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5a 页
No. 261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御制
大朴既散,有为遂作。名利牵乎代,巧智丧乎
真,爱恶攻其性情,因缘坚其染习,内则百虑
无节,外则六根竞诱,天理灭而莫知,道源
迷而忘返,沦溺苦海,劫尽还初。惟至人了万
物之宗,越三界之表,廓独立而不改,遍诸有
而常然,故能开导群疑济拔流品。六波罗蜜
经者,众法之津梁,度门之圆极也。昔日月灯
明如来为菩萨说,历劫旷远真偈寂寥。文殊
师利往于耆阇会中,尝与弥勒菩萨语及斯
事。成一切种智,会无量义因,唯佛能知,唯佛
能说,教必有主,其在兹乎。是以释迦如来,为
法而出俟时而现,三身不异故处代而常
离,万行无修故随方而自在。运慈悲之力,开
护摄之门,因其六尘示之六度,导于法分令
證法身,结习纷纶,乘理而悟,是真般若之旨
也。故有慈氏善问大音赞言,天垂宝花云集
仙盖,甘露流液光明烛幽,使迷方浅深皆得
自然之慧,恒沙亿众能通般若之智。尝试论
之。先儒有言:「诚者自成而道自导也。」夫诚己
于内,则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诚物于外,则不
言而应、不为而成。其内者,證法之身;其外者,
大悲之力。德产之致也密,化育之功也大,春
风发吹,万类咸滋,旭日升昼,群阴尽释,乾坤
易简之道是则大同,神明幽赞之情孰云区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5b 页 T08-0865.png
别,殊涂一至,其理固然。
朕虔奉丕图保乂蒸庶,思建皇极以升大猷,
遐想灵踪期于叶契。而舍城妙说久秘梵文,
徒怀泻瓶未启遗夹,微言不昧将或起予。于
是罽宾沙门般若受旨宣扬,光宅寺沙门利
言为之翻译,时大德则有资圣寺道液、醴泉
寺超悟、慈恩寺应真、庄严寺圆照、光宅寺道
岸、西明寺圆照、章敬寺空、西明寺良辩秀等,
法门领袖、人中龙象,證明正义,辉润玄文,知
释迦之宝城,识众尊之满字,以贞元四年岁
次戊辰十一月二十八日,于西明寺译成上
进,凡一部十卷,龙神翼卫如从金口之传,梵
众护持无异毫光之现。
朕斋心涤虑仰味宗源,闻所未闻实为希有。
然以汲引之旨流布为先,庶凭真筌永济浮
俗。聊因暇日三复斯经,虽法海甚深而波流
不让,举其梗概照悟将来。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 归依三宝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迦兰多
迦竹林精舍,时与众多菩萨摩诃萨——住不退
转位阶十地,十波罗蜜多悉已圆满;复有众
多诸大苾刍——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
逮得已利,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复有阿僧企
耶诸有情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5c 页 T08-0865.png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于此会中而作是念:
「此会众中诸有情类,贫穷孤露无所依怙,流
转生死沈溺爱河;欲达彼岸为闻法故,愿见
世尊求一切智,无有力能。」
尔时,慈氏菩萨为
欲咨问甚深义趣:一切有情云何发菩提心
求佛决定,三无数劫无有疲倦?今佛世尊意
趣难解广大甚深,文句巧妙具足圆满,记别
有情因果差别,希求速疾无上菩提。于是弥
勒菩萨摩诃萨发如是心,即从座起,整理衣
服,善调六根,身口意业皆悉寂静——然其六根
百福所生,妙相庄严八十种好,三无数劫之
所圆满,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等百千万日光明
相庄严其身,一切有情瞻仰无厌,近无等等佛
果菩提——以如是身往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
