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村集-清-李光地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324-06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榕村集卷十
            大学士李光地撰
 序一
  进读书笔录及论说序记杂文序
康熙十有九年闰八月之五日
皇上退朝
御乾清门顾问臣光地家居所作文字若干臣不胜惶
卷十 第 1b 页 WYG1324-0668b.png
惧归而收拾旧业大抵皆经生家言不足以尘
乙夜之览又不敢以虚
清问谨以读书笔录数十条及论说序记之关于学者
十篇缮写为一卷进呈而恭为之序曰臣惟学之于天
下大矣自古未有言学者言之自殷高宗与傅说始彼
其所谓多闻学古时敏逊志与夫教学之相半终始之
克念又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此皆自后世聪明才智
之士所不屑留意于其间者而彼以天纵之君帝赉之
卷十 第 2a 页 WYG1324-0669a.png
佐孳孳相勉若将不及是以君则继成汤嘉靖于殷国
臣则与阿衡媲美于有商学之关于治道有如此盖古
今之言学者莫不曰帝王之学与儒生异臣以为不然
夫溺于技艺滞于章句以华藻自娱以涉猎相高岂独
帝王哉虽儒生非所尚也若夫穷性命之源研精微之
归究六经之指周当世之务则岂特儒者之所用心帝
王之学何以加此盖高宗所谓恭默以思者性命之源
精微之归也其所谓学而有获者经训之旨也其所谓
卷十 第 2b 页 WYG1324-0669b.png
监而罔愆者当世之务也此古今言学之宗亦古今为
学之准也肆我
皇上天挺其姿神授之识生知乃复好古将圣而又多
能然皆习焉而不留过焉而遂化诗文字画历算工巧
莫不精其道焉而无所滞于心其所以潜思实体朝讲
夕诵积年累月而不懈寒暑风雨而不休则非尧舜之
道不使陈于前也非天人性命之书不以游于意也臣
愚无知窃谓
卷十 第 3a 页 WYG1324-0669c.png
皇上非汉唐以下之学唐虞三代之学也臣穷海末儒
蔽于聪明之不足局于闻见之孤陋四十无闻殁身为
耻今太阳之下烛火益微抱卷趑趄陨越无地然臣之
学则仰体
皇上之学也近不敢背于程朱远不敢违于孔孟诵师
说而守章句佩服儒者屏弃异端则一卷之中或可以
见区区之志焉臣又观道统之与治统古者出于一后
世出于二孟子序尧舜以来至于文王率五百年而统
卷十 第 3b 页 WYG1324-0669d.png
一续此道与治之出于一者也自孔子后五百年而至
建武建武五百年而至贞观贞观五百年而至南渡夫
东汉风俗一变至道贞观治效几于成康然律以纯王
不能无愧孔子之生东迁朱子之在南渡天盖付以斯
道而时不逢此道与治之出于二者也自朱子而来
至我
皇上又五百岁应王者之期躬圣贤之学天其殆将复
启尧舜之运而道与治之统复合乎伏惟
卷十 第 4a 页 WYG1324-0670a.png
皇上承天之命任斯道之统以升于大猷臣虽无知或
者犹得依附末光而闻大道之要臣不胜拳拳
  进易论序
臣惟易之为书也大而言之则六经之原天地鬼神之
奥也切而言之则动息语默酬物应事修之吉而悖之
凶盖有不可斯须去者然其为书始于卜筮之教而根
于阴阳之道故玩辞必本于观象而不为苟言占事必
由于极数而不为苟用非徒以象数为先也象数而理
卷十 第 4b 页 WYG1324-0670b.png
