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字:   或选择韵部:
总目 提要 序、跋 正语作词起例 影印版:中原音韻

组词:词首词末
用韵:句末
对仗:对语
用典:典故词末
漢語字典
拼音:hé  韵部:
〈名〉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 同本义
  • 又如:河堧(黄河河边之地);河湟(黄河与湟水);河朔(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黄河与洛水);河堑(黄河沿岸的壕沟)
  • 河流的通称
  • 又如:河次(河边);河浒(河边;河畔);河畔(河滨);河津(河流的渡口);河洲(河中可居的陆地)
  • 天河,银河
    • 秋河曙耿耿。——谢元晖《诗》。注:“天汉也。”
  • 又如:河星(银河中的星星);河云(指银河)
  • 指河洲,河滨 。如: 河津(河边的渡口);河澳(河边弯曲的地面);河润(指沿河湿润之地);河濆(河边,沿河的高地)
  • 指河伯 。如:河公(河伯);河庭(河伯的住所)
  • 指河图 。如:河纪(指河图)
康熙字典

  • 唐韻》乎哥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𠀤音何。 (歌韻)
  • 水名。《說文》水出敦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春秋·說題辭》河之爲言荷也。荷精分佈,懷隂引度也。《釋名》河,下也。隨地下處而通流也。《前漢·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 又九河。《書·禹貢》九河旣道。《傳》九河,徒駭一,太史二,馬頰三,覆釜四,胡蘇五,𥳑六,絜七,鉤盤八,鬲津九。
  • 又三河,謂河南,河北,河東也。《後漢·光武紀》三河未澄,四關重擾。又《小學紺珠》以黃河,析支河,湟中河爲三河。
  • 又兩河,謂東河,西河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 又州名。《廣輿記》古西羌地,秦漢屬隴西,唐曰河州,明置河州衞。
  • 又梗河。星名。《甘氏星經》梗河三星,在大角帝座北。
  • 又銀河,天河也。
  • 又《趙崇絢雞肋》道家以目爲銀河。
  • 又酒器也。《乾𦠆子》裴鈞大宴有銀河,受一斗。
  • 又淘河,鳥名。見《爾雅·釋鳥註》。
  • 又姓,明河淸,長沙人。𦠆字从月从㢲作。
  • 考證:〔兩河,謂河南,河北也。《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 謹按爾雅註云自東河至西河,非謂河南河北。謹改河南河北爲東河西河。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河水。各本水上無河字。由盡𠜂篆下複舉隸字。因幷不可𠜂者而𠜂之也。許君原本當作河水也三字。河(篆)者、篆文也。河水也者、其義也。此以義釋形之例。毛傳云。洽、水也。渭、水也。此繹經之例。出敦煌塞外昆侖山。句。發原注海。敦鍇作燉。鉉作焞。皆誤。今正。唐朝乃作燉煌。見元和郡縣志。前此皆作敦。酈氏書引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敦、大也。煌、盛也。地理志、郡國志皆有敦煌郡。縣六首敦煌。許但云敦煌、謂郡也。明之沙州衞。今甘肅之安西州敦煌縣玉門縣皆漢郡地也。史記大宛傳曰。于寘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此四字當作爲積石河)注中國。鹽澤去長安可五千里。又曰。張騫死後。漢使竆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云。漢書西域傳曰。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東則接漢。阸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焉。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于闐。于闐𡉈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者也。去玉門、陽關千三百餘里。(千字依水經注)廣袤三四(此字依小司馬增)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爲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地理志曰。金城郡河關縣積石山𡉈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東北入塞內。至勃海郡章武入海。過郡十六。行九千四百里。按于闐今之和闐也。班云積石山者、卽禹貢之道河積石。今甘肅西寧府西南境之大積石也。許云出敦煌塞外者、卽班志云河水行塞外也。云昆侖山者、卽馬班所云出蔥嶺于寘。天子案古圖書名其山曰崑崙也。云發原注海者、釋水文。卽志所云東北入塞內至章武入海也。史漢所云古圖書者、謂禹本紀山海經皆云河出昆侖也。馬班皆不信禹本紀山海經之言、而許云出昆侖山者、許從漢武帝所詺也。塞外之山至高大者皆可謂之昆侖。故武帝取以詺蔥嶺于闐山、而不取荒誕之說。爾雅釋水曰。江河淮濟爲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爾雅但言出崑崙虛。而絕無禹本紀、山海經荒誕之言。故許取爲說。从水。可聲。乎哥切。十七部。