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东钟韵 平声

阴平
                    [烟突]        [人声]     [碎]     

其它僻字:
𨎃

𧝎 𠟍 𩥫 𪄻 𩐠 𢃐 𧝸 𦬘 𩅉 𩂓 𢃓 𦯇 𣌾 𧳆

阳平
    窿                      鸿     

罿 㼿 䴿

其它僻字:
𦄢

𢪋 𥵫 𨑊 𥍮 𢧳 𨾊 𥭗 𧠊 𦿏 𩅽 𧱁 𢫨 𦨴 𦏆 𥎂 𥳎 𧙥 𨏠 𪚝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tōng  韵部:
〈动〉
    (形声。从辵(chuò),甬(yǒng)声。本义:没有堵塞,可以通过)
  • 同本义
    • 通,达也。——《说文》
    • 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系辞》
    • 推而行之谓之通。
    • 坎为通。——《易·说卦》
    • 道远难通。——《国语·晋语》。注:“至也。”
    • 血脉欲其通也。——《吕氏春秋·达郁》。注:“利也。”
    •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
  • 又如: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漕(直通水运);通塞(指境遇的顺利与滞涩);通水(通水运;能行船的地域);通畅(通行无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达的城市)
  • 通往
  •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后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丧家吊唁)
  • 传递;传达
  • 又如:通状(申递各级官厅的上行公文);通信;通消息;通辞(呈递书面意见;传达话语);通化(传达教化);通书(通信);通问(互相致意问候;互通信息)
  • 沟通;接通
  • 又如:通同造意(串通谋划);通脚(跑腿说合);通灵(与神灵相通);通房连阁;通源(源头相通);通属(连接);通同(串通,勾结)
  • 往来友好
    • 数通使相窥观。——《汉书·李广苏建传》
  • 又如: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谱(同姓的人互认为同族);通正(和畅平正);通关(交往联系);通欢(往来交好);通交(结交;交往)
  • 了解;精通
    •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后汉书·张衡传》
    •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 不能通其意。——·韩愈《杂说》
    • 诸母皆通文。——·林觉民《与妻书》
  • 又如:通玄(通晓深奥的道理);通方(通达道术);通心(内心通达);通明(洞晓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晓幽深的道理);通悟(洞达事理,而具有高度的领悟力)
  • 通报;说 。
  • 如:通报(通知禀报);互通姓名;通志(表达意趣志向);通呈(通报呈递)
  • 疏通;开通
  • 又如:通路(开通道路);用泻药通便;通急(排解急难);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通沟(疏通沟渠);通瘀(疏通瘀滞)
  • 通行;通用 。如:通关文牒(通行证);通率(通用的比例);通语(普遍通行的语言);通义(通行不变的道理、法则);通礼(通行的礼仪)
  • 流通,互相交换
  • 又如:通关节(暗中行贿、勾通官吏);通刺(通报名刺;交往)
  • 陈述 。
  • 如:通款(向敌方表示愿意降服);通诚(在神前表白诚意)
  • 通奸,过非婚性生活 。
  • 如:与人有通
  • 调和
    • 以通八风。——吕氏春秋·慎行论》
〈形〉
  • 整个,全部
  •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 博识
    •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 总共 。
  •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 共同 。
  •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 透彻 。
  •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名〉
  •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
  •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 古州名
  •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 乐器名
    •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十井为通
    •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 药名。马粪
〈量〉
  • 遍;次 。
  • 如:说了一通
  • 用于文书电报。
  • 如:一通电报
〈副〉
  • 很;十分 。
  •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 总是
    •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拼音:tòng  
〈量〉
  • 遍 。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 番 。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康熙字典古文:𢓶

  •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統平聲。 (東韻)
  • 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 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 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
  • 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 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
  • 又陳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註》謂陳道之也。
  •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 又書名。《白虎通》班固著。《風俗通》應劭著。
  • 又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 又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 又井地名。《前漢·𠛬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 又《廣韻》州名。
  • 又《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 又叶他郞切,音湯。 (陽韻)
  • 《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 考證:〔《爾雅·釋歲》四時通政。〕
  • 謹按原文作四時和爲通正和爲二字不可删,今改爾雅四時和爲通正。又爾雅無釋歲今省。〔《白虎通》班彪著。〕
  • 謹照原書班彪改班固。〔又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政論一通。〕
  • 謹照原書政論一通改宜寫一通。〔《前漢·地理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 謹按語出𠛬法志不出地理志,今改𠛬法志。〔又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傅以馬通。〕
  • 謹照原傳改以馬通薰之。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達也。通達雙聲。達古音同闥。禹貢。達于河。今文尙書作通于河。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正相反。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从辵。甬聲。他紅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