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唐-窥基卷一

卷一 第 25a 页

No. 1695 [cf. No. 220(1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
述赞卷第一

大慈恩寺沙门 基撰

「 稽首离性相
 心言本空寂
 常住真三宝
 及我亲教尊
 理趣甚深法
 非我所能赞
 今依尊智悲
 加持力故说」


瑜伽论第八十二云。诸说法师将欲开阐先
当赞佛。或略或广。略赞佛者由五种相。一者
妙色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圆满庄严。八十随
好间饰支体。光明照耀如大金山。二者寂静
端严殊妙诸根闲寂。其心晏然。已能善得最
上调顺寂止究竟。已能善到第一调顺寂止
彼岸。善能密护降伏诸根。为丈夫龙无误
失故。丈夫牛王御大众故。丈夫良马心调善
故。清净无挠如澄泉池。已能永拔烦恼习气。
三者胜智。谓于三世及非世法无碍无著。四
者正行六度四摄自他利行皆悉圆满。五者威
德谓诸如来神通游戏威德炽盛。复有六赞。
功德圆满故。离垢染故。无浊秽故。无与等故。
唯利有情以为业故。于此业用有堪能故。广
赞无边皆如彼说。既赞佛已要成十法名说法
师。言十法者一者善于法义谓六法十义善能
解故。二者能广宣说。谓多闻闻持其闻积集。
三者具足无畏。胜大众中宣说正法无所怯
惧。声不嘶掉腋不流汗念无忘失。四者言词
卷一 第 25b 页 T33-0025.png
善巧语工圆满。八支成就言词具足处众说
法。五者善方便说。谓二十种善巧方便宣说
正法。如以时殷重等。六者具足成就法随法
行。不唯听闻以为究竟。如其所说即如是行。
七者威仪具足。谓说法时手足不乱头不动
摇。面无变易鼻不改异。进止往来威仪庠序。
八者勇猛精进常乐听闻所未闻法。于已闻法
转令明净。不舍瑜伽不舍作意。心不舍离内
奢摩他。九者无有厌倦。谓为四众广宣妙法
身心无倦。十者具足忍力。谓骂弄诃责终不
返报若被轻蔑不生忿憾乃至广说。其听法
者。是说法师说正法时应安处他令住恭敬
无倒听闻。谓由一因或乃至十。一者恭敬听
法。现前能證利益安乐。此有四句如菩萨地
法处中说。二者一善建立一切法。离诸过失
具大义故。二说者听者所设劬劳有胜果故。
三者。一能令众生舍恶趣故。二得善趣故。三
速能引摄涅槃因故。如是三事要由恭敬听
闻方得。四者。一能善了达契经等故。二如是
正法能令众生舍诸不善摄受诸善。若善听
者能受舍故。三由此舍受舍离恶因所招后
苦故。四速證涅槃故五者。一谓我今当闻所
未闻。二闻已研究。三当断疑网。四弃背诸见。
五我当以慧通达一切甚深句义。此显三慧。
初二显闻。次二显思。后一显修。六者。一为欲
敬报大师恩德。谓佛为我行于无量难行苦
行。求得此法云何今者而不听闻。二观自义
利。三究竟能离一切热恼。四善顺正仪。五易
可见了。六诸聪慧者内證所知。七者。谓我当
卷一 第 25c 页 T33-0025.png
集七种正法知法知义乃至广说尊卑差别。八
者。一佛法易得乃至亦为旃荼罗等而开示
故。二易学行住坐卧皆得修故。三能引发
增上生果决定胜果。四初善五中善六后善
七感现乐果。八引后乐故。九者。谓能解脱九
种世间逼迫事故。一能出生死大牢狱故。二
永断贪等坚牢缚故。三弃舍七财贫。建立七
财富故。四超度善行闻正法俭。建立善行闻
正法丰故。五灭无明闇起智明故。六度四暴
流升涅槃岸故。七究竟能疗烦恼病故。八解
脱一切贪爱羂故。九能度无始生死旷野稠
林行故。十者。一恭敬听法得思择力。由此能
受闻法胜利。如法求财不以非法。深见过
患而受用之乃至第十能引一切世间出世间
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广如彼说。说者听者先
住上法方可说听。若不住此徒设劬劳终无
大果。

将赞经文略以四门解释。一叙经宗旨。二显经
体性。三彰经胜德。四释经本文。

叙经宗
旨者佛灭度后九百年间有应真大士。厥名清
辨。身同数论之仪。示无朋党之执。心处释迦
之理宗无偏滞之情。时人号为妙吉祥菩萨。
神异圣德广如别记。彼造掌珍论云。凡所知
境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以诸愚夫不
正觉了胜义谛理有为无为无颠倒性。妄执
诸法自性差别。增益种种邪见羂网。如世有
一无智画师画作可畏药刃鬼像或女人像。
眩目乱意谓为实有。执实有故自起惊怖。或
生贪染于彼境界众多计度。增长分别诸见
卷一 第 26a 页 T33-0026.png
羂网。若正觉知胜义谛理有为无为无颠倒
性。尔时如世有智画师不执彼为真实自性。
非如前说有为无为境界差别以自缠裹如蚕
处茧。彼非有故无分别慧趣入行成然證出
世无分别智。要须积集能坏一切邪见眼膜。
无倒观空安缮那药。如是积集无倒观空。要
藉能遣一切所缘自性闻慧故。应听此般若深
经。依此所说以为宗者真性有为空如幻。缘
生故。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花。此中世俗许
少分有。若依胜义一切皆空。此中画师有智
无智怖染譬喻。喻佛菩萨一切异生。自业所
招返生憎爱。智者知画俱于平等不生怖染。
弥勒中边颂曰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
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
空。有无及有故是即契中道。此以无所执有
有无为。以为宗广如常说。

二显经体性
者。般若有五。一者实相。二者观照。三者文字。
四者境界。谓真俗二谛。五者眷属谓一切福
智如开题中已略显示。经体有二。一者文二
者义。文字是文。四种是义。实相是般若性。观
照是般若相。文字是般若因。境界是般若境。
眷属是般若伴。故此五种皆名般若。龙猛释
言。就胜义谛一切皆空。教既无教无不教。体
亦无体无不体。于俗谛中亦可说有。句言章
论声为教体广如清辨般若灯说。护法释言。
教体有四。一摄相归性体。般若论说。应化非
真佛亦非说法者。说法不二取无说离言相。
此经下言。一切有情及法皆即真如故。甚深
般若波罗蜜多亦即真如。无垢称言。文字性
卷一 第 26b 页 T33-0026.png
离。无有文字。是即解脱。解脱相者即诸法也。
又一切法亦如也。故知教体性即真如。二摄
馀归识体故。十地言。三界唯心。二十唯识言。
谓馀相续识差别故令馀相续差别识生展转
互为增上缘。故说者听者心为教体。三摄假
随实体。对法论说。成所引声者谓诸圣所说。
故知但取声为教体。摄名等假法随实声说
故。四相用别论体。能说法者识上所现声名
句文以为教体。以假及实为教体故。十地论
云。说者听者俱以二事而得究竟。一者声二
善字。由熏习力唯识变力于说法者识心之上
聚集现故。如别章说不能烦引。

