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09b 页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38b 页
《出曜经》卷第六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无放逸品第四下
「 正念常兴起,
行净恶易灭,
自制以法寿,
不犯善名增。」
正念常兴起者,或有行人兴起想念,所欲为
事则不成办。尊者童子辩说曰:「意念施设事,
心悔则不办,识猛专一念,何愿而不得?」彼
修行人亦复如是,心但念善身不行者不至
彼岸,是故说曰,正念常兴起也。行净恶易灭
者,身行清净口行清净意行清净。何者不净
者?四颠倒是,无常谓有常是一颠倒,苦谓曰
乐是二倒,不净谓净是三倒,无我谓我是四
倒,与此四倒不相应者是谓为净,是故说曰,
行净恶易灭。诸结使尽身体清凉而无热恼,
亦名为恶灭。自制以法寿者,所以言制者,制
身口意,以法养寿非为非法,以法求寿非为
非法,是故说曰,自制以法寿也。不犯善名增
者,名称闻于八表,德量彻于十方,其有闻者
莫不笃信承受其教者,是故说曰,不犯善名
增也。
「 专意莫放逸,
习意能仁戒,
终无愁忧苦,
乱念得休息。」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38c 页 T04-0638.png
专意莫放逸者,夫欲习行意极炽盛者,于禁
法中复有缺漏。昔佛世尊弟子二十亿耳比
丘自说教诫曰:「诸佛世尊弟子之中,勇猛精
进者吾为上首,然我于无漏法中心未解脱。
若我先祖父母,财业居产不可称计,我今学
道而不剋获,宜还归家舍三法衣,修于俗法
五乐自娱广施贫乏,修戒精进何为自苦不
果我愿。」尔时世尊以天耳彻听清净无有瑕
秽,闻彼二十亿耳比丘欲得还家修白衣行,
即从祇洹没至亿耳比丘所,问比丘曰:「云何
二十亿耳!汝发此念又自陈说:『诸佛世尊弟
子之中,勇猛精进吾为上首,然我于无漏法
中心未解脱。然我先祖父母,财业居产不可
称计,我今学道而不剋获,宜还归家舍三法
服,修于俗法五乐自娱广施贫乏,修戒精进
何为自苦乃至于斯?』汝审有是语乎?」对曰:「如
是世尊!」佛告二十亿耳比丘曰:「我今问汝内
法之义,一一报吾。云何二十亿耳!汝本在家
时善调琴,琴与歌和、歌与琴和,声响一类乃
成其曲不乎?」对曰:「尔也。世尊!」「云何二十亿耳!
若琴弦急缓者,为成曲不乎?」对曰:「不也。世尊!」
「云何二十亿耳!若琴弦不急不缓,为成曲不
乎?」对曰:「如是。世尊!」世尊告曰:「修行比丘勇猛
精进便生慢怠,若懈怠不精勤者复生懒惰,
是故汝今亦莫极精勤亦莫懈怠,处中行道
乃成其果,有漏心便得解脱。」尔时世尊说此
语已,便从座起而去。尔时尊者二十亿在闲
静处专念思惟自感恳恻,所以族姓子剃除
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修无上法,尽有漏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39a 页 T04-0639.png
成无漏,于无馀泥洹得阿罗汉。是故说曰,专
意不放逸也。习意能仁戒者,能仁者诸世尊,
所谓戒者,二百五十戒。威仪内禁、诸佛训诲一
句一义,尽为禁律尽为戒,当习是舍是、当离
是就是,是故说习意能仁戒。终无愁忧苦
者,夫修行人内心懈怠不修无上道法,深著
世累不离于俗,故生愁忧。复次,违法失禁,
亦生愁忧。复次,行人受他信施贪餮无厌,亦
不讽诵坐禅定意,不修念道德,亦不教化佐
助众事,如此之人便生愁忧。何者无愁忧?
