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后秦-龙树菩萨《大智度论释》

《大智度论释》 第 348c 页


《大智度论释》往生品第四之下(卷四十)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

舍利弗白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法
眼净?」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法眼知是
人随信行、是人随法行、是人无相行,是人行
空解脱门、是人行无相解脱门、是人行无作
解脱门,得五根,得五根故得无间三昧,得无
间三昧故得解脱智,得解脱智故断三结:有
众见、疑、斋戒取,是人名为须陀洹;是人得思
惟道,薄淫、恚、痴,当得斯陀含;增进思惟道,断
淫、恚,得阿那含;增进思惟道,断色染、无色
染、无明、慢、掉,得阿罗汉。是人行空、无相、无作
解脱门,得五根,得五根故得无间三昧,得无
间三昧故得解脱智,得解脱智故知所有集
法皆是灭法,作辟支佛。是为菩萨法眼净。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知是菩萨初发意行
檀波罗蜜乃至行般若波罗蜜,成就信根、精
进根,善根纯厚;用方便力故,为众生受身;若
《大智度论释》 第 349a 页 T25-0349.png
生刹利大姓,若生婆罗门大姓,若生居士大
家;若生四天王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是
菩萨于其中住,成就众生,随其所乐,皆给施
之;亦净佛世界,值遇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
叹,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堕声闻、
辟支佛地;是为菩萨摩诃萨法眼净。

「复次,舍
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知是菩萨于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退、知是菩萨于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不退,知是菩萨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记、知是菩萨未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记,知是菩萨到阿鞞跋致地、知是菩萨
未到阿鞞跋致地,知是菩萨具足神通、知是
菩萨未具足神通;知是菩萨已具足神通,
飞到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见诸佛供养恭
敬,尊重赞叹;知是菩萨未得神通、当得神通;
知是菩萨当净佛世界、未净佛世界,是菩
萨成就众生、未成就众生,是菩萨为诸佛所
称誉、所不称誉,是菩萨亲近诸佛、不亲近佛,
是菩萨寿命有量、寿命无量,是菩萨得佛
时,比丘众有量、比丘众无量;是菩萨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菩萨为僧、不以菩萨
为僧;是菩萨当修苦行难行、不修苦行难
行,是菩萨一生补处、未一生补处,是菩萨
受最后身、未受最后身,是菩萨能坐道场、不
能坐道场,是菩萨有魔、无魔。如是,舍利弗!
是为菩萨摩诃萨法眼净。」

【论】

释曰:
菩萨摩
诃萨初发心时,以肉眼见世界众生,受诸
苦患,心生慈悯;学诸禅定,修得五通,以天
眼遍见六道中众生受种种身心苦,益加怜
《大智度论释》 第 349b 页 T25-0349.png
悯故,求慧眼以救济之。得是慧眼已,
见众生心相种种不同,云何令众生得是实
法,故求法眼,引导众生令入法中,故名
法眼。
所谓「是人随信行,是人随法行」,初入无
漏道——钝根者名随信行,是人初依信力故
得道,名为随信行;利根者名随法行,是人
分别诸法故得道,是名随法行。是二人,十
五心中亦名为无相行。过是已往,或名须
陀洹,或名斯陀含,或名阿那含。十五心中
疾速,无人能取其相者,故名无相。
有人无
始世界来,性常质直,好乐实事者;有人好
行舍离者;有人世世常好善寂者。好实者,
用空解脱门得道,以诸实中空为第一
故;好行舍者,行无作解脱门得道;好善寂
者,行无相解脱门得道。

问曰:
何以说「得五
根」?

答曰:
有人言:一切圣道名为五根,五根
成立故。八根虽皆是善,而三无漏根无有
别异,以是故但说五根。
取果时相应三昧,
名「无间三昧」;得是三昧已,得解脱智,以
是解脱智断三结,得果證。
「有众见」者,于五
受众中,生我若我所。
「疑」者,于三宝、四谛中
不信。
「斋戒取」者,九十六种外道法中,取是
法,望得苦解脱。

问曰:
见谛所断十结,得须陀洹果,何以
故但说三、不说七?

