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526
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中天竺国沙门释提婆 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者。乃是真理之玄宗。法身之
名称。其体则不生不灭。不去不来。量等虚空。曾无
变改。广乃普周法界。无物不容。狭即芥子微尘。未
足为喻。显即参罗万像。隐即无色无名。生死苦乐
轮迁。本性轴元不动。四生三有。大圣共禀无差。此
城他邦。凡愚自舛。是知性凑则三际不易。识浊则
今古相催。业杂乃感果不同。何关本性有异。斯乃
世徒乏志。不自修行。断信续疑。放情散逸。所以轮
回六趣。受报无穷。苦乐交番。何曾暂止。是故上界
仁慈。不悲含识。广演言教。无事无为。接引溺群。令
登巳岸。今即世徒缘逼。无暇遍寻。遂只暗昧守昏。
无由得晓。乃有仁慈后胤。达世根源。撰录大般若
之要言。用显幽秘之义。故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也。文言虽促。义理遥长。若非久积勤功。莫能测其
涯际。但为妄情生灭我见恒存。性外求真。他方觅
佛。遂使甘露徒膳慧日虚明。此等纵属佛生。未曾
有益。提婆乃病愚巳久。岂敢医他。贤士愿闻。那可
缄嘿。今且略陈浅见。注寄文傍。将与理乖。请不依
侮。
照即自在。散乱即为罔然。观者非一。背为邪见。故
妄念滋多。妄念滋多。即随因迸逸。即无恶不为。以
造业故。随业轮回。业之所使。名不自在。又世间愚
人。常随他语。不自推求。是非善恶。一听他言。得失
进。何曾自说。唯知贪幻欲于盲目。不知受实苦于
将来。一害苦于万人。日夜痛于大圣。是故道心众
生。常观照故。不为一切法与非法。乃至苦乐之所
拘执。故言观自在菩萨也。】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般若无底。故言深。观照不绝。所以言行。时者。即是
行人运慧悟理。契合之时。故言行深般若波罗蜜
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者。即色受想行识也。亦云荫。荫者荫覆之义。
蕴者蕴积之义也。然荫性无迁。空无变改。荫法生
灭故。即色受想行识。他明乃荫集。巳晓即无生。于
观照之时。了无取舍。故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存情逐境不称心。乃烦冤。契意生欣。欲心转炽。此
即苦乐交集。厄者何疑。合道之。于此门中。八风不
动。故言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舍利者梵音。鸟名也。此翻诸家各悉不同。或云秋
露子。或云眼珠子。或云身子。此皆承虚忘说。然舍
【此则叠前所说。印一切法同空性相。】
「不生不灭。」
【即于法性中。本自不生。今即无灭。无终无始。故言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一切法生者是垢。灭者是净。若我人见者。即有净。
有不净。解脱之人。无净。无不净。故言不垢不净也。】
「不增不减。」
【他方入此无碍。则不增。广济有情不亏。名不灭。故
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是五荫属诸识。缘生。缘生缘无自性。生必凭空。荫
受之时。空无增减。荫识生灭。毕竟归空。既了诸法
皆空。即知本来无色。若知色本无色。即知受无所
受。受无所受想依何想。想既无想。行令谁行。行既
不行。识欲何识。因于幻色。即起受心。因受心故。妄
想即生。妄想生故。兴诸业行。行有善恶。识有爱憎。
爱憎之心。由于知见。今观照知见根本性空。即识
牙不生。识牙不生。即业种长谢。业种长谢。菩提果
成。故言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即眼能见色。得名为眼。耳能闻声。得名为耳。鼻能
闻香。得名为鼻。舌能辨味。得名为舌。身能受触。得
名为身。意能观法。得名为意。若无色声香味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