三彰经胜
德者。此经总名般若理趣。准义名别有十四
种。一此一切法甚深微妙清净法门。若闻已
信受得八胜果。一乃至当坐妙菩提座一切
障盖皆不能染。谓烦恼障业障法障虽多积
集而不能染。二虽造种种极重恶业而易消
灭。三不堕恶趣。四若能受持日日读诵精勤
无间。如理思惟彼于此生定得一切法平等
性金刚等持。五于一切法皆得自在。六恒受
一切胜妙喜乐。七当经十六大菩萨生定得
如来执金刚性。八疾證无上正等菩提。二者
寂静法性现等觉门。若有闻已信解受持读
诵修习得二胜果。一乃至当坐妙菩提座虽造
一切极重恶业。而能超越一切恶趣。二疾證
无上正等菩提。三者调伏众恶普胜法门。若
有闻已信解受持读诵修习得四胜果。一假
使杀害三界所有一切有情。而不由斯堕于
地狱傍生鬼界。以能调伏一切烦恼及随烦
卷一 第 26c 页 T33-0026.png
恼恶业等故。二常生善趣受胜妙乐。三修诸
菩萨摩诃萨行。四疾證无上正等菩提。四者
平等智印清净法门。若有闻已信解受持读
诵修习得三胜果。一虽住一切贪瞋痴等客
尘烦恼垢秽聚中。而犹莲花不为一切客尘
垢秽过失所染。二常能修习菩萨胜行。三疾
證无上正等菩提。五者灌顶法门得二胜果。
六者如来智印金刚法门得五胜果。七者离
诸戏论轮字法门得二胜果。八者入广大轮
平等性法门得二胜果。九者真净供养无上
法门得二胜果。十者能善调伏智藏法门得
六种果。十一者性平等性最胜法门得三胜
果。十二者一切有情住持遍满胜藏法门得
二胜果。十三者无边无际究竟理趣金刚法
门得三胜果。十四者甚深理趣最胜法门。能
受持者有十八胜德。一一切障灭。二随心所
欲无不成辨。三是诸佛母。四能诵持者一切
罪灭。五常见诸佛。六得宿住智。七若有情类
未多佛所植众善根。久发大愿。于此般若波
罗蜜多甚深理趣最胜法门不能听闻书写读
诵供养恭敬思惟修习。要多佛所植众善根。
久发大愿。乃能于此甚深理趣最胜法门。下
至听闻一句一字。况能具足读诵受持。八若
诸有情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八十殑伽沙等俱
胝那庾多佛。乃能具足闻此般若波罗蜜多
甚深理趣。乃至十三诸天常随拥护。十四终
不横死。十五不枉遭衰患。十六诸佛菩萨常
共护持令一切时善增恶减。十七于诸佛土
随愿往生。十八乃至菩提不堕恶趣。诸有
卷一 第 27a 页 T33-0027.png
情类受持此经定获无边胜利功德。我今略
说如是少分。

