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1324-08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榕村集卷二十四
大学士李光地撰
讲义二
论语诗三百章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非言作诗之人性情无
邪亦非言诗之辞义无邪盖言诗之为教所以禁止人
邪心而已无字亦当与毋通夫子言诗三百篇而其为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1324-0861b.png
教则可以一言蔽其义不过禁止人之邪心而已夫先
王之教诗书礼乐孰非所以收放心养德性之具然至
于讽咏优游感发兴起使人之邪慝自消则未若诗教之
切诗之为教人事洽于下天道备于上然其要所以道
性情使人以劝以戒则蔽其义者未若思无邪一语之
精也此思无邪三字与毋不敬语气相似皆当作戒词
看则文意自然明白诗三百亦删后之诗所以垂世而
立教者才道诗字便有诗教二字意在里面非寻常歌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1324-0861c.png
谣弦诵之诗也若言作诗之人思皆无邪则如郑卫许
多篇什序文虽以刺淫释之然极有辞意秽亵不似讽
刺者真不可通也朱子与东莱吕氏反覆辨难其差在
此然缘当日未指出此章无字作戒词故使文义解释
之间亦多勉强而终无以破东莱之疑也
点尔何如节
夫子与点处注当分作三段细看曾点之学盖有以见
夫人欲尽处云云是一段乃言前意思故其动静之际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1324-0861d.png
从容如此而其言志云云是一段乃言中意思而其胸
次悠然云云是一段乃言外意思在点当日言志不过
以巳未愿仕但就目前之境而乐寓焉就目前之乐而
志存焉如此而已推其所得力则必其见地透彻世间
利欲无所入于其心故能超然自得如此且以其言外
之意观之则又浩然有与天地万物同流得所之妙故
程子以为已见大意有一段尧舜气象皆自他人观之
如此耳非是点胸中已横塞了许多天理又著了一段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1324-0862a.png
尧舜气象也
夫子明言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而点绝不及见知之意
盖点所对谓不愿仕也故先发其端曰异乎三子者之
撰非是抹了三子盖即自述不愿仕之志耳子曰何伤
乎或出或处亦各言其志也点即言其志之所乐乐之
所寓此与漆雕开不愿仕之意同而点高明和乐有狂
者之风漆雕开沉潜笃实有狷者之操故夫子一说而
一与之而程子以为皆见大意也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1324-0862b.png
点也之乐固可以庶几于颜氏之乐然春风沂水之乐
则与陋巷箪瓢之乐不同何也陋巷箪瓢本无可乐颜
氏之乐不以陋巷箪瓢而改春风沂水原有可乐点也
之乐则以春风沂水而见推点之乐亦将可以无往而
不存但就其所言之志观之则见其蔼然和乐而有对
时育物之意故知道者往往有契于其心推而极之则
以为尧舜气象也
不患寡而患不均节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1324-0862c.png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下文解释当云盖
均无寡安无贫方与上文义相对今乃不然又添出和
字倾字此见圣人立言之精密而解者往往失之故为
之说曰均则无贫矣何寡之足患均而和则并无寡矣
和而安则并无倾矣何贫之足患此但取其文意相足
而已未得圣人立言之意也盖凡物兼并则多均分则
寡均未必无寡也富者多危贫者多安安未必无贫也
古人之意以为宁寡而不可使不均宁贫而不可使不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1324-0862d.png
安故所患者在彼而不在此夫子又推论其理谓古人
所以不患寡而患不均者盖均则各得其分不相侵夺
虽或有寡不至于贫且均则各得其分不相侵夺其和
可知和则有无可以相资盈虚可以相济并可不至于
寡矣此古人所以贵于均也古人所以不患贫而患不
安者盖安则内变不生外衅不作虽或不免于贫而决
不至于倾矣夫为国家计者虑倾危耳无倾危之虑则
贫犹不足患而况于寡乎此古人所以贵于安也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1324-0863a.png
孟子不动心章
或问不动心章曰是必先知告子之说而后有以得孟
氏之意盖告子之事心也以为吾儒之事心者外也或
凭依于语言文字而以识见知解为心非心也或倚附
于纲常名义而以气魄精神为心非心也故其说谓若
