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品¶ 第 160a 页
受持品¶ 第 160a 页
No. 2744 [cf. No. 245]
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
十有三□□□□□□□□□□□□□□
□□□□众明□□□□□□八修法供
□□□□□□□□□□□□□□□□ 般
若波□□□□□□□明仁王等观报佛三
受持品¶ 第 160b 页 T85-0160.png
□□□供养行□□□□□□□□□至成
一花台明诸王等观法佛三宝修法供养行
□□□方佛诸天散花。经文所以而来。答曰
明诸王等修□行讫。更欲兴愿。是故总举观
行。无障无碍。遍覆大干。体真□乃至如云而
下。是以有此经文也。又解。欢喜无量者。明意
业供养。即散百万亿花至如云而下。明身业
供养。三从愿过去佛。至般若波罗蜜。明口业
供养。神通变化已下表三种世间。从一花入
无量花。乃至入芥子中者。明同体净土。是
正觉世间。二从一佛身入无量众生身乃至
六道身者。是二十五有众生世间。入地水火
风者。明国土世间。佛身不可思议者。结上正
觉世间。众生不可思议者。结上二十五有众
生世间。世界不可思议者。结上国土世间。尔
时十六大国王闻佛说十万亿偈般若波罗蜜
欢喜者。体悦相应故云欢喜。即散百万亿茎
花者。法。现在心成行。行有因义曰花。行用
非一称散。故云即散百万亿花。于虚空中变
成一座者。显无障碍行与虚空平等相应也。
十方诸佛共坐说般若者。明證教二道。无二
为共。坐为證道。说为教道。故云共坐般若波
罗蜜。无量大众共一坐者。虽居学地。体无二
也。金罗花散释迦者。显共因行。自体调柔虽
从缘用而性不改。故云持金罗花散释迦牟
尼佛上。复散八万四千般若波罗蜜花于虚
空中。变成白云台者。明性清净因行也。雷
吼花者。先际教行□也。妙觉花者后际果行
□□□□□□于也。天人花者世间报行方
受持品¶ 第 160c 页 T85-0160.png
便行也。盖中天人散恒河沙□□□□□前方
便虽同。世相皆真实般若。故云而下所说般
若□□言□者。自体果实故云为母。神通生
处者。虽是真实而无相不相。自在无碍。故曰
神通生处。时佛为王现五不思议者。彰如来
具足五忍行也。三种法身者。为显所修之道
除三障故显也。五种不思议者。明因道无
碍也。三种身者明果道也。一花入无量花无
量花入一花者。自利无障碍行也。一佛土入
无量佛土。无量佛土入一佛土者。直明土体
无障碍。无量佛土入一毛孔土。一毛孔土入
无量毛孔土者。明广大无障碍也。无量须弥
无量大海入一芥子中者。明大小无障碍故。
云无量须弥无量大海入芥子中。一佛身乃
至入地水火风身者。明正报也。佛身不思议
者。不舍生死行也。众生身不可思议者。不舍
涅槃行也。世界不可思议者。法界无障碍行
也。
* 受持品
问曰。散花供养融相平等。云何起行能流通
也。答曰。十三大士习观发解。成就行德。则
能流通。就此品中有三分。经文从初至开空
法道。明月光王发问。二从大牟尼言至受持
般若波罗蜜明。答其所问。三从时诸大众
竟品。明诸悟人道。就发问中。有二句经文。
从尔时月光王。至各各说般若波罗蜜。明王
心中所念诸佛所行甚深妙事。二从白佛言。
至开空法道。正发问于口。尔时月光王心念
者。念前品中三种法身也。口言者。正显实
受持品¶ 第 161a 页 T85-0161.png
相。先明所念。故云口言。见释迦者。显方便。
法身不舍世间而證涅槃。故言见释迦牟尼。
现无量神力者。亦见千花台上宝满佛。是一
切佛化身主。不舍涅槃而奥集用也。见世
界上佛者。法界身也。白佛言即释口言也。
如是般若不可说者。言语道断故。言不可说。
不可解者。二乘莫𨶳。故言不可解。不可以议