答曰:
若说有众见,已
说一切见结,如经说「有众见为六十二见
根本」故。
若人著我,复思惟:我为是常?为
是无常?若谓无常,堕断灭中而生邪见,无
有罪福。若谓为常,堕常见中而生斋戒取;
《大智度论释》 第 349c 页 T25-0349.png
计望得道,或修后世福德乐;欲得此二事
故取戒。求苦乐因缘故,谓天所作,便生
见取。若说有众见,则摄是二见:边见、邪见。
若说斋戒取,已说见取。馀四结未拔根本,
故不说。
是十结于三界四谛所断,分别有
八十八。
须陀洹乃至辟支佛,分别声闻、辟支
佛道,如先说。
菩萨法眼有二种:一者、分别
知声闻、辟支佛方便得道门,二者、知菩萨方
便行道门。声闻、辟支佛事先已处处说,今
当分别菩萨法。
若菩萨知是菩萨深行六
波罗蜜,薄诸烦恼故,用信根、精进根及
方便,为度众生故受身。是菩萨生死肉身,
未得法性神通法身,以是故不说三根,
未离欲故。今世行布施功德,信根、精进根,
后世生刹利大姓乃至他化自在天。先知因,
后知果。
复次,「是菩萨不退」者,如先说「不退
转相」,亦如后〈阿鞞跋致品〉中说;与此相违,
名为退。
不退菩萨有二种:一者、受记,二者、
未受记。如《首楞严三昧》四种受记中说。
「具足
神通」者,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一时能变化
无量身,供养诸佛、听法,说法度众生。如是
等,除佛无能及者,是为末后身菩萨;与此
相违者,名不具足。
复次,各各自地中无所
少,名为具足;各各地中未成就,是不具
足。
「得神通」有二种:有用者,有不用者。
「未
得神通」者,有菩萨新发意故,未得神通;或
未离欲故、懈怠心故、行馀法故,是为未
得;与上相违,是为「得」。
「净佛世界、未净世界」,
如先说。
「成就众生」者有二种:有先自成
《大智度论释》 第 350a 页 T25-0350.png
功德,然后度众生者;有先成就众生,后自
成功德者。如宝华佛欲涅槃时,观二菩萨
心,所谓弥勒、释迦文菩萨。弥勒菩萨自功德
成就,弟子未成就;释迦文菩萨弟子成就,自
身未成就。成就多人难,自成则易。作是念
已,入雪山谷宝窟中,身放光明。是时释迦
文菩萨见佛,其心清净,一足立,七日七夜,以
一偈赞佛;以是因缘故,超越九劫。如是等,
知成就众生、不成就众生者。
「诸佛称誉」,如先
说;与此相违,名为「不称誉」。
「亲近诸佛」、「无量寿
命」、「无量比丘僧」、「纯菩萨为僧」、「不修苦行」,如
〈初品〉末说。
「一生补处」者,或以相知者,如阿
私陀仙人观其身相,知今世成佛。珊若婆
罗门见乳糜,知今日成佛者应食。如遍吉
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见是菩
萨如诸佛相,知当成佛,如是等。
「坐道场」
者,有菩萨见菩萨行处,地下有金刚地持
是菩萨;又见天龙鬼神持种种供养具,送
至道场,如是等,知坐道场。
「有魔」者,宿世遮
他行道及种种求佛道因缘,不喜行慈,好
行空等馀法,如是等因缘,以宿世破他行
道,故有魔破坏。

问曰:
云何末后身菩萨受
恶业报、为魔来坏?

答曰:
菩萨以种种门
入佛道,或从悲门,或从精进、智慧门入
佛道。
是菩萨行精进、智慧门,不行悲心,好
行精进、智慧故。譬如贵人,虽有种种好衣,
或时著一,馀者不著;菩萨亦如是,修种种
行以求佛道,或行精进、智慧道,息慈悲心。

破行道者,增上慢故。诸长寿天、龙、鬼神不
《大智度论释》 第 350b 页 T25-0350.png
识方便者,见作恶行因缘,若不受报,生
断灭见,是故佛现受报。是故虽无罪因缘
实魔来,以方便力故现有魔。
如是等一切
声闻、辟支佛、诸菩萨种种方便门,令众生入
道,是名「法眼净」。

【经】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
佛眼净?」

佛告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求佛道
心,次第入如金刚三昧,得一切种智。尔时,成
就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
大悲。是菩萨摩诃萨用一切种,一切法中,无
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知,无法不识。舍利
弗!是为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佛眼净。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得五
眼,当学六波罗蜜。何以故?舍利弗!是六波
罗蜜中,摄一切善法,若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
法、佛法。舍利弗!若有实语,能摄一切善法者,
般若波罗蜜是。舍利弗!般若波罗蜜能生五
眼,菩萨学五眼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

释曰:
菩萨住十地中,具足六波罗蜜乃
至一切种智。菩萨入如金刚三昧,破诸烦
恼习,即时得诸佛无碍解脱,即生佛眼,所
谓一切种智、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乃至
大慈大悲等诸功德,是名「佛眼」。

问曰:
智慧、
见物是眼相,云何大慈悲等名为「眼」?

答曰:

诸功德皆与慧眼相应故,通名为眼。
复次,慈
悲心有三种:众生缘、法缘、无缘。
凡夫人,众生
缘;声闻、辟支佛及菩萨,初众生缘,后法缘;诸
佛善修行毕竟空,故名为无缘,是故慈悲亦
名佛眼。
已说佛眼,今说佛眼所用:是眼无
《大智度论释》 第 350c 页 T25-0350.png
法不见、不闻、不知、不识。
复次,有人谓:「十住
菩萨与佛无有差别,如遍吉、文殊师利、观
世音等,具足佛十力功德等而不作佛,为
广度众生故。」是故生疑。以是故说佛眼
相——十方众生及诸法中,无不见、无不闻。是
诸菩萨,于馀菩萨为大,比于佛不能遍
知;如月光明虽大,于日则不现。

问曰:
眼为
见相,云何说「闻」?