所谓五根得力于禅法无所缺损,便得越次
至无为境,入无忧堂寂然快乐,是故说曰,终
无愁忧苦也。乱念得休息者,所谓休息,永灭
不起,亦无生灭著断,诸有热恼阴持入病吟
而不起,由善习定乃至无忧之室专念不乱,
恒有善念与善因缘,是故说曰,乱念得休息
也。
「 不亲卑漏法,
不与放逸会,
不种邪见根,
不于世长恶。」
不亲卑漏法者,卑漏法者何者是?一切诸结、
一切诸恶行、一切邪见、一切颠倒。若有众生
亲近如斯法者便具众恶,是故智者不当亲
近,亦莫与从事,亦莫与谈对言语,亦莫与坐
起行步,常当远离如避火灾,是故说曰,不亲
卑漏法。不与放逸会者,夫放逸人所修行业
动生患祸,以恶知识为徒侣,以十恶法以为
援助,实非亲款,像如朋友,佯涕堕泪谋图
其罪,辞为甘美内如剑戟。如此放逸之人,常
当远离不与从事,先甘后苦圣人不习,是故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39b 页 T04-0639.png
说曰,不与放逸会。不种邪见根者,夫邪见之
为病其事万端,如契经所说,无今世后世,亦
无父母世,无罗汉等得道者,舍佛真言随俗
美辞,造立诗颂虚称诈逸。行不合已舍本就
末,离实居诈所习颠倒,云佛世尊、辟支佛、阿罗
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非真非有,谤毁六
度称言非行,如斯之比最为邪见。何以故尔?
谓真非真谓不真是真。佛在世时神口说曰:
「愚痴之人,不应受者而受,反见诽谤云何
言非?自陷于渊,复堕他于深渊中,诸天世人
不致其敬。若习外道异学符书咒术镇压、求
觅良日役使鬼神幻现奇术,如此辈事皆为
邪术,有目之士不当修习也。」佛譬喻说,犹有
人须蛇食啖,处处求索之乃剋蛇,以手捉
尾,蛇反螫手,毒遍身体忽便无常,皆由其人
不巧捉蛇故以丧其命。今此愚人亦复如是,
以非为真以真为非,是故说曰,不种邪见根
也。不于世长恶者,所谓世者有三。云何为
三?一者众生世,二者阴世,三者三界世。众生
世者,一足二足四足乃至众多足,有色无色、
有想无想、亦非想非不想,是谓众生世。阴世
者,欲界色界五盛阴,无色界四阴,是谓阴世。
三界世者,三千大千至无边界,复从一起数
至三千大千世界,是谓三界世。若有众生习
邪见者,便长于世生诸秽恶,长地狱世饿鬼
世畜生世;不种邪见根者,不与此三世从事。
是故说曰,不于世长恶也。
「 正见增上道,
世俗智所察,
更于百千生,
终不堕恶道。」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39c 页 T04-0639.png
正见增上道者,诸有分别邪见根原永舍离
之,正使前人化作佛形其人前立,演说颠倒
谓为正法,持心坚固终不承受。何以故尔?以
其正见难沮坏故,正使弊魔波旬及诸幻士,
化若干变来恐善男子,不能移动其心,倍修
正见意不移易,此是世俗正见非第一义,是
故说曰,正见增上道,世俗智所察也。于百千
生者,如佛所说,吾未曾见行正见人,于百千
生堕恶趣者,吾未闻也。所生之处贤圣相遇,
亦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中。是故说曰,于百千
生终不堕恶道。
「 修习放逸人,
愚人所狎习,
定则不放逸,
如财主守藏。」
修习放逸人者,执意迷固不顺正理,谓己所
行是、彼所行非,亲近玩习周而复始,如获重
宝不能舍离,是故说曰,修习放逸人也。愚人
所狎习者,犹如愚憃小儿,亦不别真伪白黑,
所不应捉者便捉,何者是火毒蛇也?定则无
放逸者,禅定摄思内外清彻,经七大、七禅睡、
禅鞠法杖捡心坐禅,随时进趣不失禅法。云
何名定?所谓定者,意不退还日进不却,三七
二十一日寂然无想。大七者,七七四十九日,
于中精勤意不错乱,便得禅定。意乱失次,复
从一始至七大。七禅睡者,以珂著头上,以绳
属耳,睡则自寤。禅策者,禅师手执禅策伺,
于睡者以鞠往击,得策转击馀者,用自觉
寤。法杖,复以杖寤于馀者,展转相寤求
于禅定。是故说曰,定则无放逸也。如财主守