议者。凡夫绝分。故云非识识。问曰般若真性。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备云何许德行。诸善界
子深解此如法。为一切众生。开发无相寂灭
妙道也。答曰。有十三大士。备真观法门。能
流通也。就答中有二句经文。第一略总举法
师息行。劝兴供养。二从善男子。至般若波罗
蜜。广辨内护外护二种行意。但言十三者。
甄如来也。就第二分中。有二句经文。其法师
者。至淬无有异。明内护行德。二从佛告波斯
匿王。至受持般若波罗蜜。明外护行德。就内
护行中有二句经文一离明十三法师行意
成就能解能说。二从善男子如是诸菩萨。至
等无有异。总举十三法师备上行德。勘能善
说。一一门中有二句。从初至是不定人。明方
便对治修入行。二从是定入者。至入僧伽陀
位。明成就行德。习种法师初观地水火风
空识者。观六大不净也。次观十四根者。观十
四根不净也。唯是有相。不彰八无漏。常修
三界乃至不净观门。观三界。有为滓秽通名
不净。故云不净观门。住在佛家者。相信心
中以真如为家。故云住在佛家。修六和敬者。
三业行慈同戒同见同。学业八万四千般若
受持品¶ 第 161b 页 T85-0161.png
波罗蜜者。同修八万四千行也。习种性者者
人创修入理智。微知身有性。故云习种性。入
生空位者。作人无我观。不起五逆者。经云
父母是报恩田。罗汉和合僧佛是其福田。于
此二田不生逆害。故云不起立逆。不起六重
者。不犯四禁。不沽酒。不说四众罪过。故云
不起六重。二十八轻者。依梵网经有四十八
轻。始从欲受国王位。转轮王位。百官位。时。
应受菩萨戒。一切鬼神护王身护百官身。诸
佛欢喜。于和上阿阇利大同学。不起迎礼拜。
不如法供养七宝百味物而供给之。若不尔
者。犯轻垢罪。乃至皆以信心受戒者。若国王
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侍高贵。欲灭破佛法。
制我弟子。不听出家行道。亦复不听造立形
像佛塔经律。如是者犯轻垢罪。佛法经书
作返逆罪言非佛说。无有是处者。生不傍也。
能以一阿僧祇劫修伏忍者。明行之阶劫也。
始入僧伽陀位者。此云习种性也。就性种中
有二句经文。从初至念念不去心。明对治方
便行。二从以二阿僧祇。至住波罗陀位。明成
就行德。性种性者。白体能□己身中性。故云
种性。性者正因之理与佛果为种。不从因生。
不为物坏。故云言性种性。行十恶观。灭十
颠倒者。四念处观。除常乐我净倒。慈悲施
惠观。除贪瞋痴。作因缘观。除断常乐我患。
故云行十惠观灭十颠倒及我人乃至修护空
观。观既成就。假相不起。故云无也。亦常行百
万波罗蜜念念不去心者。发心兴行彻其后
际。世二阿僧祇劫行正道法往波罗蜜陀位
受持品¶ 第 161c 页 T85-0161.png
者。魏言性种。故云波罗蜜陀位。道种性者能
与初为道。故云道种性。观一切法无生住灭
者。明三相空也。谓五受者。观五受阴空也。从
三界乃至不可得故者。明三界二帝皆如也。
常八第一义谛者。句所观中。第一是第一
义帝。心心寂灭。生三界者不系业未己。故云
受生三界也。业习果报者。系业之馀也。顺道
生者。实以愿力故生。故云顺道生。三阿僧祇
劫修行八万亿般若波罗蜜乃至住阿毗跋致
位者。證不退位也。就欢喜地中。有二句经文。
从初至一切净土明对治方便行。二从常修
舍观故。至常授与。七明成就熟行德。溟次善
觉摩诃萨住平等忍者。明初地欢喜大士信
忍下品。故言住平等忍。修行四摄法。念念不
去心者。明此菩萨始登无生相真證位中。行
四摄行。内外自他备一切德行。故言修行四
摄念念不去心。入无相。舍灭三界贪烦恼者。
明舍摄真行。缘相不染。故云入无相。舍灭三
界贪等烦恼。于第一义谛而不二者。明證平
等真空也。摄众生法性无为者。除自体障碍。