双足,又以无量功德庄严之手,如新生莲华,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如来世尊于一念中,能
知一切有情过去未来现在之心。或有有情
因咨问时获清净心,或有有情受记之时获
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或得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为此义故仰咨如来,
惟愿世尊分别解说。世尊今为三世有情所
依之主,或有有情行大乘行其心柔和。唯愿
世尊慈悲悯念,获甘露法不独受用而同其
味。云何令诸有情趣大涅槃安隐正路?此等
有情当作何事,于一切智得不退转?云何圆
满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又此般若
波罗蜜多与前五种波罗蜜多而为其母,云
何修习而能圆满?又此大愿云何显发?又诸
有情云何修习涅槃彼岸?唯愿世尊分别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6a 页 T08-0866.png
解说,为欲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得欢喜。」
尔时薄伽梵赞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汝今乃能利益安乐一切有情问
是深义,劝诸有情修善业故;常为有情勤修
习故;汝今一心广为有情顿绝羁锁勤求法
故;汝今以此大慈悲心,于三阿僧企耶圆满
六种波罗蜜多大海法故;汝今已近菩提道
场涅槃岸故。犹如明星没已旭日便照,汝今
亦尔,当作佛日。汝今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
汝具足分别甚深之义。如有智人能善思惟,
观察生死险道之中,莫能过于无所依怙。譬
如大海舟船而无商主,其中有情多所漂溺,
涌浪洄澓破坏沈没,种种诸难常有忧患,求
于吉祥无上船师以为依怙。又诸有情于生
死中常多恐惧,所以求于力势之人而为恃
怙,不被怨贼之所侵害。纵彼怨贼有大狂力,
为此之人依附王者,而彼怨贼必无更能作
损害者;又彼怨贼既见力势,永舍怨心顺从
正化。一切有情亦复如是,各作是念:『谁能与
我作归依处,除其衰患令得安乐?于此三界
五道之中,天、龙、药叉、阿苏罗、迦噜啰、健达婆、
紧捺罗、摩怙洛迦、人非人等诸众之中而
求觅之,无有能为作归依者。所以者何?彼诸
天等,自未能免生死羁锁,烦恼系缚流转三
界,无量无边众苦吞啖诸怖畏事,以贪欲网
之所缠缚,况能为我作归依处。又诸天等常
被甲冑斗战之具,心怀怖畏彼阿苏罗,而况
于人及馀诸趣。以是观察三界六道,无有堪
能拔济我者,以是应当归依佛法僧。除佛法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6b 页 T08-0866.png
僧,更无有能救护我者。一切有情若欲求于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涅槃乐者,应当归依
佛法僧宝。』以是因缘令诸有情归佛法僧。」
尔
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
佛法僧宝?云何归依?」
佛告慈氏言:「佛宝者
则有二种:一者佛身,二者佛德。言佛身者,所
谓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
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已于过去无量
无边阿僧祇劫,不惜身命勤修六度万行圆
满,菩提树下坐金刚座,降伏魔军断诸结贼,
获一切智成等正觉,具足如是诸妙功德,号
之为佛。言佛德者,即佛身中具足十力、四无
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三解
脱门、三示导、六神通、随心三摩地、四智、二智,
离于知境,断烦恼障及所知障,离诸习气,无
