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涉故,言彼亦不可与此为因(邬波尼杀昙译为因字,如芥子
种将比松柏),于此世间竟无其喻可况于福。由斯
前福望于此福,实为减少皆不足言,故云「乃
至譬喻亦不能及」。若言彼法性相平等故无
不平者,即无能度所度;云何如来说脱有情
耶?为除此难,故起后文。将显何义?颂曰:
「 法界平等故,
佛不度众生;
于诸名共聚,
不在法界外。」
凡名有情者,于彼蕴处由名共蕴,不在法界
之外,即此法界其性平等,是故曾无有一众
生可是如来之所度脱,此即如何当有我执
者。此有何意?若言但唯脱其五蕴而已,此即
是有所许众生。由如是故,颂曰:
「 若起于法执,
与我执过同;
定执脱有情,
是无执妄执。」
如云「妙生言:我执者如来说为非执」。妄执如
来说为非生者,是不能生圣法之义。若言不
应以其具相观于如来,非彼自性故,由是法
身自性故。然彼如来自性法身,可以具相而
比知之。有作斯难。为除疑意,生起后文。将显
何义?颂曰:
「 不应以色体,
准如来法身;
勿彼转轮王,
与如来齐等。」
此则报相之福,亦名具相,由彼成此故,藉
其福力得菩提故。有作是说:此则如来以其
具相,现證无上正觉。为除此意,「不应以具相」
如是等。将显何义?颂曰:
「 即具相果报,
圆满福不许;
能招于法身,
由方便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