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赞经-西晋-竺法护《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3a 页


《光赞经》卷第七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者,谓四意
止。何谓四意止?内自观身,不与身俱,亦不想
念、亦不得身。观于外身,不与身俱,亦不想念、
亦不得身,于是安详调御其意。观于世间无
明愁戚,内观痛痒彼心法者,于是安详调御
其意。睹于世间无明愁戚,观外痛痒,不与
痛痒俱,亦不想念,亦不得身。观内思想,不与
想俱,亦无想念,不得思想。观外思想,不与想
俱,亦无想念,不得思想。观于内法,不与法俱,
亦无法想,亦不得法。观于外法,不与法俱,亦
无法念,亦不得法。于是寂然调御其意于世
无明愁戚之事。何谓,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3b 页 T08-0193.png
观身?于此菩萨摩诃萨,知心所行若住已住,
亦知已坐当坐,亦知行卧已当行卧,如身应
住所志所趣,皆悉知之。是为菩萨摩诃萨观
内身也。于是安详调御其意于世无明愁戚
之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往反安详观
察视瞻而不卒暴,进止屈伸、著衣持钵、饮食
卧寐,懈息所从律行去来,坐起卧觉,有所说
者,常怀徐详,憙在闲居心不驰骋。是为,须
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自观内身而
不可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其心专一睹
出入息,息长、息短亦悉知之;意息若近、若远
亦悉知之;意息若迟、若疾亦悉知之;意息卒
暴、柔和亦悉知之。譬如,转轮圣王知土地长
短广狭!譬如,瓦师作器知大小深浅!如是,须
菩提!菩萨摩诃萨知息出入、长短、迟疾、刚柔。
菩萨如是观其内身,知其安详,调御其心令
顺法教。是为,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自观身
调御其意于世无明愁戚之事。

「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自观其身四分诸种,今身有是地
种、水种、火种、风种。譬如,屠儿以持利刀,杀害
牛、畜解为四段,为四段已,坐起省察则无牛,因
缘合成。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
罗蜜自观是身,而身有此地种、水种、火种、风
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自观内身,亦
不见身,亦无所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
自察其身从头至足,有身、发、髓、脑,恶秽不净
具足充满。有此身者,有发毛、爪齿、皮革、筋脉、
骨节、肠𦝩、腹、肝、肺、心、肾、五脏、血肉、脂髓、涕
唾、垢浊、不净、大便、小便。譬如,佃家以囊器盛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3c 页 T08-0193.png
若干种谷、麻、米、粟、豆、大麦、小麦、稻穬。明目之
人写之置地分别知之,是为麻油、是为粳米、
是为豆粟、是为稻穬。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
萨今此身者,从足至头,发毛、爪齿、皮革、筋脉、
骨节、肠胃、腹、肝、肺、心、肾、五脏、血肉、脂髓、㖒唾、
垢浊、不净、大便、小便。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
萨内自观身调御其意于世无明愁戚之事,
亦无所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今观
身遭诸寒热,若其寿终一日、若三日四日五
日,其身膀胀,其色变青,臭烂脓血流出,计
如此身,则不能离无常之法。如是,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自观内身!知其安详,调御其意
于世无明愁戚之事,亦无所得,亦无所见。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人寿终遭是寒
热日炙风飘,死至一日、若至二日三日四日
五日六日七日,为鸟乌所食,狐、狼、熊、罴、虎、豹、
鸱、枭、狗犬所食,无央数虫从其身出还食其
体。其人自察身所游处,法无有常,分散离别,
无脱此者。内自观身调御其意于世无明愁
戚之事,亦无所见。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
诃萨假使见身非常之后,寒热所遭、日炙风
飘,膀肿青胀,鸟兽所啖,臭处不净。还自观
身亦当如是,调御其意于世无明愁戚之
事,亦无所得,亦无所见。