功用道起如如化,若远若近游止自在无有
障碍,于一芥子能纳无量诸妙高山。如是功
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悉皆具足。又从一劫
至无量劫,寿命自在无能损减。于神境通往
来变现,无有障碍随意自在。诸佛世尊之所
经行城邑聚落,先放微妙金色光明照曜其
处,其中众生遇斯光者,身病心病皆得除愈。
心火灭已身得清凉。偻者能申、跛者能行、盲
者得视、聋者能听、哑者能言。其心乱者便复
本心,鬼魅癫狂魍魉所持悉皆除愈。裸者得
衣,憍慢心者而得谦下,忧恼者心安隐,失道
者得正路,饥渴者得饮食,囚系者得解脱,恐
怖者得无畏。丘陵坑坎山涧堆阜,皆悉平正
犹如抵掌,门第卑小自然高大,衢路隘狭并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6c 页 T08-0866.png
皆宽广,市肆廛里自然开豁,秽恶不净应时
香洁,荆棘毒刺瓦砾沙石悉皆不现。日光晃
曜而无炎毒,香风和畅无诸尘坌,白鹤、孔雀、
鹦鹉、舍利、迦陵频伽、拘枳罗、拘那罗、命命等
鸟,其声美妙出和雅音。象、马、牛、羊、水牛、牛、
犎牛、竹牛,各出本音其声微妙。箜、篌、箫、笛、琴、
瑟、鼓、吹,如是乐器不鼓自鸣。及馀种种巧妙
希奇,诸神通事悉皆变现。如是种种诸希有
事,日日各异转加殊胜,皆是如来威神之力。
若有众生疑佛世尊及佛功德有一异者,当作
是说:『佛与功德不一不异。』譬如燃灯,膏炷与
明不一不异,离于膏炷无别灯明。若言灯明
离膏炷者,明所及处悉应焚爇。佛身功德亦
复如是。此微妙身是佛功德无漏法身,自他
受用平等所依。然此佛身亦非是体,离是体
外无别法身。若是体者,同于外物有四大相。
故知非相亦非无相。若非相者同大虚空,同
太虚者性即是常无方便过。自性清净无染
无著,甚深无量无有变易,难解难知微妙寂
静,具无边际真常功德绝诸戏论。唯佛證知
非馀所及,亦非譬喻之所校量。慈氏!当知如
此身者,即是过去未来现在殑伽沙等诸佛
世尊法身之相。佛报身者,谓诸如来三无数
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
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皆
从出世无漏善根之所生故,不可思议超过
世智,纯熟有情为现兹相,演无尽法广利无
边。慈氏!当知此即如来报身圆满。言化身者,
为彼有情随所应化,故现无量阿僧企耶诸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7a 页 T08-0867.png
化佛身。其所化身,或于地狱以现其身,度彼
有情令离众苦,导以正法令发胜心,便生人
天受胜快乐,于佛法中深生信乐,得佛法分
获圣道果。或生鬼趣化彼有情,令离饥渴种
种逼迫,化以正法使发胜心,便生人天受诸
快乐,深入佛法得圣道果。或化傍生在于彼
趣,或作迦噜啰身,或作龙身,或作师子、象、马、
熊、罴、虎、豹、豺狼、野干、狐、兔、蚖蛇、蝮蝎、鱼、鳖、
鼋、鼍、白鹤、孔雀、凤凰、鸳鸯、鹦鹉、舍利种种之
身,令诸有情离相残害慈心相向,能离种种
诸怖畏事,示以正法令深信乐归佛法僧,得
生人天获诸快乐,得佛法分證圣道果。或化
有情于馀国土,或日月光所不能照如是种
种无佛法处建立正法,令诸有情归佛法僧,
剃除须发受佛禁戒,而作苾刍及苾刍尼,或
作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建立僧坊护持正法,
安立无量无数有情,置于人天涅槃彼岸而
得果證。或生天趣化彼有情,令离五欲心无
染著,导以正法发菩提心,归佛法僧深入正
法,置于涅槃解脱果證。或生人趣,现处王宫
生释种家,以巧方便化诸有情,断除三界烦
恼忧患生老病死,故现受生、踰城出家、菩提
树下取吉祥草、坐于道场处金刚座、降伏魔
军成等正觉、为化有情转正法轮,放大光明
周遍一切照曜世间,自利利他悉皆圆满,或
现寂静入大涅槃,是即名为佛化身也。如是
种种善巧方便无量无边,皆是如来自在神
力。此即三身,体无异相。」
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7b 页 T08-0867.png