义在焉于戏易岂易学也哉钦惟
皇上讲学勤政孳孳不息则应乾之行厚德深仁视民
如伤则配坤之道进君子退小人则察乎否泰之几忧
盛危明则协乎日中之戒
皇上之体易者可谓至矣神武不杀固已见诸施行自
天祐之吉无不利又已受其显报
皇上之用易者可谓神矣乃者
特命儒臣以此经逐日进讲仰见圣智之默运上符三
卷十 第 5a 页 WYG1324-0670c.png
古之心传历数近代以来未有留心于性命之原研虑
于天人之际如我
皇上者也臣学易将二十年幽居潜玩之馀不无一得
然生质愚蔽不足以窥绝学之全间或劄记所知系之
每卦每爻以为异日精思明辨之地中遭寇乱未究厥
业仅有易论数篇大抵皆理义象数之渊源易之所由
作者也恭逢
圣世不敢自匿譬则荧烛之微照大阳虽不为之增光
卷十 第 5b 页 WYG1324-0670d.png
然而积草加膏之勤亦将以之炯炯自秘此臣今日献
书之喻也伏惟
皇上裁其可否而进退之臣又观犬序卦杂卦皆以未
济终篇非欲其终于未济也谓夫虽当已济之时而常
存未济之心此则所谓惧以终始易之道也故六十四
卦三百八十四爻而一言以蔽之终日乾乾是也伏惟
皇上垂意焉
  进大司乐释义及乐律论辨序
卷十 第 6a 页 WYG1324-0671a.png
臣惟古之王者治定功成则必有作盖非苟为弥文以
饰观听而已礼乐不可斯须去身亦不可以一日不行
于天下是故尊卑上下截然有制民志定而逊让之风
行者礼之实也君臣父子蔼然相亲人心和而敦厚之
俗成者乐之意也笃其实而举其文厚其意而修其节
则礼乐之用所以著因其节文而求其实意则礼乐之
道所以存自汉以来礼乐崩坏不合于三代之意者二
千馀年而乐为尤甚盖自诸经所载节奏篇章器数律
卷十 第 6b 页 WYG1324-0671b.png
吕之昭然者而纷纷之说终不能以相一又况乎精微
之旨所谓与天地同其和者哉臣逃乱空山之中仅以
十三经自随閒以暇日参取经文之及于乐者会萃成
编深思极索追求古人作乐之本与夫群言旨趣之同
盖有互相发明者自大舜后夔以至武王周公若合一
契信乎大乐之必易而今之乐由古之乐者斯言不我
欺也居尝别为乐理乐节乐章乐舞乐器乐律六篇以
诸经之文为主以史记汉书淮南以下诸说为辅将以
卷十 第 7a 页 WYG1324-0671c.png
下成一家之言上备有司之采条贯已具润色未完其
已脱槁者则周官大司乐释义及论说数篇窃不自量
缮写为一卷进呈伏惟
皇上纯诚至孝舜之所以感神也于铄王师武之所以
求定也文德武功巍然焕然今四方粗靖稽古礼文之
事势当相沿而起昔鲁两生谓礼乐百年乃可兴也臣
窃疑之盖两生知高祖之轻儒术故为是言以避召命
耳若夫礼乐则岂可一日不行于天下而必待百年不
卷十 第 7b 页 WYG1324-0671d.png
可知之化哉今四海靡靡风声颓敝等威无辨而奢僭
不可止联属无法而斗争不可禁奢僭者犯上之阶也
斗争者作乱之本也由此言之辨上下以定其志教亲
爱以导其和此诚礼乐之实之意其讲之岂可一日缓
哉记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神而明之者本也举而措
之者文也为宜搜召名儒以至淹洽古今之士上监于
夏商近稽自汉唐以降考定斟酌成一代之大典以淑
天下而范万世臣虽区区末学犹将执持所见与诸儒
卷十 第 8a 页 WYG1324-0672a.png
上下其议论焉至于建中和之极者一人之事专其业
精其艺者世官之守非微臣所能知也
  诸史提要序
钦惟我
皇上稽古好学不遗钜细故于六籍经传之正训洙泗
