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后秦-龙树菩萨卷五十三

卷五十三 第 435c 页




《大智度论释》(卷五十三)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尔时,慧命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
萨行般若波罗蜜观诸法,何等是菩萨?何
等是般若波罗蜜?何等是观?」

须菩提语舍
利弗:「如汝所问:『何等是菩萨?』为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是人发大心,以是故名为菩萨。
卷五十三 第 436a 页 T25-0436.png
亦知一切法、一切种相,是中亦不著;知色相
不著,乃至知十八不共法亦不著。」

舍利弗问
须菩提:「何等为一切法相?」

须菩提言:「若以名
字因缘和合等,知诸法是色,是声、香、味、触、法,
是内、是外,是有为法、是无为法,以是名字相
语言知诸法,是名知诸法相。

「如舍利弗所
问:『何等是般若波罗蜜?』远离故名般若波罗
蜜。何等法远离?远离众、界、入,远离檀波罗蜜
乃至禅波罗蜜,远离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
以是故,远离名般若波罗蜜。复次,远离四念
处,乃至远离十八不共法,远离一切智。以是
因缘故,远离名般若波罗蜜。

「如舍利弗所问:
『何等是观?』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
蜜时,观色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
我、非空非不空、非相非无相、非作非无作、非
寂灭非不寂灭、非离非不离;受、想、行、识亦如
是。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
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
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观非常
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空非不空、非
相非无相、非作非无作、非寂灭非不寂灭、非离
非不离。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
罗蜜时观诸法。」

【论】

问曰:
所谓「菩萨义,般若波罗蜜义,诸观
义」,上已问,今何以更问?

答曰:
先已答大树
喻,非一斫可断;是事难,故更问。
复次,是般
若波罗蜜有无量义,如〈昙无竭品〉中说:「般若
波罗蜜,如大海水无量,如须弥山种种严饰。」
是故问。
又此问虽同,答义种种异。
复次,诸佛
卷五十三 第 436b 页 T25-0436.png
断法爱,不立经书,亦不庄严言语,但为
拯济众生,随应度者说。如大清凉美池,无
量众生前后来饮,各饱而去;听者亦如是,佛
先说菩萨、般若及观,前来者有得解悟而
去,后来者未闻,是故重问。
「菩萨」者。
「菩提」有
三种:有阿罗汉菩提,有辟支佛菩提,有佛
菩提。无学智慧清净无垢故,名为菩提。菩萨
虽有大智慧,诸烦恼习未尽故,不名菩提。
此中但说一种,所谓佛菩提也。「萨埵」,秦言
众生。是众生为无上道故,发心修行。
复次,「萨
埵」名大心。是人发大心求无上菩提而未
得,以是故名为「菩提萨埵」。佛已得是菩提,
不名为菩提萨埵,大心满足故。
「菩萨」馀义,
如先广说。
复次,佛此中自说因缘:「是人为
佛道故修行,知一切诸法相亦不著。」「诸法
相」者,可以知诸法门是色、是声等。略说菩
萨义:先知诸法各各相,如地坚相,然后
知毕竟空相;于是二种智慧中亦不著,但
欲度众生故。
菩萨得如是智慧,一切别相
法中皆得远离。如色中离色,离色即是自
相空;「远离」者,是「空」之别名。菩萨得般若波罗
蜜,于一切法心皆远离。所以者何?见一切
诸法罪过故。
「阿罗蜜」,秦言远离。「波罗蜜」,秦
言度彼岸。此二音相近,义相会,故以「阿罗
蜜」释「波罗蜜」。
远离何等法?所谓众、界、入,
乃至一切智。以远离是诸法故,名般若波
罗蜜;如禅波罗蜜能调伏人心,般若波罗
蜜能令人远离诸法。
「观」者,不观诸法常、无
常等,如先说。
卷五十三 第 436c 页 T25-0436.png

