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是名善护念应知。云何不退得未得?谓
于得未得功德中惧其退失付授智者。又得
不退者,不舍大乘故;未得不退者,于大乘中
欲令胜进故,是名善付嘱应知。
经曰:「『世尊!云何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
其心?』
「尔时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
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
谛听,当为汝说。如菩萨大乘中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
其心。』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愿乐欲闻。』佛
告须菩提:『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一切众生
众生所摄,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
无想,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我皆令入无馀
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
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
众生相,即非菩萨。何以故非?须菩提!若菩萨
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
论曰:云何菩萨大乘中住?问答示现此义。偈
言:
「 广大第一常,
其心不颠倒,
利益深心住,
此乘功德满。」
此偈说何等义?若菩萨有四种深利益菩提
心,此是菩萨大乘住处。何以故?此深心功德
满足,是故四种深利益摄取心生,能住大乘中。
何等为四种心?一、广;二、第一;三、常;四、不颠倒。
云何广心利益?如经「诸菩萨生如是心,所有
一切众生众生所摄,乃至所有众生界众生
所摄」故。
云何第一心利益?如经「我皆令住无馀涅槃
而灭度之」故。
云何常心利益?如经「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
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
萨有众生相即非菩萨」故。此义云何?菩萨取
一切众生犹如我身。以此义故,菩萨自身灭
度,无异众生得灭度者。若菩萨于众生起众
生想,不生我想者,则不应得菩萨名。如是取
众生如我身,常不舍离,是名常心利益。
云何不颠倒心利益?如经「何以故非?须菩提!
若菩萨起众生相、人相、寿者相,则不名菩萨」
故。此示现远离依止身见众生等相故。
论曰:自此以下,说菩萨如大乘中住修行。
此事应知。
经曰:「『复次须菩提!菩萨不住于事行于布施,
无所住行于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
相想。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聚
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东方虚空可
思量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须
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须
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
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聚亦复如是不可思
量。』
「佛复告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是行于布施。』」
论曰:偈言:
「 檀义摄于六,
资生无畏法,
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
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实无有法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
名须陀洹。』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
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
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
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
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
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不?」』须菩提
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
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即为著我、
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最为
第一,世尊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
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
得阿罗汉。」世尊则不说我无诤行第一。以须
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无诤无诤行。』」
论曰:向说圣人无为法得名。以是义故,彼法
不可取、不可说。若须陀洹等圣人取自果,云
何言彼法不可取?既如證如说,云何成不可
说?自下经文为断此疑,成彼法不可取、不可
说故。偈言:
「 不可取及说,
自果不取故;
依彼善吉者,
说离二种障。」
此义云何?以圣人无为法得名,是故不取一
法。不取者,不取六尘境界。以是义故,名不取。
逆流者,如经「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
洹」故;乃至阿罗汉不取一法,以是义故,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