四释经本文者。

经曰。如是我闻。

述曰。于此经中略有三分。
初从如是乃至圆满清白梵行。是序分也。尔
时世尊为诸菩萨说一切法甚深微妙乃至略
说如是少分。是正宗分也。时薄伽梵乃至奉
行。是流通分也。佛地三名科。与古来别如彼
论说。今解三别。一文前由致述分。二应机广
说分。三感悟修行分。此之三科今古名字随
义应悉。就初分中依天亲菩萨灯论偈中分
之为六。彼云。前三明弟子后三證师说。第一
如是弟子之信。如是之言今说不虚。第二我
闻显非传受。第三一时闻法有时也。智度论
云。说时方人令生信故。四主五处六机。今
依佛地论初分有五。一总显已闻。如是我闻。
二时三主四处五机。今依此经开之为六。
前五如佛地。第六叹法有十胜德。宣说正法
初中后善等。然此序述佛教安置亦是佛说。
集法经云。阿难问四事。以何为师依何法住。
如何治恶性经首置何言。佛言戒能训诲可以
为师。念处破倒依之而住。梵法默伏彼恶人。
一切经初皆标六事。初是正行次是正解后辨
治障修解行之缘。然此三门必依圣教故。但
四问不减不增。智度论云。阿㝹楼驮教阿难
请四事。大悲经说优波离教。今谓二人同教。
又广明结集因缘。如别抄记。真谛云。微细律
明。阿难升座出法藏时。身如诸佛具诸相好。
今勘集藏传亦作此说。下座之时复本之形。
众疑有三。一疑佛慈悲从涅槃起更说妙法。
卷一 第 27b 页 T33-0027.png
二疑有佛从他方来住此说法。三疑阿难转身
成佛为众说法。故经初言如是我闻。为令生
信。言如是者法花注云。如是感应之瑞。如
以顺机受名。是以无非立称。众生以无非为
感。如来以顺机为应。传经者以名教出于感
应故云如是。此应肇公解也。又注无量义经
言。至人说法但为显如。唯如为是故言如是。
瑶公云。以离五谤名为如是。前四句离增益
等谤。第五如是此经因果非非有非非无名
戏论谤。第四句名愚痴谤。光宅云。如是将传
所闻。前题举一部也。如是一部经义我亲从
佛闻。即为我闻作呼彻也。梁武帝云。如是
如斯之言是佛所说故言如是。上来五解并
是吉藏法师之所引也。真谛及长耳皆云。如
是有三。一就佛。三世诸佛共说不异名如。以
同说故称是。由斯可信以同说故。二就理明。
诸法实相古今不异故名为如。如如而说故称
为是。既称理言不增不减决定可信故称如
是。三就人。以阿难望佛教所传不异故名为
如。无非曰是。此上三解净法师等之所引也。
又解。如是之言标一部之玄宗即真俗二谛。
真为如俗为是。欲显所诠不异二故。又所言
顺理曰如。遮其虚妄为是。又显诠于二智教
为二智之因。如所有性为如尽所有性为是。
故下云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也。又标
福智显是二严之因福为如智为是也。又教顺
于理曰如依教修行为是。又境为如智为是。
所乘能乘实相观照以标首也。又如是者吉
祥词也。欲显经首皆致此言。异外道等一切
卷一 第 27c 页 T33-0027.png
经初置阿忧二字。又如是者指斥词也。指下
一部之所明也。上来八解皆此方先德之所
传释。又如是言依四义转。一依譬喻。如有说
言如是富贵如毗沙门。如是所传所闻之法
如佛所说。定为利乐方便之因。或当所说如
是文句如我昔闻。二依教诲。如有说言汝当
如是读诵经论。此中如是远即佛之教诲。近
即传法者之教诲也或告时众如是当听我昔
所闻。三依问答。如是我闻如是演说。谓有问
言。汝当所说昔定闻耶。故此答言如是我闻。
四依许可如有说言我当为汝如是而思如是
而作如是而说。谓结集时诸菩萨众咸共请
言。如汝所闻当如是说。传法菩萨便许可言。
如是当说如我所闻。或信可言。是事如是。谓
如是法我昔曾闻。此事如是齐此当说定无
有异。上来四解并佛地论亲光菩萨等解。又
如是者信顺之辞。故智度论云。如是我闻生
信也信受奉行生智也。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信为入法之初基智为究竟之玄术。信即所
言之理顺。顺即师资之道成。由信故所说
之法皆可顺从。由顺故说听。二徒师资建立。
于此信中略为十释所。以须初令生信。一成
唯识云。信如水清珠能清浊水。能治不信自
性浑浊。所以兵食信三信不可弃。二瑜伽云。
信为欲依欲为精进依。故入一切法欲为根
本。作意所生触所集起受所引摄。定为增上
慧为最胜解脱为坚固。出离为后边信既为
欲依。所以初说。三学佛法者如大龙象以信
为手。以舍为牙以念为颈以慧为头。于其
卷一 第 28a 页 T33-0028.png
两肩担集善法。此乃大毗婆沙说也。四法为
诸佛手信为众生手。故俱舍言拔众生出生
死泥也。正宗既为佛手。序分生信则为众生
手。两手相接故登彼岸出生死泥。次下两解
最胜军王经意。五汎大溟海假手以行舟渡
生死河须信以发慧。六游大旷野以手持杖
捍御群贼游生死原以其信手持智慧刀御烦
恼贼。七见珍财宝手以采拾。闻法宝假信而
方得。八信为圣财之初故初令起。显扬云。七
圣财者谓信戒闻舍慧惭愧。故初令生信也。
九信者趣圣位之梯橙故四十心以信为初有
信根信力。有信根故万善因此而生。有信力
故四魔不能屈伏。十诸论云。信者能越恶道
离贫贱因。故有四不坏信。由斯义故一切经
初置如是言为令生信。言我闻者传法菩萨自
指己身。言如是法亲从佛闻故名我闻。我谓
于诸蕴世俗之假者。然我有三。一妄所执我。
谓诸外道及诸异生所横计我。或同虚空或如
芥子。二假施设我谓常乐我净随引二乘于无
我中施设为我。令舍无我小乘之果。谓如经
言诸佛或说我或时说无我。诸法实相中无
我无非我。谓为声闻说无常等除凡夫时所
计四倒。说无有情我但法有因。故后为菩萨
说常乐等。除二乘时所起四失。由此诸法本
性皆离我无我等说为常我。故假设也。三世
流布我。谓世共传张王等姓天授等名世流
之我。今传法者随顺世间自指之言称之为
我。不同前二。非妄执故非假施设。然体即是
无我之我也。问诸佛说法本除我执何故阿难
卷一 第 28b 页 T33-0028.png
不称名字乃称于我。答以理而言亦应称字。
略有三义但总称我。一示不乖俗。宗虽显真
言不乖俗。虽无有我仍立我名欲显真谛不离
俗故。二我者主宰自在之义。阿难多闻闻持
其闻积集。三慧齐备文义并持。于圣教中总
持自在。若称阿难闻如是法虽指己体无于
法中得自在义。欲显于法自在义成故称我
闻不称庆喜。三我者亲义。世间共言我见闻
此将为亲證。若但总称言阿难闻或非亲闻
从他传受。今显亲闻世尊所说非他传闻故
称我也。由此三义不称庆喜但总曰我闻。闻
者谓即耳根发识听受所说。今废耳别就我
总称故名我闻。诸部计闻说各不等。今依大
乘根识心所境至和合方名为闻。然根五义
胜于识等故名为闻。对法及龙树皆作此说。
若但闻声即唯在耳。通缘名等亦在意中。由
此唯意独应名闻。故瑜伽言。闻谓比量。耳名
闻者亲闻于声与意为门。而闻教者由耳闻。
故因闻所成总名为闻。因耳而得故耳名闻。
然耳不能亲取诸法差别名等。如闻所成地
从方便说。因闻成法并名耳闻。如观第二月
见旋火轮等。如毗留离王为杀诸释种语皆
唯意识。自耳不缘故。问阿难于时亲见佛说
亦亲觉知佛说。何故不言如是我见我觉我
知。但言我闻。答有三义。一欲證深理欲悟所
诠要依闻教。见觉知等非初达理。虽亦实见
等但得言我闻。二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
欲显异于诸佛国土故但言闻。诸馀佛土或
以光明妙香味等为佛事者。经首亦得言我见
卷一 第 28c 页 T33-0028.png
觉知等。今显异彼故但言闻。三欲显智觉菩
提要因熏习方得。若不听闻正法三慧无由
得生。故经首言闻。令熏习增长有漏无漏。递
相增长能生出世世间果等。故但言闻。问大
般若等佛自说言。我从成道终至涅槃于其
中间不说一字。何故庆喜谤佛说法自称我
闻。又升摄波叶喻经言。已所说法如手中叶。
未所说法如林中叶。明佛说法今言我闻复
言不说一何乖返。答曰。佛地论说。有义如来
慈悲本愿增上缘力闻者识上文义相生。此
文义相虽亲依自善根力起而就强缘名为佛
说。由耳根力自心变现故名我闻。此师意说。
佛有三法谓定智悲。三法为体实不说法。由
本因中愿利生故大悲恒起。众生久修遇佛
善业。今时成熟。自识心上闻佛说法变似教
生。而实不说。如曾参之母啮指曾参心痛知
母唤而还。母实无言但有念子之意。风云相
感其子心疼变似母唤之相。急归果如所说。
今佛如母众生喻参。有言无言其类相似。亦
如女人请比丘说法。比丘私去。实不为说。女
人得道。言由比丘之恩。以比丘为增上缘。心
厌生死遂得證果。众生以佛为增上缘。自心
变似三乘教起。从强缘论名为佛说。佛实无
言。此言我闻其义亦尔。有义闻者善根本愿
增上缘力如来识上文义相生。此文义相是佛
利他善根所起名为佛说。闻者识心虽不亲
得然似彼相分明显说。故名我闻。此师意说。
佛有五蕴十八界等。实有说法利他事业。虽
无分利不起攀缘任运恒时随机说法作大利
卷一 第 29a 页 T33-0029.png
乐。如末尼珠及天帝鼓虽无有心为雨众宝。
及为天帝有说不说。天帝善业感彼力故鼓
任运鸣。天帝闻之而自严警。今佛亦尔。无心
分别说与不说。众生善业闻法因熟如来任
运现说法事。此中说法譬如幻人为幻人说
法。名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即解脱。非如妄执
名定属法实有能说能听所说故佛说言不说
一字。夫说法者无说无示等。若如幻士为幻
人说即是非无。故经说言说法非有亦非无。
待因缘故诸法立也。佛既说法庆喜亲闻。故
名我闻。此中二解。初是龙军无性等一类师
解。后是护法亲光一师之义。应知说此如是
我闻意避增减异分过失。谓如是法我从佛
闻。非他展转。显示闻者有所堪能。诸有所闻
皆离增减异分过失。非如愚夫无所堪能。诸
有所闻或不能离增减异分。结集法时传佛
教者依如来教初说此言。为令众生恭敬信
受言。如是法我从佛闻。文义决定无所增减。
是故闻者应正闻已如理思惟常勤修学。

经曰。一时。

述曰。第二明说教时分。即化辰
也。法王启化之日大众嘉会之时。此就刹那
相续无断说听究竟。随其分位总名一时。不
尔字等说听时异。云何名一。此中不定约刹
那。亦不定约相续。亦不定约四时八时及十
二时并成道竟若干时节名为一时。但是说
听二徒共相会遇。说听究竟总名一时。由能
说者得陀罗尼说一字。时于馀一切悉已演
说。或能听者得净耳根解一字。时于馀一切
悉能解了。或能说者经多刹那或复多劫。其
卷一 第 29b 页 T33-0029.png
能听者亦或乃至多劫听闻。故不可定一念
多劫之时节也。由于一会听者之机有利有
钝。如来神力延短念为长劫。促长劫为短劫。
时分别故论有二解。一者此时有为法上分位
假立。谓道理时。说听之人五蕴诸行刹那生
灭无定时体。有酬前引后现在假法。即说所
酬所引之法假名过去及现在世。听说二徒
五蕴假法事绪究竟假说为时。故总名一时。
如算师等以一算子经历诸位名为一十百千
万等。其实一物横竖不同得名有异。此说听
者现五蕴法曾有名过去。当有名未来。现有
名现在。即名为时说为三世。今此三世事绪
究竟总名一时。二者此时说听二徒识心之上
变作行相。三时体起。即是世识。谓是一念或
复多劫事绪究竟假名一时。如人梦中梦见
多生生死谓三世迁流。觉竟但有一虚妄心
知无三世。今以理说时体亦尔。但有妄心变
似三世。事绪究竟总名一时。由义说故唯意
所缘行蕴.法处.法界所摄。何不别说十二时
等。如净秽处昼夜时分诸方不定。处则方定
故于时中但总言一。问。处中有净秽不定但
说一。诸方时不同何妨亦定说。凡夫见秽处
知圣居净土。何不别论。此时说准馀知别时。
答或一刹那或复多劫不可定说。准不解故。
由是总相但言一时。其延促劫量或唯识。以
促延或所执。以双泯或依他。以妄法或实性。
以平等或圣力。以加持故有延促。无劳疑惑。
义准应释。