答曰:
众生智慧,从六情生,
知六尘。人谓佛有所不闻,如外经书中
言或有所不闻;是故佛智慧无所不闻。
又耳识因缘生智慧,智慧所知,言「无法不
闻」。

问曰:
何以故三识所知合为一,三识所
知别为三——眼名为见,耳名为闻,意知名为
识,鼻、舌、身识名为觉?

答曰:
是三识助道法
多,是故别说;馀三识不尔,是故合说。
是三
识但知世间事,是故合为一;馀三亦知世
间,亦知出世间,是故别说。
复次,是三识但
缘无记法;馀三识或缘善,或缘不善,或缘
无记。
复次,是三识能生三乘因缘,如眼见
佛及佛弟子,耳闻法,心筹量、正忆念。如是
等种种差别,以是故,六识所知事分为四
分。
一切种智者,如人眼见近不见远,见
内不见外,见粗不见细,见东不见西,
见此不见彼,见和合不见散,见生时
不见灭。
肉眼见,天眼不见:眼根成就,未离
欲凡夫人故无天眼。
天眼见,慧眼不见:凡
夫人得天眼神通故无慧眼。
慧眼见,法眼不
见:未离欲声闻圣人,不知种种度众生道
故无法眼。
法眼见,佛眼不见:菩萨得道种
《大智度论释》 第 351a 页 T25-0351.png
智,知种种度众生道,未成佛故无佛眼。

次,肉眼、天眼见,慧眼、法眼、佛眼不见:凡夫人
眼根成就,得天眼神通故,无慧眼、法眼、佛
眼。
肉眼、慧眼见,法眼、佛眼不见:眼根成就声
闻圣人;不知种种度众生道故无法眼,声
闻人故无佛眼。
肉眼、法眼见,佛眼不见:初
得无生忍、未受法性生身菩萨,得道种智;
未成佛故无佛眼。
天眼、慧眼见,法眼、佛眼
不见:离欲声闻圣人得天眼神通;非菩萨
故无道种智,无道种智故无法眼,声闻人
故无佛眼。
天眼、法眼见,佛眼不见:得菩萨
神通,知种种度众生道;未成佛故无佛眼。

慧眼、法眼见,佛眼不见:菩萨得无生法忍,
得无生法忍已,能观一切众生得道因缘,
以种种道而度脱之;未成佛故无佛眼。

复次,肉眼、天眼、慧眼见,法眼、佛眼不见:眼根
成就声闻圣人得天眼神通;无道种智故
无法眼,声闻人故无佛眼。
天眼、慧眼、法眼见,
佛眼不见:法性生身菩萨,具六神通,以种
种道度众生;未成佛故无佛眼。
复次,肉眼、
天眼、慧眼、法眼见,佛眼不见:初得无生法忍
菩萨,未舍肉身,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道
种智具足;未成佛故无佛眼。
如是等,不名
「无法不见闻觉识」。若以佛眼观诸法,是名
「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无所不
识」。
五尘随义分别,亦如是。
三乘等诸善法,
是五眼因缘。诸善法皆六波罗蜜摄;是六
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本。以是故说「般若波
罗蜜能生五眼;菩萨渐渐学是五眼,不久
《大智度论释》 第 351b 页 T25-0351.png
当作佛」。

【经】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时,修神通波罗蜜。以是神通波罗蜜,受种种
如意事:能动大地;变一身为无数身,无数身
还为一身;隐显自在;山壁树木,皆过无碍,如
行空中;履水如地;凌虚如鸟;出没地中,如出
入水;身出烟炎,如大火聚;身中出水,如雪山
水流;日月大德,威力难当,而能摩扪;乃至梵
天,身得自在。亦不著是如意神通,神通事及
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
无生故。不作是念:『我得如意神通。』除为萨婆
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
蜜时,得如意神通智證。

「是菩萨以天耳净,过
于人耳,闻二种声:天声、人声。亦不著是天
耳神通,天耳与声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
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有
是天耳。』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
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天耳神通智證。

「是菩萨如实知他众生心:若欲心,如实知欲
心;离欲心,如实知离欲心;瞋心,如实知瞋心;
离瞋心,如实知离瞋心;痴心,如实知痴心;离
痴心,如实知离痴心;渴爱心,如实知渴爱心;
无渴爱心,如实知无渴爱心;有受心,如实知
有受心;无受心,如实知无受心;摄心,如实知
摄心;散心,如实知散心;小心,如实知小心;大
心,如实知大心;定心,如实知定心;乱心,如实
知乱心;解脱心,如实知解脱心;不解脱心,如
实知不解脱心;有上心,如实知有上心;无上
心,如实知无上心。亦不著是心!何以故?是
《大智度论释》 第 351c 页 T25-0351.png
心非心相不可思议故,自性空故、自性离故、
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得他心智證。』除为
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
若波罗蜜时,得他心神通智證。