濂洛之微言既已潜神研精得其心法于千百载之上
至于万几馀暇则自列史诸子专门名家文辞诗赋靡
不究心焉下及纂言纪事荟萃裒集之编亦必遐蒐广
卷十 第 8b 页 WYG1324-0672b.png
采以补其缺略讨论稽考以正其疵误良以文武之道
小大并识孔氏之门博约兼资将使学古者不忧残坠
而修文者有所折中其所以嘉惠天下后世至无穷也
皇上念六经之外惟史学最切史学之醇以朱子为宗
故于通鉴纲目之书既巳时勤观览指授翻译俾满汉
臣工知奉为理乱之黾鉴矣然则诸史之精粹岂复有
出于是乎是书也盖取韩愈纪事提要之旨采自司马
迁以下迄于五季断章摘句加以训释三千馀年间言
卷十 第 9a 页 WYG1324-0672c.png
语事实旁暨俚谚班班然杂见错出故曰提要也
皇上以授故大学士臣张英稍加增补缮成完书十年
后英子洗马臣廷玉请刋刻以重
上命而终父志顾以此书规模未足以当
御序而转奉
上谕使臣等各以言弁其端臣惟诸史之大者如历代
明君贤臣之所谋议建立与夫治乱兴亡之变人物典
故之详司马氏朱氏之书备矣是书之作盖约略搜撷
卷十 第 9b 页 WYG1324-0672d.png
用助学者闻见虽不能加于正鉴之外然亦所谓补缀
罅漏收摭遗轶者也
皇上乙夜勤劬逸编稗乘罔不周览如日月不弃萤爝
之光山海不辞尘露之细故虽此书所纪单词只句若
无当于大体者而循其言行可以见其心迹而知其人
聆其风谣可以察其时俗而论其世盖无适不足以弘
睿智之光昭而增
皇猷之允塞也臣光地谨序
卷十 第 10a 页 WYG1324-0673a.png
  大学古本私记旧序
大学旧本自二程子各有更定朱子因之又加密焉订
为今本然五百年来不独持异议者不允自金华诸子
元叶丞相明方学士以至蔡虚斋林次崖数公皆恪守
朱学而群疑朋兴递有窜动所不能泯然于学者之心
补传其最也地读朱子之书垂五十年凡如易之卜筮
诗之雅郑周子无极之旨邵氏先天之传呶呶纷挐至
今未熄皆能烛以不惑老而愈坚独于此书亦牵勉应
卷十 第 10b 页 WYG1324-0673b.png
和焉而非所谓心通而默契者间考郑氏注本寻逐经
意窃疑旧贯之仍文从理得况知本诚身二义尤为作
大学者枢要所存似不应使溷于众目中而致为陆王
之徒者得以攘袂扼腕自托于据经诘传以售其私也
缅惟朱子平生用力此书为多持此有年回惶倚阁又
念朱子之道非一时之道盖将取信于天下万世焉尔
自当时晚出鲰生挟难竞质沛然如江河之决无闭拒
者则今日之听莹于胸而援鹑已远为宜直其所见待
卷十 第 11a 页 WYG1324-0673c.png
方来之朱子而折中焉
  大学古本私记序
大学古本自二程兄弟所更既不同朱子考订又异学
者尊用虽久而元明以来诸儒谨守朱说者皆不能允
于心而重有纂置为异论者又无足述也愚思朱子所
补致知格物一传耳然而诚意致知正心诚意其阙自
若也其诚意传文释体迥然与前后诸章别来学之疑
有由然已馀姚王氏古本之复其号则善而说义乖异
卷十 第 11b 页 WYG1324-0673d.png
曾不如守旧者之安欲为残经徵信不亦难乎夫程朱
之学得其大者以为孔孟之传盖定论也程子之说格
物朱子之说诚意圣者复起不能易焉而馀姚皆反之
编简末事又何足以云文章制度今古异裁以晚近体
读古书则往往多失何则其详略轻重离合整散不可
以行墨求而必深探其本指者古人之书也大学之宗
归于诚意格物明善者其开端择术事耳朱子亦既言
之而不能无疑于离合整散之间是以有所更缉今但
卷十 第 12a 页 WYG1324-0674a.png
不区经传通贯读之则旧本完成无所谓缺乱者若大