经曰。薄伽梵。

述曰。自下第三别说教主。欲
卷一 第 29c 页 T33-0029.png
叹法出胜人其法必胜。显教主中有二。初标
名后叹德。此标名也。古名婆伽婆义当世尊
之号。然义犹阙所以不翻。汉无此言也。瑜伽
第八十三卷云。坦然安坐妙菩提座任运摧
灭一切魔军。大势力故名薄伽梵。佛地论言
谓。薄伽声依六义转。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
吉祥及尊贵。如是六种义差别应知总名为
薄伽。此中意说若有为此薄伽声目必具此
德。如是一切如来具有于一切种皆不能离。
是故如来名薄伽梵。谓诸如来永不系属诸
烦恼故具自在义。炎猛智火所烧练故具炽
盛义。妙三十二大丈夫相所庄饰故具端严
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具名称义。
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具一
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疲
故具尊贵义。或能破坏四魔怨故名薄伽梵。
四魔怨者谓。烦恼.蕴.死.自在天魔。破诸有
情所修善等名之为魔。入第三劫破烦恼死
魔。将至金刚心取破其天魔。解脱道起破其
蕴魔。若论其相金刚心时破烦恼魔。菩提树
下破自在天魔。舍第五分寿入无馀灭破其蕴
魔。更留三月破其死魔。若其实义恼乱菩萨
皆名烦恼。二障俱是。金刚心起永破烦恼魔。
二障种有故解脱道起永破蕴死二魔。此依
二死作论。其伏天魔不见文说。今依一义。十
信菩萨八相成道已应伏天魔。或十住第六
心始伏天魔。是中永离生死出三界故可伏
天魔。或入初地即伏天魔。佛地论初地已上
离粗四魔。随情取舍。故破四魔名薄伽梵。问
卷一 第 30a 页 T33-0030.png
佛具十号。何故经首佛教庆喜说此名也。答
由此一名世咸尊重故诸外道皆称本师名薄
伽梵。又此一名总摄众德馀名不尔。是故经
首皆置此名。然诸经首虽标教主然各不同。
且如新译称赞大乘功德经。住法界藏诸佛
所行众宝庄严大功德殿法性土中即法身说。
其佛地经处最胜光耀七宝庄严。乃至广说
大宝花王之所建立大宫殿中。十八圆满净
土之中报身所说。其此经首虽彰佛实德然
稍异馀经。所居即在他化自在天王宫中末
尼殿内。化身所说。然法性土虽唯佛居标德
严花菩萨亦在彼会。其净土中虽但菩萨经
中亦说有诸天龙。此经虽但说他化宫列众
但标十地圆满诸大菩萨。此等总明一质异
见。金刚论说。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说法
不二取无说离言相。推功归本以法身为身。
馀身非身。法身为说二说非说。体依聚义总
名为身。法身总为身说之依身说之本。二身
方起非是常身及非常说般若但以法性为宗。
意在亡相。二身二说皆有相故名非身说。实
此二身亦有身说。欲显大乘名义深远證二空
理方能知说。故假妙土以显经深。法性土中
言说称赞大乘功德经。理实严花但居净土不
居法性土。法性土中无身无说。菩萨何由有
听闻等。又为显正智内證真空名居法性土。
后智起悲化名居净土等。亦无过失。天龙八
部见居化土。其佛地经欲显十八圆满净土之
相。所说五法如来实德。寄净土说以显经深。
其实菩萨正智契真亦居法性。天龙闻法亦
卷一 第 30b 页 T33-0030.png
居化土。其此般若观照證实相。一切菩萨及
与如来亡相为本。实皆居法性身现居净土。
然显悲深慈厚叹报身之德。言居化土而说。
其听法者亦但标胜人与佛实德相称。寄化
土以彰。别意如下当说。今言薄伽梵随应当
说。即显三身皆能说法徒众皆有住三土义。
唯标报身之德。然则不见经文居自报土说。
由此应准佛德及处以知佛土。今此薄伽梵
准下别德。即报身实德所居之处。即是化土
彰胜身以显法胜。举化处以显经深。欲显悲
智皆是事法修生。不言法性之身土也。

经曰。(一)妙善成就一切如来金刚住持平等性
智种种希有殊胜功德。(二)已能善获一切如来
灌顶宝冠超过三界。(三)已能善得一切如来遍
金刚智大观自在。(四)已得圆满一切如来决定
诸法大妙智印。(五)已善圆證一切如来毕竟空
寂平等性印。(六)于诸能作所作事业皆得善巧
成辨无馀。(七)一切有情种种希愿随其无罪皆
能满足。(八)已善安住三世平等常无断尽广大
遍照。(九)身语心性犹若金刚等诸如来无动无
坏。