「复次,须菩提!菩萨
摩诃萨假使观身终亡之后,遭于寒热、日炙
风飘,骨节相连譬如交璅,肉涂血浇、筋缠革
裹皮覆。自观身调定其意于世无明愁戚
之事,亦无所得,亦无所见。

「复次,须菩提!菩
萨摩诃萨假使见人终亡之后,但白骨钩璅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4a 页 T08-0194.png
相连,有血脉皮肉筋髓,则而察之:『今此躯体
其法如是,分散别离,此非常法,无有脱者。』如
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身,调定其意于世
无明愁戚之事,亦无所得,亦无所见。

「复次,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假使见骨髓筋缠碎坏
分散还与土合。观察如是:『今此躯体,其法如
是。』内自观身,调御其意于世无明愁戚之
事,亦无所得,亦无所见。

「复次,须菩提!假使
睹见骨散在地,东西南北脚骨异处,膝膑、项
颈、胸胁、头颅各自异处,则而察之:『今此躯
体,其法如是,手足分散别离,此非常法,无脱
此者。』内观其身,调定其意于世无明愁戚
之事,亦无所得,亦无所见。

「复次,须菩提!菩
萨摩诃萨便观身,死来久远骨散在地,积有
年岁,不可称数难量之载,青骨碎坏与灰土
合:『今此躯体其法如是,分散别离,此非常法,
无有脱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自观
身,调定其意于世无明愁戚之事,亦无所得,
亦无所见。痛痒思想观法,亦复如是。以持诱
进初发意者为无常观,稍稍入空乃知无本;
以为发意达者,观内外身亦无有身,观内外
想亦无有想,观内外法亦无有法,亦无所观
亦无所见,道不离俗、俗不离道,二者俱空,亦
无所获。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摩诃衍
者,四意断。何等为四意断?于是菩萨摩诃
萨,诸恶未起不善之法,设来兴者,制令不生;
慇勤精进摄其心本,令断诸瑕,诸恶不善非
法之事,适兴寻断,慇勤精进自摄其心,使
平等断;诸善德本设来兴者,假欲断者,慇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4b 页 T08-0194.png
勤精进救摄其心,平等解脱;怀善法生,坚住
不失,思惟具足,广普令备益加欢乐,慇勤精
进救摄其心,平等解脱。有所得亦无所得、亦
无所见。是为,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也!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摩诃衍,谓五
根:信根、精进根、意根、定根、慧根。是为菩萨摩
诃萨摩诃衍,有所得亦无所得、亦无所获。

「复
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者,谓五力也。
何谓五力?信力、精进力、意力、定力、慧力。是为
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五力也。有所得亦无所
得、亦无所获也。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
诃衍,谓七觉意。何谓七觉意?于是,须菩提!菩
萨摩诃萨专修思觉意,依于寂然,无有贪欲,
亦无所依,除于诤讼、舍诸法,是谓思觉意。有
行精进觉意,依于寂然,无有贪欲,亦无所
依,除诤讼、舍诸法,是谓精进觉意。又行悦豫
觉意、行信觉意、行安觉意、定觉意、行观觉
意,依于寂然,无有贪欲,亦无所依,除诤讼、
舍诸法,是谓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行七觉也。
有所得亦无所得、亦无所获。

「复次,须菩提!菩
萨摩诃萨摩诃衍,谓八由行贤圣之路。何
谓八?正见、正念、正语、正治、正业、正方便、正意、
正定,是为八由行贤圣之法。有所得亦无所
得、亦无所获,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也。

「复
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者,谓三品三
昧。何谓为三?空三昧,无相、无愿三昧。彼何
谓空三昧?已相法空,空者脱门,则为无
相,其无相者便为脱门,其所行者无所行也,
是为无愿脱门也。是为,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4c 页 T08-0194.png
诃衍也。逮得此已,亦无所得、亦无所获。

