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鱼堂文集-清-陆陇其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a 页 WYG1325-020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三鱼堂外集卷二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表 策
   拟
上临雍释奠礼成
驾幸彝伦堂
命祭酒司业坐讲周易乾卦尚书尧典仍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b 页 WYG1325-0205d.png
敕谕师儒勤修学业群臣谢表(会/墨)
 伏以圣帝右文四海烂星云之色盛王崇学百代开礼
 乐之光阐精义于羲文爰绍千年之遗绪绎微言于谟
 典一空近代之肤词辉溢成均祥生寰宇臣等诚惶诚
 恐稽首顿首上言窃惟帝王图治必以尊儒重道为先
 国家化民尤以劝学崇儒为务故米廪瞽宗之制创自
 虞夏以前而陈书访范之仪屡见殷周之世使庠序不
 设虽勋华难以登庸而坟典不亲即汤武无以成理自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a 页 WYG1325-0206a.png
 嬴灰起而法律为师至汉蕞兴而诗书安事所急在兵
 刑钱榖而学较止为美观所感在土木神仙而师儒目
 为迂阔既钜典之罕重遂大义之渐湮施孟梁丘分镳
 羲画之内夏侯张霸竞争孔壁之中马郑为注疏之宗
 仅传章句于末学濂洛定性命之准徒标奥义于诸儒
 虽太牢之祀曾举于西京然非有崇文法古之思则牲
 帛止成故事即白虎之辨盛传于东汉然非有尊闻行
 知之实则讨论亦属繁文唐宋皆设讲筵孰可绍百王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b 页 WYG1325-0206b.png
 之心法元明俱敦学制畴为接四代之遗规未有肇举
 隆仪修文因以修实聿兴大典师古因以励今如今日
 者也兹盖伏遇
皇帝陛下敦敏性成徇齐天纵神圣文武之德远迈乎
 昔王宽仁恭俭之猷默符于往帝声教遍流沙之地咸
 推有道圣人车书通蟠木之乡人诵太平天子顾念太
 学为风俗之本不临以九重之赫濯惧其亵而不尊先
 师乃道德之宗不加以一人之尊严惧其习而忘重遂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a 页 WYG1325-0206c.png
 举临雍之典因行释奠之仪凤辇朝驰瑞气偕牺尊并
 集鸡人晓唱祥光共爟火同辉犹谓奉玉帛而告虔孰
 若遗编之亲炙对俎豆而生敬何如大训之聿宣爰命
 祭酒司业诸臣敬陈周易尚书之要道阴阳者莫若易
 毋徒贵象数之杂陈述政事者无如书勿徒为谶纬之
 兼进惟乾画居六十四卦之首元亨利贞无一义之不
 关主德尧典为五十八篇之祖钦明文思无一字之罔
 裨君心执简而前晓然于吉凶悔吝之故正色以讲昭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b 页 WYG1325-0206d.png
 然于治乱得失之原群情方踊跃而呼曰稽古之学莫
 盛于斯
圣主犹焦劳之念曰日新之功岂容有閒
予一人深宫考道固当凛良玉未琢之忧尔师儒学舍潜
 修何可贻宝鉴失磨之诮其务勤修夫学业用以共佐
 夫升平臣等德愧颜曾才惭游夏诵伊川涵养薰陶之
 句敢吝敷陈读紫阳正心诚意之言恒怀向往幸遇盛
 时不草相如封禅欣逢治世得歌班固辟雍伏愿法自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4a 页 WYG1325-0207a.png
 强之义成恊和之休以上圣为必可几功勿閒于寒暑
 以至治为必可及念勿渝于始终聚天下之精神于礼
 经乐纬之中而无取乎雕龙吐凤致一代之教化于仁
 渐义摩之内而弗尚乎月露风云将见遍戴日戴斗之
 区而灵辉普耀抚卜年卜世之历而神器常安矣臣等
 无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4b 页 WYG1325-0207b.png
   治法(乡/墨)
 古之圣王所以能涤烦袪弊而跻一世于仁寿者必有
 画一之规以齐天下之耳目必有宽大之意以系天下
 之人心惟其宽大之意足以系天下之人心然后其画
 一之规足以齐天下之耳目从古立法未有不顺乎人
 情本乎忠厚而能俾民寡过垂之永久者也苟立法者
 徒求画一之规而不本乎宽大之意其始也不度天下之
 情而为一切之法以整齐之其继也法不足以绳天下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5a 页 WYG1325-0207c.png
  而天下反借法以生弊于是上之人不能不变法以维
  其后是故法溢纷而治益杂然则欲定一代之治法者
  与其屡变于法之后不若详审于法之先与其转恃乎
  法而法反未必行不若不尽恃乎法而法自无不行周