【经】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色不生是
非色?受、想、行,识不生是非识,乃至一切种智
不生,是非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色、色相空,色
空中无色、无生,以是因缘故,色不生是非
色;受、想、行,识、识相空,识空中无识、无生,以是
因缘故,受、想、行、识不生是非受、想、行、识。舍利
弗!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相空,檀波罗蜜空中
无檀波罗蜜、无生;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
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
若波罗蜜相空,般若波罗蜜空中无般若波
罗蜜、无生,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般若波罗蜜
不生,是非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
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亦如
是,以是因缘故,内空不生是非内空,乃至一
切种智不生是非一切种智。」

舍利弗问须菩
提:「汝何因缘故言『色不二是非色,受、想、行,识
不二是非识,乃至一切种智不二是非一切
种智』?」

须菩提答言:「所有色,所有不二;所有受、
想、行、识,所有不二。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
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眼乃至一切种
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不二是非
色,受、想、行,识不二是非识,乃至一切种智不
二是非一切种智。」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
故言『是色入无二法数,受、想、行、识入无二法
数,乃至一切种智入无二法数』?」

须菩提答言:
「色不异无生,无生不异色,色即是无生,无生
即是色;受、想、行;识不异无生,无生不异识,识
即是无生,无生即是识。以是因缘故,舍利弗!
色入无二法数,受、想、行、识入无二法数,乃至
卷五十三 第 437a 页 T25-0437.png
一切种智亦如是。」

【论】

问曰:
上品竟,便应问「不生」,何以此中
方问?

答曰:
三种大法易解,利益多众生故
先问。
「何因缘故,色不生为非色,乃至一切种
智不生为非一切种智?」
须菩提答:「色是空,色
中无色相。」
行者以是无生智慧令色无生;
若能得是无生,心作是念「今即得色实相」,
是故言:「色无生为非色。」色性常自无生,非
今智慧力故使无生。如有人破色令空,犹
存本色想;譬如除厕作舍,今虽无厕,犹
有不净想。若能知厕本无,幻化所作,则无
厕想;行者如是,若能知色从本已来初自
无生者,则不复存色想。是故言:「色无生为
非色。」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问曰:
汝先自说
「无生即是无二」,今何以更问?

答曰:
义虽
一,所入观门异。
上言破因中先有果若无
果,是生法一异等,是生若初生、若后生——破如
是等生名「无生」。今破眼色、有无等诸二故,
是名「不二」。
行者或先入无生观门,后入不
二;或先入不二,后入无生观。义虽一,行者
分别。
破色二故言「不二」,破色生故言「无
生」。
上说无生因缘,谓「自相空」;今说不二因
缘,所谓「不合、不散,一相,所谓无相」等。义虽同
一空,上自相空,此是散空。
「色入无二法数」者,
行者观色不生不灭相,是时分别色,今变为
无生,是故说色无生即是不二。何以故?色破
散即是无生。如先分别诸法时,离色不得
更有生;今色破散即是无生,不得更有无
生。以是故,色即是入无二法数。
是二阿罗
卷五十三 第 437b 页 T25-0437.png
汉于佛前共论竟,须菩提白佛而更说是
义,欲使佛證知故。

【经】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
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诸法,是时见色
无生,毕竟净故;见受、想、行、识无生,毕竟净故。
见我无生,乃至知者、见者无生,毕竟净故。见
檀波罗蜜无生乃至般若波罗蜜无生,毕竟
净故。见内空无生乃至无法有法空无生,毕
竟净故。见四念处无生乃至十八不共法无
生,毕竟净故。见一切三昧、一切陀罗尼无生,
毕竟净故;乃至见一切种智无生,毕竟净故。
见凡夫、凡夫法无生,毕竟净故。见须陀洹、
须陀洹法,斯陀含、斯陀含法,阿那含、阿那含
法,阿罗汉、阿罗汉法,辟支佛、辟支佛法,菩萨、
菩萨法,佛、佛法无生,毕竟净故。」