述曰。此中九句叹如来德。依诸经论略
为三释。第一且依此经文解。其第一句总叹
如来兼以下德。馀之八句别叹如来列诸德
异。然下正宗有十四段以显世尊十四实德。
今此初句总标众德馀句别属功德法门。金
刚住持平等性智者举次第二灌顶宝冠超过
三界德。即是十四段中第三段。调伏众恶普
胜法门。亦是第五法王灌顶智藏法门之所
显也。举下一德二种法门。其种种希有殊胜
卷一 第 30c 页 T33-0030.png
功德者。总指馀七句所有胜德。馀十二段所
有法门。不可一一具足烈故。此总解已。别解
释者妙者功德微细故。善者非佛不恻故。又
内道不了名妙外道不知名善。又智深难测
名妙福细叵识为善。言成就者自在任运能
现前义。又剋获圆满名为成就。一切如来者
欲显佛德诸佛共故。由此共故佛德可尊。是
真实德梵云达他揭多。古云多陀阿伽度。此
云如来。菩萨地说言。无虚妄故名如来。涅槃
经云。如过去佛说契经等不变改故名之为
如。从波罗蜜三十七品十一空来至涅槃故
名为来。此意说言。如诸佛等而说妙法。从修
万行来至涅槃故言不虚。是如来义。又言不
虚常行谛语来至佛位故名如来。瑜伽论云。
十号之中初是总序。若住生死由行妙行去
至佛位名苏揭多。号为善逝。古云修伽陀也。
若住彼岸因如成佛号曰如来。一揭多言义通
来去。如言蜜多通离到义。此亦如是。金刚者
喻也。平等性智能调众恶降伏烦恼普胜一
切名曰金刚。如于金刚能摧坏故。言住持者
至法王位能为一切三界胜主。世间所有胜法
皆是此智之所住持。令其不坏名住。助其生
长名持。又此平等智是诸智藏。一切福智以
此为因。此能住持一切佛德能灭诸惑名金刚
住持。此是平等性智之作用也。内能住持外
能摧坏。平等性智者非是四智中第二平等
性智也。毕竟空寂平等法性能證之智名平
等性智。即无分别智正能断惑为无间道。犹
若金刚即妙观智中之正智也。若为住持众德
卷一 第 31a 页 T33-0031.png
之本。为能摧坏之根本。智即圆镜中平等性
智。若能摧坏著生死涅槃住无所住。即第七
识所成平等性智。若能摧坏二乘异生一切烦
恼住于慈悲利他功德。即成所作平等性智。
今以正义即诸智中随其所应證性平等。皆能
坏分别及二障等。诸德之本名为金刚住持
平等性智。一切菩萨根本所求如灌顶位之
宝冠也。性是无漏。离三界系永无分别。此牒
次下第一德已。馀德非一名为种种。无始未
得名为希有。唯佛乃成故名殊胜。积力道成
名为功德。此总含下。下自当知。第二句云。已
能善获一切如来灌顶宝冠超过三界者。即
下十四段中第三调伏众恶普胜法门。及第
五灌顶智藏法门所显。下经解言。若以世间
灌顶位施当得出世灌顶位果。西域世间刹
帝利种太子。将受帝王之位先请有德婆罗门
等以为师傅。乘千里象取四大海水。以吉祥
茅沾彼海水。洒太子顶令其净洁。作大吉祥
四方归伏方受王位。古翻经云刹利水浇头
王。今新翻云刹帝利种灌顶大王。王身必是
刹帝利种。请婆罗门以为师傅灌其头顶。以
婆罗门性修梵行净戒之族故。刹帝利请灌
其顶。此乃效习受法王位之仪式也。谓第十
地究竟菩萨生色界上大自在宫。莲华台中
将起金刚定受佛之位。胜诸菩萨菩萨中尊。
佛之长子名为太子。十方诸佛是其师傅。各
舒慧手及右臂手以三世佛清净法水灌洒其
顶。顶谓心首及其头首。除无始来二障垢秽
有漏染污遍满清净无漏洁白殊胜法王位。
卷一 第 31b 页 T33-0031.png
如世太子既灌顶已将受王位。戴王之冠著王
之服处王之殿。佛法太子亦复如是。将受法
王法主之位戴佛之冠。谓一切智一切种智。
是佛心首所戴持故。即是观照波罗蜜多。此
功德法真实珍宝。七圣财中名为慧财。故此
冠冤名为宝冠。服二际佛功德法衣即是惭
愧柔和忍辱之上衣也。此智慧冠是大智藏。
一切善法因此生故处十方佛空寂宝殿。由
戴如是冠衣等故。无始恶友以烦恼水浇其
心顶。生死心首所戴愚痴丑恶冠冤。生死所
著无惭无愧刚强很戾瞋恚恶服。悉得消灭
永为弃舍。永更不入三界牢狱。故名降伏众
恶普胜法门。亦名灌顶智藏法门。由如是故
为三界主出诸有漏生死系缚超三界也。自
体无漏名为遍也。故下经云。若以世间灌顶
位施当得出世法王位果。第三句云遍金刚
智大观自在者。即下十四段中第十二一切有
情住持遍满胜藏法门。谓佛具證一切有情
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能證如来藏
遍诸有情。此能證智名遍金刚智。摧灭生死
一切障故。然由悲故观诸有情身语心行。可
济拔者应时为现。故诸有情皆金刚藏。以金
刚藏所灌洒故皆正法藏。一切皆随正语转
故皆妙业藏。一切事业加行依故。由观有情
而起三业故曰观自在。于求念者如应利乐
无失时处法器等。故大观自在。如龟兹国圣
苾刍尼所现事也。第四句云决定诸法大妙
智印者。即下十四段中第二寂静法性般若
理趣现等觉门。总一切法不过有二。一智二
卷一 第 31c 页 T33-0031.png
境。智谓金刚智。境谓一切法。又有二种一能
诠二所诠。能诠谓法。所诠谓义。今显世尊于
二二种诸法之中决定悟解无有疑惑。能知
此智名大妙智印。此智印定二二种法。离诸
疑网非凡愚所测名之为妙。神用难思复名
为大。即观有智印定诸法无疑惑也。第五句
云一切如来毕竟空寂平等性印者。即下十
四段中五法门也。第一一切诸法甚深微妙
清净法门。第四平等智印清净法门。第七离
诸戏论轮字法门。第八入广大轮平等性法
门。第十一性平等性最胜法门。谓昔妄想计
诸法有。今离妄想计执永除。所执既无所證
亦满。诸妄永弃名为清净。此诸妄想毕竟体
空。世出世间染净等法无不空寂。空寂之体
性即真如。即一切法平等之性。此理决定遍
诸法中名之为印。佛得此如一切圆满故名
善證。然中边论解二十空中毕竟空云。为于
有情常作饶益而观空故名毕竟空。此意说
言。为有情故别观于空或观所为有情为空。
此观有情等毕竟不可得毕竟即空名毕竟
空。此毕竟空寂一切有情一切法中皆悉平
等。是诸人法平等之性印定诸法定毕竟空。
若计所执若二空理皆毕竟空故。此解即是
第一一切法甚深微妙清净法门之大义也。
自馀四门准下应悉。恐文繁广故不并释。第
六句云于诸能作所作事业皆得善巧成办无
馀者。当下十四段中第十能善调伏智藏法
门之所显德。所调伏者谓诸缠垢忿恚等过。
谓佛世尊自能调伏忿恚等过。亦能调伏一
卷一 第 32a 页 T33-0032.png
切有情缠垢等失。随其大小善恶事缘起缠垢
等。如来善巧皆能调伏。成辨此智一切皆尽
更无遗馀。故佛世尊自智圆满伏众恶患。亦
能调伏诸有情等缠垢等患。亦令乃至得佛菩
提。是名善巧成辨无馀。但是能伏诸缠垢等。
所有方便皆悉成辨故言善巧成辨无馀。智慧
善巧名能作事业。所伏忿等名所作事业。又
智慧方便名能作事。其所调伏身语意业令
离缠垢名所作事。此叹世尊具智方便善能
调伏自他忿等一切无馀。第七句云一切有
情种种希愿随其无罪皆能满足者。显下十
四段中第十四甚深理趣最胜法门。谓佛世
尊由具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成立胜智。
善辨一切清净事业能令诸有皆得清净。又
以贪等调伏世间。普遍恒时乃至诸有皆令
清净。自然调伏。又大贪等能得清净大乐大