不得于言则但以言视之可耳而不可求之于心盖求
之于心是以言为心也不得于心则但于心求之可耳
而不可求之于气盖求之于气是以气为心也其学自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1324-0863b.png
有明心之法而不在于识知见解之间自有定心之术
而不藉于气魄精神之用最与后世释氏之道相近故
能倡性命之说与孟子争衡而不动心之效实坚且速
稊稗之熟先于黍稷之秋也曰孟子之非之也如何曰
孟子之意以为气魄精神之用较之于心容有本末之
可言至若心以知为体以思为职奈何以言之不知者
而以为非心乎且究极言之志气亦一体而相为本末
非截然二物也故曰志至气次云者言志之所至气必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1324-0863c.png
至焉即下志壹动气之说也蹶趋之所动者气也而心
亦震动惊悸者久之况夫卒然之临积盛之势其气之
动有万于蹶趋者乎此则气壹动志之说也志之当持
而气不可暴也明矣暴犹害也害其气者失养者也以
直养而无害明不可暴也譬之树然志则根也气则枝
也拨根则伤枝然披枝则亦败其根也譬之水然志则
源也气则澜也塞源则绝流然堙流则亦溃其源也由
斯以言告子以气为非心者亦岂识心者乎曰孟子所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1324-0863d.png
以异于告子何也曰孟子不以言为非心故必知言也
不以气为非心故善养其浩然之气也至大至刚以气
之本体言也其所以塞天地者配道义者为之也气与
道义浑然一物告子之不知气而外气者其原生于不
知义而外义也告子视一切之义以为皆安排装缀而
有故视夫人之养其气者亦以为假区区之义震厉张
皇而生皆非心也皆非内也故不足事也孟子谓我之
浩然之气是集义而自然生者非借义而可掩取者盖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1324-0864a.png
此借义掩取之人其行必有不慊于心而气随以馁矣
安能如是其浩然常存者乎告子乃独不察于此而以
义为外以气为非心我故不独曰告子不知气而曰告
子不知义也是故人之事心也但当有事于集义而不
可取必于心又不可忘不可助长则庶乎其可耳四者
相因然其病至助长而极告子之外义也无事而忘者
也其先我不动心也取必于心而助之长者也宋人以
有事于芸为无益于苗故揠之以助长于苗告子以有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1324-0864b.png
事于义为无益于心故制之以助长于心孟子之意若
曰苗则稿矣其先人而长者是宋人之害其苗也吾恐
心亦稿矣其先我不动者岂非告子之害其心哉盖后
代释老之学弃捐伦理而立定坐忘清净寂灭而成佛
见性其道冥然正与告氏同归而背孟子之所大戒也
彼方以为心学大成而自圣贤观之其心则已枯槁而
不足用矣曰袭取亦有正助之病否曰固是但袭取是
袭取气其所助在气告子不求于气而直取必于心之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1324-0864c.png
不动其所助在心袭取气者较粗曰其以持志为言何
也曰此因告子不得于心勿求诸气之云而言告子之
不以气为心故不得于心则但当强制其心而已持志
者制其心之谓也夫持志之功吾儒亦有之但吾儒所
持者义理之志持之之功贯动静而不偏告子所持者
空虚之志持之之功偏于静而无用是则不待究论夫
气而所谓持志者亦已非矣孟子不之言者以方较量
志气而未暇及至下所谓无事而忘正心而助则正指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1324-0864d.png
其持志之误而不求心之适以害其心也曰朱子或问
之云及程子之说似以持志为敬以直内之事而集义
养气为义以方外信乎曰以字粗观之似矣细寻文义
则持其志者即不动其心之别名也然气不在心之外
则养气之功亦不在持志之外也告子持其志而必外
其气者空虚之心也孟子持其志而不暴其气者义理
之心也是告子以置气者求心而孟子以求心者养气
也以求心者养气而气之成则为有辅于心此所以其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1324-0865a.png
道一揆其用同归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持志之事养气之功不动心之要也若曰何者为敬何
者为义何者为事于义何者为事于心则恐观者割裂
穿穴纷如乱丝而不可治矣曰告子之亦得为持志者
何也曰程子固言之矣释氏敬以直内则有之义以方
外则无也夫学岂有义外之敬敬外之义哉释氏无义
乌有所谓敬就其近似而言之耳故程子又曰既无义
以方外即直内岂有是处也告子持志何以异是曰孟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1324-0865b.png
