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后秦-龙树菩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57a 页

No. 1509 [cf. No. 223]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长安释僧睿述

夫万有本于生生而生,生者无生;变化兆于
物始而始,始者无始。然则无生、无始,物之性
也。生、始不动于性,而万有陈于外、悔吝生于
内者,其唯邪思乎!正觉有以见邪思之自起
故,阿含为之作;知滞有之由惑故,般若为之
照。然而照本希夷,津涯浩汗,理超文表,趣绝
思境。以言求之,则乖其深;以智测之,则失其
旨。二乘所以颠沛于三藏,杂学所以曝鳞于
龙门者,不其然乎!

是以马鸣起于正法之馀,
龙树生于像法之末。正馀易弘故,直振其遗
风莹拂而已。像末多端故,乃寄迹凡夫示悟
物以渐,又假照龙宫以朗搜玄之慧,托闻幽
秘以穷微言之妙,尔乃宪章智典作兹释论。
其开夷路也,则令大乘之驾方轨而直入;其
辩实相也,则使妄见之惑不远而自复。

其为
论也,初辞拟之,必标众异以尽美;卒成之终,
则举无执以尽善。释所不尽,则立论以明之;
论其未辩,则寄折中以定之。使灵篇无难喻
之章,千载悟作者之旨,信若人之功矣!

有鸠
摩罗耆婆法师者,少播聪慧之闻,长集奇拔
之誉,才举则亢标万里,言发则英辩荣枯,常
杖兹论焉渊镜凭高、致以明宗。以秦弘始三
年,岁次星纪,十二月二十日,自姑臧至长安。
秦王虚襟既已蕴在,昔见之心岂徒则悦而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57b 页 T25-0057.png
已!晤言相对,则淹留终日;研微造尽,则穷
年忘倦。又以晤言之功虽深,而恨独符之
心不旷;造尽之要虽玄,而惜津梁之势未普。
遂以莫逆之怀,相与弘兼忘之慧,乃集京师
义业沙门,命公卿赏契之士五百馀人,集于
渭滨逍遥园堂。銮舆伫驾于洪涘,禁禦息警
于林间。躬览玄章,考正名于梵本;咨通津要,
坦夷路于来践。

经本既定,乃出此释论。论之
略本有十万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十
万言。梵夏既乖,又有烦简之异,三分除二,
得此百卷。于大智三十万言,玄章婉旨,朗然
可见,归途直达,无复惑趣之疑,以文求之无
间然矣。

故天竺传云:「像、正之末,微马鸣、龙树,
道学之门其沦胥溺丧矣!」其故何耶?寔由
二未𢍆微邪法用盛,虚言与实教并兴,崄径
与夷路争辙,始进者化之而流离,向道者惑
之而播越,非二匠其孰与正之!是以天竺诸
国,为之立庙,宗之若佛。又称而咏之曰:「智慧
日已颓,斯人令再曜;世昏寝已久,斯人悟令
觉。」若然者,真可谓功格十地,道侔补处者
矣!传而称之,不亦宜乎!幸哉!此中鄙之外,忽
得全有此论。

梵文委曲,皆如初品。法师以
秦人好简故,裁而略之。若备译其文,将近千
有馀卷。法师于秦语大格,唯译一往;方言
殊好,犹隔而未通。苟言不相喻,则情无由比。
不比之情,则不可以托悟怀于文表;不喻之
言,亦何得委殊涂于一致。理固然矣,进欲停
笔争是,则交竞终日卒无所成;退欲简而便
之,则负伤于穿凿之讥以二三。唯案译而书,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57c 页 T25-0057.png
都不备饰。幸冀明悟之贤,略其文而挹其玄
也!


《大智度》(卷第一)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三】【宫】*〔奉诏〕-【宋】【元】【明】【宫】*奉 诏译奉 诏译

「 智度大道佛从来,
 智度大海佛穷尽,
 智度相义佛无碍,
 稽首智度无等佛。
 有无二见灭无馀,
 诸法实相佛所说,
 常住不坏净烦恼,
 稽首佛所尊重法。
 圣众大海行福田,
 学无学人以庄严,
 后有爱种永已尽,
 我所既灭根亦除;
 已舍世间诸事业,
 种种功德所住处,
 一切众中最为上,
 稽首真净大德僧。
 一心恭敬三宝已,
 及诸救世弥勒等;
 智慧第一舍利弗,
 无诤空行须菩提。
 我今如力欲演说,
 大智彼岸实相义,
 愿诸大德圣智人,
 一心善顺听我说!」


问曰:
佛以何因缘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
经》?诸佛法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自发言,
譬如须弥山王不以无事及小因缘而动。
今有何等大因缘故,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
经》?