于意云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归依佛者,当
归依诸佛清净法身。若欲求于佛法身者,当
作如是发大誓愿:『愿我及彼一切有情,当得
如是功德法身。』云何乃令发如是愿?为佛应
身刹那迁变,化身佛者疾入涅槃,功德法身
湛然常住,以是归依清净法身。归法身者,即
是归依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若我舍于众生
取涅槃者,即同受于地狱诸苦。若与有情同
解脱者,虽处地狱无异涅槃。以是因缘令诸
众生,归佛法身證涅槃乐,究竟如如体无增
减。如是法身是真安乐,是故但令归佛法身。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清净法宝?言法宝者亦
有三种。云何为三?第一法宝所谓涅槃甘露
解脱,常乐我净而为体性,能尽一切生老病
死忧悲苦恼。云何生苦?谓依父母牉合之
时,不净种子处母胎中,业力风持时经九月,
住居黑闇无有光明,生熟藏间污秽不净,八
万户虫之所和杂,出息入息随母而行,口
不能言、眼不得视,饥渴寒热种种诸苦逼切
身心。如是诸苦无量无边,令诸众生不得自
在,故名生苦。虽受此苦而有一德,一切怨家
所不能见,亦不能说是非过恶。无比涅槃安
乐法中无如是苦。云何老苦?所谓众生从少
至老时节代谢,所有充实悉皆损减——筋力衰
朽行止战掉,发白面皱,眼耳昏暗,牙齿疏缺,
颜貌丑陋,身相伛偻人所恶贱,所有言教随
说废忘——而以此身为其重担。譬如然灯,膏油
既尽不久将灭。老亦如是,壮膏既尽不久将
死。又如苏莫遮帽覆人面首,令诸有情见即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7c 页 T08-0867.png
戏弄。老苏莫遮亦复如是,从一城邑至一城
邑,一切众生被衰老帽见皆戏弄。以是因缘
老为大苦,除非死至无药能治。虽受老苦而
不厌之,祈祷神祇恒愿长寿。无比涅槃安乐
法中,无此老苦。云何病苦?所谓地水火风互
相违害,种种诸苦来集其身,一切众生无问
老少皆共有之。安乐适身胜妙五欲,金银珍
宝、家族眷属,悉皆舍离。所有教诏,男女亲戚
皆不承顺,一切怨家诈来亲附。如此病苦皆
不愿求,以是当知病为大苦。安乐涅槃无比
法中,清净寂然无斯病苦。
「复次,慈氏!云何死
苦?所谓众生气绝识灭无所觉知,一切苦中
莫过死苦。生老病苦,五趣之中有无不定,此
死苦者皆共有之。譬如贫苦能却荣华,如
怨憎苦能却亲爱,死苦若至,不拣老少愚
智贵贱,一切尽却。舍此身已入幽闇处,衣
服卧具一切财宝莫能用之。裸露而行复无
伴侣,货财不免披诉无地。咄哉无常能作斯
害,甚大鄙恶不拣怨亲,三界众生无能免离,
皆被死伐何能救之。设转轮王那罗延力皆
被擒获,当知死苦无量无边。以是观之死为
大苦。解脱涅槃无比法中,寂静安乐无兹死
苦。譬如有人瀑河漂溺,登陟高山得免怖畏。
众生亦尔,常为一切生死瀑河之所漂溺,登涅
槃山离生死畏。亦如天雨能除毒热尘秽等
障,人民安乐身意清凉,百卉滋茂成就果实。
如来法雨亦复如是,能除一切烦恼毒热,众
生安乐解脱清凉,滋长一切白净善种,成就果
实令得涅槃。以是因缘,诸佛世尊舍无常身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8a 页 T08-0868.png
證涅槃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如来妙体即法身,
清净解脱同真谛,
如日与光不相离。
如来功德即涅槃,
真我与佛无差别,
一切有情所归趣。
生死涅槃等无二,
其性不坏无造作,
垢净如如性不异,
唯佛世尊独能了,
众生悉有如来藏,
三宝于是现世间,
一切有情入佛智,
以性清净无别故。
佛与众生性不异,
凡夫见异圣无差,
一切众生本清净,
三世如来同演说。
其性垢净本无二,
众生与佛无差别,
空遍十方无分别,
心性平等亦复然。
譬如一切众生界,
遍在虚空受生灭,
诸根生灭亦如是,
处在无为界亦然。
譬如虚空火不烧,
生死不坏无为性,
地水风轮转相依,
虚空无有所依相。
蕴处界三亦复然,
恒住业种烦恼性,
彼业烦恼住何处?
常居妄想无明源。
妄想之心何所居?