「复次,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当分别若晓了
所习、决断灭尽、觉知由路、知所尽者、知无
所起。晓了诸法,分别无我。晓了柔和终没之
事,自知其心、了他人心,是谓为慧。彼何谓
分别?于苦知苦、无所从生、亦无所起,是谓
分别苦。何谓为晓了所习?谓蠲除所习令不
复生。何等为决断灭尽?谓苦已尽,令无根本。
何等觉知由路?谓贤圣之法八由路也。何谓
知所尽者?谓淫、怒、痴灭。何谓知无所起?
谓无所从生不起之慧。何谓晓了法慧?谓于
五阴所造罪福,断绝为慧。何谓分别无我?谓
色非常,痛痒思想生死识非常。眼耳鼻舌身
心,非我所有;色声香味细滑法,非我所有;
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
法识,亦非我所有;何谓晓了柔和终没之事?
有所咨嗟多所发起。何谓自知其心?自知古
来根原。何谓知人心?能别他人众生心
之所念。彼何谓如所慧心?谓怛萨阿竭萨芸
若慧,是谓如所慧心。已得,是以亦无所得,
亦无所获。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谓有三根!异人根、异根、别根。彼何谓异人
根?谓有诸学士未得平等信根、精进根、意根、
定根、慧根。何谓异根?其学士者无有异
信、信根、精进根、意根、定根、慧根,是谓异根。彼
何谓别根?谓未学士而发大意——辟支佛、菩萨、
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信根、精进根、意
根、定根、慧根!是谓菩萨摩诃萨别根摩诃衍
也。有所得者亦无所得、亦无所获也。

「复次,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5a 页 T08-0195.png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者,谓平等定也。
有三事:有想有行三昧、无想有行三昧、无
想无行三昧。彼何谓有想有行三昧?脱诸欲,
寂除诸恶不善之法,有想有行,行第一寂,是
谓有想有行三昧。彼何谓无想有行三昧?谓
其心之内无想有行,亦无所著至第二寂,亦
无内外,是谓无想有行三昧。彼何谓无想无
行三昧?过第二、第三寂,度于无量有慧之定,
越于无量识慧之宜,过于无量不用慧定,越
于无量有想无想之定,是谓无想无行。是
谓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也。

「复次,须菩
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者,当行十念。何谓十
念?念佛、念法、念圣众、念戒、念布施、念天、念恬怕、念无所起、念观身、念当终亡,是为十念。
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有所得亦无所得、
亦无所获。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谓四禅、四无色定、四等心、八脱门、未曾所获
味之定,是谓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也。
有所得者亦无所得、亦无所获。

「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谓怛萨阿竭十种力也。
何谓十种力?谓知他人、众生之类处处非处,
处有限无限。如审悉知过去、当来、今现在因
缘罪福所行之处有所报应。如审悉知,世间
之人有若干种,其体不同。如审悉知,他人众
生若干种心,所憙各异。如审悉知,他人众生
根原所趣,本末各异。如审悉知,一切五道终
始所归。如审悉知,知于众人行者之心,根、
力、觉意、一心、脱门、三昧正受,结缚、瞋恨、斗讼
之事,能慧分别。如审悉知,无数寂然。悉识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5b 页 T08-0195.png
过去无数亿劫之事。识过去无数亿劫之所。
游居众生察其终没之所归趣。道眼彻视于
十方一切佛界。五道生死、善恶、祸福、起灭终
始。如审悉知,诸漏已尽,无有尘垢,度于
想念,以知慧脱现在造行,自以神通證
知诸行,生死已断,称举梵行,所作已办
知未度者。是为,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
衍。有所得亦无所得、亦无所获。