显真实性也。缘理而灭乃至无相无为者。除
智障。住初忍时。乃至非智缘灭无相无为者。
除烦恼障也。无自他相无无相故者。为明初
地。除此三障具三无为也。无量方便皆现前
观者。起下六种方便行也。实相方便者是实
智也。于第一义乃至不颠倒者。明实智行用
也。二从遍学至一切学。明遍学方便即是不
往道也。三回向方便者。回向萨若故云回向
方便。四魔自在方便者。于非道而行佛道。而
受持品¶ 第 162a 页 T85-0162.png
不为四魔所动。故经云行于非道而通达佛
道。即是證也。五一乘方便者。于不二相。通
达法界众生。无诸挂碍。是故云一乘方便。六
变化方便者。以愿力。自在处处现生。故云变
化方便。善男子结成六种方便。初觉观智至
实智照。结上初句实智方便巧用不證者。结
上遍学方便。不次者结上回向方便。不出者
结上魔自在方便。不倒者结上第六变化方
便。第五一乘方便相同故不别结也。譬如水
之与波不一不异者。与实智方便作喻也。入
此功德藏门者。结上六种方便寂用行也。无
三界业习生乃至常修舍观者。结上入无相。
舍灭三界贪烦恼登鸠摩罗位者。结上善觉
菩萨。以四大宝藏常授与人者。明菩萨常以
四摄化物。无求故。言四大宝藏常与授人。
结上四摄念念不去心。就离垢地中有二句
经文。从初至住中思中。明对治方便行。二
从以五阿僧祇劫。至化一切众生。明成孰行
意。复次德惠菩萨者。是离垢菩萨也。似四
无量心者。自修十善教人行十善。四等是诸
善根本。故言用四无量心也。灭三界瞋等烦
恼者。十恶业中熟业在初业由或发。今欲显
以不杀之业对治杀业。故云灭瞋等。烦恼住
中忍中者。信忍中品也。行一切功德者。修
三业澄洁德无不备。故行一切功德。大慈观
心。心常现在前者。结上四无量心也。入无
相阇陀波罗者。作无相达观。證离垢地。故云
入无相阇陀波罗。就第三明地中。从初至得
三明一切功德观故。明对治方便行。二常以
受持品¶ 第 162b 页 T85-0162.png
六阿僧祇。至受持一切法。明成熟行德。复
次明惠道入者。者明第三地菩萨广博多学。
为众生说法。能作照明故。名明惠道入。常以
无相忍中行三明观者。信忍上品智无分别。
于中起行故。言无相忍中也。善入八禅游神
四等。五通无滞。朗鉴三世故。言行三明观。
知三世法无来去今住处也。心心寂灭者。神
弥静照踰明。故云心心寂灭。尽三界痴烦恼
者。无明闇心障智慧目故。三界痴烦恼得
三明一切功德观故者。闇相既息。真明照显。
众德纯修。故言得三明一切功德观故。即还
成上明观也。常以六阿僧祇劫。集无量明波
罗蜜者。德行阶劫故也。亦云修行时节入伽
罗陀位。无相行受持一切法者。还成上常以
无相忍中也。就第四地中。明二句经文。从
初至灭三界一切见。明对治方便行。二从亦
以七阿僧祇劫。至常不离心。明成就行德。复
次尔炎圣觉达菩萨者。此四地大士顺忍下
品。不施持戒多闻转增。威德炽盛。名为炎地。
逆五见流者。四地大士。修道品等观。不存
能解能入。诸见不起。故云逆五见流。集无
量功德者。□道品行戒定惠备成无缺。故云
集无量功德。住须陀洹位者。经云秦言观明
炎地。常以天眼乃至身通观者。五通义。如前
释。灭三界一切见者。结上逆五见流。亦以七
阿僧祇劫者。结上集无量功德行。五神通
乃至常不离心。结上五通就五弟地中。有二
句经文。从初至即入斯陀含位。明对治方便
行。二从复集行八阿僧祇劫。至不去心。明成
受持品¶ 第 162c 页 T85-0162.png
熟行德。复次缘达菩萨于顺道忍者。五地大
士顺忍中品功德力盛。一切诸魔不能俎坏。
故名难缘地。以四无畏者。用无畏智观境。故
云以四无畏智观。解那由他帝。内论者。经
云一者显示正因果。二者显示所作不怀不
作不来。故云内论。外道论者亦有二种一者
能屈他论。二者自申己义故云外道论。药方
论者。有四种。一者显示善知病。二者显示病