「是菩萨以宿
命智證通,念一心乃至百心,念一日乃至百
日,念一月乃至百月,念一岁乃至百岁,念
一劫乃至百劫、无数百劫、无数千劫、无数百千
劫,乃至无数百千万亿劫世;我是处如是
姓、如是名、如是生、如是食、如是久住、如是
寿限、如是长寿、如是受苦乐;我是中死、生彼
处,彼处死、生是处,有相有因缘。亦不著是
宿命神通,宿命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
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
『我有是宿命神通。』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
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宿命
神通智證。

「是菩萨以天眼见众生死时、生时,
端政、丑陋,恶处、好处,若大、若小;知众生随
业因缘:是诸众生身恶业成就、口恶业成就、
意恶业成就故,谤毁圣人、受邪见因缘故,
身坏命终堕恶道,生地狱中;是诸众生身善
业成就、口善业成就、意善业成就,不谤毁圣
人、受正见因缘故,命终入善道,生天上。亦不
著是天眼神通,天眼神通事及己身皆不
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
作是念:『我有是天眼神通。』除为萨婆若心。如
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
天眼神通智證。亦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
中众生生死,乃至生天上。四神通亦如是。

「是
菩萨摩诃萨漏尽神通,虽得漏尽神通,不堕
《大智度论释》 第 352a 页 T25-0352.png
声闻、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不依异法。亦不著是漏尽神通,漏尽神通
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
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得漏尽神通。』除为萨
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
罗蜜时,得漏尽神通智證。

「如是,舍利弗!菩萨
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具足神通波罗蜜;
具足神通波罗蜜已,增益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

【论】

释曰:
如大海中有种种宝珠:有
能杀毒,有能遮鬼,有能破病,有能除寒
热、饥渴,有能随人所愿皆能与者;如是等
无量无数宝珠。
大乘海中亦如是,有种种菩
萨宝:有菩萨能破三恶道,有能开三善门,
有能生五眼,有能修行神通波罗蜜。是故
诸菩萨能为奇特希有之事,所谓取空相
多、地相少,则能随意动地。一身能多,多身
能一;虚空中常有微尘满中;是人离欲、福
德因缘故,集诸微尘以为诸身,令皆相似。

有人言:诸非人恭敬是离欲菩萨,入其身中,
随其意所欲变化则皆能化。转轮圣王未离
欲,少有福德因缘故,诸鬼神尚为其使,
何况离欲行无量心人!
复次,是心相无有住
处,若内、若外,若大、若小,以禅定力故,其心
调柔,疾遍诸身,还复亦速。譬如千头龙,眼、
耳各有二千,及有千口,心一时用;龙是粗
身尚尔,何况菩萨!
有人言:坐禅人事,所有力
势,不可思议;故一身为无量身,无量身为一
身。
石壁无碍者,取石壁虚空相,微尘开辟,如
撅入土。
履水者,取地相多故,履水如地;
《大智度论释》 第 352b 页 T25-0352.png
取水相多故,入地如水;取火相多故,身出
烟火。
扪摸日月者,神通不可思议力故,令
手及日月,入火定故,月不能令冷;入水
定故,日不能令热。

问曰:
是神通力乃至四
禅中,此何以言「但至梵世,身得自在」?

答曰:

此先已说,梵是初门故,言「梵世」则摄一切
色界。又世人皆贵梵王,以为世界主故。又
是菩萨不欲于欲界散乱心现其自在,是
故乃至离欲人中能有所作。
如是神通相无
量无数,为易解故,少说譬喻。
诸外道于此
神通有二事错:一者、起吾我心,我能起此
事而生憍慢;二者、著是神通,譬如贪人著
宝。以是故外道神通,不及圣人神通。
菩萨
于是神通力知一切法自性不生,故不著;
但念一切种智,为度众生故。
馀五神通亦
如是,如其法分别,先说其相,后皆说空。

六神通馀义,如〈赞菩萨品〉中五神通义说。

以是六神通广利益众生,故说:「具足得
如是神通,增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
住檀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不生悭心
故。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
住尸罗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罪不罪
不著故。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
罗蜜时,住羼提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
不瞋故。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
罗蜜时,住毗梨耶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
空,身心精进不懈息故。

「舍利弗!有菩萨摩
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禅波罗蜜,净萨婆
《大智度论释》 第 352c 页 T25-0352.png
若道,毕竟空,不乱不昧故。

「舍利弗!有菩萨
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般若波罗蜜,净
萨婆若道,毕竟空,不生痴心故。

「如是,舍利弗!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六波罗蜜,
净萨婆若道,毕竟空故,不来不去故,不施不
受故,非戒非犯故,非忍非瞋故,不进不怠
故,不定不乱故,不智不愚故。