「复次,须菩
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谓四无所畏。何谓四
无所畏?今吾已逮成平等觉,若有沙门、梵志、
诸天、人民,若复异天、异觉之人,来欲讼理
求佛之短,谓为不成平等之觉,不见瑞应,
敢有发意当如来者!无敢发念,故佛安隐
所行,无难亦无畏。勇猛行达无所著,而为
他人师子之吼,讲说分别清净法轮,沙门、梵
志、诸天宫魔及诸梵天,天上、世间无有能及
道法之谊,诸漏已尽,无有终始。沙门、梵志、诸
天魔梵、天上、世间,欲求佛短,谓不然者,诸漏
未尽。都了不见发心求短者,故佛安隐无有
恐惧,则为众人而师子吼。悉知内法,无有
内外,不见吾我。沙门、梵志、诸天魔梵、天上、世
间,欲求佛短,谓不然者,不知内法计有吾我。
都了不见发心求短者,故佛安隐无有恐惧,
则为众人而师子吼。讲说贤圣,不解者解、不
达者达、无乘者乘,而以平等普除苦恼,终
不能求得佛短也。以奉法故,不违道谊,勇猛、
无恐、无惧,而为他人讲说清净法轮,为师子
吼。是为,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也。有所
得亦无所得、亦无所获。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5c 页 T08-0195.png
诃萨摩诃衍,谓四分别辩。何谓为四?一
曰分别谊、二曰分别法、三曰所归顺分别、
四曰分别辩。是谓,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
衍。有所得亦无所得、亦无所获。

「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者,谓十八不共诸佛之
法。何谓十八?一者如来无有瑕短。所说应
时,无有短乏心、无忘失、无有若干想、无有不
定心、无有不辩。分别所观无有所乐。断
精进无失,终无失意。智慧无损解脱不阙。
度知见不减。一切诸身之事无所不达。一切
口所言说无所不通,各令得所。一切心所
念,以智慧心悉知其原。又知过去不可计会
无央数劫事,智慧悉见。又知当来不可计
会无央数劫事,智慧悉见。又知现在不可
计会无央数劫事,智慧悉见。是为,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有所得亦无所得、亦无
所获。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者,
谓总持门。彼何谓总持门?诸文字等,所说平
等,文字之门、文字所入。何谓文字门、文字所
入因缘之门?一切诸法,以过去者亦无所起。
其门所作是罗之门,法离诸垢是波之门,分
别诸谊是遮之门。逮得一切诸法之行,亦无
所得,亦无所没者、亦无所生者,是那之门。一
切法离诸号字,计其本净而不可得,是罗之
门。皆悉超度一切世法——恩爱、报应、因缘——是
陀之门。一切诸法悉为本无,有、无断绝,是为
波之门。皆悉解结诸法所缚,是咤之门。烧
尽诸法逮至清净,是沙之门。一切诸法,无有
挂碍不得诸事,是和之门。断除一切诸法音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6a 页 T08-0196.png
声句迹所趣,是多之门。一切诸法而无有本
不可动摇,是计之门。一切诸法而无所起,
是吒之门。一切诸法得至究竟,是阿之门。
一切诸法所当作为皆悉逮得,是娑之门。
一切诸法皆已时得,通不悉节,是摩之门。解
知诸法从吾我起,是迦之门。一切诸法逮得
拥护,是瘅之门。一切诸法逮得诸法之处,
是阇之门。一切诸法而无所起,是波之门。
一切诸法而无所起,是陀呵之门。一切诸
法诸种无所起会,是奢之门。一切诸法寂
然不起,是呿之门。一切诸法犹如虚空而
无所生,是叉之门。一切诸法皆悉灭尽而不
可得,是尸瘅之门。一切诸法坚住于处而
不可动,亦不可得,是𢜪之门。一切诸法慧不
可得,是咤呵之门。一切诸法逮得所持,
是披何之门。一切诸法已得闲静,是车之门。
一切诸法皆已焚烧,是那之门。一切诸法而
无所作,是沙波之门。一切诸法而得至信,
是嗟之门。一切诸法皆得尽灭,是迦何之
门。一切诸法得轮数所在,是咤徐之门。一
切诸法有所住处得无所住,是那之门。一
切诸法,不来不去不立不坐不卧不寐,无应
不应、无想不想,是颇之门。一切诸法不可所
奏,是尸迦之门。一切诸法不得五阴,是磋
之门。一切诸法不得他念,是伊陀之门。舍
一切法而无所得,伊陀之门。一切诸法不得
所在,是吒之门。一切诸法,究竟边际尽其
处所,无生无死、无有无作,拔去文字音声之
说。所以者何?厌诸挂碍,无彼无名、无处所言,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6b 页 T08-0196.png
亦不可得、亦不可说、亦不可尽、亦不可见。譬
如,须菩提!虚空虚无,一切诸法亦悉如是。
是为,须菩提!总持所入因缘,文字分别所入。
其有菩萨摩诃萨知是一切因缘,文字方便分
别,则不复著音声言说,则能次第晓了诸
法之所归趣也。」