义一惟程朱是据污不至阿其所好或以为习心入之
先者不知言者也
  中庸章段序
中庸之旨朱子推本于唐虞之相传者至矣又考之汤
诰曰维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衷者中也恒者
常也中而有常盖上帝所降之命而民顺之以为性者
也周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则
卷十 第 12b 页 WYG1324-0674b.png
亦中也彝亦常也此诗言性命之理与尧汤同归者也
惟受天地之中以生而有常而不变故其发见于事物
流行于日用者莫不肖其本然之故因性之中也故道
亦中而无高远难行之事也因性之常也故道亦常而
无新异可喜之迹也圣人之教所以建人极而万世不
能易者岂不本于是哉子思子作书之意盖预知夫异
端之说将起而性道之正将离也故一传为孟子遂显
揭仁义之言以与杨墨告子相抵然犹不能遏其冲迄
卷十 第 13a 页 WYG1324-0674c.png
于周衰诸子藉乱至汉晋以后而佛老迭为性命之宗
求道者舍是莫适矣程朱二子生于千数百年之后躏
中庸之庭而入其室于是二氏之道寝息而孔子之道
渐著盖孟子救之未亡之前而程朱存之已坏之后以
三子之为功大益知子思子之为虑深也二程于中庸
未成书然朱子之道即二程之道也首章之义是朱子
所以继绝学承圣统者学者于此有以得其源流指趣
则列圣之传可识而于全篇之理亦思过半矣地读章
卷十 第 13b 页 WYG1324-0674d.png
句五十年然后能明首章之说覆观近代讲解之所由
误盖自宋元之间而已失之是则七十子未终而大义
乖道之难明易晦也如此哉是编也于章段离合之间
虽颇有所连断然其义所自来则皆窃取朱子平生之
意深于此者或能谅焉惟其学之不逮行之不修恐不
足发明先哲之绪馀于万一此则私心之所愧惧也夫
  中庸馀论序
中庸馀论者不敢以其论丽于经者也凡四十六条盖
卷十 第 14a 页 WYG1324-0675a.png
虽推索经指宗述儒先而附以已意焉又曰闰秋录者
昔壬申之夏杂记所得名初夏录今增损为中庸馀论
而其成也庚寅之又七月也呜呼昔之意气犹盛五十
学易自谓未晚故曰初夏也今老而衰岁云秋矣读圣
贤书自视不能为继序嗣音之人庶几日月之光赓以
微嘒四时之统缀以馀分及迟暮奇扐之年以终竟其
不忘之志故又寓意于兹名
  诗所序
卷十 第 14b 页 WYG1324-0675b.png
古者学校四术及孔门之教皆以诗首为其近在性情
察于伦理而及其至也光四海通神明率由是也言志
之义始于虞典夏南之间诗不槩见岂其代远篇残抑
忠质之世发于文者希与周自文王有作周公继之郁
郁乎文哉于斯为盛矣今考三百之篇出自文武成康
者百二南风之自也小雅治之经也大雅德之本命之
符周颂功之成教之至也其篇皆以文王冠惟周公之
诗自为国风笃世业勤王家盖周室之所以安危上配
卷十 第 15a 页 WYG1324-0675c.png
文王者也邶鄘以下之为风六月民劳以下之为雅王
德降焉政俗衰焉然下则有抚已言伤之音上则有忧
国陈善之作盖性情之不可遏文武之教在乎人心故
皆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而其究归于思无邪者此也朱子郑卫之说诸儒以为
不然今独信之者谓非是不足以见乱之所生为二南
之左契抑虽其流至此犹有秉礼知义无文王而兴者
夫然后可以极无邪之变矣惟节南山以下为东迁楚
卷十 第 15b 页 WYG1324-0675d.png