「尔时,菩萨摩诃
萨不分别布施不布施、持戒犯戒、忍辱瞋恚、
精进懈怠、定心乱心、智慧愚痴,不分别毁害、
轻慢、恭敬。何以故?舍利弗!无生法中,无有
受毁者、无有受害者、无有受轻慢恭敬者。

「舍
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如是诸
功德,声闻、辟支佛所无有。得是功德具足,成
就众生,净佛世界,得一切种智!」

【论】

释曰:

菩萨初发意,行般若波罗蜜,渐行馀功德,
所谓檀波罗蜜等。菩萨住檀波罗蜜,修治萨
婆若道,观一切法毕竟空、不生悭贪心,以
是二事故,开萨婆若道。所以者何?毕竟空中,
无有悭贪;悭贪根本断故,具足檀波罗蜜;
具足檀波罗蜜故,庄严般若波罗蜜;乃至
般若波罗蜜毕竟空故,常不生痴心。所以者
何?此中佛自说:「一切法不来不去,无施无受
故,乃至不智不愚故。」

问曰:
若能如是观,行
六波罗蜜,得何等利益?

答曰:
此中佛自说:
此菩萨不念有所施与、无所施与。若念
有施,入虚妄法中,又著布施,心生憍慢。
若念无所施,即堕邪见中。是布施论议,是
佛法中初门,云何言无?乃至不念有痴、有
慧。
是人如金刚山,四面风起,不能令动。是
《大智度论释》 第 353a 页 T25-0353.png
菩萨尔时若有骂詈、赞叹,心无有异。何以
故?此中佛自说:「无生法中无有骂者、无
有害者、无恭敬者。」声闻、辟支佛,有加
害者,不能深有慈悲心,若默然、若远离。
菩萨则不然,能深加慈心,爱之如子,方便
度之,是故胜一切声闻、辟支佛,而能教化
一切众生,忍辱、慈悲、方便深故,随愿清净业
因缘故,能净佛世界。是法具足故,不久当
得一切种智。

【经】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时,一切众生中生等心;一切众生中生等心
已,得一切诸法等;得一切诸法等已,立一
切众生于诸法等中。是菩萨摩诃萨,现世为
十方诸佛所念,亦为一切菩萨、一切声闻、辟
支佛所念。是菩萨在所生处,眼终不见不爱
色,乃至意不觉不爱法。如是,舍利弗!菩萨摩
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减于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

【论】

释曰:
佛若广说诸菩萨相,则
穷劫不尽,今佛此品末略说其相。是相足为诸菩萨所通行,所谓大慈悲故,初发度
一切众生心故,学诸佛等心观众生故,一
切法自性空故——如是等因缘故,于一切众生
中生等心;得是等心已,得一切诸法等。
「一
切法等」者,如先说众生等、法等义,今当更
说。慈悯四生众生,一心欲利益,名众生等。
观四念处亦不见身名为法等,四正勤
等诸四法亦如是。
复次,念五道中众生皆
没无常老、病、死,是名众生等。行是信等五
根、若五神通,一心欲度是众生,是名法等。
《大智度论释》 第 353b 页 T25-0353.png

复次,众生中行忍辱、慈悲等福,功德无量;功
德无量故心柔软,心柔软故疾得禅定,修
禅定故心如意调柔,心如意调柔故破世间
长短、男女、白黑等,入一相法,所谓无相。得
是法等已,令一切众生得是法等。
是菩萨
得是二等,成就无量福德智慧故,得现世
果报,为诸佛所念、馀人所念。
爱著生念者,
皆是虚妄;唯诸佛念,是为实念,不爱著故。
是人诸佛尚念,何况声闻、辟支佛、菩萨!声闻、
辟支佛断结者犹尚爱念,何况凡夫未离欲
者!
以菩萨福德因缘生故,得如是等无量
今世果报。
后世所生处,眼终不见恶色。恶
色者,所谓能生苦受;声、香、味、触、法,乃至能生
忧心者。如六欲天,六情所对净妙五欲,随
意欢喜。众生种少福德,生天上如是,何况
菩萨福德、实智慧无量无边,为十方诸佛、诸
馀贤圣所念!

【经】

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三百比丘从坐起,
以所著衣上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尔时微笑,种种色光从口中出。

尔时,慧命
阿难从坐起,整衣服,合掌,右膝著地,白佛言:
「佛何因缘微笑?」

佛告阿难:「是三百比丘从是
已后六十一劫当得作佛,皆号名大相。是三
百比丘舍此身已,当生阿閦佛国;及六万
欲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弥
勒佛法中出家行佛道。」

是时,佛之威神故,此
间四部众见十方面各千佛;是十方世界严
净,此娑婆世界所不能及。

尔时,十千人作愿
言:「我等修净愿行,以净愿行故,当生彼佛
《大智度论释》 第 353c 页 T25-0353.png
世界。」

尔时,佛知是善男子深心,而复微笑,
种种色光从口中出。

阿难整衣服,合掌白佛:
「佛何因缘微笑?」

佛告阿难:「汝见是十千人不?」
阿难言:「见!」

佛言:「是十千人于此寿终,当生彼
世界,终不离诸佛;后当作佛,皆号庄严王。」

【论】

问曰:
如佛结戒,比丘三衣不应少,是
诸比丘何以故破尸罗波罗蜜,作檀波罗
蜜?