* 《摩诃般若波罗蜜》十住品第十八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何谓菩萨摩诃萨为
摩诃衍三拔致?』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
行六波罗蜜入于道地。云何菩萨入于道地?
入一切诸法,无来亦无所去,无去亦无所
坏。一切诸法不可知处、亦无想念,行十道
地不见道地。何谓菩萨行十道地者?是菩萨
摩诃萨行第一住者,当行十事。何谓为十?
修治志性不为颠倒;修治悯哀除去众想;等
心众生不得众生;行布施事受者无异;敬善
知识无有轻慢;求法为业而无所得;慇勤出
学无所贪慕;求于佛身不想相好;开阐法事
悉于众生无所希望;弃除贡高则于诸法而
无所著;口之所言至诚为业。是为十事。须
菩提!菩萨摩诃萨行第一道地也。

「复次,须菩
提!菩萨摩诃萨行第二住者,当行八法。何谓
为八?其戒清净而有反复;能知报恩;住于
忍力;常行欢喜;不舍众生勤于大哀;受尊
长教;其出家者视如世尊;行波罗蜜慕
求善权。是为八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
萨行第三住者,行五法。何谓为五?博问
无厌不著文字;开化法施无衣食想;净于
佛土;劝众德本;亦无所望。是为五事。

「复次,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6c 页 T08-0196.png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第四住者,当行十法
终不为舍。何谓为十?不舍闲居;志在少求;
而知止足;不离宴坐;不毁禁戒;不厌受
欲;不止灭度;一切所有施而不惜;而不怯
弱;于诸所有而无所慕。是为十事。

「复次,须
菩提!菩萨摩诃萨行第五住者,当弃八事。
何谓为八?弃捐家居;离比丘尼;舍弃动
性;不贪功德;舍于睡卧;离于瞋争;不自
称誉;不毁他人。是为八事。

「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行第六住者,以具六法。何谓为
六?谓六波罗蜜;不为六法;不求声闻、无
缘觉想、不念于小;见贫乞者心色和悦;有
所施与不以忧戚;心不怀恨。是为六事。

「复
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第七住者,为以离
二十法。何谓二十?无所受;无吾我;不计
人;不有命;不念寿;不念常;不著断灭;
无诸想著;离因缘见;不倚诸阴;不慕诸
种;舍于诸种;舍于诸入;无三界想;不著于
佛;不著于法;不著圣众;护禁舍见;不猗念
空;舍诸邪见无所染污,是为二十事。当复
具足二十法事。何谓二十。晓了于空;不證
无相;惠无所愿;净于三场;悯哀众生;不
见众生;无所轻慢;等观诸法;体解法义;
无所分别;晓了真正;亦无所著;无从生忍;
讲说一品;灭除众想;弃捐尘劳;寂然离邪;
其心调定;不离智慧;无有卒暴。是为二十。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第八住者,以为
具足四法。何谓为四?入众生心神通自乐;
现诸佛土随所观察;具成己土稽首诸佛;以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7a 页 T08-0197.png
真谛观诸佛之身。是为四法。