因。三者显示能除已起之病。四者显示已除
之病。令不重起。故云药方论。工巧论者。显
示种种世业。如金铁师木师等。及馀种种明
处。故云巧论。咒术论者。显示巧便言辞。故
言咒术。我是一切智人者。如是菩萨。求五明
处。为无上菩提大智众具究竟满。故名为一
切智人。释一切智无畏灭三界痴等烦恼。我
相已尽者。释漏尽无畏智。地地中有所出。故
名出道者。名无漏出要道也。释尽告道无畏。
有所不出。故名障道者。名烦恼障也。释障
道无畏逆三界疑。欲明五地菩萨烦恼微薄
也。修集无量功德者。相微行备。能度障难。早
入难胜地。故云集无量巧德入斯陀含位。复
行八阿僧祇劫中据行阶劫也。行诸陀罗尼
门者。用总持行也。常行无畏观不去心者。结
成上四无畏观。已化岳。就第六地中有二句
经文。从初至一相无相而无二。明对治方便
行。二从證阿那含。至一切佛国土。明成熟行
德。复次常现真实往顺忍中者。明六地大士
證顺忍上品。故云住顺忍中。现前地者。毗婆
沙云。障魔事。以菩萨道法皆现在前。故云
受持品¶ 第 163a 页 T85-0163.png
名现前地。作中道观者。法界因缘。寂灭无
二。故云作中道观。尽三界集因集业一切烦
恼者。因缘集故谓之有。非曰有是有。因缘散。
故谓之无。非曰有是无。无有无无故云尽三
界集因集业一切烦恼。故观非有非无。一相
无相而不二者。非有有。非无无。故云非有
非无。亦无一相。无异相。故云一相无相。而无
二。證阿那含位者。秦言薄流现前地也。复以
九阿僧祇劫。集照明中道者。行之阶劫。作十
种。照十二因缘观。故云复以九阿僧祇劫集
照明中道故。乐力生一切佛国土者。现无现
量身。入诸佛土。教化众生。故言乐力生一切
佛国土故。复次玄达菩萨者。毗婆沙云。去三
界远近法王位。故云玄达菩萨。十阿僧祇劫
中者。修道时曷亦可行之阶劫也。修无生
法乐忍者。證无生忍下品故也。灭三界习因
业果者无障碍智。观三界二习色身果报。尽
无遗馀。故云灭三界习因业果。故住最后身。
功用究竟。此身最终故云住后身中。无量
功行皆成就者。明此菩萨与无功用作其因
行。众德圆备。故云无量功行皆成就。尽智无
生智五分法身皆满足者。功中用极也。住第
十地者。前三后七故云十地。罗汉者秦言过
三界远行地也。常行三空门者。无有十相。名
为无相。于二十五有不作愿求。故云无愿。无
二十五有故曰空也。门者体通无碍。名之为
门。百千万亿三昧具足者。功德聚林调直定
心。皆悉备满也。弘化法藏者。功用已竟。无
相无为。以真法藏化利无穷。故言弘化法藏。
受持品¶ 第 163b 页 T85-0163.png
复次等觉者。三道中无学之如。故云等觉。住
无生忍中者。住无生忍中品也。心心寂灭者。
解脱相也。而无相者体寂灭也。无身身者。法
身相也。无知知般若相也。而用心乘于群
方之方者。圣智无智。万品俱照。释上无知知。
淡泊住于无住之住者。法身无像。殊形并应。
释上无身身。在有常修空处空常万化者。冥
拥无谬动与事会。释上无相相。䨥照一切法
者圣心平等照无二也。知是处非处。乃至十
力观者。十力义如前释。而能住摩诃罗伽位
者。秦云变化生不动地。化一切国土众生者。
以无功用心。如一切众生形。故云化一切国
土众生。千阿僧祇劫行十力法者。行之阶
劫也。心心相应常入见佛三昧者。运运寂灭。
自然流入萨波若海。故云心心相应常入见
佛三昧。复次惠光神变者。明九地菩萨。其惠
转明。调柔增上。故云惠光神变。住上上无
生忍者。是无生忍上品也。灭心心相者。心习
已尽。无明亦除。故言灭心心相。法眼见一切
法者。无法不见也。三眼者。总举三眼。色者
明无明。见障外色也。空者惠眼鉴也。见者肉
眼障内也。以大愿力者。佛藏变通藏。以一心
中一时行。故言以大愿力。常生一切净土者。
明严土化物也。万阿僧祇劫集无量佛光三
昧昧。明行之阶劫也。而能现百万乃至诸佛
神力者。无量大千世界中。作佛形也。住婆