答曰:
佛于三藏中,广引种种诸喻,为
声闻说法,不说菩萨道。唯《中阿含.本末经》
中,佛记弥勒菩萨「汝当来世,当得作佛,号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58a 页 T25-0058.png
字弥勒」,亦不说种种菩萨行。佛今欲为弥
勒等广说诸菩萨行,是故说《摩诃般若波罗
蜜经》。

复次,有菩萨修念佛三昧,佛为彼等欲令
于此三昧得增益故说《般若波罗蜜经》。如
《般若波罗蜜.初品》中说:「佛现神足,放金色
光明,遍照十方恒河沙等世界,示现大身,
清净光明,种种妙色满虚空中。佛在众中,端
正殊妙,无能及者。譬如须弥山王,处于大
海。」诸菩萨见佛神变,于念佛三昧倍复增
益,以是事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
菩萨初生时,放大光明,普遍十方,行至七
步,四顾观察,作师子吼而说偈言:

「 「我生胎分尽,
 是最末后身;
 我已得解脱,
 当复度众生。」」


作是誓已,身渐长大,欲舍亲属,出家修
无上道。中夜起观,见诸伎直、后妃婇女,状
若臭尸。即命车匿,令被白马,夜半踰城,
行十二由旬,到跋伽婆仙人所住林中,以
刀剃发,以上妙宝衣,贸粗布僧伽梨。于
泥连禅河侧,六年苦行,日食一麻,或食一
米等,而自念言:「是处非道!」尔时,菩萨舍苦
行处,到菩提树下,坐金刚处。魔王将十八
亿万众来坏菩萨,菩萨以智慧功德力故,
降魔众已,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
时三千大千世界主梵天王,名式弃,及色界
诸天等,释提桓因及欲界诸天等,并四天王,
皆诣佛所,劝请世尊初转法轮;亦是菩萨
念本所愿,及大慈大悲故,受请说法。诸法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58b 页 T25-0058.png
甚深者,般若波罗蜜是。以是故佛说《摩诃
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人疑佛不得一切
智。所以者何?诸法无量无数,云何一人能知
一切法?佛住般若波罗蜜实相清净如虚
空,无量无数法中,自发诚言:「我是一切
智人。」欲断一切众生疑,以是故说《摩诃般
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众生应得度者,以佛
大功德智慧无量,难知难解故,为恶师所
惑,心没邪法,不入正道。为是辈人,起大
慈心,以大悲手授之,令入佛道;是故自
现最妙功德,出大神力。如《般若波罗蜜.初
品》中说:「佛入三昧王三昧,从三昧起,以天
眼观十方世界,举身毛孔皆笑,从其足下
千辐轮相,放六百千万亿种种色光明,从
足指上至肉髻,处处各放六百千万亿种
种色光明,普照十方无量无数如恒沙等
诸佛世界,皆令大明。」佛从三昧起,欲宣
示一切诸法实相,断一切众生疑结故,说《般
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恶邪人,怀嫉妒意,诽谤言:「佛智慧不出于人,但以幻术惑世。」
断彼贡高邪慢意故,现无量神力、无量智慧
力,于《般若波罗蜜》中,自说:「我神德无量,三
界特尊,为一切覆护。若一发恶念,获罪
无量;一发净信,受人天乐,必得涅槃果。」

复次,欲令人信受法故,言:「我是大师,有十
力、四无所畏,安立圣主住处,心得自在,能
师子吼,转妙法轮,于一切世界最尊最上。」

复次,佛世尊欲令众生欢喜故,说是《般若
波罗蜜经》言:「汝等应生大喜!何以故?一切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58c 页 T25-0058.png
众生入邪见网,为异学恶师所惑,我于
一切恶师邪网中得出。十力大师,难可值
见,汝今已遇,我随时开发三十七品等诸
深法藏,恣汝采取。」
复次,一切众生为结使病
所烦恼,无始生死已来,无人能治此病
者,常为外道恶师所误。我今出世为大医
王,集诸法药,汝等当服。是故佛说《摩诃般
若波罗蜜经》。
复次,有人念言:「佛与人同,亦
有生死,实受饥渴、寒热、老病苦。」佛欲断
彼意故,说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示言:「我
身不可思议,梵天王等诸天祖父,于恒河沙
等劫中,欲思量我身、寻究我声,不能测
度,况我智慧三昧?」如偈说:

「 「诸法实相中,
 诸梵天王等,
 一切天地主,
 迷惑不能了!
 此法甚深妙,
 无能测量者,
 佛出悉开解,
 其明如日照。」」


又如佛初转法轮时,应时菩萨从他方
来,欲量佛身,上过虚空无量佛刹,至华
上佛世界,见佛身如故,菩萨说言:

「 「虚空无有边,
 佛功德亦尔;
 设欲量其身,
 唐劳不能尽!
 上过虚空界,
 无量诸佛土,
 见释师子身,
 如故而不异!
 佛身如金山,
 演出大光明,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59a 页 T25-0059.png
 相好自庄严,
 犹如春华敷。」」