  汉唐所以称盛于前而良法美意非后世所及者由此
  道焉耳今
 皇上恭已励精承
祖宗之业而光大之思所以立法而跻一世于仁寿者生以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5b 页 WYG1325-0207d.png
 为其道无他亦惟以宽大之意定画一之规而已所谓
 宽大之意者非有宽而无猛之谓也非有缓而无急之
 谓也未尝无文告而文告之所及必行乎人情之所乐
 而无行乎人情之所苦未尝无禁令而禁令之所加必
 为人情所易行而无为人情所难行未尝无刑威而刑
 威之所至必使天下群以为当然而不使天下以为可
 不然故有时宽以行之而不失为宽大有时猛以行之
 而亦不失为宽大有时缓以行之而不失为宽大有时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6a 页 WYG1325-0208a.png
 急以行之而亦不失为宽大夫我之所行既有以顺天
 下之情则天下之人自无不从于我天下之人既无不
 从于我则我不必更有以防天下之人如是则可行之
 一二人者亦可行之千万人可行之一时者亦可行之
 万世不必有更张之迹而自成画一之规以之涤烦而
 烦无不涤以之袪弊而弊无不袪以之教化天下而一
 世跻于仁以之休养天下而一世跻于寿
皇上所以觐光扬烈与民休息而成一代之治法为继体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6b 页 WYG1325-0208b.png
 守成之极者其道诚无踰此矣虽然欲行宽大之法又
 必本于
皇上宽大之心心存于爱养斯民而法之宽猛自得其宜
 心存于永绥斯民而法之缓急自得其当以一心之宽
 大者为体以立法之宽大者为用将见法即成康之法
 治即成康之治而刑措之风再见今日矣何汉之文景
 唐之贞观足云哉
   理气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7a 页 WYG1325-0208c.png
天下一气而已天下之气一理而已气不能离理而理
亦不能离气天得之而为天者人得之而为心古今圣
贤之所发明者不越此理气不越此理气之在天地与
理气之在人心者已耳但其言有就理气之浑沦言之
者有就理气之散殊言之者有就天地而言其浑沦散
殊者有就人心而言其浑沦散殊者此源流分合所以
若不相一而实无不一也愚生虽不敢自负于尽人达
天之学然源流分合之际亦尝窃闻之矣请因执事之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7b 页 WYG1325-0208d.png
问而条晰之执事所引易之继善正蒙之太虚程子所
谓形体主宰性情邵子所谓道为太极此就天地而言
其理气者也其于穆不已而循之不见其端者天地之
理气之浑沦其万物各得而著之莫穷其际者天地之
理气之散殊虽其名递变而其所指未尝变易之言固
无异于程子之言程子之言又无异于邵子之言也执
事所引子思之言未发孔孟之言心张子所谓合虚与
气合性与知觉邵子所谓心为太极此就人心而言其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8a 页 WYG1325-0209a.png
理气者也其无思无为而卷之退藏于密者人心之理
气之浑沦其随感随应而放之则弥六合者人心之理
气之散殊虽其言互殊而其所指未尝殊子思之言固
即孔孟之言而张于邵子之言又即子思之言也是故
以其在天在人者言之则在天者为源在人者为流以
在天在人之浑沦散殊者言之则天与人又各自有源
流言天言人虽分而天之所以为天人之所以为人未
尝不合也言浑沦言散殊虽分而浑沦者即在散殊之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8b 页 WYG1325-0209b.png
中散殊者不出浑沦之外又未尝不合也天人之原性
命之蕴可一言贯之矣然而学者所贵乎根极性命者
非徒欲闻性命之说也贵实得乎性命之理则执事所
谓存心以尽性达天者其功又可得而详之盖心之或
出或入而不存者其病非一端故圣贤所以制其出入
使之有存而无不存者其功亦非一事心之不存者以
其伪而不诚故周子予之以诚心之不存者以其肆而
不敬故程子予之以敬心之不存者以其私而不公昧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9a 页 WYG1325-0209c.png
而不明故张子本之于无沗匪懈朱子本之以格物致
知凡此者皆所以存其心而不可或阙皆所存其心以
达天尽性而不可偏用者也学者诚有得于此而操持
不倦以古人各指其一端言之者合而致之我心则于
尽人达天之学亦庶几矣至于鼓舞引掖使天下人人
以濂洛关闽为已任而性命之理昭彻宇内则在
朝廷之敦崇正学以为天下先乎
  刑礼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9b 页 WYG1325-0209d.png
帝王所以化导天下而使之各得其性者惟中所以范
围天下而使之不戾于中者惟礼所以整齐天下而使