财。三界自在常能坚固。饶益有情由斯陀罗
尼。以隐密言词说其神咒。能受持者一切障
灭。随心所欲无不成辨。乃至广说若离烦恼
恶业。诸愿世出世间若今若后。由无罪故悉
能满足。若起烦恼恶业根本由有罪故。如是
诸愿皆不与之。故说世尊不夺有情一切诸愿。
然不皆与。要除无罪若起烦恼及起恶愿虽
有至诚亦定不与。如如意珠所发善愿一切皆
得。第八句云已善安住三世平等。常无断尽
广大遍照者。显下十四段中第十三段无边
无际究竟理趣金刚法门。此意总显般若波
罗蜜多。若体若用弘广深远不异最胜 是故
如来无边无际一味究竟。能观般若体用广
卷一 第 32b 页 T33-0032.png
大所以无边。能遍照故所以无际。由无断故
所以一味。由无尽故所以最胜。故能观智妙
知三世。知过未世犹如现在名为平等。又观
照智无边无际一味究竟。能观三世若理若
事。事事分明皆善了达故名平等。其理一相
亦名平等。若理若事皆能了达。故平等言通
其理事。常无断尽。广大遍照智之用也。善安
住者能观之智妙达三际名善安住。理事之
中皆无谬乱名善安住。于一切时智用遍了
是此意也。第九句云身语心性犹若金刚。等
诸如来无动无坏者。显下十四段中第六段
如来智印金刚法门。显第九段真净供养无
上法门。佛具摄受一切如来金刚身印能證
一切佛之法身具摄诸佛金刚语印于一切法
得自在转。具摄诸佛金刚心印于一切定当
得自在。具摄诸佛金刚智印能得无上妙身
语心。犹如金刚。无动无坏不为烦恼之所鼓
动。不为外道魔王破坏。令其三业有所动坏。
以佛三业智为前导。离诸过失。不可破坏令
起过失。故无动坏。无动坏者与一切佛功德
无差。故名为等。等诸如来即上诸门所说一
切如来之妙义也。此如金刚不可动坏。殊胜
三业。由昔因中如法三业供养诸佛为法供养
故至佛位。得是果也。真净供养所得报故不
可动坏。或此三业非外道恶友所动。非天魔
邪朋所坏故。犹若金刚。破灭生死所有三业。
三业性者即三业体。更无他义。此中九句显
佛世尊下十四段经所显功德。今叹佛德欲
令众生知佛具德起殷重心。敬受所说或闻
卷一 第 32c 页 T33-0032.png
此已当发胜心。欣求證得。或显世尊具此诸
德超过一切。是故所说甚深理趣最为殊胜
可依修学。第二又解。依诸经中说佛具有二
十一德。别配此等九句。经文金刚住持平等
性智者。谓佛不二现行一向无障殊胜功德。
及显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得一切佛相似事
业殊胜功德。如是一句总显二德。谓佛世尊
离诸凡夫现行生死起诸杂染住著生死。离
二乘者现行涅槃一向弃背利乐他事。住著
涅槃。世尊无彼现行二障。是故说名不二现
行。悲智遍故生死涅槃二俱不住故名平等。
能破此二障故假喻金刚。住无所住无住涅
槃故名住持。住持悲智故又逮得一切佛平
等性。谓所證理等能證智等所成身等。意业
悲行悉皆平等。由此平等能坏生死故名金
刚。平等为依能持众德故名住持。今但举一。
此等甚多故名种种殊胜功德。经第二句云灌
顶宝冠超过三界即佛三德。一者一切菩萨
正所求智。二者极于法界。三者所行无碍。此
中初句成就佛种不断方便殊胜功德。谓诸
菩萨为令佛种无断绝故勤修加行非二乘等。
是故佛智唯诸菩萨正所应求。由此灌顶法
王子位唯第十地。著佛宝冠绍佛之位。非二
乘等。谓令众生求听般若甚深经典拟成种
觉。亦是绍继法王之位。是故若障破灭众生
不令修学般若经典。即为断绝诸佛种子。此
第二句證得果相殊胜功德。谓得穷极清净
法界。此净法界修道之果。观照心中常现前。
故喻于头上所戴宝冠。宝冠即是身之上饰。
卷一 第 33a 页 T33-0033.png
法界亦是功德根本。故喻宝冠。此第三句降
伏魔怨殊胜功德。谓所行者即色等境。此所
行境扰乱心故障碍善。故说名魔怨。诸佛世
尊心善安住极悦意境。亦不能乱。所有功德
极善成满。一切恶境不能为碍。以能摧伏一
切境界。一切所行不能拘碍离系缚法。故至
佛位超过三界。此第二句世尊之德。无始不
成今时始得名之为获。第三句云遍金刚智
大观自在即佛三德。一不可转法。二住于佛
住。三于一切行成就大觉。此中初句降伏外
道殊胜功德。谓佛正法一切外道不能退转。
降伏彼已显自正道。以由成就遍金刚智说
甚深法降伏外道。又由成就遍诸法智。能说
深法降诸外道。故说此智喻若金刚。言遍智
者遍解诸法一切智也。此第二句观所化生
殊胜功德。谓住大悲昼夜六时观世间故。此
第三句于一切乘所化有情。能随所应示现
自身殊胜功德。谓遍了知一切有情性行差
别。如其所应现自身。故大观自在。若观有情
心行差别不自在者。不能随类即现其身。由
此既能随应现者。故知佛具遍智大观自在
故也。又初句言遍金刚智是二十一功德之
智总句最清净觉。谓于一切有为无为所应
觉境正开觉故。净妙圆满正开觉故。又于如
所有性尽所有性正开觉故名遍金刚智。此
中二德今显创圆名之为得。第四句云决定
诸法大妙智印者。此智十地分已得之。今显
满也。显二种德。一于一切法智无疑滞。二于
诸法智无有疑惑。此中初句断一切疑殊胜功
卷一 第 33b 页 T33-0033.png
德。谓于诸法已得能除一切疑惑决定智。故
此第二句妙善了达一切法智。能随所应恒
正教诲殊胜功德。谓于诸法怀疑惑者。无有
力能随应教诲。唯佛世尊證见诸法。智善决
定。能随所应无倒教诲无休废。故若于诸法
不决定者理即不然。又得三法印诸行无常
有为别印。涅槃寂静无为别印。诸法无我二
法遍印。此三妙理印定诸法。称之为印。佛得
此智名为智印。第五句云毕竟空寂平等性
印者显二种德。一得佛无二住胜彼岸。二證
无中边佛地平等。此中初句自性身分殊胜
功德。佛无二住即是法身真如为体无差别
相。于中一切二相分别皆不现行。缘彼胜定
常住其中。故名为住。即无二住名胜彼岸。佛
已穷到故名为得。此之法身诸佛共有平等
之性。要除二我。观二我空寂方始圆證。此第
二句證真如相殊胜功德。谓真如相远离一
切有为无为中边相故。远离方处中边相故。
即是佛地平等法性。由證此故遍知诸法。于
中不染。此真如理印于诸法。契毕竟空。方能
證会佛皆圆證。第六句云于诸能作所作事
业皆得善巧成辨无馀者。此显世尊二种功
德。一其身流布一切世界。二其所成立不可
思议。此中第一句现从睹史多天宫来下殊
胜功德。谓现化身普于一切世界洲渚同时
流下入母胎故。谓即八相示现成道。此即世
尊能作事业皆得善巧 化身既尔他报身等
随应化现理亦如是。此第二句安立法教殊
胜功德。谓佛安立一切法教超过一切寻思
卷一 第 33c 页 T33-0033.png
境故。是则名为所作事业皆得善巧。三劫修
因本为有情。现身说法作大利乐。今既圆满
故名善巧成辨无馀。第七句云一切有情种
种希愿随其无罪皆能满足。此显世尊二种
功德。一趣无相法。二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
智究竟。此中初句调伏方便殊胜功德。无相
法者即是涅槃。佛善了知三乘有情随彼堪
能调伏方便。如实为说令彼趣證无相法故。
此意说言一切有情求出生死皆得涅槃。三
乘妙愿由无罪故佛皆能满。此第二句受用
身分殊胜功德。谓受用身不相间杂。一切如
来受用身体各各别故。如来妙智能令一切