如佛身无量,光明、音响亦复无量,戒、定、慧等
诸佛功德皆悉无量。如《密迹经》中三密,此
中应广说。
复次,佛初生时,堕地行七步,口自
发言,言竟便默,如诸婴孩,不行不语,乳
餔三岁,诸母养育,渐次长大。然佛身无数,
过诸世间,为众生故,现如凡人。凡人生时,
身分诸根及其意识未成就故,身四威仪:坐、
卧、行、住,言谈语默,种种人法,皆悉未了;日月
岁过,渐渐习学,能具人法。今佛云何生便
能语能行,后更不能?以此致怪!但为此故,以方便力,现行人法,如人威仪,令诸众生
信于深法。若菩萨生时,便能行能语,世人
当作是念:「今见此人,世未曾有,必是天、龙、
鬼、神,其所学法,必非我等所及。何以故?我
等生死肉身,为结使业所牵,不得自在。如
此深法,谁能及之?」以此自绝,不得成贤圣
法器。为是人故,于岚毗尼园中生。虽即
能至菩提树下成佛,以方便力故,而现作
孩童、幼小、年少、成人;于诸时中次第而受
嬉戏、术艺、服御、五欲,具足人法。后渐见老、
病、死苦,生厌患心,于夜中半,踰城出家,到
郁特伽阿罗洛仙人所,现作弟子而不行
其法。虽常用神通,自念宿命,迦叶佛时持
戒行道,而今现修苦行六年求道。菩萨虽
主三千大千世界,而现破魔军,成无上
道。随顺世法故,现是众变。今于《般若波罗
蜜》中现大神通智慧力故,诸人当知佛身
无数,过诸世间。
复次,有人应可度者,或堕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59b 页 T25-0059.png
二边;或以无智故,但求身乐;或有为道故,
修著苦行。如是人等,于第一义中,失涅槃
正道。佛欲拔此二边,令入中道,故说《摩
诃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分别生身、法身供养果报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舍利塔
品〉中说。
复次,欲说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相
故说。又为魔幻、魔事故说。
复次,为当来
世人,供养般若波罗蜜因缘故;又欲授三
乘记别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如佛告阿
难:「我涅槃后,此般若波罗蜜当至南方,从
南方至西方,后五百岁中当至北方。是中
多有信法善男子、善女人,种种华香、璎珞、幢
幡、伎乐、灯明、珍宝,以财物供养。若自书,若
教人书,若读诵、听说,正忆念、修行,以法供
养。是人以是因缘故,受种种世间乐;末后得三乘,入无馀涅槃。」如是等观诸品中
因缘事故,说《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佛欲说
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
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
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
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
无相违背。佛法中,(实)+有【元】【明】有〔以〕-【宋】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有以世界悉檀故实,
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
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
有世界者,有
法从因缘和合故有,无别性。譬如车,辕、轴、辐、辋等和合故有,无别车。人亦如是,五众
和合故有,无别人。
若无世界悉檀者,佛是实语人,云何言「我以清净天眼,见诸众
生随善恶业死此生彼受果报;善业者生天人中,恶业者堕三恶道」?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59c 页 T25-0059.png
复次,经言:「一人出世,多人蒙庆,福乐饶益,佛世尊也。」
《法句》中说:「神自能救神,他人安能救!神自行善智,是最能自救。」
《瓶沙王迎经》中佛说:「凡人不闻法,凡人著于我。」
《佛二夜经》中说:
「佛初得道夜,至般涅槃夜,是二夜中间所
说经教,一切皆实不颠倒。」
若实无人者,佛
云何言「我天眼见众生」?是故当知有人者,(以)+世【圣】世界悉檀,故非是第一义悉檀。世界悉檀,故非是第一义悉檀。

问曰:
第一
悉檀是真实,实故名第一,馀者不应实。


曰:
不然!是四悉檀各各有实,如如、法性、实
际,世界悉檀故无,第一义悉檀故有。人
等亦如是,世界悉檀故有,第一义悉檀故无。所以者何?人五众因缘有故有是人
等。譬如乳,色、香、味、触因缘有故有是乳;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0a 页 T25-0060.png
乳实无,乳因缘亦应无。今乳因缘实有故,
乳亦应有;非如一人第二头、第三手,无因
缘而有假名。如是等相,名为世界悉檀。

云何各各为人悉檀者?观人心行而为
说法,于一事中,或听或不听。
如经中所说:
「杂报业故,杂生世间,得杂触、杂受。」
更有
《破群那经》中说:「无人得触,无人得受。」


曰:
此二经云何通?

答曰:
以有人疑后世,不
信罪福,作不善行,堕断灭见;欲断彼疑,
舍彼恶行,欲拔彼断见,是故说杂生世
间、杂触、杂受。是破群那计有我有神,
堕计常中。破群那那问佛言:「大德!谁受?」
若佛说「某甲某甲受」,便堕计常中,其人我见
倍复牢固,不可移转,以是故不说有受
者、触者。如是等相,是名各各为人悉檀。

治悉檀者,有法,对治则有,实性则无。
譬如
重、热、腻、酢、咸药草饮食等,于风病中名为
药,于馀病非药;若轻、冷、甘、苦、涩药草饮食
等,于热病名为药,于馀病非药;若轻、辛、
苦、涩、热药草饮食等,于冷病中名为药,于
馀病非药。
佛法中治心病亦如是:
不净观
思惟,于贪欲病中,名为善对治法;于瞋恚
病中,不名为善,非对治法。所以者何?观身
过失,名不净观;若瞋恚人观过失者,则
增益瞋恚火故。
思惟慈心,于瞋恚病中,
名为善对治法;于贪欲病中,不名为善,非
对治法。所以者何?慈心于众生中求好事、
观功德;若贪欲人求好事、观功德者,则
增益贪欲故。
因缘观法,于愚痴病中,名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0b 页 T25-0060.png
善对治法;于贪欲、瞋恚病中,不名为善,非
对治法。所以者何?先邪观故生邪见,邪见
即是愚痴。

问曰:
如佛法中说十二因缘甚
深,如说:「佛告阿难:『是因缘法甚深,难见难
解,难觉难观,细心巧慧人乃能解。』」愚痴人
于浅近法,犹尚难解,何况甚深因缘?今云
何言「愚痴人应观因缘法」?