子之喻志气交动而有取于蹶趋何也曰凡气之动于
外者两端而已一则骤感而不能持也一则方盈而不
能止也如蹶者之倾跌爽容如趋者之喘息未定举是
类之天下艰难险阻之乘吾身荡轶驰骛之馀其为蹶
也趋也至矣而气有不挠且乱而心有不惶且惑者乎
曰诐淫邪遁何谓也曰以正路譬之诐则稍偏侧耳淫
则一出一入于此疆彼界之中也邪则弃大路而趋小
径遁则陷草莽坠荆棘而无所于归矣蔽陷离穷以此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1324-0865c.png
意求之则得之矣曰此其为指人言耶已言也曰人言
已言等言也孟子所谓知者他人之言也然而曰圣人
复起必从吾言则自知其言之不易也告子所不知者
亦他人言之也而既入于诐淫邪遁而不自知矣是故
其不动心之病生于外言与气外言与气之病生于外
义外义之病生于不知义不知义故不能知言外义故
不能养气于是而能不动其心者祗以害其心而害及
于政事而已或曰告子既无事于心而何诐淫邪遁之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1324-0865d.png
有也曰夫言与气乌得而无也释氏自谓芟去语言不
立文字矣而荒唐之说烂漫而无极自谓不著色相无
所滞碍矣而空虚灵应奇幻变化之迹方且以为美谈
此与告子之诐淫邪遁正心助长正相等耳告子盖亦
知言与气之不得而无也至所欲无者义也欲无义不
得不以言与气为粗而外之故自论知言养气以下舍
曰告子不知言不知气而曰不知义云
禹掘地而注之海节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1324-0866a.png
尚书禹言予决九州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此其治水之
规模次第也盖先使大水归海而后使小水入川则下
流既通而上源自涤故禹贡纪经营九州之迹始于冀
兖次及青徐扬然后次及荆豫以终于梁雍者此也此
节言掘地而注之海即决九川距四海之事下文所谓
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即浚畎浍距川之事也盖
前此者怀山襄陵水不行于地中今行于地中而有江
淮河汉之名则泛滥之水各有所入而无复浩浩滔天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1324-0866b.png
之势矣当水未入海则蛇龙居之民之大害在此掘地
注海则遂驱蛇龙而放之先除其大害也然山林川泽
险阻之处鸟兽盘踞以害民者尚多必待水由地中处
处循轨所谓九山刋旅九川涤源然后险阻尽平而鸟
兽之害亦消矣先海而后江淮河汉先蛇龙而后鸟兽
各以害之大小轻重言而施功之次序因亦可见下者
为巢避蛇龙也上者营窟避鸟兽也得平土而居之则
二者之患亡矣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1324-0866c.png
周室班爵禄章
诸侯之卿不命于天子者其禄秩与大夫等命于天子
者不论大小国其禄皆当四大夫也但大国三卿皆命
于天子故视大夫四倍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其一
与大夫同禄则以三卿与三大夫总较惟三倍耳小国
三卿一卿命于天子其二与大夫同禄则以三卿与三
大夫相较惟二倍耳故曰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
卿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1324-0866d.png
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当大夫者皆非命
卿也秩既相当禄亦相等明矣
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二节
以五品五常配四序而论之父子主仁而属春君臣主
义而属秋此阴阳之纯仁义之正也兄弟近父子而杀
于父子则自仁而即义朋友近君臣而杀于君臣则自
义而即仁故长幼之序主礼而属夏
夫妇之分继乎君臣而道开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1324-0867a.png
开乎父子
明所生于天地知自别于禽兽者自此始其道
亦仁义参焉故主智而属冬此二者又阴阳之交仁义
之互藏其宅者也
此言仁义礼之施亲亲贤贤
以及等杀其管乎五达道者备矣于智不言所施何也
曰知人知天者智之所施也知人知天者乃专言之智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1324-0867b.png
犹修道以仁乃专言之仁故无专属也虽然知人知天
者何哉知其所以生生云耳周子曰乾道成男坤道成
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此生生之原也知人知天者亦