答曰:
有人言:「佛过十二岁然后结戒,是
比丘施衣时未结戒。」
有人言:「是比丘有净
施衣,心生当受,以是故施。」
有人言:「是诸比
丘多知多识,即能更得,事不经宿。」
复次,有人
言:「是诸比丘闻佛说『诸菩萨行檀波罗蜜,
诸功德力势无量故,得与般若波罗蜜相
应』,心大踊跃,即以衣施,无复他念,不故
破戒。」
复次,诸比丘知佛法毕竟空,无所著,
断法爱;为世谛故结戒,非第一义。是比
丘从佛闻第一义及布施等六波罗蜜;闻
诸菩萨种种大威力,悯念众生为诸烦恼
所覆,不能得是菩萨功德;是故生大悲
心,为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
以是故,以衣布施。
若人以贪欲、瞋恚、怖畏、邪
见、不恭敬心、轻佛语而不持戒,是名为
破戒;是诸比丘都无此心,是故无破戒罪。

问曰:
佛何以故微笑?

答曰:
笑有种种:有
人见妓乐事而笑,有人内怀瞋恚而笑,
有人憍慢故笑,有人轻物故笑,有人事办
欢喜故笑,有人见不应作而作故笑,有
人怀诈扬善故笑,有人见希有事故笑。

今见比丘以一袈裟施故,未来世中成
《大智度论释》 第 354a 页 T25-0354.png
办佛事,是为希有,以是故笑。

问曰:
阿难何
以常问佛笑,而馀比丘不问?

答曰:
是诸
比丘不亲近佛、又敬难心多故,不敢自问。
阿难善知人相,知诸比丘意;又见佛笑,疑
故,作是念:「佛无众生相、无有法相,知三界
如梦、如幻,今有何事能令佛笑?佛如须弥
山王、大地、大海,不以小因缘故动。」以是故
问笑因缘。
佛告阿难:「业因缘果报相续,不
可思议!是三百比丘却后六十一劫当得作
佛,号名大相(施以手举物显示为相故,因以为名);六十一劫中,是
人利根,值佛说法,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故,
是诸人疾得作佛。」是诸比丘未得天眼故,
自疑不知生何处,恐不能得集诸功德,
不得至道;是故佛言:「舍是身,当生阿閦
佛世界。」
六万欲天子,必是宿世共福德因缘
故,与三百比丘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是弥勒所应度,是故佛说:「弥勒时当
出家。」
今佛记诸比丘生阿閦佛世界,故
诸人咸欲见诸佛清净世界;是故佛令大
众见十方面各千佛。是四众见是清净庄严
佛世界,见诸佛身大于须弥山者,一生补
处菩萨大众围绕,以梵音声彻无量无边
世界;各自鄙薄其身,怜悯众生故,为求无
量佛法,作愿生彼佛世界,如清净世界行
愿中说。
笑因缘,如先说。
是十千人于此寿终,
当生彼国。随生彼国行业因缘具足故,此
间集深厚无量福德故,终不离诸佛。见诸
庄严佛世界发心故,皆号庄严王佛。

* 《大智度论释》
《大智度论释》 第 354b 页 T25-0354.png

【经】

尔时,慧命舍利弗、慧命目犍连、慧命须
菩提、慧命摩诃迦叶,如是等诸多知识比丘
及诸菩萨摩诃萨、诸优婆塞、优婆夷从坐起,
合掌白佛言:「世尊!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
萨般若波罗蜜。尊波罗蜜、第一波罗蜜、胜波
罗蜜、妙波罗蜜、无上波罗蜜、无等波罗蜜、无等
等波罗蜜、如虚空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
若波罗蜜。世尊!自相空波罗蜜,是菩萨摩诃
萨般若波罗蜜。世尊!自性空波罗蜜,是菩萨
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诸法空波罗蜜、无法有
法空波罗蜜、开一切功德波罗蜜、成就一切
功德波罗蜜、不可坏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
萨般若波罗蜜。

「诸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
罗蜜,无等等布施,具足无等等檀波罗蜜,得
无等等身,得无等等法,所谓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
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世尊本亦
复行此般若波罗蜜,具足无等等六波罗蜜,
得无等等法;得无等等色,无等等受、想、行、识,
佛转无等等法轮。过去佛亦如是行此般若
波罗蜜,具足无等等布施,乃至转无等等法
轮。未来世佛亦行此般若波罗蜜,当作无等
等布施,乃至当转无等等法轮。以是故,世尊!
菩萨摩诃萨欲度一切法彼岸,当习行般若
波罗蜜!