伽梵位者。秦言惠光妙善地。亦常入佛华
三昧者。结上三昧乃至诸佛神力也。就十地
中有三句经文。从初至而末能等无等者。明
受持品¶ 第 163c 页 T85-0163.png
法说。二从譬如有人。至无不斯了。明设喻。三
从住理尽三昧。至佛惠三昧。明合喻。就法说
中。有六子句经文。从初至金刚台。明行相阶
劫。證后学心。二从善男子。至不名为见明照
理未周。三从所谓见者。至所知见觉。明佛见
理周尽。四从顶三昧。至不见不觉。释上第
二见理未周。五从唯佛顿解不名为信。释成
第三见理周尽。第六从渐渐伏。至无等等。释
成初句行之阶劫。复次观佛菩萨住寂灭忍
者。明佛及菩萨同用此忍也。从习忍至顶三
昧者。明三贤十圣也。皆名为伏一切烦恼者。
明三贤菩萨伏而非断。从初地至十地。亦伏
亦断。唯佛顿断也。而无而无想信者。是徵名
轻毛人也。灭一切烦恼无碍道也。生解脱智
也者。解脱道也。照第一义谛者。举其境界。不
名为见者。见理未周故不名为见。所谓见者
是萨婆若者。明种智圆备见理周尽。是故
我从昔来。常说唯佛所知见觉者。结上萨若
婆也。惠离起灭者。明缘知也。以能无生灭者。
真證智也。此心若灭者。除烦恼障累。无不
灭者。除智障也。入理尽金刚三昧同真际等
法性者。行体固坚一相无相也。而未能等无
等等者。未能全同佛也。善男子如是诸菩萨
者。总举。始从习种。终至法云菩萨。非一也。
皆能一切十方诸如来国土中教化众生者。
明十三法师皆能随力随分教化众生。正说
者教道清净也。正义者證道清净。受持读诵
者。摄法修相。亦清净解达。实相者向明四
行理用相应也。结其实用。故云等无有异。就
受持品¶ 第 164a 页 T85-0164.png
外护行中。有六句经文。一从佛告波斯匿王。
至解其义理。明以大法总付诸王。不委凡庶。
二大王吾今所化。至七难也。明劝诸王弘通
大法。光扬三法。能除七难。获得七福德。三从
大王。至事帝释。明经理深重。说供养法用。劝
王受持。四从天王五今五眼。至七难火起。明
国王弘经咸得贤圣镇国。七难不起。五从大
王若未来世。至而供养之。明佛使五大菩萨
护其国土。劝立形象而供养之。六明三宝可
遵应。别付嘱十六国王。佛告波斯匿王。我
当灭度后。法灭尽时者。明其时□事须□护
也。受持乃至皆由此般若波罗蜜者。明其利
益功能。大作佛事者。寂而常用故。言大作佛
事。是故付嘱诸国王。乃至故不付嘱者。明
道托时兴非威不举。宜凭外护。故付诸王。不
付四部众也。汝当持读诵解其义理者。正劝
诸王受持解说。故言受持读诵解其义理。就
第二句中。有二子句经文。从初至帝王欢
喜。略总举灭除诸难。以劝于时。二从云何为
难。至为七难也。广明七难表以事劝。七难中
前二。天道失度。表现于上。次四。地议殊易。
事变于下。后之一难。人情暴乱。伤害于世。特
宜受持以消不详。日月失度者。君臣不和。迭
相障闭。君无正化之力。臣无传正之能。是以
应勤讲说此经。为一难也。二十八宿失度乃
至各各变现四方诸集所以暴乱者。良由正
教不行于四方也。大火烧国已下。明民之失
行。同感此难。不得遍在君。臣。南方主礼。礼
以防姓。姓逸过度。火难起也。北方主智。智
受持品¶ 第 164b 页 T85-0164.png
能判疑。饮酒过度。水难起也。东方主仁。仁以
养生。杀害过度。风难起也。中央是出。出主于
信。忘语过度。木石燋然。五谷不登。地难起
也。西方是金。金主于义。取与不节。是以贼难
起也。此五其致浩博。且略举其要。以对七难。
是明七要。欲令兴护之者识达违顺。中若
不实。外绝滋茂。是以就般若以彰七要。第三
句中有二子句经文。一从大王。至亦名龙宝
神王。明难般若利益功能。二从告大王。至如
事帝释。正明所修行法。菩萨一切众生心识
之神本。七要者。初一明本实。下七就实彰行。
就七中。前四自科行。后三利他行。一切国王