答曰:
愚痴人者,
非谓如牛羊等愚痴;是人欲求实道,邪心
观故,生种种邪见。如是愚痴人,当观因缘,
是名为善对治法。若行瞋恚、淫欲人,欲
求乐、欲恼他,于此人中,非善非对治法;
不净、慈心思惟,是二人中,是善是对治法。何
以故?是二观能拔瞋恚、贪欲毒刺故。
复次,著
常颠倒众生,不知诸法相似相续有;如是人观无常,是对治悉檀,非第一义。何
以故?一切诸法自性空故。如说偈言:

「 「无常见有常,
 是名为颠倒;
 空中无无常,
 何处见有常?」」


问曰:
一切有为法,皆无常相应,是第一义,
云何言无常非实?所以者何?一切有为法,
生、住、灭相,前生、次住、后灭故,云何言无常非实?

答曰:
有为法不应有三相。何以故?三
相不实故。若诸法生、住、灭是有为相者,今
「生」中亦应有三相,「生」是有为相故;如是
一一处亦应有三相,是则无穷,住、灭亦如
是。若诸生、住、灭各更无有生、住、灭者,不
应名有为法。何以故?有为法相无故。以
是故,诸法无常,非第一义。
复次,若一切实
性无常,则无行业报。何以故?无常名生灭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0c 页 T25-0060.png
失故,譬如腐种子不生果。如是则无行业,
无行业云何有果报?今一切贤圣法有果
报,善智之人所可信受,不应言无。以是
故,诸法非无常性。如是等无量因缘说,不
得言诸法无常性。
一切有为法无常,苦、无
我等亦如是。
如是等相,名为对治悉檀。

第一义悉檀者,一切法性,一切论议语言,
一切是法非法,一一可分别破散;诸佛、辟支
佛、阿罗汉所行真实法,不可破,不可散。上
于三悉檀中所不通者,此中皆通。


曰:
云何通?

答曰:
所谓通者,离一切过失,不
可变易,不可胜。何以故?除第一义悉檀,
诸馀论议,诸馀悉檀,皆可破故。如《众义经》
中所说偈:

「 「各各自依见,
 戏论起诤竞;
 若能知彼非,
 是为知正见。
 不肯受他法,
 是名愚痴人,
 作是论议者,
 真是愚痴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1a 页 T25-0061.png
 若依自是见,
 而生诸戏论,
 若此是净智,
 无非净智者。」」


此三偈中,佛说第一义悉檀相。
所谓世间
众生自依见、自依法、自依论议而生诤竞;
戏论即诤竞本,戏论依诸见生。如说偈言:

「 「有受法故有诸论,
 若无有受何所论?
 有受无受诸见等,
 是人于此悉已除。」」


行者能如实知此者,于一切法、一切戏
论,不受不著,不见是实,不共诤竞,能知
佛法甘露味。若不尔者,则谤法。
若不受他
法,不知不取,是无智人。若尔者,应一切论议人皆无智。何以故?各各不相受法故。所
谓有人自谓法第一义净,馀人妄语不净。

譬如世间治法,故治法者,刑罚杀戮,种种
不净,世间人信受行之,以为真净;于馀出
家善圣人中,是最为不净。
外道出家人
法,五热中一脚立、拔发等,尼犍子辈以为
妙慧,馀人说此为痴法。如是等种种外道
出家、白衣婆罗门法,各各自以为好,馀皆
妄语。
是佛法中亦有犊子比丘说:「如四大和
合有眼法,如是五众和合有人法。」
《犊子阿
毗昙》中说:「五众不离人,人不离五众,不可
说五众是人、离五众是人,人是第五不可
说法藏中所摄。」
说一切有道人辈言:「神人,
一切种、一切时、一切法门中求不可得,譬
如兔角龟毛常无。复次十八界、十二入、五众
实有,而此中无人。」
更有佛法中方广道
人言:「一切法不生不灭,空无所有,譬如兔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1b 页 T25-0061.png
角龟毛常无。」
如是等一切论议师辈,自守其
法,不受馀法,此是实,馀者妄语。若自受其
法,自法供养,自法修行,他法不受、不供养,
为作过失。
若以是为清净得第一义利
者,则一切无非清净。何以故?彼一切皆自
爱法故。

问曰:
若诸见皆有过失,第一义
悉檀何者是?