有情解脱故。言如来解脱妙智。佛于此智已
得究竟。如来此智不相间杂。于净佛土现受
用身。亦不相杂。大集会中现种种身。与诸菩
萨受用法乐。亦不相杂。如来于此智所现身
亦到究竟。此意即显如来之智及所现身已
得究竟。随诸有情一切无罪所乐所愿。皆能
为现方便拔济令离生死。故名满足。第八句
云已善安住三世平等常无断尽广大遍照。
此显世尊三种功德。一游于三世平等法性。
二尽虚空性。三穷未来际。此中初句记别三
世殊胜功德。谓如现在记别过去未来世事
皆无碍。故谓记般若于东北方最后兴盛最
初灭之。乃至正法灭尽时事。于瞻波国记法
当灭。如正法灭经当广说相。又记菩提树边
二石菩萨身若灭尽正法当灭。今没至胸事
可验矣。记阿输迦为轮王事即其證也。此后
二句自利利他二德无尽殊胜功德。谓如虚
卷一 第 34a 页 T33-0034.png
空经成坏劫性常无尽。如来一切真实功德
亦复如是常无断尽如未来际无有尽期。利
他功德亦复如是。穷未来际常作一切有情
利益安乐事。故广大遍照。即无断尽真实功
德之照用也。第九句云身语心性犹若金刚
等诸如来无动无坏者。此显世尊二种功德。
一到无障处。二凡所现身不可分别。此中初
句已修一切障结对治殊胜功德。谓已修习
一切二障对治圣道。已到解脱一切障处。所
依所趣故名为处。由此如来所有三业皆善
无漏。犹如金刚以一切佛非馀动坏。此第二
句能正摄受无染自身殊胜功德。谓佛自身
非是虚妄分别所起。无烦恼业生杂染故。以
如来身非 杂染分别起故。不可分别故。佛
三业由离过失犹若金刚不可动坏。等一切
佛。此中九句文义开合总叹二十一德。此中
且依佛地初释。恐文繁广不录后师。摄大乘
等随应广说。不能一一。第三又解。此九句经
初四句叹报身。第一句总叹四智微圆报身
实德不论法界。第二句叹道胜位尊。第三
句叹悲深智遍二果齐圆。第四句叹慧广智
德。总印一切有空事理。證不谬故。第五句叹
照寂断德。此叹法身。下四句叹化身。第六句
叹成巧恩德。第七句总叹神通轮能满胜愿。
第八句叹记心轮能为说法。第九句叹漏尽
轮能现离染教诫教授。第一句总叹四智微
圆报身实德中。言金刚者总喻四智所依真
如。性能摧坏并名金刚。非皆正有摧坏事用。
言住持者圆镜智也。即是證于金刚真如之
卷一 第 34b 页 T33-0034.png
住持者。此为世出世间众善之本。又为馀智
之根本。故名为住持。依佛地经有九圆镜喻。
一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喻如来智镜诸处.境.
识.众像影现故由此名为一切智者。故佛身
诸德此能住持。又由镜智自馀相续出世世
善诸处.境.识皆依镜智而得生。故名为住持。
二又如圆镜无动无摇。众生观察自身得失。
为欲存德舍诸失。喻如来镜智悬法界幢无
间断故无所动摇。无数众生观于染净为欲
存净舍诸染故。三如镜善鉴鉴净无垢光明
遍照。喻如来镜智离二障垢。极善磨莹为
定摄持。鉴净无垢作大利乐事名光明遍照。
四如镜依缘本质种种影相生起。喻如来镜
智恒依缘故智影相生。五如镜周莹其面于
一切处为诸影像遍起依缘。喻如来镜智不
断。无量众善行莹为诸三乘智影依缘。六如
镜大地大山宫舍大影可得。而镜不等大影
之量。喻如来镜智十地影现。世出世善一切
影现而智不同彼之分量。七又如圆镜非处
障质影像起缘。喻如来镜智非恶友摄闻不
正法障碍众生智影起缘彼非器故。八又如
圆镜非处闇质影像起缘。喻如来镜智非处
乐恶愚昧众生智影起缘。彼非器故。愚昧重
故虽有三宝良田生长一切善法。不欲听受
不乐归依返信外道。岂非愚痴尤重覆蔽。故
云非器。九又如圆镜非处远质影像起缘。喻
如来智镜非处不净感匮法业。不信众生智
影起缘。彼非器故。由前身中诽谤正法经无
量劫不闻正法自业障故。或由无性不信因
卷一 第 34c 页 T33-0034.png
缘非圣法器故非彼缘。由此九喻随其所应
与自他身.有性无性.世出世善为因缘故名
为住持。平等性者谓十平等。一诸相增上喜
爱平等法性。谓于相好生喜爱故今證法性
悉皆平等。二一切领受缘起平等法性谓内
外缘起。三远离异相非相平等法性。色等诸
法变坏等相不相似故名为异相。远离各别
异相即是共相。如是共相以非相为相即法
平等性。故经说言。一切诸法皆同一相。所谓
非相。四弘济大慈平等法性。慈有三种一有
情缘。缘有情为境初发心菩萨修。二法缘。
缘正法为境。修正行菩萨多分修。缘教生故。
三无缘。缘真如为境。无生忍菩萨多修。此慈
虽有所缘缘法界故亦名无缘。无分别故。佛
皆具有平等福业。长时无间殷重无馀。故名
弘济。五无待大悲平等法性。二乘之悲不拔
一切唯拔欲界暂时而转。如来普拔遍缘三
界恒时而转无所观待。恒救不舍能拔三苦
所苦有情。等如一子不生分别。此子非子及
拔不拔。如来證得大菩提已恒作是念。我常
安立一切有情诸善根本。若未悟者我当开
悟。此亦三种准慈应说。六随诸众生所乐示
现平等法性。如来虽居无戏论位由平等智
增上力故大圆镜智相应净识现琉璃等微妙
色身。令诸有情善根成就自心变似如是身
相。谓自心外见如来身。七一切有情敬受所
说平等法性。随众生乐如是语业发生欢喜。
如来即现由悲愿故说必称机不虚捐也。虽
有众生不顺佛语此是化作或当有益后必信
卷一 第 35a 页 T33-0035.png
受。八世间寂静皆同一味平等法性。有漏五
蕴名为世间即彼息灭名为寂静。生死涅槃
二俱平等故名一味。又所执世间本性无故
名为寂静。此即显如无差别故名为一味。九
世间诸法苦乐一味平等法性。世间有八谓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得可意事名利。失
可意事名衰。不现诽拨名毁。不现赞美名誉。
现前赞美名称。现前诽拨名讥。逼恼身心名
苦。适悦身心名乐。圣者居中恒常一味得利
不高遇衰不下。乃至遇苦无患得乐无爱。应
如虚空平等一味。十修植无量功德究竟平
等法性。功德即是菩提分等熏种长养成熟
解脱名为修植。具此十德名平等性智。又有
二平等。谓一切有情平等。诸佛平等。如摄大
乘等解。转第七得。因昔有我此彼不等。今离
我故名等平等。种种希有殊胜功德者即妙观
智及成事智。各有十因。妙观察智十种因者。
一建立因。此智住持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
门无碍辨说诸佛妙法。谓十力等。二生起因。
此智能为顿起一切所知无碍妙智种种无量
相识因缘。谓一切智能顿了知一切境相。一
切境相顿起生因也。三欢喜因。此智可玩。波
罗蜜多.菩提分法.十力.无畏.不共佛法之所
庄严甚可爱乐。四分别因。此智之上世及出
世衰盛因果三乘圆證无馀。观察妙饰间烈。
世间恶趣善趣以为衰盛因果。出世以二乘
大乘为衰盛因果也。又有异解如佛地第五。
五受用因。此智助平等智为增上缘。击发镜
智相应净识现受用身。种种众会威德炽盛
卷一 第 35b 页 T33-0035.png
雨大法雨。为令十地诸大菩萨受大法乐。亦
助成智现变化身。乃至为令地前所化受用
法乐。六趣差别因。此智之上无边因果五趣
差别具足显现。七界差别因。此智之上无边
因果三界差别具足显现。八雨大法雨因。此
智之上诸佛菩萨威神所引广大甚深教法可