舍利弗语须
菩提:「如我闻须菩提所说义,色是不生,受、想、
行、识是不生,乃至佛、佛法是不生。若尔者,不
应得须陀洹、须陀洹果、斯陀含、斯陀含果、阿那
含、阿那含果、阿罗汉、阿罗汉果、辟支佛、辟支佛
道;不应得菩萨摩诃萨、一切种智;亦无六道
别异;亦不得菩萨摩诃萨五种菩提。须菩提!
若一切法不生相,何以故须陀洹为断三结
故修道,斯陀含为薄淫恚痴故修道,阿那含
为断五下分结故修道,阿罗汉为断五上分
结故修道?辟支佛为辟支佛法故修道?何以
故菩萨摩诃萨作难行,为众生受种种苦?何
以故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佛
转法轮?」

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不欲令无生法
有所得。我亦不欲令无生法中得须陀洹、须
卷五十三 第 437c 页 T25-0437.png
陀洹果,乃至不欲令无生法中得阿罗汉、阿
罗汉果,辟支佛、辟支佛道。我亦不欲令无生法中菩萨作难行、为众生受种种苦。菩萨亦
不以难行心行道。何以故?舍利弗!生难心、
苦心,不能利益无量阿僧祇众生。舍利弗!今
菩萨怜悯众生,于众生如父母兄弟想、如儿
子及己身想,如是能利益无量阿僧祇众生,
是用无所得故。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应
生如是心:『如我一切处、一切种不可得,内外
法亦如是。』若生如是想,则无难心、苦心。何以
故?是菩萨于一切种、一切处、一切法不受故。
舍利弗!我亦不欲令无生法中佛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亦不欲令无生法中转法轮,
亦不欲令以无生法得道。」

【论】
者言:无生观有二种:一者、柔顺忍观,
二者、无生忍观。前说无生是柔顺忍观,不毕
竟净;渐习柔顺观,得无生忍,则毕竟净。


曰:
菩萨未尽结,未得佛道,智慧未淳净,
云何言「毕竟清净」?

答曰:
是菩萨得无生忍
时,灭诸烦恼,得菩萨道,入菩萨位,虽有
烦恼气,坐道场时乃尽,无所妨故毕竟净。

复次,「毕竟清净」者,于柔顺道毕竟清净,非
为佛道。
以众生空、法空故,从见色无生毕
竟净,乃至佛及佛法无生毕竟清净。
须菩提
种种因缘说诸法相决定无生;因此事,舍
利弗作是难:贤圣中最小者须陀洹、须陀洹
法,最大者佛、佛法。若尔者,圣人无大无小,
圣法亦无优劣,亦无六道别异,此略难;后
问断三结修道者,为广难。

问曰:
云何是五
卷五十三 第 438a 页 T25-0438.png
种菩提?

答曰:
一者、柔顺忍,二者、无生忍,及三
种菩提。于三菩提中,过二而住第三菩提。

复有五种菩提:一者、名「发心菩提」,于无量
生死中发心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
为菩提——此因中说果。二者、名「伏心菩提」,折
诸烦恼,降伏其心,行诸波罗蜜。三者、名「明
菩提」,观三世诸法本末总相、别相,分别筹
量,得诸法实相,毕竟清净,所谓般若波罗蜜
相。四者、名「出到菩提」,于般若波罗蜜中得
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罗蜜,灭一切烦
恼,见一切十方诸佛,得无生法忍,出三界,
到萨婆若。五者、名「无上菩提」,坐道场,断烦
恼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等五菩
提义。
馀诸贤圣断结义,如先说。

问曰:
声闻道
广说断结义,何以不说辟支佛行、菩萨有
种种行?

答曰:
辟支佛于声闻无复异道,但
福德、利根、小深入诸法实相为异。菩萨道虽
有种种众行,但难行、苦行为希有事,众生
见已,欢喜言:「菩萨为我等作此行!」馀行虽
深妙,人所不知,不能感物,故不说。
复次,
如舍利弗难意:若诸法都是无生空寂者,
一切众生皆著乐,菩萨何以故独受苦行?

复次,诸佛常乐远离寂灭,断法爱,决定知
诸法不转不还,何以故与众生转法轮?