答曰:
过一切语言道,心行
处灭,遍无所依,不示诸法。诸法实相,无初、
无中、无后,不尽、不坏,是名第一义悉檀。如
摩诃衍义偈中说:

「 「语言尽竟,
 心行亦讫;
 不生不灭,
 法如涅槃。
 说诸行处,
 名世界法;
 说不行处,
 名第一义。」


「 「一切实一切非实,
 及一切实亦非实,
 一切非实非不实,
 是名诸法之实相。」」


如是等处处经中说第一义悉檀。是义甚深,
难见难解,佛欲说是义故,说《摩诃般若
波罗蜜经》。
复次,欲令长爪梵志等大论议
师于佛法中生信故,说是《摩诃般若波罗
蜜经》。有梵志号名长爪,更有名先尼婆
蹉衢多罗,更有名萨遮迦摩揵提等,是等
阎浮提大论议师辈言:「一切论可破,一切语
可坏,一切执可转故,无有实法可信可恭
敬者。」
《舍利弗本末经》中说:
舍利弗舅摩诃
俱絺罗,与姊舍利论议不如。俱絺罗思惟念
言:「非姊力也,必怀智人,寄言母口。未生
乃尔,及生长大,当如之何?」思惟已,生憍
慢心,为广论议故,出家作梵志。入南天竺
国,始读经书。诸人问言:「汝志何求?学习何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1c 页 T25-0061.png
经?」长爪答言:「十八种大经,尽欲读之。」诸
人语言:「尽汝寿命,犹不能知一,何况能尽?」
长爪自念:「昔作憍慢,为姊所胜,今此诸人
复见轻辱。」为是二事故,自作誓言:「我不
剪爪,要读十八种经书尽。」人见爪长,因
号为长爪梵志。是人以种种经书智慧力,
种种讥刺是法是非法、是应是不应、是实是
不实、是有是无,破他论议。譬如大力狂象,
搪揬蹴踏,无能制者。如是长爪梵志以论
议力,摧伏诸论师已,还至摩伽陀国王舍
城那罗聚落,至本生处,问人言:「我姊生子,
今在何处?」有人语言:「汝姊子者,适生八岁,
读一切经书尽;至年十六,论议胜一切人。
有释种道人姓瞿昙,与作弟子。」长爪闻之,
即起憍慢,生不信心而作是言:「如我姊子
聪明如是,彼以何术,诱诳剃头作弟子?」说
是语已,直向佛所。
尔时,舍利弗初受戒半月,
佛边侍立,以扇扇佛。长爪梵志见佛,问讯
讫,一面坐,作是念:「一切论可破,一切语可
坏,一切执可转,是中何者是诸法实相?何
者是第一义?何者性?何者相?不颠倒?」如是
思惟,譬如大海水中,欲尽其涯底,求之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2a 页 T25-0062.png
既久,不得一法实可以入心者。「彼以何论
议道而得我姊子?」作是思惟已,而语佛言:
「瞿昙!我一切法不受。」
佛问长爪:「汝一切法
不受,是见受不?」佛所质义,汝已饮邪见
毒,今出是毒气,言:「一切法不受,是见汝
受不?」
尔时,长爪梵志如好马见鞭影即觉,
便著正道;长爪梵志亦如是,得佛语鞭影
入心,即弃捐贡高,惭愧低头,如是思惟:「佛
置我著二处负门中:若我说『是见我受』,
是负处门粗,故多人知——『云何自言一切法
不受,今受是见』?此是现前妄语,是粗负
处门,多人所知。第二负处门细,我欲受
之,以不多人知故。」作是念已,答佛言:
「瞿昙!一切法不受,是见亦不受。」
佛语梵
志:「汝不受一切法,是见亦不受,则无所
受,与众人无异,何用自高而生憍慢?」
如是,长爪梵志不能得答,自知堕负处,
即于佛一切智中起恭敬,生信心,自思惟:
「我堕负处,世尊不彰我负,不言是非,不
以为意。佛心柔濡,第一清净;一切语论
处灭,得大甚深法,是可恭敬处,心净第
一。」
佛说法断其邪见故,即于坐处得远
尘离垢,诸法中得法眼净。时,舍利弗闻是语,得阿罗汉。是长爪梵志出家作沙门,
得大力阿罗汉。
若长爪梵志不闻般若波
罗蜜气分,离四句第一义相应法,小信尚不
得,何况得出家道果?佛欲导引如是等
大论议师利根人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

复次,诸佛有二种说法:一者、观人心随可度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2b 页 T25-0062.png
者,二者、观诸法相。今佛欲说诸法实相
故,说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如说〈相不相
品〉中,诸天子问佛:「是般若波罗蜜甚深,云何
作相?」佛告诸天子:「空则是相,无相、无作相、无
生灭相、无行之相,常不生、如性相、寂灭相等。」

复次,有二种说法:一者、诤处,二者、不诤处。诤
处,如馀经中说;今欲明无诤处故,说
《般若波罗蜜经》。有相、无相,有物、无物,有依、
无依,有对、无对,有上、无上,世界、非世界,亦如
是。

问曰:
佛大慈悲心,但应说无诤法,何以
说诤法?

