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5b 页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七
十七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初分无相无得品第六十六之五
「复次,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
蜜多时,能于一切无相、无觉、无得、无影、无作
法中,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善现!菩萨摩诃
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以离相无漏之
心而修精进。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勇猛身心
精进,由此能入初静虑具足住,能入第二、第
三、第四静虑具足住,依第四静虑起无量种
神通变现,乃至以手摩扪日月,自在回转不
以为难。成就勇猛身精进故,以神通力经须
臾顷,能至他方无量百千诸佛世界,复以种
种上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香花、幡盖、灯明、珍
财、伎乐,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诸佛世尊,由
此善根果报无尽,乃至渐次證得无上正等
菩提。由此善根得菩提已,复为无量世间天、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5c 页 T06-0945.png
人、阿素洛等,以无量种上妙饮食、衣服、卧具、
医药、香花、幡盖、灯明、珍财、伎乐,恭敬供养、尊
重赞叹。由此善根般涅槃后,自设利罗及诸
弟子,犹为无量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供养恭
敬、尊重赞叹。
「是菩萨摩诃萨复以神力,能至
他方无量百千诸佛世界,于诸佛所听闻正
法,闻已受持终不忘失,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是菩萨摩诃萨复以神力,成熟有情、严净佛
土,精勤修学一切相智,一切相智得圆满已,
證得无上正等菩提,转妙法轮度无量众。如
是,善现!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成就勇猛身精进故,能令精进波罗蜜多速
得圆满。
「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
罗蜜多,成就勇猛心精进故,能令精进波罗
蜜多速得圆满?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
若波罗蜜多,成就勇猛心精进故,速能圆满
诸圣无漏道及道支所摄精进波罗蜜多,由
此能令一切不善身、语、意业无容得起。
「是菩
萨摩诃萨终不取著色若常若无常、若乐若
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
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受、想、行、识若
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
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
取著眼处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
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
不远离,亦不取著耳、鼻、舌、身、意处若常若无
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
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色
处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6a 页 T06-0946.png
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亦不取著声、香、味、触、法处若常若无常、若乐
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
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眼界若
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
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
不取著耳、鼻、舌、身、意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
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
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色界若常
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
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
不取著声、香、味、触、法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
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
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眼识界若
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
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
不取著耳、鼻、舌、身、意识界若常若无常、若乐
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
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眼触若
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
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
不取著耳、鼻、舌、身、意触若常若无常、若乐若
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
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眼触为缘
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
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
若不远离,亦不取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
生诸受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
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6b 页 T06-0946.png
远离。
「终不取著地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
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
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水、火、风、空、识界
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
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因缘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
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
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等无间缘、所缘缘、
增上缘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
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
远离。
「终不取著无明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
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
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行、识、名色、六处、
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常若无
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
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
有为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
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
远离,亦不取著无为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
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
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欲界若常
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
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
取著色、无色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
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
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有漏界若常若无
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
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
无漏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6c 页 T06-0946.png
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
远离。
「终不取著初静虑若常若无常、若乐若
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
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第二、第三、
第四静虑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
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
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慈无量若常若无常、若
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
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悲、喜、
舍无量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
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
远离。
「终不取著空无边处定若常若无常、若
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
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识无
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若常若无
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
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
四念住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
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
远离,亦不取著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
等觉支、八圣道支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
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
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空解脱门若常若
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
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
著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
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
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布施波罗蜜多
