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析疑-清-方苞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128-02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析疑卷二十七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经解
 此记中间所述多荀卿语疑出于汉之中叶传荀氏
 之学者为之也三代盛时国不异政家无殊俗诗书
 礼乐布在庠序以为四术降至春秋王道虽微而周
 礼未改孔子赞易作春秋其徒守之陵夷至于战国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128-0214b.png
 百家放纷儒术大绌焉有一国而专立一经以为教
 者哉遭秦灭学至汉景武之间诸老师各抱一经以
 授其徒于是齐鲁燕赵邹梁之学兴承其学者复以
 教于乡邑各自为方不能相通而其人之性质行能
 亦渐摩于经说而别异焉记者既列教之所由分并
 其说之有所失而又念一道德而同风俗非群儒之
 私教所可冀也所以养君德施政教正俗化莫急于
 礼而礼非天子不能行礼之兴然后君德可成而百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128-0214c.png
 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和仁信义得其质宗庙朝廷
 得其秩室家乡里得其情礼之废则君臣父子夫妇
 长幼恩薄道苦序失行恶其乱百出而不可禁禦凡
 此皆荀氏之学所谓原先王本仁义礼正其经纬蹊
 径不道礼宪而求之于诗书不可以得之之本指也
 夫六经火于秦并出于汉而礼之废则自汉始河间
 献王献古邦国礼五十六篇武帝不用而沿袭秦故
 以定宗庙百官之仪其士礼之仅存者亦未布颁以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128-0214d.png
 为民纪自是以来学者循诵易诗书春秋之文而虚
 言其义有得有失一如记所称而礼则湮沉残阙每
 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闾阎士庶丧祭
 宾婚荡然一无所守而竞于淫侈记所云以旧礼为
 无用而去之者意在斯乎学者可习其读而弗察与
  经本无弊解者失其意而愚诬贼乱之弊生此篇
 别其教并著其失故以经解名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128-0215a.png
 春秋属辞必与其事相比故义皆曲当有得于春秋
 之教者亦然
诗之失愚
 诗可以兴但性情之感发或乐之过而溺于所爱哀
 之过而毁以灭性忧惧之过而慑隘以伤生则其失
 也愚
书之失诬
 通达事理者或强不知以为知远慕上古之事或以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128-0215b.png
 后世为可复行是之谓诬
乐之失奢
 玩心于歌舞则凡可以娱情志悦耳目者必备致而
 后慊则渐流于侈肆而不自觉矣
礼之失烦
 记者意主于礼故言礼之失与诸经异盖诸经义失
 则人心或为所蔽陷礼则人之仪则所当服行虽过
 于烦无他害也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128-0215c.png
春秋之失乱
 辞与事比事同而辞异则义必异矣若妄起义例而
 失圣人之本指则大乱经常之道如公羊氏祭仲知
 权不以父命辞王父命之类是也 秦以易为卜筮
 之书而不焚则自秦以前未有国立易教者明矣春
 秋绝笔于获麟又二年而孔子殁即七十子有传之
 其徒者孔子不及见也况与诗书礼乐并立为教而
 一国之人性质皆为之移易哉为此记者乃西汉武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128-0215d.png
 宣以后之老儒明矣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
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
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
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

 荀子曰学至乎礼止矣礼者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128-0216a.png
 也是谓道德之极此记上言诸经之失惟礼无大疵
 以下则极言礼为道德之极群类之纲纪也天子当
 立人极与天地参必德配天地利兼万物明并日月
 然后可而非礼无由致此也居处言动一式于礼然
 后身可正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
 以正万事诗所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隆礼由礼之
 谓耳 德配天地利兼万物圣人之仁也与日月并
 明明照四海圣人之智也然非以礼检身无一不式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128-0216b.png
 于度亦不足以为表仪而正四国即身能秉礼而所
 以治百官制万事者毫末不在于礼亦不能尽得其
 宜得其序此与论语所云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
 之而动之不以礼犹未为善义可相发
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
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
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信义和仁之本在知仁而其实用在礼最上者如圣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128-0216c.png
 人之德配天地明并日月动容周旋中礼以为民极
 其次必知信义和仁非礼无以达之而谨礼以为正
 国之器是犹执权衡而不可欺以轻重陈绳墨规矩
 而不可欺以曲直方圆也最下者则以旧礼为无所
 用而去之则乱人纪败国维如大防之隳坐视奔流
 之溃败决裂而不可振救矣 康成郑氏曰义信和
 仁皆存乎礼是也号令有礼然后顺于民心政教有
 礼然后上下相亲而各得所欲兵刑有礼然后天地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128-0216d.png
 之害可除 荀子书多并举王霸故记者因之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
矩之于方圜也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
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君子审礼不可
诬以奸诈
 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
 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又曰绳墨诚陈则不可
 欺以曲直衡诚县则不可欺以轻重规矩诚设则不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128-0217a.png
 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则不可欺以诈伪
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
方之民敬让之道也
 方犹所也万事百物准以天理皆有一定之方所即
 物之则心之矩也不知有礼则其心之所向身之所
 处倾侧反覆而无方所之可求矣 荀子曰隆礼虽
 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辨散儒也又曰不法礼不
 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 敬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128-0217b.png
 让之道也上应有阙文
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春秋之末列国君臣皆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战
 国益甚及秦遂尽废先王之礼故大败天下之民俗
 未有如秦而君臣身受乱亡之祸亦未有如秦者盖
 礼既亡则纵横权变奸诈百出而不可穷而一时君
 臣皆不知有礼故无从而辨之也
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128-0217c.png
 废非谓六礼之不备也将嫁教于公宫宗室既昏三
 月而后庙见妇之去留一听于舅姑而子之宜与否
 不得以自专夫是以家节正而子妇皆安以和也废
 礼而任情则妇或无道以苦其夫夫或无道以苦其
 妇而入于淫辟者必多矣
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
 子之不忘兄弟族姻以父母之恩不可倍也臣之不
 忘嗣君民社以先君之恩不可倍也观春秋所书列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128-0217d.png
 国臣子之薄于君父者众矣前此胡未之闻也以先
 王之礼教尚未尽废也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缪以千里此之谓也
 礼与法皆所以禁民为非然使任法而不由礼则风
 教之所积民气之所感差若豪釐缪以千里矣故君
 子必慎其始
 
 礼记析疑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