茨以下为豳雅载芟以下为豳颂乃前儒所未定而今
创说者夫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雅颂各得其所今观
大雅时世明矣小雅之乱而无绪殆不可诘如毛氏传
三百年閒为篇才七十馀而出于幽者将三之二是岂
足信乎孟子言颂其诗者必论其世今失其世则又赖
有诗存而可以推而知旁引而得也既知得所之义然
后章求其次句逆其情称名赜而不可厌也叠文复而
不可乱也始于夫妇之细而察乎天地之高深发于人
卷十 第 16a 页 WYG1324-0676a.png
情之恒而极乎天载之微妙夫如是则三百之繁言四
始之宏纲小大兼举矣夫子教人学诗近则在于墙面
远则使于四方要其指则曰可以兴责其效则曰可以
言呜呼反之于身而可哉
  洪范说序
洪范之书文虽少而与四圣之易并传先儒释洪范为
大法意顾命所谓火训与河图俱陈者即此是也然则
尚矣圣人所言天道王事岂有加于此哉更越秦汉其
卷十 第 16b 页 WYG1324-0676b.png
义未章故刘歆班固但据以道灾祥而已近世稍觉其
陋自宋王荆国曾子固苏明允皆有书其后蔡氏以师
门之学传之然犹未尽也地自始读而窃疑之中閒尝
以意为之说而玩心未熟信疑参半继读西山真先生
衍义其解文意乃与鄙说同然后怡然理顺有实获我
心之叹顾其于经意则既得矣至推本于洛书之出暨
夫九畴生数与易卦同异之根则有先生所未发者其
他繁文细义前辈亦多疏阔自念用心之劬既历三纪
卷十 第 17a 页 WYG1324-0676c.png
旧草在笥不忍弃也庚辰岁曾付刻于保定署中不敢
多以示人逢同志者时出就正而已既又觉其词句漫
漶非解经之体又九畴目中分别禹箕亦未审当閒以
暇日稍就增削依文训释盖欲庶几于平实简质而病
未能也帙成仍并旧稿存之呜呼先圣之所以咨嗟而
访反覆而陈者其微旨岂易窥哉亦以寓吾钻仰没身
之志云尔
  周官大司乐章注序
卷十 第 17b 页 WYG1324-0676d.png
三代之道存于今者书耳经书所言皆当日行事之实
也其有格之于事而不成推之于道而不合非经之过
其无乃求之者失其理与夫礼乐之用同归而乐之原
本标委学者盖难言之以予考其宣幽释滞之故与其
道和之效其大致可知已而所以为难言者毋亦钟律
损益累黍之求灰琯之验乎其亦可谓缓于本而急于
末舍其甚明而务之不可知者也记曰大乐必易大礼
必简礼乐者天地之情也其用不可斯须去身其官于
卷十 第 18a 页 WYG1324-0677a.png
人器于物盖举而措之耳予悲夫此篇者盖乐崩而仅
存经亡而先得垂二千年而亦未有考者以至诸律旋
宫之说五声八音和乐之文率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
用徒为纷纷岂不惜哉予是以讨论周官之意参伍其
文存其所可知以谓后之作者而欲追求先王用乐之
迹而因以神而明之盖不过是其有不合于前儒者则
据之于经经不可见则索之于理夫乐之亡虽已久矣
而好古深思之士不绝于世安知异日之无足徵者乎
卷十 第 18b 页 WYG1324-0677b.png
  礼记纂编序
礼有经有传仪礼礼之经也礼记礼之传也凡文武周
公之道其未坠于地者在于斯然仪礼缺而弗全礼记
冗而无序学者病之久矣是记之兴其于汉之中世戴
氏兄弟掇拾蒐补于煨烬之馀戴圣所得凡八十馀篇
中间杂以秦汉之言其弟损益之又加粹焉则骎骎乎
孔门之咳唾珠玑矣然亦不能以皆醇也予尝读斯篇
病其繁且乱记识之难熟讲贯之弗理也为之约而序
卷十 第 19a 页 WYG1324-0677c.png