知之于此而已西铭亦以天地父母推究然后有以明
体性之所自来则智之为知人知天而分属乎夫妇者
其道大矣又岂容以居室之近屑屑言之乎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章
有人问前知之学圣人不贵而中庸称至诚之道可以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1324-0867c.png
前知何也曰贵者理也不贵者数也理与数二乎曰理
者天之意天之意当知者也数者天之事天之事不当
知者也有人于此于子亲而厚凡子之所行所为者彼
必知其意焉则子悦之何则人之意未有不欲人相知
者也况天心之至公乎若子之所行所为者彼必察其
事焉则子尤之何则人之事未有尽欲人豫知者也况
天机之至幽乎且夫知子之意则事有若相反者而彼
不疑也而观子之事也明察子之事则意有若相反者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1324-0867d.png
而彼不知也而诬子之意也甚斯二者天人之故也子
何懵焉曰易言极数知来何也曰圣人者知天之意又
察天之事者也虽然其察也以迎不以豫或天既动焉
或人既动焉因而推之是之谓迎若天未动焉若人未
动焉从而推之是之谓豫迎则机之有兆者也而济民
行也深豫则术之无端者也而惑民志也大矣是故京
郭之流古谓之乱常人康节之学程朱犹不尚焉者此
也其人曰子之论可谓高明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1324-0868a.png
周子太极图说
周子言动静在两仪先盖自汉以下说天地者多如此
谓未分天分地之初当有瞬息不停者为元气未尝死
之验横渠所谓坱然之气升降飞扬未尝止息然后浮
而上降而下以分清浊亦此意也然此直悬揣之耳两
大未全固庄生所谓存而不论者矣孔子作系辞传先
言天尊地卑之定体次及雷霆风雨之鼓动寒暑之运
行其赞易象也亦以天地定位者先之然后及于雷动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1324-0868b.png
风散六子之用此则圣人之言天也故曰天地设位而
易行乎其中矣又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者气之流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者质
之对阳变阴合而生五行者质之对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者气之流阴阳则先气而后质五行则先质而后气者何
哉曰动静元气之呼吸喘息也元气不坏喘息呼吸不穷
两仪则清浊判上下分开辟而后有者也夫未生五行则
五者之名何有五者生矣故以其气上配于天造化则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1324-0868c.png
然非苟于立言而已也阴根阳阳根阴于动静言之两
仪之立其互藏者可以触类而知水阴根阳火阳根阴
于变合见之四时之行其交根者可以不言而喻
图解所谓生之序行之序者当善观之愚意谓当云推
其所由生则水木阳也火金阴也指其所自盛则木火
阳也金水阴也生之序与行之序皆然如此则四时之
分明五行之性得而于朱子之意亦不相悖矣
五行各一其性偏所从起也五性感动过所从生也过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1324-0868d.png
而不已则恶恶者过之极而已矣然则人生而静之初
纯粹至善何恶之有哉至哉周子之言天人之际也天
地五行以生万物形神五性以出万事万物终始于天
万事生化于心一也此实三才合一之机穷理尽性至
命之源也
天有阴阳气也四时具之矣地有柔刚质也五行统之
矣人有仁义德也五常该之矣自无极以下立人极以
上三才之蕴备矣故特举大传之言證焉阴阳刚柔仁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1324-0869a.png
义未及太极也而所称引止此周子之意以为太极不
离乎此也夫离阴阳刚柔仁义则无所谓太极况离太
极而更有所谓无极乎纷纷之疑可以释矣
朱子谓阳也刚也仁也物之始也生之说也阴也柔也
义也物之终也死之说也信乎曰其义精矣万物终始
于天万事生化于心万物不出乎阴阳刚柔也万事有
出于仁义哉通乎阴阳刚柔仁义之道岂徒知形气死
生之说而已哉所以死生之理可体而顺也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1324-0869b.png
通书诚上章
诚者天之所以为命而人之性禀焉圣人之所以圣者
尽性而已非有加于性之外也故曰诚者圣人之本此
句是一章之纲以下皆发明其意乾元者天地生物之
心也万物各得其心以为心是诚之所自来也故曰源
乾道变化者二气五行之错综也人得之以为人物得
之以为物品质一定不相假借是诚之所以成也故曰
