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广大义。一切众生不越三界,三界普度方名
广大,若一众生不与度者,非广大也。故经标
云「所有一切众生」,即统该也。梵语仆呼缮那,
此云众生。
《智度论》云:「五蕴和合中生,故云众
生。」
《瑜珈论》云:「思业为因,卵、胎、湿、化为缘,五蕴
初起名之为生。」类即流类,即胎卵等四也。
若
卵下。二、释列三。初中二。初、释文
禀命之始名
曰受生,即初起之时也。卵等四异故云差别。
谓:卵㲉中生,胎藏中生,依湿而生,化忽然生,
故不同也。然三界众生不出五道,以四摄五亦
得具足。故疏次云「天狱等化生」,斯则从狭之
宽,明也。
天狱化生者。天上、地狱唯是化生,最
狭也。
鬼通胎化者。次宽也。谓:地行罗刹及鬼
子母皆是胎生。故有鬼母白目连曰:「我昼夜
分各生五百子,随生自食,虽尽不饱。」故知有
胎生鬼也。馀皆化生也。
人畜各四者,人四者,
毗舍祛母卵生三十二子,胎生常人,湿即奈
女从庵罗树湿气而生,化生即劫初之人。故
《俱舍》云:「二禅福将尽,下生赡部州。」
畜具四者。
《正法念经》云:「化生金翅鸟,能食四生龙,乃至
湿生也。」然禽兽虽殊,皆畜生道摄,馀兽皆胎,
馀鸟皆卵也。
诸馀微细等者,如
《华严》云:「尽法
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
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
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
生类、种种色身,乃至云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
等,无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
想、非无想等。」以今经中无别说处,不可搆虚
而言。故疏结云:「不可具分品类也。」
卵劣下。二、
之无馀,焉得弥勒指为第一心耶。
无著下。初
二句难。意云一切众生五性差别,云何皆入
无馀涅槃?三分半众生不得成佛,故云不可
得义。
生所摄者。答也。此是无著立量,成立皆
可度也。应立量云:三分半众生是有法,定皆
成佛,故为宗。因云:生所摄故。同喻:一分半众
生。意云《涅槃经》说:「凡是有心定当作佛。」《圆觉
经》云:「有性无性齐成佛道。」此则是可得义,安
云不得?
又云卵湿等者,举难处难也。卵湿则
畜生难,无想有顶即长寿天难,虽举二处,意
兼八难。八难,谓:三涂、北州、长寿天、佛前佛后、
世智辩聪、无根等难。意云:难处即不可度,云
何皆入?
有三因缘等者。答也。
难处待时者,此
亦令成其种也。意云:难处众生不可常定,至
非难处而度脱之。若得成种,迟速之间必须
成熟,发广大心故合无遗。
非难处者,虽即未
度且令成熟。已熟可知。此稍同前护付之义
也。
三中疏一性空者。众生缘生,缘生无性,故
即空也。
同体者,同一真如性故。故
《起信》论云:
「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
异。」
故论云下。引證。此语犹反,应云众生灭度
无异自身,宁于自身起于他想。
本寂者,相本
自尽不待灭故。
《净名》云:「一切众生即寂灭相,
不复更灭。」
问:「此与性空何别?」
答:「前但即空,此
则本来成佛。成佛即入涅槃,故云本寂。前浅
后深可知。」
无念者。有念即有众生,如无翳则
空华不现。
法界者。一真法界平等无差。云何
于中见自他相?故偈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
众生。」此上五义,大云之文。然于中,一三约所,
陀洹?释意云:但约不入色等境界,即名须陀
洹。
疏三。初、正释经文
入流者,四果名为圣人。
经从凡夫刱入圣类,故流类也。预,厕也。
只由
下。释得名所以。
入者。取著义。若取六尘即滞
凡流,不取六尘名入圣流。是知功过在人,不
在六尘境界。据此则何有别法而为所入耶?
论云下。引證上义。
不取一法者,不唯六尘也。
名逆流者。逆凡流也。谓若取六尘即入凡流逆
圣流,既不取著即入圣流逆凡流也。
乃至下。
例明馀果。初果尚尔,况馀果耶?
然非下。二、商
教果證
或问:「既皆不取,应亦不證。」故此释也。
但于下。转释。意明但无取心,非谓不證。
若起
下。反明。凡夫著我,既由起心,圣人无我,必不
起也。
故知下。三、结断疑情
空生本谓證果是
取故生疑,今明无取方成證义,永异所疑也。
若准断疑,斯文已毕,以四果是小乘贤圣修
證行位,是故经中具而明也。然此四果复有
四向,谓向于果故,即须陀洹向等。于四果之
中,初为见道,次二修道,后一无学道。且初修
行得入见道,谓十六心断三界。
四谛下。八十
八使分别粗惑,得初果證。谓三界各有四谛,
每谛下各有烦恼,即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
邪见、见取、戒禁取。四谛之下或具或阙,故成
八十八使。
《杂心论》云:「苦下具一切,集灭除三
见,道除于二见,上界不行恚。」谓:初句即欲界
苦谛下全具十使。次句即集灭二谛下各除
三见,即身、边二见及戒禁取。所以除此三者,
缘身是苦本,观苦已断身见、边见,依身而起
故亦随亡。无戒禁取者,以集谛不计非道为
迦旃延论义,优波离持律,须菩提解空。今言
无诤者,只由解空得无诤故。亦如夫子十哲,
各有能事,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
夏。
离欲等者,谓贪使烦恼通于三界,断尽此
贪方真离欲也。
问:「若然者,则但是罗汉皆断
三界烦恼,云何善现称第一耶?」
答:「所言第一
者,盖约无诤,不约离欲也。故经云:『我得无诤
三昧,人中最为第一。』又魏经云:『我若作念,世
尊则不记我无诤行第一。』意者,以空生独得
无诤三昧故,于诸离欲罗汉之中,称为第一
也。」
不取。经云:「佛虽赞我,我于此时辄无是念。」
佛意。经云:「若我当此之时作如是念,我得阿
罗汉果,佛则不说我为乐寂静者。」只缘不作
是念,故佛赞之。
无所行者,即不作念也。故经
中反说,即言若作是念,顺释即言实无所行。
离烦恼障者。谓贪等十使粗细尽除。
离三昧
障者。三昧是定,障即是惑,三昧之障,依主释
也。不同烦恼即障,持业释故。然此二障,离各
有由。离烦恼障得罗汉故,离三昧障得无诤
故。
寂静者,寂静即是无诤定意,言须菩提是
乐寂静之者。
第五疏初标章
释迦下。先述疑
意。即释迦因中为善慧仙人,蒙然灯如来授
记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由此
增进入第八地,故云受法。广有因缘如第十
二中说。
云何下。指疑起处,便结成疑。此亦从
前第三中来,以彼文云:「如来所说法,皆不可
取不可说故。」
经问。意云:于汝意中如何?谓我
昔于然灯佛所,于授记言说之中,有法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