方便唯半不满于
渐成酪方等弹诃则半满相对以满斥半于渐成生
酥大品领教带半论满半则通为三乘满则独为菩
萨于渐成熟酥法华付财废半明满若无半字方便
调熟钝根则亦无满字开佛知见于渐成醍醐如来
殷勤称叹方便者半有成满之功意在此也但半满
五味既通约诸经诸经不同人当辨其开合若华严
正隔小明大于彼初分永无声闻后分则有虽复在
座如聋如哑非其境界尔时尚未有半何所论合次
开三乘引接小机令断见思则以小隔大既不论满
何所可合若方等教或半满双明或半满相对或以
满弹半禀半闻满虽知耻小犹未入大故云止宿草
庵下劣之心犹未能改则半满不合般若以满洮练
于半命领家业明半方便通入无生半字法门皆是
摩诃衍是合其法而不希取一餐之物即是未合其
人是故半满不合若至法华觉悟化城云非真实汝
等所行是菩萨道即是合法汝实我子即是合人人
法俱合自鹿苑开权历经诸教来至法华始得合实
然声闻有二种一秘密合二显露合秘密合者初为
提谓说五戒法巳有密悟无生忍者况修多罗方等
般若岂无密悟此则不论若就显露未入位声闻亦
随处得合例如般若三百比丘得记者是也若住果
589-A¶ 第 541b 页 X28-0541.png
声闻决至法华敦信令合若住果不合是增上慢未
入位五千简众起去到涅槃中方复得合总就诸教
通作四句华严三藏非合非不合方等般若一向不
合法华一向合涅槃亦合亦不合何者涅槃为末代
更开诸权引后代钝根故言亦不合也夫五味半满
论别别有齐限论通通于初后若华严顿乳别但在
初通则至后故无量义云次说般若历劫修行华严
海空法华会入佛慧即是通至二经又像法决疑经
云今日坐中无央数众各见不同或见如来入涅槃
或见如来住世一劫若减一劫若无量劫或见如来
丈六之身或见小身或见大身或身报身莲华藏世
界海为千百亿释迦牟尼佛说心地法门或见法身
同于虚空无有分别无相无碍遍同法界或见此处
山林地土沙或见七宝或见此处乃是三世诸佛所
行之处或见此处即是不可思议诸佛境界真实之
法夫日初出先照高山日若垂没亦应馀晖峻岭故
莲华藏海通至涅槃之后况前教耶若修多罗半酪
之教别论在第二时通论亦至于后释论云从初鹿
苑至涅槃夜所说戒定慧结为修妒路等藏当知三
藏通至于后若方等半满相对生酥教别论是第三
时通论亦至于后陀罗尼云先于王舍城授诸声闻
记今复于舍卫国祇陀林中复授声闻记故知方等
至法华后般若带半论满熟酥教别论在第四时通
论亦至初后何者从得道夜至泥洹夜常说般若若
589-A¶ 第 541c 页 X28-0541.png
涅槃醍醐满教别论在第五时通论亦至于初释论
云从初发心常观涅槃行道前来诸教岂无发心菩
萨观涅槃耶大经云我坐道场菩提树下初成正觉。

尔时无量阿僧祇恒沙世界菩萨亦曾问我是甚深
义然其所问句义亦皆如是等无有异如是问者则
能利益无量众生此则通至于前若法华显露边论
不见在前秘密边论理无障碍故身子云我昔从佛
闻如是法见诸菩萨授记作佛岂非證昔通记之文
记者私录云人言第二时十二年中说三乘别教若
尔过十二年有宜闻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岂可不说
若说则三乘别教不止在十二年中若不说则一段
在后宜闻者佛岂可不化也定无此理经言为声闻
说四谛乃至说六度不止十二年盖一代中随宜闻
者即说耳如四阿含经五部律是为声闻说乃讫于
圣灭即是其事何得言小乘悉十二年中也人言第
三时三十年中说空宗般若维摩思益依何经文知
三十年也言四十年后说法华一乘法华经中弥勒
言佛成道来始过四十馀年然不可言法华定在大
品经后何故大智论云须菩提于法华中闻说举手
低头皆得作佛是以今问退义若尔大品与法华前
后何定也然大品法华及涅槃三教浅深难可辄言
何者涅槃佛性亦名般若亦名一乘一乘是法华之
宗般若是大品所说即是明性复有何未了乎大品
中说第一义空与涅槃经明空无异皆云色空乃至
589-A¶ 第 542a 页 X28-0542.png
大涅槃亦空又大品说涅槃非化维摩说佛身离五
非常与涅槃明常说涅槃不空有何异而自生分别
言维摩偏詺明常大品一向说空也又若从法华后
入涅槃者法华经中巳明王宫非始久来成道何由
涅槃中方引道树始成执实为疑故知为一段众生
最后闻常者涅槃经闻法华者不假闻涅槃也复应
当知诸大乘经指归不殊但随宜为异如华严无量
义法华皆三昧名般若是大智慧维摩说不思议解
脱是解脱大涅槃是究竟灭文殊问菩提是满足道
悉是佛法法无优劣于中明果皆是佛果明因皆是
地行明理皆是法性所为皆是菩萨旨归不当有异
人何为强作优劣然依经按论略唯二种谓声闻藏
及菩萨藏也教必对人人别各二声闻藏中有决定
声闻及退菩提心声闻菩萨藏中有顿悟大士有渐
入菩萨决定声闻一向住小退心声闻后能趣大虽
有去有住而受小时一故对此二人所说为声闻藏
菩萨虽有顿渐不同然受大处一故对此二人所说
为菩萨藏也然此二藏随所为随所说声闻藏中有
菩萨为影响然非所为不可从菩萨名作大乘经菩
萨藏中亦有声闻人非正所为宗不说声闻法故不
可名为小乘法拟人定法各自不同是以要而摄之
略唯二也今开分之判为四教声闻藏即三藏教菩
萨藏即通别圆教为决定声闻说三藏教为退大声
闻说通教为渐悟菩萨说别教为顿悟菩萨说圆教
589-A¶ 第 542b 页 X28-0542.png
非唯名数易融而义意玄合今古符契一无二焉唯
文略而义广教一而蔽诸若申隐以使显须多作论
义如捕猎川泽饶结筌[(ㄇ@(企-止))/弟]岂鱼猎者好博耶不得巳
而博耳。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卷下
* No. 589-A
妙玄节要跋

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九旬谭妙奚足云多且
九旬之中纵四辩以宣扬文义何限章安所记亦
自略矣岂容更删节耶特以末世钝根畏繁乐简
望妙玄而如海甘蛙守而不前致使无上醍醐毕
世罔沾一滴良可痛也窃闻大智度论千卷罗什
十倍略之而摩诃止观全书荆溪亦复录其大意
因仿厥旨辑为节要二卷庶几易于染指渐充法
味然后遍讨玄文深證法华三昧则斯举也未必
非循循善诱之一术也若乃守节要为巳足而终
置玄文于不探则予固智者章安之罪人而彼又
予之罪人矣。
庚辰仲夏二十有六日智旭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