须菩提于佛前说无生法,佛不呵折,得
快心乐说无难力故,答舍利弗:我亦都不欲
令无生法中有六种圣人——除菩萨故言「六」——
及六道别异。何以故?以得无生法證故。谓
为圣法、圣人有差别,于无生法中都无所
卷五十三 第 438b 页 T25-0438.png
有。
复次,于无生法中有二种失:「粗失」者,杀
盗等罪故,有三恶道;「细失」者,用著心布施、
持戒等福故,有三善道。
若菩萨生难心、苦
心,则不能度一切众生。如世间小事,心难
以为苦,犹尚不成,何况成佛道!
成因缘者,
所谓大慈大悲心,于众生如父母、儿子、己身
想。何以故?父母、儿子、己身,自然生爱,非推
而爱也。菩萨善修大悲心故,于一切众生
乃至怨雠,同意爱念。是大悲果报利益之
具,都无所惜,于内外所有,尽与众生。此
中说不惜因缘,所谓「一切处、一切种、一切法
不可得故」。若行者初入佛法,用众生空,知
诸法无我;今用法空,知诸法亦空。以此大
悲心及诸法空二因缘故,能不惜内外所
有,利益众生,不起难行想、苦行想,一心
精进欢喜。如人为自身及为父母、妻子,
勤身修业,不以为苦;若为他作,则无欢心。

苦行、难行,如后品「本生因缘变化现受畜生
形」中说。
一切诸法毕竟空、不可思议相故,一
切法还而不转故,不名为转;但为破虚妄
颠倒故,名为「转法轮」。

【经】

舍利弗语须菩提:「今欲令以生法得道?
以无生法得道?」

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不欲令
以生法得道。」

舍利弗言:「今须菩提欲令以
无生法得道?」

须菩提言:「我亦不欲令以无生
法得道。」

舍利弗言:「如须菩提所说,无知无得。」

须菩提言:「有知有得,不以二法。今以世间名
字故有知有得,世间名字故有须陀洹乃至
阿罗汉、辟支佛、诸佛;第一实义中,无知无得,
卷五十三 第 438c 页 T25-0438.png
无须陀洹乃至无诸佛。」

「须菩提!若世间名字
故有知有得,六道别异亦世间名字故有,非
以第一实义耶?」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
如世间名字故有知有得,六道别异亦世间
名字故有,非以第一实义。何以故?舍利弗!第
一实义中无业无报、无生无灭、无净无垢。」


利弗语须菩提:「不生法生?生法生?」

须菩提言:
「我不欲令不生法生,亦不欲令生法生。」

舍利
弗言:「何等不生法不欲令生?」

须菩提言:「色是
不生法,自性空,不欲令生;受、想、行、识不生法,
自性空,不欲令生;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不生法,自性空,不欲令生。」

舍利弗语须菩
提:「生生?不生生?」

须菩提言:「非生生,亦非不生
生。何以故?舍利弗!生、不生,是二法不合、不
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舍利弗!以
是因缘故,非生生,亦非不生生。」

尔时,舍利弗
语须菩提:「须菩提乐说无生法及无生相?」


菩提语舍利弗:「我乐说无生法,亦乐说无生
相。何以故?诸无生法及无生相,乐说及语
言,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
相,所谓无相。」

舍利弗语须菩提:「汝乐说不生
法,亦乐说不生相;是乐说、语言亦不生?」


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何以故?舍利弗!
色不生,受、想、行、识不生;眼不生乃至意不生;
地种不生,乃至识种不生;身行不生,口行不
生,意行不生;檀波罗蜜不生,乃至一切种智
不生。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乐说不生法,
亦乐说不生相,是乐说、语言亦不生。」