之温习之便云尔夫古者小学之教成人之始故先之
曲礼少仪内则三篇人道莫首于冠昏故冠义昏义次
之慎终追远民行之大故丧祭又次之言丧者凡八篇
而檀弓曾子问杂记附焉言祭者凡三篇而郊特牲附
焉由是而达于乡党州闾则乡饮酒投壶射义次之由
是而达于朝廷邦国则大传明堂位燕义聘义次之由
是而周于衣冠冕佩之制与夫行礼之容仪则深衣玉
藻又次之自曲礼至此为礼记内篇礼运礼器以下学
卷十 第 19b 页 WYG1324-0677d.png
记乐记以上或通论礼意或泛设杂文或言君子成德
之方或陈王者政教之务要于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
道靡所不讲为礼记外篇呜呼三代以礼治天下如此
其盛也虽当千百载之下湮灭断烂之简编廑有存者
而宏经大要可考而知以正圣功以兴太平取诸此焉
足矣抑予所易者篇次耳居尝以戴氏之篇既非周鲁
之旧当日采辑其于章句文义亦择焉而弗精苟为之
详论条理成一家言抑犹作者未竟之绪与予窃有志
卷十 第 20a 页 WYG1324-0678a.png
焉而非其任也
 礼记考定篇目
  曲礼 少仪 内则 冠义 昏义 丧大记
  丧服小记 閒传 问丧 服问 三年问
  丧服四制 奔丧 檀弓 曾子问 杂记
  祭法 祭义 祭统 郊特牲 乡饮义
  投壶 射义 大传 明堂位 燕义 聘义
  深衣 玉藻
卷十 第 20b 页 WYG1324-0678b.png
   右内篇目
  礼运 礼器 经解 坊记 表记 儒行
  缁衣 哀公问 仲尼燕居 孔子閒居
  文王世子 王制 月令 学记 乐记
   右外篇目
 附大戴记四篇
  武王践祚 曾子大孝
  曾子疾病 曾子天圆
卷十 第 21a 页 WYG1324-0678c.png
  礼学四际约言序
古礼湮废不可尽知又多不行于今世故其追而考之
也难盖仪礼缺而不完礼记乱而无序自朱子欲以经
传相从成为礼书然犹苦于体大未究厥业然则后之
欲为斯学者不益难哉余姑择其大者要者略依经传
之体别为四际八篇以记礼之纲焉其详且小则未暇
也又采小学仪节于首附王政大法于后而通为之序
曰四际八编者何冠昏也丧祭也乡射也朝聘也易曰
卷十 第 21b 页 WYG1324-0678d.png
有天地万物而后有男女夫妇有男女夫妇而后有父
子有父子然后有上下君臣而礼义有所措也三代之
学皆所以明人伦也有冠昏而夫妇别矣有丧祭而父
子亲矣有乡射而长幼序矣有朝聘而君臣严矣夫妇
别而后父子亲父子亲而后长幼序长幼序而后君臣
严由闺门而乡党由乡党而邦国朝廷盖不可以一日
废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也纲维五典根极五性通四时
合五行本于阴阳而顺乎天命有冠昏而夫妇别夫妇
卷十 第 22a 页 WYG1324-0679a.png
别然后智可求也有丧祭而父子亲父子亲而后仁可
守也有乡射而长幼序长幼序而后礼可行也有朝聘
而君臣严君臣严而后义可正也先王之礼哀乐之情
无不中惨舒之节无不得故纪纲人道之始终而天地
和平四灵毕至学者学此者也洒扫进退而非粗也尽
性至命而非远也小学以始之大学以终之皆所以明
人伦也是书也虽未能该先王之典庶几求礼之门户
者得其端焉
卷十 第 22b 页 WYG1324-0679b.png
  历象要书序
历象一书自少小以好奇之心学之盖久而茫然此学
近无师授又予未习为方圆勾曲乘除之算故其通也