恒在无为净心性。
蕴处界三假施设,
一切法性本无住。
业惑相持如地水,
妄想转动犹如风,
心性本净如虚空,
妄想依空无所有。
烦恼业苦从妄起,
业苦还为烦恼因,
惑业循环无定居,
无因无缘无所会。
无生无灭性空寂,
本体光明智清净,
自性无生无变异,
烦恼无明垢所覆。
亦如瞖眼见二月,
众生二执亦复然,
烦恼犹如众蜜蜂,
其蜜即喻如来藏。
此蜜众蜂共围绕,
智者护身能取蜜,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8b 页 T08-0868.png
无相六度为方便,
而能證彼法界身。
譬如五谷𥢶未除,
不堪与人充美膳,
菩萨烦恼糠未遣,
不能施人甘露饭。
行人遗宝落秽处,
设经万岁无损污,
天眼见宝知所在,
收取洗拭随意用。
佛见众生性无二,
为欲涤除烦恼秽,
大乘甘露而为水,
涤尽尘劳佛性现,
譬如新生五谷芽,
说米有无未决定,
佛性不离有无中,
唯佛自證方明了。
法宝自性恒清净,
诸佛世尊如是说。
客尘烦恼之所覆,
如云能翳日光明,
无垢法宝众德备,
常乐我净悉圆满。
法性清净云何求?
无分别智而能證。
譬如池水净无垢,
其中莲花妙无染,
如月蚀已重光明,
亦如皎日出云翳,
无垢功德遍庄严,
涤除烦恼光明现。」」
佛告慈氏:「当知第一法宝即是摩诃般若解
脱法身。
「复次,慈氏!应知第二法宝者,谓即戒、定、智慧
诸妙功德,所谓三十七菩提分法:谓四念住、
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此
三十七法与前清净法宝而为方便。云何方
便?以修此法而能證彼清净法身。当知此即
第二法宝。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第三法宝?所谓过去无
量殑伽沙诸佛世尊所说正法,我今亦当作
如是说,所谓八万四千诸妙法蕴,调伏纯熟
有缘众生,而令阿难陀等诸大弟子,一闻于
耳皆悉忆持,摄为五分:一素咀缆、二毗奈耶、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8c 页 T08-0868.png
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
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若
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
彼说素呾缆藏。若彼有情乐习威仪护持正
法,一味和合令得久住,而为彼说毗奈耶藏。
若彼有情乐说正法分别性相,循环研覈究
竟甚深,而为彼说阿毗达磨藏。若彼有情乐
习大乘真实智慧,离于我法执著分别,而为
彼说般若波罗蜜多藏。若彼有情不能受持
契经调伏对法般若,或复有情造诸恶业——四
重、八重、五无间罪、谤方等经、一阐提等种种重
罪——使得销灭速疾解脱顿悟涅槃,而为彼说
诸陀罗尼藏。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
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
彼生酥,大乘般若犹如熟酥,总持门者譬如
醍醐——醍醐之味,乳、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诸
病,令诸有情身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等中
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
證涅槃安乐法身。
「复次,慈氏!我灭度后,令阿难陀受持所说素
咀缆藏,其邬波离受持所说毗奈耶藏,迦多
衍那受持所说阿毗达磨藏,曼殊室利菩萨
受持所说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其金刚手菩
萨受持所说甚深微妙诸总持门。如是教门,
能除有情生死烦恼长夜黑闇,速能出离證
解脱果。譬如明灯能除暗暝使得见道,佛亦
如是,然智慧炬能照有情十不善闇使见善
道。设彼有情悭吝财宝,闻此法已便能惠施
一切贫穷;若有恶业众生,闻此法已舍恶修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9a 页 T08-0869.png
善;若瞋恚者便能忍辱;懈惰有情闻已精进;
散乱众生闻已寂静;愚痴有情闻是法已便
发智慧,得智慧已悉能回心修种种善;又诸