【论】
者言:尔时,舍利弗知须菩提乐说无
卷五十三 第 439a 页 T25-0439.png
难而问言:「若一切法无生相,此无生相云何
證?用是生法得證?为用不生法得證?若
用生法得證,生法虚诳,汝已种种因缘破;
又不可以生法得脱生法。若以无生法
得證,无生未有法相,不可以證,云何得
證?」
须菩提二法皆不受,俱有过故,如先
说。
舍利弗作是念:「佛经说二法摄一切法:
若有为、若无为。生者有为,无生者无为。今须
菩提离此二法,云何当说得道事?」作是念
已,问须菩提:「无有得道事耶?」
须菩提是大
阿罗汉,行无诤三昧第一,但为菩萨故说
是无生,「汝云何当作邪见,说无得道者?」
是故言「有知有得」。「知」、「得」者即是得道果之
别名。
须菩提恐违前语,故言:不以二法
故。但为世俗故说有须陀洹乃至佛。何以
故?一切诸法实无我相,今用我分别须陀
洹乃至佛,是世俗法。
复次,未得法空故言
「是善、是不善,是有为、是无为」等;第一义中,无
众生故,无须陀洹乃至佛;法空故,无须陀
洹果乃至佛道。圣人、圣法犹尚虚诳无定实,
何况凡人六道业及果报!

问曰:
须菩提已种
种因缘定说不生法,今舍利弗何以更问
「不生法生,生法生」?

答曰:
须菩提上说得道因
缘故,舍利弗得须菩提意,虽说不生法破
一切法,为因缘故说,而心不著无生法,是
故更问。又以此法甚深,欲令听者了了得
解,故更问。上问得道行法,今总问一切
法云何生。用慧眼,知一切法皆不生;今现
见诸法生,是故问「云何生」。
须菩提答:二事皆
卷五十三 第 439b 页 T25-0439.png
非。若「生」生,生法已生,不应更生!若「不生」生,
生法未有故,不应生。若谓生时「半生半不
生」,是亦不生。若生分,则已生竟;若未生分,则
无生。是故须菩提不用是肉眼见,以不
通达故;二法皆不受,但说:是生如幻、如梦,
从虚诳法生,应离、应不取相。
舍利弗问:
「何等法二俱不受?」
须菩提以世谛故说色
乃至一切种智毕竟不生,自然空相,不欲
令实中有生;若世谛虚诳可有生,生如幻
化。
此中说不生因缘,所谓「不合、不散」。
有人言:
生与法异,谓「生是常,所可生法无常」。是故
更问。答者以生、法不异,若说生法,已说生
相。
生、不生,如上说。
舍利弗闻须菩提所说,
知须菩提心爱乐无生法故,语须菩提:「汝
实爱乐说无生法!」
须菩提即受其问,心亦无
愧。何以故?是论议不可破,无有过罪。何以
知之?须菩提自说:「无法可合,无法可散,
无色、无形、空,一相,所谓无相。」空相尚不受,
何况馀相?
舍利弗重赞:汝乐说无生法及语
言皆无生,是实清净!若当乐说及语言非无
生,但说外物无生者,则非清净。
须菩提即
复受其赞,答舍利弗:「非但乐说、语言是
无生,色乃至一切种智亦无所生。」

【经】

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须菩提于说
法人中,应最在上!何以故?须菩提随所问皆
能答。」

须菩提言:「诸法无所依故。」

舍利弗语须
菩提:「云何诸法无所依?」

须菩提言:「色性常空,
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受、想、行、识性常
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眼、耳、鼻、舌、身、
卷五十三 第 439c 页 T25-0439.png
意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色性
常空,乃至法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
中间。檀波罗蜜性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性
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内空性常
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
不依两中间。

「舍利弗!四念处性常空,乃至一
切种智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
间。

「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诸法无所依,性
常空故。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
蜜时,应净色、受、想、行、识,乃至应净一切种智。」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行六波
罗蜜时净菩萨道?」

须菩提言:「有世间檀波罗
蜜,有出世间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
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有世间、有出世间。」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世
间檀波罗蜜?云何出世间檀波罗蜜?」

须菩提
言:「若菩萨摩诃萨作施主,能施沙门、婆罗门、
贫穷、乞人,须食与食,须饮与饮,须衣与衣,卧
具、床榻、房舍、香华、璎珞、医药,种种所须资生
之物;若妻子、国土、头目、手足、支节,内外之物,
尽以给施。施时作是念:『我与、彼取,我不悭贪,
我为施主,我能舍一切,我随佛教施,我行檀
波罗蜜。』作是施已,用得法与一切众生共之,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言:『是布施因
缘,令众生得今世乐,后当令得入涅槃。』是人
布施有三碍。何等三?我相、他相、施相。著是
三相布施,是名世间檀波罗蜜。何因缘故名
世间?于世间中不动不出,是名世间檀波罗
蜜。

