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宗-宋-真德秀文章正宗 提要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1a 页 WYG1355-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

  文章正宗       总集类

  提要

  (臣)等谨案文章正宗二十卷续集二十卷宋
真德秀编德秀有四书集编已著录是集分
辞命议论叙事诗歌四类左传国语以下至
于唐末之作(按总集之选录左传国语自是编始遂为后来坊刻古文之例)
其持论甚严大意主于论理而不论文刘克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1b 页 WYG1355-0001b.png
庄集有赠郑宁文诗曰昔侍西山讲读时颇
于函丈得精微书如逐客犹遭黜辞取横汾
亦恐非筝笛焉能谐雅乐绮罗原未识深衣
嗟予老矣君方少好向师门溯指归其宗旨
具于是矣然克庄后村诗话又曰文章正宗
初萌芽以诗歌一门属予编类且约以世教
民彝为主如仙释闺情宫苑之类皆勿取余
取汉武帝秋风词西山曰文中子亦以此词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2a 页 WYG1355-0002a.png
为悔心之萌岂其然乎意不欲收其严如此
然所谓怀佳人兮不能忘盖指公卿扈从者
似非为后宫而设凡余所取而西山去之者
大半又增入陶诗甚多如三谢之类多不收
详其词意又若有所不满于德秀者盖道学
之儒与文章之士各明一义固不可得而强
同也顾炎武日知录亦曰真希元文章正宗
所选诗一扫千古之陋归之正旨然病其以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2b 页 WYG1355-0002b.png
理为宗不得诗人之趣且如古诗十九首虽
非一人之作而汉代之风略具乎此今以希
元之所删者读之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何异唐风山有枢之篇良人惟古欢枉驾惠
前绥盖亦邶风雄雉于飞之义牵牛织女意
仿大东兔丝女萝情同车辖十九作中无甚
优劣必以坊淫正俗之旨严为绳削虽矫昭
明之枉恐失国风之义六代浮华固当刋落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3a 页 WYG1355-0002c.png
必使徐庾不得为人陈隋不得为代毋乃太
甚岂非执理之过乎所论至为平允深中其
失故德秀虽号名儒其说亦卓然成理而四
五百年以来自讲学家以外未有尊而用之
者岂非不近人情之事终不能强行于天下
欤然专执其法以论文固矫枉以过正兼存
其理以救浮华冶荡之弊则亦未尝无裨藏
弆之家至今著录厥亦有由矣续集二十卷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3b 页 WYG1355-0002d.png
皆北宋之文阙诗歌辞命二门仅有叙事议
论而末一卷议论之文又有录无书盖未成
之本旧附前集以行今亦仍并录焉乾隆四
十二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4a 页 WYG1355-00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

  文章正宗目录     总集类

  卷一

  辞命一

  辞命二

  卷二

  辞命三

  卷三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4b 页 WYG1355-0003b.png
  辞命四

  卷四

  议论一

  议论二

  卷五

  议论三

  议论四

  卷六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5a 页 WYG1355-0003c.png
  议论五

  卷七

  议论六之一

  卷八

  议论六之二

  卷九

  议论六之三

  卷十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5b 页 WYG1355-0003d.png
  议论六之四

  卷十一

  议论七

  卷十二

  议论八

  卷十三

  议论九

  卷十四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6a 页 WYG1355-0004a.png
  议论十

  卷十五

  议论十一

  卷十六

  叙事一

  卷十七

  叙事二

  卷十八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6b 页 WYG1355-0004b.png
  叙事三

  卷十九

  叙事四

  卷二十

  叙事五

  卷二十一上

  叙事六

  卷二十一下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7a 页 WYG1355-0004c.png
  叙事七

  卷二十二上

  诗歌

  卷二十二下

  诗上

  卷二十三

  诗中

  卷二十四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7b 页 WYG1355-0004d.png
  诗下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8a 页 WYG1355-0005a.png
  文章正宗纲目

  正宗云者以后世文辞之多变欲学者识其源流之
正也自昔集录文章者众矣若杜预挚虞诸家往往
堙没弗传今行于世者惟梁昭明文选姚铉文粹而
已繇今视之二书所录果皆得源流之正乎夫士之
于学所以穷理而致用也文虽学之一事要亦不外
乎此故今所辑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其体本乎古
其指近乎经者然后取焉否则辞虽工亦不录其目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8b 页 WYG1355-0005b.png
凡四曰辞命曰议论曰叙事曰诗赋今凡二十馀卷
云绍定执除之岁正月甲申学易斋书