答曰:
无诤法皆是无相,常寂灭不
可说;今说布施等及无常、苦、空等诸法,皆
为寂灭无戏论故说。利根者知佛意,不起
诤;钝根者不知佛意,取相、著心故起诤。
此般若波罗蜜,诸法毕竟空故,无诤处;若毕
竟空可得、可诤者,不名毕竟空。是故,《般
若波罗蜜经》名无诤处,有无二事皆寂灭故。
复次,馀经中多以三种门说〔诸〕-【圣】诸法诸法,所
谓善门、不善门、无记门;今欲说非善门、非不
善门、非无记门诸法相故,说《摩诃般若波罗
蜜经》。学法、无学法、非学非无学法,见谛断法、
思惟断法、无断法,可见有对、不可见有对、不可
见无对,上、中、下法,小、大、无量法,如是等三法门亦如是。
复次,馀经中说四念处,随声闻法门。于是比丘观内身三十六物,除欲贪
病;如是观外身,观内外身。今于四念处,欲以异门说般若波罗蜜。如所说:菩萨
观内身,于身不生觉观,不得身,以无所
得故。如是观外身,观内外身,于身不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2c 页 T25-0062.png
觉观,不得身,以无所得故。于身念处中
观身而不生身觉观,是事甚难;三念处亦
如是。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禅、四谛等种种
四法门亦如是。
复次,馀经中佛说五众,无常、
苦、空、无我相;今于是五众欲说异法门
故,说《般若波罗蜜经》。如佛告须菩提:「菩萨
若观色是常行,不行般若波罗蜜;受、想、行、识
是常行,不行般若波罗蜜;色无常行,不行般
若波罗蜜;受、想、行、识无常行,不行般若波罗
蜜。」五受众、五道,如是等种种五法门亦如
是。
馀六、七、八等,乃至无量法门亦如是。

如摩诃般若波罗蜜无量无边,说《般若波罗
蜜》因缘亦无量无边。是事广故,今略说摩
诃般若波罗蜜因缘起法竟。

** 《摩诃般若波罗蜜》《初品》如是
我闻一时释论第二

【经】

如是我闻:一时。

【论】

问曰:
诸佛经何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3a 页 T25-0063.png
以故初称「如是」语?

答曰:
佛法大海,信为能
入,智为能度。「如是」义者,即是信。若人心
中有信清净,是人能入佛法;若无信,是人
不能入佛法。不信者言「是事不如是」,
是不信相。信者言「是事如是」。譬如牛皮未
柔,不可屈折;无信人亦如是。譬如牛皮
已柔,随用可作;有信人亦如是。
复次,经中
说:「信如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取宝;有信+(人)【宫】信信亦如是,入佛法无漏根、力、觉、
道、禅定宝山中,自在所取。无信如无手,无手人入宝山中,则不能有所取;无信亦如是,入佛法宝山,都无所得。佛言:「若人
有信,是人能入我大法海中,能得沙门果,
不空剃头染袈裟。若无信,是人不能入
我法海中,如枯树不生华实,不得沙门
果,虽剃头染衣,读种种经,能难能答,于佛
法中空无所得。」以是故,如是义在佛法初,
善信相故。
复次,佛法深远,更有佛乃能知。人
有信者,虽未作佛,以信力故能入佛
法。如梵天王请佛初转法轮,以偈请佛:

「 「阎浮提先出,
 多诸不净法;
 愿开甘露门,
 当说清净道!」」


佛以偈答:

「 「我法甚难得,
 能断诸结使,
 三有爱著心,
 是人不能解!」」


梵天王白佛:「大德!世界中智,有上、中、下。善
濡直心者,易可得度,是人若不闻法者,
退堕诸恶难中,譬如水中莲华,有生有熟,
有水中未出者,若不得日光则不能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3b 页 T25-0063.png
佛亦如是,佛以大慈悲怜悯众生,故为说
法。」佛念:「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法,皆度
众生为说法,我亦应尔。」如是思惟竟,受梵
天王等诸天请说法。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 「我今开甘露味门,
 若有信者得欢喜;
 于诸人中说妙法,
 非恼他故而为说。」」


佛此偈中,不说布施人得欢喜,亦不说多
闻、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人得欢喜,独说
信人。佛意如是:我第一甚深法微妙,无
量无数,不可思议,不动、不猗、不著,无所得法,
非一切智人则不能解。是故佛法中信力
为初,信力能入,非布施、持戒、禅定、智慧
等能初入佛法。如说偈言:

「 「世间人心动,
 爱好福果报,
 而不好福因,
 求有不求灭。
 先闻邪见法,
 心著而深入,
 我此甚深法,
 无信云何解?」」


如提婆达大弟子俱迦梨等,无信法故
堕恶道中。是人无信,于佛法自以智慧
求不能得。何以故?佛法甚深故。如梵天王
教俱迦梨说偈:

「 「欲量无量法,
 智者所不量,
 无量法欲量,
 此人自覆没!」」


复次,「如是」义者,若人心善直信,是人可听
法,若无是相则不解。如所说偈:

「 「听者端视如渴饮,
 一心入于语议中,
 踊跃闻法心悲喜,
 如是之人应为说。」」


复次,「如是」义在佛法初,现世利、后世利、涅槃
利,诸利根本,信为大力。
复次,一切诸外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3c 页 T25-0063.png
道出家,心念我法微妙,第一清净。如是人自
叹所行法,毁他人法,是故现世相打斗诤,后世堕地狱,受种种无量苦。如说偈:

「 「自法爱染故,
 呰毁他人法,
 虽持戒行人,
 不脱地狱苦!」」


是佛法中,弃舍一切爱、一切见,一切吾我憍
慢悉断不著。如《筏喻经》言:「汝曹若解我筏
喻法,是时善法应弃舍,何况不善法?」佛自
于般若波罗蜜,不念不猗,何况馀法有猗
著者?以是故,佛法初头称「如是」。佛意如是:我弟子无爱法,无染法,无朋党,但求
离苦解脱,不戏论诸法相。如说《阿他婆耆
经》摩犍提难偈言:

「 「决定诸法中,
 横生种种想,
 悉舍内外故,
 云何当得道?」」


佛答言:

「 「非见闻知觉,
 亦非持戒得;
 非不见闻等,
 非不持戒得。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4a 页 T25-0064.png
 如是论悉舍,
 亦舍我我所,
 不取诸法相,
 如是可得道。」」


摩犍提问曰:

「 「若不见闻等,
 亦非持戒得;
 非不见闻等,
 非不持戒得。
 如我心观察,
 持哑法得道!」」


佛答言:

「 「汝依邪见门,
 我知汝痴道。
 汝不见妄想,
 尔时自当哑!」」


复次,我法真实,馀法妄语;我法第一,馀法不
实,是为斗诤本。今「如是」义,示人无诤法,闻
他所说,说人无咎。以是故,诸佛经初称「如
是」。
略说「如是」义竟。

「我」者,今当说。

问曰:
若佛法中言一切法空,
一切无有吾我,云何佛经初头言「如是
我闻」?

答曰:
佛弟子辈虽知无我,随俗法
说我,非实我也。譬如以金钱买铜钱,人
无笑者。何以故?卖买法应尔。言我者亦如
是,于无我法中而说我,随世俗故不应
难。如《天问经》中偈说:

「 「有罗汉比丘,
 诸漏已永尽,
 于最后边身,
 能言吾我不?」」


佛答言:

「 「有罗汉比丘,
 诸漏已永尽,
 于最后边身,
 能言有吾我。」」


世界法中说我,非第一实义中说。以是
故,诸法空无我,世界法故,虽说我,无咎。

次,世界语言有三根本:一者邪见,二者慢,
三者名字。是中二种不净,一种净。一切凡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4b 页 T25-0064.png
三种语:邪、慢、名字;见道学人二种语:慢、名字;
诸圣人一种语:名字。内心虽不违实法,
而随世界人故共传是语,除世界邪见,故随俗无诤。以是故,除二种不净语,本随世=俗【圣】世故用一种语。佛弟子随=顺【圣】随俗故说我,无有咎世故用一种语。佛弟子随俗故说我,
无有咎。
复次,若人著无吾我相言是实,
馀妄语,是人应难:「汝一切法实相无我,
云何言如是我闻?」今诸佛弟子,一切法空无所有,是中心+(亦)【元】【明】心不著,〔亦〕-【圣】*亦不〔言〕-【元】【明】【圣】言著诸法实相心不著,亦不言著诸法
实相,何况无我法中心著?以是故,不应难
言何以说我。如《中论》中偈说:

「 「若有所不空,
 应当有所空,
 不空尚不得,
 何况得于空?
 凡人见不空,
 亦复见于空,
 不见见无见,
 是实名涅槃。
 非二安隐门,
 能破诸邪见;
 诸佛所行处,
 是名无我法。」」


略说「我」义竟。

「闻」者,今当说。

问曰:
闻者,云何闻?用耳根
闻耶?用耳识闻?用意识闻耶?
若耳根闻,
耳根无觉知故,不应闻。
若耳识闻,耳识一
念故不能分别,不应闻。
若意识闻,意识
亦不能闻。何以故?先五识识五尘,然后意
识识;意识不能识现在五尘,唯识过去、未
来五尘。若意识能识现在五尘者,盲聋人亦
应识声色。何以故?意识不破故。

答曰:
非耳
根能闻声,亦非耳识,亦非意识。能闻声
事,从多因缘和合〔故〕-【宋】故得闻故得闻声,不得言
一法能闻声。何以故?耳根无觉故,不应闻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4c 页 T25-0064.png
声;识无色无对无处故,亦不应闻声;声无
觉亦无根故,不能知声。尔时,耳根不破,声
至可闻处,意欲闻;情、尘、意和合故耳识
生;随耳识,即生意识,能分别——种种因缘得
闻声。以是故,不应作是难:「谁闻声?」佛
法中亦无有一法能作、能见、能知。如说偈:

「 「有业亦有果,
 无作业果者,
 此第一甚深,
 是法佛能见。
 虽空亦不断,
 相续亦不常,
 罪福亦不失,
 如是法佛说。」」


略说「闻」竟。

「一」者,今当说。

问曰:
佛法中,数、时等法实无,
阴、入、持所不摄故,何以言「一时」?

答曰:

世俗故有一时,无有咎。若画泥木等作
天像,念天故礼拜,无咎。说一时亦如是,
虽实无一时,随俗说一时,无咎。

问曰:

应无一时。
佛自说言:「一人出世间,多人
得乐,是者何人?佛世尊也。」亦如说偈: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5a 页 T25-0065.png

「 「我行无师保,
 志一无等侣,
 积一行得佛,
 自然通圣道。」」


如是等,佛处处说一,应当有一。
复次,一法
和合故,物名为一,若实无一法,何以故一
物中一心生,非二非三?二物中二心生,非一
非三?三物中三心生,非二非一?若实无诸
数,一物中应二心生,二物中应一心生;如
是等三、四、五、六皆尔。以是故,定知一物中
有一法,是法和合故,一物中一心生。

答曰:

若「一」与「物」一,若「一」与「物」异,二俱有过。

问曰:

若一,有何过?