「复次,须菩提!
菩萨摩诃萨行第九住者,当复具足四法。何
谓为四?晓了诸根成诸佛土;慇勤奉修于幻
三昧;顺化众生令其造德本处于淳淑;为
众示现具足之身为说道义。是为四事。

「复
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第十住者,于十
二事悉具足。何谓十二?为无量处而设
拥护;随众所愿各令得所;口所演说,诸天、
龙神、揵沓和、阿须伦、迦楼罗、真陀罗、摩炰勒
闻其音各各解了;辩才如是;胞胎众事、
种姓尊贵、所生之处、眷属国土、弃国捐
家、诣于佛树、清净具足;一切名德,皆为备
悉。是为十二。

「复次,须菩提!第十菩萨摩诃
萨者,即谓是佛。」

须菩提白佛言:「何谓菩萨
遵修志性?」

佛言:「所作德本,心皆劝助萨芸若
慧故。何谓菩萨等心?一切志萨芸若,行四
等心——慈悲喜护——故。何谓菩萨为布施业?施
于一切,无所想念故。何谓菩萨结善知识?
劝化一切令立正道,稽首问信恭敬尊长故。
何谓菩萨具足求法?诸所求法,心常在于萨
芸若慧,而不堕落声闻、辟支佛地故。何谓菩
萨慇勤出家?所生之处,世世舍业无所毁坏,
随怛萨阿竭教,其出家者修无上行故。何谓
菩萨遵求佛身?若见佛形,其心未曾离佛尔,
乃至于萨芸若慧故。何谓菩萨开阐诸法?
假使菩萨现在见佛若般泥洹,而为众生讲
说经法,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其
义备悉,微妙具足清净之行,及十二部经——闻
经、德经、听经、分别经、示现经、譬喻经、所说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7b 页 T08-0197.png
所生经、方等经、未曾有经章句经、所行经,是
为菩萨十二部经——开阐诸法。何谓菩萨弃捐
憍慢心?未曾怀自大,终不生小姓家故。何
谓菩萨所言至诚?若有所说,言行相副故。」


