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鱼模韵 平声

阴平
                                       

洿

其它僻字:

𪋯 𨛭 𦄼 𦘴 𧦝 𪅰 𤝹 𡨢 𧻷 𢖳 𥿇

阳平
                                  

跿 峿

其它僻字:

𩶭 𧍪 𪆂 𥰛 𧾱 𧎄 𧓻 𥱻 𨵦 𤬛

入声作阳平声
                 

㻿

其它僻字:

𢪏 𤌍 𦳯 𡰿 𩌮 𣔻 𩑒 𪃃 𥪋 𨌥

上声

                                                   屿   

峿

其它僻字:

𪓐 𪂾 𢻬 𧽟 𥯶 𥴧 𠰍 𦭯 𥰠 𡽂 𢜮 𧑓

入声作上声
        [廷]      宿  [伸]                     

㩿 踿 鼿

其它僻字:

𩑡 𩨳 𨧱 𣤶 𧰵 𧛔 𡡐 𧼭 𤞞 𣨍 𪇰 𧿳 𥳇

去声

                                    簿              

其它僻字:

𧯛 𩣷 𤸵 𦺉 𠕦 𡱣 𥉁 𩽩

入声作去声
鹿     绿          

其它僻字:

𥉑 𤞞 𦪇 𦝭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fú  韵部:
〈动〉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 同本义
  •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飘在空中。如:浮香(漂溢的香气);浮气(浮游的云雾);浮踊(飘浮升腾的)
  • 游水(如挥动手脚或摆动翅鳍或尾巴)推进身体
    •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悉浮以沿江。——《资治通鉴》
  • 又如:浮涉(乘舟渡水);浮淫(划船游乐);浮舟(行船)
  • 超过
    • 罪俘于。——《书伪泰誓》
    •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 又如:人浮于事;浮征(超额征收);浮冒(虚报;假冒)
  • 游荡,游手好闲 。如:浮沉草野(浪迹山野乡间;四处漂泊);浮客(四处漂泊的人);浮户(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浮人(到处流浪的人)
  • 用满杯酒罚人
    • 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聊斋志异》
  • 又如:浮白(罚酒;借指满饮)
〈形〉
  • 在表面上
  • 又如:浮文套语(不疼不痒的客套话);浮气(非常微弱的气息)
  • 暂时的 。如:浮支;浮世(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浮铺(地摊。没有固定地点的铺子);浮借(暂借);浮来暂去(刚来就走;来去匆匆)
  • 轻薄;轻佻
    • 教以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 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梅尧臣《闻进士贩茶》
  • 又如:粗心浮气;浮逸(轻浮放荡);浮浪(轻薄放荡)
  • 空虚;无根据。又空虚不实
    • 有苗时采,则虚而浮。——·沈括《梦溪笔谈》
  • 又如:浮称(虚名);浮言(没有实际意义的话);浮幻(不切实际的幻想);浮理(捏造的理由);浮文(虚华无实的文章);浮词(虚饰无根据的言辞);浮议(无根据、不足信的言论)
〈名〉
  • 疏松细碎的土
    • 壤土之次曰五浮。——《管子》
  • 通“瓠”(hú)。葫芦
    •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趋。——《淮南子》
  • 通“蜉”。虫名
    • 浮游有殷。——《大戴礼·夏小正》
康熙字典

  •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罘。 (尤韻)
  • 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 又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 又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 又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 又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 又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 又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 又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 又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 又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 又《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 又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 又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又《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又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 又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 又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 又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 又《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 又《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 又《集韻》普溝切,音桴。 (尤韻)
  • 漂也。
  • 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 (微韻)
  • 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 考證:〔《詩·大雅》烝之浮之。〕
  • 謹照原書改烝之浮浮。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汎也。各本汎作氾。今正。木華海賦。浮天無岸。李注引說文浮、汎也。按上文云汎、浮也。是汎浮二字互訓、與氾濫二字互訓義別。汎浮二篆當類廁。今本多非許之舊。从水。孚聲。縛牟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