藏者,彼守藏者,彼禅定比丘守护不舍,设有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0a 页 T04-0640.png
错乱寻摄其心。彼守藏主亦复如是,寻时瞻
候伺察库藏,七珍杂宝、众物牛羊、仆财奴婢、金
银珍宝、车𤦲马瑙之属、真珠虎珀,寻时瞻候
不使漏失。是故说曰,如财主守藏也。
修习放逸
人,愚人所狎习,定则无放逸,便能尽有漏。便
能尽有漏者,彼修行人内自思惟:「有漏之病
多诸𠎝咎,漏诸结使布在三处,欲界色界无
色界,我缘此𠎝缚著生死,实见欺诳不至究
竟,我今方宜要当捐弃。现者使尽未来未生,
亦不造新,复不习故。」是故说曰,便能尽有漏
也。
莫贪莫好争,亦莫嗜欲乐,思念不放逸,
可以获大安。莫贪莫好争者,不习放逸亦不
与俱,见有习者心不好乐,复劝进人使离放
逸亦不亲近,是故说曰,莫贪莫好争也。亦莫
嗜欲乐,外道异学叹说欲乐,异学自说欲为
鲜净清净无瑕,当共食欲使诸根充足,习欲
无罪,以秽法为净。所以然者?有形之人非欲
不生者,无欲者岂有我乎?如来说曰:「此非真
义,当共毁呰,何复叹誉?所以然者,为欲谓母
主生欲乐。」是故说曰,亦莫嗜欲乐也。思念不
放逸,可以获大安,尽脱出诸结使,恬然欢乐,
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积财巨亿恣心自娱谓
为受乐无穷,此习非安之法,当时甘心后必
受苦,求出无期实为崄危。一切诸使永尽无
馀者,是为乃获大安者。不可移动,更不涉历
四境之难,以三达六通,虽有神足不能移安
使至危崄。是故说曰,可以获大安也。
「 不为时自恣,
能制漏得尽,
自恣魔得便,
如师子搏鹿。」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0b 页 T04-0640.png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
诸比丘:「未得尽有漏,莫有所恃。」此偈亦说不
为时自恣,长养四大如虺同居。汝今比丘当
念精勤求离牢狱,何缘放逸永失道栽?死
经无数苦多乐少,云何于中复兴尘劳?生死
炽然无回避处,云何于中仍兴放逸?是故说
曰,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者,汝等虽得须
陀洹果、斯陀含果,诸漏未尽欲爱未澌,虽不
入地狱畜生饿鬼,欲未尽者未可有所恃怙,
犹有大畏存在。何者?魔是也。弊魔波旬昼夜
伺察人短,世间放逸,心怀踊跃追逐人后使
人退转。是故说曰,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
犹鹿母初乳,儿小逐母东西,恋其子不能远
逝。时师子兽王审知鹿母不能离子,时往搏
撮,鹿母子俱丧。所以然者,以其鹿母恋其子
故,师子得便。欲未尽者亦复如是,闻此切教
生厌患,观诸法如幻如化,在闲静之处静寂
思惟志不移易,欲爱心尽无复尘染,欲爱尽
得阿那含道,即复前进亦不中悔,共相率励
精究苦原,尽诸缚著逮漏尽通得阿罗汉。是
故说曰,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
如师子搏鹿也。
「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妇,
危崄非福利,
毁三淫妷四。」
放逸有四事者,著欲之人所游居处,心常悦
习畜以宝用;明者观察以为秽漏不获其德,
卧则不安好喜骂詈。地狱为四事,好犯他
妇者,众恶不可计,今身亦后身,现世为人所
见憎嫉。云何现身为人所憎?所以为人所憎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0c 页 T04-0640.png
者,或为王法所拘,或为夫主所捉,或闭在牢
狱,榜笞万端拷掠荼毒其恼无数,身坏命终
生剑树地狱中。罪人在狱,见剑树上有端正
妇女,颜貌殊特像如天女,时诸罪人见彼女
端正无双,心欢意乐欲与情通,相率上剑树