甚难七八年间来往心怀弗释也乙巳之冬以书卷馀
暇覆究斯学搜极繁乱摘厥窈微三月在空山之中远
有端序矣缅自羲轩迎策而此术兴三代之衰禨祥中
废故自秦以前如溯昆崙然聊以知其源派而已太初
而降卓卓显者将十有馀家中间枝蔓米盐人各各为
卷十 第 23a 页 WYG1324-0679c.png
深博无涯涘此筹家之智数然取合天行沿革异同之
大致又乌可以不考乎予故纂诸家之要附以他书论
之合者将以备一家言而犹有待焉兹编也其未详未
信者尔
  卜书补义序
古者卜筮皆有书卜书非易也洪范曰卜五占用二阴
阳之在易备矣惟五行之说则详于卜书而其籍已废
昔者夫子赞易而八索袪卜之亡也其始于此与下及
卷十 第 23b 页 WYG1324-0679d.png
汉魏以来京焦管郭之流犹能明五行之学以推祥衍
忒今其遗术往往有存者然体兆不传故强附之于爻
卦由是而蓍龟之法乱予读洪范周礼而有感焉博考
诸书心知其意然而年世则已辽矣莫吾徵也发其序
陈其槩迟好古者取裁焉使蓍龟之用不相溷则卜虽
亡也犹存
  离骚新说后序
余九岁季父授以离骚故至今上口不落一字长观诸
卷十 第 24a 页 WYG1324-0680a.png
家说其得失亦漫不訾省至甚荒忽无情意者偶亦入
思句谭字议力所未暇也前数年尝谓秦汉古辞无如
屈魏离骚参同之奇奥欲创通章句联成一编后选汉
以下列代诗又欲追风雅始变之源以骚系后庶几猗
那之志岁月侵寻终焉在几兹行舟中友人有相促就
骚说者盛暑暴下展转于疾中为之粗疏语脉而已词
训有所未备况其深者乎呜呼原何时也千古之乱于
斯为极而能所言不诡于经将之以诚款是以历世贵
卷十 第 24b 页 WYG1324-0680b.png
之虽大贤惓惓焉古者始学宵雅肄三欲其蚤识君臣
之义也原有四牡皇华之才邂逅不辰音非和正然以
视周衰大夫闵时念乱繁霜十月无以益其哀矣学者
读其书论其世岂不亦嘅然于人生之大伦而足以兴
哉吾徒生于明盛而欲写其幽思穷其寓物譬犹无病
而呻陆居者绘远岛为烟市固不能得其情状之真切
姑存所感而俟世之知原者知焉
  九歌新说后序
卷十 第 25a 页 WYG1324-0680c.png
旧说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
必作乐歌舞以乐诸神屈原既放窜伏其域怀抱忧思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盖有鄙俚媟亵而无文
者因作九歌之曲王逸之序云尔然其所释原意参错
傅会言不中伦者多矣辩證一一正之自太乙以下皆
以事神之恭况已事君之敬以神人之接之阔喻君臣
之交之难惟山鬼一章乃以鬼自比而人则君也以此
意读之大义则得矣愚观屈子盖蛮荆之一人北方学
卷十 第 25b 页 WYG1324-0680d.png
者未能或之先也离骚之篇陈古义剀治道三代名臣
何以加兹至所托言取类上自象曜风霆云雨下迄地
域山川中错人伦族氏草木禽鸟之芬芳灵鸷与易象
称名风雅兴物无异自说文者乖舛于是有引喻失义
放言无章者非屈氏意也推是以类九歌则离骚之外
篇耳故天神尊上则以喻君司命为太乙之佐湘君河
伯非天神之伦则以喻臣玩其辞潜其义凡庄重严肃
礼乐威仪备者君之族也凡投赠亲昵游从驩宴者臣
卷十 第 26a 页 WYG1324-0681a.png
之族也中寓怨悱之离忧而亦不失其尊卑之体轻重
浅深久近之序呜呼以意逆志斯为得之矣骚言高女
下女佚女卒乃寓意于少康者尤于湘神东君见之是
时襄既继位谗佞高张无改于昔原之拳拳犹如此盖
