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字典多音字辨析:食 支思韵 去声 yì 音寺。《论语》有酒食,先生馔。《礼·曲礼》食居人之左。
食 齐微韵 入声作阳平声 shí sì 音蚀。《说文》一米也。《玉篇》饭食。
食
拼音:shí
韵部:职
〈名〉
(会意。从饣皂,饣声。本义:饭,饭食)- 同本义
-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司马光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食店(饭店);食垒(一种有几层屉的食盒);食嗓(食道);食忌(饮食的禁忌);食官(古代掌管饮食的官);食膳(膳食,肴馔);食为民天(饮食是人民最重要之事)
- 粮食
-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白居易
-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口中食(吃的粮食);食地(可种粮食的田地)
- 食物的通称
-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又如:猪食;鸡食;猫食
- 食禄,俸禄
-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 亏损。后作“蚀”
- 特指日蚀或月蚀
-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动〉
- 吃
- 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宋·苏洵《六国论》
-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废寝忘食;以食食(sì)人;食母;食以草具;吞食;食犬(专供食用的狗);食酒(饮酒);食茶(自己饮用的茶);食息(吃饭休息,泛指休息);食藿悬鹑(形容贫穷困苦);食饩(即“补廪”。生员中的附生递补为廪生);食獐(吃獐子);食肉寝皮(食其肉而寝处其皮。形容痛恨之极)
-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又如:食力(依赖民众的赋税生活);食采(受纳采地的租税);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封地的租税以供食用,故称“食邑”,或称“采邑”);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食加(靠大夫的田亩增加而生活);食官(靠官府发的粮食而生活);食租衣税(靠收税而生活);食职(靠职务所得而生活)
- 享受;受
又如:自食其果;食征(享用税收);食德(享受先人的德泽);食报(受报答或受报应);食俸(享受俸禄)
- 垦耕
又如:食力(依靠自己劳力而生活)
- 背弃[诺言]
又如:食言而肥
- 接受,采纳
- 祭献,享祀
-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
拼音:sì
韵部:职
〈动〉
- 拿东西给人吃。后作“饲”
-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王风·丘中有麻》。高亨云:“食通饲,给人以食物吃。”
-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食监(监督做饭的官);食养(供给生活用品);食官(管伙食的官);食士(给兵吃饭);食饥息劳(使饥饿者饱肚,使劳累者得到休息)
- 使鬼神享受祭品 。如:食祭(用酒饭祭祖)
- 饲养 ;喂养;供养
- 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史记·商君列传》
-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柳宗元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唐·韩愈
又如:食马(喂马)
- 引申为喂奶 。如:食母(乳母);食子(用乳哺育子女)
- 宴请
拼音:yì
韵部:寘
説文解字食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亼米也。各本作一米也。玉篇同。葢孫強時巳誤矣。韵會本作米也。亦未是。今定爲亼米也。由亼字俗罕用而誤也。以合下云亼口例之。則此當爲亼米信矣。亼、集也。集衆米而成食也。引伸之人用供口腹亦謂之食。此其相生之名義也。下文云。飯、食也。此食字引伸之義也。人食之曰飯。因之所食曰飯。猶之亼米曰食。因之用供口腹曰食也。食下不曰飯也者何也。食者自物言。飯者自人言。嫌其義不顯。故不以飯釋食也。飯下何以云食也。自䉵篆以下皆自人言。故不嫌也。周禮膳夫職注曰。食、飯也。曲禮食居人之左注。食、飯屬也。凡今人食分去入二聲。飯分上去二聲。古皆不如此分別。从皀。亼聲。或說亼皀也。此九字當作从亼皀三字。經淺人竄改不可通。皀者、榖之馨香也。其字从亼皀。故其義曰亼米。此於形得義之例。乘力切。一部。凡𠊊之屬皆从𠊊。鍇本此下有讀若粒三字。衍文。
餐 湌 餐或从水。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吞也。口部曰。吞、咽也。鄭風曰。使我不能餐兮。魏風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則餐猶食也。鄭風。還、子授子之粲兮。釋言、毛傳皆曰。粲、餐也。謂粲爲餐之假借字也。餐訓吞。引伸之爲人食之。又引伸之爲人所食。故曰授餐。飧與餐、其義異。其音異。其形則飧或作飱、餐或作䬸。鄭風、釋言音義誤認餐爲飧字耳。而集韵、類篇竟謂飧餐一字。从𠊊。𣦼聲。七安切。十四部。與十三部之飧迥別。魏伐檀一章三章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