之不违于礼者惟刑故礼也者所以纳民于中者也刑
也者所以纳民于礼者也礼者天下之大范刑者天下
之大防可相有而不可或无也但礼禁未然之前刑禁
已然之后禁于已然者人皆见其效而以为不可废禁
于未然者人或不见其效而以为有可缓于是礼轻而
刑重自礼轻而刑重而为治者徒思所以整齐乎天下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0a 页 WYG1325-0210a.png
而不知所以范围于天下徒思以整齐天下者禁民于
已然而不知以范围天下者禁民于未然欲民之恊于
中也难矣然则求帝王之治者无他亦惟灼然于刑礼
之辨而不淆于异论而已今
国家制作尽善秩然有等而又勒成律例为一代之令
其于刑礼之用亦既兼施而罔偏已愚生复何所指陈
其閒但恐
朝廷虽知刑礼之相辅而天下之为异论者不能不以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0b 页 WYG1325-0210b.png
礼后刑
朝廷虽知刑礼之同原而天下之为异论者不能不以
刑绌礼异论出而取舍淆取舍淆而治术偏矣则所谓
刑不可一日弛礼必百年后兴者请得为执事析之夫
礼者不可斯须去者也君臣之閒斯须而无礼则凌悖
之端生父子之閒斯须而无礼则孝慈之恩薄故礼之
渐渍于肌肤者固必待于百年而礼之范围于日用者
则不可或缺于一日今以一日不可缺之礼而误以为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1a 页 WYG1325-0210c.png
百年待兴之礼礼果若是其可缓乎生愿
国家断然以刑礼为相辅而勿误听于百年后兴之说
则民之恊于中者庶有日矣抑所谓三代文质异赏罚
先后不同者又请得为执事析之夫三代之各异者文
质三代之不异者礼也三代之先后不同者赏罚三代
之无不同者礼也故礼行于尚文之世而服物可以生
恭敬礼行于尚质之世而俭素可以养诚悫礼行于先
赏后罚之代而匪颁之节无非以别尊卑礼行于先罚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1b 页 WYG1325-0210d.png
后赏之朝而郊遂之移亦可以教祗德今以其文质赏
罚之殊而谓其礼之殊礼果如是殊乎生愿
国家断然以刑礼为同原而无误听于三代文质赏罚
之说则民之恊于中也又有日矣此则所谓审取舍之
术而化导天下之至要也若夫刑之或当轻而或当重
礼之或当损而或当益刑礼之或当互有轻重互有损
益是在
庙堂之上斟酌于古今之势风会之变而出之以不忍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2a 页 WYG1325-0211a.png
行之以恭敬以求合于天秩天讨而已
  明史
为一代之史者必先明致治之大原而后备观其行事
之是非不观其行事之是非则一代盛衰兴替之故不
彰而无以垂鉴于后不明其致治之大原则一代创业
守成之模不具而无以为法于今故观两汉之史者必
先观高光之所以创业文景之所以守成而后武宣以
下桓灵以上之是非可得而备论也观唐宋之史者必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2b 页 WYG1325-0211b.png
先观贞观建隆之所以创业开元庆历之所以守成而
后永徽以后熙丰以还之是非可得而备陈也盖一时
行事虽其盛衰兴替所系而至于一代所以凝承天命
永绵历服者则尤视乎创业守成之际有以维持而培
植之故帝王考监前代以为法戒虽一事之微而不敢
忽而所尤重者创业守成之原也今
国家纂修明史以备千古法戒生请先举夫洪永之所以
贻谋宣孝之所以绍前烈而后备论其一代之是非焉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3a 页 WYG1325-0211c.png
夫洪永之所以贻谋者不在法令之严密而在乎政体
之宽大不在国势之富强而在乎教化之肫笃宣孝之
所以绍烈者不在乎纷更祖宗之制而在乎谨守祖宗
之旧不在有以振摄天下之人心而在有以维持天下
之风俗是故轻徭薄赋而国愈富恤狱缓刑而民愈服
安常守故而纲纪愈肃天下相渐以忠厚廉耻之风而
相洽于深仁厚泽之内此固当为法于千古而上继三
代之治者也至于金川之事无异建成元吉之事君子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3b 页 WYG1325-0211d.png
不以贞观之治而轻恕于太宗则亦不能以永乐
之治而曲讳于成祖虽瑕瑜不掩可也曹石之事无异
五王之事然五王以行权而再造夫唐室曹石以行权
而启衅于明时虽谓之无功有过可也以兴献为异于
濮园可也而入庙称宗则已过以国本而阻其并封可
也而语侵宫禁则已诬三案之兴主之者未必皆小人
而不觉其为小人所附会东林之起主之者宝皆为君
子而其始也不免以君子而过激其继也不免以非君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4a 页 WYG1325-0212a.png
 子而妄入此亦纪纲之坏风俗之衰势激使然而非尽