无日不幸其君臣之一悟邦家之再兴也若言言而以
为怨旧君怀昔怼原方悲其西羁之不暇怨怼奚施焉
故今稍更定其文指本于性情之教以俟知者
  参同契注旧序
卷十 第 26b 页 WYG1324-0681b.png
参同契者三道同契也三相类者三道相类也三道者
大易黄老丹经也魏伯阳作参同契以歌叙大易祖述
黄老之旨发明丹经之要又自以为阙略髣髴纤微未
备故复作三相类一书互相證晓篇章意义烦简相补
齐根共蒂叶对枝当盖首尾完具未经缺乱之书也道
流浅近未能谙其文理辄复益以枝离采摭流末之陋
衍绎古人之言此与魏氏检卫异端之指正相反矣近
代好事之徒复棼然有述已所不达则思窜易旧简以
卷十 第 27a 页 WYG1324-0681c.png
就偏见于是而此册坊书殆无完本深迹学者迷误大
端有数焉一曰略知书之前后辞理多同而不知其本
为二书而相演阐二曰知别有三相类名目而不解其
为何题遂以意妄说且有改为五相类者三曰知魏氏
有三道之言而不知分书为三篇即知有三篇而不知
二书之皆三篇也四曰有强分三篇者而不知三篇之
外有语有辞有直指丹火之要有序明述作之由是以
乱而区之其辞不类五曰知魏氏为丹火而作是书不
卷十 第 27b 页 WYG1324-0681d.png
知其兼明易道故自二书首篇便杂以炉鼎繁言燮理
大道置而不论显与叙文之意相左六曰知书之托谬
名号悉有所指而不知其借物譬寓者殊多即其名字
坎杂称喻荧魄文似碎僻义无难寻附以曲杂乃增谬
妄此六条者是其大凡至于微言璅义各在本篇未能
悉举也若乃此书重于道藏不弃儒流考其源澜亦有
数事一曰邵氏之学朱子以为秦汉失传而方外丹灶
之家密相付授意似有指愚考魏氏谈易其六卦应月
卷十 第 28a 页 WYG1324-0682a.png
十二辟卦应时盖即汉人纳甲卦气之旧诚未知与康
节先天同否要不可谓不相肖者二曰乾坤者心学也
自魏晋以来拘于君臣之说而失之虚言阴阳无所取
类又失之由魏氏魂魄之指可省身心之要顺性命冒
事物其理至深所谓龙虎者固周易龙马之偏辞也三
曰所言皆清净之宗修炼形神之事不与世义相违其
中至言则所警于末学者甚多余始读其书无所契领
后避乱荒山益复反覆一日诵所谓千周万遍者幽忧
卷十 第 28b 页 WYG1324-0682b.png
无事之中依而仿之以代歌谣久乃似通其文意者中
间与人谭及而每被嗤笑谓不持行无师授而发元扃
诚足破口也终然喜其文辞欲与离骚并为之注而病
未暇兹岁之春乃为友人牵勉成之其次第用汉魏丛
书本视朱子本似为近古至其章题则肤末者所分朱
子本无是也今中断二书别其篇章犁然可观粲若复
旧中间断句偶有错互亦稍为移置仍各注明其下以重
变古焉
卷十 第 29a 页 WYG1324-0682c.png
  参同契章句序
参同契者参之而同契也三相类者三字之义疏尔魏
氏作参同契以歌叙大易之文祖述黄老之指发明丹
经之要又自以为阙略未备复作三相类一编互相解
剥今寻其文意则昭然矣而更二千年未有知者心之
不达则窃易旧简以就肤见故此书独无完编所见数
本皆甚殊不特篇章至碎句亦更乱之矣惟汉魏丛书
所载似是原本间有窜互不多也独其不知中断二书
卷十 第 29b 页 WYG1324-0682d.png
及截立标题亦庸末者之妄二书之终又各叙述付授
之源自而指嘱学者之密要所以乱三篇之文而导其
宗指之所归观者皆未之审也故为釐其章句稍加疏
释俟后世有魏氏起者更以讯之
 
 
 
 榕村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