枝下垂,刺坏身体毒痛难计,欲至不至;诸端
正女忽然在地,罪人遥见诸女在地,复怀欢
喜复缘树下,剑枝逆刺,破碎身体肉尽骨存,
高声唤呼求死不得,罪苦未毕复还生肉,皆
由贪淫致此苦毒,如此经历数千亿万岁,受
此毒痛亦不命终,要尽罪。贪淫人狱其事如
是。若复贪淫之人堕畜生中,或有时节淫起,
或无时节淫起,淫有时节,众生辈虽犯于淫
不犯他妻,淫意偏少不大慇勤。淫起或无时
节众生者,在人间时淫意偏多犯他妇女,今
为畜生欲意甚多,以是之故淫无时饰。生在
畜生受罪如是。贪淫众生堕饿鬼中,为淫妷
故共相征伐,乃至阿须伦与诸天共争皆由贪
淫。犯他妻妇生饿鬼中受罪如此。贪淫之人
生人中者,己妇妻女奸淫无度,游荡自恣不
可禁止。若复强犯越法淫妷,或尊或卑不避
亲疏,虽得为人亦无男根,或有两形或无形
者,或有一形亦不成就。如此淫妷之类,皆由
犯淫无高下故。贪淫之人若生为天,遭五灾
疫瑞应之变,己天王女与他娱乐,天子见已
内怀忧戚如被火然,我身犹淫玉女离索,心
意炽然生不善念,于彼命终生地狱中。斯由
不福利行生五道中,随形受苦其罪不同。是
故说曰,危崄非福利也。毁三淫妷四者,是时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1a 页 T04-0641.png
淫妷之人恒怀惧心,知犯淫罪重没命不
改,具三口意骂詈恶言,或淫妷之人先不与
女人相识,往便犯之为女人所骂,或与女人
相识先有言语,夫主见者夫主所骂。是故说
曰,毁辱骂詈三。地狱四也,入地狱中役使罪
人其事非一,是故说曰,地狱为四也。
「 不福利堕恶,
畏而畏乐寡,
王法重罪加,
制意离他妻。」
不福利堕恶者,所趣恶道,饿鬼畜生地狱道,
受苦无量。畏而畏乐寡者,今出其事。昔阿育
王弟善容,出城游猎入深山中,见诸梵志裸
形暴露以求神仙,劳神苦体望获梵福,服食
树叶,其精进意勇猛者,日服一叶,劣软弱
日服七叶,或有服六五四三二一。食七叶者
服七合水,六者六合,五合三二一亦复如是。
若不得水七过吸风,六者六吸五者五吸,四
三二一亦复如是。其中梵志或卧荆棘刺或卧
灰土,或卧石上或卧于杵。王弟善容问梵志
曰:「汝等在此行道,何患最盛?」梵志报曰:「王子
当知!在此行道更无馀患,唯有群鹿至此两
两合同,我等欲意即时炽盛不能禁制。」王子
闻已寻生恶念:「此等梵志劳形苦体日曝火
炙,命根危崄如有如无,犹尚淫欲不悉除尽;
沙门释种子服食甘美,在好床坐著好衣裳
者,香华自熏,岂得无淫妷意乎?」阿育王闻
弟论议,即怀忧戚:「吾有一弟与福同俱,云何
反更生邪见心?我当方宜除其恶念,备受其
报罪我不少。」即入宫里敕诸伎从,各自庄严
至善容王子所共相娱乐,豫敕大臣:「吾有所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1b 页 T04-0641.png
图,若我敕卿杀善容王子者,卿便谏我:『须待
七日随王杀之。』」时诸侍女即往娱乐未经时
顷,王躬自往语弟王子:「何为将吾伎女妻妾
恣意自娱?」奋赫威怒以轮掷空,召诸大臣即
告之曰:「卿等知不?吾未衰老,亦无外寇强敌
来侵境者,吾亦曾闻古昔诸贤有此谚言:『夫
人有福四海归伏,福尽德薄肘腋叛离。』如
我目察未有斯变,然我弟善容诱吾伎女妻
妾,纵情自恣事露如是,复有我乎?汝等将诣
市杀之。」诸臣谏曰:「唯愿大王!听微臣言。王今
唯有此一弟,又少子息无继嗣者,愿听七日
奉顺王命。」时王默然听臣所谏,王复宽恩敕
语诸臣:「今听王子著吾服饰,天冠威容如吾不
异,内吾宫里作倡伎乐共娱乐之。」复敕一臣:
「自今日始著铠持仗手拔利剑,往语善容王
子曰:『王子知不?期七日终正尔当到,努力开
割五乐自娱,今不自恣,死后用悔无益。』」一日
适过,臣复往语:「馀有六日。」如是次第乃至
一日,臣往白言:「王子当知六日已过,唯明一
日当就于死,努力恣情五乐自娱。」至七日到
王遣使唤:「云何王子?七日之中意志自由快
乐不乎?」弟报王曰:「大王当知!不见不闻。」王
问弟曰:「著吾服饰入吾宫殿,众伎自娱食以
甘美,何以面欺不见不闻?」弟白王曰:「应死之