 诸臣一时一日之咎也夫纪纲与议论相为盛衰者也
 纪纲盛则议论衰议论盛则纪纲衰其始以议论而绌
 纪纲其继且以纪纲之屈而无所庸其议论得失之故
 亦可鉴矣若夫二正之宜亡而不亡者辅理之得人也
 神熹之宜覆而不覆者祖宗之德泽尚未绝也末季之正
 气衰靡者追其本则由于靖难而考其弊亦由于正学
 日衰人心日漓洙泗濂洛之说不信于天下而浮文以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4b 页 WYG1325-0212b.png
 誇于世者多也生之所论一代之是非者如此至于致
 治之大原可以上佐
宸聪下济苍生为今日所当效法者则于洪永宣孝之贻
 谋绍烈加之意可也
   绥辑
 国家安初附之人与安久附之人异安初附之人而其
 众止于千百与安初附之人而其众至于亿万又异何
 则久附之人止在有以奠其居而初附之人则在有以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5a 页 WYG1325-0212c.png
 谋其生初附之人而止于千百可聚可散而安之也易
 初附之人而至于亿万散之有不易散之势聚之有不
 可聚之忧而其安之也难夫所附之人既众则安之之
 法不当执一术惟善用其安之术而不致以我之安之
 者反生彼之不安亦不至以彼之安者使其土著之
 不安斯则绥辑之要也今
皇上声教诞敷而吴越闽广之向化者数十万执事兢兢
 焉思所以绥辑之术生谓绥辑之者无他亦惟度其人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5b 页 WYG1325-0212d.png
 量其地审其势而无务为一切之法而已则聚而为兵
 之说可用也但聚之则当度其人之精锐与老弱而以
 其精锐资干城之用勿以其老弱滋冗兵之累且减绿
 旗之冗耗者补以投诚之精锐者有增兵之利而无益
 饷之累斯两得之道矣抑散而为农之说可用也但散
 之则当量其地之边与腹而处之腹地之闲旷如荆襄
 川陜之城勿处之沿海之边地如闽广两淅之境使之
 知耕屯之可乐勿复知有风帆之故习斯永安之术矣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6a 页 WYG1325-0213a.png
抑令归原籍之议可用也但归其有可归者勿归其无可
归者使生于闽者归闽然有生闽而闽无可归者勿强
之使闽生于粤者归粤然有生粤而粤无可归者勿强
之使粤斯善全之策矣夫如是则可兵而兵可农而农
可聚而聚可散而散在彼之求安者不一其情在我之
安之者亦不一其术在我既无强而安之之扰在彼自
无不安其所之念上则不以冗食者病国下复不以搔
扰者病民生故曰度其人量其地审其势而无务为一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6b 页 WYG1325-0213b.png
切之法也不然而区区焉挟一术以处之使之为兵则
愿为兵者安矣而不愿为兵者不且以行伍为困乎使
之为农则乐于为农者安矣而不乐于为农者不且以
耒耜为苦乎使之归籍则有可归者归矣而无可归者
不且以桑梓为累乎以云强置则可矣岂所语于柔远
之硕画也哉
  保泰(会/墨)
自古明良相与未有不各尽其心而能成泰交之盛者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7a 页 WYG1325-0213c.png
 也故在上者必有鼓舞之实而不徒恃乎下之精白在
 下者必有精白之心而不徒恃乎上之鼓舞夫诚尽乎
 鼓舞之实则虽中人且知自励矣况其本能精白者乎
 诚尽乎精白之心则虽中主且必感动矣况其本能鼓
 舞者乎使上之人不知有鼓舞之实而徒欲以精白望
 之下下之人不知有精白之心而徒欲以鼓舞望之上
 其始也上与下有相诿之念其既也上与下有相伺之
 心而欲以保泰也难矣故唐虞三代之盛也吾不徒曰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7b 页 WYG1325-0213d.png
 唐虞三代之君为之亦不徒曰唐虞三代之臣为之汉
 唐宋之盛也吾不徒曰汉唐宋之君为之亦不徒曰汉
 唐宋之臣为之盖其君臣能各尽其心焉耳今我
皇上孜孜图治日与诸臣讲求治理可谓有鼓舞之实矣
 在廷诸臣启沃献替定大议决大疑可谓有精白之心
 矣然生以为鼓舞之道无穷精白之心亦无尽则所以
 保泰而成一德一心之治者诚不可不求其道也夫上
 之御下其道不一而莫贵乎诚下之事上其道不一而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8a 页 WYG1325-0214a.png
 亦莫贵乎诚向者治化初基积习难尽上不能无综核
 之心下不能无顾忌之念故内外臣工推诿之意尝多
 而担荷之力尝少身家之虑尝重而忠爱之情尝浅今
皇上坦然一出于宽大在廷莫不感激思奋矣生以为保
 泰之道无他亦惟
皇上即此宽大之心而广之与天下相绳于名法之中不
 若与天下相渐于礼义之内也与天下相习于猜疑刻