立夫一元生生之理固无有不善矣及其变化以成万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1324-0869c.png
物则虽偏正通塞杂糅不齐然既有是性则莫不有是
善故统而言之则皆纯粹至善者也继即资始之谓谓
天人赋受之际莫非善也成即各正之谓谓万物并育
于天地之间莫不有性也引此二句正以发明上文之
义至是而性之说明矣又言其在造化者元亨乃太极
之动实理之流行而通也利贞乃太极之静实理之归
根而复也此二句是言天之所以为命者乃性之本也
其理皆具于易故曰性命之源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1324-0869d.png
通书动静章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即张子所谓两在也所谓合一不
测也动静以阴阳言之互为其根者也阴阳一神也水
火以五行言之互藏其宅者也五行一神也所以然者
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惟其理之一所以其神不二神也
者其天地万物之至一者与理也者其天地万物之所
以一者与自五行而上上而阴阳妙于神统于极混焉
者此神为之此理为之自五行而下下而万物各一其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1324-0870a.png
神各一其极辟焉者亦此神为之此理为之也
通书圣学章
通书言作圣之功二一曰思二曰无欲思所以致知而
穷理无欲所以养心而尽性此即程朱知行之学也
通书理性命章
物各有理然物显而理微故其彰者即其微者也非通
微之睿孰能明之哉气质之生有刚柔善恶之殊惟善
而又得刚柔之中者则合乎性之本而至矣天命流行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1324-0870b.png
赋子万物故万者本于一一者散于万
理具于物之中彰者至显之象也微者至隐之理也性
赋于气之内刚柔善恶禀气之偏也中者受衷之正也
命立于理性之原一实万分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也是
万为一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也知显之微可与穷理矣
知偏之中可与尽性矣知万之一可与至命矣此章之
文至简而深凡程朱所言性与天道一比白权舆于此
通书精蕴章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1324-0870c.png
圣人之精画卦以示伏羲之易是也圣人之蕴因卦以
发文周之易是也精谓太极阴阳之本蕴谓万事万物
之撰立象以尽意故曰示系辞焉以尽其言故曰发惟
其理之精也故为五经之原惟其蕴之富也故天地鬼
神之奥尽矣
圣人之精画卦以示邵子所谓先天之学是也圣人之
蕴因卦以发卲子所谓后天之学是也卲子又曰先天
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心迹二字出文中子不如所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1324-0870d.png
谓圣人之精圣人之蕴者意义浑然也
通书乾损益动章
乾乾不息于诚主敬存诚之学也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谨几克已之学也主敬存诚则中庸所谓戒惧谨几克
已则中庸所谓慎独此章所谓慎动者即谨几也然必
于乾损益之外又特申明之者所以致丁宁之意
通书家人暌复无妄章
大学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1324-0871a.png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此章即
大学之指也前章言存诚以克已此章言克已以立诚
首尾相需圣学尽矣
张子西铭
塞者天地之气也化也帅者天地之心也神也化以迹
言故曰事神以心言故曰志所以述之继之亦曰践道
于身体道于心而于体性之本然者肖焉至于穷神知
化则德之盛焉尔未能知化则不愧屋漏行合神明践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1324-0871b.png
道之事也诗曰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共为子职者以
之未能穷神则存心养性事我天君体道之事也诗曰
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永言孝思者以之
榕村集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