语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行第一住奉行
十事!」

须菩提白佛言:「何谓菩萨戒品清净?」
佛言:「心不念求声闻、辟支佛乘,亦不毁訾于
诸菩萨。若犯戒者,而以劝喻,令不堕堑故。
何谓菩萨而有反复知报恩者?设使菩萨行
菩萨道时,若施少者不以废忘,何况于多。
何谓菩萨住于忍力?常于众生无有乱心,志
不怀害故。何谓菩萨心色和悦?念化众生不
违正行故。何谓菩萨不舍众生?能救济护一
切人故。何谓菩萨近于大悲?假使菩萨行道
之时,心自念言:『因一切人故,恒河沙劫在
于地狱,若见考署终不懈怠,当令彼人成
于佛乘,以得灭度。』如是比类一切众生,其心
自劝,微妙如是。何谓菩萨受尊长教?其有出
家,若见师父视之如佛。何谓菩萨求波罗蜜?
若使菩萨不志馀业、不念他法,无所轻慢,求
无极故。何谓菩萨博闻无厌?诸佛天中天
所可言说于此所讲,及十方佛口所演说,悉
奉受持故。何谓菩萨所说法施无衣食想?以
此法施,心念如是,不想佛道故。何谓菩萨
净于佛土?所殖德本,皆以劝助严净佛土故。
何谓菩萨不厌生死?常欲具足一切功德,成
就善本开化众生,净于佛土未曾懈惓,至
令具足萨芸若慧故。何谓菩萨而知惭愧?常
无声闻、辟支佛心故。何谓菩萨不舍闲居?不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7c 页 T08-0197.png
入声闻、辟支佛地故。何谓菩萨志在少求?行
菩萨道无所贪慕,志在佛道故。何谓菩萨而
知止足?用成萨芸若故。何谓菩萨不舍节
限?谓能分别晓深法故。何谓菩萨不舍学戒?
所持禁戒而不放逸故。何谓菩萨不厌受欲?
其心未曾起贪欲故。何谓菩萨心不灭度?于
一切法而无所行故。何谓菩萨一切所有?能
以布施而悉将护,内外诸法无所贪故。何
谓菩萨志不怯弱?心未曾发而为二识故。
何谓菩萨观诸所有而无所贪?于诸万物无
所念故。何谓菩萨弃国捐家?从一佛国复游
一国,所生之处,除其须发而被袈裟,现作
沙门故。何谓菩萨舍比丘尼?弹指之顷不与
从事,于彼因缘心无所起故。何谓菩萨舍
弃种姓?菩萨当念:『令众生处在安隐,以自
然安。』若使见者,终不起嫉心故。何谓菩萨弃
捐众贪及与睡卧?假使菩萨所在众会,若有
兴发声闻、辟支佛心者,不当于彼与从事故。
何谓菩萨离瞋恚?不从恨怒危害之心,无斗
讼意无所争故。何谓菩萨不自称誉?不见内
法,无所观故。何谓菩萨不毁他人?于外一切
无所见故。何谓菩萨弃于十恶?习贤圣道为
上行,净身、口、意故。何谓菩萨弃捐憍慢?如是
所行,不见诸法而有慢故。何谓菩萨舍于自
大?所行不见形貌及与所有故。何谓菩萨离
于颠倒?察诸所有而不可得故。何谓菩萨弃
淫怒痴?永不睹见淫、怒、痴垢之所在故。何谓
菩萨具足六法?第六住者当具六法。何谓为
六?谓六波罗蜜当具足之。云何具足六波罗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8a 页 T08-0198.png
蜜?住六波罗蜜则能超越声闻、辟支佛故。何
谓菩萨不起声闻、辟支佛心?此等所行不应
为道,行小乘者不顺佛道。若见乞求者则怀
怯弱。行菩萨者当舍离之,心无忧戚。所以
者何?斯等所行为不入道,从初发意常行布
施,心不忘舍故。何谓菩萨不自贪身?所以尔
者?推求本末无有吾我,计人寿命亦复如
是。所以者何?谛观察之心无所有故。何谓菩
萨不堕灭见?所以尔者,一切诸法心无所断,
本末不起,一切诸法亦无所生故。何谓菩萨
不计有常?所以尔者,假使诸法悉无所起,则
无有常故。何谓菩萨不为想著?所以尔者,
如是计之无有尘劳,无因缘见。所以尔者,彼
所见者不见诸见故。何谓菩萨不猗名色?
所以尔者,一切有所为无所有故。何谓菩萨
不著诸阴?不猗诸种、不慕诸入。所以尔者,
如是行者悉为自怨而无所有,以是故,不当
猗著阴、种、诸入故。何谓菩萨不猗三界?
其三界者自然无形,虽在三界而无所猗故。
何谓菩萨不处所有?不以剋期而为虚空,一
切所有悉无所有故。何谓菩萨见佛不著?不
以猗见为见诸佛故。何谓菩萨不争于空?