之父母者。明方便妙惠。故云父母。亦名神符
者。明二智与教道相称。亦名壁鬼珠者。明
对治行也。如意珠者。欲明由对治故显实證。
护国珠者摄伏行也。天地镜者。示果过行也。
龙实宝神王利润成就行也。幡等皆云九者
彰其因行也。七宝案以经置上者。明七方便
行必依教也。若王时行常放其前者。明依教
修行。前句辨法用。此明真修。如此□异足一
百步。是经常放千光明者。略举十地。一地有
百。故云放千光明。令千里内七难不起罪过
不生者。明对治行也。若王住时作七宝帐者。
行成处彰住随分行圆阴已之能。故曰帐也。
七宝高坐者。与法空相应。名为坐。馀句类而
可知。如事父母。如事帝释者。一供养行也。大
王我五眼明见三世乃至得为帝王主者。明
佛五眼鉴达因果。善恶达顺。应侍□世。方勘
制御纲。摄伏天下。特劝护持如经。得为帝王
受持品¶ 第 164c 页 T85-0164.png
主。故是为一切圣人。乃至作大利益者。明诸
仁王等。若修至德之行。感圣在于国土。利润
世间。如经作大利故。若王福尽时乃至七难
必起者。明诸国王行行求世礼。纵情放逸。不
顺圣法。故灾难必起也。大王若未来世乃至
而供养之者。明诸王等若能专心拥护三宝。
佛之威神令五忍菩萨演化护国。得大利益
如经受持三宝者。我使五大菩萨往护其国。
故大王五今三宝付嘱汝等乃至受持般若波
罗蜜者。明如来应别付嘱十六国王。观令
受持流通行化无就第三分中。有六子句经
文。一明大众阿须轮王厌世多难。愿不受生。
二明十六国王弃国重位。遵修妙行。三明十
八梵天。修三乘同观入定。发通散花供养。四
明其馀诸众。既登圣果。深入禅定。用神通
花供养于佛。五明十干菩萨兴大悲心。救济
三世苦恼众生。愿令同證无边三昧。六明复
有十亿菩萨。行登穷学。證真法性。成正觉果。
大众闻佛说七可畏。身无为竖者。明对治交
竞。愿不生彼国者。行愿既立。舍本所居。是
以国事付弟出家者。后资于前。故名付弟。是
利他义也。更修缘进日出家修道四大四色
缘出相者。八胜处观。观心彰胜故云出相四
大四色。不用识空者。十一切入也。世忍初
地相者。伏忍五忍之初。故言初地相。第一义
谛九地相者。六地明般若波罗蜜为第一义。
九地相者。前三是坚忍。从欢喜地。至现前。故
言九地相也。舍凡夫身者。舍忍伏。故言舍
凡夫身。入六地身者。七地身。是三界功用相
受持品¶ 第 165a 页 T85-0165.png
心之身。七地终心。故须舍之。如经舍七报身。
入八法身。八地至十地。八地九地皆有上
中下寂灭忍上下。故言入八法身。有解入八
法身者。八地以上。清净菩提无功用行。真无
学道。故云入八法身。證一切行者。释上入
义。般若波罗蜜者。显究竟道是真證法。十八
梵天阿须轮王得三乘观同无生境者。明三
乘同观空无生理也。如经得三乘观同无生
境。复散花供养者。色界诸梵等。入深妙定。
发神通花供养也。初供养者。总列。革下九种
花。从入定以彰花名入空处。定通发智。以
不思议花。供养于佛。下八种花名。皆因定发
通。现不思义行义。故言三十七品花。而散佛
上。又解空花乃至三十七品花者。尽是伏
忍中九行。习性道种。一中有三为九。及九百
亿大菩萨众者总举十地。言九言亿者。彰
因义未足。其馀一切證道迹果者。六地已还。
皆是方便行。未具足故。云道迹心空花。七
地行心树下八地行下二花九地十地而散佛
者。因趣果也。及一切众者行无不集。十千菩
萨者据位彰十。据行彰千。念来世众生證觉
者。缘进成就。从妙觉三昧。至一切行三昧。皆
是十地以还讫伏忍。摄是因行。故与三昧之
称。复有十亿现成正觉者。始彰果德。
* 嘱累品释秀许
就此品中。有五分经文。从初至化一切众生。
说流通利益分。二从后五浊恶世。至将灭不
久。明灭法之相。三从大王怪乱五道。至正法
不久。举七诫观修。令识患舍离分。四从十六
受持品¶ 第 165b 页 T85-0165.png