有情闻此法已,闭恶趣门开涅槃路,犹如甘
露證解脱果。当知此即第三法宝。是三法宝,
一切众生应当归依无为法宝,一切法中最
尊最胜莫过无为。何以故?以于生死大苦海
中能为船筏,能作有情甘露良药,又是殑伽
沙等诸佛菩萨三无数劫六度万行所證之
果。如是妙法功德圆满,以是归依无为法宝。
若有众生受持经者当发是愿:『愿我归依如
是法宝。』归是法已,愿令五道一切众生,亦发
是愿:『我今归依。』亦令有情安住于此功德法
中,引至涅槃真实宝所。慈氏!当知此即名为
第三法宝。
「复次,慈氏!云何名为真实僧宝?言僧宝者亦
有三种:一者第一义僧:所谓诸佛圣僧如法
而住:不可睹见、不可捉持、不可破坏、无能烧
害、不可思议一切众生良祐福田。虽为福田,
无所受取,诸功德法常不变易。如是名为第
一义僧。
「第二圣僧者,谓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
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
阿罗汉果,辟支佛向、辟支佛果,八大人觉三
贤十圣。如是名为第二僧宝。
「第三福田僧者,所谓苾刍、苾刍尼等。受持禁
戒多闻智慧,犹天意树能荫众生。又如旷野
碛中渴乏须水,遇天甘雨霈然洪霔应时充
足。又如大海,一切众宝皆出其中。福田僧宝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9b 页 T08-0869.png
亦复如是,能与有情安隐快乐。又此僧宝清
净无染,能灭众生贪瞋痴闇,如十五日夜满
月光明,一切有情无不瞻仰;亦如摩尼宝珠,
能满有情一切善愿。如是名为第三僧宝。
「是
三僧宝,一切有情云何归依?应作是说:『当令
归依第一义谛无为僧宝。所以者何?以是无
为常住僧故,而此僧宝无漏无为不变不异
自證之法,归依如是无漏僧宝,能灭有情一
切苦故。复愿有情,当获如是无漏功德,得此
法已,演三乘法度脱有情。我所归依佛法僧
宝,不为怖畏三恶道苦,亦不愿乐生于人天,
誓救有情出生死苦。是则名为归依僧宝。』
「复次,慈氏!若有众生归依三宝,应发是心:『我
今此身已生人趣,得离八难,难得能得,以善
方便,当习一切胜妙之法。若我违于如是上
愿,不求善法则为自欺。亦如有人乘船入海,
至于宝所空手而归。如是归依佛法僧宝脱
苦方便,若不归依后悔何及。』既知是已,当须
勉励精勤修习速愿成就。善法既成,过去罪
愆应当忏悔使令除灭。复作是说:『我从无始
生死已来,身口意业所作众罪无量无边,皆
从虚妄颠倒心起,而于父母、和上、师长、佛法
僧宝尊重之境,所作诸罪,今皆忏悔。复为二
事造作诸罪,极重恶业如妙高山。云何为二?
一者亲爱,二者怨嫌。若于生死急难之中,而
彼二类怨亲有情,而于我身不能利益,应作
如是遍观察之,彼与我身悉归磨灭,而我云
何乃作斯罪。又于十方世界一切有情造诸
善业,及学无学独觉、声闻,佛及弟子一切贤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69c 页 T08-0869.png
圣,我皆随喜。复次于无始际生死轮转,受五
趣身,无量怨亲于我未曾获得毫釐利益之
事,现在未来亦不可得,我于无始为彼怨亲,
所作诸罪我愿自受,誓不扰他一切众生。若
我重患之时求亲爱人,慈心瞻省扶侍我身,
摩抆沐浴供给饮食,病瘦医药种种相资,虽
则如斯,而于我身病苦之中无相代者,况于
未来而能救我生死大苦。而我此身于现世
中无依无怙,何况未来。我身既然,有情亦尔,
自我及他皆无恃怙,是故归依真实三宝。何
以故?以常住故。譬如有智之人于险难中,求
有力者以为救护。众生亦尔,生死险难,归依
三宝以为其主,方能越渡生死大河。我若得
已亦为其主,覆护一切苦难众生。』能发如是
大誓愿者,得大信心,而于佛前长跪合掌偏
露右肩,作是归依佛法僧宝。譬如世间贫贱
之人,一切有情见皆轻蔑策役驱使,种种呵
骂陵辱其身。既被轻贱,遂求尊贵有力之人
以为其主,便能免离种种欺辱。有情亦尔,或
生恶趣及在人中,恒被诸苦逼迫其身,为求
免离归依三宝,如是诸苦悉得解脱。归依三
宝已,复发是愿:『愿我救护一切众生,渡生死
海到涅槃岸,如大商主导诸商人。度大旷野
沙碛险路至无畏处,三宝导师亦复如是,导
引有情度空旷处生死长夜,至大涅槃得无
所畏。』慈氏!当知发心修行大乘行者,应作如
是归依三宝。」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序¶ 第 870a 页 T08-087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