 急之风不若与天下相安于坦易含弘之化也虽宽严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8b 页 WYG1325-0214b.png
 繁简随事不同而要无一日不以忠厚长者之道待其
 下则上之待下诚矣抑惟诸臣即此感激之意而纯之
 以尧舜吾君自矢而勿徒避乎文法以匹夫不获为耻
 而勿徒思保其禄位虽将顺匡弼随事不同而要无一
 日不以靖共匪懈之志事其上则下之事上诚矣下之
 事上诚而上不感其精白者未之有也上之待下诚而
 下不感其鼓舞者未之有也上之鼓舞足以感乎下下
 之精白足以感乎上是即古都俞吁咈拜稽飏言之盛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9a 页 WYG1325-0214c.png
也是即古之陈治安而进十思十渐三劄五规之风也
而犹患堂陛之或隔交孚之无具欤故曰泰交之道在
各尽其心而已矣
  察吏
今之言安民者无不知其本在察吏矣顾不得察吏之
人则吏不可得而察也不善乎察吏之法则察吏之人
亦不得尽其察吏之能也察吏之人则督抚是矣察吏
之法则考成之条是矣以察吏责督抚而督抚所守者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19b 页 WYG1325-0214d.png
考成之法也考成之法严则督抚不得不严矣考成之
法宽则督抚不得不宽矣考成之法宽而宽之
中有严则督抚亦可严以济宽矣考成之法严而严之
中有宽则督抚亦可宽以济严矣故督抚不得其人固
足以病考成而考成之法未极其善亦足以困督抚而
使不得展其能然则今日为察吏计督抚固不可不择
而考成之法亦不可不稍为变通也欲择督抚则在严
之廷推之时而勿徒拘其资格澄之甄别之时而勿徒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0a 页 WYG1325-0215a.png
循其故事使为督抚者皆公正而不私则贪墨可以尽
纠贤能可以尽举预征杂派可以尽禁察吏之实在是
矣然督抚能察吏而不能违考成之法以察吏考成之
法向惟重乎钱榖盗案今则兼重乎兴廉夫使天下皆
廉吏则自能抚字以厚民生而钱粮可以无缺敷教以
善民俗而盗案可以永清故兴奖廉吏即所以为钱粮
盗案计法诚善也然廉吏虽有益于钱粮盗案而不能
必其目前无丝毫之欠与夫一夫之未获督抚虽心知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0b 页 WYG1325-0215b.png
其贤而有违乎考成之条则不惟不敢举而参罚且随
之天下见廉者之不尽举而不免乎参罚则不知廉之
足重是以举廉之令虽下而吏不加劝窃以为考成之
法当权其轻重以为宽严于至严之中不妨稍有所宽
使廉吏有以自见而为督抚者亦可以伸其举廉之意
今夫钱粮盗案固不可不重然其丝毫之欠与夫一夫
之未获不足为钱粮盗案病而其人卓然有守可以风
励天下则宜令督抚破格奖荐不为文法所拘天下见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1a 页 WYG1325-0215c.png
 吏之廉虽有小疵犹为上之所拔则自踊跃于廉相与
 勉为贤能而耻为贪墨民风日淳民生日厚钱粮自清
 盗案自靖既无榖贱伤农之患亦无纵盗讳盗之弊其
 与夫拘牵文法使廉吏困阨而上下交病者果孰得而
 孰失也诚欲实兴吏治以仰副
皇上奖廉之至意道无踰此矣
   治法
 治天下不可无画一之法以垂之久远也然欲垂之极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1b 页 WYG1325-0215d.png
 其远必先讲之极其精讲之之道亦折衷于人心之所
 安而已盖天下之大百世之远其事变纷纭不可以预
 度而人心之所安者则一也得其心之所安故定之
 朝廷而天下莫敢易定之一日而百世莫敢易非天下
 后世不能易其法也不能易其心之所安者已耳周礼
 一书为古今治平之准而汉唐之法或大纲正而万目
 未尽举或万目举而大纲未尽正是岂汉唐之法独逊
 乎周哉周之所定合乎人心之所安而汉唐之所定未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2a 页 WYG1325-0216a.png
 合乎人心之所安也我
 国家本以淳简致治而迩来条例日增上未知所守下
 未知所从一法不效辄更一法法之变未有已也则仿
 会典旧例勒为全书以昭一代之制诚今日急务矣然
 生以为非折衷于人心之所安则今之所谓画一者未
 必非即异日变更之端而求其简要者适滋其繁丛也
 夫欲折衷于人心之所安则其心必至公公则能尽合
 好恶之正而不徇乎已私其心必至虚虚则能博访利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2b 页 WYG1325-0216b.png
 病之源而不执乎成见其心必至慎慎则能曲当乎事
 理而不忽其细微是惟
皇上以至公至虚至仁至慎之心总持于上而大小群工
 各靖其心以佐议于下然后合古今之制而参之酌新
 旧之例而定之视前代法之善者何在则从而法其善