  辞命

  按周官太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曰辞(郑氏曰辞
谓辞令)曰命(谓裨谌草创之命)曰诰(谓康诰盘庚之属)曰会(谓胥命于蒲之命)
曰祷(谓如卫太子战祷)曰诔(谓如哀公诔孔子之诔)内史凡命诸侯及
孤卿大夫则策命之(策谓以简策书王命)御史掌赞书(若今尚书作诏
文)质诸先儒注释之说则辞命以下皆王言也太祝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9a 页 WYG1355-0005c.png
以下掌为之辞则所谓代言者也以书考之其可见
者有三一曰诰以之播告四方汤诰盘庚大诰多士
多方康王之诰是也二曰誓以之行师誓众甘誓泰
誓牧誓费誓泰誓是也三曰命以之封国命官微子
蔡仲君陈毕命君牙囧命吕刑文侯之命是也他皆
无传焉意者王言之重惟此三者故圣人录之以示
训乎汉世有制有诏有册有玺书其名虽殊要皆王
言也文章之施于朝廷布之天下者莫此为重故今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9b 页 WYG1355-0005d.png
以为编之首书之诸篇圣人笔之为经不当与后世
文辞同录独取春秋内外传所载周天子谕告诸侯
之辞列国往来应对之辞下至两汉诏册而止盖魏
晋以降文辞猥下无复深纯温厚之指至偶俪之作
兴而去古益远矣学者欲知王言之体当以书之诰
誓命为祖而参之以此编则所谓正宗者庶乎其可
识矣

  议论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10a 页 WYG1355-0006a.png
  按议论之文初无定体都俞吁咈发于君臣会聚之
间语言问答见于师友切瑳之际与凡秉笔而书缔
思而作者皆是也大抵以六经语孟为祖而书之大
禹皋陶益稷仲虺之诰伊训太甲咸有一德说命高
宗肜日旅獒召诰无逸立政则正告君之体学者所
当取法然圣贤大训不当与后之作者同录今独取
春秋内外传所载谏争论说之辞先汉以后诸臣所
上书疏封事之属以为议论之首他所篹述或发明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10b 页 WYG1355-0006b.png
义理或敷析治道或褒贬人物以次而列焉书记往
来虽不关大体而其文卓然为世脍炙者亦缀其末
学者之议论一以圣贤为准的则反正之评诡道之
辩不得而惑其文辞之法度又必本之此编则华实
相副彬彬乎可观矣

  叙事

  按叙事起于古史官其体有二有纪一代之始终者
书之尧典舜典与春秋之经是也后世本纪似之有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11a 页 WYG1355-0006c.png
纪一事之始终者禹贡武成金縢顾命是也后世志
记之属似之又有纪一人之始终者则先秦盖未之
有而昉于汉司马氏后之碑志事状之属似之今于
书之诸篇与史之纪传皆不复录独取左氏史汉叙
事之尤可喜者与后世记序传志之典则简严者以
为作文之式若夫有志于史笔者自当深求春秋大
义而参之以迁固诸书非此所能该也

  诗赋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11b 页 WYG1355-0006d.png
  按古者有诗自虞赓歌夏五子之歌始而备于孔子
所定三百五篇若楚辞则又诗之变而赋之祖也朱
文公尝言古今之诗凡有三变盖自书传所记虞夏
以来下及汉魏自为一等自晋宋间颜谢以后下及
唐初自为一等自沈宋以后定著律诗下及今日又
为一等然自唐初以前其为诗者固有高下而法犹
未变至律诗出而后诗之古法始皆大变矣故尝欲
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古诗以尽乎郭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12a 页 WYG1355-0007a.png
景纯陶渊明之作自为一编而附于三百篇楚词之
后以为诗之根本准则又于其下二等之中择其近
于古者各为一编以为之羽翼舆卫其不合者则悉
去之不使其接于胸次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
语言意思则其为诗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矣今惟
虞夏二歌与三百五篇不录外自馀皆以文公之言
为准而拔其尤者列之此编律诗虽工亦不得与若
箴铭颂赞郊庙乐歌琴操皆诗之属间亦采摘一二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12b 页 WYG1355-0007b.png
以附其间至于辞赋则有文公集注楚词后语今亦
不录或曰此编以明义理为主后世之诗其有之乎
曰三百五篇之诗其正言义理者盖无几而讽咏之
间悠然得其性情之正即所谓义理也后世之作虽
未可同日而语然其间兴寄高远读之使人忘宠辱
去系吝翛然有自得之趣而于君亲臣子大义亦时
有发焉其为性情心术之助反有过于他文者盖不
必颛言性命而后为关于义理也读者以是求之斯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13a 页 WYG1355-0007c.png
得之矣







文章正宗 提要 第 13b 页 WYG1355-0007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