「云何名出世间檀波罗蜜?所谓三分清净。
卷五十三 第 440a 页 T25-0440.png
何等三?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我不可得,不见
受者,施物不可得亦不望报,是名菩萨摩诃
萨三分清净檀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
诃萨布施时,施与一切众生,众生亦不可
得;以此布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
至不见微细法相。舍利弗!是名出世间檀波
罗蜜。何以故名为出世间?于世间中能动、能
出,是故名出世间檀波罗蜜。

「尸罗波罗蜜有
所依,是为世间尸罗波罗蜜;无所依,是为出
世间尸罗波罗蜜。馀如檀波罗蜜说。羼提波
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
所依是名世间,无所依是名出世间;馀亦如
檀中说。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
蜜时,净菩萨道。」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菩萨
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须菩提
言:「四念处是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道,乃至八圣道分,空解脱门、无相解
脱门、无作解脱门,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一
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佛十力、四无所畏、
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舍利弗!是
名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论】

问曰:
五百阿罗汉,佛各说其第一,如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揵连神足第一,摩诃迦
叶行头陀中第一,须菩提得无诤三昧第一,
摩诃迦旃延分别修多罗第一,富楼那说法
人中第一。今舍利弗何以故赞须菩提于说
法人中应最第一?

答曰:
佛以佛眼观一切
众生利根、钝根,筹量一切法总相、别相,随其
所得法,各记第一,无错!
富楼那于四众中,
卷五十三 第 440b 页 T25-0440.png
用十二部经、种种法门、种种因缘譬喻说
法,能利益众生第一。须菩提常行无诤三
昧,与菩萨同事,巧便乐说一种空相法门,
胜富楼那。譬如巧师多有所能,所能多故,
普不精悉;如有人偏能一事,则必尽其
美。富楼那虽多能,不如须菩提常乐行空
故能巧说空。是故舍利弗闻须菩提巧说
空义,便赞言:「汝于说法人中应作第一!」舍
利弗见须菩提随所问皆能答,如风行空
中,无所挂碍。
尔时,须菩提不谦不受。何
以故?安立平实,好人相故。好人相者,不
自赞、不自毁,于他亦不赞、不毁。若自赞身,
非大人相,不为人所赞而便自美;若自毁,
是姣输人。若毁他,是谗贼人;若赞他,是谄
媚人。须菩提说无生法故,舍利弗虽赞而
非谄。
须菩提以舍利弗实赞故不谦,又以
断法爱故心不高,亦不爱著,但答无碍无
障因缘:所谓一切法无所依止,无所依止故
无障无碍。
无所依止义,如先说。此中须菩
提自说:「内法空故,色不依止内;外法空故,
色不依止外;中间无所有故,色不依止中
间。」如色,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若菩萨知
一切三界无常空故,不中依止;尔时烦恼
折,能净菩萨道。是故须菩提说:「菩萨行六
波罗蜜,应净色乃至一切种智。」

问曰:
净色
乃至净一切种智,即是净菩萨道,何以故更
问?

答曰:
菩萨能令色毕竟空,是名清净;是
事深妙,不可顿得。是故舍利弗问:「新学菩萨
云何修是初方便道?」
须菩提答:「若菩萨能行
卷五十三 第 440c 页 T25-0440.png
二种波罗蜜。」六波罗蜜是初开菩萨道;能
用无所得空,行三十七品,是开佛道。「净」者
名为开;如去道中荆棘,名为开道。
何等
是二种波罗蜜?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
世间
者,须菩提自说义,所谓须食与食等。是义,
如初品中说。若施时有所依止,譬如老病
人依恃他力,能行、能立;施者离实智慧、心
力薄少故依止。依止者,己身、财物、受者,是法
中取相心著,生憍慢等诸烦恼,是名世间,
不动、不出。动者,柔顺忍;出者,无生法忍。声闻
法中,动者,学人;出者,无学。
馀者五波罗蜜亦
如是。
是名初开菩萨道。

问曰:
菩萨道即
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何以故更问?