 其弊者何在则从而革其弊旧例可从则不妨舍新而
 从旧新例苟善则不妨置旧而从新宽严必得其中也
 缓急必揆其当也详略必审其宜也见其利也而兴之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3a 页 WYG1325-0216c.png
 而兴利者或即为害之所伏则无徒徇乎目前之利见
 其弊也而去之而去弊者或又为弊之所生则无徒徇
 乎去弊之名如是则其所因者皆人心所欲因者也所
 革者皆人心所欲革者也行之一时而一时安焉行之
 万世而万世安焉虽与周官相表里可矣又何患条例
 之日增而参差窒碍也哉虽然治天下者法也行法者
 人也法可以预立而人不可以预定故一明之会典也
 洪永以之而治启祯以之而衰非法之有异行法之人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3b 页 WYG1325-0216d.png
 有异耳夫欲法可世守则在乎酌古准今欲人之能世
 守其法则在乎广教化重诗书是又惟
皇上与群工明道敦伦以兴起百世则法立而子孙世世
 守之不替矣
   养士
 士之气系乎上之所养也上之养士又贵因乎其气盖
 士之气不能有正而无偏有纯而无杂惟上之人因其
 气之所在而有以养之使偏者皆归于正杂者皆归于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4a 页 WYG1325-0217a.png
纯此虞周所以盛也苟不知所以养之其始也任其偏
且杂焉及其弊则从而尽矫之故有一时焉其偏且杂
者在是则又有一时焉其偏且杂者在彼士气愈变而
愈下此战国两汉晋魏所以不振也虞周之养士也教
之于未用之日而策之于既用之后直宽刚简使各协
于中而止使战国承春秋之末士尚奇谋而以凌铄王
侯为事其气傲西汉矫战国之弊辱儒慢士使天下
之士俯首而就功名其气懦东汉矫西京之弊崇奖高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4b 页 WYG1325-0217b.png
尚使天下之士抗志而言名节其气激晋魏又矫东汉
之弊贱礼法而崇恬退其气放方其弊也惟恐其矫之
不速及其矫之而弊又甚于前由是观之则善士习者
与其矫之而愈远于正何如养之使渐归于正也与其
矫之而愈至于杂何如养之使渐底于纯也我
国家初承明季之习士气浮誇不得不稍示裁抑而士
风日趋于下砥砺廉隅者百不得一而刓方为圆者比
比而是苟可以获利不知复有礼义也苟可以进身不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5a 页 WYG1325-0217c.png
 知复有廉耻也向以激昂为高者今且以逢迎为高矣
 向以虚名为尚者今且以贪鄙为尚矣生窃以为前之
 矫之者似乎太过而养之之道不可不尽于今也养之
 之道其原在学校其要在铨选而尤在
皇上之一心学校者士之所从出也学校之所重在笃行
 而无取乎浮文则士必以节操为尚矣铨选者士之所
 自集也铨选之所重在端方而无取乎奔竞则士必以卑
 汗为耻矣而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5b 页 WYG1325-0217d.png
皇上于正直忠厚之士时有以爱惜而保全之略其小过
 而取其大节法令所加要以抑其浮誇而止而勿过为
 摧折使士之方严者常进依阿者常退则士气日振士
 风日古而礼义廉耻以劝惩维之有馀矣虽然劝惩者
 可以维其外未足维其内天下之士因劝惩而丕变虽
 能自纳于礼义廉耻之中而未必其心之所安也则养
 之以劝惩又不若养之以教化乎诚端极于上而又务
 崇正学以风示天下使士知中正之道不可一日而离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6a 页 WYG1325-0218a.png
相与勉为忠厚而耻为浮薄勉为正直而耻为苟容则
虽虞周之化无以加兹矣
  治河
自河淮之合也而治淮即所以治河治淮以治河者惟
在淮之能制河而已盖淮自桐柏而东至清口而与河
合淮之势足以敌黄则合流而东自可以无患苟淮弱
不足敌黄则清口必淤淮不能东出而且溃而南矣即
清口未淤而淮退则黄进淮愈退则黄愈进黄淮合而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6b 页 WYG1325-0218b.png
倒灌于高宝之閒则淮扬一带民罔宁居而运道遂由
之而梗固其所也然淮之势有强弱者非尽水势之自
然而人事有以致之盖淮自清口以下则欲其易泄而
在清口以上则又不欲其旁泄淮流尽出于清口其势
所以强也旁泄于清口以上其势所以弱也故前代于
凤泗閒多筑闸坝凡以遏淮之流使俱出于清口耳自
凤泗之闸坝不修而淮流分矣淮流分则清口之势微
而淮弱不足敌黄固其所也今欲使黄淮之顺其道则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7a 页 WYG1325-0218c.png
 莫若使淮足敌黄欲淮之敌黄则莫若使其上流之不
 泄欲淮上流之不泄则莫若修凤泗之闸坝凤泗之闸