人,虽未命绝与死无异,岂当有情著于五乐、
游意服饰间耶?」王告弟曰:「咄愚所启汝今一
身忧虑百端,一身断灭不容食息,况沙门释
种子忧念三世?一身死坏复受一身,亿百千
世身身有苦,追忆彼恼心意炽然。或复自忆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1c 页 T04-0641.png
入地狱中受苦无量,虽出为人与他走使,或
生贫家衣食穷乏。念此辛酸故出家为道,求
于无为度世之要,设不精勤当复更历劫数
之难。」是时王子前白王言:「今闻王教乃得开
悟,生老病死实可厌患,愁忧苦恼流转不息,
唯愿大王见听为道,谨慎善修梵行。」王告弟
曰:「宜知是时。」即辞王出家得为沙门,奉师教
诫昼夜不息,次获證得须陀洹果、阿罗汉果,
六通清彻无所挂碍。是故说曰,畏而畏乐寡
也。王法重罪加者,时彼贪淫之人恒行秽浊,
王法所加,所有财产尽没于官,髡笞榜拷毒
痛无量,或闭在牢狱经年不出,加以五系鞭
杖日加,疮痍脓血臭秽难近,蝇虫噆螫避无
处所,卧大小便求死不得,斯由淫妷不净之
行,死入地狱求出甚难。
* 放逸品第五之初
「 本性不自造,
情知不自为,
不虑邪径路,
愚者念力求。」
本性不自造者,所应造者不造,所不应造者
反更造,为人所讥,或随人语不自任己,由此
致乱习放逸行,是故说曰,本性不自造。情知
不自为者,目自见事于己有损,毁败正业牵
致冥室,是故说曰,情知不自为。不虑邪径路
者,不可以思虑而获财产,昼夜忧念身不行
者,所愿不果无所成办,是故说曰,不虑邪径
路也。愚者念力求者,愚者所行少于智虑无
有慧明,不能有所割断无有方便,处俗无俗
义、处道无道义,是故说曰,愚者念力求也。
「 如车行道,
舍平大涂,
从邪径败,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2a 页 T04-0642.png
生折轴忧。」
如车行道者,昔有众人与十贾客相随采宝
归家,时有一人乘车载宝,无价明月杂宝无
数,车重顿踬失伴在后,进不见伴,退畏盗贼,
便随邪径御车涉路,行未经里数车坠深涧
轴折毂败。又在旷野无人之处,椎胸唤呼怨
诉无处,对车啼哭无方自致,不求方计道为
远近,复不修治朽车。尔时世尊以天眼观清
净无瑕秽,见彼失伴之人,在于旷野毂破轴
折对车啼哭。尔时世尊知彼众生应得度脱,
即遣化人诣彼旷野,在虚空中结加趺坐。厄
人仰见人坐空中,即向求愿:「我今在厄难之
中,愿见救拔得至安隐方处。」尔时化人即以
神力,接彼财产及彼人身,忽然便在祇洹门
外。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应受化人今在门外,
汝等导引将诣世尊所。」比丘受教即将入觐,
其人见佛心开意解求为沙门,即得为道,闻
微妙法,解身无我万有皆虚,世间皆苦唯道
是真,此大法中无复热恼,所有财宝尽施三
尊,是我宿福遭遇福田,水火灾异不能伤害,
心倍欢喜善心生焉。尔时世尊渐说妙法,所
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漏为
秽行,无数方便劝进修学,在大众中而说此
偈:
「 「如车行道,
舍平大涂,
从邪径败,
生折轴忧。」」
时彼比丘闻佛说偈,内自思惟:「今日世尊独
为我说法不为馀人。所以然者,如偈所云,尽
为我身所涉勤苦,如来悉知。」倍兴恭敬于佛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2b 页 T04-0642.png
法众,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
含果、阿罗汉果,六通清彻,所愿者果,已离三
有不处生死。时彼众中复有众生,执意不固
欲犯禁戒,习爱欲行违远威仪,不随正真之
道。尔时世尊知彼众生心中所念,欲使大众
忘忧除患,去彼恶心安处无为,重与大众而
说此偈:
「 「离法如是,
从非法增,
愚守至死,
亦有折患。」」
是时,世尊重告大众:「犹彼商人舍平大涂而
就邪径,道路顿踬折轴之忧。今此众中异心