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7a 页 T06-0947.png
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亦不取著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
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内空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
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
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外空、内外空、空空、
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
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若常若
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
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
著真如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
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
远离,亦不取著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
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
议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
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
离。
「终不取著苦圣谛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
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
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集、灭、道圣谛若
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
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
不取著八解脱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
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
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八胜处、九次第定、
十遍处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
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
远离。
「终不取著一切三摩地门若常若无常、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7b 页 T06-0947.png
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
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
一切陀罗尼门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
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
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五眼若常若无常、若
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
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六神
通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
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
离。
「终不取著佛十力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
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
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四无所畏、四无
碍解、十八佛不共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
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
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大慈若常若无
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
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
大悲、大喜、大舍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
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
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无忘失法若常若
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
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
著恒住舍性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
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
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一切智若常若无常、
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
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道
相智、一切相智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
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7c 页 T06-0947.png
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预流果若常若无
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
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
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若常若无常、
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
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
「终不取著一
切菩萨摩诃萨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
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
远离若不远离,亦不取著诸佛无上正等菩
提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
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
离。
「是菩萨摩诃萨终不取著是预流者、是一
来者、是不还者、是阿罗汉、是独觉、是菩萨、
是如来,亦不取著如是有情见具足故名预
流者,如是有情下结薄故名一来者,如是有
情下结尽故名不还者,如是有情上结尽故
名阿罗汉,如是有情得独觉道故名为独觉,
如是有情得道相智故名为菩萨,如是有情
得一切相智故名为如来。何以故?所取著法
及诸有情,皆无自性可取著故。
「是菩萨摩
诃萨成就勇猛心精进故,虽作饶益诸有情
事不顾身命,而于有情都无所得;虽能圆满
所修精进波罗蜜多,而于精进波罗蜜多都
无所得;虽能圆满一切佛法,而于佛法都无
所得;虽能严净一切佛土,而于佛土都无所
得。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身心精进,虽能
远离一切恶法,亦能摄受一切善法而无取
著。无取著故,从一佛土至一佛土,从一世界
至一世界,为欲饶益诸有情故,所欲示现诸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8a 页 T06-0948.png
神通事,皆能自在示现无碍。谓或示现雨众
妙花,或复示现散众名香,或复示现作诸伎
乐,或复示现震动大地,或复示现众妙七宝
庄严世界。或复示现身放光明,盲冥众生悉
蒙开晓。或复示现身出妙香,诸臭秽者皆令
香洁。或复示现设大祠祀,于中不恼诸有情
类,因斯化导无边有情,令入正道,离断生命,
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
离粗恶语,离杂秽语,离贪欲,离瞋恚,离邪
见。或以布施摄诸有情,或以净戒摄诸有情,
或以安忍摄诸有情,或以精进摄诸有情,或
以静虑摄诸有情,或以般若摄诸有情。为欲
饶益诸有情故,或舍财宝,或舍妻子,或舍
王位,或舍支节,或舍身命。随诸有情应以
如是如是方便而得饶益,即以如是如是方
便而饶益之。
「如是,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
若波罗蜜多时,由离诸相无漏心力,能于一
切无相、无觉、无得、无影、无作法中,圆满精进
波罗蜜多,亦能圆满诸馀功德。
「复次,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
蜜多时,能于一切无相、无觉、无得、无影、无作
法中,圆满静虑波罗蜜多?
「善现!菩萨摩诃
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以离相无漏之
心而修静虑。是菩萨摩诃萨除如来定,于诸
馀定皆能圆满,是菩萨摩诃萨能离欲恶不
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而
住;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
生喜乐,入第二静虑具足而住;离喜住舍,正
念正知,身受乐,圣说应舍,入第三静虑具足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8b 页 T06-0948.png
而住;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
净,入第四静虑具足而住。是菩萨摩诃萨以
慈俱心普缘一方,乃至十方一切世间具足
而住;以悲俱心普缘一方,乃至十方一切世
间具足而住;以喜俱心普缘一方,乃至十方
一切世间具足而住;以舍俱心普缘一方,乃
至十方一切世间具足而住。
「是菩萨摩诃萨
超诸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
空,空无边处具足而住;超一切种空无边处,
入无边识,识无边处具足而住;超一切种识
无边处,入无所有,无所有处具足而住;超一
切种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而住。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静虑波罗蜜多,于八解
脱能顺逆入具足而住,于八胜处能顺逆入
具足而住,于九次第定能顺逆入具足而住,
于十遍处能顺逆入具足而住。是菩萨摩诃
萨能入空三摩地具足而住,入无相三摩地
具足而住,入无愿三摩地具足而住,入无间
三摩地具足而住,入如电三摩地具足而住,
入圣正三摩地具足而住,入金刚喻三摩地
具足而住。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静虑波罗蜜
多,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及道相智皆令圆满。
用道相智摄受一切三摩地已,渐次修超净
观地、种性地、第八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
地、独觉地,證入菩萨正性离生,既入菩萨正
性离生位已,修诸地行圆满佛地。是菩萨摩
诃萨虽于诸地渐次修超,而于中间不取果
證,乃至未得一切相智。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
静虑波罗蜜多,从一佛土至一佛土,供养恭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8c 页 T06-0948.png
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于诸佛所殖众善本,
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从一世界趣一世界,饶
益有情身心无倦,或以布施摄诸有情,或以
净戒摄诸有情,或以安忍摄诸有情,或以精
进摄诸有情,或以静虑摄诸有情,或以般若
摄诸有情,或以解脱摄诸有情,或以解脱智
见摄诸有情,或教有情住预流果,或教有情
住一来果,或教有情住不还果,或教有情住
阿罗汉果,或教有情住独觉菩提,或教有情
安住菩萨摩诃萨位,或教有情安住无上正
等菩提,随诸有情善根势力,善法增长种种
方便令其安住。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静虑波
罗蜜多,能引一切三摩地门,能引一切陀罗
尼门,能得殊胜四无碍解,能得殊胜异熟神
通。是菩萨摩诃萨由得殊胜异熟神通,决定
不复入于母胎,决定不复受淫欲乐,决定不
复摄受生乘,亦复不为生过所染。何以故?