 坝修则清口之流盛矣清口之流盛则黄淮之势顺矣
 此今日治淮以治河之要务也然海口未浚则淮虽能
 与河合于清口而未必能与河同入于海下流既淤则
 上流必溃淮溃而南河溃而北则桃宿以南高宝以北
 未有宁宇也故疏浚海口之说亦今之不可不行者矣
 然河之溃也必由于沙淤故善治河者必以堤束水以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7b 页 WYG1325-0218d.png
 水刷沙使河常无沙淤之患则滨河州县自无河决之
 患故筑归仁堤遏睢湖诸水以入白洋河口亦今之不
 可不行者矣诚使河上诸臣酌其缓急择其势之至急
 者行之而以次徐及焉不必拘贾让之三策不必泥宋
 礼刘大夏之成迹惟使淮治而河治河治而漕治则淮
 扬之民可免昏垫漕艘且安行而入董口岂不国与民
 交受其利而可释我
皇上宵旰之忧哉然而不议其经费专其责成则民虽免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8a 页 WYG1325-0219a.png
于河患而不免于治河之患是又当合漕臣与河臣总
计之委曲以措办专任以图功而勿轻开加派之端勿
竞生推诿之途则策之善者矣夫既有治河之利而又
无治河之害则平成之绩虽与神禹同称可也岂区区
塞瓠子塞东郡者可比量也哉
  殿试策(庚戌/科)
臣对臣闻圣王之治天下莫先于正人心人心正然后
法度可行法度行然后天下可得而治也唐虞三代之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8b 页 WYG1325-0219b.png
法非有异于后世也然法立于上而治效即臻者盖其
时上之道德隆而教化洽其感人也深而道之也至天
下之人渐摩于礼义廉耻之中者盖已久矣是故立法
以安民则人莫不守其安民之法立法以兴贤则人莫
不守其兴贤之法立法以一文武则人莫不守其一文
武之法立法以饬吏治裕国用则人莫不守其饬吏裕
国之法此所以世运亨而治臻于郅隆也使唐虞三代
不能先正其人心则其法之弊亦与后世等耳法宽而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9a 页 WYG1325-0219c.png
 弊可生于宽之中者法严而弊即伏于严之内法无定
 而人得因其无定者以为奸法有定而人即因其有定
 者以滋弊虽有圣人岂能善其后哉然则治天下之道
 从可知矣未有法不立而能治者也未有人心不正而
 能行法者也是故恃法不如恃德议法不如议教德教
 立则人心正人心正则法无不行矣钦惟
皇帝陛下智勇天锡宽仁性生重道敦伦文教诞敷于四
 海立纲陈纪声灵丕振于九围固与尧舜并其光华与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29b 页 WYG1325-0219d.png
 天地同其高厚乃德虽至矣犹以为未至治虽盛矣犹
 以为未盛进臣等于廷咨以安民兴贤之道一文武饬
 吏治通漕运之方以臣之愚陋何敢轻言天下之得失
 然狂夫之言圣人择焉泰山不弃土壤河海不择细流
陛下有泰山河海之量臣敢不尽其土壤细流之益臣闻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政刑者法之
 谓也所以束人之身者也又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德礼者修于身而教于人者也所以感人之心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0a 页 WYG1325-0220a.png
 也束其身则人不敢犯感其心则人不忍犯其为不犯
 同也而浅深难易之閒不可同年语矣先王知其然故
 其为治也不在乎以法整齐天下而在乎以德化导天
 下不在乎使人畏吾法而在乎使人服吾教今
陛下立法更制九年于兹矣有意于安民而民至今犹未
 尽安有意于兴贤而贤至今犹未尽兴而且文武未获
 实效吏治未获澄清漕运未能以时修浚意者求于法
 者详而所为崇德教以正人心者有未至乎伏读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0b 页 WYG1325-0220b.png
制策有曰欲家给人足以成丰亨乐利之休何道而可臣
 观今日安民之法不可谓不至矣逋欠之时蠲也赈恤
 之时闻也预征私派火耗常例悉禁也即今之法安今
 之民天下之民宜无不可安矣然惠之出于上者未必
 尽被于下禁之立于上者未必尽行于下功令之所著
 郡邑违之郡邑之所行猾胥挠之上之设法以利民者
 无不至下之为弊以戕民者亦无不至由是观之则天
 下之民非区区之法所能安也伏读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1a 页 WYG1325-0220c.png
制策有曰士风尚未近古以致吏治不清民生未遂臣观
 今日兴贤之法不可谓不至矣经术之已崇也科目之
 已重也颁于学宫者莫非古造士之方登于天府者莫
 非古辟门之制即今之法兴今之贤天下之贤宜无不