大国王。至当如佛教。明诸国王奉受持分。五
从尔时大众竟经。明时大众普持正法分。佛
告波斯匿王我诫敕汝者。明如来诫敕月光
王弘护三宝也。吾灭度后八十年者。正法之
中。四百二十年后八十年也。八百年者。像
法之中。有一千年。后二百年。有法灭之相也。
八千年者。千五百后。亦有遗文。在外道典藉
中。犹有利益也。无三宝信男信女者。是千五
百年后也。付嘱国王四部弟子者。事在正
像法中也。教能显理。名开空法道。又解。开空
法道者。性照圆旨。法无不通。故言开空法道。
修七贤行者。习种前七方便。是行善故。言修
七方便。十善行者。是集善根。众生是正善。故
言行十善。后五浊恶世已下明法灭之相。五
浊世者。一劫浊。二烦恼浊。三见浊。四命浊。
五众生浊。七众八部祥共作制者。正是法灭
之相也。有七恶事者。一不听出家行道。二不
得造立佛象塔形。三立统官制众。四安藉纪
僧。五比丘地立白衣高坐。六放兵奴为比丘。
七受别请法。问曰。佛在世时亦有兵奴出家。
何故后世放兵奴出家。以为恶事。答曰。一
以不识根性。二为饱煖而已无心求道。是以
灭法。故不听也。知识比丘共为一心亲善者。
吉凶之时。迭相资助。同欣俗礼也。比丘为作
意会者。专修世行。如似出家人。一生之中方
博乞求造立象塔。不遵戒定求福如来道法
者。相虽似善。特违佛意。都非吾法者。非如
来真轨。第三明诫劝。初一明末世诸王恃已
威势。失脚御于时。以灭正法。劝应顺佛教法。
受持品¶ 第 165c 页 T85-0165.png
弘显三宝。二明下世之中四部弟子诸国王
等。以非法非律。横与三宝作其留难。劝应顺
法光扬三宝。三明未来世中。四部弟子。诸小
国王郡官百辟。自德佛法。非是外道。应修和
敬。莫相是非。四明人怪佛教无正信。死入地
狱 馀报下劣。应遵重三宝。依法修行。五明
若以俗法禁制众僧。是灭法之相。不应依俗
律治出家人。六明来世弟子自作罪洽破国
因缘非三宝也。七明诸比丘受求名利。向国
王王子说破法因缘。是故劝诸比丘。不应求
名利也。一从尔时十六大国王闻佛七诫所
说。至当如佛教。明诸仁王。闻佛诫劝。哀感
灵祇。震动大千。自广受持顺佛教法。二从尔
时大众。至是无佛世。明诸天受持。三从尔
时无量大众。至般若波罗蜜。明大众受持。又
解。五灭后八十八百八千者。举未入者入。未
熟者熟。未解脱者令解脱。无佛法僧及信
男信女时者。将明法由人弘。故先列也。此经
三宝者。举真实三修。故云三宝付诸国王。四
部弟子者。欲令内外二修行也。为三界众
生者。利他行中起真实缘集。五浊恶世讫于
王子者。总举修相对法随分不同也。自是高
贵灭破吾法者。未證谓證。是增上慢力人也。
作法制我弟子者。见世间之行随情。已执
之为是。不听出家。行道者。见背俗专精。言非
出家道。接情以事唱言好人。而不听造佛象
者。修法身行不成佛塔形者。亦无报身行。立
官制众者。各起朋党称法主也。安苏藉记僧
者。国已习者不明。不问是非。缘在胜位。故
受持品¶ 第 166a 页 T85-0166.png
云安藉记僧。比丘地立白衣高坐者。以出道
为劣。世行为高也。兵奴为比丘者。以谕谄之
行出利方便也。受别请法者。非是和合有宗
行也。法灭不久者。非是真修相。大王怪乱吾
道者。正明外护失宜也。大王法末世时。明
修相失宜皂白交杂。故言但有修相之名也。
作非法之行者。与修法相违也。横与法佛众
僧作大非法者。唯有世法相永出家正轨。作
诸过罪者。对治道阴也。系缚比丘如狱囚者。
虽复观修。不就出离亦可竟局品限也。我灭
度即正明涅槃行也。
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
比丘显秀写流
通后代化化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