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阴平
      尿     西                                     

鼿 㰿

其它僻字:

𤱍 𩣚 𤿎 𣢍 𣚂 𠂣 𦐉 𠜱 𨻼 𥏠 𧪡 𨻵 𧧺 𩓠 𨾚 𤮰 𧗇 𦠄 𥝌 𧬊 𢹍 𨵎 𠨚 𤟤 𣢑 𣟵

阳平
                                            

鬿 㺿

其它僻字:
𩭇

𧋘 𥉘 𧡨 𢓡 𧰙 𪘫 𤇴 𢜽 𧢦 𧝋 𦝢 𦉈 𨛬 𡖂 𣮉 𦃇 𩧋 𠻗 𥰙 𠠍 𢤂 𩇯 𤪌 𧡺 𨵈 𥌛 𩌃 𢾁

入声作阳平声
               

其它僻字:

𠴫

去声作阳平声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多音字辨析:
济 齐微韵 上声 jǐ 音荠。与霁同。
济 齐微韵 去声 jì 音霁。渡也。《扬子·方言》过渡谓之涉济。《诗·邶风》济有深涉。
繁体或异体字:
拼音:jǐ  韵部:

〈名〉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 同本义。
    • 济,济水也。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说文》
    • 济水源出赞皇山。——《穆天子传》
    • 阴谷皆入。——·姚鼐《登泰山记》
  • 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后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 州名
  •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 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 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形〉
  • 众多
  • 又如:人才济济;济济(众多);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济济彬彬(形容人才众多且文雅有礼)
  • 整齐美好的样子
  • 又如:济然;济楚(整齐清洁);济济(整齐美好的样子)

拼音:jì  韵部:

〈动〉
  • 渡过水流
    • 济乎江湖。——《楚辞·屈原·涉江》
    • 济河,围令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 又如:同舟共济;济胜之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体);济水(渡水);济涉(渡水);济运(渡水运输)
  • 帮助;救助
    •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欧阳修《朋党论》
    • 惟以周穷济乏为事。——《晋书·何攀传》
    • 济师来攻。——·邵长蘅《青门剩稿》
  • 又如:济人利物;济拔(从险恶的境地中救出);济惠(济会,济惠。周济,照顾);济物(帮助他人);济时(匡救时世)
  • 拯救;救济
    • 杀黑龙以济冀州。——《淮南子·览冥》
    • 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三国志·方伎传》
  • 又如:济护(救护);济恤(救济);济救(救济);济众(救济众人);济难(拯救时难);济施(救济施舍)
  • [对事情]有益;成(多用于否定);发挥[作用]
    • 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刘邵《人物志》
    • 臼杵之利,万民以济。——《易·系辞下》
  • 又如:无济于事;人少了不济事;济事(顶用)
  • 成就
    • 必以忍,其乃有济。——《书·君陈》
    •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后汉书·荀彧传》
    • 以济大事。——《资治通鉴》
    • 共济世业。
    • 事之不济。
  • 又如:济胜(取胜);济勋(济功。成就功业);济办(成功地把事办妥);济克(成功)
  • 停;止
    • 三月春风不济。——《淮南子·时则》
  • 增加
    • 盍请济师于王。(盍:为什么不。)——《左传·桓公十一年》
  • 弥补
    • 又因中国文字太难,只得用图画来济文字之穷的产物。——鲁迅《且介亭杂文》
  • 及,比得上
    • 果然我们就不济凤丫头了?——《红楼梦》
  • 成;可以
    • 所言之事济否?——《警世通言》
〈名〉
〈形〉
  • 整齐,漂亮 。如:济楚(整整齐齐;整洁;雅致;潇洒;端庄);济美(承继先人美好的事业)
  • 能干,中用
    • 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