答曰:
菩萨时,有道;佛已到,不须道。是道为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菩提道;
菩萨行是道故,名菩萨道。
此中佛说:远道,
所谓六波罗蜜菩萨道也;近道,所谓三十七
品菩提道也。六波罗蜜中布施、持戒等杂,故
远;三十七品但有禅定、智慧,故近。六波罗蜜
有世间、出世间杂,故远;三十七品、三解脱
门等乃至大慈大悲,毕竟清净,故近。
复次,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者,从初发意乃至金
刚三昧,其中为菩提菩萨=苦【三】【宫】菩萨=苦【宋】【元】【明】【宫】菩萨行,皆是菩提道菩萨行,皆是菩提道。

【经】

尔时,舍利弗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何
等波罗蜜力?」

须菩提言:「是般若波罗蜜力。所
以者何?般若波罗蜜能生一切诸善法:若声
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舍利弗!般若波
罗蜜能受一切诸善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
萨法、佛法。舍利弗!过去诸佛行般若波罗蜜,
卷五十三 第 441a 页 T25-0441.png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诸佛亦行般
若波罗蜜,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
弗!今现在十方诸国界中诸佛亦行是般若
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若
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时不疑不难,
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菩提道。菩萨道者,救一切众生故,心不舍一切众生,以无所得
故。是菩萨常应不离是念,所谓大悲念。」


利弗复问:「欲使菩萨摩诃萨常不离是念,
所谓大悲念;若菩萨摩诃萨常不离大悲念,
令一切众生皆当作菩萨。何以故?须菩提!
一切众生亦不离诸念故。」

须菩提言:「善哉!善
哉!舍利弗!汝欲难我而成我义。何以故?众生
无故念亦无,众生性无故念亦性无,众生法
无故念亦法无,众生离故念亦离,众生空故
念亦空,众生不可知故念亦不可知。舍利
弗!色无故念亦无,色性无故念亦性无,色法无故念亦法无,色离故念亦离,色空故念
亦空,色不可知故念亦不可知;受、想、行、识亦
如是;眼乃至意,色乃至法,地种乃至识种,檀
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
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
一切陀罗尼门,一切智、一切种智,乃至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故,念亦无;乃至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不可知故,念亦不可知。舍利
弗!菩萨摩诃萨行是道,我欲使不离是念,所
谓大悲念。」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是
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其有说者,亦当如
是说。如汝所说般若波罗蜜,皆是承佛意
卷五十三 第 441b 页 T25-0441.png
故。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应当如汝所
说学!」

须菩提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三千大
千世界六种振动: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
涌北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

尔时,佛微笑。须菩提白佛言:「何因何缘故微
笑?」

佛告须菩提:「如我于此世界说般若波罗
蜜,东方无量阿僧祇世界诸佛,亦为诸菩萨
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亦说是般若波罗蜜。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
十二那由他诸天人得无生法忍。十方诸佛
说是般若波罗蜜时,无量阿僧祇众生亦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论】
者言:舍利弗作是念:「须菩提所说,分
别六波罗蜜世间、出世间及菩提道,大利益
众生。」故欢喜赞言:「善哉!善哉!」再言之者,
善之至也。
问:「是何波罗蜜力?」
须菩提作是
思惟:「一切心数法中,除智慧,无能如是分
别断疑开道;诸波罗蜜中,离般若波罗蜜,
自体不能成就,何况能分别开道!」如是思
惟已,答舍利弗:「是般若波罗蜜力。」
如先说:
诸法中无我、无知者、无见者;今以此證
知是般若波罗蜜力,非佛力,非须菩提力。
何以故?须菩提说因缘,所谓般若波罗蜜,
离断常、有无二边等故,能生一切善法,所
谓三乘法定相,坚牢不坏相。又般若波罗蜜
无量无边故,能受一切善法;如大海能受
众川万流。
「三乘善法」者,所谓六波罗蜜乃
至十八不共法。
十方三世诸佛行般若波罗
蜜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行馀
卷五十三 第 441c 页 T25-0441.png
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最尊大,有分别通达力。
譬如和合下药,巴豆最有力;般若波罗
蜜亦如是,虽与馀波罗蜜合,而破诸烦恼、
拔邪见、舍戏论,般若波罗蜜力最胜。
以是故说「皆是般若波罗蜜力」。