「唯!世尊!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
萨,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应当礼敬供养。」

佛告众弟子及诸菩萨摩诃萨:「如是!如是!诸善
男子行是般若波罗蜜者,一切世间天及人、
阿修罗应当礼敬供养。何以故?因菩萨来故,
《大智度论释》 第 354c 页 T25-0354.png
出生人道、天道,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
家、转轮圣王、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出
生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诸佛。因菩萨
来故,世间便有饮食、衣服、卧具、房舍、灯烛、摩
尼、真珠、毗琉璃、珊瑚,金银等诸宝物生。舍利
弗!世间所有乐具,若人中、若天上、若离欲乐,
是一切乐具,皆由菩萨有。何以故?舍利弗!菩
萨摩诃萨行菩萨道时,住六波罗蜜,自行布
施,亦以布施成就众生;乃至自行般若波罗
蜜,亦以般若波罗蜜成就众生。舍利弗!是故
菩萨摩诃萨为安乐一切众生故出现于世。」

【论】

问曰:
五千比丘中,上有千馀上座,所谓
沤楼频螺迦叶等;何以止说此四人名?

答曰:
是四比丘,是现世无量福田。舍利弗
是佛右面弟子;目揵连是佛左面弟子;须菩
提修无诤定,行空第一;摩诃迦叶行十二头
陀第一,世尊施衣分坐,常深心怜悯众生。
佛在世时,若有人欲求今世果报者,供养
是四人,辄得如愿。是故,是多知多识比丘
及四众,赞般若波罗蜜。

问曰:
是阿罗汉最后
身,所作已办,何以复赞叹般若波罗蜜?

答曰:

人皆知阿罗汉得无漏道,以菩萨智慧虽
大,结使未断故不贵。又以是阿罗汉有慈
悲心,助佛扬化故以之为證。
佛道于世间
中最大,是般若能与此事,故名为「大波罗
蜜」。
一切法中智慧第一,故言「尊波罗蜜」。
能正
导五度,故名「第一波罗蜜」。
五度不及,故名
为「胜波罗蜜」,如五情不及意。
能自利利人,
故名为「妙波罗蜜」。
一切法中无有过者,故
《大智度论释》 第 355a 页 T25-0355.png
名「无上波罗蜜」。
无有法与同者,故名「无等
波罗蜜」。
诸佛名无等,从般若波罗蜜生,故
名「无等等波罗蜜」。
是般若波罗蜜毕竟清净,
不可以戏论破坏,故名「如虚空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中一切法自相不可得,故名为
「自相空波罗蜜」。
此波罗蜜中一切法自性空
故,诸法因缘和合生,无有自性,故名为「自
性空波罗蜜」。
诸法中无有自法,故名为「诸
法空波罗蜜」。
以此众生空、法空故破诸法
令无所有,无所有亦无所有,是名「无法有
法空波罗蜜」。
菩萨行是般若波罗蜜,无有
功德而不摄者,如日出时华无不敷,故名
「开一切功德波罗蜜」。
是菩萨心中般若波罗
蜜日出,成就一切诸功德,皆令清净;般若
波罗蜜是一切善法之本,是故名为「成就一
切功德波罗蜜」。
世间无有法能倾动者,故
名「不可破坏波罗蜜」。
是诸阿罗汉赞叹因缘,
所谓三世佛皆从般若波罗蜜生,所谓无比
布施乃至无比智慧;世间中无有与等者,故
言「无比」;是六波罗蜜,毕竟清净,无有过失,
故名为「无比」,「无比」即是「无等等」。
复次,「无等等」——
诸佛名「无等」;与诸佛等,故名为「无等等」。


曰:
三世诸佛中,已有释迦文佛,何以别说?

答曰:
今座上众皆由释迦文佛得度,感恩
重故别说。如舍利弗说:「我师不出者,我等永
为盲冥!」
诸阿罗汉知三世诸佛皆从般若波
罗蜜中出,以是故诸阿罗汉说:「世尊!诸菩
萨摩诃萨欲遍知一切法,当习般若波罗
蜜。」
阿罗汉赞叹菩萨时,心生恭敬,是故说
《大智度论释》 第 355b 页 T25-0355.png
「礼敬供养」。
「天、人、阿修罗」者,说三善道;三恶道
无所别知,故不说。
佛闻罗汉赞叹已,佛
印可言:「如是!如是!应当礼敬供养行般若
波罗蜜者。」汝虽无一切智慧,而说不错,故
重言:「如是!如是!」
何以故?此中佛自说:「因菩
萨故,出生人道、天道,乃至一切诸菩萨为
安乐一切众生故说。」
刹利大姓乃至阿迦
尼吒,须陀洹乃至诸佛,皆如先说。

问曰:

若因菩萨,有饮食等及诸宝物,人何以力作
求生,受诸辛苦乃得?