众生亦复如是,欲离正法习增非法,愚人守
死堕入恶趣。云何诸比丘!在如来前而复面
欺?审尔不乎?若当老死对至无所恃怙,号天
啼哭无益神识,泪如江河投于四海,不能制
神不趣恶道。我今出现为诸众生除诸苦恼。
夫人贪欲烧身灭族,今世后世所往不安。汝
等比丘!彼当犯戒于现法中不获度世,恒沙
诸佛所不能疗。」诸比丘闻佛所说,肃然毛竖
心怀战剽内自悔责。佛知其心应得受化,渐
与说法去诸尘劳得法眼净,以次得證须陀
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六通清
彻,不处三有永离八难。尔时大众闻佛所说,
欢喜作礼而去。
「 行亦应正,
非事莫豫,
邪径增垢,
诸漏兴盛,
漏已炽盛,
除邪漏尽。」
行亦应正者,一切众善德本善法者,是谓行
也。众法要藏,昼夜亲近遂至无为。然彼群类
舍正就邪,不应行者便行、应行者而舍离之,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2c 页 T04-0642.png
方更玩习不善之法,已习非法离于善道,与
地狱相近,是故说曰,行亦应正也。非事莫豫
者,非事者,放逸贪淫习于不要之行,是故说
曰,非事莫豫也。邪径增垢者,意习邪业心如
猿猴舍一捉一,心如流河意不真实不住于
善法,如头落发华无从住,是故说曰,邪径增
垢也。诸漏兴盛者,犹如芦苇竹聚,亦如溪
谷河涧水流盈溢,意不专一心恒放荡漏诸
尘劳,是故说曰,诸漏兴盛也。漏已炽盛者,
前漏后漏有何差别?报曰,不修善法意恒漏
失日夜滋甚,不专其念放逸自娱诸漏更兴,
是故说曰,漏已炽盛也。除邪漏尽,永求远离
不与同处,诸佛恒沙过去不住,放逸众生被
系不解,明者观此行已,知为失道之本,复当
思惟求获善法,欲自敬者先当敬法,是故说
曰,除邪漏尽。
「 诸有猗权慧,
常念于身患,
非事亦不为,
应为而不舍,
有念思智慧,
永无有诸漏。」
诸有猗权慧者,诸佛世尊常所说法,适前人
说不唐举事,或隐事而说不显其名,或与刹
利婆罗门长者居士、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
夷,又时显名而说、又时隐名而说。然此一偈
隐显不定,是故如来说法不指事而说,统为
一切故说此偈。或为教授比丘比丘尼、沙弥
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意常勇猛不怀怯弱
不舍本誓,意常劝励不及道者,是故说曰,诸
有猗权慧也。常念于身患者,如佛经所说,诸
有念身者即名不死,诸有念身自致甘露,不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3a 页 T04-0643.png
念身者犯于甘露,思惟身本一一分别者,则
致甘露所愿必果,有念身者广说如契经。尊
者昙摩尸梨亦作是说,夫人一生中,不坏众
想念,彼人得善利,多所饶益处。世无众患由
念身想故,在山有山想、在家有家念,不离身
念者,是谓无上之人,若行若坐不离其念,是
故说曰,常念于身患。非事亦不为者,夫人意
正所向皆达,所非法事亦不随顺,不应亲近
亦不亲近,不应广布者亦不广布,复不向人
演说非法,常念舍离不与同俱,是故说曰,非
事亦不为也。应为不舍者,常顺时节不失
明教,前后中间初不违失,是故说曰,应为而
不舍者也。有念思智慧者,诸有形类专其一
意,思惟智慧以智断结,犹如田家子左手执
草右手刈除,智慧之士亦复如是,执念坚固
心不移易,智能分别慧能割断,识物别真谓
之智,畅演玄鉴是谓慧,是故说曰,有念思智
慧也。永无有诸漏者,智慧所照明,是时诸结
皆悉消灭,已尽已除拔其根本,更无生死,是
故说曰,永无有诸漏也。
「 所谓持法者,
不必多诵习,
若少有所闻,
具足法身行,
是谓持法人,
以法自将养。」
所谓持法者,尔时佛告尊者大迦叶:「汝今迦
叶!当诣大众教诲后学,分别演说深法之义。
所以然者,汝所教诲则我教训,汝演法味则
我演法味。」是时迦叶白世尊言:「如今新学比
丘难可觉悟,今日晨旦有二比丘与共竞诤,一