问曰:
种种赞
此般若波罗蜜微妙甚深,谁能随顺应般若
波罗蜜行?

答曰:
有菩萨无量世集诸福德,
利根,诸烦恼折薄;虽未到阿鞞跋致地,闻
般若波罗蜜,即时信受深入。通达如是相者,
则能行般若波罗蜜道,所谓救度一切众生,
令离世间忧恼;大悲心故,不离一切众生。
菩萨常不应离大悲及毕竟空念——毕竟空
破世间诸烦恼,示涅槃;而大悲引之令还
入善法中,以利益众生。
尔时,舍利弗难须
菩提:「若菩萨不离是大悲念及毕竟空念
者,一切众生皆当作菩萨!何以故?是毕竟
空无相无所分别,不应菩萨有而众生无!
若有,一切众生应共有;若无,菩萨亦应无。」

须菩提答:「汝欲难我而助成我义。何以故?
诸法相毕竟空故,众生亦空;众生空故,毕竟
空念亦空。若诸法毕竟空,何有众生实空,
而难我言『众生不离是念,皆当为菩萨』?」是
故说:「众生无所有故,毕竟空念亦无所有;众
生无性,众生离,众生空,众生不可知,毕竟空
念亦毕竟空。」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如是。

问曰:
此中念是不离大悲念,何以说「不离
毕竟空念」?

答曰:
菩萨不离是念,心不舍众
生,用无所得故。无所得空、毕竟空,名异而
卷五十三 第 442a 页 T25-0442.png
义一。不可得空在初,毕竟空在后;以毕竟
空大故,生悲亦大。大悲,如《阿差末经》中说
有三种悲:众生缘、法缘、无缘。无缘悲从毕竟
空生,以是解舍利弗所难。
佛證其说故,赞
言:「善哉!若欲解说般若波罗蜜者,当如
汝所说。」
尔时,众中天、人、菩萨作是念:「般若波
罗蜜甚深,三世诸佛皆从中生;须菩提小乘
人,云何佛赞『欲说般若波罗蜜当如汝
所说』?」是故次言:「须菩提所说,皆承佛意。」正
使弥勒等诸菩萨、梵天王等不承佛意,尚不
能得问,何况须菩提在佛前自恣乐说!
「诸
菩萨欲学般若波罗蜜,亦当如汝所说学!」

「说是品时,三千大千世界地六种振动」者,
是时会中多有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皆当作佛。佛是天地大主,地神欢喜:「我
主今生!」故使地大动。
复次,人心信深般若
波罗蜜者,难得希有故,是人以福德因缘,
感大风以动水,水动故地动。
复次,地下大
龙王欲来听般若波罗蜜,从水出故水动,
水动故地动。
复次,佛神力故令地动,般若波
罗蜜难见难知,欲引导众人令益信乐
故。
馀地动因缘,如先说。
此中佛自说因缘,
所谓我说般若波罗蜜,十方诸佛亦说是般
若波罗蜜。十二那由陀天人得阿鞞跋致
地,入法位,是故地动;又十方世界众生等
亦发无上道意,是故地动。
尔时,诸天亦有散
种种莲华及种种杂香、天衣、天盖,千万种天
妓乐,诸龙王等从四大海水中涌出,及诸
夜叉、罗刹等,皆生慈心,合手赞佛。又佛笑
卷五十三 第 442b 页 T25-0442.png
时,无量光明遍覆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有
尔所等希有事。
取要言之,地动皆由说诸
法实相,所谓般若波罗蜜。
《大智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