一切诸法悉为空无,空不乱空,无所争故。何
谓菩萨具足于空?身相虚空则为菩萨具足
于空故。何谓菩萨不證无相?于一切相而无
所念故。何谓菩萨志无愿慧?而于三界皆无
所行故。何谓菩萨净于三场?便能具足十善
德故。何谓菩萨悯哀一切众生之类?便能行
德无极大哀故?何谓菩萨不慢众生?而欲具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8b 页 T08-0198.png
足佛土故。何谓菩萨等观诸法?察于诸法
无高无下故。何谓菩萨谛观道地?于一切法
而无所习,无所动转故。何谓菩萨无从生忍?
一切诸法悉无所起,亦无所灭,忍无所有故。
何谓菩萨无所生慧?其于名色,慧无所起故。
何谓菩萨说于一品?不行二事故。何谓菩萨
不念诸念?于一切法而无所念故。何谓菩
萨弃捐诸见?能舍离声闻、辟支佛地故。何谓
菩萨灭除尘劳?一切诸漏所习止处,欲垢悉
断故。何谓菩萨寂离见地?谓能逮成萨芸若
慧故。何谓心调?于三界无所患难故。何谓
心寂?能御六根故。何谓菩萨不舍智慧?谓
能逮得明眼故。何谓菩萨无有卒暴?观于
六入无染著故。何谓菩萨心有所入?则以一
心普见一切众生之念故。何谓菩萨神通自
娱?则以神通而自娱乐,从一佛国复至一国,
所游之处无佛土想故。何谓菩萨见诸佛国?
住此佛国则见十方无量佛国,于诸佛国亦
无所著故。何谓菩萨如所观察?见诸佛国具
足严净,三千世界所游之处,辄为转轮圣王
故。何谓菩萨稽首诸佛供事归念?一切经
法分别义趣故。何谓菩萨而常审谛观诸佛
身?以真正见诸佛则为法身故。何谓菩萨晓
了诸根?若能住于怛萨阿竭十种力者,则能
晓了一切众生诸根本故。何谓菩萨佛土清
净?人民清净是则名曰佛土清净故。何谓菩
萨如幻三昧?住此三昧菩萨则能变现一切,
无所不入,心无所处故。何谓菩萨而等三昧?
菩萨于诸三昧无所希望故。何谓菩萨能教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8c 页 T08-0198.png
众生?所造德本各随其行而开化,菩萨摩
诃萨则以至诚而护己身,随其众生而开度
之。何谓菩萨至诚?自然有所劝发,欲以度
脱一切众生故。何谓菩萨如其志愿必能得
之?菩萨常具足六波罗蜜故。何谓菩萨所演
出音,诸天、龙神及揵沓和闻其音者,各得解了
而顺化之?用有大哀普等音故。何谓菩萨入
于胞胎?菩萨摩诃萨世世所生而无所生故。
何谓菩萨在于尊贵?菩萨所生在诸种姓则
能化之故。何谓菩萨所生具足?假使菩萨在
君子种、在梵志种、在居士种,则能劝化故。
何谓菩萨在于尊姓?诸以过去众菩萨性
等无差别故。何谓菩萨眷属具足?菩萨所
从诸眷属侍使无所乏故。何谓菩萨土地严
净?始生之时,光明照曜无数世界,其蒙光
者皆得安隐故。何谓菩萨弃国捐家?菩萨
摩诃萨舍家学道时,化无央数亿百千人
而与从俱,能令众生立于三乘故。何谓菩萨
诣诸佛树?其树则为根茎枝叶华实,皆为七
宝紫磨金色,照于十方无数佛土悉为大明,
是为菩萨诣佛树严净。何谓菩萨一切名德
而悉具足?设使菩萨人清净者则佛国净,是
为菩萨名德具足。何谓菩萨住十道地成为
如来?菩萨摩诃萨具足六波罗蜜,十力、无畏、
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得萨芸若慧,断除尘劳、
无所挂碍,是为菩萨住十道地成为如来。如
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行六波
罗蜜,意止、意断、神足、根、力、七觉、八道、三十七品、
十力、无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寂
《摩诃般若波罗蜜》观品第十七¶ 第 199a 页 T08-0199.png
然离见,现入种性八等之地。若有所处,离欲
之地、所作办地,离于声闻辟、支佛地、菩萨之
地,是为菩萨摩诃萨入第九住于佛地,是为
菩萨摩诃萨第十行住,是为菩萨摩诃萨三
拔致!」
《光赞经》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