是菩萨摩诃萨善见善达一切法性皆如幻
化。虽知诸行皆如幻化,而乘悲愿饶益有情。
虽乘悲愿饶益有情,而达有情及彼施设皆
不可得。虽达有情及彼施设皆不可得,而
能安立一切有情,令其安住不可得法,依世
俗理不依胜义。
「是菩萨摩诃萨安住静虑波
罗蜜多,修行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乃至
圆满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常不舍离所修静
虑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行道相智,方便
引发一切相智,安住其中永断一切习气相
续。是菩萨摩诃萨能永断一切习气相续故,
能正自利亦正利他。是菩萨摩诃萨能正自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9a 页 T06-0949.png
利正利他故,便与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作净福田,堪受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供
养恭敬。
「如是,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
罗蜜多时,由离诸相无漏心力,能于一切无
相、无觉、无得、无影、无作法中,圆满静虑波罗
蜜多,亦能圆满诸馀功德。
「复次,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
蜜多时,能于一切无相、无觉、无得、无影、无作
法中,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菩萨摩诃
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以离相无漏之
心而修般若,是菩萨摩诃萨不见少法实有
成就。
「谓不见色实有成就,不见受、想、行、识实
有成就;不见色生,不见受、想、行、识生;不见
色灭,不见受、想、行、识灭;不见色是增益门,不
见受、想、行、识是增益门;不见色是损减门,不
见受、想、行、识是损减门;不见色有积集,不见
受、想、行、识有积集;不见色有离散,不见受、想、
行、识有离散。如实观色是虚妄、不坚实、无自
在,如实观受、想、行、识是虚妄、不坚实、无自在。
「不见眼处实有成就,不见耳、鼻、舌、身、意处实
有成就;不见眼处生,不见耳、鼻、舌、身、意处生;
不见眼处灭,不见耳、鼻、舌、身、意处灭;不见眼
处是增益门,不见耳、鼻、舌、身、意处是增益门;
不见眼处是损减门,不见耳、鼻、舌、身、意处是
损减门;不见眼处有积集,不见耳、鼻、舌、身、意
处有积集;不见眼处有离散,不见耳、鼻、舌、身、
意处有离散。如实观眼处是虚妄、不坚实、无
自在,如实观耳、鼻、舌、身、意处是虚妄、不坚实、
无自在。
「不见色处实有成就,不见声、香、味、触、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9b 页 T06-0949.png
法处实有成就;不见色处生,不见声、香、味、触、
法处生;不见色处灭,不见声、香、味、触、法处灭;
不见色处是增益门,不见声、香、味、触、法处是
增益门;不见色处是损减门,不见声、香、味、触、
法处是损减门;不见色处有积集,不见声、香、
味、触、法处有积集;不见色处有离散,不见声、
香、味、触、法处有离散。如实观色处是虚妄、不
坚实、无自在,如实观声、香、味、触、法处是虚妄、
不坚实、无自在。
「不见眼界实有成就,不见耳、
鼻、舌、身、意界实有成就;不见眼界生,不见耳、
鼻、舌、身、意界生;不见眼界灭,不见耳、鼻、舌、身、
意界灭;不见眼界是增益门,不见耳、鼻、舌、身、
意界是增益门;不见眼界是损减门,不见耳、
鼻、舌、身、意界是损减门;不见眼界有积集,不
见耳、鼻、舌、身、意界有积集;不见眼界有离散,
不见耳、鼻、舌、身、意界有离散。如实观眼界是
虚妄、不坚实、无自在,如实观耳、鼻、舌、身、意界
是虚妄、不坚实、无自在。
「不见色界实有成就,
不见声、香、味、触、法界实有成就;不见色界生,
不见声、香、味、触、法界生;不见色界灭,不见声、
香、味、触、法界灭;不见色界是增益门,不见声、
香、味、触、法界是增益门;不见色界是损减门,
不见声、香、味、触、法界是损减门;不见色界有
积集,不见声、香、味、触、法界有积集;不见色界
有离散,不见声、香、味、触、法界有离散。如实观
色界是虚妄、不坚实、无自在,如实观声、香、味、
触、法界是虚妄、不坚实、无自在。
「不见眼识界
实有成就,不见耳、鼻、舌、身、意识界实有成就;
不见眼识界生,不见耳、鼻、舌、身、意识界生;不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49c 页 T06-0949.png
见眼识界灭,不见耳、鼻、舌、身、意识界灭;不见
眼识界是增益门,不见耳、鼻、舌、身、意识界是
增益门;不见眼识界是损减门,不见耳、鼻、舌、
身、意识界是损减门;不见眼识界有积集,不
见耳、鼻、舌、身、意识界有积集;不见眼识界有
离散,不见耳、鼻、舌、身、意识界有离散。如实观
眼识界是虚妄、不坚实、无自在,如实观耳、鼻、
舌、身、意识界是虚妄、不坚实、无自在。
「不见眼
触实有成就,不见耳、鼻、舌、身、意触实有成就;
不见眼触生,不见耳、鼻、舌、身、意触生;不见眼
触灭,不见耳、鼻、舌、身、意触灭;不见眼触是增
益门,不见耳、鼻、舌、身、意触是增益门;不见眼
触是损减门,不见耳、鼻、舌、身、意触是损减门;
不见眼触有积集,不见耳、鼻、舌、身、意触有积
集;不见眼触有离散,不见耳、鼻、舌、身、意触有
离散。如实观眼触是虚妄、不坚实、无自在,如
实观耳、鼻、舌、身、意触是虚妄、不坚实、无自在。
「不见眼触为缘所生诸受实有成就,不见耳、
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实有成就;不见