得。九降伏怨敌因。此智之上一切天魔外道
异论所不倾动。甚深法界教法可得。十断一
切疑因。妙观察智不愚一切自相共相之所
围绕故。此中广辨自共相体。此等十因广说
其相如佛地论。成所作智十种因者谓三业
化。一身业化。此有三种。一现神通化。由是如
来示现种种工巧等处摧伏诸伎傲慢众生。
以是善巧方便力故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
解脱。二现受生化。由是如来往诸众生种种
生处示同类生而居尊位。由其示现同类生
故摄伏一切异类众生。三现业果化由。是如
来示现领受本事本生难修诸行。如契经说。
如来先世迦叶佛时作是骂言。何处沙门剃
除鬓发有大菩提。无上菩提极难得。故由彼
恶业今受如是难行苦果。此言亦是为止恶
行现化所作。若不尔者何有系属一生。菩萨
已曾亲事无量如来植诸善本。性忆宿命。更
起如是动语恶行。当知此言为欲化度宜闻
此言而得度者。令于佛所离此言故。二语业
化。此亦三种。一庆慰语化。由是如来宣畅种
种随所乐法。文义巧妙小智。众生初闻尚信。
谓佛言音具六十德。诸凡愚慧暂时得闻尚
生信解。何况其馀聪慜者慧。二方便语化。由
卷一 第 35c 页 T33-0035.png
是如来立正学处毁诸放逸赞不放逸。又复
建立随信行人随法行等。由大悲故。为诸有
情安立学处令伏诸恶修世间善。安立圣道
分位差别。令入正道出离三界。三辨扬语
化。由是如来断诸众生无量疑惑。谓成事智
随诸众生意乐差别现化语业。说种种义断
诸疑惑。谓发一音表一切义令诸有情随类
获益。佛以一音演说诸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等此由如来本愿所引不思议力。若作化身
一质异见利乐事成。三意业化。此有四种。一
决择意化。由是如来决择众生八万四千心
行差别。谓诸有情八万四千诸垢尘劳心行
差别。此能障碍八万四千波罗蜜多陀罗尼
门三摩地等。如贤劫经广说其相。所谓最初
修习行法波罗蜜多。乃至最后分布佛体波
罗蜜多三百五十。一一皆具六到彼岸。如是
总有二千一百。对治贪瞋痴及等分有情心
行差别八千四百。除四大种及六无义所生
过失。十转合数八万四千。修习此故后得成
就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三摩地等。此犹略说。
广则无量。二造作意化。由是如来观诸众生
所行之行行与不行若德若失。为令取舍造
作对治。谓随观察一切有情所行之行。若诸
恶行不行有德行即有失。若诸善行行即有
德不行有失。如是观察为欲令彼取德舍失。
于德造作住持对治于失造作远离对治。三
发起意化。由是如来为欲宣说彼对治故显
彼所乐名句字身。谓随众生所乐说法令起
爱乐发生对治。四受领意化。由是如来于定
卷一 第 36a 页 T33-0036.png
不定返问置记为记别。故随其所应受领去
来现在等义。此四即是一向分别返问置记
四种论说。谓三宝性良福田等此三业化即
三神变。谓神通记说教戒三种。由此义故说
佛世尊名大圣智药。能除一切烦恼病故。妙
观察智成所作智各有十因故名种种希有功
德。此句总显报身实德故以四智初门赞述。
馀色非色诸有为德皆是四智品类摄故。第
二句云灌顶宝冠超过三界此叹道胜位尊。
出第十地灌顶位已戴佛宝冠殊胜妙智身净
无漏。离诸系缚非界所摄故。名超过由此二
乘异生外道位皆卑下故。十地云有此净土
出过三界。第十地菩萨当生其中。彼土处所
不离三界以离系缚故名超也非彼摄故。如来
之身亦复如是。非有漏故名为超过非离三
界别处生也。第三句云遍金刚智大观自在
者叹悲深智广二果齐圆。因中修行自利利
他悲智为因果道成满。果既了知诸法名遍
金刚智。能證遍智能摧二障故喻金刚。或所
破二障坚牢难坏亦喻金刚。能證遍破犹如
金刚烦恼所知。真实妙智名遍金刚智。得
此智觉能悲拔济一切有情。自利智圆利他
悲满名观自在。随其众生三业求愿即能悲
拔无有遗漏名大观自在。显佛诸德莫过此
二。摄法周尽随应广摄 第四句云决定诸
法大妙智印者叹慧广智德。总印一切有空
事理證不谬故。智有二种二种无智皆已断
尽故得二智。有为智能知有为定无常。无为
智能知无为定寂静。此二无我印法定然必
卷一 第 36b 页 T33-0036.png
无犹预故。用广大名大妙智印。若无此智于
法不能决定智起。第五句云毕竟空寂平等
性印者叹照寂断德。此叹法身要断二障方
證二空。二空之理印定诸法。诸法平等皆由
二空。由二空门證此法性名平等性。然毕竟
空但能入门非平等性。平等性者真如之体
非空非有。今从方便名毕竟空。由观有情为
毕竟空所證得故。佛已圆得故名为證。第六
句云于诸能作所作事业皆得善巧成辨无馀
者。下四句叹化身。此叹成巧恩德。谓佛世尊
大悲熏煮六时驱逼。为利有情为现方便报
身化身。如应说法利乐菩萨及二乘等。其平
等智击发镜智。为诸菩萨现他报身。妙观察
智于中说法断众疑网。成所作智击发镜智
起变化身。为二乘等现化身语。妙观察智于
中说法断诸疑网。成所作智现三业化。总有
十种。如此中解释初句总德中解。此成事智
及平等性智名为能作事业。其十种化平等
智等之所作事名为所作事业。世尊于此能
作所作皆得善巧成辨无馀。一切皆得善巧
满故。第七句云一切有情种种希愿随其无
罪皆能满足者。叹神通轮能满胜愿。由佛具
有神通威力。一切有情世及出世诸无罪愿
皆能满足。然不皆与故说为能。恐诸有情增
恶业故。谓见贫者常求其财应亦施与。然得
财已增长恶业所以不与。摄大乘云宁使贫
乏于财位远离恶趣诸恶行。勿彼起过乱诸
根能感当来众苦器诸根缺等。类此应知。若
求智门无罪福慧然必皆与。如末利夫人愿
卷一 第 36c 页 T33-0036.png
为王妃后获圣果。五百圣种愿见佛身说本
生事。迦叶夫妇愿为道心夫妻眷属后得圣
果。阿育王女愿得钱施后为王女。此等皆是
无罪之愿皆能满足。不同父母亦与其子有
罪之愿无罪希愿则不能与。又现神通随其
宜现佛则为现满足所求。如为优楼频螺迦
叶三人等现神通事。如为调伏劫比拿等现
大神通令其入道。皆满胜愿也。第八句已善
安住三世平等常无断尽广大遍照者。叹佛
世尊记心轮能为说法。天眼通知现在世如
知人间牛产犊事。生死智知未来知未来婆
罗门等旃遮谤已后自败事。亦知郁头蓝子
生天已为著翅狸后入地狱事。以宿住智知
下乞儿久发善根。为其说法拔济饶益记别
三世而为说法。行利乐事无有差别名为平
等。能观此智相续现前常无断尽无所不知
广大遍照。第九句云身语心性犹若金刚等
诸如来无动无坏者。叹漏尽轮能现离染教
诫教授。三身之中惑业皆尽故似金刚等于
诸佛。不为一切外道天魔生死恶友之所动
乱破坏。令起恶业等也。由三业中一切漏尽
故能教诫教授众生故名漏尽。如对法论第
一疏解。又第四解。此中九句初之一句总叹
四智法身报身。次有二句叹位尊德广。次三
句别叹三德。后三句别叹三神变。欲令众生
闻佛功德生胜欢喜殷重闻法起趣求故。佛
具此德以叹经初令知所说最胜妙故。
般若理趣分疏卷第一终
卷一 第 37a 页 T33-003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