人论无,是目连弟子;一人善说,是阿难弟子。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3b 页 T04-0643.png
此二人者各执所见共相是非,我等二人当
共捔义,谁有胜负义理多少。」是时,世尊敕一
比丘:「速唤论无比丘目连弟子,善说比丘阿
难弟子,将至如来所。」比丘闻佛教已,即时唤
二比丘,将诣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是
时世尊告二比丘:「卿等云何曾闻如来吐此
言教,在大众中与人捔义诤于胜负。见此不
耶?」比丘对曰:「不也。世尊!」「汝等愚人!何为大法
诤于胜如?」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而说斯颂,所
诵持法者,不必多诵习,若少有所闻,具足法
身行,是谓持法人,以法自将养也。若有利根
众生诵一句义思惟分别,尽诸有漏越次取
證,得其道果永无爱欲能尽诸结,未获求方
便使获,未得果證求方便令得果證,如此之
人乃名多闻也,名曰持法。以法次法證法向
法,一一思惟如法教诫无所违缺,是谓持法,
不必多诵习也,虽少所闻,具足法身。
「 虽多诵习义,
放逸不从正,
如牧数他牛,
不获沙门正。」
虽多诵习义者,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
园,有异比丘从远方来至世尊所,头面礼足
在一面坐。尔时比丘须臾退坐前白佛言:「我
闻多闻比丘,齐几名多闻比丘?如来说多闻
比丘,限齐至几许,名为多闻比丘?」佛告比丘:
「吾前后所说不可称记,一者契经,直文而说
义味深邃。二者诵,比次言语不失本文。三者
记,诸四部众七佛七世族姓出生及大般泥
洹,复十六裸形梵志十四人取般泥洹,二人
不取,弥勒、阿耆是也。四者偈,偈散在诸经,义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3c 页 T04-0643.png
味深广义丰理弘。五者因缘,缘是故说是,不
缘是故不说是。六者出曜,所谓出曜者从无
常至梵志,采众经之要藏,演说布现以训将
来,故名出曜。七者成事,所以言成者,如持律
人记律所犯,故名成事。八者现法,所以言现
者,记现在事,目睹耳闻故名现也。九者生经,
所以言生经者,如孛鹿母前身,所更一生数
生至百千生,故名生经。十名方等,方等者前
略后广,无事不包,故名方等。十一名曰未曾
有法,若尊者阿难以未曾有法叹如来德。十
二者义经,所以言义者,契经义偈义一一通
达无复滞碍。多闻比丘齐此而止。复次比丘!
若族姓子信心笃信,受四句义!讽诵通利法
法成就,次法向法以法證法,一一思惟如法
教诫无所违阙,比丘齐是名曰多闻。虽复多
诵包识众经,不顺其法如其教诫,违法自用
者于法有损,不名多闻。」如来引喻告诸比丘
曰:「昔有一人多牧群牛,舍己群牛数他群牛
以为己用,己所有牛,或遇恶兽或失草野,
日有损耗不自觉知,便为众人所见嗤笑:『世
之愚惑莫甚于卿,认他群牛以为己有。』多闻
比丘亦复如是,自不随顺正法言教,能劝进
他行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床卧之具病瘦医药,
复劝进人奉戒修福,行善得报习罪受殃,此
多闻比丘不随沙门禁律,为诸梵行所见嗤
笑。皆共重集至比丘所,呵止谏曰:『汝为多
闻,古今分明演析幽奥,不能自正安能正人?
犯沙门律违法越教,虽尔,人生一世谁不志?
乱世谁无过?诸天神仙皆闻有愆,唯有智士
放逸品第五之初¶ 第 644a 页 T04-0644.png
百虑千失犹是上行。』」尔时梵行说此偈曰:
「 「虽多诵习义,
放逸不从正,
如牧数他牛,
不获沙门正。」」
尔时多闻比丘素自聪鉴,犹如新衣易染为
色。时多闻比丘改往修来洁心净意,诸漏已
尽得阿罗汉果,六通清彻存亡自由,所愿成
就。
《出曜经》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