答曰:
若「一」、「瓶」,是一义,如因提
梨、释迦,亦是一义。〔若尔〕-【圣】若尔者若尔者,在在有一者,
应皆是瓶;譬如在在有因提梨,亦处处
有释迦。今衣等诸物皆应是瓶,「一」、「瓶」一故。如
是处处一,皆应是瓶;如瓶、衣等悉是一物,
无有分别。
复次,「一」是数法,「瓶」亦应是数法。
瓶体有五法,「一」亦应有五法。瓶,有色有对;
一,亦应有色有对。若在在一不名为瓶,今
不应「瓶」、「一」一!若说一不摄瓶,若说瓶
亦不摄一,「瓶」、「一」不异故。
又复欲说一,
应说瓶;欲说瓶,应说一,如是则错乱。

问曰:
一中过如是,异中有何咎?

答曰:
若一
与瓶异,瓶则非一;若瓶与一异,一则非
瓶。若瓶与一合,瓶名一者,今一与瓶合,何
以不名一为瓶?是故不得言瓶异一。

问曰:
虽一数合故,瓶为一,然一不作瓶。


曰:
诸数初一,一与瓶异,以是故瓶不作一。
一无故,多亦无。何以故?先一后多故。如是异
中,一亦不可得。
以是故,二门中求一法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5b 页 T25-0065.png
可得,不可得故,云何阴、持、入摄?但佛弟
子随俗语言名为一,心实不著,知数法名
字有。以是故,佛法中言一人、一师、一时,
不堕邪见咎。
略说「一」竟。

「时」者,今当说。

问曰:
天竺说「时」名有二种:
一名迦罗,二名三摩耶。佛何以不言迦罗
而言三摩耶?

答曰:
若言迦罗,俱亦有疑。

问曰:
轻易说故,应言迦罗;迦罗二字,三摩
耶三字,重语难故。

答曰:
除邪见故,说三摩
耶,不言迦罗。

问曰:
有人言:「一切天地好丑
皆以时为因,如《时经》中偈说:

「 「『时来众生熟,
 时至则催促;
 时能觉悟人,
 是故时为因。
 世界如车轮,
 时变如转轮;
 人亦如车轮,
 或上而或下。』」」


更有人言:「虽天地好丑一切物非时所作,
然时是不变因,是实有。时法细故,不可见、
不可知,以华果等果故可知有时。往
年今年,久近迟疾,见此相,虽不见时,可知
有时。何以故?见果知有因故。以是故有
时法,时法不坏故常。」

答曰:
如泥丸是现在
时,土尘是过去时,瓶是未来时。时相常故,
过去时不作未来时;汝经书法,时是一物,
以是故,过去世不作未来世,亦不作现
在世,杂过故。过去世中亦无未来世,以
是故无未来世。现在世亦如是。

问曰:
汝受过去土尘时,若有过去时,必应
有未来时,以是故实有时法。

答曰:
汝不
闻我先说,未来世瓶,过去世土尘。未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5c 页 T25-0065.png
世不作过去世,堕未来世相中是未
来世相时,云何名过去时?以是故,过去时
亦无。

问曰:
何以无时?必应有时。现在有现在
相,过去有过去相,未来有未来相。

答曰:

令一切三世时有自相,应尽是现在世,
无过去、未来时。若今有未来,不名未来,
应当名现在。以是故,是语不然!

问曰:
过去时、未来时非现在相中行,过去
时过去世中行,未来世未来时中行。以
是故,各各法相有时。

答曰:
若过去复过去,
则破过去相;若过去不过去,则无过去相。
何以故?自相舍故。未来世亦如是。以是
故,时法无实,云何能生天地好丑及华果
等诸物?
如是等种种除邪见故,不说
迦罗时,说三摩耶。见阴、界、入生灭,假名
为时,无别时。所谓方、时、离、合,一、异、长、短等
名字,出凡人心著,谓是实有法;以是故,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第 66a 页 T25-0066.png
除弃世界名字语言法。

问曰:
若无时,云何听「时食」、遮「非时食」是
戒?

答曰:
我先已说「世界名字法有,时非实
法」,汝不应难!亦是毗尼中结戒法,是世界
中实,非第一实法相,吾我法相实不可得
故;亦为众人瞋呵故,亦欲护佛法使久
存,定弟子礼法故,诸三界世尊结诸戒。是
中不应求:有何实?有何名字等?何者相应?
何者不相应?何者是法如是相?何者是法不
如是相?以是故,是事不应难!

问曰:
若「非时食」、「时药」、「时衣」,皆是柯逻,何以不说=言【三】【宫】【石】说=言【宋】【元】【明】【宫】【石】说三摩耶说三摩耶?

答曰:
此毗尼中说,白衣不
得闻,外道何由得闻而生邪见!馀经通
皆得闻,是故说三摩耶令其不生邪见。三摩耶诡名+(名)【圣】名,时亦是假〔名〕-【圣】名称名,时亦是假名称。又佛法
中多说三摩耶,少说柯逻,少故不应难。

「如是、我、闻、一、时」五语各各义略说竟。
《大智度论》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