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生,不见耳、鼻、舌、身、意触
为缘所生诸受生;不见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灭,不见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灭;不
见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是增益门,不见耳、鼻、
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是增益门;不见眼
触为缘所生诸受是损减门,不见耳、鼻、舌、身、
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是损减门;不见眼触为
缘所生诸受有积集,不见耳、鼻、舌、身、意触为
缘所生诸受有积集;不见眼触为缘所生诸
受有离散,不见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50a 页 T06-0950.png
受有离散。如实观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是虚
妄、不坚实、无自在,如实观耳、鼻、舌、身、意触为
缘所生诸受是虚妄、不坚实、无自在。
「不见一
切有漏法实有成就,不见一切无漏法实有
成就;不见一切有漏法生,不见一切无漏法
生;不见一切有漏法灭,不见一切无漏法灭;
不见一切有漏法是增益门,不见一切无漏
法是增益门;不见一切有漏法是损减门,不
见一切无漏法是损减门;不见一切有漏法
有积集,不见一切无漏法有积集;不见一切
有漏法有离散,不见一切无漏法有离散。如
实观一切有漏法是虚妄、不坚实、无自在,如
实观一切无漏法是虚妄、不坚实、无自在。
「是
菩萨摩诃萨如是观时,不得色自性,不得受、
想、行、识自性;不得眼处自性,不得耳、鼻、舌、身、
意处自性;不得色处自性,不得声、香、味、触、法
处自性;不得眼界自性,不得耳、鼻、舌、身、意界
自性;不得色界自性,不得声、香、味、触、法界自
性;不得眼识界自性,不得耳、鼻、舌、身、意识界
自性;不得眼触自性,不得耳、鼻、舌、身、意触自
性;不得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不得耳、鼻、
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不得一切有
漏法自性,不得一切无漏法自性。
「是菩萨摩
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皆以无
性而为自性深生信解。是菩萨摩诃萨于如
是事生信解已,能行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
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
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是菩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50b 页 T06-0950.png
萨摩诃萨如是行时,于一切法都不执著,谓
不执著色,不执著受、想、行、识;不执著眼处,不
执著耳、鼻、舌、身、意处;不执著色处,不执著声、
香、味、触、法处;不执著眼界,不执著耳、鼻、舌、身、
意界;不执著色界,不执著声、香、味、触、法界;不
执著眼识界,不执著耳、鼻、舌、身、意识界;不执
著眼触,不执著耳、鼻、舌、身、意触;不执著眼触
为缘所生诸受,不执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
所生诸受;不执著地界,不执著水、火、风、空、识
界;不执著因缘,不执著等无间缘、所缘缘、增
上缘;不执著无明,不执著行、识、名色、六处、触、
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不执著布施
波罗蜜多,不执著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
波罗蜜多;不执著内空,不执著外空、内外空、
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
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
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不执著真如,不执著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
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
不思议界;不执著四念住,不执著四正断、四
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执著
苦圣谛,不执著集、灭、道圣谛;不执著四静虑,
不执著四无量、四无色定;不执著八解脱,不
执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执著一切
三摩地门,不执著一切陀罗尼门;不执著空
解脱门,不执著无相、无愿解脱门;不执著五
眼,不执著六神通;不执著佛十力,不执著
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不执著
大慈,不执著大悲、大喜、大舍。
卷三百七十七 第 950c 页 T06-0950.png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