答曰:
饥饿劫时,人虽
设其功力,亦无所得,以众生罪重故。菩
萨世世赞叹布施、持戒、善心,是三福因缘故
有上、中、下。上者,念便即得;中者,人中尊重,供
养自至;下者,施功力乃得。以是故说「因菩
萨得」,实而不虚。
乐因缘甚多,不可称计;今
佛略说:「天乐、人乐、涅槃乐,皆由菩萨得。」

中佛自说:「菩萨住六波罗蜜,自行布施,亦
教众生行布施。」虽众生自行布施,无菩萨
教导则不能行。

问曰:
除解脱乐,此二种乐
是众生生结使处;贪欲因缘故生恚,菩萨
何以教导此结使因缘?

答曰:
菩萨无咎!所
以者何?菩萨慈悲清净心,与众生乐因缘,
教修福事;若众生不能清净行福德者,
于菩萨何咎!如人好心作井,盲人堕中而
死,作者无罪!如人设好食施人,不知量
者,多食致患,施者无罪!
复次,若诸佛菩萨
不教众生作福德因缘,则无天、无人、无阿
修罗;但长三恶道,无从罪得出者。
复次,众
生乐因缘故生贪,贪因缘故生恚,恚因缘故
《大智度论释》 第 355c 页 T25-0355.png
生苦,苦因缘故生罪;今欲免众生于第五
罪中,是故与乐。
复次,非定乐因缘生贪欲。
或正忆念故,乐为善福因缘;邪忆念故生贪
欲。今为正忆念乐故,令生福德因缘。
复次,
唯佛一人无错无失。是菩萨未成就佛道、
未得佛眼故,以三种乐故教化可度众
生;诸佛但以解脱乐教化众生。

* 《大智度论释》

【经】

尔时,世尊出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从其舌相出无数无量色光明,普照十方如
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是时,东方如恒河沙等
世界中无量无数诸菩萨见是大光明,各
各白其佛言:「世尊!是谁神力故,有是大光
明,普照诸佛世界?」

诸佛告诸菩萨言:「诸善
男子!西方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
牟尼,是其舌相出大光明,普照东方如恒河
沙等诸佛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
是;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故。」


时,诸菩萨各白其佛言:「我欲往供养释迦牟
尼佛及诸菩萨摩诃萨,并欲听般若波罗蜜!」

诸佛告诸菩萨:「善男子!汝自知时!」

是时,诸菩
萨摩诃萨持诸供养具、无量华盖、幢幡、璎珞、
众香、金银、宝花,向娑婆世界,诣释迦牟尼佛
所。尔时,四天王诸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各
持天上天香、末香、泽香、天树香、叶香、天种种
莲华——青、赤、红、白,向释迦牟尼佛所。是诸菩萨
摩诃萨及诸天所散诸华,于三千大千世界
虚空中化成四柱大宝台,种种异色,庄严
分明。

是时,释迦牟尼佛众中,有十万亿人皆
《大智度论释》 第 356a 页 T25-0356.png
从坐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未来世中,
亦当得如是法,如今释迦牟尼佛!弟子、侍从、
大众,说法,亦尔!」

是时,佛知善男子至心,于一
切诸法不生不灭、不出不作,得是法忍。佛便
微笑,种种色光从口中出。

阿难白佛言:「世
尊!何因缘故微笑?」

佛告阿难:「是众中十万
亿人,于诸法中得无生忍。是诸人于未来世
过六十八亿劫当得作佛,劫名华积,佛皆
号觉花。」

【论】

问曰:
初品中佛已出舌相,今何以重
出?

答曰:
是事非一日一坐说。
前出舌相,
为和合大会,度一切众生,舍利弗问,佛答。
今此异时,更为馀人;须菩提巧说空故,佛
命令更说,是故出舌相光明。

问曰:
舍利
弗智慧第一,竟何所少,而复命须菩提?


曰:
佛弟子众多,一人说已,次命一人;譬如
王者,群臣众多,次第共语。

问曰:
若尔者,目连、
迦叶等甚多,何以不次第皆与语?

答曰:

经名智慧,舍利弗智慧第一,是故问。
须菩
提虽有种种因缘,以二因缘大故:一者、好
行无诤定,常慈悲众生,虽不能广度众
生,而常助菩萨,以菩萨事问佛;二者、好深
行空法,是般若中多说空法——是故命须菩
提说。
是「舌相光明」、「诸菩萨来往」义,乃至「华台
供养」义,如先说。
尔时,众生见是大神通力,
所谓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以诸佛
及释迦文佛出无量光明故,众生蒙佛神
力,见舌相覆三千大千世界,及闻见诸佛
在大众中说法,即得无生法忍,作是愿言:
《大智度论释》 第 356b 页 T25-0356.png
「我等未来世神通变化,亦当如今佛。」
佛知众
生得无生法忍,故微笑。「笑」义,「佛答」,如先说。

是人过六十八亿劫作佛,是人见十方诸菩
萨持七宝华来供养,变成七宝花台;因见
是已,其心清净,得无生法忍。是故作佛时,
劫名华积,佛皆号觉华。
《大智度论》卷第四十
《大智度论释》 第 356c 页 T25-035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