 可兴矣然贤者不必尽登登者不必尽贤禁钻营也而
 钻营因之而愈甚抑浮伪也而浮伪因之而愈生正谊
 明道者众指为迂阔寡廉鲜耻者共赏其适时上之课
 士者屡易其法下之奔竞者亦屡易其术由是观之则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1b 页 WYG1325-0220d.png
 天下之贤非区区之法所能兴也伏读
制策有曰礼乐之彦韬钤之臣兼收并重何以简用得人
 臣观今之所以责成文武者其法亦不可谓不至矣制
 科则兼重也事权则不相统也有督臣以总摄之有抚
 提以分辖之有京察以核文吏有戎政以核武弁有不
 时之纠劾以震摄文武之心即今之法用今之人宜乎
 文皆亮采之佐武尽干城之选矣然在文吏则推诿之
 意尝多担荷之力尝少在武弁则身家之虑尝重宗社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2a 页 WYG1325-0221a.png
 之计尝轻上之求之者以实下之应之者以名由是观
 之则文武之臣亦非区区之法所能用矣至于督抚守
 令之系于民生也黄运两河之关于国计也皆天下至
 重而朝廷之设法以责之者亦已至矣然在督抚守令
 则以蒙蔽为老成以党同为敦厚苟可以合考成之条
 则朘民膏而不惜苟可以避参罚之咎则残民命而不
 顾在黄运两河则有修之名未必有修之实有浚之名
 未必有浚之实一堤方成一堤复溃一水方通一水复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2b 页 WYG1325-0221b.png
 塞由是观之则是二者亦岂区区之法所能责其效哉
 夫法者治之迹而非所恃以为治也为治而责恃乎法
 自古及今未有能治者臣非欲
陛下废法而治也窃以为法之及人也浅德之及人也深
 法之禁人也难教之化人也易故有德不可无法有法
 尤不可无德有教不可无法有法尤不可无教此万世
 不易之理亦当今救时之急务也今日之治苟非崇德
 教以正人心虽日议法无益矣伏愿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3a 页 WYG1325-0221c.png
陛下日新其德以尧舜禹汤文武之心为心以尧舜禹汤
 文武之学为学兢兢焉翼翼焉有勿言言则必可使天
 下共法也有勿动动则必可使天下共则也如此则
 朝廷之上四海之内莫不仰
圣德之高深不待家谕户训而人心已动矣于是务敦教
 化一如古者司徒党正三物六行之制尽其实而勿徒
 循其名天下之人既动于上之德而又习于其教则自
 相渐以仁相摩以义相勉以忠厚而耻为浮薄相劝以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3b 页 WYG1325-0221d.png
 正直而耻为邪僻不待法之驱而人皆有君子长者之
 心由是立法以兴利则人莫不安于上之所兴立法以
 去弊则人莫不安于上之所去行一法而有一法之利
 者更一法而有更法之利天下之民由是而可安天下
 之贤由是而可兴天下之文武由是而可用以之饬吏
 治则督抚守令必不敢欺上以剥下以之通漕运则黄
 运两河必能以时而修浚郅隆之治庶乎其可成矣此
 正人心之效也使不先正夫人心而徒恃乎区区之法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4a 页 WYG1325-0222a.png
 议法者日益精而刓法者日益巧一法不效辄更一法
 法之变未有已也虽然臣犹有进焉夫天下之人相遁
 于法也始于其心之不正亦由于其用之不足书曰凡
 厥正人既富方榖管子曰衣食足而礼义生今之大吏
 禄薄不足以给其费则思借法以自肥今之小吏俸微
 不能以养其家则思干法以为奸其罪可诛而其情可
 悯夫人方戚戚不能保其生则虽有德化岂能发其礼
 义廉耻之心哉宜乎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也是又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4b 页 WYG1325-0222b.png
 在
陛下仿古待臣之礼稍重其禄使之有以自给而又禁其
 淫靡定其车舆服饰之制严其宫室饮食之节勿使耗
 于无用夫既有以养之又无以耗之则为士大夫者皆
 充然有馀无皇皇不足之忧自然奉公守法竭心力以
 效忠于
陛下然后德教可行人心可正而郅隆之治可成也夫养
 以先之教以继之德以动之法以董之四者缺一而能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5a 页 WYG1325-0222c.png
 治者未之有也
陛下诚加意于臣之言务其全勿务其偏则治道备而治
 化成万世子孙长享
圣泽于勿替矣臣草茅新进罔识忌讳干冒
宸严不胜战慄陨越之至臣谨对
 
 
 
三鱼堂文集 外集卷二 第 35b 页 WYG1325-0222d.png
 
 
 
 
 
 
 
  三鱼堂外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